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失业率、婚育率的一点思考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2-10


上周在南岛旅游。

我女儿突然问我,南岛这么漂亮,人却这么少,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拥挤在奥克兰?

 

我想了想,对她说,大部分人的生活不仅需要诗和远方(漂亮的景色),也需要收入(现金流)。

收入能带给人们想要的商品和愉悦,所以人们趋向于往收入更高的城市集中。

而集中本身又会强化这一现象,因为人们的交易变得更频繁。

在南岛,如果你想看保护星空,想吃三文鱼,可能需要驱车几个小时来回一次,距离除了产生美,还降低了交易频率,收入循环的速度就比较慢。

每个城市都有人均收入(中位数更有意义)的统计,较高的数值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是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

我画张图——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拥挤在一起,他们并不是喜欢拥挤在人群里(实际上还抱怨密度太高,甚至愿意花钱定期躲避人群),而是喜欢围绕在高收入的产业周边。

同样的逻辑,年轻人学习、就业、择偶,很多时候也是“情不自禁”的向上看齐。

虽然很多人吐槽高考教育制度(让孩子太累),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这已经是公平的就业制度(至少还能通过分数筛选,而不是直接通过关系被内定)。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人们先接受了后者(关系很重要),才会承受前者的“痛苦”(去加倍支出教育成本来拥挤剩下的名额)。

这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当大多数年轻人去“抢”小部分优质工作资源时,他们的时间质量开始贬值。

我以前看某个纪录片,说的是人们可以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宠物,也能把宠物驯化成猛兽。

好的童年,会治愈人的一生;

坏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所以,在青少年期被植入了伤痕累累的竞争,不论是竞争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工具化之后,都难言成功,是一种系统很复杂的“人造人”。

扯远了。

问题来了,既然是小部分优质工作资源,那么没有得到它的人怎么办?

或许找一份不理想的工作将就,将就本身就代表着产出效率的低下;或许索性暂时不工作,虽然不会出现在很难被统计进去的失业率里面,但会出现在劳动人口参与率的下行线里。

这需要看这个年轻人,是否有等待的“本钱”,能耐得住“低欲望”的生活多久。

对于宏观来说,年轻人接受“躺平”的越多,经济质量就越糟糕。这个时候到底应该反思岗位供给和收入差距的问题,还是批评年轻人不求上进的叙事,决定了事情能有多大改观。

我们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A参加服务业,工资5000/月,因为岗位离市场很近,公司极有可能受波动关门,所以不太稳定;

B参加金融业,工资50000/月,因为它离市场略远,所以被波动影响的传导时间和幅度都相对小;

对于年轻人来说,要么自己能直接加入B这个行业,要么择偶的时候就选B行业里的人。

换句话说,B行业做的越好,A行业就越弱,也就有越多的人集中去抢有限的资源——高收入的职员(作为伴侣或职业)。

人们不一定嫁给爱情,看起来更像嫁给了一种安全感。

好,我们到这里可以开个脑洞,如果换一换呢?

A参加服务业,工资1万/月,B参加制造业,工资1万/月,C搞科研,工资2万/月,D参加金融业,工资1万/月,那么是不是大家就不会那么集中的在个别人群和行业身上找安全感了?

另外,如果收入和成本能配比起来,是不是人们就也不会抢破头的去抢高收入?

这样看来,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其实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让大家的生活更辛苦、工作时间更长,找另一半更难、买房压力更大,也可以完全相反。

那么现实是怎么造成的呢?

行业员工的收入,由行业的利润决定。

这说明利润失衡,才是收入问题的关键。

那么利润为什么失衡?

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失衡得益的部分,往往是和广义财政流入相关性较高的。

金融业工资为什么高?

因为金融是广义财政的工具之一;

年轻人为什么要考公?

因为体制是广义财政的工具之一。

房地产之前为什么经历了长达20年的牛市?

因为土地收入是广义财政的工具之一。

为什么有些国企的岗位变成了世袭制?

一样,广义财政工具之一。

到这里,思考进入新的一层——广义财政的收支,是不是存在着大问题?

我们常说资本垄断会导致经济危机。

那么这个资本如果不是资本呢?

好,这个脑洞只能开到地下三层。

不能再深了。

记住: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人们先接受了后者,才会承受前者的“痛苦”


就业蓄水池很满了

日本在2012年后做对了吗?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对失业率、婚育率的一点思考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