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硫磺熏枸杞,谁给的胆子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9-07

很多人都喜欢用枸杞进补,却万万想不到,有些枸杞不仅补不了人体,还能把人害惨。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暗访发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甘肃省靖远县,有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为了节省开支,有的人居然选用更便宜的工业硫磺。在深夜暗访加工现场时,工业硫磺熏得记者呼吸困难、泪流满面,足见其“威力”所在。


央视记者将在靖远县购买到的枸杞样本送去检测,11个枸杞样本所检二氧化硫项目全部不合格。这个结果是可以想见的,不知道当地政府部门作何感想?

这两个地方,都是国内著名枸杞产地。甘肃省靖远县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而早在2020年1月,海西州政府网站就有消息指出:海西州“柴达木枸杞”全产业链产值逾百亿。毫不夸张地说,在两地,枸杞堪称支柱型产业,重要性不用多说。

2019年11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施行了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为的是打造更好的青海品牌。而甘肃,也是多年多次地出台培育地方枸杞种植加工产业的文件法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巩固夯实地方农业的特色产业。这些地方性文件,实际上折射出呵护枸杞产业食品安全生命线的意图。

青海有着枸杞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潘彬彬/摄

一方好水土,长出好枸杞。常识告诉我们,在两地,枸杞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枸杞本自然,干吗要作怪?商户透露,枸杞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根本目的是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多赚钱。而下雨、温度低、阳光不好,会影响枸杞的品质,熏硫磺是为了“保证品质”。

这种利益考量带有小商小户的私心——有商户坦言,他们都知道焦亚硫酸钠不让加,格尔木市也每年都查,但后来发现不加会亏钱,干脆也开始放焦亚硫酸钠了——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让枸杞品相更佳,就成为一种“经济正确”,然而,这种私心是以牺牲公共利益、挑衅法律为代价的。

在如此创品牌、上规模的产业重地,“硫超标”枸杞大行其道,这到底是要做大产业,还是要自毁前程呢?看上去,非法商户都得到了好处,但从整体上而言,一个地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枸杞名片”遭到污损,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而显然,他们得到的好处将会淹没于后者带来的严重后果中。

令人不解的是,在当地,一些商户加工“硫超标”枸杞无比猖獗,甚至公开进行。谁给了他们这样的胆子?众所周知,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不仅丧尽天良,还涉嫌违法犯罪。2019年,甘肃某市数名商贩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被判刑,就是明例。殷鉴不远,何以照干不误?

显然,一些黑心商户在利益选择面前,站到了“黑心”一边,而从众心理则助长了这股歪风邪气。当“大家都这么干”带来强力的“示范意义”后,一些人也就不管不顾了。

更重要的是,商户加工“硫超标”明目张胆,只能说明监管已经涣散到令人震惊的地步。难不成黑心商户要在监管部门门口熏制“硫超标”枸杞,监管部门才能看得见?商户提到当地“每年都查”,但这个“每年都查”究竟查到了什么成果?它究竟是一阵风式的运动战,还是严密而细致的常态化查访,已经不言而喻。

彻查“硫超标”枸杞,毫无技术难度。记者暗访随时可以发现的真相,有关部门不可能查不出来。问题是,个别监管部门有没有把责任心放在第一位,有没有下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决心?

央视曝光之后,可以预见的是,“严监管”将会立即上线。但对公众而言,希望看到的不只是“态度”,而是结果。



撰稿:伍里川
编辑:韩小乔  蒙国锐

—————   推荐阅读   —————

“梦中情孙”,该变样了
租个房子,也有年龄歧视?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