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研究

其他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

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阐释先进深邃的思想,是古今中外伟大思想家、政治家的普遍特点。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仔细阅读了《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信件形成了极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具备独特的语言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著作蕴含的语言艺术及其特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一是立意深远、视野宏大。古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党的领袖的语言,作为承载反映党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重要载体,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挥着引领指导作用,必定充满指引方向的真理力量和激励前进的磅礴气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往往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判断句式,体现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和本质的揭示。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常用质朴简洁的口头语、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在波澜不惊中叩击心灵。比如:“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语言气势恢弘、高屋建瓴,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体现出一种自信大气、沉着稳健的风度。比如:从“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到“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都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二是实事求是、析事明理。“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话实话是语言表达的原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个显著特点是“真”,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合实际、结合实际、符合实际,始终连接着中国这片沃土。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让人信服,就在于讲的既是真理,又总是摆事实、举事例,有时还运用亲身的经历、详实的数据来讲述道理。比如: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粮食安全时,习近平总书记列举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相当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大米贸易量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消费量的1/4,一下就把我们的饭碗必须主要装中国粮的道理讲明白。“真”还体现在直面矛盾、不避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问题导向,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鞭辟入里地分析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说硬话,对干部身上存在的毛病缺点说尖锐的话、说逆耳的话,让闻者足戒、“红脸出汗”。比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批评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的现象,强调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针对一些领导干部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种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击中要害、发人警醒。三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作讲话要让人爱看爱听,就要契合时代主题,使用受众习惯的语言,做到言之有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因主题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语言方式也各有特点。比如:和县委书记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为题,从回忆自己当县委书记的画面切入,循循善诱地提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方面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语言十分熟悉,与群众交谈时亲切自然。比如:在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心;对十八洞村不认识自己的农妇微笑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肃然起敬;看望青年学生时和蔼可亲地询问“刚上大学,生活习惯不习惯”,如同家中长辈般亲切;一句“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一下子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特别注意引用对方的诗句谚语、名人名著、历史典故、交往故事,让人感觉受到理解和尊重。比如:谈到共谋发展、合作共赢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对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对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在平等相待中体现从容自信。四是简约精练、要言不烦。“大道至简,微言大义。”习近平总书记文章提纲挈领、布局巧妙、言简意赅,往往用三两句话抓住要旨,让人印象深刻。他在《之江新语》短评《文风体现作风》中提到:“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于需要论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简明扼要的字或关键词,总结提炼核心意象,把中心思想浓缩其中。比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种重要元素,精辟总结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5个突出特性,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全面把握和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出好干部“五条标准”,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十五字”使命任务,用“亲诚惠容”概括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用“真实亲诚”概括中非关系的发展,既易懂又易记。习近平总书记尤爱引用古诗词,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效果。比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巧用三句诗,标注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在强调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时,他引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说,升华了讲话的思想内涵。五是新颖别致、推陈出新。“诗家清景在新春”,讲新话总是最吸引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新话不只是新名词、新概念,而是要结合时代注入新思想新内涵。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用不能“开小灶”“吃偏饭”来告诫选树典型不能拔苗助长;用“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表述,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讲得通俗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还喜欢讲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故事,让人在耳目一新、莞尔一笑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比如: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告诉大家信仰的味道;用泰山半腰“快活三里”的故事,激励干部紧要关头不松懈;用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用“半床被子”的故事,阐释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运用之妙,“土话”有时也是“新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插队当了七年知青,对农村生活有深刻体验,对俚语俗话信手拈来,形象生动又意蕴深远。比如:用“狗熊掰棒子”批评一些干部目光短浅;用“墩墩苗”强调培养青年干部要到艰苦环境磨炼;用“不要听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说明要保持定力不受外力干扰;用不能“迈过锅台上炕”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规矩意识;用“开弓没有回头箭”阐释认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基础,来源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中华文化素养、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及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亲可近、可学可用。做好新时代宣传教育工作,要善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艺术和风格特色,内化于心、外见于行。一要始终突出思想内涵,使宣传教育有根有魂。宣传教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只有把思想吃透,才能将道理讲透。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中心位置,深入领会其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思想理论的深刻内涵转化成“中国话”“现代话”“大众话”“青年话”,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话语体系。二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使宣传教育有理有据。宣传教育要说服人,就不能单向灌输、生硬说教,而要以事说理、以理服人。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说理技巧,注重通过概念梳理、逻辑分析讲理论,通过提供信息、传递知识讲政策,通过理清思路、想出办法做思想政治工作,架起拉近距离的思想之桥。三要创新用数字化赋能,使宣传教育有声有势。宣传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喜欢听,才能有声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对象化的语言风格和创新化的语言表达,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树立“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探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舆论分析、热点收集、用户画像,实现分众化传播,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四要用互动式生活化语言,使宣传教育有情有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宣传教育必须饱含感情,才能直抵人心。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和亲民语言,不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全民国防教育,不论是英雄模范宣传还是形势政策宣传,不论是核心价值观建设还是公民道德建设,都要多一些情感碰撞与平等关照,讲群众爱听、听得懂的话,用情感为沟通插上灵动翅膀。五要恰当使用表达技巧,使宣传教育有趣有味。趣味性是增加宣传教育效果的有益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用诗词歌赋、箴言警句、寓言典故、修辞方法让话语“富灵气”,用贴合时代特点的流行热词让话语“蕴生气”,用深入生活的真素材、小故事让话语“接地气”,努力将原本高深严肃枯燥的话语转化成简洁趣味生动的表达,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对宣教工作者来说,要做好“看不见的宣传”,同样“功夫在诗外”。只有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坚信、笃行、好学、能文,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作者单位: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3期
4月7日 上午 11:51
社会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关键要深切体悟其中蕴含的时代要求、精髓要义、方法路径与创新实践,让党员干部在“灵魂最深处”盛开“新思想之花”,在品味“真理的味道”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凝聚亿万民众同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共同唱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奋进之歌。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条件下统一全党思想,为形成“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奠定坚实思想基础。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也是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领导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这样的大党、大国和伟大使命,要求党一刻也不能离开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科学的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全党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把准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形成“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不懈奋斗赢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在新征程道路上统一全党意志,为永葆“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的对党忠诚本色提供坚强保障。统一全党意志,就是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归根到底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建党百余年来,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全党始终统一意志,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忠诚。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各种难以预测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可以说是“困难无处不在,挑战层出不穷”。但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越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的对党忠诚形成共产党人的统一意志,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在新使命担当中统一全党行动,为凝聚“人心齐、泰山移”的全民力量提供前进指南。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所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宏伟远大,所坚守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无比重大,在这个充满光荣与梦想、艰辛与挑战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迫切需要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真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融汇合的历史高位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才能在前所未有的复杂条件下始终做到统一行动,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重大挑战与重大风险,积极克服和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阻力与重大问题,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合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依靠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奇迹。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精髓要义高扬思想旗帜为国家立心。为国家立心在本质上是建立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其核心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自觉用这一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推动事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石,以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凝聚起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发出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砥砺初心、涵养正气、激发动力,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国家的价值根基、赓续民族的文明血脉,让“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精神基因展现出更强大的魅力和更旺盛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亿万人民铸就共同奋进的精神家园。铸牢对党忠诚为时代聚魂。新时代条件下铸牢对党忠诚,就是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体现在理想信念、政治生活、立场定力、担当作为上,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魂固方能神聚,根深方能叶茂,源浚方能流长。党员干部要不断淬炼对党忠诚品格,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切实把对党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站稳人民立场为发展强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做成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诉求、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大事要事。这些大事要事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以及始终如一的宗旨意识。因此,从价值维度而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凝聚和铸造的是中国共产党亘古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心与魂。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方法路径在深化于学中高质量融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关键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真学建构理论认同,以真懂推动实践发展,以真信强化政治悟性,以真用落实担当作为,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党员干部要踏踏实实坐下来、静下心,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反复精读”学、“把握精髓”思、“知行合一”践、“联系实际”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明方向、学方法、悟规律,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坚实思想根基。在内化于心中高品质淬炼。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关键在于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植入灵魂、融入血液,真正淬炼内化成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熔铸赓续对党忠诚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期待,努力做到思想除尘、内心净化、灵魂洗涤,始终保持心无杂念、德无杂质、行不乱章,不断锤炼对党忠诚政治品质,以实际行动擦亮共产党员身份。在转化于行中高效率落实。“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转化于行中高效率落实,不仅要做到学深悟透理论精髓,更要做到以知促行,在实践创新中彰显理论指导价值,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牢记“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看作一个整体,到基层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针对实际问题把脉问诊、解剖麻雀,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直到干出实际成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于行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纸上学”到“事上见”,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将“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以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用真理的力量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创新实践学习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要从微观上学习和把握其中蕴含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论断,在深学细研上下功夫,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抵达根本;又要从宏观上理解主题主线、逻辑基点、结构框架,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各领域各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把握,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真正把“见树木”和“见森林”结合起来。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向深入,内化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宣传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理论宣传是“传声筒”“放大器”“调音器”,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必须在宣传手段上推陈出新。“分众化”才能“大众化”,要区分不同受众群体,建强分众化宣讲队伍,发动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先进讲事迹,以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百姓话语,在陈情与说理中解疑释惑、深入人心。要通过“田坎会”“院坝会”“堂屋会”等接地气的形式,让理论宣传变得“鲜活”。要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深钻细研,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进而破解一批难题,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实现知信行统一。研究既要“书香气”也要“接地气”。建立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推动理论研究由单一的“专家领导讲”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大众讲”转变,逐步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行业模范讲事迹、百姓群众讲体会”的理论研究新格局。同时理论研究也要积极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让思想流向“云端”、让观点成为“热搜”,用贴民心、接地气的形式为群众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让群众既能品味“真理味道”,又能转化为“干事底气”,使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旗帜在人民群众心中高高飘扬。实践既要“抬头看”也要“埋头干”。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涌现出来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就需要多做“抬头看”的功夫,在多方学习借鉴中不断提升学习实效。在“抬头看”的同时更要注重“埋头干”,多做“功夫活”,本着“认真就是水平,扎实就是能力”的态度,着重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打牢服务群众的基本功,做到“入木三分”而不是“蜻蜓点水”,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不放过”,对于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罢休”,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反弹”,以实际行动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民生之问。我们生逢伟大时代、创造伟大事业、肩负光荣使命,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唯有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才能不惧惊涛骇浪、坚定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美篇章。(作者: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李东凯、唐文俊、张峰、孙显蔚)【本文系机关党建研究杂志社2023年度机关党建课题研究获奖成果】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2期
3月22日 上午 11:02
其他

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系统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中,居于首位的是“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落实这一要求,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联系,坚定自觉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自我革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国之大者”,事关全局和根本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在革命胜利后忽视必要的集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实践中,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重要的建党原则,重视用铁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使“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以列宁为政治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中统一领导。而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抛弃了民主集中制、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丧失了党中央权威。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看,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曲折历程。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就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如果党的领导集体缺乏足够的权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必然弱化,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是我们党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对党的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他强调:“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两个维护”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全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共同的政治责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两个维护”,归根结底是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国理政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情况之复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不能把全党思想和意志牢固凝聚起来,形成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高度统一的整体,就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汇聚起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磅礴力量。这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一定要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行动非常自觉。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团结、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党群关系,就不可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为此,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性质。党的自我革命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旨在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全党永葆初心、担当使命;旨在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行稳致远。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党的自我革命是“革自己的命”,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犹如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这意味着,党的自我革命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需要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及时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及时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及时消除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各种隐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3月13日 上午 11:01
其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多次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中就机关党的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机关党的建设的地位作用、职责定位、总体布局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机关党建篇”,为指导机关党建工作实践、推动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一、深刻认识机关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在推进伟大工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机关党的建设特殊重要性的准确把握。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形成齐抓共管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强大合力。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机关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江苏省委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2019年,明确由省委领导兼任省级机关工委书记,省委常委会也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关工委委员会制”,为工委统一领导省级机关党的工作、指导督促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理顺了关系。连续多年以省委名义召开省级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参加会议。省级机关工委书记坚持每年带队开展机关党建专题调研督查,推动机关党建难题破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从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机关党建工作,强化责任使命意识,把机关党建放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中去审视,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去认识,放到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中心大局中去推进,切实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机关党建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2018年以来,江苏探索建立《省级机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领导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提请省委常委会审议出台《省级机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领导责任实施办法(试行)》,为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立标定向、划定红线。下一步,将进一步厘清党委、机关工委和部门党组(党委)的工作责任,加强与省委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更强的系统联动效应。做细做实督查考评闭环工作。督查考评是抓落实的有力手段。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近年来持续开展贯彻落实机关党建有关法规制度情况督查,督促发现问题整改,并做好“回头看”。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半年评估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践证明,开展机关党建督查考评是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机关党建责任的利器,要努力把党建“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倒逼机关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深刻认识机关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党的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的“根”和“魂”。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18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业务机关。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各级党政机关鲜明的政治属性,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在机关党的建设中纲举目张的统领地位。省级机关是全省政治建设的“第一梯队”,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坚决。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是新时代机关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强机关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部署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实施“六大行动”,以模范机关建设筑牢政治忠诚。要持续对标“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要求,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向机关基层党组织延伸,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件件落到底、项项抓到位、事事见成效。推动理论武装入心入行。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近年来,江苏省级机关普遍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组(党委)领学促学作用,形成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处级干部学习为重点、党支部学习为基础的理论武装体系。创建“时代先锋讲坛”“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新思想e起学”等学习品牌。通过党组(党委)书记挂帅讲、领导班子成员示范讲、先进单位轮流讲、青年党员竞相讲、支部党员大家讲等“五讲”模式,推动机关理论学习取得实效。当前,各级机关党组织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定期开展机关党员思想状况调查研判,积极探索论坛讲堂、微型党课、读书沙龙等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学习载体,不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保证。江苏省级机关开展“忠诚核心、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召开省级机关警示教育大会,加强警示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带头严格执行党内法规,自觉规范八小时内外的政治言行,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三、深刻认识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努力发挥好重要风向标作用机关党建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对其他领域党的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2009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严管理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这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机关党建工作的严格标准、特殊要求和各级机关党组织的前进方向。机关党的建设关系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在抓好机关党的建设上作出表率。在围绕中心上“走在前、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管党治党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这个政治责任最终就是体现在引领保障发展上。江苏省级机关党组织主动到发展主战场选“党建课题”、到攻坚最前沿定“党建项目”,三年来推出80个机关党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项目。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争创“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活动,创新开通“先锋直播间”,推动为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精准落实。实践证明,机关党建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要把机关党建放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去谋划,放到机关工作的大格局中去定位,确保机关党建走在各领域党建的前头。在建设队伍上“走在前、作表率”。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近年来,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积极以“三个一线”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动员和组织省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共驻共建,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作表率。同时,联合省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在选拔配备、管理培训、交流使用等方面制定务实举措,真正使党务工作岗位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积极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到乡村振兴一线助农、到企业发展一线纾困、到基层治理一线攻坚,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充分展现机关党员干部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精神风貌。在服务群众上“走在前、作表率”。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相统一,始终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宗旨、彰显初心。要努力实现机关服务资源和群众潜在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组织开展省级机关与南京市“共学攻坚6040”行动,“一部门一课题”改革项目均如期完成,“一社区一案例”重点项目惠及群众93万人次。组织开展“乡情微调研”活动,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盼,把群众意愿融入决策参考。持续擦亮“惠企为民先锋行”“助农先锋行”等活动品牌,组织省级机关党组织与民营企业党组织、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等结对,助力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成效明显。四、深刻认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向人民做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等崭新课题。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江苏各级机关党组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持之以恒推动全省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锲而不舍纠“四风”顽疾。新时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江苏省级机关近年来持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满意度评议工作,为强化作风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树起“靶子”,将“四风”整治情况纳入机关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省级机关作风持续好转。但也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用力,时刻防范隐形变异新动向,加快机关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树立机关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良好形象。深化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江苏省级机关以廉洁机关建设为抓手,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和“清风廉韵”话清廉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聚焦多发易发违纪违法案件类型,编印省级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案例选编,以案明纪、以案促治,推动省级机关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实践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也要重视发挥机关纪委“监督前哨”作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注重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真正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扎牢制度笼子。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近年来,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通过与省纪委监委和省委编办联合发文,推动符合条件的部门单位配备一名机关纪委专职副书记,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有人抓、不落空。制定印发机关纪委工作指引、处理违纪党员操作流程。健全完善审查处理违纪案件质量评查机制,提高案件审理和备案质量。下一步,要将正风肃纪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可能产生问题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部门内控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作者系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2期
3月11日 下午 2:30
其他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机关党建工作研究

全面准确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如何正确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指导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不断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机关党建的根本政治任务(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它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随新时代伟大变革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二)“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的价值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内在的精神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显著标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鲜明风格,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心铸魂的精神源泉和完成中心任务的制胜法宝。“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系统概括和规律性总结,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因此,完整、系统、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真正领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贯彻运用这一思想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关键所在。(三)学习领悟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是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六个必须坚持”高度凝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准确理解、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不仅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建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自觉运用“六个必须坚持”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六个必须坚持”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机关党建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二、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机关党建工作(一)坚持人民至上,恪守机关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性”“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要义,其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特定民族国家具体社会阶段的实践逻辑的展开,是群众史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
2月5日 下午 1:02
其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强调这一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论断?新时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形成了哪些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又达到和体现了怎样的新高度?下面从4个层面作些分析。以“两个结合”引领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通过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开展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把“一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的提出,不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途径,也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引领。新时代以来,以“两个结合”为引领,我们党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两个结合”的引领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须臾不可缺少的必需因素,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是魂脉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根脉所在,二者内在融通、相互契合,能够结合、应该结合,不仅哪一个都不能丢,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3条基本线索: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线索,着眼于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二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线索,着眼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并推动建设新文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线索,着眼于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而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沿着这样3条线索逐步展开和深化的,而这3条线索也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结合”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和“领”,为我们党提纲挈领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关键抓手。“两个结合”打开了进行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夯实了拓展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纵深,巩固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鲜明文化主体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自强,为我们更好地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在深刻总结厚重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的现实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个“新的历史高度”,首先指的是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层面:一是实现民族复兴层面,强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二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事业发展需要层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三是凝聚民族精神和巩固群众基础层面,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强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果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因此,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性、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最新认识。上述认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文化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的基本原理,深刻把握“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深入总结党领导人民开展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经验,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和深入的形势,而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既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又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广泛凝聚起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奠定了重要思想认识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命任务和目标方向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如果说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是侧重于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那么,对文化建设使命任务和目标方向的认识,则是侧重于回答文化建设要建设什么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和目标方向作了深刻论述和明确界定,把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推进到了新高度。这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层面:一是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二是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明确把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作为“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的目标任务之一,把“文明”作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征之一。强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5个着力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呈现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这样的困境中,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必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述4个层面,从意识形态这一文化的内核开始,扩展到文化本体(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社会构成元素)层面,再扩展到国家现代化层面,最后提升到文明更新和创造层面,环环相扣、层层拓展,多方位立体式擘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和目标方向,为文化建设“明所将往、知所趋赴”提供了目标和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对上述4个层面认识的进一步凝练和概括,彰显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探索和认识的继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一项实践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怎么做上,这也就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问题。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开辟了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人民开展文化建设进程中,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鲜成功经验,深入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新征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基本原则和“七个着力”的明确要求,把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推进到了新高度。具体来讲,这突出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一是强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全党动手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指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必须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三是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从而不断提升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品格。四是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必须大力培育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从而不断强化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五是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思想精华,必须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六是强调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必须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筑牢文明根基。七是指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八是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的文化建设大思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不断完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九是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从而夯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学理支撑。十是指出互联网已经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从而拓展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疆域和阵地。十一是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世界文化激荡背景下掌握主动明确重要抓手。十二是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动力,必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此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从而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天下胸怀和世界意义。上述内容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与要求,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体系,有力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么做的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的引领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格局不断提升、气象不断更新,新时代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步伐持续前进,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使命任务和目标方向、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认识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不仅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构筑了基础和支撑,也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彰显出更强大的思想力量。(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1期
2月4日 下午 3:14
其他

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起示范作用——毛泽东等领导人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始终发挥着对人民群众的引领、表率和示范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这种作用发挥得尤为突出。因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从世界观到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到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到个人修养等方面不严格要求自己,不起模范带头作用,不为群众作示范,就难以承担伟大的历史使命。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毛泽东同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这种引领、表率、示范作用的典范。“一个最好的模范”“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其全部的积极性。”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而奋斗时向全党发出的号召。他还特别强调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同志不仅自觉地发挥这样的作用,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标杆。翻开我们党在延安时期作出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同志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正是一个最好的模范。”这个决议还在多个方面讲到这种“最好的模范”的体现。比如,在强调坚持真理和服从组织的辩证关系、党内斗争和党内团结的相互统一等问题时,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就供给了一个坚持真理的原则性和服从组织的纪律性相结合的模范,供给了一个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和正确地保持党内团结的模范。”在讲到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全党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鉴别能力问题时,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在这次全党整风和党史学习中所采取的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克服党内错误的正确态度的模范,因而取得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提高并团结全党的伟大成就。”在各种困难局面和复杂斗争环境下,毛泽东同志都能亲自作“示范”,自觉当“模范”,带领全党同志不断“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自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标识。比如,这个决议在讲到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时,明确指出:“尤其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条件的工作,在这十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在讲到与“左”倾错误作坚决的斗争时,这个决议指出:“在第三次‘左’倾路线时期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是同这条‘左’倾路线完全对立的。”在讲到伟大的事业必须在伟大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取得胜利时,这个决议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自第一个历史决议后的历次历史决议,都采用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这种标志性表述,突出了毛泽东同志的引领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自我牺牲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在方方面面作表率,全党上下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自然就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或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这样一个先锋模范集体和特殊称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和重要环节上,毛泽东同志充分发挥了“一个最好的模范”作用。“共产党的模范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提出“共产党的模范作用”问题时,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对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与他的战友们有着高度的共识。周恩来同志也曾明确强调过“领导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在毛泽东等同志的亲自示范和引领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民族的先锋、人民的模范。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在领导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发挥表率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对于我们党能不能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而恰恰在全民族危机、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蒋介石集团却采取对外妥协、退让的总方针和总政策,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专注于“攘外必先安内”,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军事上节节溃退,“部分的军人发生颓丧失望的心理”;民众动员方面“包而不办”,“前线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后方得不到民众的援助,民众武装不能组织”,等等。周恩来同志指出,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成为中流砥柱,而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又尤为突出。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他特别强调,如果没有“官兵一致”和“军民一致”这两个原则,那么军队“不适宜于执行彻底战胜日寇的任务”。这两个原则,就包含了毛泽东同志给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定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官”与“兵”是融为一体的;党的干部与群众之间,党领导的军队与老百姓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这个党领导的队伍中的干部,就是队伍中的普通一兵,但始终要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作用。毛泽东同志还在另一篇名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专门拿出一节来阐述“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明确提出:“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还概括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等。另外,在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协同工作、实事求是、远见卓识等方面,都要成为模范。毛泽东同志特别概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的一些具体表现:“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在要求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以先锋模范作用来履行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重任和检查工作方面,毛泽东同志历来特别强调,“要从我们中央开始,带头下去检查”,“这样才能带动大行政区一级,省市一级,专区一级和县一级,我们才有资格责备下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和战友们有着高度的共识。周恩来同志也多次提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在战斗中成为绝对的模范作用”。他要求:“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忠实于革命主义,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艰苦耐劳的作风,去影响全体官兵;以谦逊和睦的态度,耐心说服的精神,去团结全体官兵。”周恩来同志还特别提出:“一切高傲的出风头的空谈的恶习,以至贪污腐化的生活,必须克服与排除。”他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中,专门提出“领导群众和结交朋友,领导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的要求,提倡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模范。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是历史关键时期或紧要关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始终站在引领人民前进的行列里,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为人民示范”与“伟大的领导能力”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有长期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这种革命斗争经验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新国家的伟大的领导能力”。毛泽东同志概括的我们党这种“伟大的领导能力”,既集中统一地体现在集体领导上,又反映在一个个领导干部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中;既经过了复杂的革命斗争的检验,又经过了更加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考验。在锤炼党领导的队伍战斗力并逐步推动“伟大的党”获得“伟大的领导能力”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的极端重要性,他要求:“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他还多次提出“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周恩来同志在总结概括毛泽东同志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方法时,也曾这样说过:“根本着眼点就是把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到中国,争取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来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不是把自己缩小到最小的圈子里来空谈革命。”在谈到我们党的领导能力或领导权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特别指出,是以我们正确的政策去团结争取“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并且发挥我们自身的模范作用得来的,而不是靠强迫命令得来的。“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毛泽东同志还强调在工作方法上要“采取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的方针”,“不是采取强迫命令、欲速不达的方针”。周恩来同志在总结概括毛泽东同志的这种团结引领能力时,也特别强调:“就需要集合一切可能集合的力量,而不是只靠先锋队办事。无产阶级是先锋队,但不能仅靠先锋队。”“把更广大的农民团结在一起,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做许多艰苦的具体工作,不屈不挠地前进,长期地奋斗,努力争取大多数的人民,争取大多数的青年群众跟着我们走,而不是靠着我们这个小队伍。”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率先垂范和坚实奠基下,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树立并发挥着引领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里的一种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各种复杂局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要进一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需要全面从严治党,解决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为此,党中央对党的先锋队作用,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示范作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邓小平同志说过:“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江泽民同志指出:“高中级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继续强调领导干部带头、中高级干部以身作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引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作了广泛而深刻的阐述,其中特别强调“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首先从中央做起,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他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作用”。就在这次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起始,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先强调了中央政治局“发挥示范作用”对推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为全党作示范、立标杆、带好头”。“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警句,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是先贤们对领导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清醒认识,讲的就是榜样力量的巨大影响力和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充分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历史和现实深刻说明,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自身修养、搞好队伍建设和带领群众前进的重要法宝。自毛泽东同志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人民群众只要看到党的领导人,就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标杆;只要看到一个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就看到了他们率领下的一支支队伍的巨大力量;只要看到一个个优秀的党员,就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和先锋模范人物的正面形象,也就看到了事业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此,今后肯定如此!(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1期
2月2日 下午 12:04
其他

江成:全面提升新时代机关党建质量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机关党建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烟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围绕发挥好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作用,统筹抓好机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机关党建质量,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一、抓政治建设固根本,让机关党建“有根”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机关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永葆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塑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完善践行“两个维护”制度体系,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全链条贯彻落实机制和各级党委(党组)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台账,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定出台《中共烟台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政治能力执行能力建设的意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向全体机关党员发送党性教育短信。扎实开展“政治体检”,着力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涵养积极健康的机关文化。充分发挥烟台红色资源丰富优势,高标准打造31处机关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和32处“烟台廉脉”现场教学点,经常性组织党员重温“地雷战”“胶东保卫战”“西海地下医院”等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突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开展“学习身边榜样·争做机关模范”选树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标杆。搭建“活力四季”文体活动载体,开展“好读书、读好书”和“践行二十大·拼搏勇争先”等活动,营造团结严肃活泼的机关文化氛围。建设全面过硬的模范机关。聚焦“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目标,突出“政治过硬、组织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标准,大力开展机关党建创新大赛,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督促检查、典型激励、考核问责、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聚力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系统特征的示范样板,积极参与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评选市直机关标兵单位、先进单位,带动全市机关比学赶超、争先创优。二、抓思想建设强党性,让机关党建“有魂”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拓宽载体渠道,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学深学透创新理论。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跟进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筑牢“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紧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实施理论宣讲“1166”示范工程,常态化开展百场基层理论宣讲、百名“学习强国”标兵选树等“七个‘一百’心向党”活动,打造“言轩细雨”宣讲品牌,推动各级机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抓实抓细主题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综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力求融会贯通、入脑入心。突出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全覆盖巡听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举办市直机关青年党员“学思践悟”论坛,开展青年党员“微演讲”短视频大赛,推动青年党员在理论学习上有更大自觉、更高标准、更多收获。筑牢筑好思想防线。深入落实机关干部职工谈心谈话制度,畅通思想动态的收集、反映渠道,坚持岗位变动必谈、组织处理必谈、发生家庭变故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必谈,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态。持续加强机关青年党员思想引领,精神上“常补钙”、思想上“常见面”、实践上“常摔打”、行为上“常提醒”,引导当好时代先锋和青年表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分析研判,提高斗争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三、抓组织建设夯基础,让机关党建“有形”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功能为重点,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推动机关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树“合纵连横、港城标兵”机关党建品牌。针对机关党建点多、面广、差异性强等特点,构建“391”分类指导体系,推动机关党组织建设管理由“线条型”向“网格型”转变。“3”就是将96个部门单位划分为3个党建片区,由机关工委班子成员分片挂包,实现督促指导全覆盖。“9”就是在3个片区基础上再细化9个党建活动小组,每年轮换组长单位,牵头开展联学联建活动,打通横向交流渠道。“1”就是对垂管单位实行差异化管理,每年召开垂管单位党组织书记联席会议,定期征集垂管单位对市直部门需求事项,充分调动垂管单位服务烟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建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实施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三年行动,明确具体任务,修订机关党建制度,让机关党支部建有标尺、干有方向。每年评选样板党支部、星级党支部,推广优秀支部工作法和优秀主题党日案例,示范带动机关党建梯次提升。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聚焦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基层治理等,推进“一机关一品牌”建设,常态化举办“培塑红色标杆·引领突破发展”机关党建创新大赛,促进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锻造“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干部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活动,开设“每周夜校”、干部讲堂,选派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驻在式随岗锻炼,定期组织知识测试、技能比武、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突出机关党组织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党员重点群体5个层面,搭建党建研修、四季知行、党务答疑“三堂课”载体,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力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制定《市直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十廉工程”任务清单》和《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十六条措施》,常态化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广大机关干部守住守牢清廉底线。四、抓作风建设促发展,让机关党建“有为”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一年一主题”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先后实施了作风建设集中行动、“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能力作风建设年、“冲刺过万亿、机关当先锋”能力作风建设专题活动等系列活动,以机关作风改进有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实干机关促经济发展。坚持把作风改进体现到抓发展上,完善重点工作作战指挥架构,推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机制,集中资源力量抓好经济运行。健全挂图作战体系,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考评、半年一观摩、年度总考核。建立项目招引落地机制,一年2次集中签约、考查项目招引成效,一年2次集中开工、考查项目落地实效,一年2次现场观摩、考查项目实施绩效。完善督导考核体系,定期评选执行力先锋集体、先锋标兵,将其作为评先树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为、敢闯、敢干,凝聚起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强大合力。打造服务机关促环境提升。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作风问题,从优化政务服务入手,组织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由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市直经济发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同志、区市领导班子成员等2224人联系3800多家企业,变企业上门找政府为政府登门搞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选取龙头骨干型、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作为倍增对象,力促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和谐机关促社会稳定。坚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开展“民生热线”“网上民声”听取意见活动,定期组织部门单位通过留言平台搜集群众诉求,每天安排热点部门走进电视台直播间实时解答群众关切。构建机关党员常态化“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工作机制,组建243支市直机关党员先锋队,队员总数超1万人,每月至少到基层社区开展1次服务活动,每年至少为社区解决3个实际问题。建立“事要解决”督导落实机制,每周调度梳理初信初访、网络舆情、民生诉求办理情况,对久拖不决的派单督办,对权责不清的现场办公、当场定责。实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市县乡三级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五、抓机制建设保落实,让机关党建“有效”着力构建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压责任、明任务、强督考,有力促进机关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把机关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推动落实。每年年初制定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和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主体责任、机关党委直接责任、机关纪委监督责任、基层党支部落实责任4张清单,推动各级党组织依单履职。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1次机关工委工作汇报,党组(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半年至少听取1次班子成员履责情况汇报,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每半年至少听取1次分管领域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在机构设置上,50名党员以上的部门单位原则上单独设立党建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人员编制。在力量配备上,单位机关党组织书记一般由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并按照机关人员1%—2%比例、总数不少于2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在经费保障上,出台《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将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单位经费预算、单独列支,重大活动划拨专项经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制定党组(党委)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清单,每年组织1次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创新“述、问、评、测”等环节,随机抽取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邀请专家学者、社会代表参与评议,逐人打分、现场点评、会后反馈。坚持考评全局看党建、考评党建看发展,对不同层面考核,均设置“党建工作”“发展成果”两项指标,分值各占50%,推动考核重点从机关党组织转向部门党组(党委)、从基础党务工作转为发展实际成效。完善督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机关党建责任制专项督查,综合采取交叉检查、随机抽查、重点督查、跟踪督办等方式,每年2次分层面巡检机关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情况,确保年度直属党组织督查全覆盖,形成“自查、检查、整改、回头看”闭环督查机制。贯通巡察与党建督查联动配合机制,机关工委书记列席各部门单位巡察反馈会议,及时掌握存在问题,保证巡察与督查结果共享。(作者系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1期
1月30日 上午 11:49
其他

以大历史观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5年来的历史与实践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树立和运用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史,对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一、以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史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树立大历史观的基础。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观强调的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等一系列观点,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充分显示了党领导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进程,是唯物史观的生动实践和创造性体现,是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真实展现。正确党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精神为基本依据来认识和对待一百多年来党的历史的观点,其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以大历史观对待改革开放史,是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基础,将改革开放史放入更加宽广的时空维度去认识和把握。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总结是对历史规律的凝练。知史以鉴今,党中央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高度重视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中所总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要点,展现了凝练改革开放经验的历史主动性与自觉性。之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或多或少都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并在总结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性阐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30周年时党中央都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是作了系统总结,而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又在之前的总结和结论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将改革开放史与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列,作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加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五史”表达,突出了改革开放史与其他各史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以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史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发展动力的体现。二、以大历史观把握改革开放史关键在于把握好主题主线把握好改革开放史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无论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视野来看,还是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有内生性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得到历史和现实的充分证明。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要求从改革开放史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基本性质,要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开放前进方向。把握好理论创新的主线。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45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恢复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历史,在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创立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之后,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以“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更好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把握好改革开放史的方位。改革开放45年的历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波澜壮阔的组成部分,又有自身独立的特殊地位。从党史维度来看,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历史,百余年党史中改革开放史就占了45年,并且仍然在同步延续。从新中国史维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前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创制、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物质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一个整体,并非彼此割裂和根本对立。新中国史一条基本线索是国家的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正是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源源动力。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维度来看,改革开放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于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之一、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因此,要在“五史”视域中采取辩证态度和系统思维来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45年。把握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40多年前,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以及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进程的了解,党在对世界大势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这极大激发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从而在人类文明维度上进行了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史是党的胸怀天下与世界眼光在历史时段上的集中体现。三、以大历史观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理解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贯性。新时代改革开放是不断延续的改革开放史中的组成部分,具有历史、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一贯性逻辑。一贯性体现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对待改革开放,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了在改革开放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展现了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主动与自觉。一贯性体现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时代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立场。一贯性体现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运用大历史观科学把握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必然结论,我们要保持历史清醒,坚持系统观念,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特殊性。在一贯性前提下,新时代改革开放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因而有特殊性。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改革开放要围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而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尤其是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新时代改革开放有着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并确定未来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的目标任务。新时代改革开放展现了党的政治勇气、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眼光,这也是未来所必须坚持的。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世界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当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开放”之维尤为重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的前提下,如何在走自己的道路时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明互鉴、携手共进,这需要我们在坚持胸怀天下、展现大国担当的过程中不断去追问思索并付诸行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贯性、特殊性与世界性,要求我们必须将改革开放45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贯彻运用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深刻把握历史大势、洞察世界形势,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不断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作者分别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坚持胸怀天下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CDJ037)阶段性成果】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12期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坚决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面对战略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在实处。坚持问题导向。能否既善于抓住现实中影响发展、混淆思想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从中洞察到社会中深层次隐藏问题,是考量意识形态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要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见微知著、精准发力、有效解决、化于无形。互联网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不同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主战场。要提升用网管网能力水平,用好网络平台,规范自媒体平台,打造清朗网络生态。要善用网言网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网络舆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导权。强化制度保障。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抓住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压紧压实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领导干部要自觉担起主责,坚持原则、敢抓善管,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本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提高媒体素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沟通民意、发现问题、引导舆情、动员群众、推动工作。要进一步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作为切入点,构筑以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社会规范等多种形式为保障的法治运行环境,丰富意识形态工作“工具箱”,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自觉守正创新。要创新理念内容,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宣传阐释,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创新方法手段,聚焦互动性、体验性,多运用一些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的传播新途径,探索受众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形式,提高传播力、吸引力、引导力、影响力。要创新队伍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打通官方媒体、智库、自媒体壁垒,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矩阵。增强斗争精神。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提高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本领,时刻绷紧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这根弦,勇于坚持真理、批驳谬误,敢于举旗亮剑、直面斗争。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要正确把握斗争和团结的关系,立足于扩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把功夫下在平常,注重日常细节、人文关怀,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久久为功,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11期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观点回眸 |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重读《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194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直接以党性命名的《决定》,既有效应对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现实问题,也为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供了遵循。今天,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重温这一重要历史文献,对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决定》出台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出台既有复杂的历史因素,也有紧迫的现实原因。总结皖南事变教训是《决定》出台的直接原因。1941年1月6日,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多人奉命北移过程中,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局势和对策,及时进行反思总结。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明确指出,军队干部,特别是各个独立工作区域的领导人员,“决不能发展到不服从中央领导与中央军委指挥,否则是异常危险的”,并慎重而严肃地向全党提出了“党性”要求,“一切有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即是说党性不纯的同志,特别是军队的领导人员,必须深自省察”,“全党特别是军队中干部与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党性学习,决不可轻视这个绝大的问题”。皖南事变暴露出的不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的问题是我们党强调党性修养、制定并通过《决定》的直接促动因素。提高新吸纳党员素质是《决定》出台的现实因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我们党为适应形势变化和斗争需要,采取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全国党员从全面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1938年底的50万人,再到1940年初的80万人,其中75万是新党员。这些新党员大都是在统一战线环境下入党的,没有经受过革命战争和艰苦环境考验,阶级成分、思想观念和入党动机复杂,党的观念不强,出现了不少“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等违反党性的倾向。党中央认识到必须及时纠正这些违反党性的错误倾向,以保证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在1941年3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写一篇关于增强党性的文章。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讨论增强党性、反对独立主义问题,希望通过党内制度建设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认为党性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指出:“自遵义会议后党内思想斗争少了,干部政策向失之宽的方面去了”,“我党干部要做到虽受到打击也要服从组织,就是在一个时期为上级所不了解,并且孤立,都要能够忍耐下去。要能上能下。”王稼祥、张闻天、陈云等在会议发言中也认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重申的以“四个服从”为核心的民主集中制,在党内贯彻得并不完全理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央权威时常有被挑战和削弱的危险,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正确的思想路线没有真正确立。会议决定由王稼祥负责起草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决定。探索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决定》出台的主要目标。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将党派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加紧反共宣传,制造军事摩擦。面对复杂严峻局面,为服务抗战需要,党中央迫切需要思想和行动上的集中统一。然而,当时在党内,遵义会议虽然解决了最紧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路线问题,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但全党真正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就迫切需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启蒙。因此,制定一个能统一全党步调和行动的规范性文件,成为解决党内存在复杂思想问题的客观需要。二、《决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941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王稼祥等开始认真作调查研究,研究各地区、各部队的报告、文电,听取有关汇报,在会议上反复研究,在此基础上起草草案。草案经中央政治局同志阅改后形成《决定》稿,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决定》正文共约1800多字,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约300字,论述增强全党党性的极端重要性。《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年的革命锻炼,已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的决定的因素,然而革命事业伟大而艰难。“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党更进一步的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的党,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第二部分约800字,指出党内存在的违反党性的倾向。诸如在政治上自由行动,独断独行,阳奉阴违;在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领导;在思想意识上,一切从个人出发,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不与群众真正密切联系等。第三部分约700字,提出了纠正违反党性倾向的办法: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的现象;即时发现,即时纠正,不纵容错误继续发展;加强纪律教育,严格遵守“四个服从”的基本原则;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从中央委员到每个党部的负责领导者,都要参加支部组织,过组织生活,增强党性的锻炼。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领会深、把握准、落到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在提高站位上走在前、作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系统的科学方法论,领会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学深悟透上走在前、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系统学习这一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在吃透理论精髓、掌握核心要义上下功夫。要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习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和实践要求,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抓实见效上走在前、作表率。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学思想强党性、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进行专题学习讨论。要结合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针对解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要自觉对标对表,查找问题、狠抓落实,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走好第一方阵,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8期
2023年8月9日
其他

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党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度自觉,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时代新征程,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武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坚决拿起这一武器,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奋进力量。八七会议在批评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基础上,开始探索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的倾向、对红军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批评。长征路上,遵义会议通过严肃的思想斗争,扭转“左”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整风更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成功典范,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的整风、整党,以及后来的“七千人大会”等,都较好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了当时的党内思想、作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果断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新征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都贯穿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全党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不回避错误,更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由于同人民群众存在根本利益冲突,注定了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批评,更不可能开展真正的自我批评。党的七大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确定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会议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从此,我们党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法宝不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和洗涤,指出“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邓小平同志提出,“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但是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长期坚持,不断发扬光大。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次都将召开民主(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其中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了深邃思考,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和自己的真正爱护”,要“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同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要运用好“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弘扬整风精神,批评要积极、严肃、认真,自我批评要诚恳、自觉、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日益严峻复杂、“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凸显的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年磨一剑,严字当头、标本兼治,采取一系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党治党新举措,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经过革命性锻造,党在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激浊扬清中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在革故鼎新中重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自我革命是刮骨疗毒、是烈火淬炼,没有和风细雨,更来不得温良恭俭让,唯有以更高尚的追求、更严格的标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不断检视、剖析、反思,才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临很多独有难题。我们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解答好大党独有难题。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站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民立场,坚守奠基创业时的初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方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持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发扬革命加拼命精神,坚决批评和摒弃一切追求安逸、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要坚持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坚决批评和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永葆党的青春活力。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世界上第一大政党,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决定了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传承好、保持好、发展好这一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党的二十大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行专门部署,为推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共产党之治的独特密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党的自我革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在严格落实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推进党内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与巡视巡察、党内督促检查、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机融合,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党内法规执行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创新之举,为各类监督建立了清晰明确的责任体系。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在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和严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监督基础上,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自我革命监督网络,全面提升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治理效能。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坚持政治巡视定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批评和自我批评走过场等问题及时纠偏,充分发挥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7期
2023年8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刘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 推进财政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财政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为落实好党中央赋予财政工作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断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财政部党组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回顾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党都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党的性质宗旨、“三大作风”等许多重要建党思想,强调严明党的纪律,开展整风运动,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实现了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有效净化了党风政风社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鲜明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巩固党的组织和纪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管党治党“组合拳”,使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二)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防止了党因腐败蔓延、“四风”肆虐、特权横行而变质褪色,防止了党被利益集团、权势团体渗透干预,赢得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三)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20世纪4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正是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才能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始终朝气蓬勃、走在时代前列。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鲜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解决现实问题,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提出的治本之策。财政部党组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财政工作的使命任务,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漠状况,有力维护了党在政治上的团结统一。财政部党组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建党,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常态化,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不断锤炼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乱、价值观之乱得以正本清源,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财政部党组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确保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在诱惑“围猎”前定住神,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政治本色。(三)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得以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提振。财政部党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制胜优势。(四)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我们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的政治定力和坚强决心。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财政部党组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铁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涵养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五)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党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有力有效查处了一批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大的案件,“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不敢腐的震慑充分彰显,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自觉显著增强。财政部党组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三、以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韧劲和执着,一刻不停推进财政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财政部党组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出财政贡献。(一)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关于财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财政部党组大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完善学习领会、研究部署、办理落实、督查督办、总结反馈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财政资源统筹分配、财政政策制定实施的具体实践。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监督检查,聚焦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大财政公权力监督力度。(二)坚持举旗铸魂、凝心聚力,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财政部党组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财政部党组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功能,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持续推进“五型”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和各项关爱激励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坚持党建引领,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发挥党支部、党小组管到人头的优势,经常敲木鱼、念紧箍咒,筑牢年轻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财政部党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警示教育周常态化机制,加强纪律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运用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始终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五)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财政部落地生根。财政部党组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一“牛鼻子”,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有关工作机制。部党组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形成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各单位党组织书记坚决扛起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各单位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行,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作者系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7期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史文斌: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

机关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领域党建有着重要风向标和示范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为做好新时代机关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江西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机关党建重大问题,专门出台有关文件,对加强新时代全省机关党的建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各级机关按照省委的部署,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创建模范机关为主抓手,坚持抓机关、带系统、转作风,推进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发生可喜变化、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一年。江西各级机关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聚焦“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和做好“三个表率”的要求,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突出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各级机关权力集中、责任集中、执政骨干集中,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要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机关党的工作方方面面。坚持筑牢政治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首要政治品质。要深入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矢志不渝地爱戴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自觉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发扬者、践行者,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坚持把准政治方向。机关党的各项工作要精准对标对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国之大者”,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防范政治风险。当前,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斗争精神,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站、刊物、微信公众号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梳理排查风险点,坚决防止小风险向大风险演变、其他领域风险向政治领域传导。2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各级机关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抓好学习全面覆盖。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加强对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指导督促,完善机关工委列席旁听机制,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突出年轻干部这一重点人群,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健全完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机制。积极举办示范培训班、学习交流会、机关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部署,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扣目标任务,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形成特色、注重实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机关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政治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机关党建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促进机关和谐、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保证。要把握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开展好机关干部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为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3打牢基层基础,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机关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和水平,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标引领促创建。对照《江西省直机关创建“四强”党支部、深化模范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紧扣三年创建时间节点,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督促检查、考核问责、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在严密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责任上持续用力,确保创建取得实效,真正让支部活起来、强起来。分类指导强统筹。机关党建覆盖了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基层党组织,涵盖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的机关党员群体,必须结合实际,多研究分众化、差异化的工作招数,制定加强分类指导的实施意见,精准指导、精细服务,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方法树品牌。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完善和落实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组织不同机关单位党支部联学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努力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党建品牌。及时总结推广模范机关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健全完善工委领导对口联系“网络区”制度,加强对省直单位创建模范机关的常态化指导推动。坚持开展“以下看上”专题调研,促进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持续组织实施好省直机关处长办事流程“大体验”活动,加快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审批部门协同、政务服务集成。表彰一批创建模范机关效果显著的先进单位、“四强”党支部,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在全省各级机关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4聚焦中心大局,着力推进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实践充分证明,机关党建工作扎实了,机关干部站位就高、能力就强、作风就实、效能就优,推动发展就有力有效。各级机关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一盘棋谋划、融入式推进、综合性评价,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融入发展大局。紧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改革攻坚、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推动机关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找差距、谋思路、作贡献,为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要把机关党建落实到具体任务中,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大服务”活动,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高效。营造干事氛围。通过举办各类学习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务实工作作风,促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全面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组织党员干部到一线蹲点调研、实践锻炼,到发达地区开展学习培训,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切实为推动发展履职建功。凝聚工作合力。着力推进机关统战和群团工作,研究出台加强江西省直机关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机关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为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继续采取“以下看上”的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对机关单位的意见建议,推动机关单位改进工作、服务发展。5持续正风肃纪,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各级机关要自觉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进一步形成良好党风政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从严监督约束。深入开展政治谈话,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防止和纠正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把不良风气破除掉、把良好作风立起来。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坚持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坚决整治发文开会不切实际、落实工作重“形”不重“效”、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让基层有更多获得感。加强机关纪委建设。推动落实省委《关于加强省直单位机关纪委建设的意见》,着力解决机关纪委职责任务、体制机制、人员力量、监督执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选优配强机关纪委书记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推动机关纪委监督实起来、执纪硬起来、作用发挥强起来。6强化工作保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机关党建是一项政治性、基础性、引领性的工作,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切实担起抓好机关党建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将机关党建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拧紧责任链条。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好机关党建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机关党委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本部门机关党建任务落实,机关党委书记要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党支部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做“挂名书记”,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省直机关工委要带头加强机关党建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市县机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推动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加强日常跟踪问效,促进工作落地落实。健全制度机制。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度是最管用的办法。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和基层需求,不断完善工作规章制度,确保机关党的工作各方面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规范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严守制度、严密程序、严格操作。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务干部队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要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通过集中培训、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途径,帮助党务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有计划地安排党务干部同行政、业务干部之间的交流,使党务工作岗位成为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岗位,为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作者系江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第一书记)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5期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庄荣文:发挥网络优势 加大宣传力度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全国网信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入准确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工作,在全网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广泛凝聚起亿万网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成果,切实增强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选举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党的总书记,这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国际国内产生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亿万网民关注二十大、热议二十大、盛赞二十大、学习二十大、贯彻二十大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主基调、最强音。全国网信系统把迎接服务保障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网上宣传主题鲜明、氛围热烈,网络生态积极向上、底色火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全网聚焦,热词金句高位登榜,盛会盛况立体呈现,党心民心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亿万网民热情高昂、信心满怀,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国网信系统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把握网络规律,发挥网络优势,把网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以网上宣传工作新成效服务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既要全面把握、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的鲜明主题。大会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二是深入宣传阐释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三是深入宣传阐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是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概括的“六个坚持”,明确了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政治立场、基本原则、源泉动力、务实态度、观念方法和胸怀格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五是深入宣传阐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今后党的中心任务,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系统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网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和蓬勃热情。六是深入宣传阐释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站在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政治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任务。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引导广大网民深刻认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从而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衷心热爱党、坚决拥护党、永远跟党走。七是深入宣传阐释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团结奋斗”作为鲜明主题,也以“团结奋斗”作为铿锵结语,深刻诠释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坚强决心。要通过深入宣传阐释,激励广大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三、科学把握互联网传播特点、规律和优势,着力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好基调、把好导向,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努力营造奋进新征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伟大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全方位、多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用心用情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的宣传报道,引导亿万网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加强主题宣传。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平实务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高频次、全覆盖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持续推出重磅报道和重头文章,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理论评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广泛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中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生动展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意气风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传播形式,中央地方联动发力,网上网下同频共振,采取云连线、蹲点式探访、融媒体深度报道等多种方式,策划一批鲜活生动接地气、昂扬向上有朝气的重大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创新传播手段,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用好用活AR、VR、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手段,以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矩阵,拓宽党的二十大网上宣传的应用场景。创新传播语态,运用微视频、动漫、Vlog等交互话语体系,推出一批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俗化解读、互动化传播。四是强化互动引导。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发挥网民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广大网民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网上宣讲,让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引导网民从心动到互动、从感动到行动,积极做党的主张的拥护者、践行者。要引导带动正能量网络名人积极正面发声,广泛创作转发正能量作品,深耕青少年网民活跃聚集的网站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融进“青年群”“后浪圈”,以年轻人喜闻乐见、贴心有感、走心入脑的方式做好精准传播。五是营造良好生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积极推进“阳光跟帖”行动、网络文明伙伴行动,不断激发网络文明新活力。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紧盯重点平台、重点服务类型和重要环节,有力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观点,坚决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各种网络乱象,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稳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汇聚凝结了无穷的力量与智慧,深刻学习、领悟党史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学习党的百年理想史,铸信仰之基。回顾党的百年历史,理想与信念始终是保证党团结统一、蓬勃发展的精神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时刻把牢思想方向,不断巩固信仰。要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始终保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站在政治大局、发展全局上想问题、定决策、做工作;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烙刻在心头,坚决在行动中贯彻落实、丰富创新,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习党的百年道路史,固思想之盾。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沧桑,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根本在于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世界格局、新的时代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仍是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最根本的精神支柱、最牢固的思想之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勤学原文中深悟原理,在深究逻辑中体会格局,在对标对表中校正偏差,在学用结合中促进工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党的百年宗旨史,担民族之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扛在肩上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中深刻体悟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深刻明晰党的人民立场,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践行在工作细节中,落实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要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切实帮助解决基层一线的困难事、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学习党的百年不屈史,磨奋进之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润滋养。这些伟大的精神和品格都体现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屈与自强,不屈于战争的摧残、经济的封锁、环境的恶劣,自强自立、勇往直前,挺立起民族脊梁。今天,我们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全面检视自身在精神状态、能力作风、工作方法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拿出大无畏的勇气,拿出动真碰硬的精气神,拿出不屈的风骨,迎战一切风险和考验,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气象、新篇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1年第11期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周祖翼: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近期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做到学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指南。一、认真学党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民族复兴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奋斗历史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中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是深刻把握党史的主要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和相关参考材料联系起来研读,全面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念信心。二是深刻把握党史中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学习党史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澄清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防止掉进历史虚无主义陷阱,深刻理解为什么党能领导人民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夯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三是深刻把握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结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8个方面历史启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9个方面宝贵经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又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概括。学习党史要从历史经验中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学习党史要牢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务求懂党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学党史的首要任务是悟思想。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一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炼,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锻造的,又在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磅礴伟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党史,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悟历史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改变中国,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詹成付:论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发挥好党的自我革命优势,不骄傲、不停步、不懈怠,自觉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被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巨大优势自我革命,是主体自觉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被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反复证明了的事实。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我们党突破武装斗争“城市中心论”的框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又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倾”以及右倾的错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勇于自我革命,是被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程反复证明了的事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以“两个务必”的精神、“赶考”的态度以及“决不当李自成”的决心,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党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党历尽艰辛磨难乃至在“文化大革命”时走入歧途,但终由我们党自己依靠人民予以纠正。勇于自我革命,是被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程反复证明了的事实。结束“文化大革命”后,我们党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并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自我革命,是被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一步证明了的事实。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总之,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总能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二、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必须一以贯之地开展下去我们党的肌体已经有了自我革命的基因,党也积累了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显著,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为什么说“任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是显著的,全国人民给予高度评价,但我们不能自满。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以解决。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为什么说“道远”?这是因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特别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长期性。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前进、推向深入。第一,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丧失了或玷污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而为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方面取得新成就。第二,持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为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善于总结亿万人民新的实践经验,善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及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第三,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靠组织起家的,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要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如果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盛行,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便不能应付今后长期革命过程中的复杂严峻斗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健全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组织体系,坚决扭转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状况,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每一名党员都要按照党章要求参加党内政治活动,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接受党性锻炼,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四,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关系着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第五,持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不断纯洁党的肌体。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实践证明,对那些忘记初心使命的人、对那些侵害党的肌体的言行,必须及时清除和处理,否则,党就有沦为“俱乐部”或“杂货铺”的危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把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位,坚决贯彻“五个必须”,继续查处“七个有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三、科学把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的若干关系,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成效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同时,又要确保党的自我革命不能脱离社会革命。因为,离开了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就会缺失领头雁和正确方向;离开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就有陷入自娱自乐的危险。如有的党务部门同志对业务工作研究不够、关心不多,而一些业务部门同志往往以业务干部自居,对党建工作研究不多、关心不够,由此造成的“两张皮”现象还比较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对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岗双责”,从而在斗争实践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有机统一。关于“变”与“不变”的关系。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因为党的自我革命是一种扬弃,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而不是削弱党、不是否定党,因此,“变”中有“不变”,发展中有继承,舍弃中有保留。凡是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团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做法或探索,都是值得支持和提倡的。比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服务方式和联系党员与群众方式等都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完善。但不论怎么变,党的性质不能变,党的宗旨和立场不能变,党的理论基础不能变,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不能变,也不能因为党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削弱甚至否定党的领导。关于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要坚持党内监督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要和外部监督形成合力体系。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如果党内监督失效了,其他各类监督很难有大的作为,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都同党内监督缺失有关,因此,加强监督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强化党内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党内监督如果不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就不能形成监督合力。因此,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总之,建立健全以党内监督为根本、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这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动力。关于“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关系。“关键少数”要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带好头、树立榜样,同时又不能忽视普通党员这个大多数的基础作用。在中国共产党9100多万党员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是我们党的“关键少数”,对推动和引领党的自我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些“关键少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他们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普通党员是9100万中的绝大多数,是党的主体性力量。拿廉洁自律来说,如果每一个普通党员都能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那么,党内的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党内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就会加速实现。依此类推,广大党员作用发挥好了,党的自我革命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关系。应当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并重的方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的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用好、用够、用经常。较长时期以来,批评和自我批评主要存在“四怕”现象,即“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凡是有“四怕”的地方,都说明那个地方党内政治生态或多或少有问题,应当加快纠正,让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应有作用。要敢于自我批评,勇于对照党章党纪要求找不足、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对照事业发展和群众意见找问题。要敢于开展相互批评,出于公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允许被批评者有一个认清是非的过程,当然对问题严重的,也要猛击一掌促其警醒。要推动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化,不仅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形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也要在平常工作中养成多听上级领导、同事以及下属的批评建议,多给领导、同事和下属提意见建议的习惯,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员干部的党性自觉。(作者系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9期
202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