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主义只是一种不完整的经济制度,它从来都不是什么政治制度

昆羽继圣 昆羽继圣 2024-03-15

世界经济学的鼻祖是管仲。

经济在华夏传统文化中的本义是“经世济民”,简称“经济”。

春秋战国时,华夏便已出现了大量自由贸易的商人,撇开著名的“陶朱巨富”和吕不韦不谈,尚有许多通过市场自由贸易、经商致富的豪富大族。

例如:

猗顿(前480年-?),鲁国人,春秋战国时为盐商。初为春秋时代的贫寒之士,生计颇为艰难。听闻陶朱公经商致富,遂特意前去讨教,获点拨并授予经商八字秘诀。听从陶朱公建议,至猗氏王寮(今山西运城临猗县)定居,经营畜牧业起家。其后,又经营池盐,依靠盐业发展壮大。再多元化拓展业务,涉足珠宝业,终成一方巨富。

白圭,魏国洛阳人,亦被誉为 “商祖”、“商圣”。白圭曾效力于魏惠王属下,擅于兴修水利,后来在商道展现惊人天赋,认为经商有如行兵打仗,需运筹帷幄、把握时机,丰收时收粮、售丝漆,蚕茧产时收帛絮、售粮,积累了海量财富,并留下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诸多经商理论。太史公在《史记》中称其为“治生祖”(即经营营生之鼻祖)。

春秋战国时期,因新技术“冶铁术”的出现,还涌现出了四大铁王,分别是郭纵、曹邴氏、宛孔氏先、卓氏之先。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与王者垺富。”

郭纵,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以冶铁为生,经营有道,其利用炼铁技术生产农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遂致巨富,家财和王侯相等,可比国君。其后,进入赵国权贵阶层,后代垄断赵国冶铁业长达两百余年,且拥有多座矿山。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fǔ,俯)有拾,仰有取,贳(shì,出借)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鲁地民俗节俭,甚至有些吝啬,而曹邴氏在这方面显得尤其突出。曹邴氏依靠冶铁起家,富甲一方。然而,其家父兄子孙皆墨守家规,俯仰都要有所收获,一举一动必有利益。曹邴氏家族从事租赁、放债,买卖遍布各大郡国。受其影响,邹鲁地区许多读书人放弃文学,转而一心逐利,追求发财致富。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予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宛县孔氏先祖,乃是梁国人,以冶铁为业。秦国攻打魏国时,举家搬迁至南阳。大规模鼓风扇火、冶铁铸造,规划开辟鱼塘养殖,车马成群结队,游访诸侯,想方设法经营关系网络,趁机谋求各地经商之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善好施的美名。然而,其获利颇丰,所进账的赢利远远超过施舍花费的那点经营活动经费,更远胜吝啬小气的商人,家中积累的财富多达数千金,因此,南阳商人做生意尽皆效法孔氏,也学着在活动关系时大方出手。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chī),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蜀地卓氏的先祖,出于赵国,亦是冶铁致富。秦国攻破赵国后,卓氏被迫迁徙。途中,卓氏见掳掠时有发生,唯有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之地。其他同时被迁徙之人,稍稍有些余财,便争相送于主事官吏,央求别迁得太远,就近安置,近一点的地方便是葭萌县了。唯有卓氏称:“葭萌地方狭小,土地贫瘠,我听说汶山之下有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像蹲伏的鸱(chī)鸟,至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于是,便要求迁往远处。迁徙到临邛后,非常高兴,就在矿山中熔铁铸械,用心筹谋算策,遂成一方豪富,其财富足以令滇蜀之民为之倾倒,富至僮奴多达千人。卓氏先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其享乐的程度比拟国君。

春秋时期的子贡(前520年-?),姓端木,名赐,乃卫国人。他不仅开启了战略纵横家之先河,亦是华夏儒商之始祖,后成为民间财神的象征。

十八岁时,子贡游鲁国,闻孔子授徒,遂心生敬仰,投入高大威猛的孔子门下。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子贡为恩师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子贡以儒道经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形容的便是他。

太史公在《史记》中认为,子贡的财富富可敌国,仅次于陶朱公范蠡,堪称有史以来的第二位顶级巨富。

邓通,蜀郡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汉时期著名商人、官员。汉文帝时,邓通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至上大夫。据悉,因名字与“登通”谐音而受青睐,赐亿万家财及一座铜山,并赋予其“铸钱”的权力(即铸币权),故而富甲天下。铸造铜钱,本质意义便是铸币,实为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资本,相当于私人机构美联储印刷美元,然后用手中的美元去收购世界各地的优质资源。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邓通堪称“金融资本先驱”。

但是,由于私人资本一味逐利,每每发展壮大至一定阶段,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往往谋求官商结合的“权力之便”,行“垄断兼并”之实,坐享渔利,所以到了后期,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发现一个规律,大商人缺乏继续提高生产力的动力,而是琢磨着各种行业垄断和土地兼并,最终导致百姓日益贫困,流离失所。

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皆以农业为本,重农抑商,重点发展农业和科技。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建立市场?建立市场的目的是什么?

《盐铁论》中是这么说的: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这些论述翻译过来,大意便是:古时建立国家的人,广开本末之途(农业为本、工商为末),以聚士民万货,互通有无,满足交易的需要。这些都是国家调剂需求有无、需求缓急的手段。重点是“平准、均输”,公平公正交易,各得所需。

诸位,看好了,这是建立市场的初衷,也是本心。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倘若一味地强调和发展商业,忽视其他方面,必然造成百姓想方设法追财逐利,——个人也好,企业也罢,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便是西方经济学的本质,也是可萨犹大财阀从华夏典籍中学到、并在全球发扬光大的“单方面属性”。

实际上,若以《盐铁论》的思想来看,这只不过是在“示民以利”:

“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

当百姓都只为获得财利而不停忙忙碌碌,思想上也以金钱至上,必然抛却先秦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气节,造成社会上风俗鄙薄,世风日下,道德滑坡。

唯有用“用仁德教化百姓,人们才会敦厚质朴”,当学了可萨犹大财阀和西方经济学的那套,用财利去引诱百姓,世俗风气变坏,拜金主义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孕育出很多个王总,也就不稀奇了。

人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人活着,并非只是为了吃一口饭。人有物质满足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两者保持一定的平衡,方为上策。

过度的放大物质方面,释放人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会无休无止,“嗜欲众而民躁也”,民众就会追逐物欲的刺激而导致精神的堕落。当有钱人有能力满足一切物质欲望时,其精神层面就会变得十分空虚,从而追求刺激,突破人伦,产生各种各样的荒诞、怪异之现象。毒品?恋童癖?好莱坞电影中的森林狩猎,穷人逃亡,富翁追杀?囚奴?……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可萨犹大财阀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摧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支柱。只有这样,才方便他们接管、控制,不是吗?

当美帝的西方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时,他们又想起了东方的老师傅。

2021年1月20日,拜登在就职典礼上提出,要努力学习中国“内圣外王”的思想,提出让世界各国不仅以美国的力量为榜样,更要以美国的榜样为力量。此外,美帝还提出了高达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1.9万亿美元的扶贫计划。

《华尔街日报》当时还配合美国出台的这些政策,特意发布了一篇让美国学习中国的专栏,由此,在美国引发热议。

其实,这些计划仅仅只是美国学习中国的一个开始。

数月后,根据《今日俄罗斯》报道,美国国会公开承认,正在试图计划复制中国的经济模式,以保持商业和发展的竞争力。

早在2014年,就有德国媒体报道称,西方正在悄悄地复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每当经济下行之时,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做法,源自世界经济学鼻祖——中国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约元始前723年-元始前645年)。

管仲拜相后,以商治国,强调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甫一上位就提出了“遂滋民,与无财”的政策,鼓励百姓经商,主张放活微观,管制宏观,活跃市井,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用资金救济穷人(看看美帝发放救济金的措施),让齐国整体富足起来。此外,管仲十分注重营商环境的治理,提出”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的经济学思想,让空车来做生意的、徒步来往回背东西搞商贸的,统统给予免税的优惠措施,以此吸引远方商人来齐国从事贸易。

为了活跃“国际贸易”,管仲还命人专门修建了包括酒店在内的招待“外国”商人的一系列配套设施,甚至提出并建立了最早的“娱乐城”(堪称今日KTV、夜总会的雏形)来吸引外来商旅,将之称为风俗业的祖师爷亦不为过。

管仲最牛的地方还在于他亲自建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国营企业”,对盐铁实施官营政策,还创设了掌管财政货币的机构——“轻重九府”(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的灵感来源,但基辛格等人只学了轻重之术的皮毛),以长期观察社会经济的运行,考虑到年景丰歉的可能,还形成了粮储制度(可萨犹大从中学习,把粮储制度搞成了ABCD四大粮商的垄断制度,并以此获利)。

在农业方面,管仲主张实行土地和赋税制度改革,不但努力保证“耕者有其田”,在征税上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土壤质量的不同而分等级,依据等级征税。若土地好,产量高,则多征;反之,则少征。尽最大努力,保证公开、公平、合理(可萨犹大在学习管仲经济学思想时,几乎无视了这点)。

管仲还推行“准平”制度来平衡市场粮价,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以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想想西方的所谓私有制),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天灾人祸不时发生。针对这种情况,管仲还规定了一项政策,视年成丰歉征税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所谓“衰征”之策。平时,每两年征税一次;若遇丰年,征收十分之三,若遇中等年份,则减量收取,征收十分之二,若遇下等年份,再次减税,只收十分之一。若遇荒年则暂时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视情况补收。

此类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为完善市场制度,管仲还特意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以防不良商人囤货居奇,哄抬物价,在必要时以国家手段干预、平衡市场,总之,尽可能保证市场平稳、物价稳定。

在消费领域,管仲持“鼓励消费”的积极态度。管仲认为,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必能促进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则带来更多就业,就业可以获取收入,为民众充实腰包、提供消费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每遇天灾、经济下行时,百姓无法务农,社会失业人员增多,无疑将会影响社会稳定,管仲提倡大搞基建(例如修建宫殿),以国家财政投入的方式规划、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创造就业,雇佣无所事事的穷困百姓,如此一来,宫殿建成了,老百姓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不需要再忍饥挨饿了。国家稳定也得以巩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管仲提出的“基建救国”方式,美帝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就曾采用过,当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美帝正在抛弃过去几十年引以为傲的“自由市场发展模式”、放弃了取得一时成效的里根经济学(又称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放弃了为世界各国开出的经济药方“华盛顿共识”(减少政府干预;开放贸易;金融自由化;减少关税;开放外资;全面私有化……),转而学习中国模式,采取类似中国的产业政策,进行大量补贴,促进资本回流。

以基辛格为首的可萨犹大族群,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以管仲、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侧重于使用轻重之术来治理花旗国和统御世界。但他们只学其一,不学其二,只有法家,没有儒家。法家是实,儒家为虚,要虚实结合,秉持中庸之道,才能不走上极端。他们则不是。

他们弃儒家虚术与中庸之道,只取法家之“实”,以轻重之术管理世界,将管仲学派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原则的经济思想中的“注重功利性”发挥至极致,走向极端,却忘记了“哲学”一词的源头乃是《管子》书中的“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更忘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始祖乃是横渠四句的提出者、北宋大家张载,而将“金权私利”推向了顶峰。

华夏自古以来是有传承的商业精神的,如经世济民,诚以为本,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贾而好儒,修身齐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商人的商业伦理精神,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自秦立国以来,中国绝大部分王朝在开国时都实现了分土地,从土地长出的粮食土产、衣物服饰、房宅田铺,到日常生活所需的诸多生活用品,到车马行的租赁服务等等,哪样不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贸易?所以,“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国外,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一种蛊惑人心、意在击溃民族自信的话术。

所谓的资本主义,并不是政治体系,它只是一种从华夏经济学中剥离出来的经济架构,只是抽取了经济某个“片面属性”的无限放大和发挥,把私有制置为最高地位并声称其“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掩饰手法,仅此而已。

否则,西方国家为什么当初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学习中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治国理政方式?

一切不过都是“掩盖真相”而已。


【题外话】


本人计划将《明珠蒙尘: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约20万字)付梓出版,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留言加微信,然后拉个群,统计下第一次印多少本比较合适(与出版方签订合同后,条件允许,可能预售)。倘若此次顺利,则继续将《海上忧思录》两册、《揭开西方伪史虚惑的面纱》(可能改名)四册付梓刊行。

《明珠蒙尘: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作品简介:

中国不只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只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误解。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不胜数的科技发明,涌现出了无数能工巧匠和勇于实践的科学家。

本书引经据典、以翔实论据重点介绍了源自中国的诸多发明创造,包括但不仅限于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留声机、温度计、自行车、计算机、钢琴、全世界第一架具有现代意义的飞机等等。不仅如此,就连扑克牌、大富翁等游戏都是源自中国的发明。

怎么样?是不是很惊讶?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华夏先辈,如甘德、石申、唐顺之、朱载堉、黄裳、黄嘉略等等,详细介绍了他们对于天文历法、物理、音乐、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更是自古以来就学以致用,一直走技术路线的“科技强国”。这可能与我们近代百年落后后形成的“闭关锁国”的落后形象是大相径庭的。

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书的介绍,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华夏文化与科技的伟大。




 星火相继,敢于梦想                                                                         


  • 希望通过《昆羽继圣》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上古至宋代)【微信读书、当当、掌阅(华为手机阅读)、起点、知乎、QQ阅读】;

  • 希望通过《明朝这些事:被抹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西史辨伪系列破除迷云,唤醒更多的人,认清这个世界近代三四百年的历史(明代至清末);


  • 希望通过科幻小说《灵能4996》六部曲在现实的科技基础上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向科幻高地进发,展望未来,塑造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形象,打造中国人宏大的科幻宇宙,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与科技引领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人类之路(当下至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