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街头霸王6》到《绝区零》:嘻哈元素的运用,是游戏对流行文化的又一次收编、重塑和自我创新 |「游戏品类创新」

东西游戏 东西游戏 2023-10-16


随着卡普空陆续发布《街头霸王6》进展,其鲜明的美术、音乐风格也受到多方关注。近期制作人松本脩平和首席作曲家寺山善就表示,这款备受期待的格斗游戏系列最新作将着重表现都市嘻哈文化,力求同时融入涂鸦、街舞、说唱和DJ音乐这四大嘻哈元素。


根据《街头霸王6》此前公开的情报,本作新增的“世界之旅”模式允许玩家在各大城市的街道上探险,这为游戏从美术、音乐等方面突出嘻哈文化提供了舞台。而预告片中,角色的时尚着装流露出强烈的个性,拳脚动作则被涂鸦式的笔触描绘得恣意潇洒。这种结合了嘻哈文化的视听效果堪称惊艳,为这一已经持续35年的经典系列再度聚集了新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亚洲游戏中并非只有《街头霸王6》尝试运用源自纽约的嘻哈文化重塑吸引力。米哈游新作《绝区零》,同样也在尝试通过嘻哈文化寻求美学突破。不同于米哈游此前高度凸显科幻和奇幻主题的“崩坏”系列、《原神》,《绝区零》重视对现实流行文化的化用,打造了融合当代时尚元素的近未来城市。


在全球游戏大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当下,开发者们在不断探索能同时迎合大众品味和展现独特气质的设计方向。而以嘻哈文化为代表的现实流行文化,正是其中一条颇具潜能的道路。欧美游戏产业对嘻哈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已较为熟悉,而在东亚,这仍是一片有待深入发掘的土壤。


通过观察和对比东西方游戏运用嘻哈文化的手法,可以看出亚洲其实不乏能将欧美嘻哈元素化为己用的游戏开发者。而《绝区零》的表现也表明,嘻哈元素同样适合为国产游戏所用。嘻哈文化在国内市场扩展出新的游戏美学方向,也能为更多厂商在游戏引入五花八门的流行文化门派提供借鉴。



  


嘻哈元素在欧美游戏浸润已久,

随游戏向海外传播


嘻哈(Hip-hop)音乐诞生于1970年代的纽约街头,后来与涂鸦、街舞、口技等亚文化融合,迅速成为了席卷全球的艺术形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美国作为嘻哈文化的发源地,其游戏产业也早已与嘻哈文化高度融合。在美国流行文化的辐射下,不少经典欧美游戏都对嘻哈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元素都进行了独特的融会。


例如全球畅销的动作冒险游戏“侠盗猎车手”系列,从一开始就根植于嘻哈文化,对嘻哈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嘻哈文化艺术魅力的呈现,还是对美国当地黑人社区的刻画,都在这一系列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听着车载电台播放的说唱歌曲,飞驰在美国海岸城市的公路上,成为了一代代游戏玩家的集体记忆。



“侠盗猎车手”系列对嘻哈文化的写实属于水准较高的个例,但即便不主打嘻哈文化,也有不少动作冒险游戏成功运用了嘻哈元素以承载叙事与美学表达。


如“黑道圣徒”系列中经常出现头巾、墨镜搭配宽松上衣和牛仔裤的嘻哈风着装,这种外观夸张的潮流服饰非常符合游戏本身的无厘头气质。《恶名昭彰:次子》则细致地展现了街头涂鸦文化,将其作为角色表达反叛精神的载体之一。而《看门狗2》呈现了受嘻哈文化影响的旧金山,游戏整体的基调因此变得比前作更加轻快。


除了音乐、服饰这些典型嘻哈元素,全球年轻人喜爱的街头运动同样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托尼•霍克滑板”系列就是将极限运动与街头艺术相结合的体育游戏,在西方颇具人气。伴着跃动的嘻哈音乐,玩家能在游戏中以各种特技动作穿过画满涂鸦的大街小巷;边感受极限运动的活力,边享受嘻哈文化的时尚气息。


比滑板更大众的篮球,亦是西方街头运动的代表性项目。美国的街头球场是盛产篮球明星的摇篮,因而NBA理所当然染上了嘻哈文化的色彩。“NBA 2K”等篮球游戏不仅包含街球模式,并且和现实中的NBA一样是传播嘻哈音乐的重要媒介。而美国的街头篮球文化,最终也通过游戏传播到了中国。



  


亚洲游戏对嘻哈等流行文化的探索:

本土化多元融合、重塑与再输出


尽管“NBA 2K”系列如今在全世界都广受欢迎,但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2000年代,是一款韩国网游《街头篮球》第一次让中国玩家通过街头运动认识了嘻哈文化。《街头篮球》由韩国JoyCity开发,在姚明叱咤NBA的时期,以快节奏的赛制和时髦的视听气息风靡了全国网吧。


当时是韩国网游在国内最为流行的年代,人气作品大都缺乏明显的现代地域特征,但《街头篮球》却相当忠实地从场景、音乐、服装等方面再现了海外街头球场,表明亚洲大众也完全可以理解和塑造街头嘻哈文化。


在日本,像是“生化危机”“潜龙谍影”等全球知名的游戏系列,都体现出日本游戏产业融合全球流行文化的能力。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音乐节奏游戏《动感小子》(PaRappa the Rapper),也深受嘻哈文化影响。这款由日本株式会社七音社开发的节奏游戏,从视觉设计到音乐创作都忠实于嘻哈文化和说唱歌曲。本作在日本国内外都被誉为经典,是日本游戏产业将外来文化转化为自身实力的典型。



随着日语说唱等本土嘻哈文化的崛起,近年日本游戏对嘻哈文化元素的运用也越发娴熟,且往往是将嘻哈与其他数种流行文化相结合,塑造出独一无二的美学气质。


被视作时尚模范的《女神异闻录5》,就利用涂鸦元素和拼贴美术创造了一套视觉特征鲜明的界面风格,在音乐上融合了爵士、嘻哈、电子等多种流派,结果令全世界玩家都为之倾倒。任天堂旗下最热门的射击游戏《斯普拉遁》,则围绕“涂鸦”设计了世界观和玩法,反过来塑造了流行文化的新潮流。



而在如今的国产游戏业界,尝试融合多元文化的作品也不再罕见。在逐渐成熟的工业支持下,国产游戏开发者的视野逐渐全球化,开始跳脱本土文化的框架,从中国视角吸收和重塑外来文化。


在手游方面,例如《原神》《幻塔》这类开放世界大作都根据现实中各地文化与地理,设计了数种风格迥异的游戏场景,试图让全球玩家都能从游戏里发现熟悉、喜爱的风景。在二次元风格领域也有《异象回声》这样的新作,追求欧美都市潮流与复古惊悚气息的结合。


国产单机游戏则走得更远,今年就有数款表现出文化融合的佳作在海内外发售:《沙石镇时光》从美国中西部风情提取灵感;《暗影火炬城》运用柴油朋克文化重塑了旧上海街道,《纪元:变异》《生死轮回》则在中式赛博朋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以国产游戏对嘻哈元素运用为例,

流行文化将拓展竞争领域


《绝区零》对嘻哈元素的引入,为国内游戏产业的文化多元化提供了参考。在适当的设计下,嘻哈文化能帮助游戏产生多层次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首先,可以利用嘻哈文化为游戏整体调性带来创新。近年来在国产二次元风格手游领域,表现出风格凝重、题材严肃的趋势。不少作品都倾向在宏大世界观下,将主要角色塑造得责任深重、经历悲惨,不免导致同质化的风险。


《绝区零》侧重于讲述主角团在都市生活中的冒险轻喜剧,风格诙谐、基调轻松。在这种情况下,以嘻哈元素为首的都市时尚文化可以充分释放游戏的轻快气息。例如在战斗中适时响起的嘻哈音乐,不仅能够调解玩家的压力,更有助于塑造都市环境的活力感和故事的轻喜剧氛围。



其次,嘻哈元素亦能与国内市场既有的二次元风格良好融合。


近两年在游戏之外,以说唱为代表的嘻哈元素在动画、漫画等流行文化领域发展迅猛。由于嘻哈元素兼具时尚感与力量感,更具有草根气息,因而非常适合搭配面向年轻群体的各类励志故事。在日本,诸如《催眠麦克风》《B Rappers Street》等跨媒介企划都以此作为主题;今年甚至出现了《派对咖孔明》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 -究极浪漫-》在同一周用说唱“隔空对垒”的盛况,在动画界成为了热门话题。


并且,宽松、随性的嘻哈服饰本就是二次元角色美术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国内二次元风格手游开始拓展欧美文化背景的世界观,街头运动、说唱、DJ等元素愈发适合用来丰富场景和人物。如《绝区零》将功能都搬到了商店街的店铺上,鼓励玩家控制角色在街上移动,街道美术成为游戏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又为涂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提供了舞台。



其实和在国内方兴未艾的赛博朋克文化一样,嘻哈甚至有可能成为游戏作品的主打风格,而非辅助元素。这种共性体现在叙事张力上:赛博朋克强调高端科技与低等生活的对比,嘻哈文化则包含张扬的个性、开放的观念与叛逆的精神。由嘻哈文化塑造的角色身上天然地具备产生戏剧性的潜能,适合引导冲突、催生叙事动机。


除了在二次元风格游戏上的应用,嘻哈元素还可以用在多种风格或类型的游戏上,例如模拟、体育、音乐等。现代流行文化中的嘻哈风格强调时尚、轻快的气质,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追求。但凡涉及都市背景的故事,大都适合引入嘻哈元素来构建替代性的都市生活,帮助玩家体会到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的闲适氛围。


国产游戏产业现已展现出吸收更多外来文化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不仅能开拓创作空间,利于国产游戏的长远竞争,同样利于国产游戏更高效地融入全球、为海外玩家社群所接纳。



近期东西游戏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