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异常“去污名”系列丨正确认识进食障碍

国科大心理中心 国科大心理中心 2023-05-13

01


什么是进食障碍?

  • 难过时,有些人化悲痛为食欲

  • 焦虑时,有些人茶不思饭不想

  • 看到喜欢的食物,有些人一时不能自制,胡吃海塞

在日常生活中,以上情况经常发生,这些属于进食障碍吗?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s)是一组以进食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对食物、体重、身材和运动有着复杂的、不合理的认知。临床上以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暴食障碍(binge‐eating disorder,BED)多见[1]。

进食障碍的诊断必须在精神科医生评估后,由专业医学机构出具。如发现进食障碍相关症状表现,请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02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为获得异乎寻常的低体重而故意进行的异常节食行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故意减轻体重或使体重指数(BMI)远低于同年龄正常水平;严格控制饮食,吃的很少或拒绝进食;即使体重很轻也认为自己胖,对体重增加呈现极度恐惧;自我评价受到体重或体型的不当影响,或持续地缺乏对目前低体重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过度运动,催吐或使用减肥药、导泻剂等减轻体重;女性闭经;头晕、脱发、皮肤干燥、性欲下降等。

03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而采取补偿性行为的一种进食障碍。与厌食症不同的是,贪食症患者存在暴食行为,患者在短时间内以失控的方式大量进食后,再通过剧烈运动、催吐或使用导泻剂等清除食物;暴食和不恰当的代偿行为同时出现,出现频率维持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1次;自我评价受到体型和体重的过度影响。

贪食症患病率比厌食症高,有研究提出贪食症是厌食症不能进行自我控制的慢性阶段,因而治疗难度更大[2]

04


暴食障碍

暴食障碍与神经性贪食症相似,主要表现为反复过度、无法自控地进食,但与贪食症患者不同,暴食障碍患者并不在乎体重与体形问题,故没有极端补偿行为;患者会在不饿时大量进食,直到不适感出现,独自或秘密进食;暴食后患者会感到厌恶自己、抑郁或非常内疚;暴食频率通常维持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1次。

05


对进食障碍患者的偏见

近几年,进食障碍发病率不断攀升,据估计全世界约1700万人存在进食障碍问题,很多患者因病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却基于社会对进食障碍的偏见不敢就医。一些人认为进食障碍是由于对完美身材的向往,是过度减肥导致的;进食障碍不是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饿了就吃,饱了就停,是很简单的事;进食障碍仅仅和食物相关,对食物的厌恶导致了进食障碍;只有女性才会患有进食障碍等等

06


正确认识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存在生物学异常,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要远远高于异卵双生子[3],这表示遗传因素在进食障碍中作用显著。此外,进食障碍也与5-羟色胺功能异常相关。进食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的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导致患者出现食量异常、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降低、性腺激素减少、闭经和骨丢失等。

个体因素也可能导致进食障碍的发生。有研究显示进食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性心理发育异常或分裂性、强迫-冲动性人格特征。低自尊水平、消极自我评价、追求完美和恐惧成长、成熟等其他心理问题也与进食障碍相关[4]。此外,进食障碍患者会把异常进食作为控制应激和焦虑的方法,但每当暴食行为发生后,患者会产生罪恶感,抑郁等更多的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文化压力对进食障碍的影响同样不能小觑。在进食障碍多发国家,社会价值观念通常崇尚的是“以瘦为美”,苗条的身材往往可以获得认可和赞许。人们极易受此影响,走入进食障碍的误区。此外,青少年或一些鼓励消瘦的职业,如模特或运动员面对的竞争压力和模仿也是导致进食障碍的原因之一[5]

进食障碍的发生也与家庭功能失调相关。家庭成员关系敌对、父母婚姻不和谐、父母管教子女的态度和方式过于严格、父母人格特征以及对进食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增加子女患有进食障碍的风险[6]

07


为进食障碍正名

综上所述,进食障碍患者挣扎的原因不仅是关于体重、体型、食物,更多与情绪压抑或者控制感相关。节制,狂吃或催吐,只不过是应对其他问题的防御机制;对于进食障碍的患者而言,饿了吃,饱了停不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与情绪体验紧密相关,控制进食意味着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体验;进食障碍患者并不厌恶食物,相反很多患者因食物而着迷,但对食物极大的渴望,最终变为了恐惧战胜了意志,带来了痛苦;进食障碍患者不仅是女性,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进食障碍所困扰,男性也不例外


进食障碍并不可怕。正确认识进食障碍,可以帮助进食障碍患者不再回避病情,主动接受专业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病情康复。进食障碍与其他痛苦一样真实存在,社会和家人的理解、聆听、温柔相待和爱会为进食障碍患者打开出路,让他们身体的轻盈,不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拥抱生活。





相关推荐

1.电影《To the Bone》

2.小说《Paperweight》by Meg Haston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ISBN 978-7-301-25812-5

2.杨甫德,王传跃.精神科合理用药问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ISBN 978-7-117-14668-5

3. Fairburn C G, Harrison P J. Eating Disorders [J]. Lancet, 2003,361: 407-416

4.张卫华,张大荣,钱英.进食障碍患者的异常心理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 9: 596-599

5.付丹丹,王建平,陈薇,等.北京女校大学生进食障碍与心境的问卷调查[ 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8): 525-528

6. Polivy J. Herman C P. Cause of Eating Disorders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2, 53: 187-213





作者丨李小同

责编丨张洁

审阅丨肖斌 常梦宁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