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出版社

其他

明变、求因、评判:重写中国书法史——沃兴华《中国书法史(增订本)》出版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新书首发期间,特推出少量作者签名版。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请移步“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微店。点击图片即可购买责编:虞桑玲;排版:王曦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創刊號 丨 薛龍春主編《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第一輯)出版

刊物信息書名:《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第一輯)主編:薛龍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6月出版週期:半年定價:158.00圓ISBN:978-7-5732-0631-2《中國書畫研究集刊》顧問與編委(以拼音爲序)顧問白謙慎
2023年7月12日
文化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重磅发布!

5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上海世纪出版园召开。这次大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会的领导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教授。与会的专家有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黄德宽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专家吴振武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员,武汉大学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钊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叶炜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朱凤瀚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教授带领的整理团队,以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先生、副总裁毛文涛先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吕瑞锋副处长,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女士。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指出,十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皇皇巨著,充分发挥了北大考古学的优势、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挖掘甲骨文等古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打造创新平台,推动古文字工程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教授认为该书的出版体现了四个典范:一是以新材料推动新研究的典范,出土文献是独一类的材料;二是有组织的科研的典范,出土文献研究以大项目带动了人才建设;三是沉潜学术的典范,板凳甘坐十年冷;四是高质量学术出版的典范。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黄德宽教授认为,北大秦简牍价值巨大,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秦代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认识,尤其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重新认识了秦代文学,补充了秦代小说类的文献,有着重要意义。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专家吴振武教授首先祝贺了北大秦简牍的出版,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群众了解以秦简牍为代表的出土文献的价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员回忆了北大简第一次发布的情形,同时提出从上博简开始,重要材料皆盗墓所得,流失海外再陆续回归整理,望能杜绝盗墓,加大整治力度,这是考古人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教授认为,北大秦简改变了我们对秦的看法,除典令法度之外,还有文学性的作品,简牍是各学科研究的基础材料。武汉大学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教授讲述了简牍发现的历程,北大秦简牍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文献的种类。整理团队十多年坚持不懈,高标准、严要求,所出大书不是急就之章。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钊教授认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编排合理、图像清晰、印制精美,整理团队学风优良。秦简的材料重要而有趣,种类丰富,简牍较之甲骨文、金文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此外,整理团队中的年轻学者们讲述了整理心得。2010年初,北京大学承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获得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秦简牍。这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包含众多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典籍,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这批简牍包括竹简10卷共762枚(其中卷四300余枚简为双面书写)、木简21枚、木牍6枚、竹牍4枚、木觚1枚以及骰子1枚、算筹61根与竹笥残片若干,抄写年代大约在战国末至秦始皇时期。这批简牍形制丰富且保存良好,多数有明显的契口和编绳残留,字迹清晰,多数为隶书,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其竹简长度不一,有23、27、36cm等。经整理研究,包含有26种不同类型的文献,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历法、医学、文学、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丰富性和多样性实属罕见。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集合多学科研究力量,通过十多年的工作,完成了缀合编连和释文注释,现隆重推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供学界研究利用。一《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分册情况及主要内容《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分册目录与整理者分册内容整理者第一册《从政之经》《教女》《公子从军》朱凤瀚《泰原有死者》《隐书》《酒令》李零《秦始皇三十一年质日》《秦始皇三十三年质日》陈侃理第二册《日书杂抄》陈侃理《祠祝之道》《杂祝方》田天《算书丙种》韩巍、邹大海《九九术》韩巍《成田》《田书》杨博《佣作文书》陈侃理第三册竹简卷四图版_第四册卷四正《算书甲种》韩巍、邹大海、高峰《日书甲种》陈侃理《制衣》刘丽卷四正、背《算书乙种》韩巍、邹大海卷四背《避射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书评 丨 书目题跋著作整理的新典范——读新版《涵芬楼烬馀书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素来重视书目题跋著作的整理出版,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汇编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因其品种齐全、质量精审,而具备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出版特色,成为上古社继“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以后的又一套代表性古籍整理丛书。近年来,上古社以精装形式系统重版该丛书,兼对部分品种作了适当订补,如《澹生堂读书记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上古荐书 丨《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出版

《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全三十二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世纪好书2023年1月榜◆朱子著述之集大成,极便研究使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内外,精益求精,全新修订◆朱子学研究的一大推进成果《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全三十二册)[宋]朱熹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新书推荐 丨《北山四先生全书》出版

陈开勇整理978-7-5732-0542-166.00元作者简介陈开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内容简介《大学疏义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新书推荐|《潘祖荫日记》整理本出版

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108.00元978-7-5732-0217-8(即将上市)作者介绍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独削伪注 | 南宋杜诗学代表作《新刊校定集注杜诗》点校本面世

——谢思炜先生《杜甫集校注》评述责编:杜东嫣、戎默;排版:王曦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新书推荐 |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出版

译2022年11月出版298.00元978-7-5732-0304-5专家推荐这是一本享誉世界的考古学名著,这又是一本信达雅的考古学译著,这还是一本作者和译者奉献给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经典。——刘庆柱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新书推荐 |《禹贡论校证(附禹贡山川地理图)》出版

禹贡论校证(附禹贡山川地理图)(宋)程大昌
2023年2月2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莫砺锋:我的四个书房

诗曰:二水三山在望中,书帷日拂宋唐风。夜阑客至知谁是,杜少陵和苏长公。程章灿《题莫砺锋宁钝斋》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后下乡务农十年。1984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顾问,著有《莫砺锋文集》十卷。(文章摘自《书房记》,点击图片可购买)程章灿、史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6月书单

刘赛经典:可以阅读一次,更可以阅读一世;精品:也许无需鉴证,却需要你的见证。重点推荐1《中国巫性美学》王振复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新书推荐丨中国巫性美学

中国巫性美学在《周易》中的四种呈现参考文献后记责编:杨立军排版:王曦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侯体健 | “江西诗派”研究的新创获——读祝尚书《吕本中诗集笺注》

“江西诗派”研究的新创获——读祝尚书《吕本中诗集笺注》复旦大学中文系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新书推荐丨黄鹤:《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综览》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综览作者:黄鹤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装帧:精装16开定价:368.00元ISBN:978-7-5732-0208-6作者简介黄鹤,女,1983年生,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201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古文字学,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周铜器断代、古文字学,在《古籍整理研究》《中国文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古委会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内容简介该书全面收录1911年至2010年一百年间西周有铭青铜器的断代观点,涉及断代论著1400余种,涵盖青铜器5000余件,堪称西周有铭青铜器断代观点的集大成之作。绪论分三个阶段回顾了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标准器断代法”“类型学断代法”的发展过程,主体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近百年间的西周有铭铜器的断代情况。全书共收乐器和容器26类,包括钟、镈、鬲、甗、匕、鼎、簋、盨、簠、豆、卣、尊、觯、觚、爵、角、斝、觥、盉、壶、罍、方彝、勺、、盘、匜、盂等,每件器下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各家的断代观点、观点出处、断代依据等。该书揭示了西周铜器断代是一个不断趋于成熟的过程,同时为以后学者的断代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目
2022年5月5日
其他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2月书单

吴长青坚持学术,普及人文重点推荐1《吉林大学藏甲骨集》(全二册)吴振武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新书推介|《丝路文明(第六辑)》

[日]山本孝子译杨恭仁与唐初的经略西域——李锦绣敦煌文献近代题跋分析——[美]郑智明著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中华文史论丛》2021年第4期出版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书摘丨秦简牍所见仓储制度研究

再者,8-2467號簡中的“倉稟人捕鼠”,不僅説明倉(機構)需要對糧倉的安全負責,同時也反映出秦遷陵縣在捕鼠的方法上,仍然較多地使用人力。如簡文中的“稟人”,是負責日常稟食的勞作人員,但他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度自评好书出炉

导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度自评好书评选活动于12月10日在古籍出版社会议室展开。本次评选由各编室推荐年度好书候选图书86种,美编室推荐年度优秀装帧候选图书25种,制成选票,最后选出典籍学术类十佳、艺术人文类十佳、优秀装帧设计五佳。候选图书投票现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度自评好书典籍学术类十佳石门文字禅校注(全十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978-7-5732-0019-8/I.3576(宋)惠洪
2021年12月15日
其他

新书推荐 | 越缦堂读书记全编

本书历经张桂丽博士十年之认真辑录、校勘,复经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三年之认真编校,并且得到“全国高校古委会规划项目”及“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资助,可称学术含量极高的精品之作。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中华文史论丛》2021年第三期出版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11月17日
其他

陈尚君: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陈尚君: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小编按】闽南师范大学林继中教授师从杜诗学泰斗萧涤非先生,其博士学位论文《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于1986年通过答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1994年,甫一问世就深受学界赞誉。该书于2012年修订再版,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至2020年第3次印刷。下文为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所撰书评,原载《山东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后收入其论文集《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出版)。▲《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1994年初版(右)、2012年修订版(左),封面题签为萧涤非所书一宋人喜治杜诗,“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辞,即如元好问《杜诗学引》所云“杜诗注六七十家”,已颇可观。持论严苛的钱谦益指斥宋人所注“大抵芜秽舛陋,如出一辙”(《钱注杜诗略例》),虽失于偏激,但各家水平相差悬殊,多因袭逞臆之说,确是不争的事实。在众多注家中,独赵次公注受到广泛的好评,元好问称其“所得颇多”,宋人曾噩许其为“少陵忠臣”(《九家集注杜诗序》),林希逸称其“用功极深”(《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三〇),刘克庄甚至以其与杜预《左传注》、李善《文选注》、颜师古《汉书注》相提并论,以为“几于无可恨矣”(《后村大全集》卷一〇〇《跋陈教授杜诗补注》),钱谦益也不能不承认其为“善于此者三家”之一。赵注虽曾付刻,但流布不广,南宋人已称难觅。明清以降学者,仅能于各种宋人集注本的引录中见到赵注。直至民国间,赵注的两种残本始为人所知。其一为明前期钞本,有李东阳印鉴,为明内府收藏,民国初年流出,为傅增湘所得(今国家图书馆,以下同,不再出注),今归北京图书馆;其二为前本之传钞本,有民国间许承尧跋,初藏安徽省文史馆,现归成都杜甫草堂。80年代初,四川师院(今四川师范大学)雷履平先生先后发表了《赵次公的杜诗注》(《四川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和《记成都杜甫草堂所藏赵次公杜诗注残帙》(《草堂》1982年第2期)二文,除对赵次公其人、其书作了研究外,并列举三证,考定上述残帙确为赵注原书。同时提出:赵注残帙,仅存杜晚年诗作,许承尧《后记》惜其“神龙见尾”,真一憾事。前此诗作,宜取宋人“集注”所引赵注,加以辑录,以与残帙相配,使成完璧。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书影笔者当时方从事于杜诗早期流传情况的研究,对赵注残帙的整理出版属望尤殷。可惜雷先生不久即因病逝世,未能卒业。其后获读《中华文史论丛》1988年第1辑刊林继中先生长文《赵次公及其杜诗注》,始知其自1984年春起,即在山东大学著名杜诗研究家萧涤非教授指导下,从事赵注的辑校工作,历时二年,已初步告成,并因此获文学博士学位。经过修订,这部107万言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简称《辑校》)终于199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笔者怀着欣喜的心情读完全书,不仅感佩赵次公解读杜诗用力之勤、用思之细、征引之博,不愧宋代治杜之巨擘,同时也不能不对辑校者为恢复赵书旧观所作的巨大努力而深怀敬意。《辑校》体例之精善、搜罗之全备、去取之严谨、校勘之审慎,在国内近年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是罕见其匹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辑校》的出版在杜诗研究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近年以来国内古籍整理工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2012年修订版《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内页二由于赵注原书所存残帙,仅约当全书之一半。欲恢复全编,须从各种杜诗集注本中搜求遗文,工作量相当繁重。今存残帙仅为钞本,两种钞本又实出一源,错讹衍脱在在多有,又无他本可校,只能参引他书所引及注文所据书以校订文字。《辑校》无论是辑佚还是校勘,都有相当的难度。除了一般古籍整理所应具备的抄录、对校、标点等程序,还要求辑校者对存世古籍有广泛的了解,并对宋、元、明、清各代的杜诗注本作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订定体例,网罗遗逸,校订文字,编录成帙。辑校者既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力,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使全书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萧涤非遗墨:题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首先是体例完善。明钞本赵注仅存丁帙七卷、戊帙十一卷、己帙八卷,凡二十六卷,仅占赵注全书五十九卷的五分之二强。全书前半为辑佚,后半为校点,体例上很容易产生分歧。辑校者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矛盾。后半所存原帙,在比对了两种钞本的优劣、源流后,选用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为底本,以杜甫草堂本参校,除将原编分注于各句下之注文,加序号统一移注于诗后外,基本保存了原编的面貌。甲、乙、丙三帙为辑逸,情况则要复杂得多。《辑校》为使辑逸部分尽可能地接近赵注原编的面貌,《凡例》规定“前三帙复原尽量依明钞本体例”。具体规定了以下几点:一、辑录逸文,以存录逸文最多的《九家注》本为主,据其他各书所引校补。二、前三帙的分卷编次,以“《百家注》目录所标示之时地,兼及篇幅长短酌定”,并据明钞本赵注中提及前三帙卷次之零星记录作适当调整。之所以采用《百家注》编次为主,是辑校者反复研究,确信南宋各集注本多采用鲁訔编年,而鲁訔编年仅在赵注本编年的基础上作了少量调整,保留鲁訔编年原序者首推《百家注》。以明钞本赵注残帙与《百家注》编年作一比对,可证其最接近赵注原貌,稍有出入处当为鲁訔改订。三、前三帙所录杜诗正文,依《九家注》,凡与注文有歧互者,则据赵注为正。四、明钞本题下注明古体、近体,且有题解等,尽量予以补足。上述规定,使辑逸部分最大可能地接近赵注的原貌。至于《九家注》引录赵注时,增入的“见前”“见某篇”之类文字,虽知非赵注所有,删削又易造成新的混乱,故仍予保留,处理至为审慎。为便于读者与《九家注》对读,在目录各诗下加注《九家注》的卷次,“足见惨淡经营之苦心”(萧涤非先生语)。其次是搜罗之全备。古籍流布过程中,其文字常为他书钞录征引。古人引录古籍,不像今人严格规定应忠实原文,常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或全录,或节录,或撮述大意,或辗转袭引。散逸古籍的遗文,如同流星形成的陨石雨般散落在群书之中。更何况杜诗注本繁多,相互因袭至为严重,网罗遗文谈何容易。辑校者在比对南宋各注本引录赵注情况后,考知最早引录大量赵注的是《十家注》本,但稍迟的《九家注》则引“赵注比他本最详”(《沧浪诗话》),也最近真,故前三帙的辑逸以《九家注》为主,并据《十家注》《百家注》《分门集注》《黄氏补注》等宋人杜诗集注本广搜遗逸,明清时人所著如《杜臆》《钱注杜诗》《杜诗详注》《杜诗辑注》等,虽无缘直接从赵注原书中引录遗文,但其所引亦偶有宋注本未见之遗珠,于赵注引文之校订亦间有心得,故也予以逐一披检,逐条对校,庶使天壤间尚存之赵注文字得以收存无漏。即如后三帙明钞本所缺的《秋兴八首》注,也据《九家注》补齐,偶见之缺文,也尽量为之补足。再次为校勘之精审。赵注残帙仅存明钞,夺讹衍倒多不胜举,辑佚所得更引录不一,文字多有歧互,何况赵注大量征引古籍,引录又非尽原文,故《辑校》成书过程中,校勘任务极为繁重,要臻善境更为不易。从现在出版的全书来看,校勘工作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举其大端,有几点尤见突出。一是讲究用书之版本。除两种原帙钞本外,凡据以辑逸或参校之用书,均尽可能地选用存世最好版本。如《九家注》用影印宝庆元年曾噩刊本、《百家注》用贵池刘氏影宋本、《杜诗详注》用康熙五十二年后刻本,均颇见别择之功。所用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残本《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宋刻《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均为存世孤本,尤称难得。即便校核原文时所据校之子史类书籍,也极重版本,如《水经注》用影印《大典》本、《庄子集释》用思贤书局本、《陶渊明集》用焦刻本等,绝无苟且随意之病。当然,如作严苛的要求,《钱注杜诗》用宣统刊本似不及康熙刊本。二是会校各本,处理审慎。前三帙以《九家注》为主辑录,凡他书所引者,均曾会校,有价值之异文出校,引录注文有较多不同时则予兼存,遇有异说者也给予交代。如第616页据《百家注》录“赵云:抨,披耕切,训击弹也”一则,校云:“《分类集注》标郑曰。《十家注》《百家注》《分门集注》咸作赵曰。”第417页据《百家注》所录一则,校记指出据《九家注》应为王洙注。于明钞本所存后三帙亦曾据宋人集注本会校。这些工作看似烦琐,其实很有意义。三是于赵注引书引文,尽可能地检核所引原书,以订正缺讹。此类例子较多,全书近千条校记,大多属此类,可不枚举。四是于赵注本身在引史实不符合诗意、文理欠通等方面的错误,及引据史文与今本有所不同者,皆保留原貌,或加校语,不随意改动,因前者可见赵注之不足,后者容为赵氏别有所据。全书校勘程力至多,而所出校记显然经过由繁至约的处理,故皆简洁得体,无枝蔓芜杂之病。梁启超在论述清代学者辑逸工作的成绩时,曾提出辑本优劣之四条标准:“(一)佚文出自何书,必须注明;数书同引,则举其最先者。能确遵此例者优,否者劣。(二)既辑一书,则必求备。所辑佚文多者优,少者劣。”“(三)既须求备,又须求真。若贪多而误认他书为本书佚文则劣。”“(四)原书篇第有可整理者,极力整理,求还其本来面目。杂乱排列者劣。”(《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节)以此检核《辑校》全书,在上述四个方面无疑皆可列为优等。仅以第二点来说,除非发现赵注全编,在《辑校》以外恐很难再找到赵注的遗文了。三《辑校》的问世,使世人得以充分了解赵注的庐山真面目,杜诗学史上许多传误或模糊的记载和批评,也因此而可得到澄清。林继中先生在《辑校》的长篇前言中,对此作了大量深入而令人信服的研究,如考定赵注成书于绍兴十七年左右,而非宣和年间,指出赵注有初稿、定稿之分,初稿可能称《正误》,定稿则称《先后解》举证都很有说服力。再如南宋的编年本杜诗注本,多称“嘉兴鲁訔编次”,今人洪业、万曼等对杜集源流的研究中,也认为鲁訔对此有开拓之功。林继中将赵注明钞本编次,与保存鲁訔编年本次第的《百家注》《草堂诗笺》对核后,确信杜诗编年的最初工作是由赵次公完成的,鲁訔仅是在赵编的基础上作了局部的调整。后世鲁氏编次本盛传,而赵注则不显,以致产生误解。对赵注在杜诗学史上的地位,林氏《赵次公及其杜诗注》一文指出:“在赵次公之前已有……多家之注,但称得上全面、完整地阐释杜诗,集北宋注杜之大成,启后世注杜之法门者,自当首推赵次公。”这一评价很有见地。今知杜诗注释约始于北宋元祐间,似以邓忠巨(慎思)为最早,在赵注以前已有王得臣、伪王洙、杜田、鲍彪、薛苍舒、王至、郑卬、蔡兴宗、师尹、李歜及樗叟、东溪先生等十馀家。这些注家于杜诗研究虽有开创之功,但所作多不能尽惬人意,或学力不足胜任,或多随意解说,或仅注部分,或秘而不传。当时还处于杜诗笺注的草创时期,研究水平普遍还不高。赵次公对杜诗注解倾注心力,积功十多年,在编年、注出典、笺史事、解诗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从其注文看,他对上述杜、薛、师、蔡、李等家的注说均曾有所参取,对各家之误说也多有纠驳。赵注的特色,林继中曾将其归纳为重出处、重整体性、重真实性、重文学性、重实践性五个方面,并举了大量例子来予以说明。本文限于篇幅,对此不拟作全面介绍,仅就《辑校》中略举几个例子以见其用功之深。赵氏生于江西诗说盛行之际,坚信杜诗字字有出处,故对杜诗出典的考求十分严肃认真,虽有求之过深过细之病,但确实多有发明,并指出用典有许多变化,以能混成如己出者方为最高境界。故于杜诗活用前典处,有许多很好的解说,如对《诸将五首》“早时金碗出人间”一句的两个语源,一为卢充出崔女墓中金碗,一为沈炯所云“茂陵玉碗,遂出人间”,皆似是而又有所不合。赵氏平章二说,解说较为圆通。对于杜甫误用典实处,赵氏也有所揭发。再如《望岳》“西岳崚嶒竦处尊”句,赵氏列举宋武帝、范云、庾肃之诗文中用“竦”字的例句。以明其用例,有助于理解。《送重表侄王殊评事使南海》“海胡舶千艘”句,赵注云:舶,大舡也。《番禺杂录》曰:“番商远国,运宝货非舶不可。”刘恂《市舶录》曰:“独樯舶,深五十馀肘;三木舶,深一百馀肘。”肘者,西域以为度也。舡总名曰艘,犹今言几只也。王殊将往广州,杜甫诗中述及胡商商船之盛。赵注所引《番禺杂录》为宋初郑熊著,刘恂为唐末人,另有《岭表录异》《市舶录》则罕见称引。二则均记广州事,可见胡商以巨舡运货之盛况,于理解杜诗,最为贴切。钱谦益曾批评赵注“边幅单窘,少所发明,其失也短”(《钱注杜诗略例》)。林继中指出钱氏仅见《九家注》之类摘引之赵注,未见原编,因而批评失当,并举《杜鹃》一诗为例,指出赵注笺解至为充分而可信,后来王嗣奭、钱谦益所解,其实仅复述赵氏剩义而已。钱注的最大特点是以史证诗,其实这一方面赵注已花了极大气力,以揭示杜诗的“诗史”意义。对杜诗中所见人物的考释,赵氏亦颇留心。如《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赵氏引卢东美《鲜于氏冠冕颂序》,以考知鲜于万州名炅,是鲜于仲通子,从而使“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两句得以落实。对于杜甫在蜀中所到之处,赵氏似多曾亲往踏访。如《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有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赵氏注云:稷所书《惠普寺碑》上三字,字方径三尺许,笔画雄劲,傍有赑屃缠捧,乃龙蛇相缠也。今在通泉县庆寿寺聚古堂,余亲到寺观之。三字之傍有赑屃缠捧,诗人道实事为壮观之句耳。记其亲见碑字,使杜诗可得确解。赵注引书之博,还可从其保存的今已散佚的诗文和古籍中获知。前引林文已揭出赵注所存唐以前及唐代散佚诗文多例,对此我还可作些补充。唐代李康成辑《玉台后集》,明以后散亡,我近年为《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所作辑本,所得有百首之多。但赵注引及六例,除董思恭一诗外,其馀上官仪、乐昌公主、沈君攸、虞茂、卢思道五诗,均为拙辑所失收,为赵注所独有。再如其注中三次引及沈佺期《祭李侍郎文》:“思含飞动,才冠卿云。”《全唐文》无此文。北京图书馆存清抄《沈云卿文集》五卷本中,收《故工部侍郎李公祭文》,其中确有此二句(见《文献》1995年第2期程有庆文),知赵氏直接录自沈集。又《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之四释“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两句,引杜时可《补遗》云:晋平居诲为张邺使于阗判官,作《行程记》云:“其国采玉之地,玉河在于阗城,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流为三河:一为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至秋水退,乃可采。彼人谓之捞玉。”平居诲于后晋天福间随张匡邺出使于阗,归作行记,载所历山川诸国。原文不传,欧阳修将其节录入《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是今人研究五代时于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文献。赵注所引,“平”可纠正《新五代史》作“高”之误,张邺即张匡邺,多为欧所删节,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前人常称宋人所注唐宋诗词集,多引世所不见之书,其价值与类书等。赵注正具此等价值。《辑校》一书,不仅为治杜诗者当留心,同时也为有志辑录宋前古籍的学者所当宝重。▲陈尚君教授在《林继中文集》新书发布会上发言(2020年12月)四毋庸讳言,辑校者为恢复赵注全编的面貌,虽已尽了极大的努力,但因九家注以降各本对赵注的引录,均有较大程度的删削,甲、乙、丙三帙辑录而得的赵注文字,与后三帙相比,多较简略,距原帙毕竟还有距离。全书六帙仅五十二卷,也未达到五十九卷的总卷数。赵注中一再提及卷首有《句法义例》,因原文不存,也只能暂付阙如。这些缺憾,如果今后没有可能发现赵注全帙或前三帙的传本,也就永远难以弥补了。萧涤非先生称《辑校》“为今后杜甫研究提供了一个至今为止最为完善的赵注本”,是最为恰当不过的评价。《辑校》对赵注的研究,多有创获,但在个别问题上,也仍有可作进一步探讨处。如《前言》中推测赵注底本“应是与吴若本相近的一个注本”,“说赵注底本为‘吴若注本’,虽或不中,当亦不远”,即值得深究。自清初钱谦益揭出吴若本并据以参校后,引起一些学者的怀疑,但自张元济影刊《宋本杜工部集》,以绍兴翻刻王琪本和吴若本两种残本合成全璧,吴若本的面貌已为世所熟知,即其虽阑入少数北宋末年人之注文,而其主要特征为会校本而非注本。《前言》虽列举了一些赵注本与吴若本相同的文字,但吴若本最习见的“樊作某”“晋作某”“荆作某”一类校记,在赵注本中却全无痕迹,且吴若本于绍兴三年刊板于建康府学,赵次公则于绍兴前期在蜀中进行杜诗注(《前言》推测当在绍兴四年至十七年之间),时间虽相接,也可能得见吴若本,但其对前代及同时注杜者提及多人,却从未提到吴若。因而我认为,赵注本的底本不大可能是吴若本。此外,本书的校点工作,间亦有可议处。如1229页“谢朓和萧子良《高松赋》有卷风飚之歘吸,积霰雪之岩皑是已”。似《高松赋》为两人所作。检《谢宣城集》,此篇题作《高松赋奉竟陵王教作》。竟陵王即萧子良,赵注引录时于赋题有所改动,标点时应作“谢朓《和萧子良高松赋》”。1082页有“余知《渚宫故事》”,“余知”未标人名号。其实此处脱落“古”字,余知古为《渚宫故事》作者。1326页有“王褒《与郭弘让书》”,“郭”应校改作“周”,赵注曾多次引及此文。1400页有“《太平》总类于寒食门”,应作《太平总类》,为《太平御览》之原名。376页“如宋齐丘化书有云”,于“宋”及“齐丘化”下分标专名号,误,应作“宋齐丘《化书》”。至如995页“刘劲《赵都赋》”,“劲”为“劭”之误,134页“乔知道《从军行》”,“道”应作“之”,则不详为失校抑排误。前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落,无有竟时,信然。《辑校》的校勘程功甚巨,学术质量上堪称上乘,辑校者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于全书大量细节问题的处理上随处可见,上述失校情况在全书中所占比例极微,并不影响全书的质量。▲林继中教授(2020年12月)五古代典籍在长期流布过程中,因天灾人祸、兵燹虫蚀等众多原因,许多重要典籍遗佚不传,在文化学术史上造成重大损失。从群书中网罗遗文,部分或全部地恢复失传古籍的面貌,这一工作在宋代开始,至清代达到鼎盛,形成古籍辑佚学。清人所辑如《旧五代史》《元和姓纂》《宋会要辑稿》等,或恢复原编,或规模大备,成为学术史上的名著,为后人广泛地利用。利用原书的部分残卷,网罗遗逸,以恢复旧观,清人虽已有先例,但所做并不太理想。如《唐语林》原编为十卷五十门,至清代仅存齐之鸾刻本二卷十七门。清人辑本将二卷残本析为四卷,据《永乐大典》辑录佚文编为后四卷,因难以区分门类,只能以时代先后编录,虽粗成卷帙,距原编相去尚远。现代学者掌握资料之全面深细,治学方法之科学严谨,都足以超迈前人,在古籍整理方面也应做出不逊于前人的工作。近年所见如尚志钧《唐新修本草》辑复本(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史金波等辑复唐于立政《类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类林研究》附),都是利用残卷恢复古籍原编的成功范例。《辑校》则在集部古籍的整理复原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有益尝试,使沉晦七百多年的赵注全编得以重为世人所知。著名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称许《辑校》治学之征实严谨,“如乾嘉诸老之治经者,盖未有第二家也”。程先生早年曾专治杜诗版本,撰有《杜诗伪书考》等文,对《辑校》之评价自属心得之谈。《辑校》一书在古籍整理复原方面的宝贵经验,也为同类著作的整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近悉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利用几种宋刻残本,已完成了施、顾注苏诗宋本的复原工作,即将交付出版。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这类典籍有起死回生、重见天日的机会。书籍推荐:《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修订本)》(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唐]杜甫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钱伯城同志生平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讣 告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书评 | 陈才智:仰望唐人诗意天空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那位写不好字的经学大师:曹元弼

刘孟瞻《左传旧疏考正》至为精核,各经疏皆以此法读之,则尽善矣。余撰《礼经校释》,推贾氏增损黄、李之迹,略启其端。《孝经校释》将元疏邢校,旧文新意,一一厘剔,即此意。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7月书单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8月10日
其他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5月书单

原典出发,对这本书的成书早晚、编排次序、语录体特征进行了分析,重新考察了有子、颜渊、子路等重要人物。这是一本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经典小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形象。
2021年6月17日
其他

李零、傅杰联袂推荐,日本“哲学泰斗”的这本《孔子》讲了什么?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孝經》文獻的系統性整理:《孝經文獻叢刊(第一輯)》出版

《孝經文獻叢刊(第一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江曦二位先生主編,獲得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2021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21年6月3日
其他

预告 |【文研读书28】战国秦汉政治地理结构演进——《西汉侯国地理》研读会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新书推介 |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

不过,获益于原研究是基于八百余个侯国的整体分析,所以部分侯国方位和隶属关系的改易,并未动摇原书对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判断。相对于原书,此次修订后对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认识主要有三点变化: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联合书单丨这10本书,带你逛遍了不起的博物馆

板甲衣、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和1954年世界杯之球这三件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德国历史沉默的见证者。如果说德国历史由100块马赛克组成,那么它们就是其中的3块。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历史文献(第二十二辑)、(第二十三辑)出版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新書推薦丨李梅田《葬之以禮:魏晉南北朝喪葬禮俗與文化變遷》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土族〈格萨尔〉研究》新书介绍

本书对土族《格萨尔》这一长篇创世神话和英雄史诗从不同角度介绍和综合分析,对关注中国神话起源、民族史诗、人类学、民俗学的学者和爱好者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人文科学研究著作。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4月

《王阳明全集补编》收录了《王阳明全集》以外的内容,是研究王阳明生平思想不可或缺的新资料。自2016年初版推出以来,整理者又多有得,遂有此次增补: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上古荐书丨《王阳明全集补编》(增补本)增补说明

三是订正初版文字识读、标点、考订中的疏漏。如当代学者苏成爱据明天启元年徐光启序、茅震东考订之《武经七书评》,作有《批评武经七书校注》,今据以订补初版疏失。其他细微修改,不再赘举。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云端之上,再读梁启超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读书分享会现场回顾

在100年多前,梁启超就在各大高校进行了物质与精神、消费社会与文化生活的热烈讨论。他向当时的青年们高声疾呼:“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活动预告丨走出知识焦虑的困境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路漫漫其修远兮:沃兴华、张鹏书法访谈录

这种困惑使我的创作经常在两个极端之间奔突,就好像周作人说的,有两个鬼在轮流执政,我无论想做什么,想往哪一方面追求,心里都同时会冒出一种来自相反方面的质疑,使自己处于一种矛盾的紧张和焦虑之中。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年轻人, 你在焦虑什么?| 首发上海(预告)

邓秉元,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致力于以传统学问的方式体贴、疏通经典,主编《新经学》辑刊,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周易义疏》《孟子章句讲疏》《新文化运动百年祭》等。
2021年5月8日
其他

开奖啦!丨Kindle电子书超级镇店之宝|《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最精彩的脑洞和八卦来了!(转发赠书)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7日
其他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丨第24期

取名《留下集》,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杭州西溪市,因宋高宗“西溪且留下”一语,始有留下之名;正是这一方灵秀飘逸的山水,滋养了作者风雅的心灵。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正史研究的法医学实践——评聂溦萌《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

本着“立足典籍学术,放眼大众人文”精神,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书,向古籍爱好者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树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形象,发布新书预告。
2021年5月6日
其他

上古荐书丨苍雪诗选注

笺注者以所选诗作的文学价值及其承载的思想文化价值为出发点,通过对苍雪诗的深入阅读与系统研究,不仅关注诗作本身的文学性,还深刻揭示了其诗背后所藴含的思想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时代思潮。
2021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