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现变态女教师!高一男生惨遭女数学老师虐待导致肾脏功能衰竭住院

他的声音 他的声音 2023-09-29

教育惩戒权不是变态女教师恶行的遮羞布







教师这一职业曾几何时是神圣的代名词,无论是“园丁”还是“灵魂工程师”,主流媒体对这一群体的造神和褒扬从未停止。不可否认,那些扎根山村、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基础教育事业的提灯者们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影响一生,师德沦丧的败类贻害三代。


在江苏宿迁,一个高一男生遭到了变态女数学老师的虐待,他的父母差点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切肤之痛。



王先生的儿子小王15岁,刚上高一,开学季刚刚入学,原本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


9月18日下午放学,小王打电话给妈妈,称自己发烧,想回家去。随后小王妈妈便开车将儿子接回家,夫妻二人并未在意,以为是新冠之类的症状,仅让儿子去附近的小诊所输液。


然而,高烧并未消退,小王第二天症状持续,王妈继续带着儿子去诊所输液了事。


第三天,小王不仅高烧未退,还出现了腿疼、双腿无法弯曲等严重病症,恐耽误高中课业,小王妈妈依然没在意,还是将儿子送回学校。


当天下午在小诊所第三次输液后,当晚小王无法入睡,剧烈的疼痛让其哭喊不止,症状出现了恶化趋势,夫妻二人这才将儿子带到医院治疗。凌晨时的检查结果让急诊医生非常震惊,其中,乳酸脱氢酶参考值为120~246,检查结果为1548;肌酸激酶更是高得吓人,参考值在30~135,检查结果为24000。



度过了备受煎熬的一夜,夫妻二人专门挂了专家门诊询问儿子的病情,专家反问,孩子是否做了剧烈运动?男生小王这才说出,是在学校被女数学老师虐待,让他抱着一桶18L的桶装水做了300个深蹲。


至于被女老师残酷施虐的原因,是因数学老师认为包括男生小王在内的四名男生在上课期间“随意说话”,被年级主任拍下照片,叫去问话后,四名男生均没有承认,这才杀鸡儆猴,用这种变态的手段展示教师权威。


“必须住院,如果症状加剧,肾功能会严重受损。”专家的话回荡在耳边,王先生气得肺都要炸了。第一时间将此事曝光到网络后,随着舆论发酵,学校方面也反应迅速,校长带着涉事女数学老师张某到王先生店里当面道歉,称男生小王是被冤枉的,并没有犯错,并答应负责男生小王的医疗费,但条件是王先生要删除曝光视频。



然而,删除视频后,学校出具的所谓“情况说明”中,依旧称男生小王犯错在先,女教师张某才“进行惩戒”。随后教育局和校方开始相互推诿,想到儿子的未来,夫妻二人只能做出转学的决定。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幼、小、中变态女教师虐待男生的案例,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这群丧心病狂的女变态不断刷新着大众能够接受的道德和认知下限,以恶毒至极的恶行让女教师这一群体的狰狞程度更添一分。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生效,《规则》(试行)的颁布实施,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惩戒权和惩戒范围,以相对全面的条款,将“惩戒”和“体罚”“虐待”进行区分,表面上看,解决了面对刺儿头学生、无可救药学生时教师“不敢管、不想管、不能管”的三大痛点,但实际上等同于将一把屠刀递到了目前厌男的女教师群体手中,无形之中给了她们合法虐待男生的“利刃”,于是她们狞笑着挥舞着它刺穿一个又一个男生的灵魂和自尊。因为判定学生是否需要惩戒,由施加惩戒的教师决定,言而简之,教师觉得学生的行为应该受到惩戒,那便是合理合法的。




20多岁的女数学老师让男生小王抱着未开封的18L桶装水做300个深蹲,这压根就不叫惩戒,而是彻彻底底的体罚、虐待。《规则》中的第十二条里也明确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中,不得有“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姿势”,变态女教师张某的行为,显然完全契合要求学生“强制做不适的动作和姿势”,是违反规则的行为,也是超出惩戒范围的。


但学校的“情况说明”中,依旧避重就轻地将如此变态恶劣的虐待行为称为“张老师对王某实施惩戒过当,一个变态女教师的无耻虐待,瞬间变成了不妥失误,而男生小王因此面临的肾脏损伤、可能患上的横纹肌溶解等急、重病症,也被校方以“对王某同学造成了一定伤害”一带而过,对变态女数学老师的处理,仅仅是通报批评和取消评优,在看看病床上差点丧命的男生小王,这样的处理,甚至连“自罚三杯、下不为例”的程度都达不到。


教育系统中,以女权思想为信条的女教师已经彻底占据了幼、小、中多个阶段,近几年来,她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针对男孩的言语打压等精神阉割,而是近乎高度一致地将虐待男生的罪行暴露在天光下,毫不避讳地张开血盆大口,向着她们厌恶仇恨的Y染色体们展开“屠杀”。从男童到花季男生,无一幸免,或心理遭受严重创伤,或身体被施以难以想象的虐凌,因她们自身性别的高等性,大多伤害男生的案件中均以家长“忍气吞声”为结局,维权的难度堪比登天。


而与教育行业“交相辉映”的,还有媒体、工会等行业部门。在临近的中秋国庆双节新闻稿中,随机抽样两个地方,就能发现一个恐怖的事实:不仅撰稿、编辑、校对、审核等均为女性,文中还展现出了心照不宣的“抬女贬男”,即便活动中有寥寥无几的男性,要么压根不提,要么一带而过,这样的“雷同”值得警惕,也许不久的将来,国男们甚至连声音都无法发出。




她们在有目的地抹除男性存在的痕迹,淡化男性的价值和贡献,当然,她们也从未停止对未成年男孩的仇视和虐待。


这既是现在,也是未来。END


欢迎关注公众号 他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