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了墓地才“证明”死亡,荒诞!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9-07
近日,江苏连云港灌云县下车镇发生一起“死亡证明捆绑墓地”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9月2日,下车镇王先生实名举报称,今年3月他父亲去世后,他先花3800元买墓地,当地医院才能开死亡证明。


9月3日,下车镇政府回应称,此事属实,该镇社会事业部门在办理居民死亡证明手续之前,违规提前收取墓地安葬费用。相关部门负责人因此于5月已被处理。

公民的死亡证明,只能由两个单位来开具:一是医院,二是公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这是相关单位应当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无须附加其它条件。

死亡证明是公民死亡后必须办理的重要法律文件。只有拿到死亡证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诸多善后事宜,包括遗体火化、殡葬仪式等。同时,这一纸证明还关系到遗产继承、保险理赔等诸多法律问题,可以说非常重要。

此次当事人却被要求先买墓地,然后再开死亡证明,如此顺序颠倒,公然将基本公共服务与商业行为挂钩,违背常识、践踏基本人伦,令人震惊。

2023年清明节前夕,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殡葬服务价格政策的提醒函,提醒各殡葬服务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捆绑、分拆、搭售、强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这无疑就是对“死亡证明捆绑墓地”的做法直接说“不”。

不禁要问,这种明显违反常识和法规的行为,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存在?

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收取墓地安葬费用的高某某,仅仅是墓地的一名管理人员,兼职殡葬车司机。按照常理,一名司机没有如此大的权力。换句话说,如此公然违规、捆绑销售,只是当地殡葬行业管理失序、混乱的外在表现。

每一起殡葬乱收费事件曝光后,不应只是处理相关涉事人员,而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监管层面的追问与反思。

殡葬领域乱象频发,这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不合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变相捆绑或强制提供服务、违规索要或收受逝者家属财物……前段时间,多地披露殡葬领域公职人员腐败案例,开展殡葬领域乱象整治工作。

例如,前不久,某市殡仪馆被曝出告别厅花卉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三四倍,而且花卉还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2019年,某地殡仪馆停止对丧属自带骨灰盒提供承接和装灰服务;还有殡仪馆规定,“不买骨灰盒不给火化”。

种种收费乱象,究其原因,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监管仍然存在“多龙治水”难题,有些地方殡葬领域“政企不分,管办不分”……这也给了“白色腐败”以滋生土壤。

今年年初,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撰文指出,做好殡葬工作,既要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民心账、政治账。

殡葬服务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不能让老百姓的身后事成为糟心事,不能让“死不起”“葬不起”之类的调侃变为现实。

要根治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应对服务和收费制定指导标准,推动殡葬服务价格公开透明,不断挤压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

打击“白色腐败”,应根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对于违反法规、侵犯公民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才能避免类似“死亡证明捆绑墓地”这样的荒唐事件再次发生。

回到这个具体事件,当地镇政府回应称,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相关程序,推进公墓配套设施改造。这无疑是正确的第一步,期待接下来当地真正能够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撰稿:余明辉
编辑:刘振   蒙国锐



读者朋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精选后在本文发布24小时内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精美手办一套。快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   推荐阅读   —————

“善治”的密码在哪里
处置“不合格”,这次动真格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