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撷萃 | 汇聚共识 总结经验 倾听他们的声音

小C 社会生态农业CSA网络 2022-12-31



国际社会生态农业高峰论坛

第十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

-主论坛三-

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十周年




汇聚共识 总结经验

倾听他们的声音

合初人生态社区发展中心主任 朱艺☑ 甘肃古浪县雁归合作社陈多昌☑ 四川CSA生产者代表 王成

安徽七约农场  许学超

☑ 元江柠檬君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杨


朱艺

合初人生态社区发展中心主任

朱艺:都说生态农业是个坑儿,那我就先说一下感谢,感谢把我推坑儿里的人。第一个把我推坑儿里的人是温老师,因为那时我们在城里做帮助农民工的事,我很想做乡村的事,又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做不过来那么多,但是温老师跟我说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基层干部群众的觉悟,这就把我推农村这个坑儿里了。

「资料图片」

CSA是从石嫣那里开始了解的,记得是2009年年初,第一次接触,是在电话里,她很耐心地和我聊CSA,聊了一个小时。当时CSA就很吸引我,后来她又带我去小毛驴,认识了小毛驴的其他小伙伴,也挺支持我们的,我就掉CSA坑儿里了。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成都的高大爷一家,因为我们第一年干下来之后,感觉还是小农的模式最适合我们,于是去拜访他们家,是他们给了我们生态小农的榜样和信心,这就把我们带小农坑儿里啦。真正掉到坑儿底,是2015年的春天,我们结束了覆盖免耕种植实验项目的资助,决定不再申请任何公益基金,到现在快四年了,我们没有申请一分钱基金,我们就靠覆盖免耕生态种植活着,我们活下来了。

昨天有朋友问到我们的收入,这么一问,让我们算了一下近年的年收入变化:合初人耕读之家的亲耕主力耕久,2014年、2015年、2016年,他的月收入都是2000元,年底还有1个月的奖金,就是26000。到去年,他的月收入是2300元,加年底1个月奖金,年收入是29900,差100块钱3万,当然还有吃、住、保险、网络、电话、出来学习等,这些没有算在内,只是说的现金收入。我们觉得与城里比,实际收入是翻倍的,赶得上城里年收入5万的。

我是合初人“小农生态亲耕生存实验”的统筹,同时协助消费者的预订、沟通、配菜和财务统计,预算了一点补贴的,捐回合初人做公益了(因为我自己在社科院有工资),所以成本是真实的,持平的。当真正掉到坑儿底了,就觉得彻底踏实了。所以我要感谢所有把我推到坑儿里的人,我们才有机会直达“坑儿底”,我们现在靠生态亲耕活着,虽然钱不多,但是我们心里很踏实。

我们还带动了本村小农做生态种植,加我们一共有5家,都是跟消费者直接对接,我们主要种蔬菜,目前留守老人以种稻米为主。我们成立了生态小农的互助组,如果把本镇范围算上就有7家,如果把重庆市范围算上就有9家,直接对接、预订生产的消费者有四五十家。下一步准备成立生态小农的合作社。

关于风险共担的问题,在蔬菜配送方面,有的消费者虽然预定了,但是一会儿要出去旅游,一会儿又要出去避暑、避寒,我们的菜就经常会浪费(我们没有时间经历去做临时的营销),我们后来就规定了消费者不能要求停菜,如果自己有什么事出去了,就得自己想办法把菜转给其他的人,不然我们就会损失很大,我们觉得这也是风险共担的重要内容,而且消费者很理解、支持,我们这三年都做到了。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的消费者跟农友预定的小米,预计亩产250斤,结果因为“冻灾”亩产只有50多斤,亏损的那部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承担50%。当时这个受灾消息说出来之后,很多消费者都非常理解,都说没有问题,让我们也很感动,我们正在算账,准备兑现给生产者的支持。

﹏﹏﹏﹏


陈多昌

甘肃古浪县雁归合作社


陈多昌:我是来自甘肃武威的陈多昌,我在这里怀着感恩和敬畏的心,讲述我作为新农人走进大地的历程,我走进新农之路,或者说走进CSA生态农业的过程。我是在2012年的时候参加了学校一个叫“新农之声协会”的三农社团,接着参加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做学员,才开始接触到生态农业CSA,去关注它、去了解它。

直到2014年的时候作为分享收获的学员到黑龙江五常做大米生产的工作和大学生参与的参与式保障体系的探索,由于各种原因我做了“逃兵”,在基地呆了3个月就“神秘失踪”了。之后回到我的家乡开始新的探索,返乡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比较难受的过程,当我返乡并尝试做一些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家庭和村社的一些压力和质疑。在这时候是一位老人我的爷爷坚定的支持了我,我的父母和亲友们也能理解和接受,同时还有雁归社的同仁的支持,感谢我所有亲人、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包容。

「资料图片」

我是在2014年的冬天回到了家乡,当时加入了雁归社组织,是当地大学生为回报家乡而组织的团队,后来我们在这基础上联合村民大家一起成立了农民合作组织,雁归合作社。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社更深度的进入到我们当地的社区,为我们的家乡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回报,这是我们的初心。

在这个过程中,从2014年到2018年,我们当时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以便于更好的和家乡社区融合,服务我们的社区。我们做过支教,我们做过乡村的捐助扶贫,包括我们做了一些乡村农特产的开发。最早我们做过醋,醋在当地是很多农户家传的手艺,但是包装技术方面不成熟,没能坚持下来。后来我们又做了牛羊肉,当地的高山细毛羊和白牦牛都是很优质的牛羊肉,也是因为分割、包装和运输受到很大的困境而放弃,后来又做了亚麻籽油还勉强的可以吧,直到2016年、2017年我们选择了红光头小麦这样一款产品的时候才渐入佳境在生态农业方面和农户沟通上有了进步。这些年的探索中是要感恩我的亲人、朋友和每一个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他们的支持和包容,感恩每一个陪伴我们前进的朋友。

今天我还要说敬畏,敬畏我们的自然,敬畏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呢?当我们在走上西北的荒原,走进乡村,走进农业的时候,我们看到各种形态的农业在那里呈现,尤其是河西地区它的气候资源非常的复杂,青藏高原的地区的高原夏菜、内蒙古高原地区的戈壁农业、我们种植的红光头小麦也是生长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的盐碱和干旱区。在每一个区域我们的先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种植合适的的作物和合理的生产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干旱并且盐碱严重的土地上种植红光头小麦,在百年前先辈们用锹铲、肩挑将冲积的河砂覆盖在土地上达15公分厚,已达到保墒、增加积温、改善盐碱的增加产出的目的,如此便创造了农业史上一种古老的覆膜种植方式。在今天我们去走进自然,接触农业,从事生产,尝试去理解农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神奇的自然和智慧的先辈们产生敬畏之心。谢谢!


﹏﹏﹏﹏


王成

四川CSA生产者代表

王成:大家好,我是第三次参加CSA大会,这次非常高兴的是CSA大会开到我们家门口来。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生态农业,到现在有十多个年头,但是最开始的几年确实很困难。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蔬菜种出来没有交通工具,就是田老师晚上十一二点才帮我们运到成都去。慢慢地到了2012年的时候,我们的情况就有好转,我记得2009年的时候,我刚开始自己配送的时候只有3份菜,到成都跑一圈油费都不够,到2012年的时候就慢慢地客户多起来,现在我们有100多个客户,我们的家庭农场正常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做到现在还是有一些小小的不满意,我觉得我们的农村生活应该是春天的时候看油菜花,夏天的时候种水稻,秋天的时候收割谷子。但是现在的农村这些东西好多都没有,我们将来还要多种水稻、蔬菜,让这些农村特有的风景都还存在。这次CSA大会东风已经吹到我们家门口,我们借着这个东风,应该说春天也来了,生态农业的春天也来了。所以我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还抱有很大的希望。

我将来的农场,我想有这样的规划,让我们的农田既有水稻,也有油菜花,最重要的我还想做一件事,在我们的村庄现在还有相当一批60岁以上到90岁左右的这些老农人,他们才是我们村上的宝贵财富。将来的两年中,我想开一个这样的茶馆,请一些有文化的志愿者来帮我们把这些老农人丰富的经验总结下来,然后写成文字,让城里的人来到我们农村,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农耕文化。因为这些农人如果再过一二十年,他们就把丰富的资源带进火葬场,这是我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我们想把这些宝贝留下来。今天CSA大会给我们非常好的机会,能够让我在这儿把这个好几年的心愿说出来,谢谢大家!

﹏﹏﹏﹏



许学超

安徽七约农场

许学超: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黄山七约农场的许学超,5年前第一次参加CSA,是在上海同济大学。我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我的农场和安徽CSA的发展。我大学学的是植物保护,我们毕业的时候觉得农业生产特别没希望,大部分同学毕业去做了农资。我是我们班唯一做有机农业的,我很自豪。我说一直不用化学农药,我的那些做农药农资的同学们,现在很多也做生物农药的研发和销售,我觉得也很有意义。

安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比较早,但是又比较慢的,很多早期做生态农业的朋友也都不干了,有的小伙伴开始从事其他的行业,都觉得它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有的农友说参加CSA大会,考虑还是有一定费用,他觉得就算了,我觉得对于我们在安徽的发展来说,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阶段。我们还是有一定责任的,我们在2012年开始尝试做第一个家庭式的配送农场,我骑着摩托车把蔬菜送到每家每户。因为我们在安徽黄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地,那里特别美,但是同样面临着农药滥用的问题。

农村的水沟里很多都是垃圾,还有农药的滥用,浙江省每年都要花几个亿,让安徽在新安江上游少用化学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到安徽黄山脚下的一个古村落承包了200亩稻田做生态农业,这也是第三年了。这三年来,我们和几个农友联合发起了生态农夫市集,我们召集了生态农友做供销的组织,也是在发展消费者组织。虽然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每个人去做总会有慢慢地影响,也渐渐地有消费者愿意参与到风险共担,他们也愿意把资金或者是入股到我们农场,最开始也是众筹的方式,我们给予象征性的股权,但是消费者只有投票权,没有分红的权利。我们把分红的权利交给合作社的农户,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参与。

我们接下来想做得更深入一点,我们也是想建立安徽本土的生态农业网络,这种网络特别重要,就像一个人做会觉得很孤单,但是我们在这里一起做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温暖,我觉得需要建立这样的网络,我们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联合起来,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继续前行。谢谢大家!

﹏﹏﹏﹏


张扬

元江柠檬君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扬:大家好,我叫张扬,外号柠檬君。现在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甘岔村大鱼塘组从事生态农业。我们现在以合作社的形式,种植生态水果及制作生态的果干等食材。我们受惠于国csa的发展,在村里能较好的活下来。

我们现在村里有14户参与到生态水果种植,制作无添加的果干。在2018年,根据参与程度不同,乡亲们收入增加5000-50000不等。

国内CSA发展有10多年的时间,我们在村里能活下来,并且能推动一些合作社的事情,我们也认为这是一条适合国情的生态农业道路。不过,我们也会经历一些瓶颈,我们的瓶颈在其他很多乡村也能看到。我们看到政府做了很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事情,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改善乡亲收入情况,为村子修路,跟村民建房子。同时我们也看到执行这些工作时感受到的缺憾,比如村里的路怎么修、房子怎么建,跟乡亲没有关系,尤其是这个房子是乡亲自己住的,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跟乡亲却没有关系。

我提出这样的客观现象,不是指责基层政府行为,而是更像表述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乡土文化的凋敝导致了乡亲再也没有办法承接跟自己村落,跟自身相关的公共事务。乡亲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承接。而我想,这正是生态农业要面对的,也是乡村振兴最难解决的,但是又必须解决的——乡土文化的重建——即乡亲生命力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在这方面,未来期待能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学习。

在这里,也简单分享云南永续中心的尝试。云南有很多CSA点,永续中心把大家连接起来,尝试推进一些共同体的事情。这样的尝试,如同将云南看成一个大的村落,将村里比较主动的人(已稳定从事生态农业的人)先串起来,一起付出做一些对自己好,也对村子好的事情。

在这个“村子”里,永续的成员没有钱,也没有权,也没有多少其他特别的资源,但是大家先串(联合)起来,根据个人禀赋不同,团结起来并各尽其职的为彼此奉献付出。正如同过去村里传统有的团结及为彼此奉献付出的尝试,一年过去,永续做成了很多事情,永续成员及与永续有合作的成员,乃至消费者都有特别大的收获。

 永续的尝试,是乡亲生命力与乡村共同体特别好的借鉴。这也给我很大的信心,只要我们村子坚持走下去,彼此团结连接,保持信任与耐心,共同推着事情往健康的方向走下去。或快或慢,乡村一定能令人眷恋,成为大家的诗和远方。谢谢。


「永续中心成员参加石嫣在云南农业大学的分享会」



第十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精彩回顾

论坛撷萃 | 温铁军:什么是产业兴旺?产业融合转型绿色发展方式才能产业兴旺!

论坛撷萃 | 张照新:“以农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论坛撷萃 | 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第一城的美学经济之路

论坛撷萃 | 生态农业要发展的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缺一不可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由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倡导成立,推动社会化、生态化的食物体系,自2003年开始培训农民学习立体循环农业和生态建筑、2009年开始构建全国的CSA网络,于2017年正式注册社会团体,连续每年举办年度最广泛参与的CSA大会,并与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URGENCI)进行直接的对接。


联盟致力于成为全国社会化生态农业领域专业倡导型、多元服务型的社会团体,将全国各地认同并愿意支持CSA模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构建社会生态农业互助网络,2017年发起“有种有种”全国性倡议活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相关课题、举办年度CSA大会、推动建立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和组织培训学习等。


联系方式:

电话:136-8129-1083 小C

邮箱:csalianmeng@163.com

微信: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微博:@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