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狗工作日记

其他

如何与抖音竞争,小红书是这样做战略决策的

在内容赛道,抖音最大。但小红书仍然杀出一条血路,保持持续增长。核心原因:错位竞争。抖音做得好的,小红书就不做,而是在自己优势的领域做突破和创新。这个道理很简单,是最基本的市场营销概念,还会有人不懂吗?知易行难,讲个真实故事。刚去快手时,我常被问到:为什么这个账号在抖音能火,在我们这播放这么少?这个梗在抖音都爆了,我们这还没动静?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跟我们有啥关系?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相同的内容,两边效果都好,对快手来说是最坏的结果。对手量级是快手的两倍,如果内容和电商生态相似度还很高,那么快手就会被抖音吃掉。现在,快手活得好好的。恰恰证明,快手有差异化优势,是抖音侵蚀不到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不断突破和创新,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与抖音的错位竞争,小红书做得很坚决,从内容、广告、电商三个方面说。1、内容:图文是优势,视频是防御小红书的优势是图文,来自原生的、审美能力很好的内容创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优势?创作者不能被挖走吗?首先,这些原生的「亲书作者」,真心喜欢这个社区,也认同社区的价值观,很难被挖走。其次,即使被挖走,或者搬运他们的内容,也很难在小红书之外的土壤火起来。因为这些内容有很强的小红书烙印,不可被移植。所以即使在短视频大潮下,图文在小红书的位置依然稳固。那么,视频的作用是啥?视频是用来应对抖音的竞争,目的主要是防御。因为小红书的用户也有看视频的需求和习惯,这是大的趋势。如果自己平台上没有这个内容类型,那就会损失这部分用户的时长。对于视频这种内容形态,小红书是分场景来看的。1)在发现页内分发的视频,定义是一种内容类型。可以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是应该做好的。2)在发现页进入视频详情页后,再用上下滑刷视频,进入和抖音相似的模式,定义是猜你喜欢,属于防御措施。3)在底部导航增加视频一栏,是纯防御,会非常谨慎。据说已经AB很久了,还没推全。从小红书对图文和视频的态度上,清晰体现着错位竞争的思路。没有简单的认为,抖音短视频做得好,自己就要全力参与竞争。更没有丢掉自己优势,去跟着别人屁股跑。2、广告:种草是优势,效果广告是劣势互联网广告可以分为,门户的品牌广告、搜索和信息流的效果广告、小红书的种草广告。前面两类广告都是用产品类型定义的,种草广告特指小红书。这是小红书的优势。在小红书内部,有一个预算金字塔模型。头部是品牌广告、中部是种草广告、尾部是效果广告。其中,效果广告是盘子最大的,也是抖音这样具备规模和效率优势的产品,更擅长的。小红书作为社区产品,做效果广告很难比得过抖音。所以要错位竞争,把种草广告做到极致,这个思路绝对正确。难点在于,种草的效果如何界定。早期小红书曾经用CPE来计算,即互动成本,这个明显不合理。后来给出的解决方案是CPI,I是interest,也就是按兴趣付费。这个指标给出后,向前可以推算曝光量和成本,向后可以算出转化交易的成本。这样的指标,应该还需要分行业来看,很难普适所有场景,所以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平衡的过程。但不管怎样,小红书是有定义权的,品牌方也有这个诉求。综上,效果广告虽是量级最大,但毕竟抖强红书弱,所以重点放在种草广告上,这也和整体社区定位吻合。3、电商:买手是优势,大主播是劣势做电商,商品的供给最重要。在小红书抖音这样的平台上,商品供给就是电商主播,以及背后的供应链。抖音和快手,已经玩了好几年的直播电商了,做得很透。如果小红书按照抖快类似打法再做一遍,必死无疑。小红书这样思考:把商家分为四个象限,横轴是内容能力,纵轴是商品能力。最佳选择,是既有内容又有商品的商家。但是这个范畴太大了,比如很多大主播或大品牌,就被包含在内。但目前的小红书,是无法满足大主播的,喂不饱他们。所以在这个象限内,再划一刀,分出「买手」这个群体。他们非常善于在小红书上做内容,甚至就是亲书作者。同时又有货,这些货更多是非标品,依赖选品能力。买手特别适合小红书,完全就是从社区里,找出一批能卖货的人。既把电商做了,又不伤害社区里用户的感受,两全的选择。这样的群体,量级大,但卖货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相对弱,在抖音肯定活不下去,小红书就是很好的选择。小红书这样的错位竞争,是完美的选择吗?一定不是。1)面对当下竞争的最优解抖音们就在那里,小红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必须考虑竞对,所以这是参照他们给出的战略选择。2)错位竞争,本质是有取有舍上文提到的所有小红书策略,重点在描述合理的一面,但本质上是有损失的,或者说是要取舍的。比如,我看到的大部分小红书错位竞争的决策,都不能让自己快速的增长。公司管理者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把规模放在很高的优先级上。3)有劣势是相对的,也不代表不想做好上面提到的劣势,只是相对抖音来说的,不是绝对的不好。而且也不代表,公司就接受劣势的长期存在,只是阶段性的。以上就是全文。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订阅并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最后,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为企业提供运营咨询,解决增长策略和运营体系的问题,在下图扫码联系我们。点击「阅读原文」,有咨询服务的详细介绍。
2023年9月11日
社交媒体

公司成立后,我决定暂停直播一个月

关注韩叙,在公众号的右上角设为星标每周N更,创业思考和案例沉淀我已经连续直播15个月了。除了春节国庆,每周都播,从未中断。但这次,我决定停播一个月。和大家说说背后发生了什么,以及决策逻辑是怎样的,也算是一个创业者的分享。首先,想把一场直播做好,对内容和嘉宾的要求很高,前期准备的压力很大。看过我直播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场次都会邀请嘉宾连麦交流,累积近50位,基本都是CEO级别。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约个朋友这么简单,有很多考虑在里面。我们的直播内容有自己的定位,以什么方式、聊什么主题、希望谁来听、预期达成什么效果,都是非常明确的。另外,也有预设的方向。比如今年的方向是:传统行业如何利用线上做增长。所以嘉宾的选择,要沿着这个主线走,去找适合聊这个事的朋友。也就是说,内容和嘉宾要做好匹配。符合我们的主题,能驾驭这个方向。那么,怎么算是合适的嘉宾呢?最好是我的朋友,这是最理想状态。如果是朋友转介绍的,那么我会先去研究他的履历和内容,确定是合适的,才会往下推进。视角上,一定能看到全盘。基本上就是老板自己,或是公司高管。不是我对title有要求,而是我对视角有诉求。否则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呈现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观点。表达上,需要有实在本事,或有深层认知。至少不能被我几个问题就问住了。逻辑也很重要,答非所问会让我当场崩溃。业务上,是当下受关注的事,或有价值的业务。我会避免割韭菜的人出现在我的直播间,无需给出标准,这我自己能把握。就这几点,足够把我折磨死了。除此之外,我性格上的问题也被完完全全的暴露。我不太善于社交,更喜欢自己宅着,见朋友的时候很少。所以能和我比较顺畅聊起来的朋友,就很稀有。这样的朋友,在去年基本上就用的差不多了。更麻烦的是,有目的的、刻意的去结交新朋友,更会让我抓狂。还不止这些,我还很担心不能照顾好嘉宾。毕竟是我的直播间,来到我的场子,所有嘉宾朋友对于主题、时间、大纲、直播要求啥的,都是听我安排。毕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和我连麦聊,不知道我想要啥样的内容。在和嘉宾沟通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就很小心翼翼。生怕太强硬或不够礼貌,但又担心没沟通清楚影响直播质量。为啥这么纠结?直播的意外情况是很多的。有一次是和在美国的曲卉老师直播,开播前几分钟,才发现境外用户不能视频直播,除非加白名单。我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事忘了,对于以前在快手工作的我来说,这不是常识吗?后来曲卉只能语音上麦,观众感受上肯定差很多。只能看到我一个人露着脸对着曲卉的头像,微笑着边听边频频点头。还有一次,和一位CEO朋友约好时间,直播连麦。开播后才发现,他居然在外面,刚和朋友吃完饭,在商场里找了一个角落。所以他的镜头一直在晃,环境也很吵,直播间的体验很糟。我也没啥心情聊天,他自己举着手机一个多小时也很累。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是很理解。可能每个人对直播这事的理解不一样吧,当时也没啥办法,只能被动应对。总之,看似一场聊天的直播对谈,不需要供应链,也看似不需要太多直播技巧,但前期准备的时间并不少,过程中各种问题还是会让人压力挺大的。其次,高标准的内容创作,很难保持长期持续的热情。做直播就是做内容创作,需要有热情、有态度、有感情,否则肯定做不出受欢迎的内容。但长期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去创作内容,对情绪的消耗还是很大的。总要保持敏感度,还希望按时催生灵感,即使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其他的麻烦事,也不能影响内容创作的时间和热情,不容易啊。有好几次出差在外地,还准时在晚上10点回到酒店,架起手机开播。可我偏偏就是比较感性的人,虽然人到中年,但情绪仍然也没那么稳定,在压力之下变得更畸形。有时候精力充沛热情高涨,一天能做很多事,下午见3位朋友,晚上还能写几千字。有时候就很丧,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感觉,更没有说话的欲望。每到这个时候,我只能躲在书里,慢慢的等着满血复活,如此反复。可以这么说,在我每写一篇文章、每做一次直播、每发一次播客之后,总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里。觉得很多地方都不满意,有的问题知道怎么改进怎么解,更多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办,还是非常煎熬的。这种煎熬,反过来会消耗更多的创作热情或者情绪,几何倍数的增加了持续创作的难度。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长期、持续、高质的内容创作是不可能的?当然不是,至少我不这么认为。有个观点,大概意思是持续输出会枯竭,会被掏空。我认为要看把这句话放在哪里,应用场景是什么。在我这里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不单纯是内容创作者,我们是一家咨询公司,是有商业模式的。做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客户知道我们,另一方面也在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给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信息输入,经过我们的分析处理后,再变成内容输出,这个飞轮是可以持续转起来的。所以我坚信,持续高质创作这件事,在我的这个场景之下是可行的。只是目前我做的不够好,很多问题还没被解决,这次停播也有问题堵塞的原因。问题这么多,怎么解决呢?新公司成立后,我们决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级内容和咨询服务产品。我喜欢从事情的本质去思考,依从第一性原理,找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再去穷尽所有的解决方案,找到最优的那个。比如,我们会讨论:·
2023年7月24日
商业

韩叙的咨询服务介绍

TOP10」。现在我离开大厂,决定创办一家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增长方向的咨询服务。让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帮助到更多的公司和老板,发挥更大价值。这也是我未来20年的规划,我会坚定的走下去!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什么样的短视频&直播内容更受欢迎,这是我的洞察结论

过去几年里,我在快手做运营。有挺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琢磨:什么样的内容更受欢迎。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简单可穷尽的答案,但我还是有些思考沉淀,分享出来。结论就是,粗糙感的内容更受欢迎。当然这句话肯定要加上限定:在某些场景下、某些细分领域里。这很正常,任何一个结论都有限定范围,毕竟这么复杂的问题,用一句话是表达不清楚的。这是内容洞察,算是N条规律之一,也有价值。有些短视频能火,有些创作者能成为个人IP,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信任。有了信任,用户会粉你,才有可能在你身上消费。信任电商、私域流量、KOL/KOC,这些词这么火,不就是有信任打底嘛。信任的建立有一个前提,就是:零距离感。观众认为你是真实的,你表达的就是身边发生的事,你和观众是同一个阶层,不用仰视你,能产生共情。以上描述,都建立在「零距离感」的基础上。通过四个案例,把这个讲透。案例一:辛巴快手第一大V,辛巴,经常在直播间里说:「我是你们的小辛巴...」「我是农民的儿子...」这个姿态,把自己和快手老铁放在同一个阶层,肯定会拉近距离,产生信任。虽然在收入上,和老铁是天壤之别。老铁们会觉得,辛巴和自己一样都是苦出身,靠着努力走到今天,还不忘本,是「全村的骄傲」。那么他的事,就必须要支持!另外,在辛巴的直播间里,经常有过激的情绪表达。比如骂人、吵架、痛哭、委屈等等,这些行为都会让辛巴卸下面具,拿掉包裹在身上的伪装。这里说的面具和伪装,并不是只有辛巴有,任何一个人都有,无论是否在直播。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都在扮演着角色。只要拿掉面具和伪装,就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虽然有时分不清,是拿掉,还是又罩上了一层。总之,直播间里这些语言和行为,都会增加用户对主播的信任感。常年累积下来,铁粉就越来越多,带货过亿不是梦。千万别小看这些直播技巧,一般人还真的是没办法灵活运用,不信你自己开播试试,就能感受到自己和大V的差距了。从平台视角说,也需要有粗糙感的内容。案例二:UGC风至少快手是希望有「UGC风」的优质内容存在的,这是这个平台生态的特征,是与抖音差异化的地方。但这里说的UGC风,可不是指创作者的身份。很难知道创作者是个体,还是团队,是否签约了MCN机构。就算知道了,也没啥用。而是那种有真实感、未被刻意包装过的内容,我理解就是粗糙感。你会发现,只要不是低俗毁三观的内容,有些粗糙感的内容反而让人更容易看进去。上图一和图二都是快手里的素人,当然搬砖小伟粉丝多,也火了挺久,所以这个素人也比较难定义了。图三是我之前经常说的一个群体,就是厂哥厂妹。他们会经常开播,为自己的工厂招人,在直播间里解决求职者的问题。比如,位置在哪、每天工作多久、有没有保险、是正式还是临时工、有纹身能去吗、上班时候可以去厕所吗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小镇青年在找工作的时候关心的,非常适用。但在有这样的直播之前,这些信息就很难获取。而且这三位小妹就在厂里,工装也穿在身,看起来也没啥直播技巧(其实不是),就会给人信任感。案例三:独居vlog提到这个品类,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小红书风,代表着美好生活。这是好内容,用户有需求,下图。但还有一种风格在快手,也属于独居记录,但和小红书风差别很大,下图。小红书的内容确实美好,但也有点触不可及。快手的内容确实粗糙,但大部分人能看进去。这两种内容都有价值,这里并没有抬一贬一的意思。只是本文是围绕内容粗糙感来讲的,重点突出这点。而且这点是高线城市、高收入群体很容易看不到的一面。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案例四:明星可以关注一下近两年,各位明星在抖音上的画风变化。明星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走红毯,也就是往上拉逼格、抬段位的。这种适合刚出道,努力在爬坡期的明星,需要提升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所以这类偏正统的内容是合适的。第二类是台前幕后、日常生活、逗逼搞怪。这种适合成名已久,需要刷不断在公众面前刷存在感的明星。不发内容,就会被观众遗忘,如果还发获奖或代表作,又没啥新鲜感。粗糙感,就是我说的第二类。明星很懂的,这种看起来粗糙(实际是策划和摆拍)的内容,网友更喜欢,会感觉是看到了明星的另一面,也拉近了距离感,愿意投入更多的信任和情感。所以,明星最适合把内容「做糙」,相对收益最大。上图的刘德华和Angelababy,就是我所表达的粗糙感。在做家务,在记录自己个人生活,这些都算是。那么什么是粗糙的反面呢?是精致。制作精良的内容,会给用户很好的体验。比如电视节目,或者优爱腾长视频推出的综艺节目,都是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有制作能力很强的专业团队,也有很完善的拍摄环境和设备。用户有看精致内容的需求,这是从之前看电视的需求衍变过来的,肯定是一种典型的内容形式。但这种内容不具备信任和交易转化的场景,而且用户也没有互动的意识。所以从商业模式来说,只能走品牌广告,变现路径受限。对于一个缺乏活力的变现模式,愿意投身的供给方肯定也相对较少,整个从供给到消费的生态模式比较单一,竞争局势也没那么多新机会。简单可以理解为,以精致为核心的生态,干不过精致+粗糙的内容生态。原因如上文提到,无论是从供给侧和消费侧的关系,以及商业化变现的机会,后者都更有活力,可想象的空间也更大。这个内容洞察有啥价值呢?首先,帮助内容创作者更好的理解当下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特点。往深了说,这其实是内容媒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点。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当下流行这样的内容形式和平台,就催生了粗糙感内容的出现。在这个层面有了理解,才能解释你在抖音快手里看到的各种爆火的案例,对现象有了解释的能力。其次,在短视频和直播创作时,可以借鉴「粗糙感」。有朋友说:既然你说粗糙感更好,那我就把内容做得更糙,或者画面搞得很糊,是不是数据就更好了?这就不仅是理解能力的问题,而是智商的问题。这里说的「粗糙感」,不是「粗糙」。虽然差了一个字,但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下面是我总结的,带来粗糙感的几种方法:1、瑕疵不追求完美,瑕疵出现在看似随意的场景下,因为真实的东西都没那么完美。尤其在直播中,比如直播带货翻车,主播马上决定不卖这款产品,反而就增加了用户对自己的信任度。这种「瑕疵」有很多,比如东西坏了、人摔倒了、直播没准备好就入镜、观众或工作人员干扰、挂车价格写错了等等。2、动精致的电视节目,绝对不能接受的就是镜头晃动,或者人出镜,讲的是镜头和人的位置关系。短视频或直播就不一样了,看到过很多户外直播或者边走边录,给人感觉很真实。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韩叙的朋友们 · 6月直播计划上线,嘉宾内详

七年前,我开始写这个公众号。最初只是利己,记录经验和想法,不取悦他人,没想到坚持了这么久。经常有初次见面的朋友,指着我说:原来你就是韩叙,我看过你的文章。当然也有人说:我是看着你的文章长大的。总之,文字给我带来很多,我对文字也有执念。两个月前,我才下决心试试直播,就在视频号搞了起来,效果和反馈还不错。既然这样,就再把影响力做大一点,让更多人看到,于是有了这个活动。详细信息如下:第一次做这类活动,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如果你认可这个方向,甚至有些期待,帮忙把上图(可保存)分享到朋友圈吧。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如何培养高效的阅读习惯,这是从实战总结出的六种方法 | 没想明白的50个问题之No.10

关注我的「公众号」吧,每周二更新写在前面:这是一篇讲「阅读方法」的文章,希望对培养阅读习惯有所帮助。这个「没想明白」的系列,我会努力更新下去。总有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我的职业生涯遇到瓶颈了怎么办?感觉这几年一直在原地踏步。你的文章里总在说看本质,怎么做系统化思考,分析事情的本质呢?刚晋升为管理者,该怎么带团队呢,不知道从哪下手。工作越忙,压力越大,自己也越焦虑。怎么做好时间管理?怎么调整情绪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持续和高效的阅读。没错,阅读确实没有直接去解决上述的具体问题,也很难有某一本书,可以给出完全适合自己的答案。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所描述的问题本身」。比如职业生涯瓶颈是因为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已经耗尽了,没办法把你带到更高的高度,需要补充更多的弹药。而现有的人脉和工作环境已经很固定,也没有像上学时那样系统学习的机会了。再比如,长期处于忙碌且焦虑的状态,工作填满了全部时间,没有个人生活,进入恶性循环。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方式,强迫调整个人时间安排,重构生活节奏,这样才能让自己慢下来、专注起来。还有很多类似问题,都可以被阅读化解。困难点在于,人对阅读收益的感知是相对后置的,属于偏长期价值。所以要从阅读中获得收获,首先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习惯的从无到有,是有过程的,操之过急只能会带来更大挫败。所以要接受这个过程,当然也有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有两个关键点:马上去做和减少阻力。关键点一:马上去做我相信没人会否定阅读的价值,哪怕几乎不阅读的人。但为什么从心动到行动会有如此大的折损呢,从互联网思维角度来讲,就要提升这一步的转化。因为人们往往把这一步转化的周期拉得很长。比如当下看了我这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深受启发,而且也拿到了一些方法。心中已经跃跃欲试,但身体却很诚实的纹丝未动。心中暗下决心,这个周末一定要读起来。然后又想到,既然读书,肯定就要先买书,这就好像决定去健身,要先买装备是一样的。于是研究各种kol和榜单的书单,花了2个小时列了一堆,然后下单等到货。等到采购的书到货,自己读书的热情早已经没了。这一点想说的很简单,马上去做,不需要任何前置条件。不需要先下单买书,不需要先制定计划,不需要先整理书架,不需要先泡杯茶,现在马上就开始。拿起一本哪怕不是特别好的书,先读起来,因为需要进入这个状态,先迈出这一步,提升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化率。马上去做,适合很多场景,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
2022年5月5日
其他

有关「用户增长」,这些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我调研过当前在一线做UG的人,全部都是半路出家,而且之前的背景都很杂,完全不可能有所谓科班出身的概念。离得比较近的,是从数据分析师转行的,更多的是运营、市场、渠道等,之前做的事和UG不挨边。
2017年10月27日
其他

选择最合理的方案落地,找到产品增长点

美团之所以这么做,肯定还是因为几年前重点要抢新客,先把用户拿到手里再说,这是当时那个阶段的增长点;然后这几年就要开始做精细化,因为新客抢的差不多了,重点就在老客的复购上,这是这个阶段的增长点。
2017年9月25日
其他

招人时的思考,聊聊现在最稀缺的复合型人才

纯粹的互联网项目和公司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的「互联网+行业」的模式。互联网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一个工具,让用户更便捷的使用;也是一种媒介,让信息更好的流通。
2016年10月7日
其他

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这是我的故事。附招人计划

这次交流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是我在听CEO奉总介绍情况,他承诺完全放权,可以不计成本的做好这事,而孙继海则是在我俩中间不停的鼓捣他的功夫茶。两个人都非常nice,非常坦诚,视角和格局都很高。
2016年9月6日
其他

案例 | 从业三年,但各方面都不资深,我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第一家公司算是入门,这个起点或高或低都没问题,毕竟后面成长的机会还有很多。第二家电商公司,我觉得算是步入正规,毕竟这是某品类第一的公司,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很好的跳板。
2016年8月16日
其他

周报 | 开始接受咨询和建群!还有,我计划离开猫眼电影了

信息量。由于决策是由上向下传递的,所以上级可以先接触更多的公司和业内信息。再向下传递时,上级就变成强势一方,可以利用信息壁垒进行团队管理。比如说或不说,以及怎么说,这里都有很大的空间和多种方式。
2016年8月12日
其他

1岁,5万粉丝!和大家唠唠这个公众号背后的故事

这样吹牛逼虽然痛快,但也有损失。比如公众号的流量和关注人数,都没有爆发性增长,增速缓慢。也就是说,因为我「愿者上钩,爱看不看」的态度,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前的数字,这是一个很笨的做法。
2016年7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c.喜马拉雅。通过架设PGC平台,引入各类优质音频内容。运营将这些内容筛选后,在首页等展现位推荐,起到流量分发的作用。同时,还通过算法针对用户做个性化推荐。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满足用户收听音频的需求。
2016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