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立胜 |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研究毛泽东哲学

孔晨佳、朱美玉 哲学中国 2022-09-09
第五期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系列讲座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研究毛泽东哲学



2020年12月19日,第五期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系列讲座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研究员以线上方式在腾讯会议室为大家奉献了一场高级别的讲座,本次讲座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毛泽东哲学专题系列讲座的压轴场。讲座的题目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研究毛泽东哲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了讲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郝立新教授、教研室主任罗骞教授、陈世珍副教授和在读硕士朱美玉同学作为与谈人助力了讲座。光临讲座的还有《道德与文明》杂志的总编辑杨义芹教授,中国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哲学动态》杂志原资深编辑强乃社研究员,《党政干部学刊》的资深编辑姚黎君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董彪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刘志洪副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收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王立胜研究员首先强调,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王立胜研究员对毛泽东哲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进行了梳理,将毛泽东哲学研究的历史分成了五个历史阶段(参见论文《7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分别是:以加强学习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和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动力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王立胜研究员指出,上述阶段的划分是以实践需要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互动关系为轴心展开的,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回顾和反思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再次,王立胜研究员认为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已经成为任何力量无法忽视的历史事实。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崛起的奥秘到底在哪里?中国的崛起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西方的学习有什么关系?中国崛起与中国文化又是什么关系?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回答,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崛起的事实。于是就有了要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事实的迫切需要,这些都是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重建相关的问题。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是客观的历史存在,但是如何研究和利用这一资源却是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王立胜研究员把既往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梳理为以下六种范式:学理阐释范式、文本文献考证范式、实践反思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中国现代哲学史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学理阐释范式虽然从理论逻辑的意义上更易于把握毛泽东哲学的逻辑体系,但是,这种范式往往导致从外在于毛泽东哲学的已经预设的理论体系去把握研究对象本身,这种把握在使对象逻辑化的同时失去了它的作为体系的本真意义。文本文献考证范式对于细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十分必要,但是这种研究不能代替对研究对象的思想脉络和逻辑体系的把握,它只是为后者准备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实践反思范式注重了毛泽东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但是也会出现以现实裁剪历史和以实用判断理论成效的实用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注重了毛泽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脉相承性和时代创新性,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但是,这种范式还是强调了普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没有把重心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上。中国现代哲学史范式强调毛泽东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且是一个受中国文化浸润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家,有不少著作都从这一范式出发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是将毛泽东哲学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予以考察和研究,这种研究范式要求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都必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样一个中心任务展开,其理论目标就是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的创新性贡献。

最后,王立胜研究员在细致梳理上述六种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王老师提出了八种基本思路,一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研究单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内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二是把中共党史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在百年中共党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历史进程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三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代哲学的双重脉络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四是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进行研究。五是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华文明史的基础上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特别是以此为案例研究中华文化文明是怎样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六是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这个总问题的研究和界定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进而探讨毛泽东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哲学创新和哲学理论体系。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百年历史,我们可以探讨百年来的哲学发展的规律。八是应对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重构中国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哲学知识体系。

在王立胜研究员的精彩讲述结束后,主持人臧峰宇教授对王老师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讲座视野开阔、深入浅出,很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尤其是王老师谈到的八种毛泽东哲学研究思路几乎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程中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线索和基本问题域都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郝立新教授首先对王老师表达了感谢,然后指出王老师的讲座问题导向突出,主题鲜明,而且学术研究十分细致,材料丰富,思路清晰。郝老师回顾了王老师提出的六个范式并指出毛泽东哲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值得进一步深挖。罗骞教授表示听完收获颇丰,王老师的讲座不仅针对以往的毛泽东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也为之后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提出了具体方案。而且王老师将其放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极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代表,马哲专业的硕士生朱美玉同学表示听完王老师的讲座对毛泽东哲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向王立胜老师请教,怎样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新研究范式与之前已有的六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王老师针对朱美玉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作为本轮系列讲座主要策划和组织者,陈世珍副教授首先感谢王立胜老师在百忙中抽空来做讲座,因为王立胜书记曾经带队来人大哲学院做调研,得知王立胜书记也是毛泽东哲学研究的专家,因此力邀王立胜书记来人大做有关毛泽东研究的讲座。在本次讲座广告中,陈世珍老师曾经把这次讲座界定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两大航母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加油。

总结系列讲座的历程和经验,陈世珍老师表示组织讲座体会到整个马哲教研室的共力,几乎教研室所有老师都以各自的姿态支持了讲座的开展,特别是教研室主任罗骞。系列讲座可以让处于孤立状态的研究个体承接时代的整体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王立胜老师的讲座事实上是从时代实践的整体高度对广大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发出了邀约:毛泽东研究要与时代实践共振。从效果上看,讲座具有补充研讨会的功能,每一次讲座使得学术交流更加充分,也能就特定话题进行较为充分地双向互动。陈世珍副教授也特地指出,在参加策划和组织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制作海报,联络讲座专家,写作讲座报道,从中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本轮系列讲座结束,仿佛一场研讨会的领导致辞、主报告的完成,后续将更加贴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培养计划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课程,邀请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涉及到的文本、历史、时代实践问题以及哲学理论体系方面有研究专长和心得的专家学者莅临,分享学术心得。

本次讲座由陈世珍、朱美玉和孔晨佳策划和组织。(孔晨佳、朱美玉供稿)

推荐 · 看点

王立胜 | 首届中国美学经济论坛致辞

王立胜 | 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王立胜 | 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哲学论坛”上的致辞

王立胜 |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层次结构

王立胜 | “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致辞


哲学中国

扫码关注|服务科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快捷入口

中国社科院


哲学研究所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投稿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