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 新传考研复试摆烂准备企划 | 《文本盗猎者》

魔发!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2023-08-06

◼️ “疯狂的饭圈有可能回归理性吗?”这是去年一月的我们发出的疑问。很显然,在疯狂的背后,是热情、喜爱与超然的投入,同时也存在着资本利益的角逐、女性视角的凝视、男性权力的扩张,甚至包括了大量消极的、激进的话题,例如“饭圈是否等于乌合之众”、“个人崇拜和极权的关系”、“消费主义对饭圈文化、粉丝经济的收编”。

◼️ 从2020年开始,饭圈成为重要的讨论话题。尤其是当偶像产业越发成熟,大量的文化产品在流水线上出现,利用粉丝的喜爱堂而皇之地谋取利益的行为也不断受到关注。再加上网络平台为个体的聚合、流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社群、圈层的逻辑被快速搭建起来,以自发性、群体性、组织性的方式形成粉丝与偶像、与各类文化产品的互动模式。其中,享受创造的快感、利他主义的心理,都成了个体行动的重要支撑要素之一。

◼️ 粉丝究竟如何在庞大的世界中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又是如何看待传统的文本内容?如何对其进行挪用、转化、盗猎,又进一步拼凑出脑海中所无数遍设想、期待的模样?

◼️ 同人、写作、剪辑、二创。粉丝的产物将如何与资本团队互动,又是如何与之一同组成了饭圈问题与经济体系?

◼️ 我们将一同在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盗猎者》中找到答案。

🦋 
01/26/THU.

粉丝与亚文化研究
一本适合复试的书籍
@TuTouSuo™️ 

⛄️ Author: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

⛄️ 秃头所推荐理由: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詹金斯的《文本盗猎者》一方面囊括了对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本与用户生产分享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借用类似于文化研究的术语,例如德塞都的“盗猎”概念,布尔迪厄的阶级惯习与品味理论,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等。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通过各类个案研究的讨论,以更加丰富的视角理解粉丝文化与同人圈层的生产逻辑,而且能够获得明显的学术知识积累,包括文化研究、受众研究、女性研究等等不同的认知层次。相比于其他著作而言,詹金斯的语言表达也更加通俗易懂,适合作为复试阅读的基础书目。

⛄️ 带读学姐:中央民族大学魔发

⛄️ 加入复试带读企划:2023届寒假复试带读企划/我们会将书籍和宇宙一起/随身携带

⚪️ 带读笔记

◼️ 引言+第一章 “回到现实中来吧!”粉丝、盗猎者、游牧者

一直以来,粉丝一直被公众、媒体和学界认作一个“病态”的群体,被视作娱乐至死的代表,承受着极大的社会污名。但亨利·詹金斯写于1992年的这本《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应用德赛都的文本盗猎者的理论,将粉丝视作积极的参与式创作者,以学者和粉丝的双重身份,通过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影视的狂热爱好者(媒体粉丝圈),改变社会对粉丝的刻板印象。

虽然《文本盗猎者》写于30年前,彼时粉丝圈尚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电子时代才刚刚开始,詹金斯也在书中强调文化特殊性和历史特殊性,指出就文化接受、文化挪用以及聚义文化接受以及流行文化中的乐趣问题,必须谨慎对待个例的特殊性,但书中提供的一些较为普适的概念,考察的同人写作、粉丝文化等现象对当下我国的粉丝文化仍具适用性,能帮助我们更广阔的理解粉丝群体和参与式文化。但在阅读中要加强自我判断,结合当下的具体案例来进行思考,注意提出新问题和新思考方式,可以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相联系,如中国的粉丝如何与其他地区的粉丝进行交流联系,生产的文本是如何被其他语言地区的粉丝所接受,或我国粉丝如何适应其他国家生产的文化产品。

《文本盗猎者》的写作结构十分清晰,引言中是对研究的介绍,包括研究方法、对象、动机、意义、局限,再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

在第一章中,詹金斯先是描述了粉丝的定义变化和当时各方对粉丝的刻画,从品味和阶级、性别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交代当时社会对粉丝的认知;又介绍了具体的概念——德赛都的文本盗猎者,对粉丝与主导权威、制作方的关系进行辨析;最后,詹金斯对德赛都的文本盗猎者概念进行补充和修正,对粉丝圈现象做出完整概括,强调粉丝的参与式生产。另外,引言提到的粉丝文化五个不同但相关联的维度,在第一章中也已有体现,如特定接受形式、粉丝参与社会活动、阐释共同体等。第一章中,詹金斯也涉及了关于性别的研究,如对男性粉丝群体和女性粉丝群体不同的刻画方式、女性粉丝在创造中的自我身份方式、女性主义的研究等。

◼️ 第二章 文本如何成为现实?

文本成为现实,也就是文化产品成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部分,获得新的意义。本章,詹金斯从粉丝接受模式的层面——粉丝将文本拉近自己生活方式经验的方式(文本近距),重读在粉丝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电视剧信息介入当下现实社会交流的过程(电视文本转化为对话和八卦来源),并辅以个案分析,来分析文本成为现实的重要步骤。也就是,在粉丝的情感和智力的投入下,文本逐渐具有独特性,在粉丝的使用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成为了现实。

听起来很迷茫,但是代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却是很好懂的!

文本是虚构出来的,他成为现实,需要有人去付出的,或者有人去认可,而这个人就是粉丝。同样的内容,相比其他人,粉丝会对其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智力,比如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准时观看节目,甚至提前、卡点等节目的播出,仔细观看节目的正片、预告片、花絮等,掌握大量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复盘。

仔细观看只是粉丝的入门,真正的粉丝还会反复观看节目或文本,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另外,受时代的局限,詹金斯在文中分析的录像带已基本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但是重读借助重播、录屏、网盘等新形式得以更便捷获得,而更加发扬光大了。

比如“拿着放大镜看”的《甄嬛传》,播出十多年,但当下仍不断有关于其剧情和拍摄镜头的新讨论。在不断的反复观看和分析中,粉丝为文本赋予了生命,认为这些虚拟人物便是真实存在的,并为此不断付出,比如粉丝制作的虚拟人物的生贺视频、电视剧播出周年纪念等。而当粉丝不满足于作品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便会进行创造,比如对小说的续写、改写或者对电视剧的重新剪辑等。

同时,粉丝对文本的分析不会只是自己固守,而是会积极分享,其他粉丝一起共享,这也是粉丝群存在的重要原因。在群里粉丝会对共同喜爱的文本进行讨论,对其中人物或情节进行八卦,或者吐槽文本,在这些八卦和讨论中,粉丝的联系逐渐加深。

因为这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媒体粉丝圈,所以以上的分析和举例主要是关于影视粉丝,但詹金斯的“八卦”分析也适用于当下的娱乐圈,粉丝群的讨论不仅帮助粉丝了解到更多的明星或虚拟形象的信息,也加深了联系,享受在一起的快乐,出现“追星是为了这群姐妹”等言论。

但詹金斯关于八卦的讨论还不止于此,也改变了我对八卦的看法——“八卦,作为一种“女性话语”的力量正在于它能够让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让公共关心的话题转化为个人切身相关。这种从话语层面上的转换在传统上能够给女性提供空间以叙述她们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以及作为社会从属的经历。如果说公共政治话语是为男人预留的,那私密的“八卦”话语则给女性一个讨论争议性话题的机会。很可能成为女性摆脱社会性别角色期待、打破社会行为规范的途径,不必担心被听见或牵扯到政治层面上对社会规范的挑战。”

◼️ 第三章 粉丝批评家

詹金斯承接了第二章「文本如何成为现实」中对粉丝行为的分析,在这章中主要考察粉丝社群对电视节目的批评和阐释行为,包括粉丝对电视的选择、批评和阐释,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联系,并将粉丝阅读行为解读为女性独有的阐释策略。

首先,粉丝批评家和其他批评家不相同,二者的地位和权力相差巨大,粉丝是”无权力的精英”,虽然他们掌握大量剧集信息,对剧情和人物如数家珍,但是粉丝并没有官方的认可也没有社会权力,对制作方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即便如此,粉丝对电视节目的热情也没有消失。

电视节目是被选择的,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能培养出体制化的粉丝,粉丝会对特定的文本或者艺人着迷, 比如特定的题材,科幻、动作冒险、悬疑、现实……等类型的电视节目有不少粉丝,但不,成为经典,有大量评价高,畅销的电视节目只是拥有“旁观者”。虽然,一些边缘的、堪称怪异的文化产品也会被粉丝选择,但这种冷门圈子不是主要兴趣,必须要让位给更受欢迎的圈子,这也是粉丝基本都倾向于被大量其他粉丝追随的电视剧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吸引到体制化的粉丝,也不是“万事大吉”。粉丝会根据所在大群体的特定解读常规套路和小群体的社会取向、自己的品味,对文本或人物做出评价和批评,从自己亲身经历汲取经验,再与电视节目相联系,挖掘剧情漏洞和品味剧情细节,比如剧情支线太多无法深入完整表现、表演和编剧显得扁平化没有深度等都是粉丝在不断审慎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被提出问题而不解决的剧集一般评价都很低,而最好的剧集则是符合粉丝对最爱人物的期待,能让粉丝更加洞见他们的人格或者心理动机。

同时,在复读中,原文本的空白和冗余被不断放大,当剧集不能为人物提供丰富背景或对其行为做出合理解释时,粉丝会进行抗议,或根据元文本来对这些断裂的剧情进行解释,通过同人作品来补全逻辑,这也使得单集叙事下的断裂的剧情有了重建的可能。

最后,詹金斯讨论了性别化的读者,引用大卫·布莱奇的调查结论,比对《星际迷航》和《双峰》粉丝群体的不同活动,探讨男女性阅读策略的不同。同时,詹金斯指出在男性占主导权威的现实环境中,讲述者和故事对女性而言都是他者,所以,女性是在异常不平等的地位下参与叙事领域内的讨论,女性所偏好的阅读策略——直接进入虚幻世界,不关注文本外的写作过程,更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能将叙事重心从男性主角上偏移开,投射到更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令处在边缘化的女性角色的经验重新获得重视。

◼️ 第四章 “这不再是一部童话”:性别、文类和《侠胆雄狮》

在这章中詹金斯着重追溯了《侠胆雄狮》的剧情制作与粉丝接受历史,提出类型、类型期待和粉丝的阐释策略。相比过去几章会有点难读,从题目也能看出,这章就是围绕《侠胆雄狮》电视剧展开的,里面涉及了一些人物、剧情,不过就当阅读材料看就好,没看过这部电视剧也不影响理解,不要钻牛角尖哦!

詹金斯首先列举了类型的种种概念解释,来揭示《侠胆雄狮》的最大特点,也是它成功的原因——重结合,即构筑在多个类型传统之上,包括爱情、冒险、动作、家常、浪漫、奇幻等,由此吸引到大批粉丝,被凯瑟丽和文森特的爱情故事吸引到的女性粉丝构成了粉丝主体。

但是,有些类型分为在粉丝和制作方的语境中是相互抵牾的,电视台和制作方为了吸引到更多的男性观众,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动作冒险套路,将重心从爱情故事转向到动作冒险情节,并且杀掉了女主角,关闭后续发展爱情故事的可能性,这种剧烈的改动剧情模式引起了粉丝的争议。毕竟,女主角凯瑟薇来对一些粉丝来讲特别重要,她是女性认同想象的核心,满足了观众的旖旎想象,甚至提供意识形态的解决方法——帮助厘清她们自己和女性主义之间的暧昧方式。这些原因也是言情故事受到女性欢迎的原因。

粉丝会在关注法则、表意法则、构造法则、完整性法则下,对剧集进行阐释。她们一般会集中关注细节和认为对其有意义的时刻,为人物的每一个姿势或表情提供详尽的解读,将细节归入到感情发展的总进程中,综合各种信息建立起元文本。电视人物在粉丝的不断解读中,在原文中建立起高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即使电视剧终会走向停止生产,这些人物仍然在粉丝的世界中,而且粉丝还会建立同人志和同人故事的制作来满足欲望,不断延长人物生命。

OK,下面就是回忆痛苦了,《侠胆雄狮》的粉丝遭遇不是个例,正在播出的电视剧不能让观众验证叙事文本是否会以理想的方式完结,往往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感到愤怒,但是粉丝对制作方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只能接受这个结局,或者进行同人创作。想到了我在韩剧“边拍边播”模式下上的当,呜呜呜,是被诈骗的程度了。

◼️ 第五章 页边上的涂写:粉丝读者/粉丝作者

本章主要是对同人小说的研究,包括它的地位和作用,粉丝读者、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方式等内容,结合当下的同人小说创作,十分好懂。

詹金斯开篇以《量子跳跃》粉丝的聚会活动和同人创作,否定了德赛都提出的“电视观众无法在电视文本的边角涂画,是被动的接受者”的论断,并指出粉丝创作的同人故事是以元文本为基础,回应粉丝需求的“理想文本”,并借此将观看电视剧转化为另类的文化生产方式,实现了“页边的涂画”。

粉丝的创作的同人作品之多,无法统计,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看过几份。这是一种很独特的阅读与出版方式,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作者为爱发电,读者几乎不花钱。但付费经济下,现在好像有付费的了,唉,“以同人志来牟利的人都应该受到谴责”。不过,作者与粉丝相互依赖,实现粉丝圈的生存一点仍没有改变,毕竟没粉丝了,作者的写作也没啥意义了。

有点远,本书所讨论的还是试图建立反映粉丝社群的互动共生性的新型文化生产发行的方式。粉丝作者的从作品中获得了成就感,而粉丝读者在作品中获得了满足——人物的行为举止得到了更好的解释,类型、聚焦人物等的转换满足自己的阅读品味,而作者也会着眼于整个群体的主流兴趣,尽力符合观众的需求和期望。

詹金斯提出了十种粉丝重写电视剧的方式解释粉丝社群标志性的解读、挪用——背景重设、扩展原文本时间段、重聚焦、道德重置、类型转换、混合同人、人物错置、个人化、情感强化、情色化,同时,詹金斯也指出没有一部单独的同人作品能涵盖上述所有的重写策略,但可能会有交叉。另外,在重写过程中,粉丝作者也会对电视剧的内容做出不同程度的改动。这里大家可以代入一些自己熟悉的同人志来进行理解,不过我猜扩展原文本时间段、重聚焦、情色化的方式会比较多。

詹金斯在最后对《星际迷航》的同人小说作品《重量》进行了分析,不得不说这位粉丝作者太牛了,长篇巨制啊,且忠实的呈现了电视剧的核心内容,希望我喜欢的作品也能有这么牛的作者哇!

但是,当下的同人小说写作的产量在逐渐降低,更多的粉丝投入到了同人视频制作中去,关于视频制作则会在下下章讨论,下一章要讨论的同人小说写作的特定类型——耽美~那就下章见吧!

◼️ 第六章 “欢迎成为双性恋,柯克舰长”:耽美与同人写作团体

在这一章中,詹金斯进一步关注同人小说的一种特定类型——耽美同人,具体说明了它的“女性色情”和“双性化情色“的特点,并探讨了耽美同人小说的意义、价值和皮胖,以及粉丝写作的套路。这章的内容相对有些碎,也更加小众,但压力也不要太大,就当拓展阅读兴趣好了~ 这章如果能联系实例应该也会和上一章一样好读,大家先冲,我涉猎太少~

詹金斯首先在引用中对slash fiction(耽美同人)做出具体解释,指出其是同人写作的一种类型,是描述电视剧主角间同情情色关系的同人小说,而且是源自我们的老熟人《星际迷航》粉丝圈的一种同人写作文类,并说明了粉丝对其的态度从抵制到广泛接受的变化,为下文的写作和阅读铺好了路。

当然,在第二节中,詹金斯也解释了另一种特定类型,百合同人,即女同性恋题材的故事,并在之后进行一些比对分析,指出相比耽美同人,百合同人的数量少很多,并解释女性香油同性社交的权利,不需要幻想。

第一节“作为密闭性色情的耽美同人”完美切合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有很多女性朋友喜欢看耽美,但感觉没有男的看耽美?詹金斯提供了粉丝圈的解释和乔安娜·拉斯从女性读者和作者出发的解读,原来耽美同人是女性作者和读者内容渴望的表现,她们想要一种在传统言情中找不到的不需要令她们放弃自由、冒险以及第一等人体验的性关系。而这些都不符合男性的阅读需求,自然受众也会少。

后续,詹金斯指出了耽美同人存在的重要意义,如开发大量性幻想,批判传统男性气质中压迫任性的一面,帮助女性自由研究对另类男性气质的欲望等,并通过粉丝批判的角度和社会层面来指出耽美同人的局限性,如将人物从现实同性恋的生活状态孤立,厌恶女性角色,同时在这些影响下,同性恋恐惧越来越深,几乎对女性形象和对女性身体的不齿都会影响女性的地位,加剧“厌女症”。

和前几章一样,在这一章里,詹金斯在大量实例的佐证下,还对具体分析了耽美同人的常规套路,对剧情进行分类,并详细描述了“初次故事的叙事步骤”——初始关系、男性反乌托邦、坦白、男性乌托邦。

詹金斯还从整体角度批判耽美同人的美学标准,表示耽美同人是书写和阅读它的女性们清楚的个人表达,整体上肯定耽美同人的存在和价值。

◼️ 第七章 “分层的意义”:同人音乐视频和盗猎的诗意性

本章詹金斯分析的粉丝文化对象是同人视频,详细探讨了同人视频的概念、特点,并与当时的MTV进行对比区分,与上两章探讨的同人小说相比较,探讨粉丝文化产品的共享。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今日的视频制作技术和传播方式都与之前不大相同,所以关于当下同人视频的特点需要我们去查阅相关论文来弥补,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呀!

借助米歇尔·德赛都的理论分析与批判,詹金斯提出了自己对消费文化和粉丝文化美学的看法:粉丝文化是游牧的、不断扩张的、永久的、能创造持久的作品的,盗猎的文化需要特定的美学概念。德赛都的理论是依赖隐喻激发的灵感而非民族志记录,本身就有局限性,这里也提示我们在做学术研究时,要选好研究方法,不然自己的结论会很容易被驳倒!

至于标题中的同人音乐视频,是同人艺术家们使用录像机和录像机线将原片重新剪辑,为电视剧中的影响配上选取的流行音乐,表达他们对电视剧的特殊偏好。其实和我们现在接触的“二创”视频差不多滴,在这里对音乐视频的强调,是为了与MTV做出区分。

MTV与同人音乐视频的对比零散分布在本章多个章节中,比如画面的使用、声音的选择等,但总体来看,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叙事与否,MTV就是将借来的画面和重复使用的手段融合起来,是为演唱者服务的(我理解是一些歌曲的mv,歌曲演唱+舞蹈,没什么剧情),而同人视频的叙事性很强,几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或是贴合歌词的内容。

同人视频的一些特点在当下仍然适用,如使用粉丝制作且在粉丝内部流传的歌曲,是这样子的~粉丝会给喜欢的明星或者电视剧写歌,作词作曲,演唱,再配上画面来剪视频,《全职高手》就有很多同人曲,甚至不同粉丝团体会严格遵守界限,不借用其他圈子的歌。而一些流行歌曲则会充斥各个圈子的剪辑,比如《真相是假》,哪对cp没有以这首歌剪的视频啊~

至于剪辑和传播技术,虽然已经得到改进,但制作者们还是会互相分享剪辑方法,经验少的制作者用原剧中的长镜头,经验丰富的则是用快速剪辑,制作蒙太奇的进阶之路仍然存在。借助于社交平台,同人视频得以大规模分享和传播,但因为恶意搬运等因素,视频制作者的担忧仍然存在——观众看到的不是自己精心制作的高品质视频,而是画质低、剧情画面不完整的内容。

就像詹金斯所言,同人视频值得骄傲,这是无数个花费在收集录像带和观看电视剧集中的小时里生产出来的戒指真实可感的证明。且,一些同人创作的视频真的已经在剪辑丝滑程度和剧情上超越原作了,视频创作者了不起!

◼️ 第八章 不再是陌生人,我们一同歌唱:同人音乐、民俗文化和粉丝团体

这章的内容结构和前三章不太一样,从文本阐释和挪用的角度移开,展示另一种进入粉丝圈文化逻辑的方式,虽也着重关注同人艺术产品的一种——同人音乐及其对粉丝群体的作用,但也表达了同人圈子的理想、观点和活动的角色,表述另类社会身份的作用,以及其作为将群体复杂的兴趣统合起来的重要资源的作用。

通过电影《星际迷航2》的同人歌曲《重生的迷航》引入了本章主题“同人音乐”,并通过将其与同人小说、同人视频作对比,展现同人音乐是在现有的媒体文本基础上自我构建或急性评论,将边缘化的人物的情节直接重新拉回表层的方式,有技巧的管理众省喧哗,同时强调同人音乐更具广泛包容性,更多的男性贡献,直接讲述粉丝圈作为独特社群群体的本质。

既然同人创作都是“盗猎”,同人音乐盗猎的材料不是来自播出的电视剧画面,而是从大众文化和民俗文化来的,从当代大众传媒中借用主题,从民间音乐传统和电视剧音乐、流行金曲中借用曲调,这样可可以促进粉丝剪的演唱,借来的材料都是大家熟悉了解,比较容易掌握节奏。

同人音乐最早是被供科幻同人展上粉丝集体且不正式合唱的,而同人展、同人音乐都对维持粉丝身份有着重要意义,是粉丝借此重新确认共有的身份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我国的这种同人展好像比较少,大都是动漫展会,合唱也比较少(很久没和朋友去过了,没啥印象了)。

而面对大众媒体独有粉丝的负面的刻板印象,同人歌曲将其推向夸张的极限,宣扬刻板印象的叛逆性,以粉丝口吻拒绝情感克制和社会礼仪,但这种极限的夸张反倒为粉丝创造力提供了刻板印象,没有实现推翻。

另外,詹金斯着重强调粉丝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有关于空间技术啊的同人音乐长寿不衰,这反映出粉丝群体最深刻的意识形态——寻找乌托邦,以人类进步的幻想为指向,批评自己的当代环境,这体现出粉丝与“俗人”的区别,为未知的英雄干杯。

热爱太空的浪漫理由➕1!



虽然詹金斯研究的「粉丝」与「粉丝文化」与今日互联网之饭圈依然存在年代性、表达性、媒介性的区别,但粉丝生成的机制,饭圈连接的机制、饭圈生产的动力本质上都是异曲同工的——故而在此逻辑中,《文本盗猎者》实际上就是站在批判主义的视域中,对粉丝文化、流行文化进行了一次实证性研究。

而这场研究,这些理论,这些观点,也恰恰形成了我们理解饭圈的逻辑:个体的框架、情感的劳动、连接的社群、文本的生成、同人创作的动力、工业性的流行文化...

一切都清晰可见。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4/TuTouSuo」

追逐自我/畅意自由
保持灵魂对Freedom的渴望


「2023/TuTouSuo」
つ♡⊂

将书籍与宇宙一同
随身携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