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9)

汪惠迪 华语HUAYU
2024-09-04
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9)

墙里开花墙外香  芬芳馥郁飘南洋

汪惠迪

2019年4月19至22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江苏师范大学举行,那时我恰好在常州,就应邀前往参加。21日上午茶歇时,我走到休息处,看到沙发上坐着两位状似夫妻的长者,特别眼熟,我注视着他俩走过去。那位女士忽地站了起来,跟我打招呼,我突然想起,她是朱新兰教授啊,而坐着的那位正是她先生杨洪清教授。我跟杨、朱两位教授相识于新加坡,那是22年前的事了,万万没想到22年后又会在徐州不期而遇。这正应了本系列中的那个“缘”字了。


杨洪清、朱新兰伉俪(左、右)和笔者(中)


思绪把我引领到1997年11月8日。那天,新加坡现代语言中心假莱佛士书院礼堂举办公开讲座,事先《联合早报》发了新闻。这场讲座是因为我在早报发表的一篇书评引出来的,我自欣然前往。讲座主讲人就是杨洪清和朱新兰副教授,讲题就是我书评的中心《解形快速识字》。那天,听众主要是中小学华文教师,礼堂爆满,座无虚席,还有人站着听,可谓盛况空前。


杨洪清、朱新兰、彭丽儿(从左往右)


说起跟两位教授的缘分,又不得不提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了。1996年10月16日至18日,该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行,我应邀参加,那时得从新加坡经香港转机到桂林。徐州彭城大学中文系主任秦洁才女士代表会员杨洪清参加会议,她在会上介绍杨先生的解形快速识字法及为推广这种识字法而特地编纂的《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1993年)和《快速识字字典》(1996年)。


笔者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上发言


会后,我找秦主任聊天。她告诉我,杨教授生活清苦,节衣缩食,常年不看电影,潜心研究文字,还蹬三轮车到集上去卖豆腐,用挣来的钱买参考书。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我国学者做学问的精神令人钦敬啊!秦主任说:“字典带来了就不带回去了,你要不要?”我心想素不相识,初次见面,怎好意思向她讨要?她主动要送,求之不得啊!我如获至宝,高兴地把字典带回新加坡了。【附记:秦洁才女士已于2014年12月26日逝世。】

解形说义,快速识字,为的是提高识字的效率,既要量大,还要速度快,字典是怎么配合,提供服务的呢?我带着问题细读之后,才认识到它是继承《说文》传统的创新之作。要点是:以讲解字形为本,利用偏旁带字,形、音、义结合训释,识字与学语融为一体。这种识字方法确有推广价值。这时我想到,新加坡通用英语,随着中国崛起,华语必将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可是新加坡许多人开口闭口,“华文难学,华文难学”,以致华族子弟未学就心怀恐惧,学习华文缺乏信心,提不起积极性。更有甚者,为躲避华文,有的家长竟然带着孩子远走他乡,移民到澳大利亚去了。推广解形识字法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我琢磨着如何阐述字典的特色呢?打个比方,通俗地说,就是“认字先认娘,认娘带儿郎”。于是以此为题写了篇书评,发表在1997年1月26日《联合早报》的副刊上。


认字先认娘,认娘带儿郎》


话分两头。为了寻访名师,邀请中国语文专家到新加坡传经送宝,帮助新加坡华文老师解决华语难教的问题,新加坡现代语言中心校长彭丽儿女士求贤若渴,曾到我国上海等地考察,寻访名师专家。她从我那篇书评中获得信息,大喜过望,亲自两次赶赴徐州,考察当地几所杨洪清朱新兰夫妇进行快速识字试验的小学,证实效果卓著,名不虚传,就决定把杨朱两位请到新加坡讲学。

就这样,杨朱两位教授步出国门,凭一己之长,踏上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康庄大道,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11月8日第一次在新加坡讲学,一炮打响后,新加坡教育部接着在1998年6月和1999年3月,邀请杨、朱两位专家到新加坡开班培训中小学华文教师。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和多所中小学也纷纷邀请他们前去讲学,《快速识字字典》成为1997年新加坡的畅销书籍,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杨、朱两位教授赠送给笔者的字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这部字典被中、新、马三国教育部列为推荐书目


杨、朱两位教授在新加坡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旋又应马来西亚“教总”和教育部等单位邀请,4次“转口”该国。

在马来西亚,华裔学生要学三种语言,更加苦不堪言,渴望快速识字,一如大旱之望云霓。他们的到来可说是及时雨,杨、朱二位教授以讲授文字学和字理识字法为主要内容,巡回8个州,培训教师约5000人,举办讲座,听讲师生10万余人。曾先后受到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韩春锦、拿督魏家祥和卫生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接见和嘉勉。

通过培训,老师们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低年级学生一学年能识1000字。他们赞叹说:过去只知庖丁解牛,神;现在方晓杨朱解字,妙!促进了大马华文教学的改革。当地报纸先后发文150多篇,予以高度评价,成为华教界一大盛事。

2006年7月间,杨洪清教授专程前往东马深山密林和原始荒原去为少数民族后裔上课,讲解中国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冠礼”以及汉代孙敬头悬屋梁、刻苦学习的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受到大马华社的热烈欢迎。

出国期间,杨教授虽屡受病痛折磨,却勇往直前。冠脉动了手术,右眼出血致盲。2006年9月,在东马沙巴亚庇机场地上痛得打滚,血压飙升,仍请人抬上飞机,继续前往斗湖举办讲座。学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写诗赞曰:

传播文化跨海行,强忍剧痛忘死生。诲人不倦苦为乐,中国教授诚堪敬。

他们还牵线《语言文字报》编辑组和江苏省小学语文编写组出访,9次邀请外国同行到徐州等地考察,增进了交流和友谊。

报国须打拼,生死安足论。夕阳无限好,分秒创美景——抓紧出版新的辞书,让它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新花,再结硕果。这就是杨洪清的银发梦。


杨、朱主要著作《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快速识字字典》《现代说文解字字典》《常用字字谜小字典》《字词语句认读通典》《华文教师培训教材》《四言识字经》及低年级四册《语文实验教材》等20余部。

【鸣谢】本文承杨洪清朱新兰两位教授提供许多重要事实并审阅,谨此致谢。

END

策划|刘   慧

文字|汪惠迪

图片|汪惠迪

编辑|李思敏

审核|郭   熙


往期荐读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8)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7)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6)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5)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4)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3)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2)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1)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0)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