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李学勤:《五帝本纪》《夏本纪》讲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水木国学堂 Author 清华社主创团

《五帝本纪》《夏本纪》讲义

(李学勤先生清华讲义丛书)
李学勤 著
程薇、张静芳 整理  刘国忠 审校
256页,49.00元,2022年4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讲义组成,分别是《史记·五帝本纪》的讲义和《史记·夏本纪》的讲义,这两部讲义是李学勤先生于2007年和2012年分别给中国文化论坛“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和“第六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的授课内容,两部讲义系根据当时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其中的《史记·五帝本纪》讲义,曾经以《〈史记·五帝本纪〉讲稿》之名,在201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此次收录时,由刘国忠教授根据原来的讲课录音做了系统的校订,补充了原讲稿遗漏的不少内容;《史记·夏本纪》的讲义则是第一次整理出版。书后附录了几篇李学勤先生有关五帝时代和夏代历史研究的论文,便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李学勤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是授课稿,语言形象生动,作者把对《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研究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达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研究有关这两篇文献的前沿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于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读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教材和参考书。


还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先生在清华的授课内容

近距离感受李先生的学术魅力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五帝本纪》讲稿 001第一讲 002第二讲 023《五帝本纪》三家注原文 049附录 104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104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 113黄帝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116
《夏本纪》讲稿 121第一讲 122第二讲 154《夏本纪》三家注原文 180
附录 228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 228《夏文化研究论集》序 234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237





编辑荐语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的《〈五帝本纪〉〈夏本纪〉讲义》一书(下文简称为《讲义》),是李学勤先生授课讲义的合集,基于他在2007年和2012年应中国文化论坛之邀分别讲授《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录音整理而成。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李先生治学浩瀚,著作等身。他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他曾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等职,并曾出任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 李先生与清华简研究团队

除了在学术领域成果斐然之外,李先生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在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仅蒙他亲授的学生就有百余位,其中许多早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海内外聆听过李先生的课程或者讲演的人,更是难以尽数。

调入清华大学后,李先生仍然坚持每学期开设课程,且所讲内容绝不相同,吸引了许多高校、科研机构的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及莘莘学子慕名旁听。他的课堂总是席满座满,连楼道里都挤满了热情的学生。一些京外学者为了听他授课,甚至不惜专程进京在学校附近投宿。

△ 2007年李先生应中国文化论坛之邀讲授《五帝本纪》

李先生出生于1933年,在开课讲授《五帝本纪》和《夏本纪》时已有七八十岁高龄,但依旧课前认真备课、课上全情投入,令人动容。

本次出版的《讲义》作为李学勤先生授课的实录,最大程度保留了李先生的原句原意,力图为读者复现李先生课堂上严肃活泼的生动氛围。书中轻松鲜活的口语表达,仿佛瞬间拉近了诘屈聱牙的先秦古籍和当今学生、读者之间的距离。

李先生通过精心地编排课纲、集举史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五帝至夏亡时期跨越千年的壮阔古史。他条分缕析地拆解了《史记》文本,又不囿于《史记》文字,而是将同时代其他重要史著记载、中国早期撰史传统、中西古史异同等重要的知识融入课程当中。这种授课风格,是李先生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独特的学术魅力。

△《讲义》目录和封面

李先生的讲授不仅传播了知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传达着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和素养。可以说,这本薄薄的小书里,记录着他数十年来苦心治学的心得和经验,而他的每一次严谨的推论、每一句风趣的解读、每一个妥帖的比喻,都是在向所有和他一样对先秦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展示他所见到的学术之美、学术之乐。

他仿佛在说,愿意将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每一位前来听他教诲的学生。即使是对没有相关学术背景的读者来说,翻开这本《讲义》,也定能收获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 《讲义》封面上的遂公盨,由李学勤先生鉴定并释读铭文,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李先生的《讲义》,达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结合,同时也是有关这两篇文献的前沿研究成果。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书后附录了李先生授课时推荐使用的《史记》原文,包括《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及三家注。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几篇李先生关于五帝时代和夏代历史研究的论文,以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李先生的相关学术观点。


李先生讲授《夏本纪》时的最后一课,结束语是这样说的:

大家常说现在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我说最好别这么说,中国太大了,历史太长了,欧洲的考古进行了二百多年,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中国的考古工作,能做的事情还多得很。真正的黄金时代还在以后,关于夏代文化可能还会有很多惊人的发现,这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很可能就不是我所能看到的了。

这也是《讲义》正文的最后一句话,十年后再读仍令人心生感慨。2019年,李学勤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在学术上所做的贡献,以及对历史研究和考古事业的热爱与期盼,仍然时刻引领我们前进。



作者 | 李以清

图片 | 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提供,特此鸣谢!





作者简介



李学勤(1933-2019),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生前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他还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等职。


延伸阅读

△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购书




  ● 对话李学勤 | 重写中国学术史何以可能?
  ● 清明特辑|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  ● 张文江 | 试论中华文明的基础  ● 新春特稿丨陈来:守望传统的价值
  ● 杨念群 | “大一统”和“中国”“天下”观比较论纲  ● 李长春 | “六家”、“六艺”与“一家之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新探
  ● 董成龙 |《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首事”与“矫诈”  ● 刘伟 | 《论语》中的朋友观及其流衍

(编辑:周之翰)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