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开三孩难敌高房价!高房价绑架国家未来,或使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天眼智观 2022-08-22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3] 阿里斯塔克斯提倡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4] 对他国的影响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常称之为“简并态”。[72]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73] 类星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还找到一种在银河系以外像恒星一样表现为一个光点的天体,但实际上它的光度和质量又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现在已发现了数千个这种天体。[74]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一般认为质量小于9倍太阳质量左右的恒星,在经历引力坍缩的过程后是无法形成超新星的。[75] 在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内部不能产生新的能量,巨大的引力将整个星体迅速向中心坍缩,将中心物质都压成中子状态,形成中子星,而外层下坍的物质遇到这坚硬的“中子核”反弹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超新星爆发,质量更大时,中心更可形成黑洞。[76] 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需要我们的太阳燃烧900亿年才能与之相当。[77] 超新星研究有着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层意义。如果一颗超新星爆发的位置非常接近地球,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此距离在100光年以内,它就能够对地球的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超新星被称为近地超新星。有研究认为,在地球历史上的奥陶纪大灭绝,就是一颗近地超新星引起的,这次灭绝导致当时地球近60%的海洋生物消失。[78]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3] 阿里斯塔克斯提倡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4] 对他国的影响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常称之为“简并态”。[72]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75] 在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内部不能产生新的能量,巨大的引力将整个星体迅速向中心坍缩,将中心物质都压成中子状态,形成中子星,而外层下坍的物质遇到这坚硬的“中子核”反弹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超新星爆发,质量更大时,中心更可形成黑洞。[76] 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需要我们的太阳燃烧900亿年才能与之相当。[77] 超新星研究有着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层意义。如果一颗超新星爆发的位置非常接近地球,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此距离在100光年以内,它就能够对地球的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超新星被称为近地超新星。有研究认为,在地球历史上的奥陶纪大灭绝,就是一颗近地超新星引起的,这次灭绝导致当时地球近60%的海洋生物消失。[78]金星是离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43] 金星上没有水,大气中严重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气中有一层厚达20千米至30千米的浓硫酸云,地面温度从不低于400℃,是个名副其实的“炼狱”般世界。金星地面的大气压强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时的压强。金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组成,失控的温室效应,是导致金星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金星没有内禀磁层保护,诱发磁层中磁场重联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气被加热后加速逃逸。科学界认为,金星上大气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气所笼罩,从而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44]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45] 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径142987km。它是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颗木卫。按距离木星中心由近及远的次序为: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46] 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的半径约为2440公里,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摄氏 430 度,晚上约可达零下170 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温差最大的一个行星。[47] 水星的外大气层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面和太阳风中的原子和离子构成。[48] 科学家确认水星表面含有丰富的碳,认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构成。[49]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50]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直径6794km,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其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51]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颗行星,直径120536┪,体积仅次于木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地球距离土星13亿公里。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强2.5倍,能够牵引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使地球处于一个椭圆轨道中运行,并且与太阳保持适当距离,适宜生命繁衍。当土星轨道倾斜20度将使地球轨道比金星轨道更接近太阳,同时,这将导致火星完全离开太阳系。[52]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假如能够将土星放入一个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将可以漂浮起来。土星有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和一个狂风肆虐的大气层,赤道附近的风速可达1800千米/时。在环绕土星运行的31颗卫星中间,土卫六是最大的一颗,比水星和月球还大,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54] 恒星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同心球”模型)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简单的说,“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是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创立编辑 哥白尼提出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3] 阿里斯塔克斯提倡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4] 对他国的影响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常称之为“简并态”。[72]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73] 类星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还找到一种在银河系以外像恒星一样表现为一个光点的天体,但实际上它的光度和质量又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现在已发现了数千个这种天体。[74]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一般认为质量小于9倍太阳质量左右的恒星,在经历引力坍缩的过程后是无法形成超新星的。[75] 在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内部不能产生新的能量,巨大的引力将整个星体迅速向中心坍缩,将中心物质都压成中子状态,形成中子星,而外层下坍的物质遇到这坚硬的“中子核”反弹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超新星爆发,质量更大时,中心更可形成黑洞。[76] 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需要我们的太阳燃烧900亿年才能与之相当。[77] 超新星研究有着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层意义。如果一颗超新星爆发的位置非常接近地球,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此距离在100光年以内,它就能够对地球的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超新星被称为近地超新星。有研究认为,在地球历史上的奥陶纪大灭绝,就是一颗近地超新星引起的,这次灭绝导致当时地球近60%的海洋生物消失。[78]

 金星是离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夜空中亮度仅

本文写于2020~2021年

放开三孩难敌高房价!高房价绑架国家未来,或使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作者:刘 忠 良,著《大国危途》


近日,中国放开三孩的消息纷纷热议。实际上,对于陷入超低生育率的中国来说,放开三孩完全杯水车薪。据新华社微博投票,92%的人表示完全不考虑三孩。


由于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许多年轻人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孩奴,两个孩子压力很大。特别是中国的高房价,导致很多年轻人无法结婚,或结婚了也背负巨大房贷,根本无力生育多个孩子。


一、高房价或使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实际上,高房价不仅绑架了中国经济,也绑架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不摧毁高房价,中华民族或将万劫不复!


刚刚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1200万,比2019年下降了18%,比刚刚放开二胎的2016年下降了33%!对比历史,中国新生人口已经跌破清朝中期水平,为中国二百多年来最低水平!


实际上,2020年新生1200万人口,还有放开二胎后的历史堆积释放的影响。如果没有二胎积压的释放,新生人口数量会更低。同时,随着年轻育龄妇女的下滑和超低生育率的持续,中国新生人口正在进入一波下滑阶段。


由于放开二胎的二胎堆积影响等因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总和生育率约是1.3,比2010年的1.18略有提高。实际上,如果扣除二胎堆积因素影响,正常生育率应该是下降的。考虑到比较严重的性别比失衡,从女孩考虑,有效生育率实际上也就1.2左右。


按照发达国家2.1的世代更替生育率,如果维持1.2的生育率,这就意味着下一代人口比上一代减少45%,两代减少70%,三代减少83%,四代减少91%,五代减少95%!


如果一代人按照30年,以2020年的1200万为基数,这就意味着30年后中国新生人口是660万,60年后是360万,90年后是204万,120年后是108万,150年后是60万!


这就意味着,150年后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将退回到春秋战国之前的水平!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口基业,二百年内就可以毁掉,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千年一毁!


面对如此危险,还有人不痛不痒的认为,只要放开生育,中国新生人口立即反弹,不用担心人口危机。这是幼稚!随着城市化、学历提高、思想转变、生育压力提高等因素,加上中国民生高压力,中国超低生育率将长期持续!


高房价不是财富。就像大米大幅涨价,每个人所吃大米的总价格大涨,不能认为人均财富就大幅提高。实际上,房子作为居住的基本民生需求,高房价不仅不是更大财富,反而是高成本、高负担!


在目前中国,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支出之一,高房价高房租带来巨大的民生压力,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投资,并成为中国超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房租是城市各行业最主要的成本之一,高房价高房租带来较高的经济运行成本压力,进而降低利润、降低工资、提高物价等。高房价高房租的实质,相当于对城市居民和经济活动征收重税,严重危害经济民生发展,所导致的超低生育率等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中国高房价成因:土地垄断


中国人均收入不足美国八分之一,但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却赶上了美国,而且中国大城市郊区房价更是超过了美国。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为合理区间,比如美国房价收入比仅3.58


目前,按照国内统计数据,北京上海房价收入比超过25,二线大城市房价收入比15左右。如果按照国外统计数据,中国房价收入比更高。


城市房价是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聚集、土地政策、房产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中国突出的高房价,除了经济发展相关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房产土地政策,核心是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给。


全国工商联统计称房价中61%被政府拿走:商品房从拿地开发到卖给购房者,其中涉及到向各级政府缴纳的税费一共七大类具体37项,占整个房屋销售金额比例低则50%,最高甚至超过70%


土地垄断限量拍卖供应,除了以地价拉高房价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制造稀缺,导致房价不断上涨。比如在北京五环外,有大量空地,郊区房价仍很高。

在一些大城市,农民集体自建的“非法”小产权房,价格大概是周边大产权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尽管如此,小产权房的利润仍是非常可观。这说明,中国房价降低空间比例极高。


尽管中国大城市房价很高,但房子的造价并不高。比如,5万元一平米的房子,建安成本可能仅2000元左右,建安成本仅为房价的4%大城市房价中90%以上与建筑成本无关。


多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约在1200/平方米左右;小高层与高层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约在15001800/平方米左右(2010年数据)。农村建房造价更低,建安成本500~800左右,二十多万就能建造三百多平米的房子。


由于房子的建筑成本很低,只要放开土地,郊区房价就会很低。比如在日本东京郊区,可以看到很多别墅。所以,如果中国真要消灭高房价,就要放开土地政策。


有人说,会不会乱盖房?耕地怎么保护?实际上,全世界的经验表明,配套相应规划保护政策,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城市人均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农村人均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城市化是大幅节约土地的。


目前,中国建成区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0.4%(不足耕地面积的3%),农村宅基地面积为国土面积的1.75%。考虑到城市化又是节约土地,因此不存在建设城市土地不够用的问题。即便是中国城市有很多别墅,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中国无需因为建设城市而担心粮食问题。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中国实际耕地面积为20.26亿亩,按照国际人均0.8亩地粮食自给标准,中国可以养活25亿人。中国科学院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具有不同适宜程度的耕地后备资源8亿亩,又可以多养活10亿人。


三、高房价的经济民生危害


房价房租是经济民生的主要支出,高房价高房租带来经济民生的高成本,其危害如下:


1高房价高房租带来巨大住房压力。如果年轻人选择买房,耗尽父母几十年储蓄,年轻人自己未来又背负30年房贷,占用收入很大一部分。据2019年调查数据,房贷占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负债的75.9%,房贷还款占住房刚需家庭月收入的33%。


如果租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交房租。据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将近40%租房年轻人的房租占月薪的比例超过30%,其中有21%年轻人的房租占月薪的30%-40%,有13%年轻人的房租占月薪的40%-50%,,甚至有约6%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每个月超过一半的工资拿来交房租了。


2高房价高房租提高城市生活成本,挤压各行业利润与员工收入。城市经济的各项活动,基本都包含着房价或房租,高房价高房租的结果,就是生活成本提高,各行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利润被挤压、员工收入被挤压,压迫了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一线城市,房租成为许多商家的最大支出,在二三线城市房租支出仅次于劳务支出。


3高房价高房租挤压消费市场,挤出就业。高房价通过购房大幅挤占居民消费可支配财富、使居民背负沉重房贷,或者是通过高房租挤压居民消费。同时,高房价高房租抬高城市高生活成本,降低利润与收入,再次挤压消费市场。消费市场被挤压,这就意味着各行业的收入、就业、利润、工资等都被挤压。


4高房价高房租危害制造业发展,加剧产业空心化。高地价房价首先提高厂房、办公室、实验室的租金成本,其次提高人才、职工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再次提高企业运营、配套服务与产业链的成本,等于对制造业企业及员工收重税,降低制造业竞争力,导致制造业外流。最终,高房价严重阻碍制造业发展,导致产业空心化。比如香港,曾经闻名的香港制造几乎被高房价扼杀殆尽。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房价高了,制造业迁到房价低的中小城市或农村。但是,企业家、人才、职工等愿意跑到中小城市或农村吗?配套服务及产业链也愿意一起搬迁吗?有多少企业能像华为那样在东莞建设一个生活工作舒适的“华为城”让大家愿意一起搬迁呢?


越是高学历的人才,比如硕士博士毕业的研发人员,越不愿意搬迁到中小城市及农村。容易搬迁到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制造业,一般多是低端制造业,缺乏科技含量。这就意味着,高房价首先损害的就是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尤其是损害高科技制造业。


继续高房价,就等于放任高房价扼杀制造和科技发展。一旦制造业被高房价扼杀,就等于失去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权,失去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泉。就像香港,制造业被挤压到不足GDP的1%,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5高房价高房租加剧超低生育率,毁掉民族国家的未来。首先,高房价高房租使年轻人难以结婚成家,导致结婚率低、离婚率高、晚婚晚育;其次,使年轻人面临巨大生活压力,无力抚育孩子;第三,居住空间狭小,狭小空间难以养育更多孩子。由此,高房价高房租导致持续超低生育率,进而毁掉民族国家的未来。


社会经济活动其实就是人的需求和满足人需求的创造,人口就是经济社会的生命载体,经济及社会财富就是人口的总需求与总创造。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经济、GDP、税收、医院、学校等,就像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废弃的城镇一样,一切社会经济财富归零!对未来中国来说,超低生育率就是最大的危机。

2025年前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与重老龄化,2035年前中国进入超级老龄化,2040年之后中国人口将陷入持续大崩溃,人口经济社会危机远高于目前失去十年失去十年的日本!所以,现在中国主动刺穿高房价泡沫,就是拯救民族国家的未来!


四、如何最优消灭高房价


由于高房价已经绑架经济和税收,有些人因为利益和思想认知问题,反对主动刺穿高房价泡沫。是让高房价泡沫继续维护经济社会民族国家未来,还是刺穿高房价泡沫,让社会经济恢复活力呢?


我们以日本为例。有人认为日本高房价崩溃导致此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因而反对刺穿房价泡沫。那么,如果日本持续高房价,会是怎么样呢?首先,房价不可能在高位状态下一直上涨,泡沫的崩溃是必然,而且高房价泡沫拖的越久越大则危害越久越大、破裂的危险越大。其次,如果像香港那样一直维持高房价,日本的制造业、高科技就会被高房价持续扼杀。但日本经济却不能像香港那样,通过服务中国大陆来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等。第三,日本生育率将因高房价而更低,却又不能像香港那样持续流入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口。如此下来,日本经济的未来必然因持续高房价而万劫不复!若失去高科技制造业,劳动人口又大崩溃,缺乏资源的日本还能靠什么在世界立足?


房价如何暴跌,各方面利益如何处理,如银行、房地产商、炒房客、大部分按揭贷款没还的人和卖地的地方政府,以下逐一分析。


对炒房客或大部分按揭没还的人来说,比如,100平米的房子,房价从5万迅速暴跌到1万,原来首付150万、贷款350万,现在房子价值仅剩100万。如果把房子丢给银行,个人损失150万,但少还银行350万(考虑到利息实际可能是少还600万或以上)。这350万(600万),可以买350平(600平)呢,不如房子和债务都抛给银行,银行成了接盘侠。然后,银行再抛售房子。


房地产商原来高价拿地,结果房价暴跌,肯定亏的血本无归。如果资金实力强大,或者银行继续贷款支持,还能生存。如果资金实力不足,则直接破产,烂尾楼或房子交给银行,银行成为接盘侠。然后,银行把烂尾楼卖给其他房地产商,房子销售。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跌,还款能力下降,可以选择发债、继续贷款或者中央政府支持。或者,由卖地收入变成房产税收入,以未来房产税做贷款抵押、还债来源。对地方政府影响不是很大,只不过是短期调整。况且,如果房价迅速暴跌后又迅速反弹,能增加建筑业需求,实际GDP反而增加。


实际上,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化方式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公租房建设资金。比如,政府发行无期限房产税国债、房租国债,以城市房产税、房租收入支付利息。既为金融市场提供一个长期有保障的投资工具,也支持了城市化建设、降低城市居住成本压力。


对于房地产企业破产,银行是没法追债了,也是一次性债务消除。当然,为了房地产业发展,优秀房地产商可以继续贷款支持(前面的贷款慢慢还),或者其他机构投资入股。对于破产后的烂尾楼接盘开发商(包括吸收破产开发商团队),银行业应该给以支持,完工后再卖,降低损失。


对于个人没还的银行按揭贷款,可以选择个人破产,一次性消除对银行的债务,五年后重新开始,或者因房价暴跌导致的个人破产期限缩短为2年或3年,或者因房价暴跌导致房子贬值可以给予债务减免,把个人损失更多的转接给银行。


这时候,银行成为最大的总接盘侠。银行会破产吗?如果所有存款人向银行取回存款,资产状况再好的银行也会破产;如果所有的存款人不挤兑银行,即使银行资产状况很差也不会破产。


所以,这时候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就要大展身手了。对所有银行,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做最后担保,对所有银行都可以进行注资入股,或者大银行在中央政府及央行入资支持下入股、接盘中小银行。所以,银行可以一个也不破产,银行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中央政府有信誉支持,中央银行有资金支持,银行系统完全可以承受房价暴跌。房地产泡沫破灭,也是派生货币泡沫的破灭,就像股市大跌后也消失了大量信用货币一样。这时候,中央银行补充基础货币或降低准备金等扩大派生货币,也不会有什么通货膨胀问题。


所以,中央政府应该策划好一些列方案支持房价一步暴跌到底,如短短几个月直接暴跌70%~80%。可以立即宣布取消城市土地政府垄断,迅速批复和支持一批农村集体土地建房或卖给开发商建房,银行迅速接收大量房子再抛售打压房价,对于迅速抛售房产的房地产商和个人给以贷款减免或退还土地出让金及税费等支持,让房价迅速跌到谷底。


几个月内房价跌到底部之后,再以首套房10%首付等支持购房(但控制投机炒作),差不多买房压力降低三分之二或以上,更多人买得起房子,尤其是年轻人和进城农民工。


这样,就可以推进实际城市化、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建筑业及相关行业更大需求、减少的房屋支出压力又可以增进其他方面的消费,降低高房价高房租对经济民生的伤害,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造福民生未来。


房价迅速跌到谷底之后,对于受伤害的房企,可以延期还款、再贷款、退还土地出让金等,支持大房企或其他企业入股中小房企,支持破产的房地产团队再度进入房地产,支持其他行业公司进入房地产,让房地产业迅速再度新生。


对于放弃按揭还款把房子抛给银行的个人,可以让银行把房子卖给房屋租赁公司(可以地方政府支持成立房屋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把房子租给原来的住户。


比如,原来你月供1万,房子卖给租赁公司之后,你每月交3000租金。虽然房子不属于你了,虽然名义上个人财产减少了,但生活压力却降低了,你的同胞们也为此生活的更好。


由于房价暴跌、地价暴跌,房屋租赁公司可以建造和购买更多房子,其他企业或个人也可以自建房屋出租。这样即使对于不买房的人,租金也较大幅度的降低了,居住面积增加,居住生活改善。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对于房子抵押贷款,让银行不得要求增加抵押物或抽贷。这是本来就应该还的其他用途的贷款,跟房价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是银行是否要求增加抵押物或抽贷的问题。


可以说,房价暴跌80%,如果操作得当,没有什么经济危机,反而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如果全国房价一起暴跌影响大,可以先从二三线城市开始,然后再一线城市。


现在中国还没有进入重老龄化或超级老龄化,中国还相当于是一个中年人,经济壮健程度还比较好。这时候主动刺破高房价,中国还很容易恢复,进而让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这才更有利于中国。


否则,等到中国重老龄化之后或接近超级老龄化之时,房地产泡沫崩溃,那就来不及了。前车之鉴就是日本,超级老龄化的日本再也不会有多少经济增长了。


就像长了个很要命的瘤子,那就切除吧——切除的伤痛流血是短暂的,让瘤子继续长着才是持久的痛苦与威胁。若还算年轻体壮时切除,危险较小,等到老了再被迫切除,那可能就要丢掉半条命了。


作者:刘 忠 良,著《大国危途》


推荐主编原创好文:

川普失败后的美国很危险,新型“魔鬼”将统治世界

谁偷走了中国年轻人的爱情?国家应该出手做什么?

马斯克警告中国将面临“人口崩溃”,到底多危险?

中国2亿单身暗藏千年最大危机!剩男剩女影响国运

黑人穆斯林袭击美国“心脏”!美国距变成法国有多远?

高房价绑架国家未来,或使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感谢赞赏思想创作及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