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岁少年跳桥自杀:我好好说话了,你能回来么?

奕斐然 难得时光 2019-09-14

作者:鱼子仙人

 

4月17日下午,一个17岁的少年晚上翻过了过街天桥的栏杆,当场死亡。随后赶来的母亲跪在地上,悲拗到不能自已。



除了新闻中的母亲悲哀的跪在地上,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阳光依旧在黎明照常升起。

 

新闻评论的网友分成两派,一类人指责孩子娇气脆弱,经受不住批判。一类说母亲横加指责,促使孩子作出过激决定。

 

少年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如果不是母亲失责,网友的评论只是雪上添花。批判少年的,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小时候被父母横加指责,我就不信你第一反应是,“母亲也很辛苦,我要忍着。”在情绪极端的情况下,你的大脑最直接的反应是,“我要报复她,让她伤心死才好。”“为什么最亲的人都不爱我,我活着有什么用。”

 

言语比行为更可怕,言语是刀,可以诛心,也可以杀人。

 

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并不是什么天大的灾难,而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现在的小孩,拥有丰盛的物质,过犹不及的爱,但也容易受到精神上的摧残,因为爱而产生的责难,比陌生人的恶意更难让人消受。


 

 

在中国,有很多人的灵魂在少年时代也曾跳下栏杆,肉体却留在人间,麻木生长。

 

小时候,我父母常常跟我“杠”,无论我做什么,我父母永远有更高的标准来教育我。我好不容易将屋子打扫的齐齐整整,我妈妈还是要当我的面念叨:“人家的孩子多勤快,哪像你,只会吃饭。”

 

我一时之间很惶恐,别人家的小孩真的都这么优秀么?为了让父母高兴,我只能做的更好,但赢来的是父母更高的标准,无论我怎样努力,都够不着他们口中的那条线。

 

每次我取得好成绩,我妈妈却指着我的数学卷子说:“数学为什么这么差。语文再好有什么用。”我只能无奈的将语文卷子放起来,惴惴不安的做数学错题。

 

夕阳的光线很微弱,我的眼里只有昏黄颜色的阿拉伯数字,可我什么都看不进去,什么也不想做,我懒懒的瘫在椅子上,看快要落山的太阳。长大后,我才知道,那种感觉叫心碎。

 

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优秀这个魔咒,几乎笼罩了我整个青春期。我一方面极度要求完美,一方面又极度紧张。我的作业永远要推翻再做,步入社会后,每一次工作汇报,我都要延迟到deadline截止才交。

 

我太怕出错,害怕不完美,每天反复推翻自己的东西,从头来过,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几乎有病态的执着。

 

父母言语的能量,将我的自尊水平牢牢定格在少年时代。我的肉体在飞速成长,灵魂却在小时候就破成了碎片,一点一点把它们复原。

 

 

不止是家长,大部分人都不会说话。

 

人是语言化的动物,心理学家库利说过:“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我。

 

我们的一部分价值观、个性、心理健康程度都受到语言的影响。

 

当你做错了事情,你的父母对你循循善诱,你会感激他们,觉得自己有可信赖的依靠。相反的是,你做错了一件事,你的父母不管你难不难过,不管你的自尊心,对你破口大骂,言语侮辱,指责你智商不够,指责你不如别人家的小孩,那一刻,你恍入地狱,诛心之言,莫过于此。 

 

不了解自己的内心诉求,不去关注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认识真正的自己,你永远不会好好说话。

 

我身边有这样的父母,明明很想让孩子陪伴自己,当孩子拿起包出门的那一刻,母亲开口说的话是:“你死在外面别回来算了。”

 

那个小孩想着,竟然母亲这么讨厌我,我就多玩一会也没事。

 

其实母亲通过这样粗暴的表达,在告诉孩子自己很在乎他,但是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开口就变了味。

 

很多男女朋友在相处的时候,总会开玩笑挖苦对方的缺点,虽然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在告诉对方,“你看,你有许多小毛病,但我还是爱你。”

 

但这些话在对方眼里,就变了味道。长期积累出来的负能量,总会在某一天寻找到合适的契机爆发出来。

 

有一次去亲戚家里玩,女主人教育孩子十分粗暴。小孩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将菜汤洒在新衣服上,母亲嫌弃的瞅着他,“跟个猪一样,会不会吃饭。”

 

女主人那天因为和丈夫吵过架,她无形之中把积攒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即便不是把菜汤洒在身上,只要他今天犯了错,母亲定会找理由好好批判他,以此转移自己的压力。

 

我看到,那个小孩怔怔的看着自己母亲,低着头自己找纸巾擦衣服,我再也没见他在那顿饭上拿起过筷子。


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


“考得那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2017年9月18日,在和父母争吵后,浙江15岁女孩从19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一名常春藤女博士,即使优秀如“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转身跳下阳台,自杀身亡。



“有种你就别活了。


在泰国,一家小超市里面,父亲和儿子发生争吵。


因为父亲的一句气话,儿子毫不犹豫拿起手枪,对准太阳穴,当场死亡。毅然、决绝。


只剩下父亲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大哭。



 

你的语言里藏着你的情绪、你对自己的认知、你的修养和善良。

 

毕淑敏针对粗暴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写过一篇文,叫《家问》: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他们是那样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模型,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更令人惊惧的是,来自不完美家庭的孩子们,彼此具有病态的吸引力,仿佛冥冥中有一块恶作剧的磁石,牵引性格有缺陷的男女,格外同病相怜,迫不及待走到一起。病态中的家庭,如履薄冰,全是悲剧。如果不能卓有成效的打断铰链,这种会伤人的家庭,就象顽强的稗草,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我们怎样待人接物,一定程度上遗传自家庭教育。你的戾气、暴躁,虽然被成长过程中吸收到的文明所覆盖,但遇到特别过激的事情,内心的野兽还是会爆发出来,它张牙舞爪的样子让你恐惧,原来,当年那个面对父母训斥战战兢兢的小孩,变成了和父母一样的语言“施暴者”。

 

好好说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不必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我想这位少年在学校被人批评后,一定是想寻求安慰,没曾想自己的母亲再次批评了他。

 

这位少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充满了绝望、愤怒和崩溃,对家庭的温情和信赖越深,他的世界坍塌的就越厉害。

 

一定是绝望积累到了顶点,他才选择了死亡。

 

如果好好说话可以挽回一条命,我希望时间再倒带到少年死亡前五分钟。

 

那天阳光很好,少年在学校受了欺负,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放柔语气:“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带你回家,给你做一顿好吃的,咱们好好聊聊。”

 

在学会看世界之前,先学会好好说话。不要降低自己人性的标准,去饲养暴力的野兽,愿你能被每个人善待,也能善待他人,说到底,这个世界是由爱组成的,而不是冷漠和责难。

 

公众号:难得时光(ID:ndsg2018),聊聊育儿与教育,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做个朋友。




我踢的又不是别人,是我的女儿

惊人发现,要是不养娃我就能买兰博基尼了

尊重科学,尊重生命

读书时候的厌学症到底是不是矫情病

这部性教育片,中国父母都应该看看

努力考上985,最后在家带娃,亏不亏

日本小学10元午餐,引来无数人观看,令人深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