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

其他

热议!专科生应聘影像技师,主任无奈拒绝:你很优秀,但我们只招本科!医生:初中生都能胜任,赶快取消这个专业吧,本科生恨它恨得牙痒痒

专科生应聘影像技师主任:你很优秀,但医院只招本科生影像技师本是为专科生准备的岗位3月24日,重庆某医院一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在网上发了一则非常无奈的帖子,引起了广大医生极其热烈的讨论。主任说道:“在得知我院要招一名放射科技师后,一个专科毕业已实习近一年的男同学那天主动上门来毛遂自荐,他身高170以上,身材看上去很健壮,他对我说:主任,你也知道,咱们这种级别的医院,放射科招聘专科技师就够了,不一定非要本科毕业的。他说的是大实话,看问题也很准,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么一回事。放射科技师只要经过培训,专科毕业也能胜任工作,因为当今影像设备都高度智能化,都是傻瓜式的操作。以前影像技师比较缺乏,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医院,都是专科毕业生打主力,但现在一些医学院开设了影像技术的本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开始逐渐进入各大医院,这就抢了原本属于专科生的饭碗,留给专科生的工作机会不多了。”“我很无奈,于是我回答道:你很优秀,也一定能胜任我科的工作,但我们招聘技师的前提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目前我们科室技师几乎全是专科毕业,我们想招本科了,而且招聘条件是院人事和科室共同制定的,希望你能理解。最后这位同学把个人简历留给了我,他走时说,如果你们迟迟招不到本科技师的话,希望给我一个机会!我也在想,如果迟迟招不到本科技师,我可能会建议医院试用这位同学。但没想到他走后不久,就有本科毕业的技师来应聘了,目前据说人事科已有了满意人选,招技师的问题可能基本敲定了。”最后这位主任叹气表示:“影像技师这个活只要看一看、学一学都能操作,这个职业并不属于医生的范畴,不能考医师证,这份工作本来就是给专科生准备的,可这几年不知道为啥医学院开设了影像技术的本科专业,搞得医院现在都开始招本科生了,专科生就业被挤压,本科生也对这个专业怨恨极深。”这个帖子一经发出,很多医生都对“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应不应该取消”展开了细致讨论。河北一名医生直言:“医院不要充大头当现事精,专科生该招就要招,反而影像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不应该大量招!影像技师本来就是国家给专科生准备的岗位,是多少年来国家保障专科生就业的重要武器,这种工作初中生都能胜任。不知是哪个学校不知死活胡乱开的头,竟然开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本科专业,挤压了专科生的就业空间。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应该尽早取消,这个领域用临床专科毕业生就足够了,很多本科生不懂,明明考了600多分,却被骗去学了这个技师专业,当他们知道毕业以后不能考执业医师证,只能抢专科生的饭碗时,就没有不骂的,别再害那些无知的孩子了,请尽快取消这个坑人的专业吧。”成都一名家长也赞同取消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他说:“我家女儿就是学了这个医学影像技术,现在后悔死了,恨得牙痒痒!说实在的,绝大多数大学开设影像技术专业就是为了盲目招生圈钱,毕业了,用处不大。我女儿毕业后想去三甲,结果人家根本不要这个专业的,三甲招聘技师都用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医生,不仅能操作机器,还能在报告单上签字!我女儿想去医院工作,只能去二甲医院做技师,而且身份还不是医生,因为没法考医师证,一辈子就只是个技师,和专科生抢饭吃!我都气死了,这个专业害人不浅呀,我女儿当初可是超一本线12分,我都气死了!”不过也有不赞同取消这个本科专业的,成都一名内科医生则表示:“一个好的技师,不亚于一个影像诊断医生,这个涉及到影像后处理,技师也得高学历,这样才能知道病变的大小、部位、用什么模式和体位,能更直观清楚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技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片子的质量,而且放疗科、伽玛刀中心的技师可不是一般人。所以,技师上了本科后拍片子肯定会更专业,也能给诊断医生减少工作量。”已有高校取消了这个本科专业会有更多大学跟随吗?事实上,不只是我们这些医生在讨论这个话题,已经有高校注意到“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并适时取消了本科招生。近期,一份疑似某双一流大学专业停招的通知文件流传在网络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名列其中。有该专业医学生表示,去年就见过这份文件,学校只在
3月26日 上午 7:31
其他

Science重磅:长出头发和皮肤修复,都离不开这种常见的维生素!

众所周知,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及健康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就绝大多数维生素而言,人体不能直接合成或合成量非常少,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必需由食物供给或直接补充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维生素A是一种易氧化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代表视黄醇及其活性物质。与上述提及的那样,人体不能直接合成维生素A,因此需要从新鲜的食物或者补充剂获取。先前,梅斯医学开展的调研显示,受调查者中有8.57%坚持摄入维生素A补充剂;其中,有超一半的人表示吃维生素补剂的原因为,“身体出现某些症状,自我感觉需要补充”。可别小看了维生素A,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维持正常视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生殖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相反,缺乏维生素A则会出现眼部症状、皮肤损害、食欲降低、免疫功能低下、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等等情况。而Science上最新发表的重磅研究,揭示了维生素A的又一大“全新”作用——调控干细胞的谱系选择。具体来说,维生素A是调节谱系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因子。即通过控制维生素A的浓度能够协调毛囊干细胞的谱系可塑性,从而引导干细胞实现伤口愈合或毛发生长,对再生医学、伤口修复和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OI:
3月25日 上午 7:31
其他

“神药”减肥的机制明确了!连发两篇Nature,二甲双胍抑制食欲,竟与运动殊途同归?

有这样一种“神药”,全世界约有1.5亿人在服用它,具有多种神奇功效,但药价并不昂贵——没错,它就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已超过60年。因其良好的降糖效果并配合降低体重、较好的安全性以及心血管保护等特点,二甲双胍被多个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药物,在临床上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随着日渐丰富的临床应用证据,《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重磅发布。其中特别提到了,二甲双胍之所以能“封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药在降糖外的领域“大放异彩”,比如:减重、心血管保护、降血脂、抗肿瘤、改善认知功能等等。图源:摄图网而“神药”二甲双胍被讨论最多的临床作用之一,莫过于「减肥」。先前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减肥功效要归因于其抑制食欲的特性,比如:诱导肝细胞表达并分泌“厌食激素”生长与分化因子15(GDF15),进而调节大脑特定区域来抑制对高脂饮食的欲望。但这并非唯一或者最主要的途径,而背后的其他机制仍不明确。这个问题终于有答案了。Nature
3月24日 上午 7:51
其他

必须要重视了!!同一医院先后两名医学生自杀,一个月内三起!这些规培实习生为何如此绝望?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要警惕“维特效应”

同一医院规培生和实习生先后自杀,间隔仅为5天据央广网昨日消息,南宁第一人民医院一名规培生和一名实习生先后自杀身亡的事件,已被官方确认属实。记者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科了解到,其中一名麻醉规培生系割颈自杀,另一名实习生系烧炭自杀。至于两人为何会自杀,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已移交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则表示,目前工作人员正在跟进处理此事,有结果后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新闻一经发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痛苦的,我们困惑又忧虑,处于那么好的青春年华,到底是因为什么,怎么就如此想不开以致到了要自杀的地步呢?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背后深刻的原因,我们务必要弄清楚。唉,再回过头看南宁第一人民医院这一前一后发生的自杀事件,实在令人惋惜落泪。据央广网报道,2024年3月14日晚,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27岁在读研三的麻醉规培生林某,被舍友发现倒在医院职工宿舍的卫生间里,地面有大量血迹。随后,这名规培生被立即送医抢救,该院对该规培生的会诊记录显示,他的颈部有3处开放性伤口,120到达时,他已无自主呼吸,无心跳。当其父母赶到医院时,他已被宣告死亡。该学生的堂姐表示,他于2021年7月进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规培,同时签署了劳务合同,2024年7月规培合同将到期,“到期后他是自由的,他说过规培完后想要回老家发展,然后和女朋友结婚,已经做好了规划,有明确的未来。”这名规培生的自杀令家人感到震惊,因为在家里人看来,他一直对医学抱有很高的热情,他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和女友也很恩爱。2022年12月30日,他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书,2023年3月3日,他还在朋友圈祝福相爱七年的女友生日快乐。他的堂姐表示:“我弟弟阳光帅气,他很爱笑,喜欢打排球,性格开朗,发生这个事真的难以接受。”事实上,早在2024年2月至3月,这名规培生就曾告诉家人感受到工作有很大压力。他的堂姐称:“拿到弟弟的手机等个人物品后,家人暂未发现他的遗言和他想轻生的相关信息。目前没有人告诉我们整件事的情况,我们希望知道真相,如果不是受到很大刺激,我们不相信他会那么傻,没留下任何话给家人和朋友。”3月20日,南宁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林某疑似自杀一事,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暂无法回复。就在这名麻醉规培生割颈自杀后的第5天,同一家医院再次出现类似悲剧,这下真的让我们这些同行破防了。据央广网报道,3月19日20时10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了一位该院的实习生。该生的朋友称,约1小时前发现他昏倒在地,呼之不应,立即给予持续心脏胸外按压。救护人员出诊到达现场后,在患者房间闻到较浓的烧炭味,患者平卧在地,旁边可见炭盆及安眠药空瓶子,患者呼吸消失,瞳孔散大,体温不升,生命体征消失。抢救记录显示,入院后医护人员对该生进行了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心电监护、血压、指脉氧检测等抢救行为,并请医院主任医师对其进行查看,诊断考虑为意识丧失,怀疑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中毒。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检查后,患者于当天20时20分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多位知情人士指出,上述被抢救患者,是一位在南宁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全程教学的全科医学生,男,22岁。不久前湖南已有一名规培生割颈自杀一个月内3起自杀悲剧他们为何绝望至此?看到这两名医学生先后自杀,笔者真的要痛苦的窒息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先后有3名医学生自杀。为何近期医学生自杀悲剧发生的那么频繁呀?我们该怎么拯救他们呀?此前,据《沈阳晚报》官方报道,一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研三学生,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自杀身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属在2月24日凌晨2点37分接到学校老师电话,说孩子已经自杀,没有生命体征。后经法医鉴定,该规培生已死亡,身体左颈部有切口,身旁有手术刀。警方判断,卫生间是反锁的,故初步排除他杀。其同学反映,这位年轻医生在2月23日,也就是正月十四晚上20:47进入医生休息室后,再没出来。2月24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凌晨0:30,一名值班同学发现卫生间有异常后联系住院医生,住院医生及保安强行破门并报警。事发后,2月25日,家属质疑医院及学校不主动、不联系、不作为。2月29日,疑似死者的遗书被找到,遗书内容令人落泪,内容部分显示:“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明明昨天就已经申请请了假,明明心脏已经快要跳出来了,明明咳嗽咳得胸痛,明明胸闷得内衣不敢穿,可是还要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能回去休息。”“怪我自己是不合格的牛马,熬不下去了。对不起爸妈,生养之恩,来世再报。”“再也不见,这个世界。再也不用六点半起床上班上到凌晨了。写不完的病历再见了。”很明显,从遗书中可以看出,湖南这名研三规培生因为加班和工作压力过大,无法调节情绪,最终选择自杀,这也是医学生自杀案件中最常见的原因。那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另外两名医学生又是因为什么而绝望到要自杀呢?由于暂未找到遗书,警方还在调查中,我们尚不得知原因,但有医院内部人员称,自杀的麻醉规培生疑似在规培协议上与医院产生过矛盾,毕业后决定跳槽去其它医院,但被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卡住规培证。其次,林某的堂姐也表示称,弟弟生前确实向父母透露过换医院的想法。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做好相关预防,有关南宁第一人民医院这两名医学生具体的自杀原因,希望警方能够尽快调查清楚并给予公布,业内同行们都十分关心这几起自杀事件。必须要重视规培生的身心健康要警惕“维特效应”是时候减轻规培生的工作量了必须要知道,很多规培生在自杀之前都抱怨过“工作累、加班多”,对于年少的他们来说,医院没有关爱、一个劲地让他们干活,很可能会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例如,2023年8月初,一位名叫吴丽、年仅25岁的规培女医生在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坠楼自杀身亡前向男友诉苦,表示“下不了班”“规培没人带”“心都是慌的”。2017年9月,山东某医院一名麻醉科的年轻规培医生在自杀身亡前发朋友圈表示:“不堪重负,生活无望,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2014年5月1日,江苏一位24岁的规培医生因压力过大,在家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曾向朋友表示“太累了,这个世界没什么可留恋的……”看看,看看呀,这些公开报道的自杀案件中,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因:规培生太累了。规培生到底有多累呢?湖北一名研二规培生描述了她的现状,她说道:“我所在的医院是三甲,在肿瘤科轮转时,那个科室只有2个住院医生,但是肿瘤病人却特别多,我们研二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后,医院就完全把我们当成科室的医生了,住院医生的活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我们的头上。你要不停地管床、不停地写病历,吃住都在医院,从来没有准时下过班,病房里有近百个病人,都是我们规培生在管,如果没有规培生,科室的业务肯定会垮的!但是我们的工资和医院的正式住院医生相比,连他们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而且,医院也根本不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开晨会时,我们规培生都是站着、低着头,没有一点归属感。我们纯粹就是廉价劳动力,提待遇时说我们是学生,可如果只是写病历、管床、做心电图,却很少进手术室,我们能学到什么呢?遇到不负责任的带教老师,这三年就只是干杂活,你可以去问问,规培生很多都有抑郁症……”唉,工作量大、工资又低、精神压力很大,如果承受不了,自杀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笔者必须要给出一条建议,是时候减轻规培生的工作量了,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规培学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设置上限,根据科室不同,确定每个规培学员分管患者数目的上限以及每周工作时间的上限。任何医院和科室,均不得让规培学员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另外,不能总是把学生身份拿出来说事,规培生早已是成年人,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行为人,获取正常的薪资报酬是理所应当的事。因此,笔者还要建议,只要规培生拿到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只要在医院工作并且和正式职工干相同的活,那就应该拿同样的工资,这才是合理合规合法合逻辑的。除了给规培生减负、增加待遇,我们还需要注意规培生的心理问题,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维特效应”(Werther
3月23日 上午 7:50
其他

荒唐!用生理盐水假冒HPV疫苗,河南一医院工作人员被立案!福建多名医护参与注射问题HPV疫苗,警方已介入!疫苗安全不能轻视!

用生理盐水假冒HPV疫苗,河南一医院工作人员被立案!近期,多地出现的一些宫颈癌疫苗乱象,真是让人直呼荒唐!3月18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发布了一件涉及宫颈癌疫苗造假并违规注射的案件,令人震惊。据了解,李某某是固始县某医院工作人员,其利用医务人员的身份,私自在医院和家中为他人接种假冒的宫颈癌疫苗,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经营的刑事案件中发现了该案线索,随后,固始县人民检察院立即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固始县某医院工作人员李某某在未接受疫苗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的情况下,给消费者接种了用生理盐水自制的假冒宫颈癌疫苗,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李某某已被刑事立案。同时,固始县人民检察院还发现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着未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宫颈癌疫苗储存、配送、供应等记录的问题,部分出库的宫颈癌疫苗去向不明,部分接种单位未如实记录疫苗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信息,也未按规定保存相关记录备查。固始县人民检察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32家接种单位的冷链室、门诊室,对照查阅疫苗出入库记录、接种记录、疫苗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等材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补充调查收集证据。2023年11月20日,固始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县卫健委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处理,开展行业治理,规范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疫苗储存、配送、供应、接种记录并妥善保存,强化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疫苗安全,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县卫健委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固始县人民检察院全程跟进监督。县卫健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固始县某医院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上述单位负责宫颈癌疫苗接种、储存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警示教育,给予警告处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全面排查,进行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督促各接种单位建立内部规范,公示监督举报方式,接受社会监督。2023年12月5日,县卫健委将整改情况书面回复固始县人民检察院,12月6日,固始县人民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人民监督员等开展跟踪回访,确认接种单位存在的宫颈癌疫苗接种不规范问题已整改。福建多名医护参与注射问题HPV疫苗,警方已介入!就在河南固始“生理盐水假冒HPV疫苗”事件令人震惊的同时,另一起“福建多名医护参与注射问题HPV疫苗”的新闻也让人大吃一惊。3月15日,据福建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报道,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多名医护人员参与注射问题九价HPV疫苗,引发关注。众所周知,走私疫苗属于违法,但福建综合频道的记者在一家医疗美容的机构里,却发现有人员声称有港版九价宫颈癌疫苗的渠道。美容院一名工作人员私下里告诉记者:“我们是放在三甲医院打,三甲医院找主任给我们打,我们会在省妇幼这种权威的三甲医院,我直接带你们去妇科的门诊或者注射室打,然后他们医生会帮忙把药拿出来给我们。做很久了,这个不能说,查太严了。”记者随后和美容院的工作人员约定好了时间,该女子发来一个定位,内容显示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记者来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大厅见到了这位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当天,这名工作人员还招揽了另一名被“九价疫苗”吸引的女生。碰面之后,美容院工作人员带着接种人员,来到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二楼的一间盆底物理治疗室。房间内有位穿着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白大褂的护士,拿着已经拆好包装的九价疫苗准备注射,当天有多名接种者注射了九价疫苗。记者多次跟随这名美容机构人员,目睹她带着多名女生径直来到发热门诊、配药室,并把装有疫苗的纸袋交给了其中一名护士。并且,门口还有两名护士在接待患者,偶尔她们也会进配药室操作,但对于一旁注射问题疫苗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还帮忙掩护。记者查询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虽然有开设HPV(疫苗)咨询门诊,但没有接种HPV疫苗的资质,从美容机构人员与护士的交谈来看,省妇幼医院俨然成为了开展问题疫苗业务的“专用接种室”。另外,九价疫苗的储存条件很严格,不仅卫生有要求,运输也需要全程冷链,温度控制在2至8度之间。但记者看到疫苗是放在纸袋子里的,难达保温要求,问题疫苗还是由美容机构提供的,其来源是哪?是否还有效力?甚至是不是九价疫苗都不好说,但就这么注射到了接种者的体内。根据记者长时间跟踪调查,该美容院带人来省妇幼医院注射问题九价疫苗,并非一两次。接种者小张表示,她此前就在该医院接种了问题九价疫苗,如今准备接种第二针。由于担忧疫苗情况,她希望美容机构人员能告知疫苗来自哪家机构或者提供溯源码,但都遭到拒绝。溯源码被撕毁,也就无法查询到该支疫苗的生产企业、疫苗批次、有效期、配送单位等信息。换言之,这疫苗是真是假,接种者已经无从查证!在掌握到线索后,记者也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相关人员及美容机构人员开展问题疫苗注射业务的情况反映给了公安部门,目前,涉事人员已被带走,相关部门也展开了调查。HPV疫苗价格高、利润大难抵诱惑,触碰法律红线,必定自毁前程!由于宫颈癌疫苗,特别是九价疫苗价格高、利润大、患者接种不易,往往很容易出现造假、不规范接种等疫苗乱象。此前,2021年4月,重庆某医院护士周某婧以帮助预约宫颈癌疫苗为由,私自收取他人费用,以生理盐水、二价宫颈癌疫苗冒充四价、九价宫颈癌疫苗,自行实施接种,造成170多人遭受财产和健康损失的案件,如今想起来都令人心有余悸。细想想,这一桩桩、一件件宫颈癌疫苗造假、接种不规范的案件,无不透露着四个大字:利欲熏心!要知道,在医疗领域,每一次负面事件的曝光都是对医院声誉的沉重打击。使用生理盐水假冒宫颈癌疫苗进行非法接种的丑闻,无疑给该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特别是固始县的这起疫苗假冒事件,不仅让无数患者对该医院失去了信心,更让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诚信产生了怀疑。这种信任的流失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也是医院最难以承受的声誉之殇。河南一名女子就表示:“近期曝光出那么多宫颈癌疫苗造假的新闻,搞得我都不敢去打了。这个疫苗可不便宜呀,九价疫苗一针都几千元,还得排队排很久,如果花了几千元,给我打的却是没有用的盐水,我会被气疯,牙齿都能咬碎!反正近期我肯定不会去打,如果不得不打,我会选择去郑州打。”还是得重申,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圣地,其声誉和形象是建立在公众信任基础之上的。然而,一旦管理失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这种信任就会瞬间崩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负面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以往,一起小小的医疗纠纷或管理失误,都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焦点。所以,为了避免以上荒唐事件的再次发生,政府必须要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医疗服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任何欺诈行为,一经发现,都应该严厉打击、迅速纠正。最后,笔者只奉劝一句,希望那些正在从事问题疫苗上下游产业链的人员,及时收手,切莫心存侥幸,触碰法律红线,必定自毁前程!撰文
3月22日 上午 7:31
其他

16+8轻断食“跌落神坛”!上交大最新:进食时间<8小时,竟会导致这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1%

夏日将近,减肥大军又崛起了。近20年来,最火爆、最受追捧的减肥方法莫过于「轻断食」——16+8轻断食、5:2轻断食、隔天轻断食法等等,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轻断食的学名为“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3月20日 上午 7:31
其他

惊讶!80岁老医生走路都不稳,却还被返聘拿高工资,合理吗?一半医生都想要被返聘,老医生的治疗死亡率比年轻医生高12%……

80岁老医生走路都费劲为啥还被返聘拿高工资?不同医生发表不同看法关于老医生返聘的事,是时候要聊一聊了。近期,河南一名医生在网上发了一则帖子,详细描述了他们医院医生返聘的情况,引发争论和思考。这名医生在帖子中说道:“儿科门诊有个返聘的老主任,今年好像都80了,看着走路都费劲,却还在上班,由于不会用电脑,医院还专门为她安排了实习医生辅助她工作。并且现在的主任是她以前的下属,工作时也是经常听从她的意见和建议,看似虚心接受,其实旁人看在眼里都觉得挺尴尬的。返聘的老医生每天其实也看不了几个病号,上班也是隔三差五的,收入却拿的比正常上班的医生都高。同科室的医生虽然有意见,但也都是欲言又止的,不然一定会扣一个不尊重老前辈的‘大帽子’。”“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不论你有多么高的学历,也不论你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如果没有实践经验,都称不上一个好医生。所以有人认为医生年龄越大经历过的复杂情况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医院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有了返聘制度。”“但是我认为这种制度也有弊端,那就是老的不走,新生力量进不来,压力都给了现有的医生,并且工作氛围也不太好。最合理的就是针对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医生,返聘个三五年时间专职带医生,完成‘传、帮、带’的任务即可!不必一直占着位置。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以后我到了退休年龄,面对医院给的诱人返聘待遇,不知道我会不会经得起诱惑……”这个帖子表达的主题思想总结起来就三个问题:80岁的老医生走路都费劲,为什么却还要被返聘拿着高工资占着坑位呢?老的不走,对科室依然还有话语权,新生力量进不来,后辈们还怎么上进?那么大的年龄真的能看好病吗?对于80岁了还在高薪返聘,太多医生有不同激烈的看法。例如,河北某三甲骨科一名主治医生对此现象就颇有微词,他说道:“高龄返聘并不是这一家医院的独有现象,全国很多医院都有。不是说返聘不可以,但是年龄请不要太夸张,退休之后可以返聘个3-5年,最晚不能到70岁,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即可。”“一些老百姓总是说医生越老经验越丰富,对于传统医学这门带有玄学色彩的学科来说,可能是这样。但是对于现代医学,特别是对于我们外科来说,这是毫无根据的话!一个医生在45岁左右经验、技能、精力达到巅峰,此后所谓的经验都是重复的经验,因为该你了解、见识、处理的病例和突发情况,你都已经经历过了,45岁后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增加经验,反而精力、反应能力会越来越差,如果还不能紧跟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样的老医生会被淘汰的。我始终认为,返聘完全是没必要的,出于对老医生想要发挥余热的尊重,可以返聘,但最多不能超过5年。像这种80岁往上了,还在高薪返聘,还能对科室指指点点,颇有一种太上皇的感觉,实在不能理解!”甘肃另一名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则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像林巧稚、吴孟超这样德艺双馨的医生高龄退休之后还在返聘,确实得到了患者和后辈医生的一致好评。就算他们什么工作都不干,往门诊那一坐,就是定海神针!虽然西医不存在越老越吃香这种说法,但在患者的认知中,他们就是认为医生越老医术越好,既然患者认死理,那么返聘老医生又何乐而不为呢?既能满足老领导、老主任想继续发挥余热的心情,又能让患者感到安心,两全其美呀!也不用管80多岁能不能看病了,就把他们当成吉祥物对待就好,这些老医生自带流量,肯定能吸引很多患者的,医院不傻,也不会亏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解释,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笔者所在的医院之前有一位年近90岁的返聘老医生,即使不看病,每周也会坐轮椅来医院门诊两三次,原来是这么回事!超一半医生都想退休后被返聘返聘条件苛刻,并非人人都行医生退休后一般都渴望被返聘,就连发帖子的这名博主都表示“虽然想吐槽返聘,但如果以后我到了退休年龄,面对医院给的诱人返聘待遇,不知道我会不会经得起诱惑”,可见,虽然现在看不惯返聘,但自己若真退休了,心里恐怕又渴望上了,唉,矛盾的人啊!现如今,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普遍能活到80岁左右,退而不休的现象逐渐增多。在医疗行业,多数老医生达到法定年龄退休后,倘若能被返聘到原单位或其他单位继续工作,那可是一件很有职业成就感的事,既能收获不菲的收入,也能在医疗行业持续拥有话语权,所以,很多医生都渴望退休后能被单位返聘。在一项共有
3月19日 上午 7:31
其他

“辟谷”至少3天才有效?Nature子刊:7天不吃饭只喝水的人体试验显示,禁食3天后才有益健康!

俗话说得好,三四五月不减肥,六七八月徒伤悲!又到了春光烂漫的减肥好时光,褪去冬装后,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地投入到“减肥大军”中。减肥,无外乎“管住嘴”和“迈开腿”,尤其是“管住这张嘴”真的太重要了——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多种多样的减肥饮食“秘籍”,比如:间歇性禁食、能量限制法、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法,以及辟谷(俗称“不吃”)等等。近年来,禁食成了科研界的新宠,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间歇性禁食方案,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事实上,禁食的好处不止于此,除了基础的减肥外,禁食还有助于改善心脏代谢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甚至能够延长动物寿命。但现阶段,仍缺乏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去揭示“长期禁食对人体系统的改变”(毕竟让人连续五六七天不吃东西真的太难了)。为了弥补这一空白,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7天的人体禁食试验,发现:7天的禁食(仅饮水)使得参与者的体重平均降低了5.7kg。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完全热量限制的3天后,才会出现明显的健康益处。看来,只有坚持“辟谷三天”后,才能享受到禁食带来的好处。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4-01008-9研究者收集到12名健康志愿者,包括5名女性(体脂高于15%)和7名男性(体脂高于12%),平均体重为77.5公斤,平均体质指数(BMI)为25.4kg/m2(微微超重)。在实验开展的7天内,参与者被要求完全禁食(渴了喝水饿了打嘴)。最直观的数据显示,经过7天的禁食后,12名志愿者的体重平均减少了5.7±0.8kg,相当于BMI减少了1.9个单位。其中,减少的体重包括全部、总瘦体重以及脂肪量;而从组成上来看,禁食7天后皮下脂肪量明显减少了0.21kg,但内脏脂肪的减少并不显著。7天禁食过程的前2-3天内,血浆中葡萄糖浓度有所下降,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并随后趋于平稳,可见禁食初期机体从利用葡萄糖供能逐渐转化为利用脂肪。在整个禁食期间,血浆中3-羟基丁酸的浓度持续上升,证明体内产生的酮体不断增多。值得一提的是,长达7天的禁食过程中,没有志愿者报告不良反应。即使禁食后3天恢复了自由饮食,参与者的体重依然低于初始水平(仍降低了3.1±0.6kg)。不过好消息是,恢复饮食后,参与者损失的瘦体重几乎完全恢复了(-0.69±0.49 kg),但减掉的脂肪没完全回来(-1.85±0.34 kg)。试验流程和基础信息变化在整个7天禁食期间,研究者还密切监视了参与者的健康数据——在禁食之前、期间和之后,研究者记录下血浆蛋白质组中约3000种蛋白水平的变化,探究禁食可能给健康带来的影响。从数量上来说,血浆蛋白质组中35.9%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22种蛋白质靶标有所增加,而122种降低了超过2个标准差单位。然而,从时间维度上看,系统性的蛋白质组变化需要禁食3天后才能彰显出来,而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很少有蛋白质发生改变。具体来说,这些改变的蛋白质靶标包括:血浆瘦素水平有所下降,在禁食的第四天降到最低点,约降低了2.39个标准差,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也受到了抑制(即甲状腺素在第2天降至最低)。但其他进食/禁食相关的蛋白质却变化不大,比如:胃饥饿素、脂联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仅出现了轻微的变化。但有意思的是,卵泡抑素在第3天达到最高值,增加了5.62个单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在整个禁食期间增加了约4.75个单位;成神经细胞瘤抑制瘤变蛋白1(NBL1)在最后一天降至最低,减少了5.20个标准差单位。或许这三个数据将成为长时间禁食(>3天)的标志物。此外,从通路水平来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传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脂蛋白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蛋白,均在禁食过程中出现了显著变化。禁食期间体内多种蛋白变化事实上,长时间禁食不仅仅影响了循环系统中的分子,还影响到细胞外基质中蛋白的变化,尤其是大脑特异性ECM蛋白tenascin-R明显富集,而这种蛋白对维持神经元和稳定突触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还进一步评估了禁食期间212种蛋白质的变化对约500个健康结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举例来说,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SWAP70蛋白,随着禁食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并在禁食6天达到最高峰,即长期禁食或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长达7天的禁食还有助于降低儿童癫痫和心脏病等相关蛋白,从而缓解疾病情况。当然,禁食期间,研究者也观察到肺表面活性蛋白D(SFTPD)和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随着体重下降而下降,这也与免疫力降低息息相关。因此,长时间禁食时更要注意机体的免疫情况。禁食期间基因组的改变情况正如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Claudia
3月18日 上午 7:30
其他

重磅!主任警告:严重不建议医护离职转行!你的光环是医院给的!想创业转行的医生已跌至43%,兼职只能是兼职,请不要入戏太深!

严重不建议医护离职转行!任何一个新地方都有不满意的和裁员失业的人相比,我们是幸福的金三银四和医学生春招又到了,就在不少医生对转行和离职蠢蠢欲动时,不少医学人士及时出来,给出了自己的强烈建议。3月11日,知名医疗自媒体“坦爸”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严重不建议医护离职转行!》的文章,文中言辞恳切,字字扎心,引人深思。坦爸表示,他经常会收到一些医生的私信,有的是医学生对前途的迷茫,有的是医生对职业的失望,对于这些事关要不要离职转行的求助,坦爸的回复都很慎重,基本上都建议继续向前走下去。可以说,医生目前面临的职业选择和诱惑很多很多。由于国家鼓励医务人员兼职兼薪,一些有能力、有魄力、有毅力的医护开始行动了起来。这两年,非常多的医生兼职成功的案例被媒体加以渲染并广泛报道了起来,例如,广西00后女护士下班摆摊卖烤肠,3小时赚200多;山东00后护士兼职卖水果,两周赚一万五;西安社区医生下班卖烤红薯,月入一万;杭州211毕业小伙辞去医院稳定的工作,去卖烧饼,收入是之前的3倍;北京三甲医生辞去工作,专职做自媒体,一年挣百万。太多这样的新闻都曾在网上引起过热议,这就使得医生产生了错觉,总认为我做我也行。但是,倘若你离职转行了,就真的会比现在过的好吗?可以毫不留情说,仅有10%的医护离职后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但对于90%的医护来说,本本份份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兼职就只能是兼职,赚点小钱花花可以,但请不要入戏太深,不要玩得太大,不要因为兼职赚钱了就一冲动放弃了本职工作,否则,大概率你会后悔的。坦爸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有个特别火的民警,他用直播的方式进行反诈宣传,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泼天的流量让他更有干劲了。他向领导建议组个反诈团队,领导没同意,于是他直接提出辞职。失去了那一身警服,失去了警察的光环,流量也和他渐行渐远。所以,并不是反诈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反诈,离开了体制,那个民警最后什么也不是!所以呀,最后他在直播间向全国警方喊话,求一个协警的工作,除了个别单位,没有一个愿意搭理他的。因此,坦爸严重不建议医护离职转行,特别是近5年之内!以笔者来看,身在体制内的我们,总觉得体制有太多太多的限制,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可一旦离开体制,你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编制是那么难得,上万人考都考不到。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上班的意义就是赚钱,你是富二代你还会来上这个班吗?在单位受点气,苦点累点,挨骂背锅,根本就避免不了,哪个地方都是如此,医院是这样,企业是这样,机关单位也是这样,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的!我们医护从穿上这一身白衣起,很多东西就注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各种政策是改变不了的,医护应该都懂。所以,我们当然可以抱怨,抱怨医院不公、抱怨领导同事的为难,虽说抱怨是负能量,但抱怨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抱怨是非常正常的,但抱怨之后也要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保持清醒的头脑,万万不可意气用事。现在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都不好干,医护毕竟没有失业的风险,也不用怎么向领导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费体力、费脑力不假,赚得少不假,可我们站得直、心里踏实。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我们从来都没有失去过纯真、善良、高尚和风骨,也算是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守着医院这份苦差事,也并非是坏事,和那些裁员失业的人群比起来,我们也算是幸福的。多位主任表示不要轻易转行这5年会是最难熬的一段时期待在体制内有碗饭吃就行就在坦爸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多个大三甲的主任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淄博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退休返聘主任医师、医学科普作家、新浪微博知名健康博主周其锋就在网络上表示:“我赞同坦爸的看法,深有同感,最近一段时间千万不要转行辞职,经济下行,你无法预知未来,体制内还是安稳的,最起码能保证你有饭吃。比如我,一辈子就没有离开医疗行业,从国内互联网医疗咨询初期开始,我就从事此项工作,职业满足感还是不错的。”成都一名主任医师也表示:“我也不建议医护转行辞职,对于绝大多数人,医护辞职转行并不适合。换个赛道,又要重新开始学习内卷,并不容易。要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换个岗位,或者进修后换个单位也可以解决问题。但要是不当医生了,绝对是浪费,学了十几年临床,还是要当医生的,最起码医生没有35岁失业的情况,虽然没有大富贵,但绝对饿不死。”广东一名主任医师则有不同看法,他说道:“人往高处走,有更好的去处,转行也可以的,量力而行,喜欢就行。孙中山弃医从政,周树人弃医从文,冯唐弃医从商。我们学医的,第一,脑子不差,第二,沟通能力不差,第三,996都只是热身而已,怕什么加班呀。所以呀,没人能竞争的过我们,到哪里不是做牛马呢,有伯乐的地方,你还可能会成为千里马,但是在医院……就是骡子的一生,甚至死在磨房里也有可能。转不转行,我不会强行建议,你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你是谁?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明白了这三点,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是正确的!”虽然大环境不建议我们辞职转行,但如果真的忍受不了医院的工作,真的想转行辞职,哪些人适合呢?对此,周其峰主任指出,医护是否适合离职转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适和离职转行的,这种情况只有极少数医护人员,例如:1、富二代;2、确实有经商头脑,或特别擅长自媒体制作、传播的;3、因各种原因,无法在医疗行业混下去的,谓之“被迫转行”。第二,不适合离职转行的,这种情况是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现状,例如:1、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特别是农村出身的;2、除了专业医护技术外,对其它行业不了解,或虽然有所了解,但缺乏相关专业技能的;3、如果自己专业技术过硬,医院级别又比较高(比如三甲医院),建议从事医护相关的兼职工作(比如网上医疗咨询、去梅斯医学等专业医学平台授课、做某些药械厂家的代言人、网约护士等),但是不能上头了把兼职当成全职。医生的光环是医院这个平台给予的目前想要创业转行的医生已跌至43%我们必须要知道,作为医生的我们带有一定的光环,那是医院这个平台所给予的,没有医院做背书,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在医院时我们的病人门庭若市,看都看不完,离开医院后很有可能一个病人都没有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之前厦门曹医生就反应过这种情况。2019年开始,曹医生所在的医院工作重心大偏移,康复科的治疗量急剧下滑,出现一个月到手只有3000的情况,并且身体由于过度劳累也出现了问题,体重飙升20斤,体检各项指标也开始异常,在思考再三后,他做出了离开医院的决定。离开医院的他自己开了一个工作室,预约一些客户来做康复保健,收费几十到几百不等,也算是花时间和体力来换钱,没有了医院的公信力做背书,他的客户每天少的可怜。客户最常说的话就是:“曹医生,不好意思!最近天气真的太糟糕了,我们的保健就再约吧!”“Hi,曹医生,小朋友开学了,各种补习班又多,这周的体态调整先停一下吧,抱歉!”“今天临时加班开会就不过去了,社畜太难了!”曹医生曾对媒体表示:“真的很疑惑,我还是我,依旧是曹医生,可为什么离开医院后一下子就没客户了呢?真的搞不懂,原来病人是冲着医院去看病的,并不是冲着我。”北京协和医院一名血液科的医生也表示:“看来我高估自己了,以前在医院,那是很风光的,同行尊敬,患者爱戴,科室有了什么大事,各大媒体抢着要采访你;有什么学术会议,主办方总是第一时间邀请,医院安排出国的机会也很多。后来离开了北京,回到家乡继续当医生,感受到的风光明显降低了很多,如果自己不去争取,一些讲座、会议、培训,人家都不主动邀请你了,我原以为我之前受到关注全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我错了,没有协和,我啥都不是……”太扎心了,待在体制内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听着别人喊医生,一群学生跟随着、崇拜着,觉得离开自己,医院就转不了。可现实是,出了体制后我们啥也不是,我们看不起的体制恰好是我们的保护伞,有时候我们拥有名气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名医,而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医院里,医院作为背书和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名气和声望。所以,一些主任建议我们不要转行离职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很多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选择。2018年,在一份1801名医生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有创业转行意向的医生占到了62%,如此高的比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家想跳出体制的愿望是无比强烈的。但在2023年同样的一份问卷调查中,2500多名医护参与了投票,仅有43%的医护仍然有创业转行的想法,38%的医护则表示最近几年先在医院苟着,等经济好转后再做打算。所以,结果已经很清晰了,不是不让你转行离职,而是这几年外界大环境真的不好,企业各种裁员,如果体制内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那就先苟着吧,等经济好转再重新打算,也未尝不可!撰文
3月17日 上午 7:51
其他

长期手机辐射,或致性功能异常、影响发育与脑活动?施一公院士:电磁辐射对生物系统的影响,这次说清楚了!

手机,似乎早已成为“长”在当代人身上的一个重要器官。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儿,看手机;白天不带手机几乎寸步难行,时时刻刻需要check时间和信息;结束了一天劳累的生活,最后一件事一定是玩会儿手机,伴机入眠......不得不承认的是,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之外,必然也与“狠活”并存。比如:电磁辐射(EMRs)。其实不仅是手机,人类日常生活中早已被由手机、基站和无线路由器等电子仪器发出的人工电磁信号所侵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电磁信号的功率通量密度急剧增长、持续走高,已然升高到了自然水平的1018倍!然而,高水平的EMRs究竟会引发怎样的生物学效应,又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呢?一直以来,是人们好奇且担心的问题。为了科学和系统地回答这一问题,来自西湖大学的施一公及其团队基于不同的生物系统(包括:人类、动物、细胞和生化反应),总结了EMRs的生物学效应领域的共识、争议、局限性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题为Interactions
3月16日 上午 7:51
其他

“患者大排长队是医院的耻辱,不是荣耀!”段涛主任发声!院长们再不改变脑筋,患者会用脚投票!如何消灭排长队?

患者排长队是医院的耻辱,不是荣耀!院长们的观念首先要改变段涛主任发声“患者看病排长队、频频抱怨”这件事终于被关注了。3月12日,著名妇产科专家、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段涛医生在微博发布了深刻的观点,引起讨论和深思。他在微博中表示:“患者大排长队是医院的耻辱,不是荣耀!如何才能消灭医院排队呢?要全面实施就诊预约制,有了预约就诊,就可以分时段看病;制定聪明智慧的排队原则;大力推广移动挂号、移动支付。”这番见解一经发表,不同人群给予了不同的回应。四川一名网友表示:“没办法,打工人只有节假日有时间去医院,医院到处都在排队。排队一小时,就医十分钟;再排队一小时,缴费五分钟;再排队一小时,化验/拍片五分钟;中午休息一小时,再排队一小时,再就医十分钟,然后再去缴费口排队,然后再去药房排队。一个小小的感冒,要花费一整天,开的药和上次娃感冒开的药一模一样,久了我就不去医院了……”新疆一名网友则认为:“不管你怎么想办法,患者排长队的困境依然很难解决,排队的都是大医院,这些措施早都有了,可患者远远超出了医院的承受能力,不见效。又因为看病的和看报告的也挤在一起,即使挂号不排队了,但检查化验照样排队。排队难、排队苦,谁能解决患者看病看一天、到处排队的问题,谁就是当代的大圣人!”另有医生表示,他们院长公开说就喜欢看医院门诊大厅熙熙攘攘才显得热闹,医疗供不应求才能对医院有利,太多院长把折腾病人当成了乐趣。由于微博内容简短,并未展开陈述,且相关建议也受到了一些质疑,随后段涛主任又进行了补充和回应。针对网友提到的“院长喜欢看门诊大厅熙熙攘攘”的问题,段涛主任认为,很多公立医院的院长、大教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反正是患者来求我看病,那让患者等是应该的。甚至在不少院长的深层思想里,医院里面不排队,他还觉得心里发慌,因为排队意味着病人多,觉得有利于医院。段涛主任说道:“这种现象很常见,但其实这种心态有很大的问题,排队让患者麻烦,我们就要消灭排队,而不是‘从来如此很正常’,之所以现在还没做好,患者依旧被大排长队困扰,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医院领导们的观念问题。如果院长都认为患者就应该排这个队,那患者的就医体验是无法改善的,首先院长们要先破除旧观念!”针对“即使挂号不排队了,检查化验照样排队”,段涛主任给出的办法是医疗服务产品化,把看某一种病的所有科室、部门集中做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他举了一个例子。怀孕了,你到医院看哪个科室?有的医院是妇科,有的医院是产科,有的是计划生育等等。那你到医院,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好不容易进了诊室,医生抬头看你一眼,就给你开了验小便、抽血、做
3月15日 上午 7:30
其他

医生吐槽!每月餐补400元只能充进饭卡,为何不直接发现金?餐补万不可取消!70%医护表示没这项福利会考虑离职、没餐补就是野鸡医院

每月餐补400元,只能充进饭卡为何不能发现金,让医护有更多使用选择?真是没想到,这年头小小一个餐补都能成为医生和广大吃瓜网友的争论话题。2024年3月8日,正值妇女节,知名医疗大V“丹妮的文字铺”在网络上发了一则吐槽帖,引起了广泛关注。她这样说道:“我们医院医生每个月的餐补是400元,钱只能充到饭卡里,仅限于在医院食堂吃饭用。但是,有的医生吃不惯食堂的饭,就选择点外卖或者在外面吃,还有的医生离家近就选择回家吃饭,我们只是在值班的时候选择在医院食堂偶尔吃一次,所以很多医护的饭卡里都会有不少的余额,但是饭卡钱却不能折现。这种现象非常多,于是,食堂就整了好多的饮料、牛奶之类的商品让医护们用饭卡去买,现在的职工食堂俨然成了一个小超市。”“原本餐补是医院对职工的福利举措,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给医护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果直接发现金,让医护有更多的选择,爱吃食堂去食堂,爱吃外卖去点外卖,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真不知道医院领导是咋想的!”好家伙,这个帖子一经发出,笔者原本以为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竟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超过数十万医务人员进行了浏览,点赞和评论量双双破千,没想到大家对餐补这么关注呢!湖北一名医生表示:“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不发现金。所谓的餐补,其实就是误餐费,因为频繁的加班会让医护人员经常错过就餐时间,所以作为补偿,医院会发放这笔钱。以前是科室登记上报,让医院贴补,但是手续特别繁琐,后来有条件的医院就直接统一发到饭卡里了。餐补目前只能在食堂使用,发放现金的话,性质就变了,因为医院是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总额是确定的,发放现金会被算成工资,就超额了,而且还要交个税,所以财务上不会发现金。如果饭卡里的钱吃饭用不完,建议可以去购买医院超市里的米面油,反正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福建一名医生则认为这则帖子是在凡尔赛,他说道:“每月四百餐补,已经算是不错的医院了,我们医院每月也就两百餐补,相当于十顿饭。在繁忙的医院里工作,每月因为加班而误餐绝对不止十次,随便吃点饭就能花完,你是不是在炫耀你一个月400元餐补比我们高?你别凡尔赛了,真难伺候,每个人都这么随意,有人要饭卡,有人要现金,食堂还怎么维持运营?能够换购些东西,已经算很人性化了。”浙江一名护士从另一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一点可能大家没注意,医院食堂一般都是外包的,一般人承包不到,只有和院领导有关系的人才能进入。食堂被人承包后,每天必须要有一定的流量才能维持运营,如果打你工资卡上给你发现金,去医院食堂吃饭的人就更少了,食堂更加运营不下去,承包食堂的老板没油水可赚,食堂一旦倒闭,那些不吃外卖天天吃食堂的医生利益也会受损,所以才会强制要求餐补只能在食堂进行消费。”400元的餐补好高!同样是医生,我们每月只有60元餐补作为国家规定的补贴,不能轻易停发就在一些医生讨论餐补为啥不能以现金方式发放时,一些医生角度独特,单单瞄准了“400元”,发出了自己的惊讶!贵州一名三级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在网上惊呼:“老天啊,你们医院一个月餐补竟然有400元。你可别再啰哩啰唆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们医院餐补每月60,折合每天2块钱,只够吃两个包子的,凭啥你们医院可以高出我们那么多,心灰意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餐补这么重要,我们医院就60块钱打发了事,无比失望!”河南一名医生则说道:“别吐槽了,我们以前也烦,以前一个月200餐补,只能去餐厅,现在不用烦了,医院直接不给了。你这么凡尔赛,让我们这些没有餐补的人情何以堪?”真是奇怪,在大家的印象中,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福利肯定是一等一的好,还能有不发餐补的医院?确实有,而且还不少。有医生反映,他们医院把餐补费取消了,甚至之前发了5年的餐补费还被追回了,细想想真是很离谱!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如果遇到病人多的时候,常常会忙碌一夜,面对一个个患者,丝毫不敢马虎,不仅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也很大,常常在医院待一整天,自己做饭、带饭也很不方便,有时候因为做手术经常要饿一天。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会给医护人员发餐补,这在医院真的很正常、很常见,取消餐补为哪般?对此,一些医生打电话询问医院,医院解释称,餐补费属于违规发放,不但要停发,既往的饭补还要追回。有医生表示,“真不知道是谁盯上了医生每个月60元的饭补,这点钱够啥?我们吃住在医院,医院给我们发饭补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是不是专门针对我们医生的啊?你非要说饭补违规,那么,哪个事业单位没有饭补?公务员的饭补可比我们多得多了,那就全都不发好了,省得一碗水端不平!”那么,一些医院不给医生发餐补了,到底合不合规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津贴”和“补贴”的不同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2022年8月21日发布的文件,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津贴是作为补偿工作条件或额外劳动力消耗的一种辅助性工资,主要包括特殊劳动消耗津贴,保健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津贴和地区性津贴等几种形式。补贴是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而导致影响的一种福利性工资。主要包括车补、话费补贴、餐费补贴、住房补贴等。补贴主要是用来降低物价变动对劳动报酬的实际购买力影响的一种手段,相对于津贴,补贴与工作性质的联系相对较弱。津贴的发放具有强制性,只要劳动者符合发放津贴的条件,就必须无条件向职工发放。补贴的发放属于一种福利性质,属于用人单位自主经营权的范畴内,目前并没有法律法规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但用人单位一旦对发放补贴做出承诺,即应该履行承诺,按时按量向劳动者发放该项补贴,否则可能会面临拖欠工资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所以,餐补作为一项针对医护人员的福利,不存在违规一说,只要医院有发放的惯例并且做出了发放的承诺,就不能轻易停发。餐补虽然钱少,但影响人心70%医护表示没这项福利会考虑离职没有餐补会被老百姓认为是"野鸡"医院餐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餐补,作为一种福利,钱虽然不多,但是特别影响职工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倘若发的好好的,一旦取消,就会影响人心。一项对针对300多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提供餐补的企业员工工作表现更好,工作满意度更高;88%的员工表示,餐补政策使他们更有动力和精力工作,哪怕只发一块钱,也比没有这项福利更让人产生幸福感。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餐补的金额并不重要,别人没有,但是你有,你就会比别人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另一项针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投票调查中,题目为“没有餐补的医院你认为是什么医院?你会考虑入职吗?”大约有5000名医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结果显示,超70%的医护人员不考虑没有餐补的医院,如果医院突然停发餐补,那可能会产生离职的想法。他们认为,没有餐补,这样的医院肯定不正规,要么是私立医院,要么就是莆田系,肯定不是事业单位。在医生的固有认知中,事业单位就应该有餐补,如果没有餐补,那它就是假冒伪劣的医院,餐补无关金额,更多的是和面子问题挂钩。看看,看看,餐补虽然钱不多,但是对于人心的影响非常重大,不止是医生,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认为“有餐补福利好,肯定是公家人”。这里之所以说是“公家人”,就是因为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已经把医生和公务员混为一谈了。你要是说你所在的医院没有餐补这项福利,那他们一定认为这是一家“野鸡”医院。哈哈,这可真有趣,所以说啊,想要提高医院的排名、增加在患者中的美誉度,也别总盯着什么国考、科研、国自然、论文什么的了,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增加医护的餐补,因为这玩意太能影响人心了,只要餐补很高,在老百姓那里看来,这家医院就是实打实的正规医院,里面的职工都是正儿八经的“公家人”,医学生们受其影响,肯定个个也都想挤破头进来当医生。哈哈,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撰文
3月14日 上午 7:30
其他

多喝热水!最新研究: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84%的纳米/微塑料摄入

国外曾有过一项“火出圈”的投票:你认为中国人“最中国”的行为是什么?毫不意外的是,“drink
3月13日 上午 7:3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再起争论!医院禁止医护把车停进院内,一经发现取消评优评先!要把车位100%让给患者,医生就不配开车?网友:为啥院领导能停?

医院禁止医护把车停进院内,一经发现取消评优评先、不能晋升为啥会有这样的规定?中国人开车的事,终究还是因为“医院停车困难”而成为热点话题。2024年3月7日,在今日头条上,河南某医院一名认证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的网友发表了一则帖子,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深刻共鸣和讨论。这名医生在文中表示:“非常不理解医院停车场的奇葩规定!原本我们医生开车来上班,把车停在医院里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医院却多次下发通知,禁止本医院职工把车停在医院,如果医护私自停车,除了正常收费外,一经发现会做出取消本年评优评先等处理!”“我们也明白医院做出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停车。可是却没有人理解我们,也没有人为我们着想。不用送孩子的还好,可以坐公交车。有很多医护上班前先要顺带送孩子上学,到了医院门口却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车位,迟到了不但受批评,并且负责的病号正躺在病房里等着你赶紧去查房呢!这种窘境是有专车接送、而从不考虑停车位的人无法体会到的。唉,方便了患者,却难为了医生!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呀?”无独有偶,3月8日,广西一名医生也在短视频平台发文表示:“我们医院在市中心,为了缓解院内外交通压力,医院在春节后印发了新规:为缓解院内外交通压力,医院多措并举,禁止本院职工车辆停在院内,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患者,不准和患者抢车位,一旦发现医护人员在院内停车,发现一次扣100元,发现两次扣1000元,发现3次直接3年内不准晋升。医院车位紧张,能理解,把车位让给患者也能理解,但是为啥要一刀切不留一个车位给医护呢?我们在医院上班,想停进去为啥这么难?新规执行第一天,我就因为在医院门口找车位迟到了20分钟,最后停了车后,骑单车咣当咣当才回到医院。”真是稀奇,本院医护不能把车停进医院,而且看情况很多医院都是这样,实在不明白为啥要完全禁止呢?把车位100%让给患者真的就是完全为患者着想吗?对于“医护不能把车停进医院”的规定,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江苏南京一名神外医生说道:“这个规定实在不合理!应该优先保障当班医生的车位,不能一刀切!要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按时到位。试想一下,若有个急诊病人,急需某个专家医生抢救,而此时,医生还在因为院内无法停车,在院外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车位,这样肯定会耽误救治,这难道不是医院的责任吗?把车位100%让给患者就是不对的,应该开辟出一部分车位,留给医生,以防突发情况。另外,医院不准医生护士把车停进来,那为什么院领导可以随意停放?这是不是很打脸?要不准停那就都不准停,院领导也应该遵守!你搞双标怎么能让医院普通职工信服呢?”河北一名网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种矛盾很难解决,只能牺牲医护的利益:“根本不够……车位根本不够!除非是近几年新建的医院,车位还能多一点,市中心的老医院车位紧张,少的可怜!说句实在话,这样做无可奈何,一个省级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职工就有三四千人,而且很多好医院都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如果允许医护把车停进院内,即使医院的职工一半人开车,那也有一两千辆车了,这么多车一整天都在停车场不流动,其它车肯定是进不来的。如果只是患者的车停进来,流通率肯定很大,能容纳更多的车,而且医院也可以靠停车费创收一笔钱,大医院一年能挣上亿呢。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禁止医护的车停进来了……”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达226辆大多数医院禁止医护院内停车医护就不配开车了?医院停车位紧张,我们从一些数据中就很容易能理解。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9亿辆,结合14.11亿人口计算,中国千人拥车量达226辆。相比2002年,20年来汽车保有量增长了14倍,千人拥车量增长了13倍。如果按五口一家来说,千人拥车226辆意味着我国已实现家家户户平均都有一辆车的目标。再试想,如果每个家庭只要去看病就都开着车,医院就那么大点,就算全部划为停车场,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停车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医院尤甚!我国居民拥车辆暴增,患者停车需求猛涨,但是医院停车位规划却踌躇不前。以北京某医院为例,2021
3月12日 上午 7:30
其他

颠覆!Nature:压力过大的脑细胞才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人脑堪称世界上最为精密且复杂的计算机,而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意味着这台计算机的控制和反应元件发生了故障。科学上来讲,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是指由神经元结构或功能逐渐丧失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亨廷顿病等等。NDDs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直以来,科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大脑中病理性蛋白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等NDDs的主要病理特征——这些蛋白质聚集物可能会杀死脑细胞,进而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2023年2月,Cell上刊登了一篇题为Hallmarks
3月11日 上午 7:31
其他

震撼!211毕业小伙辞去医院工作卖烧饼,生意爆火!自述医院太安稳,自己爱折腾!网友:你这名校白读了,多年苦心教育就为了这?

211毕业小伙辞去医院工作卖烧饼网友争论激烈医生:我学弟开果园年入50万,有啥不可以的?近期,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子从医院离职,转行卖烧饼的新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据多家媒体报道,杭州萧山有家烧饼店,小小店铺,阵阵飘香,很受附近居民欢迎,但是店主却不一般。据了解,店主名叫何家俊,是个92年的衢州小伙子,毕业于211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曾在江苏、广东等地从事医疗工作,最后选择回到杭州开烧饼店。记者来到烧饼店时临近中午,只见他娴熟地揉馅料,不时地处理外卖订单,一边看着烤炉,一边还做着香酥鸡,他一个人在小店里“闪转腾挪”,很是忙碌。何家俊来自衢州,那里流传着“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饼香”的俗语,他的父母此前也在萧山开烧饼店多年,何家俊耳濡目染,因此自小就会做烧饼。他说道:“我之前一份工作是在医院,看着很安稳,但其实我更爱折腾,于是就下决心离开医院,自己干另一番事业。”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他的想法,毕竟他读了211的名校,倘若再去卖烧饼,还不如一开始就初中辍学呢。但父母拗不过他的坚持,最后也只好同意了。“我开店不是头脑一热,事先做过很多调研,为了丰富店里的产品,下沙那边的美食,我一家家尝,找到自己喜欢的,再‘缠’着对方学手艺,我们年轻人干这行,跟上一辈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去年,何家俊注册了商标,上线外卖平台,开出分店,目前还在与人商量继续“扩张”的事情。何家俊说,离开了医院并不后悔,他喜欢做烧饼,想在这个不起眼的领域里干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离开医院稳定的生活,反而去自己创业开烧饼店,这一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来了正反双方的激辩。河南一名网友似乎特别激动,对此事有说不完的话,他首先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现在的媒体到底想干什么?光挑这种事进行报道,玩弄舆论,就是在愚弄大众!难道是想让名校大学生都去烤红薯、卖烧饼、当保安?这是对知识的严重不尊重!这211真是白读了!他去卖烧饼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家就是烧饼世家,有传承的。他可以卖烧饼,他的选择非常多,不想卖了还可以去当医生,而你卖烧饼是只能卖烧饼,你没有选择。作为一名211毕业生,卖烧饼就是对知识的浪费,别说个人选择什么的,国家培养你上大学,是让你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凸显知识价值,而不只是经济价值。卖烧饼小学毕业就能去做,你却争着抢着去卖烧饼,大材小用,这不是给高等教育抹黑吗?”四川一名医生反驳称:“别说什么给高等教育抹黑的话,当初就应该想到,98年大学扩招那么多,办公室白领岗位却跟不上,肯定会有大学生去从事体力劳动,这以后会是常态,请不要见怪不怪。哪天新闻报道出985毕业生当保洁的新闻,我都不会意外,现在这个社会学历贬值严重,干任何工作都是正常的,大学生靠智商、靠体力做任何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肯定的,不存在浪费知识这一说。我就有一个临床学弟,毕业后没有当医生,而是开果园,种人参果、种草莓,一年能赚50来万,没有夜班,上下班自由,比我们当医生舒服多了!”不当医生的人有很多卖馒头、卖螃蟹、开果园表示比当医生开心,赚的也多事实上,离开医院卖烧饼并非个例,据公开报道,很多医生都曾离开体制去开创了自己的小本买卖。去年12月,据媒体报道,一名女医生辞职开了9家馒头店,随后此新闻在医疗界不断发酵,引发众多医生的思考和热评。据悉,前几年,这名女医生在工作之余偶然间听说卖馒头生意不错,就毅然开了家馒头店。没想到生意火爆,每天排队买馒头的人排得很长。于是她又先后开了9家分店,才慢慢解决了供需矛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名女医生说道:“当医生我就没睡过好觉,掉头发,我是个爱美的人,当然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就开了网红馒头店,下班时间由自己决定,去掉成本,其实也没赚多少,但够自己花了,也不用再受领导的气了。”另据新京报报道,40多岁的邓斯亮现在是一名主播,专门直播卖螃蟹,但在4年前,他却是一名医生,当时他供职于一家三甲医院。问及为什么要从医院辞职去卖螃蟹?邓医生说:“温水煮青蛙和开水煮青蛙都是一样的!做了19年的医生,应该可以说是前半生了,为什么不换一个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来过你的后半生呢?”现在的邓医生每天直播介绍各种寄居蟹,其中,好的螃蟹能卖到1499元一只,他说:“一些螃蟹能活好几十年的,甚至比人的寿命还长呢,我卖的‘送你走寄居蟹’最受到热捧,多年来我卖出的蟹能绕天津一圈”。前年,一则“高考608分的医学生白俊弃医从商转行做外卖,并帮助上千家餐厅做数字化管理”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尽管有不少人对这种医学人才的流失感到颇为惋惜,但一听到医生和外卖扯上了关系,并获得了职业上的成功,立刻便来了兴趣并纷纷向白俊表达了羡慕和赞许。白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当医生有什么可惜的?做外卖又有什么丢人的呢?我现在赚的可比当医生高多了。人各有志,不能认为学了医就一定要当医生,现在这个社会很灵活,有时候不得不逼着你去做选择。”医生是令很多人羡慕的职业,离开医院做生意,他们是什么心理?没有理想和奉献精神,最后就真转行了211名校毕业生离开医院去卖烧饼的新闻火了之后,评论最多的就是“白读书了”“当医生不好吗?高考热度第一呀”“不能理解,我去卖烧饼,我妈会打死我”……看来大家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眼光,还是不能接受高材生去做体力劳动,有人就问:为什么医疗工作者宁愿去做小买卖,也不愿继续待在医院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在协和医学院攻读八年,以博士身份毕业的冯唐有话说,在谈及为什么要弃医经商时他说道:“学了一阵医之后,我基本明白了,医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科学,医学从来就应该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可患者并不这样认为!从医后,除了救死扶伤的精神愉悦之外,医生还能收获什么?完全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医生又能精神愉悦多久?”“大医院就像战时医院或者灾后医院,从黑夜到白天,大医院到处是病人和陪病人来的家属,目光所及都是临时病床和支起的吊瓶,没有多少医生能有时间和耐心去安慰、缓解、治愈。”“和过去不一样,除了穷困,医生开始有生命之忧了,个别病人开始动手了。几年前我们还只是隔几个月激愤一次,现在已经变成每隔几天就要激愤一次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医生被患者砍死,一个主任生殖器被踢烂,人民医院某主任被殴打至骨折,南昌医闹与医生百人对打。”“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是想告诉我,医生要存敬畏之心,敬神、敬天地、敬心中的良心和道德。哪怕面对极端穷困的利刃,哪怕面对病人的利刃,都不能忘记敬畏之心,要有所不为;医术是门手艺,医生要延续这门手艺,要精诚团结,要彼此亲爱;病人的利益高于医生的利益。可是,在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之外,我想,医生还应该有足够的收入。”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超过八成的医生从业后有过想转行的念头,就连网络知名大V@白衣山猫也曾经在微博上透露过想改行卖包子和开滴滴的愿望:“我们夫妻俩工资加奖金最多时才一万出头,少的时候不到八千,光凭工资加奖金,我们夫妻俩不吃不喝,两个人两个月的薪水可以买一平方米房子,用薪水这种稳定的现金流来供房很吃力……我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读研进修也花时间不少,外科工作二十年,我现在的薪酬,在中国医生中不算高也不算低,大致可以代表一种平均水平”。但好在,@白衣山猫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他说:“2009年开始,我就想改行卖包子。一直没改成是因为我实在喜欢做医生,喜欢听到病人说的那一声:王医生,谢谢你!这是我最大的动力。”医生面临“围城困境”,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来高考医学热却一直升温,去年临床医学专业更是成为了高考生最中意的热门填报专业top1,这真是令人感到疑惑,难不成真的是“年轻的小伙子们”初出茅庐,尚不懂得“医学围城”的厉害?对此,华山医院一名医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临床高考热在经济下行阶段是必然的,日本韩国也曾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真等他们毕业后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出入很大,包括收入和工作不对等、医患矛盾、科室内卷等等,想转行的心理就会日益突出,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和奉献精神做支撑,最后可能就真的转行了。”撰文
3月10日 上午 7:51
其他

事态又严重!韩国近万名医生罢工后,有患者被7家医院拒绝而死亡!韩政府将吊销执照、强迫服兵役!彻底决裂信号明显,最终可如何收场?

韩国近万名医生罢工对峙白热化韩政府将吊销执照、强迫服兵役!时至今日,韩国医生群体罢工、辞职事件未消,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给整个东北亚都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令人担忧。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于韩国这场医生辞职罢工行动已经持续两周,医疗前线逼近崩溃边缘,辞职医生被勒令返岗的最后期限已过,韩国政府从3月4日起着手采取强制力措施。韩国保健福祉部负责人4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如果相关实习和住院医生违反政府的复岗命令,将给予至少3个月吊销医师执照的处分。他警告,如果受到3个月吊销医师执照的处分,取得专任医生资格的时间就将推迟。此外,政府还将迅速对医生集体行动的核心人物进行严正处理。同时,韩国兵务厅几次三番重申,并搬出终极大招:“再不返岗复工,未服兵役的住院医生在辞职被受理后,将在最近的入伍日直接被强制入伍服兵役38个月。实习期间的罢工医生则面临更苛刻的待遇,会被直接提前强制入伍。”众所周知,韩国兵役是悬在所有韩国男性头上的一把刀,在强制性的服役标准下,18-35岁的健康男性公民都有服役2年左右的义务。与此同时,韩国军队根深蒂固的“军营文化”、“前辈后辈文化”带来了很多的虐待行为。再加上媒体曝光过很多欺凌和性侵犯导致的自杀、枪击事件,这就使得韩国年轻人对当兵入伍感到无比恐惧,不少人为了逃兵役无所不用其极。因此,让辞职医生强制服兵役这一举措,被戏称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而作为配套措施,还有很多其他限制被加到了医生头上:未服兵役的医生出国必须要得到兵务厅批准、实习医生则必须拿到单位的推荐书。尽管韩政府采取的强制措施已经足够具有威慑力了,然而医生方面却没有动摇,韩国医生表示“绝不屈从”。当地时间3月3日至6日,韩国大韩医师协会在首尔举行了全国医生总动员大会,称这是“反抗政府政策的伟大征途起点”“为罢工长期化做准备”。3月3日下午,万余名韩国医生在首尔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3日,大韩医师协会强烈谴责政府对医生施压,当天下午,2万名医生在韩国国会附近举行大规模集会,继续就韩国政府推出的医学院学生扩招计划表示抗议。对此,韩国总理韩德洙表示,政府不会屈从于以国民生命为人质的集体辞职离岗行动。据韩国保健福祉部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韩国10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离岗辞职的实习和住院医生超过9000名,占据了韩国住院医生总数量的72%,但是在政府最后通牒和各种处罚措施发出之后,却只有区区不到300名选择返岗复工。韩政府和医生群体都不选择让步,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场“硬碰硬”的较量中,双方都没有想好该怎么结束,《东亚日报》表示,最终肯定都会有妥协,但妥协的点难以把控。韩国医生为什么要集体辞职罢工?罢工的恶果已显现,有患者被7家医院拒绝后死亡!韩国医生为什么要罢工?这是我们的疑惑。一些韩国媒体给出的理由是“韩国医生反对医学院扩招”,扩招难道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要反对呢?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或许会有新的感悟。先简单回顾下事件。2月初,韩国保健福祉部和教育部宣布,因为韩国医生极度紧缺,将从明年起增加医学院入学率,从现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以首尔五大综合医院实习、住院医生辞职为信号,全国住院实习医生集体辞职,占比超过70%。在韩国政府看来,新政策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而且得到了广泛民意支持。因为韩国医生数量本就严重不足,生育率降低和老龄化加剧让全国医疗供需情况继续恶化,有必要通过医学院扩招来补充新鲜血液。但韩国住院和实习医生却认为此举是在把他们逼上绝路。韩国90%以上的医院为私立,全凭自力更生,在他们看来,扩招并不能真正解决医生短缺问题,原因有三:第一、培训更多的医生,意味着本就不多的教育经费会被进一步挤压,医学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大量“半吊子”学生最后被医疗系统接受,长期来看会严重降低医疗质量。第二,韩国医生占国民比例已经很高了,目前医疗体系的困境并不在于“医生少”,而在于“各地区、各科室医生比例畸形”。偏远地区的医生严重不足,普通人遇到稍微复杂点的病都要转到首尔的医院;皮肤科和整形外科等高利润的领域畸形繁荣,挤满了太多不需要的医生,而急诊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钱少事多风险大”的领域,医生人手却严重不足,这不是单靠“扩招”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如何把医生拉回来,让他们也去从事“妇儿急诊产”等科室。第三、占比超过40%的实习医生、住院医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和专任医生相比,实习医生与住院医生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每周工作80小时,卷生卷死未来才可能摆脱实习身份爬到专任医生的位置。如今政府一扩招,身后的竞争者越变越多,“狼多肉少”的现状将被进一步挤压,实习、住院医生的待遇将不升反降,无异于逼上绝路。总的来看,冲突原因一句话概括:政府要增加医生的总体数量,但医生要求先改善待遇和医疗系统的质量。(标语:医生不是罪犯!请建立更合理的医疗体系!)根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的调查,以2020年为准,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的年薪各为688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7.2万)和72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9.4万),仅为专任医生(2.369亿韩元)的三分之一。从罢工医生的角度来看,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收入与专任医生存在落差,干的活却要远远多于专任医生,如果医学院扩招,更多实习医生涌入医院,不多的收入只会更少。罢工持续中,据韩媒报道,因实习和住院医生离岗,一些教授和专任医生被迫延长工作时间,每周工作90小时,若该情况持续两周以上,这些医生们就会倒下。此外,填补实习和住院医生空缺的护士们也同样被繁重工作所困扰,特别是辅助手术、治疗、开处方等工作的诊疗辅助(PA)护士,他们还要替医生值夜班,有时需连续工作30小时。在这种情况下,罢工对国民的影响已经十分严重。据韩媒报道,一名80岁的患者在救治转运途中不幸离世。这名患者因突发心跳骤停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在救护车移送过程中,急救人员用电话联系可接收病人的医院,但连续被
3月9日 上午 7:50
其他

接种217针新冠疫苗,身体会发生什么?柳叶刀:全球接种最多的“狂人”,免疫系统竟一切正常!

截至目前,你打过几剂新冠疫苗呢?是仅在疫情爆发期间打过2剂?还是之后补打过第三、第四针加强针?随着新冠病毒持续的升级换代,人们也像刷Boss那样不断地接种疫苗。虽然疾控一直在鼓励大家接种新冠疫苗,同时疫苗也确实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令人震惊的是,有这样一位62岁大爷竟在2年半不到的时间内接种了217次新冠疫苗?!事情还要追溯到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这位来自德国马格德堡的大爷发现,“代打疫苗”可以小赚一笔,于是他在短短29个月期间累计接种了217次新冠疫苗。但由于其过度接种疫苗的行为是基于个人原因,而不属于临床研究的范畴,违反了德国国家疫苗接种建议,该男性行迹败露之后被捕入狱。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骨骼是相当精奇了!如果没有“后浪”的话,这位62岁的德国大爷将是全球接种新冠疫苗次数最多的人了。HIM部分接种记录虽然大爷的行为值得“唾弃”,但回过头想想,大爷本身真是个很好的“过度接种样本”——“独一无二”的大爷成功引起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研究团队的注意,成为医学科研工作者眼中的“优秀案例”。于是,他们联系到这位“过度接种者”,并收集来其医疗信息以及唾液和血液,以分析重复接种疫苗的益处、局限性以及风险。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3月8日 上午 7:30
其他

远离女性,寿命更长?最新研究:只要感知到雌性的气味,就会增加雄性的死亡率以及生殖衰老

在过年之前,有这样一个游戏盛行一时:一款基于ChatMindAI开发的“决战拜年之巅”,又可称为“七大姑八大姨聊天模拟器”的AI机器人。在“相亲相爱一家人(11)”的群聊中,你需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六大婶五大叔的盘问,尤其是“恋爱”相关的灵魂拷问!对于很大部分“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龄单身青年来说,春节回家走亲访友简直是“噩梦”,一边需要输出自己的观点,而另一边需要保持一定的体面。如果你还在苦于无法应付家里七嘴八舌的亲戚们,这篇研究可一定要收藏好,说不定明年过年就能派上用场!图源:网络最近,来自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救命”论文(这么有重要的论文,怎么过年后才发出来?!)。该研究发现,只要感知到雌性的“气味”(甚至不需要交配),就会加速雄性的生殖衰老;而交配过程接触到雌性的“气味”,则会显著增加雄性的死亡率。该研究发表在Proceedings
3月7日 上午 7:30
其他

泪目!一25岁专硕规培生,在医院内割颈自杀!遗书疑曝光:我好累,熬不下去了,这个世界再也不见!血泪教训,规培生绝不能是廉价劳动力

一名25岁专硕规培生元宵节自杀留下遗书:我好累,熬不下去了看到这个新闻后,笔者难受、痛苦得要死,一度手脚麻木,冷泪横流不止,滴答个不停,又几乎丧失了全部神智,只留得我在黑暗中独自发呆。多么美好的生命呀,多么美好的年华呀,就这样残酷地消逝了,令人心痛!感同身受,唯有此时,因为我们在座的年轻医生都从规培这条艰难的路上走过……据《沈阳晚报》官方报道,近期,网传一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研三学生,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自杀身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起因于该名学生家属在“百姓呼声”的发文求助。家属发文称,2月24日凌晨2点37分接到学校老师电话,说孩子已经自杀,没有生命体征。赶到殡仪馆,工作人员以非工作时间不让探视,拒绝让家属见孩子,家属强烈要求,才见到孩子。家属要求查看事故现场也被院方拒绝。后经法医鉴定,人已死亡,身体左颈部有切口,身旁有手术刀。警方判断,卫生间是反锁的,故初步排除他杀。其同学反映,这位年轻医生在2月23日,也就是正月十四晚上20:47进入医生休息室后,再没出来。2月24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凌晨0:30,一名值班同学发现卫生间有异常后联系住院医生,住院医生及保安强行破门并报警。事发后,2月25日,家属质疑医院及学校不主动、不联系、不作为。2月26日,家属自述去医院门诊讨要说法,院方领导未出面安抚,而是安排安保人员殴打亲属,导致一名亲属头部撞地受伤、一名亲属手腕被掰伤。2月29日,知情人称事情有了新进展,疑似死者遗书被找到,遗书内容令人落泪,内容部分显示:“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明明昨天就已经申请请了假,明明心脏已经快要跳出来了,明明咳嗽咳得胸痛,明明胸闷得内衣不敢穿,可是还要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能回去休息。”“怪我自己是不合格的牛马,熬不下去了。对不起爸妈,生养之恩,来世再报。”“再也不见,这个世界。再也不用六点半起床上班上到凌晨了。写不完的病历再见了。”我真的好累,想回去休息了。从大年初六到现在,
3月6日 上午 8:04
其他

震撼!同济著名主任段涛发文:救救产科吧!产科为何需要去救?多位妇产科主任同时发声:关闭、分流、失业,再不改变,学科可能都要塌方

段涛主任发声:救救产科吧!下一代产科人该怎么办?他们的饭碗怎么保住?如果不是段涛主任发声,我们可能甚至都不知道产科面临的困境。2月28日,在全网有着数百万粉丝、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中国最著名妇产科专家之一的段涛主任在微博发了一篇长文,说出了自己的声音:救救产科吧!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引起了无数医生的深思和共鸣,获得了上万的点赞。段涛主任在文中表示:“最近和一些产科主任们开会,大家共同的担忧是产科该怎么办,产科分娩量每年都在下降,产科的床位在不断的萎缩,越来越多的产科医生不得不转行,可是转行能做什么呢?”我们得知,在这场产科主任参加的会上,有一位做了二十多年产科的主任说着说着就开始哽咽了,因为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整体关闭了,这名主任向同行表示:“这让我们整个产科团队该怎么办?他们的青春都献给了产科,现在要学别的,也学不会了。”这句话听了让人很心酸、很无奈。段涛主任都忍不住自嘲:“不如转行做兽医吧,诊费和手术费比做产科医生高多了,还不用值那么多的夜班,医疗纠纷也没那么多。”产科这个学科发展波动起伏,段涛主任说道:“前段时间遇到我的大学同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杨慧霞教授,聊天的时候大家的共同感慨是:我们六零后这些做产科的医生算是赶上了产科发展的黄金时代,虽然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看不起产科,但是接过老一辈产科专家的接力棒以后,整个中国产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分娩量在逐年上升,愿意做产科的人也多起来了,学科水平在不断提升,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很骄傲的说,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做到了。”随后,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下一代产科人该怎么办?现在产科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还不知道何时会见底,因为各种形势都不利于产科的发展。很多医院的院长都想把产科关了,可那些年轻产科医生的饭碗谁来保住?”最后,段涛主任发出了自己的呼吁:救救产科吧!确实,目前产科遭遇的处境并不乐观,一些医院真的已经开始把产科给关了。据已公开的新闻报道,去年9月,浙江宁波鄞州二院官网发布消息,因鄞州区学科建设需要,鄞州区第二医院定于2023年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几乎同一时间,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中医院也宣布,因业务调整,经县卫健局同意,平阳县中医院原妇产科自2023年9月15日起停止产科分娩服务,仍保留妇科和产前门诊筛查以及计划生育(人流、上环、取环等)业务。更早一点,嘉兴平湖市卫生健康局在2023年2月宣布,根据平湖市卫生健康统筹规划,市中医院搬迁至新院区(新华南路1800号)后,继续开展妇科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不再保留产科分娩相关诊疗服务,请广大孕产妇按需选择到市一院、二院、妇保院及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2023年5月7日,温州苍南县中医院发出公告称,根据医院学科发展规划,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始暂停产科助产服务(产科门诊照常开放),需要分娩的孕产妇请到其他医院就诊,具体恢复开诊时间另行通知。2023年5月,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中心卫生院宣布,结合我院实际,为适应新形势下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产科质量,从2023
3月5日 上午 7:32
其他

最新研究:微塑料在人胎盘中的发现率高达100%,这一种含量尤其高!心脏、大脑等多器官均存在

随着塑料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而这些塑料制品释放出的塑料碎片,又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进一步降解后分解成为“更微小但更严重”的威胁,即「微塑料」或「纳米塑料」。
3月4日 上午 7:31
其他

燃气灶做饭20分钟,致癌且损伤呼吸道!PNAS最新:吸入1百亿-1万亿纳米微粒,远超汽车尾气

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家的热爱,可能有一半都倾注在了厨房里。灶台,是一村烟火,一家温暖,一段记忆,亦是中国人最深处的情节。即使到了现在,不少人的家中依然保存着小年祭拜“灶王爷”的美好传统。经历了千万年的演变,灶具的形态不断演变,内含也在不断地丰富。从爷爷奶奶辈的土砌柴烧灶,到70年代的铸铁灶,再升级至现在依然常见的台式灶,以及更具科技感的烤箱、电磁炉、空气炸锅等等,灶具发展史彰显出的是人类的智慧和技术的进步。然而,千家万户都有的燃气灶,竟可能成为“健康刺客”?!近日,PNAS
3月2日 上午 7:50
其他

疯狂争论!120急救人员拒绝抬病人送救护车,两人被停职!卫健委:确实没义务!网友困惑,到底谁来抬这个担架?

持续热议中!120急救人员拒绝抬病人送救护车个别媒体转发内容不严谨自从120急救人员因腰间盘突出拒绝抬病人送救护车,称没有这个义务后,医院进行了回应,卫健委也给出了答复,如今已经过了好几天了,这个话题还在被持续热烈讨论着,颇有一种检验何为真理的大辩论,那么,这个担架抬还是不抬?谁来抬?哪一种是真理呢?让我们回到事发时间,重新回顾一下这起事件。根据视频显示,2月24日下午4点13分左右,一女子的父亲病重,她拨打了嫩江市人民医院120的急救,急救人员到家后,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亲人,她难以独自将其父亲抬上担架,便请求急救人员帮忙抬担架把病人抬上救护车,但遭到急救人员拒绝,急救人员称:“我们腰间盘(突出),抬不了,没有这项义务。”该女子反问:“身体不好能干这活?”急救人员再次回答:“我们是医生,不是担架工,我们单位不给配担架工,我们没有抬病人的义务,只能临时搭把手。”患者家属向急救人员又说道:“我之前拨打过中医院和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他们都可以帮忙抬病人,你们为啥不行……”家属反复要求急救人员抬担架搬运病人,急救人员反复表示自己没这项义务,患者家属表示不去你们医院了,急救人员便让其签拒绝入院治疗书,并要求支付40元的出诊费,随后,该女子便和急救人员发生了争执。整个视频清清楚楚地显示了事件的起因和过程,不少媒体都转发了该视频,不过搞笑的是,有个别媒体理解偏差,求实精神不强、审查不严谨,视频中急救人员明明表示“我有腰间盘突出,抬不了病人”,竟然被一些媒体给理解并转发成了“我们抬不了腰间盘病人”,实在可笑!真想对这些媒体说一句:是急救人员有腰间盘突出,并不是病人有腰间盘问题,下次可长点心吧!新闻报道必须要严谨,这个“腰间盘”换一下位置,立马就会出现含义的改变,做新闻可马虎不得呀!医院赔礼道歉,并停职两名急救人员卫健委:确实没这个义务事情发生后,该视频被发到网上,引起舆论风波。2月26日,嫩江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医院及有关工作人员已经向病人家属赔礼道歉,家属表示理解,涉事的两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医院表示:“医院确实没有配备担架工,原则上,医生是可以搭把手,但当时出急救的医生腰椎间盘突出,抬运病人需要特殊的担架、设备和培训,急救医生并没有很系统地接受过相关的抬运训练,为了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受害,还是需要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抬运。病人家属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可以详细说明病人的病情和需要抬运的要求,医院会根据情况调度合适的人员和设备前往救治。”同一日,有记者就此事咨询了黑河市卫健委,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称,急救人员确实没有搬运患者的义务,发生此类争执主要是救护车担架员配备不足所致。目前,该市正在推进医疗机构担架员配备。该工作人员称,黑河市从去年年底开始已让当地从事医疗急救的医院招聘担架员,“现在正常维持运行的话要6名担架员,我们已经配了4名。”在医院和卫健委回应后,网友们反而越讨论越激烈,对于急救人员该不该抬担架,以及谁应该抬担架,正反方各有各的说辞。例如,北京一名医生表示:“我是医生,我不是担架工,帮你抬是看在人情上,不帮是本分。真的不明白医院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医生停职,极不合规!全国的院长都一个样,就没有为医护人员着想的!更何况人家急救人员有腰间盘突出,也确实不能抬。真的想说,大夫是去给你看病的,不是干体力活的!有些病人体重200多斤,楼层住的也高,如果因为抬病号都累得气喘吁吁,还怎么安心看病?”“再说,抬担架医生并不是专业的!医院要配备担架工,担架工是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医生只会看病,没经过担架课程培训,也不是想抬就能抬的!说到底这还是医院的锅,没有配备担架工!另外,即使有担架工抬病人,有些患者家属做得也太过分了,我遇到过一个很胖的患者,住在6楼,没电梯,全程师傅往下抬,家属是两个老爷们,甩手啥也不管,那可是你的爹妈,你自己都不帮忙,也不操心,难道只指望别人吗?”广东一名网友对此则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医生不抬担架是坚决不对的。他说到:“医院的回应太扯蛋了,如果说医生没训练过抬病人,所以不能帮忙抬,那病人家属更没培训过啊,难道让病人家属抬?你是医生,你至少知道以什么姿势抬下去比较安全,如果家属抬,造成二次伤害可怎么办?”“在病人突发急症的情况下,家属往往很难主动说清楚自己的要求,毕竟大家对急救知识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120接线专员主动提问病人家属是不是需要某种特定的服务,比如病人需不需要抬担架的专业师傅,或者需不需要吸氧。现在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很多家庭只有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家属真的没办法自己抬,这就需要医院派人来抬,更何况家属还交了上千元的费用!在没有担架工的前提下,作为医生,还是应该要有点同情心的,不然医患矛盾只会更激烈,你一句话直接拒绝,家属怎么想?不会伤心吗?”医生到底该不该抬担架?担架员为何空缺的那么历害?咋解决?你看看你看看,正反双方真的各有各的观点,并且都有说服力,真的困惑了,医生到底应不应该抬这个担架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办法》第20条,在医疗救护员可以从事的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中,就包括搬运、护送患者,但是请注意,这里面提到的医疗救护员范围很大,是个泛称,并没有对医师、护士是否有责任、有义务搬运患者做出明确规定。我们再看看各个地区的相关规定。2017
3月1日 上午 7:31
其他

这么设闹钟对身体有害?最新研究:闹钟响后再贪睡30分钟,可缓解睡眠惯性、改善认知功能!

无论是春节假期还是慵懒周末之后,最令人痛苦的声音莫过于第二天早晨那一声声“一惊一乍”的「闹钟」,甚至有人患上了“闹钟声ptsd”(讨厌一首歌最快的方法:将它设为闹钟)!那么,在设定闹钟以及被闹钟吵醒之后,你是习惯听到首个闹钟后就“强制开机”,逼迫自己清醒过来?还是每隔1分钟定一个闹钟,试图在“交响曲”中醒来?亦或是在按掉闹钟之后,再赖个10-20分钟的床?万万没想到,起床闹钟的设定方法还真有讲究!近日,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突然醒来”相比,“赖床30分钟”能够改善或不影响起床后立即接受的认知测试表现。也就是说,闹钟响后小小的赖床反而能让人以更舒适的状态醒来,包括减少疲惫感、改善认知表现以及收获更好的起床心情等等。该研究发表在Journal
2月28日 上午 7:31
其他

震惊!抢救完患者,浙江大三甲护士拖班2小时翻垃圾桶,为患者找剪破的衣服!急救咋还要防索赔?这件衣服真的比命还重要?

抢救完患者,大三甲护士拖班2小时翻垃圾桶,为患者找剪破的衣服!这件衣服比命还重要?看到这个新闻,真的感觉非常震惊又无语!2月22日,据江西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今视频报道,2月21日,浙江某大三甲医院一名护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一个不寻常经历:她们医疗小组为病人进行了各种抢救措施,然后将病人送入ICU,岂料却被要求找回被医护剪破的衣服,最后她拖班2小时,只好翻遍垃圾桶为患者找剪破的衣服。这一事件在抖音发布后,迅速获得了2万多人的点赞和上千条评论,后又经过各种官媒转发,引起了不少医护人员的强烈共鸣。从这起事件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激烈观点,令人深思。浙江一名急诊科医生认为:“我遇到这种事不止两次了,这种事从来都不是故事,在我们急诊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件衣服难道比命还要重要吗?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病人受了外伤,由于无法脱掉他们的衣服,只能用剪刀把衣服剪掉,再进行伤口处理。特别蹊跷,我们有时候当着家属的面剪,他们都没有什么话说,也没有反对不让我们剪,可是一处理好伤口,过个一两天,患者就开始跟我们要完整的衣服,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衣服你是看着剪的,当时救人时也没有提出异议,事后却要衣服、要赔偿,真的莫名奇妙!”“我遇到过一个女士,车祸伤,胫骨粉碎性骨折,裤子已被血污,她当时头脑清醒,只是疼的嗷嗷叫,我说要剪掉裤子了,她点头让剪。几天后,她丈夫跟我要裤子,说法国买的品牌,还没穿好久,就被糟蹋了,我说患者点头让剪的。他丈夫耍赖,说人都疼晕了,头脑不清醒,怎么可能还会点头,这裤子那么贵,绝不能吃哑巴亏,多少赔点钱了事。我当时气炸了,坚决不赔,然后科室和医务科来给患者做思想工作,街道办也来给患者做工作,最后也没赔钱,虽然没赔,但可把我恶心坏了。我算看透了,救人时你是天使,救完了你就是恶人,啥都是你的责任,奇葩患者太多,我们只能祈求自己遇到明事理的病人。”辽宁一名网友对此则持有不同看法:“像衣服啊、金银首饰啊、假牙啊、眼镜啊等等,都是患者的私人物品,有些衣服真的很值钱,上万的都有,经济价值很大,我觉得,即使在抢救时也应该再三询问患者或家属的意见,你不问就剪,患者遭到了那么大的损失,能不向你索赔吗?至于同意了剪衣服,事后又装傻反悔的,这样的患者人人唾弃。总之,患者的私人物品应该得到尊重,剪之前要问,特别是价值很大的东西,最好剪之前让患者签个协议。”说实话,医生紧急抢救时,分秒必争,一些身外之物可能真的就无暇顾及了,要不要剪掉衣服,询问你的意见是给予你最大的尊重。但依笔者来看,就算不问患者的意见,直接剪掉,也没问题!站在人之常情的角度,医护那么拼命地救我们的命,我们作为受益者,怎么好意思再腆着脸去向医护索要赔偿呀?难道自己的命还比不上一件衣服吗?我想,任何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应该都不会向医护索要赔偿,就算一件衣服价值1万也不会索赔,因为我们的良心和道德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一旦做了,必定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剪破衣服遭索赔非孤例此前就有医护赔偿了1000元剪破衣服遭索赔,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类似的事件。前几年,一名年轻男子因突发肺栓塞,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彼时患者正处于昏迷状态,属于“极度危险”情况。为了立刻实施救援,医生决定直接剪掉患者的衣服,以免耽误治疗时间。就这样,医护人员在剪掉患者的衣服后,将衣物丢到了抢救室的角落里。最后,这名昏迷不醒的男子在医生的抢救下,也顺利转危为安。可事后,医生不仅没有收获患者家属的感谢,反被家属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要求索赔100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医生将患者的衣物剪破后,丢在了抢救室的角落,导致衣服里的数百元现金和证件丢失。患者的父亲认为,这是医生的疏忽导致的,因此要求中南医院赔偿现金和衣物证件,合计金额1000元。最终,在多方调解下,医院和患者的父亲终于达成协议,由参与抢救的4名医生护士共同承担,每人赔偿250元,总计1000元交给家属。这件事虽然结束了,可当时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患者父亲的行为是恩将仇报,医生为了抢救患者才不得不紧急处理,剪断衣物。可患者父亲在儿子获救后,反向医生索赔,这种行为无耻至极,堪称是当代版的“农夫与蛇”。对此,患者父亲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钱,主要是银行卡和身份证的丢失,导致证件办理非常麻烦,更何况口袋里还有500多元的现金,这一问题的出现都是医院工作疏忽导致的,因此医生进行赔偿也理所应当。患者的父亲还认为,自己从始至终都没有认可医生为了治病剪破衣服的行为,因为医生擅自做主,剪破了衣服,导致财物丢失,赔偿也合情合理,医院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孩子的衣服及其物品交给自己保管。事情发生后,患者及其父亲受到了社会广泛的谴责,不少好心人主动进行捐款,补齐了医护1000元的赔偿。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医院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而这件事本身就是医生擅自做主所导致的疏忽,如果医生当时将衣服保管好,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夏医生则表示:“一般情况下,衣服在抢救结束后会交给家属保管。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稍有不慎可能会闹出人命,因此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没能顾及衣服,最终被丢进了垃圾桶。我刚开始得知患者家属要求赔偿时,内心很难过,但仔细思考后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件事是医护人员工作疏忽导致的。但如果在以后的急救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依旧会毫不犹豫地剪破衣服,哪怕仍然要自己承担赔偿。”医生紧急救人,剪破衣服是否需要赔偿?“剪衣服知情同意书”目前很流行
2月27日 上午 7:30
其他

主任必看!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网友:好多科室都被主任拖垮了!顶层思维是啥意思?我们需要怎样的主任?上百家三甲优秀科主任给出经验

为什么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科主任要有顶层思维才能带领科室发展近期,医疗博主坦爸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一篇讨论科室主任能力和品质的文章,获得了极大关注,令人深思。其在文章中表示:“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吃饭,有个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感觉很多科室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换个科主任,也就是换个人拿最多的钱,还不用值班,其他都没什么变化,这是不是萧规曹随呢?”看到这个问题,笔者很疑惑,难道真的谁当科主任都一样吗?作为一个科室的领头羊,跟着前人的做法,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思想,难道就能带好一个科室吗?科主任那个位置,谁去做都没有区别吗?一般来说,临床科主任大多数都是临床出身,以技术渐长,管理思维和发展思维却未必是其优势,而科室的管理恰恰需要更高的思维。文章中提出了科主任具有的两种思维,分别是随机思维和顶层思维,并做出了解释:“什么是随机思维呢?通俗地说,就是遇到什么事处理什么事。因为一个科室在比较平稳的时期遇到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成了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也并非是说科室就不能发展了,科主任用随机思维管理科室,科室该发展自然也能发展,毕竟外部还有各种力量和变化督促着你改变。只不过,稍显被动罢了。”“什么是顶层思维呢?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点儿顶层思维,不仅仅是科主任,不仅仅是领导。顶层思维听起来很玄乎,说白了也简单,首先你要站在高处看问题、做规划、定目标,然后再把整体拆分,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最后解决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例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职称竞聘,都说职称竞聘难,僧多粥少当然难,里面的确也有不可控因素,但还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努力的,顶层思维的人会怎么做呢?顶层思维的人可能在一年前甚至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了:首先目标是竞聘成功,要想竞聘成功,有哪些条目是一定要做到、做好的,接下来的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他都在全力做这些工作。随机思维的人就不一样了,到了竞聘文件发下来才发现竟然这也不足那也不够,怎么办?赶紧补啊!来得及还好,来不及的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哪个更容易竞聘成功,不言而喻!”通过解释,我们大概明白了,具有顶层思维的科主任,给人的感觉肯定是耳目一新的。首先,这样的科主任会站在高处制定规划,比如三年内或者五年内科室要达成什么目标。其次,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比如业务量要增加、科研要进步、要引进哪些人才……最后,再一一解决这些事情。顶层思维和随机思维最大的区别是站在高处从整体出发主动考虑问题、拆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再处理问题,很明显,用顶层思维考虑科室问题,科室的发展必然好于随机思维。有人质疑表示:“你说的我都懂,说到底最难的还不是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我想办法病人也多不了,用尽全力科研也上不去,我能咋办?”虽然具体的问题解决起来有难度,但更多时候更难的一定是思维的转换。换句话说,更多时候是你想不到、不去想,或者想到了没去做、没去好好做,用领导的话说就是:没有目标,没有措施,没有保障。如果科主任都不清楚科室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反正该咋样就咋样,随机发展,那八成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但如果科主任具有顶层思维,用顶层思维谋划科室的发展,那大概率和上一任是不同的,至少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能让人感到明显的进步。一个科主任影响科室至少10年很多科室都是被科主任拖垮的!对于“谁当主任都差不多”这个话题,很多医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湖南一名医生表示:“谁当科主任其实差很多。有些主任只能自己吃肉,不准别人喝汤,有些主任愿意大家一起吃肉,共富贵共患难;有些科主任恨不得这个科室一辈子都出不了比他有本事的医生,别人做得比他好,他还很嫉妒,有些科主任则是真心实意在培养下级医生,希望科室人才辈出;有些科主任处处为职工着想,只要有机会就会为下属争取福利,而大部分科主任都只是口头上说说,只会画大饼。”“一个科主任至少影响科室10年的发展,好多科室就是被主任拖垮的,越小的医院越明显,有些科主任怀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什么都不上心,唯恐自己帽子不保,只学会了勾心斗角,科室的发展和未来忘得一干二净。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之,一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领班人做主任,手下人虽然辛苦,但是成长一定更快!如果他又能体谅下属,给我们谋求福利,这样的主任,如果碰到了,我一定死心塌地跟着他干!!”湖北一名骨科医生则认为:“作为科室主任或者学科带头人,一定要区别于带组主任、主诊医师!普通带组主任的职责是一个专业组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作为一个科主任或者学科带头人,往往需要的是一个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站的高度不一样,所以更需要顶级思维,这样才能发展更好!如果你只会得过且过,不求无功只求无过,那我真的感觉科室有没有你当主任都一样,因为你没有表现出一个主任应该有的价值。作为主任,你不光技术要好,你还是一个管理者,不但要善于管理,还要懂得经营,会做生意,沟通得体,激励得法,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呀。”淄博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返聘主任医师、医学科普作家、新浪微博知名健康博主周其锋医生也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说:“在我看来,具有顶层思维的科主任,肯定会受到院领导的重用及赏识,且对科室未来发展有利,而具有随机思维的科主任,容易得过且过,且缺乏竞争意识,因此,我不认同谁当科主任都差不多。”“我们血液科老主任就属于有顶层思维的人,而我属于有随机思维的人,因此,我俩搭档三十年,团结协作,没有因为工作而红过脸。目前,我们老主任在淄博某民营医院做得风生水起,每天都在满负荷地工作,属于工作狂,根本顾不上家。而我返聘于本院血液科,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工作家庭两不误。”科主任怎样才能管理好一个科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任?上百家三甲医院优秀科主任给出经验!!科室主任是科室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也是某一专业的专家或带头人。在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系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系各项重大检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也就是说,科室主任是带领科室落实本单位决策部署的先锋队。做好科主任,必须做好“上发下发”工作。科室主任的管理能力也决定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科室主任是医院的中层干部,与单位领导相比,他是一个下属,需要能够创造性地工作。那么科室主任应该怎么做才能管理好一个科室呢?我们接触过太多的主任,大部分科主任基本都是业务骨干出身,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虽然业务能力很突出,但行政管理能力缺乏,难以明确科室的发展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分不清轻重缓急,科内分工不明确,协调能力差,不能激发科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一些科主任在院内和院间交流中缺乏情商,沟通能力也不行。综合上百家三甲医院优秀科主任给出的经验,在这里笔者想对科主任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要搞好科室管理,这是基本原则和要求。现在很多科室主任几乎没有把精力花在科室管理上,只热衷于自我发挥、自我表现,沉迷于坐好自己的专家门诊。这还不够。科室主任的首要职责应该是管理好科室、运行好科室、规范好科室。如果一个主任只是一个名医,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把科室管理好,那么这样的科室就没有希望和竞争力。事实也证明,有的科室基础条件不好,但科室主任任劳任怨,各项指标、医疗服务和团队精神都比较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室主任在医院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月26日 上午 7:30
其他

“当医生我也要干的快乐!”3次从医院离职,最短不超7天!00后整治医院职场令人震撼,誓要寻找理想的生活工作状态!

3次从医院离职,最短不超7天!不符合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那就离职这届年轻医生大不相同!“辞职了,毕业以来第三次从医院辞职,即便有人觉得是我挑三拣四、随心所欲,我也誓要找到自己较为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是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近期发出的宣言,让我们这些苟且着、凑活着生活的老医生为之感到震撼和惊讶!2月13日,一名年轻的医生在网上发了一则帖子,迅速引起了一大波网友的围观,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她在帖子中表示:“辞职报告交了,才来一周,真的很喜欢科室的氛围,奈何我真的无法接受如此反人性的工作时间。科室每位老师都在挽留我,我真的舍不得她们,我们相处虽然短暂,但是真的好喜欢她们……”尽管很喜欢科室里的氛围和同事,但这名医生最终还是离职了,而且毕业工作以来,这名医生已经离职了三次!据其介绍,第一次辞职是在三甲医院呼吸内科。由于365天没有假期,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去医院,而且每周组织一次学习讨论会,会议都是凌晨1点结束,还要求必须每天参加院内晨会,科室每周两次学术会议,院内时不时还有其他会议。她说道:“我知道学无止境,但我有时候只想休息睡个安稳觉,这种工作状态让我非常不舒服,所以我辞职了。”第二次辞职是在民营医院。她被医院领导送出去学习糖尿病足,每周休息一天,时间算比较自由,把患者的糖足治疗好,她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医院连续欠薪7.9w,所以她辞职了。第三次辞职就是现在这个医院。当初入职现在这个二甲医院,是因为她的朋友说二甲医院周六周日不值班,可以不用来,她就看中了这一点,所以考进了现在的医院。可进来后才知道,医院新来了一个院长,规定周六周日也要8点交班,每个人都必须到场。科室是4班倒,值24小时班的时候需要收新病人、会诊。行一中午12点下班(处理完自己管的病人后基本都在14点了),行二上门诊,如此反复循环。这也让她很不舒服,远达不到她理想的工作生活要求,还没干满七天,她就离职了。她总结道:“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找到想要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想努力去试一试,在35岁之前试着找到自己较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追求,用不着指责我挑三拣四,我不像老一辈医生那样处处将就凑合,不符合我的生活追求,那就离职,直到找到为止!”仅21%的医生表示从来没有跳过槽一辈子待在同一家医院早已不合时宜对于这名年轻的医生3次辞职,就职时间最短不超过7天,不同人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安徽一名医生认为:“跟我们那个时代完全不同了,20年前,一旦考进公立医院,那可是一辈子的单位,不管多累多苦,从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到退休,一直都待在一个地方,很少有换单位的。但你看这个医生,还没工作几年呢,就换了3家单位,稳定点不好吗?我就不信不能忍一忍,你让我们这些老医生看了心里实在不是个味。”江苏一名医疗器械从业者则认为:“不是我批评你,你不想365天上班,那当初何必学医呢?毕业二十多年的过来人给你个意见,如果家里没矿,那你就好好沉淀下来!我当初就是不喜欢原来医院的氛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离开了医院。好家伙,去年20周年同学聚会,留在医疗系统的同学基本都是中坚骨干了,最次的也是副高级别的,我们几个出来混的,其实心里越来越焦虑了,毕竟私企不养闲人,你在公立医院毕竟是个铁饭碗,头一个三甲医院就很好,既然能进,为啥要离职?我实在不能理解,等你真脱离了体制去外面闯荡,你就知道公立三甲医院的好了!”四川一名心内科医生分析后指出:“无法接受如此反人性的工作时间?这是什么话!当医生不都是这样吗?其实你在中国的任何一家医院都是这种工作情况,除非你是医院领导,否则你是不可能每周都双休的,建议你最好还是改行吧。如果还想从事医疗,我建议你考乡镇卫生院、考校医、考体检中心、考狱医,这些职业有双休。时间匆匆溜走了,请善待自己,不要再如此频繁的跳槽了,否则怎么对得起学了十几年的临床医学?怎么对得起渴望我们成才的父母?年轻人,不要再理想主义了,回头是岸呀,这个世界很残酷,你永远不可能找到理想的生活工作状态。”虽然都是劝这名医生不要频繁离职、要稳定的,但也有医生表示尊重年轻医生的选择,毕竟00后的世界他们不太懂。随着新年淡去,不少人都踏上了返工的道路。在即将进入金三银四的招聘季节,一些医生离职、跳槽的念头也再次萌发,这些想要跳槽的医生大多都刚工作不满5年。时代真的不同了,医生这个职业曾经是能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工作,如今,人的想法多了,流动性强了,你跟他讲能在一个医院干到退休,他反而觉得你在开玩笑。在一项“作为医生,自从你工作以来,你跳过槽吗?(仅限于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投票)”的问卷中,大概有2000多名医生参与了投票,只有21%的医生表示从来没有跳过槽,超32%的医生表示跳槽超过2次。遥想2006年曾有一份类似的调查,那时,从没有跳过槽、一直待在同一家医院工作的医生大概有60%。十多年过去了,人心浮动了,想的多了,比较的也多了,从来没有跳过槽的医生比例可谓呈直线下降,笔者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敢跟主任叫板、敢给主任脸色、敢和患者吵架一些年轻医生并不在乎体制内的等级开始整治医院职场说实在的,现在的年轻医生频繁离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看科室不爽、看同事不爽,也别管是不是体制内的铁饭碗了,他们真的敢离职,不少人把这种现象称为“00后整治医院职场”,整治过程令人震惊。宁夏一名主治医生讲述了他们科室的故事,他说到:“去年4月份,我们科室新招收了一名研究生,是个女孩子,性格比较不拘小节。一个患者说她眼睛小,她竟然和患者吵了起来,反正就是那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也没怎么惹出事。科里的副主任知道了,要扣她20%的月绩效,这下她不高兴了,以后的每一天只要看到副主任就对他怒目而视,副主任早上晨会和她说话,她小脸一甩一句话不回,就那么大摇大摆的出去了,搞得副主任十分尴尬,副主任好歹也快50岁了,小女孩完全不给他面子。”“她真的很有个性,她还发朋友圈讽刺副主任,说有的人就是多管闲事,现事精,不该管的也管,关键是大家都知道她说的是副主任,可居然还有很多同事去给她朋友圈点赞,真的太尴尬了……”“就这么维持了几个月,科室大主任想调和矛盾,表示不扣绩效了,要求她以后对患者态度要好一点,岂料她二话没说就辞职了,关键她还有编制,是事业编。如果是我,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肯定会讨好患者和领导,但她两头都不讨好,太有个性了。”在我们的印象里,医疗体制内的年轻人应该是保守的、听话的,应该是和社会上那些极其敢说的当代年轻人存在天然鸿沟的。试想,这些从本科就被繁重的课业压得抬不起头的医学生,毕业之后面临超级内卷的就业形势,考研了也并不能稍微轻松点,还得面临规培,没有规培证,就别想进医院。规培期间普遍收入较低,大量时间都在搬砖,做事动辄得咎,对大部分医学生来说,这是一场从身到心的残酷试炼。好不容易熬了几年变成主治,但医院系统里超稳定的社会关系,让每个从业者又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低头做人。就是这样从上学就开始被磨练、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的一群人,是怎么敢“摆烂、“怼人”、“反
2月25日 上午 7:50
其他

“贵州茅台酒能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文章被撤!原因来了!

国酒茅台,玉液之冠。茅台可谓是中国的“国酒”,春节期间要是能开瓶茅台,定会收到亲朋好友“崇拜”的目光。与此同时,茅台还跨界与咖啡、冰淇淋、巧克力等联名,将其热度推上了新台阶,收获了一批年轻粉丝。有意思的是,2020年6月,Food
2月24日 上午 7:50
其他

最短命的论文!顶尖医院院长的论文刚发表3天就被撤回,原因竟是:“奇葩”配图错误百出!同行评审为啥没发现?

近日,医学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奇葩”的事件——史上最“短命”的学术文章出现了!刚于2月13日发表的研究,没到三天就被撤稿。原因是:该文章中的配图由人工智能(AI)生成,而且配图明显是伪造且非科学的,包括“拥有四个睾丸的老鼠”“充满拼写错误的信号通路图”“形似香肠番茄披萨的特征描述图”。官方提供的具体撤回原因如下(详情见下图):文章发表之后,诱发了一波对于“AI生成图像性质”的担忧。该文章不符合Frontiers
2月23日 上午 7:31
其他

16+8 还不够!Nature子刊:超十万人队列研究显示,早餐早于8 AM+晚餐早于8 PM更能减少肥胖、糖尿病风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一日三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汉朝以后中国人逐渐养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并延续至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日三餐的进食时间是固定的,往往在7-8点吃早饭,12-13点午饭,17-18点晚饭。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日常习惯的差异,规律三餐反而成了“小众”。比如:减肥党为了控制热量而改成了一日两餐制;很多打工人习惯精简早中饭,但在下班回到家后的八九点吃一顿大餐犒劳自己;夜猫子则会推迟自己的三餐时间,用夜宵替换早餐......但不健康的进食时间和模式,很有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铺路石”。众所周知,限时进食(TRE)能够带来多种健康益处。除了人们熟知的“减重”之外,限时进食还能积极影响多器官以及肠道微生物,从而改善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系统以及情绪变化等。但正如定义那样,TRE是指“将夜间禁食时长延长到12小时以上”,更多是关注时间的跨度而非精确时间点。那么,每日进食和禁食时间点是否也有讲究呢?近日,Nature
2月21日 上午 7:31
其他

震惊!患者抱怨医生早上查房,还没睡醒,东西得收起来!会影响病人?三级查房进来一大堆人,真的是形式主义吗?

患者抱怨医生早上查房,还没睡醒、东西得收起来,真的会影响病人吗?2月2日,山东一名自媒体网红住院生孩子期间,在网上发了一则吐槽医院早上查房的帖子,经过半个月来的讨论,无数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以致该帖子彻底火了起来!她在网上表示:“我就想问问住院部为什么每天一大早上就查房?本来陪护病人都已经很辛苦了,好不容易后半夜睡着了,早上7点护士就让家属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干净,折叠床也得收起来,说是护士长还是医生要查房!查房也就是问问病人情况,你让家属如临大敌一样迅速隐蔽一切是为了什么?而且也就走个过场,半个小时以后又没人管了,这是医院还是监狱?而且我们住的是产房,新生儿东西多很零碎,也得收拾个一干二净,真是不理解!”该帖子随后引起了极多网友的点赞和评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对峙着,大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福建一名网友似乎对此深感共鸣,他说道:“我父亲多病,经常住院,我也是经常在病房陪护,睡醒时从来没有超过7点的,累了一天,好不容易睡着了,6点50左右护士就开始进病房大声吵吵叫醒我们,不让我们睡!态度还很凶狠,一点不体谅我们这些为人子女、整夜陪护病人的辛苦,而且行军床必须收起来、藏起来,我说放在墙角怎么不可以了?护士说医院规定,就是不能让人看见。我就纳闷了,行军床靠在墙上,也不耽误你们走路,怎么就碍着你们的眼了?我强烈建议,医院以后绝不能在早上查房,严重影响患者睡觉休息,建议放在中午查房,这样既不影响睡觉,病人又都在病房吃中午饭,精神满满,岂不是两全其美?我还要建议,查房时能不能别来这么多人,感觉把我们患者当猴耍一样,围着看,心里很不舒服,一大堆医生进病房,医生跟我们沟通的话却不超过5句,完全就是个形式主义!”虽然有附和着抱怨早上查房不合时宜、查房过于形式主义的,但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这名患者的抱怨过于离谱,甚至觉得有些愚蠢。安徽一名网友评论道:“我的厌蠢症犯了,真的是只要看不顺眼就乱抱怨,你的意思是等你睡醒了,睡到日上三竿,医生再去查房吗?想得美!医生可没有你那么闲,他们早上查完房就要去手术室或者门诊了,不然你让门诊的患者八九点了还都等着,医生也不看病了,等着你睡醒?而且查房也并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形式主义,医生查房的时候发现问题就会口头下医嘱,然后护士就要备药准备给病人打点滴,患者应该庆幸医生查房时看一下病人就走,要是非常关心,那就说明你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病房要保持整洁?“行军床藏起来、病床不能放衣服”合理吗?除了抱怨早上查房不合适外,这名自媒体大咖在评论区重点强调的另一个点是“把病房里的所有生活用品都藏起来到底合不合理?”她提出质疑:“查房时为什么要把折叠床都收起来,甚至所有生活用品都隐藏起来?这些生活用品真的碍事吗?藏五分钟,等所有查房的医生都走了,又可以随便拿出来了,就藏那一会,有什么用?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吗?而且我住在产科,是去生孩子的,那么多零碎的东西,都要莫名其妙迅速收起来,我要不要把孩子也塞回肚子里?”她的质疑确实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查房时病房里的所有生活用品都不能出现,都要藏起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合不合理?对此,四川华西医院一名医生给我们做了解释,她表示:“外行人真是什么都不懂,几乎所有医院都是这样规定的,保持病房的整洁是天经地义的事,要是病人有个啥紧急情况需要抢救,病房里乱七八糟的,影响抢救,怎么办?你以为我们查房就只是检查卫生呀,我们没这么无聊,关键是病房里有的病人家属非常不自觉,如果不是每天督促,他们能把病房变成自家仓库。护士让你把行军床收起来已经是体谅你了,因为如果按照严格规定,家属是不能睡在病房的,护士是在冒着极大风险在给你行方便。”随后,她又举了一个例子:“我记得差不多有10年了,我们科室收了一个烫伤的病人,家属非常不讲究,病人躺在床上,他也往床上一躺,医生喊他起来他还不情愿,他的衣服、帽子,动不动就往床上一堆,护士让他收起来,只管一会,等护士走了,他又把很多衣服放床上,果不其然,住了半个月院,患者伤口发脓,感染了,发高烧。当时快要把我们科主任气死了,护士都被连累扣钱罚款了,以后科室规定,患者的衣服绝不能放在病床上。患者只知道抱怨,却不知道让你收行军床、把衣服收起来、保持整洁,都是一个一个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真是这样,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的舒适与否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与康复。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能够增加舒适和安全度,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因此,为了打造并维护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医院对病房及床位进行统一管理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呼吁,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理解配合,这样也是为了我们能尽早康复呀!三级查房进来一大堆人,真的是形式主义?至于最后一个讨论的焦点“查房时进来一大堆人,是不是形式主义”这个问题,笔者想重点谈一谈。我现在必须要告诉各位,查房很重要,三级查房更重要!临床查房是我国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日常医疗流程通畅,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生通过查房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这是一位合格医生的必修课,目前医生查房是三级查房制度,根据三级医师治疗体系,都做了相应的具体规定,分别是住院医师查房、主治医师查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根据规定,住院医师查房的要求是:每日上、下午各查1次,危重和手术后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要随时观察并加以处理、记录。及时查阅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报告单,分析病情,作出与之级别相符的处理,如遇困难或与之级别不相符的情况需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及时落实上级医师指导意见。主治医师查房的要求是:每日1次,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全面巡视所管患者,重点讨论处理危重疑难病例和新入院患者、决定请会诊、出院或转科治疗问题,倾听患者意见,改进工作,密切医患关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的要求是:每周1-2次,各级经管医师和护士长参加,着重审查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指导疑难病例处理,决定重大手术或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疗护理质量。此外,临床查房也对夜查房提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住院医师或夜班医师,夜休前要普遍巡视一遍住院患者,妥善处理危重患者,规劝不必要的陪伴离院。至于查房时为啥要乌泱乌泱一大堆人进来,因为这是医生成长路上的必经方式呀!查房时,一般都是主任医师带着一群医生,里面既有护士、规培生,也有实习医生,高年资医生会对每个患者的详细情况都检查一遍,了解病情,并提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时机,看着病历、听着主任讲解,进步也是很快的,如果不允许小医生跟着查房,他们以后怎么成为合格的医生呢?另外,有一些人觉得每天的查房就是走过场,就好像是唠家常一样,问一下吃得如何,睡得好不好,排便是否正常之类的,其实这也是为了掌握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变化,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就可以调整治疗方案。这些表面上像是在唠家常,其实在一问一答中就了解了病情。例如,外科医生查房时会直接查看手术伤口的变化情况,观察伤口是否出现化脓感染等不良反应。但是在内科,医生一般会询问病人各种杂七杂八的问题,比如有没有胸痛气喘的情况,头痛是否有好转,病人饮食如何,睡眠大小便如何,有时还会叮嘱一些注意事项,让病人多下床活动等等。最后,还有人抱怨医生查房时把手背在后面,高高在上,不尊重患者。老天啊,这我得说句公道话!大多数医生双手背在后面,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嫌,因为除了主任医师之外,其余的人主要任务就是看和听,如果需要你回答问题的时候,只需要张嘴就可以了,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把手背在后面,可以避免无意间碰到病人或者碰触到病房里的仪器。当然,双手背在后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持双手恒温,有时候医生需要感知患者的体温,双手交叉可以保持手掌的温度,避免给患者造成低温刺激。也有一些医生是习惯把手背在后面,这属于一种职业习惯,千万不要认为是医生在摆架子!总之,三级查房进来一大堆人,真的不是形式主义。撰文
2月20日 上午 7:30
其他

“头次听说医院还有双休!”科室周末休息被投诉,为何医生不能双休?超87%患者周末看病,怎么解决“患者就医”和“医生休息”的矛盾?

科室医护因周末休息被投诉,患者直呼:头一次听说医院还有双休!怎么看?近期,一则前些年投诉医生周末双休的帖子在网上再次翻红,引起了热议。在这份《XX医院行风投诉通知》中,被投诉的是口腔科,通知表示:XX市民向龙岩12345平台反映,“XX医院口腔科上班时间,只有周一到周五,周末医生全部体息,现在很多都是上班族,每次看牙齿还必须请假,头一次听说医院还有双休,请改正。”等问题。请你科组织调查,将有关调查分析材料交监审科。调查分析材料以书面材料(一式一份)和电子文档的形式上报至监审科。我们特别好奇,这是一个很久前的老新闻了,为什么还能再次成为热点,成为很多网友持续关注的讨论话题呢?后来笔者想了想,因为患者就医时间和医生休息时间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矛盾,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今天,真的得好好讨论这个话题了!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整个科室全部双休确实会给患者带来不便,毕竟大多数人工作日不舍得甚至根本请不到假,怎么办?只能周末扎推去医院看病。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周末双休是法律赋予的,而且现在的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坐门诊时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六七点不能下班也是常事,患者大老远来看病,必须看完才可以走;在住院部,做手术、看管病人,那更是没有下班的概念,夜间十二点多甚至一点多下班都是常事,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好好休息一下怎么就不行了呢?对此,广东一名医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支持医生合理休息!但我认为该科室也有自己的问题。医院具有特殊属性,在休息的同时也请科学安排轮班和值班,整个科室一个人都没有,作为同行,你觉得可以吗?保障节假日和周末的患者就医需求也是每个医院的责任,虽然每个合法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节假日都应该得到休息,但是公共服务行业需要兼顾人民需求,不然节假日军警休息、公共交通休息、医生休息,那社会运转就停滞了,你说是不是?”四川一名医生则认为:“难道医生就没有资格双休吗?即使从事的行业再特殊,一周休两天也是合法合理的!我提个建议,既然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在周末就医,医生也很难在周末心安理得地休息,那好,医生可以周末休息一天,周一、周二或者周三再休息一天呀,总之,一周七天,医生要休息够两天才行!可笑的是,哪个医生一周七天能休息两天?所以,矛盾的核心点在于医生一周根本休息不了两天,不但周末两天不能休息,工作日更不能休息,全年无休!这合理吗?”87%的人都会优先选择在周末看病患者休息,医生也要休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大家都不容易,都很无奈,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医生和患者都是无助、艰难且弱小的人。在一项面对成年人且有稳定工作的人员,题目为“生了病,你通常会选择工作日还是周末去看病?”的投票中,约有8700个网友进行了投票,和预期一样,超67%的人员表示“会在周末去医院看病”,20%的人群表示“除非生了急病,迫不得已,否则自己也会熬到周末才去看”。由此可见,周末去医院看病太常见了,甚至成为了普通打工人的唯一选择。上海一名网友表示:“作为职场人,没几个人会选择工作日去医院看病,大家都是趁着周六才去看病,因为工作日去看病会扣钱,有的没有假期,根本请不了假。可是医院门诊时间却本末倒置了,工作日医生全部上班,除了退休和不上班的人会去看,年轻人哪有时间去?反而周末特别需要全部放开门诊的这两天,医生护士几乎全部休息了,科室里只剩下几个值班医生,年轻人周末去医院看病根本挂不到号,你让我们上班的人群怎么办?”“上个月我尿道炎,恰逢周三,没有年假,舍不得被扣钱,硬是熬了三天,周六才去医院看的病,可恨的是,泌尿外科只有两个医生看病,病人却排了一大堆,到了下午3点才轮到我看病,医生说可能前列腺有问题,又拍了彩超,但是当天不能出结果,可是周日泌尿外科完全不上班,只能等到下周才能重新找医生看病。我是真的想哭,周末病人那么多,为什么医院不看病呢?我知道医生也需要休息,那为什么不能跟我们患者错开时间呢?比如,医生周六周日全都上班,工作日休息两天,这样就能解决患者周末看病难的问题了。”患者想周末看病,医生周末需要休息,这种就医时间的冲突极其激烈,难道就没有办法在顾及年轻人、职场人周末就医的需求下,也满足医生周末双休的两全其美之策吗?笔者想了很久,想不到办法,根本难以两全其美,除非能彻底改变我国的职场生态,大大增加患者的假期,让患者在工作日也能安心看病,没有后顾之忧。如此一来,患者都选择在工作日看病,不会扎堆在周末,医生也能在周末好好双休了。唉,说到底这还是我国劳动人群假期太少的问题,不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是如此。试想,如果一年给每个人都放个15天的带薪年假,大家还用得着周末扎堆去医院看病吗?医患要互相理解医生周末加班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保障医生休息充分,也是保障医疗质量医生周末上班,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大家却认为是必须的、毫无疑问的,这很奇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对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劳动法》作出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也曾在中国医师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要通过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事业上支持、生活上保障,下气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推动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安排医务人员工作量,改善工作和值班条件,执行好法定休息休假制度。但是实际呢?2018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1小时以上,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2018年6月,医联与艾瑞咨询共同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同样显示,超过50%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个星期的工作时间在60小时以上,有接近25%的医生平均每个星期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80小时,43.5%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左右。我们的医生真是不敢休息,如果你身边有医生你就会知道,放假是多少医生的奢望,领导带头落实休年假都会成为新闻!大部分医生周末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查房、值班、门诊看病人让你不得不放弃双休,“休了还不如不休”普遍成为医生的口头禅,但是请注意,医生可以不双休,但不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也绝不接受“医生不能双休”这种说法!!回过头来,该院口腔科在医生排班上或许有欠考虑,这可以采用轮班制来解决周末没有医生值守的问题,但如果就此指责医生没有双休的权利,这就不对了,医生不是永动机,也是需要休息的!
2月18日 上午 7:30
其他

不睡觉大脑“雪崩”!睡一觉大脑恢复最佳状态!Nature子刊:“需要睡觉”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人类一生中有1/3左右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你是否有过和小编相同的疑问:睡觉这么“浪费时间”的行为,为什么没有被“进化”掉呢?就像食物或饮水一样,睡眠是生物体的基本需求。一个很直观的现象是,人在不吃食物的情况下大约可以忍受三周,不喝水只能忍一周左右,但只要三天不睡觉人就会开始“
1月24日 上午 7:31
其他

“长生不老药”烟酰胺的滑铁卢!Science子刊:综合25项临床试验发现,几乎没有效果

2017年,李嘉诚在服用了烟酰胺核糖(NR)保健品后,大赞其“服用后感觉回到了20岁”,并一举投资了2500万美元。2019年初,称自己“从不相信保健品”的潘石屹,曾发微博大力宣传了一款保健品,其主要成分也是NR。曾经,只出现在神话故事中的“长生仙丹”竟成为现实,还受到众多大佬投资人的追捧,并被称为“人类的未来”?!究竟是“医学奇迹”还是“狂割韭菜”呢?图源:网络“长寿药”NR到底是什么?NR是重要辅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前体。其实,人们之所以关注NR,更是因为它与NAD+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NAD+是生物体氧化还原反应中非常重要的辅酶,能以还原形式NADH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提供来自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电子——形象地说,NAD+是“燃料”,使得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成为可能,即帮助二磷酸腺苷(ADP)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此外,NAD+的另一大作用是:作为多种酶促反应的辅底物。尤其是长寿因子Sirtuins和ADP-核糖基转移酶两大蛋白质家族,在ADP-核糖(ADPR)的使用和烟酰胺(NAM)的释放过程中需要消耗NAD+。除此之外,SARM1、CD38和CD157/BST1均需要消耗NAD+,但释放出NAM和ADPR/环状ADPR。哺乳动物体内NAD+生物合成和代谢的途径鉴于NAD+在代谢、衰老、细胞死亡、DNA修复和基因表达等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人们开始探究NAD+或NAD+的前体物质(比如NR、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作为补充剂带来的潜在健康效益。在细胞水平上,NR的吸收由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家族介导。进入细胞后,NR可以被NR激酶(NRK1和NRK2)磷酸化成为NMN,或者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脱核糖成为NAM。无论是上述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原则上这些转化都会进入补救合成途径,进一步产生NAD+。多项临床前研究已证实,NR对新陈代谢有益:小鼠模型显示,补充NMN或NR能够显著逆转衰老并延长寿命。紧接着在2016年,科研学者首次在人群中开展了NR相关的临床试验,以测试其作为人体补充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为了明确烟酰胺给人体代谢健康和严重疾病的益处,越来越多的试验涌现了出来。那么,作为口服补充剂,NR在人群临床试验中的表现如何?果真是“长寿不老药”吗?最新综述结果令人意外!不过,Science
1月22日 上午 7:30
其他

补充这种常见的维生素,真能抗癌?Nature子刊:能激活抑癌基因,诱导血管正常化,提高免疫疗效

众所周知,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及健康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对绝大多数维生素而言,人体不能直接合成或合成量非常少,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必需由食物供给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随着营养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维生素的作用,甚至不满足于仅从自然食物中获取,而开始主动地摄取,比如吃一些「维生素补充剂」,尤其是风很大的维生素C。对于维生素C,大众并不陌生。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从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摸索出人类战胜坏血病的曙光,到1933年首次人工合成维生素C并成为第一种进入市场的维生素补充剂,人类对维生素C的探索从未止步。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类机体中,维生素C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地参与人体内氧化、还原和羟化等代谢过程,此外参与多种激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近日,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再次揭示了维生素C的一大重要作用——给药维生素C,能够激活抑癌基因TET2,诱导肿瘤血管的正常化,从而提高抗PD-L1单独治疗或与IL-2联合治疗的免疫疗法疗效。该研究刊登在Nature
1月17日 上午 7:30
其他

国家卫健委:新冠可能在本月回升!乙流占比超甲流,疼到骨头里,乙流是王中王?31%网友反复中招,为了老人,有人过年不回家了

乙流病例超过甲流疼到骨头里,乙流是“王中王”?最近“哈尔滨现象”太火了,超多南方网友飞越千里前往哈尔滨打卡游玩,各地文旅厅、文旅局使尽花活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春运第一天,重庆、哈尔滨、西安、洛阳等十大旅游城市就迎来了爆满。我们很担心,人群如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是否会加速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呢?对此,1月14号,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在发布会上介绍,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我国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后进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北方省份近5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57.7%,南方省份近3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36.8%,部分省份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都是流感,怎么区分甲流和乙流呢?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通过病毒的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征加以区分的,它们造成的季节性流感,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如果要区别和鉴定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病毒,需要靠病原学分型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都会出现流感病毒不同的型别和亚型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得了甲型流感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乙型流感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也就是说,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型流感,也有可能会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对此表示:“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包括甲流、乙流、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后建立的免疫不持久,可以反复感染。同时这些病原体没有交叉保护性免疫,可以同时感染或交替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要做好监测预警,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环节防控。及时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转诊指导等服务,并为他们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条件。目前,流感疫苗中包含了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组份,建议高风险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各种病原体交替出场,本没有强弱,但在社交媒体上,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还有患者表示,“乙流一晚上就能高烧,特别迅猛,而且反复能持续好几天,痛不欲生,按我的切身体验,新冠和甲流在乙流面前绝对是弟弟!”这么多患者现身说法,难道乙流导致的症状真的更严重吗?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乙流导致的症状更严重,如果一定要说乙流更厉害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消化道症状更多见(恶心、腹泻)。相反,在临床上,大家一致公认乙流更温和,其毒力并没有甲流强。之所以有一些患者觉得乙流是“王中王”,可能与这些天的热搜标题过于夸张有关,从而给一些患者带来了心理上的误导。(像这样的标题具有误导性)对此,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马燕也表示:“乙流和甲流都属于流行性感冒,孩子中招后,主要以持续高热、畏寒、嗓子疼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症状。乙流除以上症状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肚子疼等消化道症状。相比较而言,甲流对宝宝的伤害性更大,它更容易(引起)脑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全球大的流感暴发都是以甲流为主导,而且甲流会引起重症。乙流可能个别也会引起重症,但是它的毒性不如甲流这种致病性强。”国家卫健委最新研判新冠可能在本月回升!科兴停产后,还怎么打疫苗?在介绍了流感的相关情况后,王大燕还表示,近期多渠道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受国外JN.1变异株持续输入、国内流感活动逐渐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JN.1变异株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早在1月11号,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报告称,由于假期人群聚集、JN.1变异株等因素,2023年12月新冠病毒在全球加速蔓延。与2023年11月相比,12月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人数增加了42%,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增加了62%。尽管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和夺取生命。据媒体报道,JN.1已经成为美国和全球范围内传播最广泛的变种病毒,美国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已达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二高水平。而东南亚多国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重新鼓励人们佩戴口罩,新加坡甚至重启了方舱。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指出,JN.1变异株近期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成为主要流行株。那么,目前我国新冠流行导致的感染情况如何呢?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报告”称,2023年12月1日至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88例、死亡病例11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2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9例。与2023年10月和11月相比,12月的重症病例数总体有所下降,但由新冠感染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却增加了两例,再加上冬季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呼吸道免疫功能减弱,部分人“慌了”。对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新冠导致的死亡病例增加2例,但是重症病例数较前有下降,说明目前病毒致病力并没有增加,大家不用过于担忧。”
1月16日 上午 7:31
其他

这个禁食法,有效减重7kg!国人研究团队:禁食不仅能有效减肥,还改变了大脑和肠道菌群!

减肥,已成为不少人一生中的“必修课”。人生嘛,不就是先满足口腹之欲,再到突然发现自己大腹便便,最后不得不加入减肥大军并开始控制饮食(不爱吃、吃不胖的人除外)。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多种多样的减肥饮食“秘籍”,比如间歇性禁食、能量限制法、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法,以及辟谷(俗称“不吃”)等等,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近20年来,最火爆、受追捧的莫过于间歇性禁食(IF)。间歇性禁食是一种进食和禁食交替进行的饮食方法,即在某个时间段内正常地进食食物,而在剩余的时间内几乎不吃。同时,这种减肥法相对简单,不需要严格地控制每餐摄入的能量,更多是关注进食时间。具体方法如下:➤隔日断食方案(ADF):一天进食,一天不吃或少吃,热量控制在0-500kcal,比较极端的在断食日只喝水和无糖咖啡、茶;➤5:2方案(The
1月15日 上午 7:30
其他

新冠后总觉得累、更易疲劳?Nature子刊最新:“长新冠”患者持续疲劳的原因找到了!

年末,新冠病毒突变株JN.1全球肆虐,再一次将“新冠疫情”推入了人们的视野。2023年8月,JN.1在欧洲卢森堡被首次发现。凭借其超过30个S蛋白突变和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JN.1在全球范围内高速传播。全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6日的两周内,新变异毒株JN.1“一马当先”,占美国所有新冠感染病例的61.6%,迅速超越了“前浪”HV.1。与此同时,住院患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升高了20.4%和12.5%。然而,重创美国的不只有新冠病毒,叠加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后的“三重打击”下,给医院带去了较大的压力。卫生专家也警告说,美国正在与他们所见过的最严重的冬季寒冷季节作斗争。CDC监测下全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占比情况亚洲地区率先遭遇此轮新冠感染潮的是新加坡。仅一周的时间(12月3-9日),新加坡报告新增感染人数高达56,043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除单周新增感染数飙升至去年全年的最高之外,同期的住院数和重症监护数也在增加。新加坡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强调,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刚出现的时候,新加坡本轮感染要“糟糕两倍以上”,但公布出来的数据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为了缓解诊疗压力,新加坡已经重新开启了“方舱医院”,并恢复每日疫情报告。反观我国,据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JN.1在今年10月11日已于上海报告。中疾控发布会上发言人也表示,“JN.1变异株目前占比较低,但呈上升趋势,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流行株。”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仍需警惕并避免感染。其实,在一波又一波的感染之后,新冠病毒毒力增强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报告出来的JN.1感染症状,包括常见的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疲惫、肌肉酸痛、流涕、腹泻、剧烈头疼等等,并未出现更新或更严重的症状。因此,更令人担忧的,依然是感染新冠后长期影响人们的症状——新冠后遗症或长新冠。「长新冠」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随着“阳-阳康-复阳”的不断循环往复,不少人切身地感受到了长新冠的威力。比如:阳康之后,总觉得更易疲劳以及乏力;尤其是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感染新冠之后恢复运动或者健身之后,反而感觉更容易疲劳以及浑身酸痛。这背后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身体到底遭遇了怎样的“重创”呢?近日,Nature
1月11日 上午 7:30
其他

咳嗽发热再激增,一张基层处方却爆火,近20万医生直呼受不了!大三甲医生:让我们无药可用,看着心惊胆战!

儿童咳嗽发热再激增一张基层处方爆火了清开灵、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甚至亚胺培南都用上了近期,全国多地发热患者就诊量再度提高,尤其是儿童患者,有家长反映,孩子已经近一个多月没去上课了,甲流前脚刚好,后脚又感染了乙流,感冒发烧断断续续,一直好不利索,真是受不完的罪……据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周报,目前虽然还是以甲型流感为主,但乙型流感的占比正在持续上升,全国范围内的检出率达35.5%。面对甲流乙流轮番来攻,多地医院正在应对流感来袭。元旦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发热门诊量一度降到每天1500人次,现在又回升至日均2500人次的高位;杭州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的日均接诊量超过1000;浙江省余姚市妇幼保健院的夜间急诊能排到500号左右。除了城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显示,山东、安徽、河南、四川等农村地区的卫生院、私人诊所前来打针吊水的儿童能排成上百米的长队。就在这咳嗽发热再激增的1月份,一张来自于基层的处方单在互联网上爆火了起来,立刻引发了将近20万医生的强烈讨论,引起了一阵波涛汹涌!从这张基层处方单可以看出,孩子感冒发烧去看病,医师上来就天罗地网一番操作。开出克林霉素尚能理解,紧接着居然还有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一看到这张处方单,笔者就头皮发麻,这还只是基层用药,上来就扔了一个核弹,激素和利巴韦林一共各用5支,居然还是注射给药,并不是能减轻副作用的局部雾化。真想问,现在的基层医生真的那么大胆吗?也不仔细斟酌,上来就给儿童开这么全面出击的药物,也不考虑后果?安徽皖北一名医生看到这张处方后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诊所基本都是这个处方!而且效果贼不赖,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处方,我来给你说说这其中的套路!你猜为啥不用青霉素或者头孢,而是换成了克林霉素?
1月10日 上午 7:30
其他

为什么同性恋在进化中没有消失?Science子刊:背后原因出乎预料!

同性性行为(SSB)在动物中并不罕见,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中均观察到了SSB。而在人类社会中,约有2%至10%的人口报告说“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其中包含了同性恋和双性恋。现阶段,人们仍未完全地探明性偏好的生物影响因素,但可以明确的是,人类同性性行为是可以遗传的,广义遗传率在30%左右。先前,Science
1月9日 上午 7:30
其他

惊讶!乡镇卫生院医生年薪曝光!本科工作4年,初级职称,一年到手8.2万!物价低,很稳定,满意度很高!5点建议必能使卫生院起死回生

乡镇卫生院也了不得本科工作4年,一年到手8.2万网友自述:农村物价低,很稳定,满足了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有一种认知,觉得乡镇卫生院半死不活,没有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生工资肯定非常低。这不,到年底了,就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晒出了自己2023年全年的工资,由于是一类公益单位,国家补贴加上各种平时的业绩收入,这么一算下来,和农村较低的物价相比,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年收入似乎也还可以。2024年1月2日,贵州网友“桔梗qin”在论坛发帖表示:“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待遇到底怎么样?这是今年妹妹的全年收入,目前是初级职称入编的第四年,工资比刚来第一年涨了一些,公积金相比去年降了200多块钱,很多人说公积金不算收入,想不通为啥不算啊?她今年买车提了几万块出来,公积金是她唯一的存款了。她个人挺满足这种又稳定又贫穷的状态,她还想考研,至少在考上研究生之前,她会一直待在这儿的,很安稳。”从这张工资表中可以看出,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一个月基本到手工资在4800元上下浮动,双边公积金为1218元,年终绩效奖金大概为9090元,除了扣税和社保,一年到手工资约为82155元。看到这张工资表后,合肥某三级医院神内医生立刻不平静了,他表示:“真的出乎意料,不知道是不是贵州乡镇卫生院的,这个女医生只是初级职称、本科生、刚工作4年,一年竟然到手8.2万,这在农村是非常高的收入了!我工作六年、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神内主治,还是在合肥的政务区市中心工作,一年到手也才12.8万左右,农村卫生院真的有这么逆天吗?不比我的收入少多少呀,有国家兜底就是好,不像我们医院,虽然是三级医院,但是自负盈亏,挣多少钱发多少工资,我今天真的十分羡慕卫生院!”在乡镇,一年收入8.2万意味着什么?有人算了一笔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情况因地区、行业、家庭规模等因素而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超过了平均水平,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则普遍较低。在《2022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330座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中,仅有11座城市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以上,折合成月薪,相当于月净收入3千元。有169座地市的农村居民,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以上,其余的161座,在2万元以下。从分布上看,161座年收入低于2万的地市,占全国地市数量的一半,大部分的GDP规模在1千亿以下,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西北地区,比如最近受地震影响较大的临夏州和甘南。令人惊讶的是,像西安、重庆和石家庄这些大城市的农村居民,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竟也在2万元以下。来自《2022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85元,增长5.2%。通过比较,我们这就有了概念,在乡镇卫生院,一年到手8.2万,真的很高了!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医生不用买房,没有房贷压力,没有通勤压力,8块钱能吃一大碗满满的羊肉板面,还能再加两颗卤蛋,这种幸福生活岂是城里大医院医生能比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是比较稳定但是你必须得有编制才行!看到这份乡镇工资单后,长沙某大三甲一名消化内科的医生深有感触:“考上研后,我们反而有了负担,不能也不愿去乡镇卫生院。有时候真羡慕那些大专生或者本科生,他们不用过多选择,直接去乡镇卫生院。在乡镇那个层级里,作为医生无疑是高收入人群,国家全额补贴,会看一些常见病就行,没有什么负担,也没什么风险,自己看不了就让患者转院去上级医院,真的是躺平的好工作,关键一年八九万在农村活得实在风生水起,他们过着单纯快乐的日子,到底是他们幸福,还是我们这些三甲医院的医生幸福?”医学生毕业后对医院的选择一直是求大、求全、求三甲,可现在,一些医生重新进行了思考。安徽医科大学2020级一名四证合一的临床专硕毕业生曾对笔者讲过:“上了研究生后,除了省会的三甲,哪也不去,学临床不就是为了在三甲当医生吗?”这话实在太过浅薄,又有些无知。殊不知,在如今这个时代,真按照幸福程度来排名的话,乡镇卫生院和城市里的社区医院不比三甲医院差,“唯三甲论”的观念真得改变一下了。南京一名社区医院的门诊医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偏远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医院那就算了,但是城市里的社区医院,你不能小看!你知道今年有多少上海交大、南大、协和的硕士想进我们社区医院吗?一个内科门诊医生岗位,其中有8个985硕士想要进!我们医院还只是鼓楼区的普通社区医院,主要就是因为进来就给编制,不是合同工,工作量相对较少。单单这两点就已经吸引了一大堆应届毕业生了,而且市里面的社区医院哪个工资没有七八千的,这就已经足够了。有些孩子恃才傲物,仗着研究生学历,不把社区医院放在眼里,工作多年后,才知道有编制的社区岗位才是真香。”不过,医生口中的社区医院很香,也只限于给编制的城市社区医院和江浙沪皖的乡镇卫生院,对于偏远地区的乡镇社区医院,如果没有编制,情况则大有不同。河南某县社区医院的医生如此表示:“我在社区医院干了10年,没编制,三天或者两天值一个急诊,扶贫和公共卫生服务经常需要下乡到晚上八九点。门诊和病房统一负责,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没有休息过整天,人家有编制的一个月拿5000,我只有3000,差距真的太大了!”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最大的差别确实是编制内和合同工。由于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属于公益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属于区级财政支出,属于全额拨款,所以收入与工作量并没有太大关联。不像大医院有科室的效益撑腰,再加上大科室人多而编制少,不觉得收入有多大差距,但在社区医院,编制内外员工人数几乎是
1月8日 上午 7:31
其他

火了!公立医院一外科医生受打压,转行开按摩店!开店收入超过做医生顶峰时期!34%医生想离职,他们咬着牙还在坚持

受不了被打压、手术量下降、收入降低公立医院一外科医生转行开按摩店收入超过做医生顶峰时期2023年12月30日,知名网络博主“夏日风鸭”分享了一位外科医生转行开按摩店的经历,令人惊讶。这名博主表示:“我的一个同学是一名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但他竟然辞职开了一家按摩店。我问他是不是疯了,他说医院容不下他。其实他手术技术非常娴熟,缝合得很完美,都不怎么有疤痕的,很多病人都指名要求他来做手术,甚至愿意多住几天医院等待他。因为外科医生的收入与手术数量相关,其他医生都对他嫉妒不已,医院领导也曾向他提到,希望他给其他医生留些机会。”据悉,领导找他谈了话,但这名外科医生却对领导说:“跟我说这个没用,得跟病人说。”他也无法拒绝病人的等待,尽管他知道这对其他同事有些不公平。2023年上半年,他在倒车时发现自己的方向感变差了,出于医生的敏感,他觉得有问题,立即去检查,结果发现自己轻微的腔隙性脑梗塞。他庆幸自己及早发现,并经过两周输液治疗后,恢复了健康。虽然他自己并没把这个腔隙性脑梗塞当成一回事,但医院领导却将其视为大事,认为他不适合继续进行大量手术,需要休息。结果,他每周只能进行一次手术,收入直线下降,还被一众同事各种打压。他有房贷要还,两个孩子在私立中学读书花费也很高,收入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博主“夏日风鸭”表示:“我感觉好惊讶,他是个争强好胜的人,竟然去自学按摩技巧,治疗落枕、颈椎疼痛、腰痛、腿痛等问题,并且效果还不错,一些朋友们都尝试过。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毅然决然辞去了公立医院医生的职位,开了一家按摩店。”据介绍,起初这名医生的按摩店客源不多,但口碑逐渐积累,客户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对人体结构非常了解,能够诊断问题所在,并提供针对性的按摩,比一般按摩更加有效。他的按摩群体主要是健身人群、骨伤人群和久坐人群,一些刚健完身的白领就喜欢找他拉伸筋膜,而且他还卖按摩课、提供健身指导、给低学历盲人群体做培训。由于之前是医生,他还会告知客户问题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法。对于一些严重的情况,他会直接建议客户去医院,并告诉他们应该挂哪个科室。如果需要的话,他还会帮忙联系他熟悉的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名外科医生自己表示,现在按摩店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做医生时期的顶峰收入,自己很满足。医生开按摩店为什么火了?调查显示,按摩成了年轻人新的潮流对于这名外科医生转行开按摩店,网友大致有三种看法。广西一名骨科医生表示:“其实你做得也不对,外科手术毕竟就这么多,在一个科室里,应该给其他医生机会,不能仗着患者信任就一个劲抢患者,不给其他同事做手术的机会,要懂得合作共赢。你认为领导同事在打压你,其实不是,出现了脑梗也确实不适合再做手术,手的肌肉张力肯定大不如从前,要是出现了医疗事故怎么办?开按摩店工资比之前高,你也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山东一名牙科医生则表示:“我敢肯定,开按摩店肯定坚持不了多久。一个小店,一天能按摩多少个客户呢,自己累死也赚不了多少的,雇几个人还差不多。做外科医生就不同了,手术不断的,一年起码100个手术,中医按摩不可能赚回来的,这名外科医生开按摩店只是个例,难以借鉴。”相比质疑的言论,更多的医生则是在求问经验,例如江苏一名医生则问道:“我也开始考虑转行了,目前不知道能干啥,只要别再当医生就行!作为辅助科室的一名医生,没有一分钱副业收入,工资4500元,绩效1000左右,三个人做着过去十个人的工作量,无休止的隔两天一个夜班,再上白班,严重违反劳动法。拼命咬着牙坚持,领导不会想到我们,患者也不会理解我们,所以干脆就转行吧。清问,你是怎么想到去开按摩店的?你有按摩基础嘛?需要考证书吗?西医证能去按摩推拿吗?我在苏州,我们这边年轻人确实挺喜欢按摩的。”其实,也难怪“医生转行开按摩店”这个事件火了,因为这届年轻人太爱按摩了!这两天,各大热搜冲上头条的全都是“年轻人冲进按摩店”“占领按摩店”,以往老年患者才喜欢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现在都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单据,分享推拿体验的经历,在上海工作的小张告诉我们:“KTV释放不了我们的压力,夜店蹦迪会消耗我们的体力,能让我们流连忘返的只剩下保健养生局,下班后去推拿按摩,坐了一天松松骨,那真是美滋滋,也不贵,一次40分钟,280元,这个钱我是愿意花的。”除了各大按摩店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各大医院的推拿按摩科也是天天爆满。在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夜诊火爆异常,笔者去推拿时,该院三个诊室所有的治疗床几乎全满了,诊室外还陆续有患者在排队。刚下班,就没空床了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笔者每天低头对着电脑,脖子痛得厉害,因为颈椎问题,因此非常喜欢推拿按摩,每次四五十分钟,按摩完以后脖子感觉明显轻松了,整个头都变轻了。对于年轻人爱推拿按摩,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蒋忠介绍:
1月7日 上午 7:50
其他

咖啡+茶更续命!川大华西最新:每天饮用3杯茶,抗衰效果最好!同饮咖啡死亡风险下降22%

茶与咖啡,是全世界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二——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消费量第二大的饮料,全球约有30亿人喜欢喝茶,基本上每3人中便有1人爱喝茶;至于大家有多爱喝咖啡?顶刊Science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消耗22.5亿杯咖啡,杯子连起来简直能绕地球7.5圈啊!含有咖啡因、儿茶素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起到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抗凋亡等效果。而咖啡含咖啡因,也是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来源。相比于奶茶、果汁、含糖饮料等等,咖啡和茶这两种健康饮品自然成为大众的优选。对于打工“狗”而言,上午咖啡下午茶,真的是为了“续命”。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提神醒脑的同时,或许咖啡和茶真真正正地在帮你续命!川大华西最新研究:每天饮用3杯茶,或6-8g茶叶抗衰老效果最为明显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茶多酚」。先前的研究显示,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表观遗传变化的作用,进而延缓衰老的发生。同时,动物实验表明,茶叶中富含的黄酮类多酚能够延长蠕虫、果蝇以及小鼠的寿命。那么,多饮茶的人是否能够更长寿呢?近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适度饮茶能够延缓人类生物年龄的增长。其中,每天饮用3杯茶左右,或6-8g茶叶,抗衰老的效果尤为明显。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1月6日 上午 7:51
其他

重磅!2024年靠特殊推荐,或可直接晋升正高职称!浙江公布多项试点!28%医生觉得一辈子做主治也挺好,年轻人对晋升不再狂热

浙江卫健委发布通知,启动多个项目通过特殊推荐,或可直接晋升正高!2024年这两天,浙江省在2023年12月末发布的新通知一下子引起了无数医生的万众瞩目。2023年12月20日,浙江省卫健委为加速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浙江省卫健委明年的重点工作要求,通过各地各单位的推荐和综合遴选,公布了《2024年卫生健康干部人事人才重点示范项目名单》。该公告同时详细列出了各项目的名称、所属单位及主要内容安排。该公告显示,省内很多的知名三甲医院在2024年都安排了一项重大的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项目。例如:浙江医院将在2024年3月启动实施“医院科主任临床与管理能力双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对在临床与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优秀的科主任给予相应的奖励,评估结果可作为科主任晋升、选拔的重要依据。浙江省肿瘤医院将在2024年5月份启动实施“医院学术院长、学术科主任选聘模式探索”项目,浙江省肿瘤医院将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要求,探索设立医院学术院长、学术科主任岗位,实行聘任制、固定聘期制、灵活聘任等多种形式,规范聘任流程,开展统一考核评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24年将打破传统,启动“卫生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建设”项目,在项目框架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将围绕卫生职称评价机制目前面临的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实践导向不强、重视临床不够等问题,系统全面地探索卫生职称分类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医德医风、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五大方面。……在这些新的探索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于2024年启动的项目尤其令人关注。通知表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或将实行“卫技人员晋升主任医师特别推荐渠道”制度,打破传统束缚。在“以‘破五唯’为导向的卫技人才职称评聘新机制建设”的项目框架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依托医院出台的“卫技人员晋升主任医师特别推荐渠道”制度,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落实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项目、唯“帽子”等倾向,初步探索并实践破“五唯”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除此之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也将针对临床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业绩突出的卫技人员破除学历、论文、项目等限制性要求,设置近3年平均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病组的相对权重(RW)≥2例数、RW总值、三四级手术数等量化临床指标,围绕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和医疗安全等多维度进行考量选拔。文件还强调,该项目要在2024年5月完善实施方案,并在当年的卫技职称评审中全方位实施应用。花了13年、耗干半条命终于升了副高通过特殊推荐晋升正高未来如何规范?医生为了晋升高级职称真的太苦太心累了,特别是对于万年老主治来说,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成都一名血液内科的54岁医生在看到官方如此决心“破五唯”后激动地一度落泪,他说:“我今年54岁,就在12月份,我终于通过了副高评审,整整咬着牙坚持了13年!每隔两年我就准备晋升副高的材料,学历不够,我就考在职研究生,论文不够,我也是想了各种办法,有时也是求着别人带一下我的名字,我还发了一个专利,可10年来还是屡屡失败,原因无它,论文发的不好,头上没有帽子,和领导关系处不好。可我不甘心。”“从8月份开始,我就着手准备资料,每天焦虑,一到半夜两点多就醒来睡不着,开始胡思乱想,害怕资料没有齐全!网上申报阶段,生怕错一丁点,检查一遍又一遍,即使知道已经没毛病了,可还是忍不住继续检查。等递交纸质材料的时候,更是心力憔悴,各种资料整理,各种来回跑着盖章,各种资料规整入册,还得做好标签,本来想着再晋升不了,就安心退休,岂料,在临近退休时竟然成功了,无比激动,可这也要了我半条命。回过头来,今天看到浙江这个通知,决心要彻底破五唯,可以通过特殊渠道推荐,这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确实,这真的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目前,卫技人员晋升主任医师特别推荐渠道制度还很模糊,针对如何推荐、怎么评定资格条件,尚未制定具体的条例。不过官方已经明确了基本的基调,为的就是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落实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项目、唯“帽子”等倾向。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条件,哪怕没有论文、学历、项目、“帽子”等,通过特殊推荐,也能顺利评上正高职称。破除了学历、论文、项目等限制性要求,那在其它方面肯定就会要求的多,科研要求减少了,临床要求就会变多,这也是为什么说要在临床指标、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和医疗安全等多维度进行考量选拔。尽管出发点是为了破五唯,但更多医生却表达了担忧,杭州某三级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则表示:“我现在就是一名副主任,未来几年要升正高,我现在只想迫切看到未来怎么制定细则,怎么进行选拔。通过特殊渠道推荐到底是怎么一个特殊呢?这种过程是不是透明的?怎么避免任人唯亲?如果有人通过拉关系获得了特殊推荐渠道的名额,我们又该怎么办?我现在很想知道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来会怎么做,现在急需做的就是如何去把这种制度规范化。”万年老主治为了职称拼了命年轻医生却不再热衷于晋升了28%的医生:一辈子当个主治也挺好我们看到,很多四五十岁的医生为了晋升副高,那真是拿命来拼,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极其执着狂热,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职称现阶段和医生的收入、地位、荣誉深深挂着钩。但纵观30岁左右的年轻医生,情况却悄然发生变化。12月24号,在广东三甲医院心内科刚工作2年的陈默医生表示:“昨天跟一个同事聊天,各自聊自己的理想,最后聊到大家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职称。同事说他42岁就评上了副高,到账工资8500左右。他在年轻时工作特别努力,参加各种比赛,发了很多论文,获得的奖项一大堆,有省级的,有市级的,数都数不过来,大家都羡慕他。他对我说,小陈,现在你还年轻,多参加比赛,多拿奖项,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评主治了,再过五年,轻轻松松评副高,不能天天就是当吃货,一看见新开的麻辣烫就去吃,只知道吃,不上进呀。”“我当时就气坏了,虽然我知道他是开玩笑的,可他居然说我不求上进。听到这话,我心里真的特别不好受,差点把我肺气炸了。卧槽,当医生工作压力已经那么大了,干嘛还要疯狂去卷?你们这些40多岁的前辈就不能顺其自然吗?身体健康最重要,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才是人生大事,对我来说,职称其他的都是浮云!没有副高难道就不能活了?一切请你随缘,不要太在意!”无独有偶,近期,一名三甲医院的主任在网上反映,当他鼓励年轻医生多做科研、多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好尽快晋升技术性职称和科内职位时,科室内的年轻的医生却回答“不想被提拔,不想考职称,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小医生。”主任表示:“年轻人上进的心思大大减缩了。”在某医学网站一份“当医生后你愿意耗费心血去晋升职称吗?”的投票中,有28%的年轻医生表示不想被提拔、不想跟别人去争,一辈子做个主治也挺好。为什么现在的部分年轻医生对晋升职称不感兴趣了呢?在上饶市某医院工作两年的徐医生则表示:“刚入职的时候,我确实充满了工作热情,很感激很知足。那些日子,我顾不上家庭,顾不上休息,拼尽全力工作,也想多学点知识,以后顺利成为主治、成为副主任。但因为工作,身体越来越差,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工作上自己再怎么拼命,感动的只是自己,还不如放弃幻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自从心态变了之后,对于一些工作,我能推则推,同事的一些不合理的请求,也是能拒绝就拒绝。”徐医生坦言,他并不打算在职称上耗费自己的精力,一辈子当个主治也没啥不好的,平凡的人平凡地活着,才是最正确的。除了心态上的变化,也有一些年轻医生表示,不想晋升职称纯粹是不想承担那个责任。在以前,当主任意味着有很大权力,想干啥就干啥。但现在,他们表示:“晋升副高后除了基本工资能涨一点点外,并没有其它好处,反而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现在医院亏损,副主任、主任承担的压力可不少,不如老老实实做个小兵好了。”“而且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已经完成了原始资产积累,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当医生后,大多数无非是为了三个字--安全感,稳定压倒一切,我们并没有很缺钱,实在没必要为了高职称的工资让自己处于高风险之中。”确实,现在的95后年轻医生很聪明,想法也真的和以前的医生不同了。“不想被提拔”“不想晋升职称”是很多年轻医生的想法,不知你对这种观念有什么看法呢?撰文
1月5日 上午 7:31
其他

“半途而废”的神药?停药即反弹?坚持使用司美格鲁肽1年的比例不足50%!停药后发生了什么?

“不节食不运动,轻轻松松瘦20斤,每周仅注射一次”,这样的宣传语怎能让人不心动?于是乎,司美格鲁肽成为了众多减肥人士梦寐以求的神药,甚至多国陷入了供应短缺的状态。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效果究竟有多“神”?“网红减肥神药”的一炮而红,还要回溯到特斯拉CEO
1月4日 上午 7:31
其他

大三甲带教老师给规培生写信:不及格!规培生回信:我也给你打0分!批评可以,公开发信于师德不是明智之举

大三甲带教医生给规培住院医的信:你做得很差,我要给你打不及格了这两天,有关医院带教老师和规培住院医生各自所写的公开信火了,实在耐人寻味。事件起因于一位署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名带教医师”的高年资医生曾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上发表的一篇题目为《我要给你打不及格了》的公开信,信中这名带教医生细数了自己教过的某个住院医师犯下的种种错误,表示在带教期间已反复提醒教导过他,但结局令他失望,所以,要给该住院医打不及格。这名资深带教医生在信中将自己要打不及格的原因归纳为5点:1、首先,我觉得你在医学院学习的基础很不好。诊断学和内科学的基础都非常差,表现为病历书写,病史特点的提炼和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上。2、我觉得你并不用功勤奋。我也见过很多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但有的很勤奋,通过付出时间弥补了不足,但你没有,每次教授查房提出改正的问题你都无动于衷。下次查房时,同样的病人同样的问题仍然回答不出。3、你缺乏爱伤观念。在操作上动作粗暴,过于自负,未经同意给病人做不必要的操作,有些时候不考虑病人的风险和承受的痛苦。4、你的医嘱经常出错,导致我不敢再让你开医嘱。有危重病人连门诊都不敢去上,说明你缺乏严谨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认真了,那问题就更为严重,是习惯和素质的问题。5、你与病人沟通时非常生硬,在我与病人谈话时还总要插嘴。现将公开信的全部内容粘贴如下:《我要给你打不及格了》一名住院医师是否合格,不是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的,其实,医生除了需要最基本的守时守纪外,还需要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要认真仔细,严谨踏实,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完善扎实的基本功,充沛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灵巧的双手,敏捷的反应,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勤奋对医生是最基本的要求,还需要有很好的逻辑和判断能力,思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是我第一个打不及格的医生,我觉得并没有受到其他同事的影响,完全是我自己对你能否胜任这个职业的判断。首先,我觉得你在医学院学习的基础很不好。诊断学和内科学的基础都非常差,表现为病历书写,病史特点的提炼和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上。很多人觉得写病历是浪费时间,但我觉得写病历是对一个医生临床思维最基本的训练手段,谁不是从踏踏实实写病历开始的呢?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不到4分钟,就能复现诺奖实验!Nature重磅:AI轻松实现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合成,人工智能科研机器来了?

短短4分钟的时间,AI“科学家”竟然成功地复现了诺奖实验成果,且只尝试了一次!2023年12月20日,Nature上刊登的最新研究再一次刷新了人类的认知。这个由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研究团队开发的AI“化学家”Coscientist(一款基于GPT-4等大型语言模型的AI系统),竟能自主设计、规划和执行复杂的实验——不仅成功实现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药物分子的合成,甚至还在短短几分钟内优化了「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而「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正是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研究,该反应能够高效地构建碳-碳键,生成很多以往难以甚至无法合成的物质。Coscientist的出现不可谓不重磅,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整个化学领域!连领导这项研究的CMU化学家Gabe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仅熬夜4天,死亡率达80%!!Cell: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睡眠不足免疫崩溃”的新机制,深层原因在这儿....

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加快,“拼命十三郎”们只能舍弃睡眠时间,转而投入996甚至007的“社畜”工作中。除了繁忙的工作压缩了睡眠时间外,一个更常见的现象是“报复性熬夜”——白天被各种琐事儿缠身,只有当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时间才开始属于自己,接着就是“无止境”的熬夜。当从手机中“缓过神”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睡不了几个小时又要搬砖了!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人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至1点,比2021年向后推迟了1小时。此外,一项针对中国职场青年的报告显示,超五成职场青年每天在12点之后才睡觉,甚至有13%的要熬到凌晨2点后。不过,正如大家调侃得那样“晚上不睡,白天崩溃”。崩溃的不仅是精神,还有身体的方方面面!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熬夜(包括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定义为2A类致癌物。除此之外,熬夜还会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92%;增加海马体中抑制神经元活动,破坏记忆巩固;甚至于死亡!近日,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团队进一步发现,睡眠不足免疫崩溃并非“耸人听闻”——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后果,甚至诱发死亡!在长达4天的熬夜之后,生物体表现出严重的炎症反应,约有80%死亡。具体原因在于,睡眠剥夺会增加大脑中前列腺素D2(PGD2)的水平,而穿过血脑屏障的脑源性PGD2外排的增加,会诱发循环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细胞因子风暴综合症,给外周免疫系统带去严重的病理后果。DOI: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重磅!建议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后,国家卫健委亲自打来电话:会考虑进一步改革!超82%医生支持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

网友建议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国家卫健委亲自打来电话:会考虑进一步改革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又被广泛地讨论了起来,其是否应该被取消再次成为关注的议题。近期,一名医生在《收到国家卫健委的回电好激动》一文中表示,其在政府官网平台提交了“当前继续医学教育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现象,严重加重基层医务人员负担,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的建议后,没想到过了不久,竟然收到了国家卫健委科技司领导的亲自回电,感觉自己的建议备受重视。国家卫健委领导细心听取了这名医生的想法和意见,并表示认同,说会考虑进一步改革改变等。这名医生表示:“特别激动,全程我阐述了九分钟的个人观点,领导也对我的想法深表认同。我想说的是,其实国家各部门对我们底层群众提交的建议都是在看的,所以不要对一些不合理的东西默默承受,感觉事不关己大家就都不在乎,其实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我们下面每个人反馈了上去,国家知道了,知道了我们的心声,才能知道如何改革会变得更好,才能一直进步!”事实上,业内这十年来建议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呼声一直都很强烈。早在2014年,微博知名博主心内科主任牛医生就曾发文呼吁:建议取消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虽然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继续学习。但现在明显变味了,几乎成了一种买卖,让本来就忙碌的医护人员增加了额外负担,同时也让倒卖继续教育学分的贩子发了一笔大财。2017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就相继提出了“关于取消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建议和提案”。当时,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了回复,回复针对建议、提案中的有关内容表示,卫健委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杜绝买卖学分、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解决工学矛盾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与医师执业注册、职称晋升等的有效衔接。确实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九十年代的时候,由于网络不发达,医护人员学习渠道有限,医护人员确实会很认真的去听这些学习和会议,当时也不需要缴纳这么多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参会费。可现如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一年必须修够25分,去哪找?对于外出学习,非主任级别机会很少;本院学习挣学分,0.5分/次,内外妇儿通吃学些不相干的内容也得40次,哪有时间呢?没办法,有些人只得网上买、厂商送、内科学分外科用、下水道学分上水道花、编造等等五花八门,有门路的竟然1年能筹够100分,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一位医生网友“韦哥”就表示:“每个医护人员都可以有机会学习,看似公平,实则不公,每次有外出学习、讲座,很多医护人员是轮不到的。制度既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要有学分,又不能保证每个医护人员都获得学分,似乎有点矛盾!能拿学分的知识,大部分和我们的专业无关,我们并不需要学习,反而我们主动学习、急切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学到的临床知识是没有办法用学分评定的,这是不是特别矛盾?现在网络太发达了,想学什么知识,查一下就行了,而且还特别全面,真的没必要再延续继续教育学分制,这已经不合时宜了。为了拿学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形式上的,不但不能给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充电,反而还会浪费我们的时间,耽误我们的临床工作,恳请国家卫健委获知了我们底层医生的心声后,反复研讨,细做考虑~”如今,令我们兴奋的是,国家卫健委已经关注到了继续教育学分制存在的问题,这令我们满怀期待。继续教育学分制为何广受关注?建议取消的呼声为何很大?很多医生对这个继续教育学分制还不是很明白,现在我们就简单说一说。我国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继续医学教育试点工作。1991年,前卫生部就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2000年12月28日,前卫生部又重新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规定,并且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等挂钩,并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前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