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伯城同志生平


钱伯城同志生平


钱伯城同志,江苏常州人,1922年2月生于江苏常州的职员家庭。1927年随父迁往汉口,1932年毕业于汉口道生小学。1934年8月考入常州中学读初中。1937年7月至1938年9月,分别在上海、汉口的生活书店当练习生。1939年1月至1939年3月在重庆市卫生局任练习生。1939年4月至1942年8月分别在重庆30兵工厂、大渡口兵工厂任职员。1942年9月至1944年12月在重庆火柴专卖公司任职员。1945年初至1945年9月在重庆《正气日报》任编辑。1945年冬至1946年4月在上海《文汇报》任资料员,期间兼任江苏货物税局职员。1946年4月至1946年6月在常州任江苏货物税局职员。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在常州柏桢中学任教员。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分别在上海、台湾任招商局轮船公司业务助理员。1950年3月至1950年9月经招聘,到长春市第二中学任教员。1950年9月至1952年7月在沈阳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任内刊编辑。1952年9月至1953年12月在沈阳会统贸易学校任教员。1954年1月调入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组负责人。1956年11月,转入古典文学出版社工作,任出版社秘书。1958年6月,转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78年1月起历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辑室主任。1983年被评为编审。1984年10月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1993年9月退休。

钱伯城同志自幼酷爱阅读,初中毕业后受到党领导的进步文化的影响,考入上海生活书店,立志要做一个编辑,并开始了刻苦自学。

进入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工作后,钱伯城在古典组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编辑出版工作。在社长兼总编辑李俊民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协同分工,拟订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规划草案,这个规划草案在随后几年中就成为上海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一个基础。转入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工作后,钱伯城同志又顺应当时学术界和读书界的需要,提出并拟订了一批古典文学选题,如宋元明清话本、古典文学中级读物选本、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丛书等。由于对民国期间学术著作较熟悉,为配合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修订重印,他又提出重印罗根泽、朱东润两部同名著作,以成全璧。他认为出版当代学术著作对整理、研究古籍有重大意义,提出出版陈寅恪、夏承焘、岑仲勉、林庚、吕叔湘等人的著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编辑出版的图书包括一套宋元话本、《左传选》、《楚辞选》、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西厢记》等;参加审定了《汤显祖集》、《乾隆抄本红楼梦》、《甲戌本石头记》、王季思主编明清传奇近二十种。这些书的前言后记大都出之其手。他还参与了《中华文史论丛》的创刊工作。

1978年,他负责学术期刊《中华文史论丛》的复刊及其编辑出版工作。他在工作中严把政治关、学术关,既坚决贯彻党的双百方针,鼓励学术讨论,又要求论文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此外,他还扩大业务范围,编辑出版《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艺风堂友朋书札》、《宋史研究论文集》、《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中国科技史探索》(国际版、中文版二种)。1984年10月担任总编辑后,他又表现出开阔的眼界和过人的胆识,并不遗余力地培养青年人才。他还先后担任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上海和全国出版界尤其是古籍整理出版界有广泛的影响。

钱伯城同志对中国古代文学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编辑工作之余勤于著述,撰写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撰写发表了《关于洪昇和他的戏曲<长生殿>》、《辛弃疾传》、《关于韩愈的诗》、《司马迁的故事》、《唐宋古文运动》、历史小说《小忽雷》等。1980年以后,发表的著述更为繁富。他撰著的《袁宏道集笺校》,是对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著作的第一次深度整理,为新时期袁宏道及明代公安派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整理了《白苏斋类集》、《珂雪斋集》等,编选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选注初、二集》,著有《韩愈》、《观景楼杂著》、《泛舟集》、《问思集》等。

作为一名学者型出版人,钱伯城同志长期从事出版和学术研究。他做编辑工作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学术研究时,具有良好的理论视野和文献考索能力,在学术界和出版界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为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尤其是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3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