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00——防疫、居家生活与新风系统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自从新冠大流行以来,人们对健康又有了更高的追求,除了将家庭空间打造成安全的防疫壁垒之外,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即便在大流行之前我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也应该是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净的“五恒”标准。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新风系统被证实是现阶段可以切实有效地帮解决恒氧恒净的工具。而且新风系统可以在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净化空气、提升居住体验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能极大程度优化防疫体验。

本期分享全文大约1万字,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新风系统

  2. 新风的滤芯

  3. 新风的风量

  4. 新风的微正压

  5. 新风的热交换与电辅热

  6. 新风的选择

  7. 新风的安装注意

  8. 新风与防疫

  9. 新风与空气净化器与开窗


一、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指由送风系统加上排风系统组合成的空气处理系统,先在密闭室内一侧用专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设备向室内输送经过过滤的清洁空气,然后再另一侧依靠压差或排风系统向室外排出,此时室内空气会形成流动,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二、新风的滤芯

通过过滤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是新风的基本功能。外循环模式的新风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虽然在本质上都是空气净化器,但两者在工作方式却有一些不同。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方式属于存量过滤,通过持续的多次过滤最终达到洁净室内空气的目的;新风则属于单次的增量过滤,通过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吸入室内来稀释房间中的污染物水平,新风的过滤水平决定了房间内空气能达到的洁净水平。所以新风对滤芯的过滤等级一般会有更高的要求,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则不一定需要非常高的单次过滤效果(比如CR-BOX)。

(一)PP材质滤芯
这种滤芯是通过将PP材质融化后喷射交织出来形成的的,其3d网状结构孔径可以过滤掉1微米大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向滤网上施加高压静电驻极处理后让纤维带有电荷,而同样带有电荷的颗粒物会在静电下被滤网捕获,经过滤纸折叠工艺的优化这种滤芯对于0.3微米的颗粒物也能达到H13级别。不过PP材质滤芯的过滤效率很容易受到油性颗粒物和水汽的影响,通过包裹使滤芯失去静电,所以油烟和水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而另一方面,随着新风风量的增加,颗粒物通过滤芯静电场的时间也会缩短,这会使得其被滤网捕获的概率也相应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空气净化装置在高风量的情况下过滤效率反而会下降的原因。同时相关研究也显示厚度也对PP材质滤芯的使用有影响,厚度越薄的滤芯其静电捕获能力下降越快

(二)玻璃纤维滤芯
玻璃纤维滤芯是通过直径非常小的玻璃纤维编织的孔径可以小到0.1微米,过滤等级能够轻松达到H13级别。与PP材质滤芯不同,玻璃纤维滤芯可以不依靠静电,单纯靠拦阻实现过滤。虽然通常风阻会很大但其过滤效果衰减的则会很慢,甚至可以说不会衰减。但也有正是由于玻璃纤维滤芯的风阻较高(大约是PP材质滤芯的4倍),所以采用玻璃纤维滤芯的新风机往往会有着高功率的风机,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噪音和更大的机体(更大的机体一方面是为了容纳风机,另一方是为了降噪)。读者可能会担心玻璃纤维滤芯的安全性,但玻璃纤维滤芯因其出色的过滤效果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学、生物等领域,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根据《QB/T5580-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新风净化机》当中的规定:
若器具宣称对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具有外循环净化功能,其对应的新风净化率应分别至少达到表1的D级,实测等级不应低于标称等级。

虽然标准中的要求并不高,不过现阶段市面上常见的成品新风配套滤芯的过滤等级在H11~H13不等,都符合规定中的要求,且出于降低成本和缩小体积的考量,主要以PP材质滤芯为主。但基于新风的工作方式,条件允许时最好选择搭配了更高过滤等级滤芯的新风机。同时不建议自行更换更高过滤等级的滤芯,因为成品新风的风量值是与滤芯等级相匹配的,更换更高风阻的高等级滤芯会影响新风机的实际风量值。
(三)其他滤芯
除了主要负责过滤0.3微米颗粒物HEPA滤芯,部分新风系统也会额外增加用于延长HEPA滤芯寿命的前置初效滤芯和中效滤芯。还有针对其他有害空气污染物和气味的活性炭滤芯和复合吸收滤芯。

(四)滤芯的更换
基本所有的成品新风厂商都会有滤芯使用寿命的建议,联动的APP可能还会有滤芯使用百分比,但这种基本都是根据滤芯的平均损耗水平和使用时间推算出来的,本身缺乏足够的准确性。一些功能更完善的新风设备会自带激光传感器来对颗粒物的过滤结果进行检测来换算滤芯的损耗情况,但新风自带的检测设备通常敏感度都比较一般,同样也无法代表真实情况。所以除了参考厂商提供的使用寿命,如果随着新风的使用发现非新风房间的颗粒物水平有了明显变化时,则可以考虑更换滤芯,特别是空气质量较差或湿度水平较高的地区。

三、新风的微正压

由于家中有门缝、窗缝、排气扇、地漏、抽油烟机,而在关闭室内门窗时,房间实际上就像一个漏气盒子。如果持续向盒子中增加空气,盒子首先会被从内部撑起然后不断地从各种缝隙中漏气。如果仅从限制颗粒物和含毒气溶胶的角度考虑,新风只要能够让这个“盒子”稍微撑起,使得室内的气压略高于室外的气压,让室内的洁净空气不断地从各种缝隙漏出,就可以阻挡各种含毒气溶胶的进入。这也就意味着依靠微正压,困扰很多读者的厨房和卫生气溶胶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基本得到了控制

(一)微正压与风量
简单来说就是指送风量大于排风量10%左右,就可以让净化后的新鲜空气将污染空气挤出去。在为室内不断提供新鲜空气的过程中,室内的气压就会逐渐的比室外的气压大,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将室内的空气,通过各种缝隙排出室外。
(二)微正压与气密性
从微正压的原理上,可以得到一个稍微有些“反常识”的结论,即维持室内的微正压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新风风量,而是房间的气密性。举例来说在一个气密性非常完美的房间或仓库内,不管面积多有多大,如果它维持着0.5m³/h的空气交换量,那么只需要1.0m³/h的新风风量就可以维持室内的微正压,阻止各种气溶胶的进入,保持整个空间内空气的洁净。(现阶段不存在绝对密封的环境,即便是空间站也有轻微漏气)
根据《GB 7107-2002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来看:

不同气密性等级的建筑密封性的差距在10倍以上。在2002年该标准发布前的商品房大部分气密性等级都比较低,新建商品房在理论上则可以通过物业或者开发商留存的原始资料查询气密性等级。但影响房间气密性的因素非常多,比如窗户是轨道推拉窗还是合页开启窗、家中的窗户数量、室内外的温度差等等。而且随着门窗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边缘的相较部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老化,从而影响密封性。所以如果选择安装的了新风,或已经安装了新风但需要较高风量才能维持室内微正压,则建议重新检查家中的“漏气”情况。可以用纸条或沾湿的手指来检查家中的漏风情况,然后使用密封胶带或者胶泥对漏气处重新加以封堵,类似的还有空调管洞阳台排水口等,从而提高房间的整体气密性。在气密性较好的情况下100㎡的房间只需要60m³/h就可以维持室内的微正压。在另一方面,提高房间的气密性也有助提高室内的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效果

目前只有少部分新风厂商给自家的新风机配备了气压计,以便可以根据压差变化实现风量的自动调节。没有配备气压计的情况可以使用专门的气压计进行测量,但由于民用设备的精确度普遍一般,所以也可以采用更简单方式来检测。比如从房门外的门缝处检查是否有向外漏气的情况或者在开门的情况下观察缓冲区门帘或塑料幕布的鼓起情况。虽然并不精准,但也可以帮助进行初步的判断,以便根据压力差来调整室内的风量

四、新风的风量

风量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用于表明通风设备的能力,计算单位是m³/h(风量不同于CADR,因为原理的差异CADR的应用范围不包括新风系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指标,风量在选择新风机时是要特别关注的内容。
(一)风量的选择
关于新风风量的选择,需要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商家会建议用面积*房高(通常为3m)来得到整个房间的体积从而选择风量。举例来说,300m³/h风量的新风机基本可以在一小时之内完成对100㎡房间的一次换气。而关于风量值这里涉及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壁挂式新风机在安装时需要在墙壁或玻璃上开洞,之后会安装风帽和风管,只有风帽+风管+风机的完全体组合才是新风机的正常工作状态,而风帽和风管以及一些出风口的设计都会增加风损,从而会影响到新风机的风量值。根据Dream Maker之前的一份联合测试看,比较大的新风厂商的成品新风的实际风量值基本会略高于标称的风量值,这是为了确保消费者在按照厂商推荐的安装方式使用新风时,即便风帽和管道造成风损也依然可以达到宣传的标称;而另一些小型新风厂商则只标注了裸机的风量值,并没有考虑风损问题,不过根据《QB/T5580-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新风净化机》当中的规定,只要实际使用风量不低于标称的90%即可。所以对于有正规备案的成品新风来说,通常不存在风量虚标的情况
但如果是自己或商家DIY的新风系统,则会因为缺少专业风洞和测试设备很难确认实际的风损情况,这就和DIY空气净化器和CR-BOX带来的困境一样,如果计划采用这类新风设备,则建议在风量值上进行冗余配置另外在安装时由于实际空间的限制,可能会对风管进行弯折,根据相关测试,单次弯折带来的风量损失大约在5%左右

(二)风量的问题
一般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认为新风风量越大越好,但从前文影响室内微正压的内容中我们以及知道风量虽然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也许有读者会觉得就算风量本身不是影响新风微正压最主要的因素,但在使用中追求高风量值本身也不会是什么问题。可即便不考虑噪音这个最直观的影响,追求高风量有时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
1.室外的污染物
由于不需要额外开窗,新风在解决了气溶胶的情况下同时也解决了室内的灰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的“灰尘”一般只会留下人类和宠物的皮屑以及一些衣物纤维的碎屑。不过室外的空气污染物并不只有颗粒物、灰尘和病毒,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气体。比如夏季常见的因空气中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照射下生成臭氧,导致的臭氧污染;冬季北方部分地区因为烧煤取暖而导致的二氧化硫上升。

这类污染物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很难进入到室内,但由于新风会持续不断的向室内送风,所以很快就会把臭氧和二氧化硫的浓度与室外同步,风量越大也就意味着输入的污染物越多。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厂商会有针对性的推出活性炭滤芯或者复合吸附型滤芯,不过由于新风的持续开启会使得这类特种滤芯很快饱和,所以无形间增加了使用成本。

针对夏季的臭氧,则建议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适时调整风量大小(夏季随日照增强臭氧浓度不断增加,一般在中午1点左右出现峰值,下午2~3点持续高值,到傍晚5点左右随着太阳辐射减弱,臭氧浓度逐渐降低)。
2.室内的污染物
一般在家中也会因为人类活动和建筑装修材料本身产生一些污染物。
(1)甲醛和VOC
由于甲醛在各种家具和建筑材料中的广泛应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要追求的是通过通风换气将室内甲醛的浓度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一年中甲醛的浓度是随季节变化的,在高温高湿的夏天甲醛释放的速度是最快的,而夏季由于空调的使用多数情况会很少开窗,所以新风的应用也可以起到降低甲醛浓度的效果。根据相关研究如果是刚刚完成装修的情况,即便安装了新风,也应该持续开窗三个月以上,如果没有开窗条件,则建议维持可以实现每小时换气一次的风量值;当甲醛在进入到稳定释放状态时,则可以调整为每小时换气0.5次的风量值。更仔细一些的方案则是根据甲醛检测仪的实时数据来调整新风的风量。

(2)二氧化碳
人在呼吸时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家中卧室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比其他房间更高,所以理论上如果想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降低就需要相对较大的风量值但实际上如果以一个成年人需要30m³/h的新鲜空气来考虑,多数家庭所需要的风量值并不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中的人口数量来选择合适的风量

(3)室内的温湿度
由于持续不断的气体交换,新风也明显会加剧夏季湿热和冬季干冷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对于一些冬季室内供暖条件较差的地方,以新风为中心半径5、6米的范围内很容易就会下降5~7℃(室内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幅度越低),也会加剧室内空气的干燥;而在夏天,热空气的持续引入也会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风量越大造成影响越显著。所以通
五、新风的热交换与电辅热
由于新风会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造成影响,所以新风厂商通常都会引入热交换或者电辅热功能来应对。
(一)新风的热交换
新风热交换系统通过将室外的空气温度调节接近室内空气温度后送入室内,可连续不断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的换气。 所以拥有热交换功能的新风除了拥有所有新风系统都有进风口外,还会有相对应的出风口。让室内抽走的空气在到达室外前,在热交换结构中把热量交换给进入模块结构中的冷空气。
不考虑潜热的简单算法,如果室外温度为-10℃,室内温度为20℃,那么100%的热交换效率可以让进风温度达到5℃(30℃温差的一半15℃+负10℃),80%的效率可以让进风温度达到2℃(-10+15*80%)。考虑到热量损失,能达到的实际交换效率通常会在80%左右
从热交换设备上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显热回收型,一类是全热回收型。显热回收型回收的能量体现于新风和排风的温差上所含的那部分能量;而全热回收型体现在新风和排风的焓差上所含的能量。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热性回收的能量要大于显热回收型的能量。而且全热回收型因为结构和材质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夏季除湿冬季增湿,维持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作用。全热回收型在整体效果上要优于显热回收型。

按结构分,热回收器分为以下几种:
  • 回转式热交换器

  • 热回收式环热交换器

  • 热管式热交换器

  • 静止型板翅式热交换器

以上几种热交换器中,热回收环式热管型一般只能回收显热;回转式是一种蓄热蓄湿型的全热交换器,但是它有转动机构,需要额外的提供动力;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属于一种空气与空气直接交换式全热回收器,它不需要通过中间媒质进行换热,也没有转动系统。因此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也叫固定式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量回收设备。

虽然热交换在原理上非常完美,但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热交换是一个需要考虑能量守恒的纯物理过程,如果要实现将空气加温,那排出的热空气就需要和冷空气一样多。在新风系统的实际安装中出风口和入风口的距离通常都比较近,洁净空气在没有覆盖到整体空间之前就会有一部分被抽风口再次送到室外,变成近距离的短循环,使得室内的整体风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室内的微正压。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在壁挂式和落地式新风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吊顶式新风则因为在安装时可以相对自由的调整出风口和入风口的位置,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影响

(二)新风的电辅热
由于体积的限制,厂家也会给一些单流向的新风系统增加电辅热功能来应对冬季室外空气过低的问题。

电辅热是依靠PTC(陶瓷半导体)加热送入的空气。PTC本身的材质和结构很安全,PTC一般会隐藏在设备内,只有关闭设备、去除滤网之后才能看到加热单元。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设置的加热温度时,电辅热功能一般不会开启,只有室外空气较低的情况下,电辅热功能才会开启。新风机的电辅热实际上就是在风道末端,出风口附近配备了一个加热系统,空气流经时就会被PTC系统加热。然而正常情况下因为风速和风量的影响,PTC的加热效能非常差,通常只有空调制热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热效率,很像在新风出风口放置了一个非常耗电的电加热器。

厂商引入该功能只是作为辅助,不能完全依靠电辅热功能来实现冬季的室内加温。一般情况下在进入房间时如果需要在几分钟内快速提升温度,可以打开电辅热功能,但当温度适宜后则建议关闭该功能。如果是拥有暖气或空调这种采暖设备的情况,冬天对电辅热的需求其实并不迫切。
针对没有热交换或电辅热的新风系统,在遇到冬季室外气温过低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办法:
  • 使用室内的其他采暖设备提高室温(暖气、空调等)。

  • 在新风的出风口增加导流板,降低风速,减少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 延长出风路径,让冷空气尽量提前与室内空气进行混合。

  • 降低新风的出风量,减少冷空气的进入。


六、新风的选择

(一)壁挂式、吊顶式、落地式

如果以安装方式来区分新风系统,则主要分为壁挂式、吊顶式和落地式对于已经完成装修的房间来说,吊顶式因为工程量相对较大所以基本是不在选择范围内的。换一个角度来说吊顶式新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于壁挂式和落地式新风来说,在家里完全不关门的情况下,连通各个房间的门,会形成天然的送风通道,这和吊顶式新风的管道系统实现的效果是一样的。而当你选择关门的时,就等于直接关闭了送风管道,使得空气无法覆盖到全屋(具体效果和房门的气密性有关)。所以理论上如果你的房屋面积较大有很多房门,而你又习惯关门,吊顶式新风会比较合适;如果你不需要关门或房门的气密性一般,则可以根据家庭的面积选择壁挂式或落地式新风(落地式的风量通常更大)除此之外,三种安装方式的新风并没有明显差别

(二)成品还是DIY

通过空气净化器改造DIY新风的优点是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新风的风量(比如使用FFU进行改造),但另一方面DIY改造的新风使用的风管和风帽并不是与机体配套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的风量值,而又因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而无法得知实际的影响。同时原本设计用于室内空气循环的净化器,可能无法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滤芯来应对室外污染物。所以除了预算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考虑自己所在地区主要的的空气污染,并且在风量上准备一些冗余。

(三)PP滤芯还是玻璃纤维滤芯

从长期应用来看玻璃纤维滤芯要优于PP材质滤芯,但因为风阻问题使用玻璃纤维滤芯作为HEPA滤芯的新风机往往体积会比较大,需要考虑自己家中的安装空间。

(四)热交换与电辅热

是否需要热交换和电辅热功能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比如冬季并不寒冷的南方在理论上就不要这两项功能。但考虑到前文所提到的这两项功能的局限性,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不选。

(五)一台还是多台

在不使用吊顶式新风系统的情况下,这主要取决于你的房屋面积和关门习惯。当单台风量无法覆盖全屋时,通常建议增加新风机数量,卧室安装小尺寸的,客厅阳台安装大尺寸的。风量值可以参考厂商给出的建议,基本不存在虚标。

七、新风的安装的注意
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新风安装的注意事项其实比较多,这里仅选取部分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其实就是暂时想不全,没写到的可以留言)
(一)新风进风口不应该选在哪
关于新风进风口的位置,正好有读者在后台与我分享了一下他的经历,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在刚使用上的时候,感觉非常良好,测试仪显示出的结果也非常喜人,无论是颗粒物和co2都有进一步的下降,甚至清零。然而几天后,现实的因素就让我撤下了这套系统.。原因是我住在二楼,窗外的小区环境复杂,脏乱,视线所及就有2个下水道井。由于这种手搓新风的设计限制,窗户无法关闭了,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噪音(例如户外的车辆,人群的叫嚣),这个因素还算可以接受的话;第二个出现的问题就是下水道的不定期反味,由于不断在抽风,并且家用空净的活性炭不足以把这么多异味物质吸收,导致的结果就是室内变成了沼气池。
结合其他因素,出风口的位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尽量不要安装在西北方向,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都是以西伯利亚高压气旋影响的西北风为主,容易倒灌冷风。

  • 避开厨房出风口、底层有饭店或夜市的方向,油烟会极大缩短滤芯的寿命。

  • 避开靠近污染源的方向,非活性炭或复合吸附滤芯无法解决其他空气污染物和气味。

  • 避开临街或噪音较大的方向,非打洞模式的软布或硬板式出风口会可能会导致窗户无法闭合,容易受到室外噪音的影响。

(二)玻璃还是墙壁
新风安装总归是要打洞的,在玻璃上打洞对房屋破坏性小,但可能会因为管道弯折而产生一些风损;在墙壁上风损较小,同时也更节约空间;租房读者则建议根据窗户类型选择软布或硬板(毕竟房东很难同意你开洞)。

(三)卧室、客厅还是阳台
如果只安装一台新风,且习惯睡觉关门且房门气密性很好,可以选择安装在卧室。白天的时候使用高风量来维持全屋的微正压环境,晚上睡觉时则使用较低的风量在降低噪音的情况下保证氧气的供应,冬季则可能需要对卧室进行额外的加湿。如果睡觉不用关门,则可以安装在客厅或阳台,夜晚能够保证全屋微正压,并且不会影响睡眠,同时由于安装位置远离卧室,冷空气的缓慢稀释对温度的影响很小。

八、新风与防疫

(一)明显的室外风险
在整个大流行期间不论是官方还是学界,都建议大家多开窗通风,通过自然换气的形式降低室内空气的气溶胶含量,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但是以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为例,春天有沙尘、夏天开空调、冬天有雾霾,所以在这三个季节的很多时间里其实并不适宜开窗,而且在疫情高峰期不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开窗时机反而会带来额外的感染风险(《后流93-开窗通风与传染风险》。虽然也可以使用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来降低室内的颗粒物水平,但室内的内循环却无法同时兼顾恒氧和室内甲醛的问题。新风的原理其实就是开窗通风,但开的并不是窗而是墙壁或者玻璃,将室外的空气通过净化后再输入到室内,在根源上解决了室外含毒气溶胶、室内二氧化碳和甲醛的问题,从生活和防疫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比空气净化器更优的解决方案。

(二)隐藏的室内风险
家庭中气溶胶防护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也是很多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被感染的原因(《后流29-家庭气溶胶防护》)。当楼宇中出现感染者时,含毒的气溶胶很容易在污水管道空腔中积聚并形成湍流,之后随着马桶虹吸冲水产生的较大气压波动,含毒气溶胶通过共用下水管道扩散到所有同一个垂直户型楼层的卫生间管网,只要有浴室地漏没有水封好,那么气溶胶就有可能被管道气压送入空间中。同样,非独立烟道的厨房排烟管道也可能会因为管道中的压力差而造成传染风险。而新风系统所形成的室内微正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压力差有效阻挡各种管道中的含毒气溶胶的侵入,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
(三)稳定的免疫系统
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本身就和许多疾病都是有相关性。温度虽与免疫系统没有直接关系,但温度的舒适程度会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研究表明长期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会造成体内B细胞的减少,且不稳定的温差也会造成免疫水平的下降;湿度对人体健康则具有直接影响,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运动会减缓,使得各种病原体更容易附着在黏膜上,低湿度导致更高的感染风险;二当空气质量较差时,比如VOC和PM2.5含量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细胞机能,从而诱发各种机体炎症(《后流42-颗粒物与感染风险》)。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降低感染风险。

(四)差异的室内压力
由于空气的流动,新风系统会让室内对室外保持一个相对的正压,室内各处的压强大致相同,但实际上当风量足够大时新风出风口所在房间的气压会略大于其他房间,而且可以通过关门或者增加其他房间的气密性来扩大这压差。那么没有新风出风口的房间则可以当作隔离屋来使用,且距离出风口所在房间越远效果越好;如果是出风口遍布室内各屋的中央新风系统,则可以暂时关闭或堵住一个房间的出风口,来实现同样的效果。所以当家中出现感染者时,可以依靠新风系统在家中打造一个负压隔离间。《后流75-居家负压隔离间》

九、新风与空气净化器与开窗

最后涉及到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安装了新风之后是否还需要空气净化器和开窗。这件事其实分两种情况,新风作为一个常年开启的设备可以有效维持室内的恒净与恒氧,且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开启新风也并不会影响滤芯的寿命,所以正常情况下新风可以完全替代空气净化器和开窗。
但如果家中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新风系统的风量值本身并不高,又是通过“挤压”的方式来将室内污染物排除室外,所以它无法快速完成室内的空气净化。有研究人员专门对比过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对同一空间的空气净化效率,可以看出新风系统的效率是远低于CADR较高的空气净化器的,且正常气候条件下开窗的空气交换效率又是远高于空气净化设备的。所以当家中已经出现新冠感染者时,新风无法完全替代空气净化器和开窗。

总的来说,新风系统不是万能的,但可以起到提高居住感受和优化防疫体验的效果。如果需要添加新风系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适合自己家庭面积的风量和台数。

  • 适合自己居住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 热交换与加热功能取决于所在地区气候。

  • 气密性比风量对微正压的影响更大。

  • 安装时注意选择进风口的位置。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PS:不知不觉中在不计算“Q&A”、投票、总集篇和索引的情况下《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系列已经累计100期了,非常感谢各位读者的一直以来的支持。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