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异常“去污名”系列丨冰火两重天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国科大心理中心 国科大心理中心 2023-05-13

抑郁障碍与双相及相关障碍

在DSM-5分类中抑郁障碍与双相及相关障碍同属于心境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两个主要疾病亚型,但DSM-5将抑郁障碍与双相及相关障碍分为了两个独立的疾病。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除抑郁发作外,还会经历躁狂发作或抑郁躁狂混合发作的形式。

在DSM-5系统中,双相及相关障碍主要包括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环性心境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和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等[1]。双相及相关障碍不同亚型诊断存在差别,举例来说,双相Ⅰ型障碍不要求个体一生必须经历一次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障碍要求个体一生至少经历一次重性抑郁发作和一次轻躁狂发作,而诊断环性心境障碍要求成年人经历轻躁狂和抑郁的周期至少2年(儿童要满1年),但从未达到躁狂、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

双相及相关障碍不同亚型之间也存在共性,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出现躁狂和抑郁,且躁狂和抑郁的发作通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在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感到悲伤,绝望或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感到空虚或毫无价值,内疚或自责,精力不足,食欲不振,睡眠困难,出现自杀的念头等。在躁狂发作期,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心境高涨,言语急促,自尊心膨胀或夸大,感到头脑中充满了伟大的新想法并制定了重要的计划,容易分心,易激惹或容易激动,精力旺盛,对睡眠需求减少,过度地参与那些可能产生痛苦后果的高风险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做出危险的行为等。此外,不同亚型的双相及相关障碍,抑郁和躁狂的模式不同,患者可能经历更长时间的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或在抑郁和躁狂发作之间,出现“正常”情绪期,或反复快速地从躁狂转为抑郁,中间没有“正常”情绪期,或同时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如过度活跃的同时情绪低落等。

双相及相关障碍的诊断必须在精神科医生评估后,由专业医学机构出具。如发现双相及相关障碍症状表现,请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对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偏见

相比于抑郁障碍,人们对双相及相关障碍的了解相对较少,不仅容易将两者混淆,很多人也对双相及相关障碍存在误解,比如有人因为患者在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把双相及相关障碍等同于情绪波动;也有人因为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名称,误认为所有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都会不停地在抑郁和躁狂状态来回转换;或因为处于躁狂期的患者表现出的心境高涨,认为躁狂患者内心非常快乐,因而无需加以治疗;甚至有些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也对病情存在误解,认为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控制病情

正确认识双相及相关障碍

双相及相关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物化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双相及相关障碍与遗传基因有关,研究显示家族中存在双相及相关障碍亲属的人群,患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单一基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导致了双相及相关障碍。其次,在生物化学因素方面,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水平的不平衡,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可能会导致双相及相关障碍某些症状的发生,有证据表明,当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过高时可能会发生躁狂发作,而抑郁发作可能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过低造成的[3]。此外,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双相及相关障碍的触发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关系的破裂,个体遭遇身体、性或情感虐待,亲人的去世,身体疾病,睡眠周期中断,以及巨大的经济、工作或人际关系压力也可诱发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发生[4]

为双相及相关障碍正名

综上所述,双相及相关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类疾病,与情绪波动不同,双相及相关障碍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病情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人际关系,财务稳定甚至个人安全;由于双相及相关障碍包含多种亚型,有些患者的确会比其他患者更快地在抑郁和躁狂之间转换,但这并不是典型表现,更多的患者表现为经历更长时间的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短期内躁狂发作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快乐,但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会变得狂躁易怒,也会出现言语急促、思维混乱等症状,做出冲动行为和危险行为;针对双相及相关障碍的病情控制,虽然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很重要,但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调整也会对病情的控制起到帮助作用

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

 双相及相关障碍的病因复杂,因此要诊断双相及相关障碍,并与之共存是很有挑战的,尽管如此,双相及相关障碍是能够被治疗的,现有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作为治疗双相及相关障碍的主要方法,在帮助稳定情绪波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锂,抗癫痫药,和抗精神病药。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心理治疗目前常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疗法等。此外,患者通过学习识别抑郁或躁狂发作的迹象和触发因素,以及调整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节制服用兴奋药物及酒精饮料也可改善病情[5]

双相及相关障碍并不可怕,专业的治疗和家人、朋友的接纳和认同会推动患者正视病情,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生活的平衡,从而降低抑郁和躁狂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生弟,高成阁.神经与精神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ISBN 978-7-117-21460-5

2.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ISBN 978-7-301-25812-5

3.Helen M. Farrell: What is bipolar disorder? https://www.ted.com/talks/helen_m_farrell_what_is_bipolar_disorder

4.Price AL, Marzani-Nissen GR. Bipolar disorders: a review[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2, 85(5):483-493.

5.NHS Treatment-Bipolar disorder https://www.nhs.uk/conditions/bipolar-disorder/treatment/

作者丨李小同

责编丨张洁

审阅丨肖斌 常梦宁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