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跑出两会高分稿?这里有一份高手的“独家秘笈”……

陈林 庖丁解news 2022-03-17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中新社河北分社记者陈林,网络大名自谦“笨笨哥”,曾多次被总社抽调参加两会报道,每次上会他都有高分佳作,有一年曾拿到当时全社两会报道最高分7分(满分8分),后被同事戏称“7分哥”。在两会新闻大战正酣之际,小牛特约“笨笨哥”传授独家秘笈,祝大家篇篇爆款,条条刷屏!


又是一年两会时。虽然今年仍以不见面的“云采访”为主,但采访实质并没有变。


作为一名多次跑过全国两会的地方分社记者,现以自己浅显经验为例,和新上会的同事与同行、特别是来自地方的媒体朋友聊聊,如何跑出高分稿?


01.

做好准备的人,定会得到一颗糖


跑两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正如有句网络流传甚广的金句所言:“做好准备的人,一定会得到一颗糖!”


两会的政治性、政策性比较强,地方分社记者跑全国两会机会不多,谁也不想留遗憾。这也说到一个心态问题,跑会一定不要紧张,那样容易出错且会影响发挥。


我初次跑会曾因紧张竟把作者署名写成了受访对象的名字,幸亏编辑火眼金睛。此外谨记心态要平和,不要一出手就想着拿高分、写大稿(高手除外),建议先写些稿件进入跑会状态,同时做好素材积累。


还记得第一次跑会,自认准备充分:把我社近年两会高分稿整理成册,一本刊登签稿人对两会高分稿点评的内刊翻过多遍。与同事汇合才发现,他们已从所跑界别选定重点采访对象,有人还打印了头像,罗列好问题……那还等什么,再赶紧补作业呗!


2018年全国两会前,我在准备资料时看到一则雄安的消息。文中指出,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于是就琢磨,什么是“雄安质量”,代表着什么?提出背景又是什么?雄安要成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样板,那么全国还有哪些其它样板,背景是什么?雄安之前,全国还有哪些其他特区、国家级新区?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在20多个国家级新区和经济特区中成为耀眼明珠。梳理的目的,也并非一定要为了出稿,而是在此过程中能带给自己思考和知识储备。带着这些思考,两会间再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省市代表团的开放日活动,根据现场信息再盘点、梳理,查找资料,才决定是否下笔。


记得那一年我跑了广东、河北等代表团开放日后,又去查阅深圳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寻找将经济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下调的时间点,最后写出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文章发于3月10日,是媒体中较早在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把“深圳速度”和“雄安质量”联系在一起的。


会前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去听会。尽可能多的去不同界别、不同代表团的会场听会。新闻不单是采访,接触到的会议、报告、文件要试着反复听进去、看进去。会听多了,慢慢就能积累些东西,也可以从中发现共性。再请教专家,梳理对比,就容易发现新的趋势和热点。


02.

角度要新,采访要实


新闻报道的角度不同,其传播效果也不同。文章构思时如能有个好角度,就容易在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而角度要新,则取决于采访是否扎实。为了能找到新角度,笔者曾为了一篇文章采访了多位部长。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有一条从大门到会场长约百米的通道,被媒体称为“部长通道”。最早这里采访是围堵式,后用红线把媒体和部长隔开,由媒体代表邀部长接受共同采访,再往后设立了媒体发布区,渐渐也开启了直播模式。


近年我数次被安排参与跑“部长通道”新闻。除现场问答外,我在琢磨这些年通道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折射了什么?很多前辈都写过此类文章,如何另寻角度是我需琢磨的问题。


刚在“部长通道”回答完记者提问的部长能不能谈谈呢?按照这一思路,后来我在通道临近会场一侧等着向部长提问。记得他们好像都没有拒答我的问题,或长或短,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于是就有了《两会特写:部长眼中的“部长通道”》。


近年,人民大会堂又相继开设了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随着重大政治会议上开启的通道越来越多,背后彰显的是政府的自信、开放。作为外宣媒体,如何向海外有效传播这些变化以及背后的深刻含义,值得深思。


03.

莫言“莫言”时,如何写人物特写?


通过细节、语言、角度等把故事写好,总能让新闻多些人情味。作为外宣媒体,讲好故事也有助稿件落地。我社很多前辈都是写人物高手,他们笔下的人物读来清风扑面,又耐人寻味。


会上,尽可能试着观察一些代表、委员会见的举止言行,不急下笔。时间长了,手中素材慢慢有所积攒,就能出些不错的独家人物故事。


如果多次跑会,笔下也容易出代表数年间履职变化的稿件。有老师曾提出“新闻也需要陪伴”,要关注新闻和新闻人物的后续发展,亦是这个道理。


记得我第一次拿到两会高分,是一篇写莫言的人物稿。上会前,就准备了采访莫言的问题。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会间表现海外关注,但他的“惜字如金”已从同行处耳闻。开幕前入住酒店时更是现场领教:面对媒体围堵始终都一言不发,最后实在无法“突围”时才勉强对记者们说了句“当心别摔倒”。


无法约到专访,只得另寻途径。此间,出于对其作品兴趣,我常会跑到他所在界别的会议室去听会,也碰到他在“长枪短炮”中公开自己首份政协提案的场景。如此几日后,有了些素材积累。


临近闭幕,一位与他相识的同事去拜访,我跟着走进了房间。一直强调“说得太多了”的莫言,或出于对同事的客气,还是同我聊了一会儿,谈了谈他参会的心态,以及获奖后的压力等。


2014年3月2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莫言被记者“围堵”采访。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作为以乡土文学见长的作家,在最高参政议政舞台建言献策,他坦言“有些不适应”,“见这么多的人,签这么多的名,合这么多的影”。他说“一般的政协委员估计没有我这么累”,但又认为政协委员“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是否成文,心中没底,召集人则鼓励我先写。于是就把采访、观察以及他去年参会情况等内容写在一起。记得写完后已是12日凌晨,但结尾时总觉得差些什么。当日上午,我又跑到政协闭幕的会场门口等莫言,看到走出会场的他面对媒体依然“莫言”时,我瞬间感觉找到了文章结尾,于是就有了《莫言的“议政路”》。


04.

感谢“不适应”,在痛苦中的成长


分社记者久居一地一域,思维容易受局限、知识储备也多弱于总社同事。跑两会时,很多分社同事常说会感到“不适应”,我也深感如此。


记得有一年跑会,一位策划负责人从报道组中选出8人组成“话题攻坚组”。执笔者不仅要有相关领域丰富知识和人脉积累,还需有全局思维。我接到的选题与区域经济相关,看着小伙伴一个个发稿,自己却迟迟无法下笔。


为完成任务,我去向经济部老师请教,再向不同省份分社老师了解当地发展情况,后来又跑了广东、黑龙江、西藏、浙江、河北等多个省份开放日活动,最终在老师指导下反复数日后交稿。


此间写稿过程很痛苦,会间的快节奏也很不适应。让我清楚看到短板和同事的差距。当通过努力试着追赶这种“不适应”的差距时,常常又到闭幕时。


回头看,倒是非常感谢这种“不适应”。跑会对于记者来说,何尝不也是一次考试。及时发现短板和不足,从而可以在会间、会后进行学习。感谢痛苦的“不适应”,也怀念大家一起学习、讨论的氛围。这也是数年后依然愿意谈及、觉得有意思的事。



陈林代表作一:

两会特写:莫言的“议政路”


莫言的“议政路”

                           

中新社记者  陈林

 

“我是新委员,先熟悉情况再说。”

 

一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用这句话开启了他的参政议政之路。

 

这位笔下能随意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巧妙融合的作家,2013年在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议政的10天中,表现得中规中矩,惜字如金。即使小组委员为他获得世界文学最高奖热烈鼓掌时,也仅是欠身致意,保持着从容与淡定。

 

对于媒体追问的提案主题,他说提案是要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要有真言,下功夫,搞好调查,并郑重表示“散会后将深入基层去调查研究”。

 

时隔一年,2014年3月,当莫言再次出现在两会会场时,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文学热早已褪去,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再见莫言,媒体多已不再追问“获奖感受”或“提案”,而是用“时间去哪儿了”、“家风是什么”、“老人摔倒扶不扶”、“对《来自星星的你》怎么看”包围莫言。

 

莫言总会选择沉默,只有在面对媒体追堵无法“突围”时,才会对记者说一句“当心别摔倒”。

 

大会第二天下午,小组讨论进入尾声。一向沉默的莫言在一片闪光灯下,与大家分享了他在“议政路”上的首份提案,呼吁提高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的待遇。

 

他强调,“这是在调查基础上提出的”。

 

现场,他缓缓拿出一张纸,选择了“照本宣科”。在他看来“口语化的发言容易被误解”,写书面材料是“为了保证发言的准确性”。

 

莫言还自我调侃说,做提案是“因为去年没有写提案,网上很多热心网友帮我做了好几个提案”。

 

在接下来的几天的小组讨论中,莫言鲜有发言。讨论中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认真倾听其他委员发言,不时记录。

 

有委员索要签名,他始终挂着微笑,写好递给对方。对于记者采访则常常婉拒,“说得太多了”。但如合影或索要签名,他却尽可能满足,有时甚至会问“光线暗吗”?

 

在拍摄他的众多图片中,莫言对一张获奖后首次在北京公开亮相的照片情有独钟。照片上的他略显疲惫,在漆黑的背景中合手问候。

 

谈及那张照片,莫言说“一下子把当时的那种疲惫、压力”都表现出来了,就像自己经历了一场洗礼。记者问及现在还有压力吗?他说,“慢慢会好起来”。

 

作为以乡土文学见长的作家,在中国最高参政议政殿堂建言献策,莫言坦言“有些不适应”,“见这么多的人,签这么多的名,合这么多的影”。

 

“一般的政协委员估计没有我这么累。”他说,自己在单位开会时很随意,现在“打个哈欠都得提高警惕”,否则一不小心传到网上会惹来批评。

 

但他又认为政协委员“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12日在北京闭幕,走出会场的莫言面对媒体依然“莫言”。(中新社2014年3月12日发布)

 


陈林代表作二:

(两会特稿)改革开放40年: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改革开放40年: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中新社记者  陈林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前,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渐成高速发展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开始走向全国。

 

数十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3万多的小镇,发展为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13年初,深圳将当年经济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下调为9%。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牢固树立“深圳质量”理念,始终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近年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地方到国家,GDP增速主动换挡,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6.5%左右。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十九大确定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今年的预期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低0.4个百分点,是为了转变留有空间。

 

对于中国多地调低GDP增速,他认为,这是地方政府进行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的变化,是一个重要信号。

 

许勤如今已是河北省省长。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河北团开放日上,他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河北发展难题和障碍的关键利器、根本路径。



去年,雄安新区在河北横空出世,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先后批准设立多个国家级新区或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成为不同时期发展的“样板”。

 

雄安新区如何规划?怎么建?备受瞩目。对此许勤表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创造“雄安质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他认为,这也必将对河北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了更为详细的建设发展“脉络”:高起点高质量编制规划;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启动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陈刚说,在过去40年里,国家打造了深圳的样板、浦东的样板。“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能不能打造一个新的样板?”

 

“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样板叫‘雄安质量’”。

 

陈刚认为,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从全国来看雄安,无改革创新,就无雄安价值。

 

如今,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人民币,新兴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万元GDP能耗、水耗却持续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说,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的深圳,“实现了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此时的雄安,也已先行启动了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蓄势待发,等待编制规划的“出炉”。

 

同样等待编制规划的,还有深圳。包括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也将于今年出台,这也是深圳发展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雄安蓄势出发,也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坐标。(中新社2018年3月10日发布)


作者:陈林

编辑:魏园

实习编辑:彭辉


推荐阅读:
三招助你两会“云采访”更出彩!

今天属于“她”!这群女记者酝酿了一个“大计划”……

如何在两会发布会中,用现场特写“抓住眼球”?

两会热点大透视!读懂两会,就读懂了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