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异常“去污名”系列丨焦虑症之广泛性焦虑障碍

国科大心理中心 国科大心理中心 2023-05-13


焦虑障碍的分类



根据DSM-5诊断标准[1],焦虑障碍包括那些以过度害怕、焦虑和相关行为紊乱为特征的障碍。常见的焦虑障碍有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分离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继上篇文章介绍了社交焦虑障碍,本篇文章会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做简要介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GAD)又称慢性焦虑症,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持续担忧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障碍,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即使解决了引发焦虑的想法,关于另一问题的新想法又会引发新的焦虑,患者常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2]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表现包括:难以控制担忧和恐惧、躁动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易怒;头晕、头痛、口干、心悸、气促、腹痛、肌肉酸痛和紧张、容易疲倦、颤抖、出汗过多、感到恶心、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等;且在至少6个月的大部分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担心。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因焦虑感和恐惧感,也可能避免与家人和朋友会面,或者通过申请病假回避上班和上学等。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必须在精神科医生评估后,由专业医学机构出具。如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相关症状表现,请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偏见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5.8%~9%,这意味着广泛性焦虑障碍很常见,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大约每14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刻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3]。尤其是现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广泛性焦虑障碍,但很多人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准确。比如有些人不能理解患者担心、焦虑的感受,认为患者完全是无病呻吟、杞人忧天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都是完美主义者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个性软弱,不够坚强导致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只是一种情绪或感觉,不是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可以克服的神经紧张,只要患者振作起来;广泛性焦虑障碍只能药物治疗等。



正确认识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究竟是怎样的呢?遗传学研究提示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学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存在大量神经系统的变异,主要表现在GABA/苯二氮卓类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焦虑障碍与应激反应有关的网状激活系统以及与情绪有关的大脑额叶、边缘系统和杏仁核等特定的脑部回路有关[4-5]

另外,广泛性焦虑障碍也与气质类型相关,多数个体容易紧张、较为敏感。在此基础上若个体早期经历了较多的负面创伤事件,如幼儿期抚养者没能及时给予关心和照顾,将有可能形成认知偏差,导致个体更容易关注负面刺激,出现焦虑生理反应,个体如果在此时没能找到有效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产生更多负面情绪,循环往复的强化焦虑症状,在生活中变得高度警惕和过度担忧,即Wells所说的“元担忧”,并伴随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关症状表现[6]



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正名



广泛性焦虑障碍实际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包括个性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会改变患者的行为以及思考和感觉事物的方式,有时患者甚至知道自己焦虑过度且不合理,但焦虑的程度超出了患者控制范围,患者也不知道该如何阻止这种焦虑和担忧;虽然正常的焦虑感会保护个体的安全,有助于我们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或处理生活中的紧急情况,但广泛性焦虑障碍引发的焦虑会在不构成真正威胁的情况下出现,极大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患者的痛苦;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很虚弱,连最简单的日常活动也无法进行;不是只能服用药物,广泛性焦虑障碍也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



一般来讲,广泛性焦虑障碍会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教会患者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并且灵活地应对通常会引起焦虑和担忧的情况。

具体来说,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表现出的生理性唤醒症状和认知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师通常会使用放松、生物反馈、呼吸训练和失眠的行为治疗方法来降低患者自主唤醒的总体水平,并使用多种认知干预方法,如帮助患者分辨担忧的种类、减轻对担忧的关注、区分焦虑想法和现实事件等,将患者担忧降到合理的水平[3]

广泛性焦虑障碍虽然病程较长,但并非不可战胜。持续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减轻病情带来的影响,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和期望。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ISBN 978-7-301-25812-5.

2.李涛,徐一峰.精神科医生手册[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ISBN 978-7-117-23628-7.

3.(美)莱希(Leahy, R. L.)等著,赵丞智等译.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ISBN 978-7-5019-9985-9.

4. Wendy K S, Philip DA.(eds).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6-10.
5. Charney D S. The neurobiological basis of anxiety disorders[M].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2: 901-930.

6. 杨杰霖,李鹤展.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机制与治疗综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54-157.


作者丨李小同

责编丨张洁

审阅丨肖斌 常梦宁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