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活动 | 技术视野,人文情怀:国内首届“交互与信息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

▲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供稿:李月琳 章小童 权明喆

摄影:韩宏亮 


为推动国内外信息行为、交互信息检索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探索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促进情报学相关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与南开大学信息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于2019年5月13日-14日成功举办了“交互与信息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国内学术领域首次聚焦这一情报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是国内该领域最活跃的青年学者的一次集结及该领域学术最新进展与成就的集中展现。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际著名信息科学家Bernard Jim Jansen教授(国际信息科学顶级期刊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主编,卡塔尔计算研究所社会计算小组首席科学家,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国内学者李月琳教授(南开大学)、吴丹教授(武汉大学)、黄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姜婷婷教授(武汉大学)、赵宇翔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李凯教授(南开大学)、张鹏翼副教授(北京大学)、刘畅副教授(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张晓飞助理教授(南开大学)等10位交互与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专家参与会议。会议得到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图书馆及企业单位近300多位教师、学生、研究人员、行业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图书情报知识》提供独家媒体支持。


▲ 部分嘉宾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月琳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孙跃致欢迎词。会议期间,10位专家学者以主旨报告与专家报告的形式,分享了他们近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


Jim Jansen“构建虚拟人像以理解真实用户”(Generating Imaginary People for Understanding Real Users)为主题发表主旨报告。Jim Jansen教授介绍了当前所在研究团队的研究重点——Automatic Persona Generation(APG)。Persona是真实用户群的虚拟代表,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的人物,并配以详细的描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目标、需求等情感特征),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一群用户所具有的共同特征。APG则是一个基于用户数据自动生成用户画像的系统。在详细介绍了APG在Qatar Airways(QA)这家航空公司中的应用后,Jansen教授指出很多有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并邀请感兴趣的博士生与其联系、讨论或加入其研究团队。随后与会者围绕在线行为数据收集中用户群、个人隐私等问题同Jansen教授进一步展开讨论。


▲ Jim Jansen教授做主旨报告


吴丹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跨设备网络搜索研究”。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跨设备搜索,梳理与跨设备搜索有关的理论模型,揭示跨设备搜索任务的特征,展示“CAFE”跨设备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探讨跨设备搜索查询式的语义变化模式,并对跨设备搜索行为建模,以及预测跨设备搜索过程中用户的搜索效率。随后与会者又进一步讨论了环境与跨设备原因间关联、不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用户差异等问题。


▲ 吴丹教授做专家报告


李凯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主动分享与被动提供:在线社交网站上的隐私信息披露研究”。该研究旨在发现主动分享和被动提供个人信息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基于通信隐私管理(CPM)理论,构建了一个框架来解释个人特征、环境、动机、利益风险对用户主动或被动披露隐私信息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分享意愿更受感知利益、社交网络规模、个性化等正面因素的驱动,而被动提供更受个体特征、隐私政策、感知风险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 李凯教授做专家报告


黄崑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基于情感因素的探索式检索行为研究”。首先辨析了情感因素相关概念,归纳常见的情感因素类型,并结合情感负荷理论探讨了协作式搜索中用户消极情绪的感知及其与任务、时间、协作分工、检索结果与协作成果的关系。最后从检索情景的自动感知与预测、界面的人性化交互设计等方面提出检索系统的改进建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随后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了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 黄菎教授做专家报告


姜婷婷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视觉刺激物触发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首先辨析了信息搜寻、信息偶遇、信息规避等概念,随后探讨了环境中的刺激物对偶遇行为的触发机制,并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交媒体中非常流行的视觉刺激物,如图片、视频等。通过所开发的基于日记法的关键事件技术,抽取信息偶遇事件中参与者所偶遇微博的特征、他们与所偶遇微博的交互过程等,并揭示了刺激物特征与交互行为之间的关系。


▲ 姜婷婷教授做专家报告


张鹏翼副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团队成员构成对协同信息搜索与意义建构的影响”。在探讨了什么是意义建构(What is sensemaking?)后,其通过用户实验,依据亲密度(Intimacy level)和协作倾向(Thinking Style)两个维度,探讨小规模团队成员的构成对在线协同信息搜索和协同意义建构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在线教育、科研协作等领域的协同信息行为,并为在线知识协作工具、平台功能改进提供参考。


▲ 张鹏翼副教授做专家报告


赵宇翔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信息行为研究中的示能性理论框架构建”。以音乐信息行为为例,说明了示能性(Affordances)理论有助于连结信息行为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鸿沟,重构人、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与融合。其从生态心理学视角出发,整合示能性理论与活动理论,并从社会物质观的角度开发示能性理论的层级模型和要素模型。最终选取网易云音乐的版本迭代数据开展内容分析,从而验证其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信息行为与实践中的人、技术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有效性。


▲ 赵宇翔教授做专家报告


张晓飞助理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入门激励政策对新用户的影响:基于在线医疗社区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短期入门激励对新用户在线留存和贡献的影响。基于在线医疗社区实施的入门激励政策,采用双重差分和生存分析方法研究政策产生的影响,证实了入门激励和短期激励变化对在线社区新用户产生的影响,可为在线社区有效利用此类政策提供建议和指导。


▲ 张晓飞博士做专家报告


刘畅副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基于过程视角的学习型搜索探索研究”,由其学生代为报告。该研究以学习型搜索(SAL)任务为研究对象,从过程视角出发,结合实验法、日志法和日记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记录用户搜索交互行为(如阅读、搜索、记录等),以及对用户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的测量,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来揭示用户如何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中获得较好的搜索学习效果,系统应该提供怎样的辅助来有效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


李月琳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环境下用户交互行为:游戏元素偏好与交互感知”。首先提出了用户对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GIRS)的需求、对游戏化元素的偏好及其态度与评价等研究问题。通过理论构建、设计两个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原型系统,开展实验研究获知用户对游戏元素的偏好及他们的交互感知,最终研究结果为开发和设计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提供了实证支持。随后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不同年龄的用户群体对GIRS的需求、评价差异等问题。


▲ 李月琳教授做专家报告


随后由Jim Jansen教授“期刊发表的‘冒险之旅’”(The Perilous Journey of Journal Publishing)为主题发表主旨报告,旨在分享如何提高论文被顶级期刊接收的可能性。这些见解来自于其担任Internet Research和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本期刊主编所积累的经验。重点分享了从投稿到录用的工作机制,包括如何附信、稿件中有哪些需要检查的项目、稿件提交后的流程、与主编和其他编辑的沟通问题、如何回复审稿人、怎样修改稿件以及录用后如何对稿件进行润色、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


最后环节,会议独家支持媒体《图书情报知识》结合本次会议,发布了主题为“不同环境与情境下的信息行为研究”的专题征稿启事(Call for Paper),诚邀大家积极参与投稿。(正式征稿启事将在《图书情报知识》期刊及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这次会议从不同视角对交互与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学者们宽广的技术视野,及对不同技术环境中用户与信息和技术交互过程的关切,体现了该领域学术研究技术视野和人文情怀并重的特点。学者们的研究也体现了高度的国际化程度和研究水平。


随着泛在技术环境的形成,人如何与技术和谐共存已成为不同学科领域关注的问题。情报学这一研究领域聚焦于用户与不同类型系统的交互及相关问题,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会议组织者表示此类学术会议将持续举办,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打造优质研究团队,形成该领域的“中国声音”,贡献该领域的学术智慧。


制版编辑 | 朱静


学术活动 | 第二十期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数据赋能的管理学”学术创新论坛征文通知

学术活动 | 第十九期 第九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

学术活动 | 第十八期 “交互与信息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学术活动 | 第十七期 IP&M主编Jim Jansen教授应邀莅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作专题讲座

学术活动 | 第十六期 彭斐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召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