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完这期博客,我开始理解东亚父母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

大家好,我是云宇。

之前写了一篇《东亚父母图鉴》,很多读者表示“中枪”,因为自己父母或多或少都中了其中几条。

最近和朋友聊天也发现,似乎大家的童年多多少少都受到过父母负面的影响,这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长大后的性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亚洲父母给子女的爱总是刚刚好,没有好到快乐地长大,没有感受到满满的爱意,又没有差到让儿女不孝、狠心对待,刚好能让我们痛苦地过一生。”

恰好前几天听了一期受益匪浅的播客,聊的正是成年后的我们该如何与父母更好相处。

今天,也想把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聊聊处理与父母矛盾的4种方式,希望大家都能获得更健康的家庭关系。

方法一:接受他们的缺陷

我们为什么会对父母又爱又恨,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对父母有期待。

我们希望父母是自己想象中哪哪都好、完美善良、更理解尊重我、对我更好的人,但却事与愿违。

我们失望、痛苦,其实是因为我们爱他们。

试想,如果工作中遇到像自己父母那种性格的人,你们在工作上产生了矛盾,你会不会像和父母吵架那般生气?

显然不会,因为他们对你来说没那么重要。

因为太爱了,当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样子,才会那么失望。

但必须接受和承认的是,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父母,正如你我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接受了这一个事实,会让我们未来的人生过得舒服一点。

方法二:转换相处模式

东亚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是比其他文化更热烈的。

他们会为孩子花很多精力做很多牺牲。

我们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爱和牺牲,并且会认为,父母这么爱我,为我牺牲这么多,他们一定是很好的父母。

但其实,父母所谓无条件的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我供你吃供你住供你上学,你必须听我的”

坦白说,这种控制在0-6岁时是会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因为在无知懵懂时,我们知道至少还有父母会做自己的依靠。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们和父母的天平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关系,也需要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0-6岁、6-12岁、12-18岁以及18岁以后,每个年龄段的亲子关系都是生长的,是需要往前调整发展的,可惜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卡在了过去的某个阶段。

但又不得不承认,父母能给我们的东西在很多年前就给得差不多了,接下去的人生,更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依赖我们。

想让父母认识到这个问题非常困难,因此更需要我们主动迈出那一步。

至于如何转变,不妨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像个成年人一样和他们平等地对话。

方法三:展现自己的能力

于是便来到了下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说,我明明已经20多岁了,为什么父母总把我当小孩?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其实是你的问题?

回想一下,是不是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独立、自信,只要一回家就会习惯性地矮化自己,回到“孩子”的角色?

什么都不会了,什么都不敢了,吃饭等妈叫,衣服给妈洗,一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喊“妈”。

而在父母的视角里,你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永远穿着睡衣,邋里邋遢没有形象。这样的你,又如何让人相信你已经长大了呢?

在那期播客里,播主大G就聊了自己的经历。

进入社会多年,她很少有机会在父母面前工作。最近,她带着妈妈一起在万宁旅居,这才让妈妈看到了她在职场的一面。

作为一名自媒体人,她经常会在客厅办公。有一次,她在客厅和同事电话沟通工作事宜,一个项目处理完又接另一个项目,还得各种打电话协调场地。

当她把活全干完后,突然听到妈妈说:“你怎么这么厉害,我们家小猴子现在办事儿好雷厉风行啊。”

那一刻,其实大G和妈妈已经完成了一次角色转换。

而在此之前,每次大G因为加班等原因不能回家时,总会被吐槽“一回家就是忙呗”。

另一位嘉宾史蒂夫也谈到,有一次家里要处理一些房产问题,他直接拉了一张Excel表格给父母讲解利弊,完美解决了问题。这以后,父母开始逐渐依赖由他来解决家里的问题。

可以的话,不妨也试着悄悄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能力,说不定会让他们对你改观。

方法四:找到合适的距离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每年春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父母的态度变化:回家前三天,父母好吃好喝伺候你,恨不得把你宠上天;从第四天开始,他们又各种看不惯你,恨不得你早点离开。

都说距离产生美,其实成年后,我们与父母最好的距离,就是偶尔回家、平时独居的若即若离。

但现实是,很多人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会为了节省房租而与父母同住,并继续饭来张口的生活,

自由自有代价,舒适的生活同样有代价。当我们选择牺牲自由换取生活上的舒适便利时,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

东亚家庭的矛盾大多源自话语权的争夺。我们厌恶父母过度的控制、扫兴的姿态、无理的沟通,但当我们逐渐长大,夺回家庭的话语权,却又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我们会嫌弃爸妈不懂互联网不懂潮流,这也不懂那也不懂;

我们试图一刀切地控制他们的生活,把自以为好的一切放到他们身上,却从不问他们是否喜欢;

我们甚至变得和他们一样“老土”,阻止他们尝试新事物,教育他们“这把年纪了还……丢不丢脸”……

我始终相信,大部分父母是真心爱着自己孩子的。因此作为子女,大可以主动迈出改变的一步,用沟通代替“控制”。

当然,也有不合格到谷底的人渣父母。若是不幸遇到了,希望你能坚持努力下去,直到摆脱那罪恶的原生家庭为止。

最后,如果你对这期播客感兴趣,可以在喜马拉雅APP搜索标题《对父母,一边忍不住想逃,一边又要把最好的都给他们》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从记者到自媒体人,我坚持10年以上的8条写作方法

爱你的风,还是吹到了29.9元包邮的钻戒

书单分享:好怕有一天,我们只能在书里看到大海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