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

社会

美国市中心住穷人,中国市中心住富人?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大家在电视上应该都看到过一件事,国外好像有钱人都住在郊区的别墅里,市中心反而穷人在住,纳闷我们将来会不会也成那样。真实情况比较复杂,咱们慢慢说,聊完大家自然就知道了。这背后其实有一条清晰的城市演化路径。最早的大城市都在河边,取水方便,也方便处理垃圾,直接扔水里就完事了。这也是为啥要强调“上风上水”,因为古代没有垃圾处理厂,一直有个往河里倾倒生活垃圾的习惯,而且古代的城市排污一直是个问题,在哪都臭气熏天,住在下游多多少少有点吃亏。这也是为啥说北京明清“东富西贵”,因为西边就是上风上水。随便截了个图,大家可以看看,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一般都得傍河:当然还有一些城市不是为了群居而生的,而是为了军事上的防御目的,比如中国边疆上无数的边塞。这些边塞往往都是苦寒之地,都严重缺水,极少有发展成大城市的。北京是个例外,按理说北京的发展水平不会超过石家庄,但是因为它是首都,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4月26日 上午 10:35
其他

隐形的小地方豪门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上一篇的付费文章《真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反响竟然非常好,不少小伙伴留言表示非常感动,也解决了很多困惑。说真的,我写完那篇之后,竟然有种很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段时间整个人也积极多了。有小伙伴说,怎么博主你也要噶韭菜了?我保证今年这是唯一一篇付费,今后再也不搞了。很多人这两天说回了老家县城被吓到了,因为印象中老家是很穷的,小地方人均三千嘛。但是注意观察却发现,小地方也有很多百万豪车,再一看当初没出来的同学,过得也都还不错。被同学们叫去吃饭,发现同学里混得最好的那个,可能是自己这辈子连个边都靠不上去的。其实我前年就在说这事,老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有势力的回去继续混,那些啥都没的人才会拼了命地考出来。这里就有个问题,到底特么的咋回事,感觉完全跟月薪三千不搭边啊?!其实小地方,也就是出了一二线城市的那些地级市和稍微大一些的县城,泾渭分明分成了三伙人第一伙人比较一言难尽。我就说两件事,大家这些年回老家感受到了市容的巨大变化了吧?从08到18年,很多地方“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担上几十甚至上百亿的地方债务,就是这种效果的代价。这些变化的本质,就是地方自己筹款做项目,或者花中央的转移支付。不过大家想过没,这些项目是谁做的?可能还有小伙伴没反应过来,觉得我是在扯废话,当然是政府在做啊。其实不是,政府一般是作为“发包人”,也就是某个项目通过之后,要交给包工头来做的。这里的“包工头”范围极大,给政府做基建的,盖楼的,绿化改造的,甚至还有打扫卫生的。这些项目有大有小,但是无一例外,随便一个都超过咱们普通人的想象,他们能赚到的钱也不是咱们能想象的。大家注意下,每个地方这些年借钱盖楼,不管欠了多少钱,这些钱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实打实进了相关责任人的手里,有的是包工头,有的是买水泥,还有各种挖掘机。这些人赚到之后就得买点牛逼玩意,比如东北有个神奇的车,叫“大57”,唯一的特征就是大,跟个卡车似的,两百多万,包工头大哥的座驾。能高速能工地,能装逼能抵债。也就是说,围绕大拆大建,这些年崛起了无数的隐形富豪,平均到每个县市都有几个,他们周围又围着一圈小富豪。这也是为啥很多地方看着好像没有任何产业,却有不少有钱人,本质也是转移支付最后并不是均匀地落在当地每个人头上,有些人淋得多很多。此外小地方很多店,其实就是一个老板的,连带门面也是他的,极端情况下,一大排都是一家子的。倒也不是说这些业务涉及什么专营业务,只是你去开,搞个小超市可能问题不大,稍微做大点,事情就比较多,你可能压不住。具体有啥事,我也没法说,反正事很多,需要人脉广路子野能平事。你如果对老家有点了解,就知道那边的人碰上事不报警,一般都是找人。找到人不是跟对方单挑,他可能跟对方说一句,事情就这样算了。这就是“面儿”,在小地方“面子”就是另一种货币。反正小地方有一大堆不是潜规则的潜规则,很多事看着利润不错,但是等你去做,你会发现根本拿不下,得找人,让人家帮你拿,拿下之后你得给对方分红,这都不算啥秘密了。不知道大家听说了一句话没,说好的职位,就跟艾滋病毒一样,只有三种途径,性,母婴和血缘。这句话放在这里倒是很贴切。所以这是小地方的第一层,做大买卖的人。当然了,做大买卖的人还有一些,没法说,我也不说了,大家有生活经验的都懂。一般咱们胡侃国际政治的人喜欢聊“跨国资本”,还有个东西很少有人提,“跨城资本”。也就是小地方那些大生意都是泾渭分明的,你不能随便到别人地盘上去折腾。也有少数是可以的,来头大,好几个地方都能说上话,在哪都有关系,可能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产业,这种就厉害得不得了了。咱们知道那些真正的大佬都是跨国配置资产的,小地方很多有钱豪门也是跨省配置的,比如北方基层豪门的最爱就是北京的房子。一大家子事先在京城找好联系人,坐上大越野“上”北京。到了北京先去那个四季什么吃烤鸭,然后就去买房,看准就下单,不分期不按揭,直接全款拿下。第二天再去逛故宫,给年轻辈买始祖鸟、lululemon和大鹅,主打的就是个“土潮”。房子买了之后不住、不租、也不卖,就在那里放着,非常淡定,尽显老钱优雅。你们随便找个北京卖豪宅的中介问问,他们都接待过这种,好说话不挑剔,他们最关心的是这地方离天安门多远。这可能也是为啥这一轮房地产大调整,上海和深圳比较惨,北京稍微好一些的房子稳的一批。因为深圳那些买房的很多是上班族大规模加杠杆买的,收入一降低就要死要活要爆仓,着急卖房抵债。但是京城的豪宅稳如老狗,因为真正的北方县市豪门根本不着急,房子升值他们没必要把钱换出来,换出来也没啥用,跌了更不着急,因为京城有房子是地位的象征,他们等着孙子考到北京做公务员时候住。我前两天把这些人称为“县城婆罗门”,说不定这个说法会火。那小地方第二层是啥人呢?医师公,还有做中型买卖的人。医师公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你大学毕业回小地方做医师公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职业属于“大后期”,越往后越爽。刚开始那些年是稍微有压力的,收入不高,奖金什么的随缘,作为新人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你如果有一些家底,比如父母就是医师公,你也是,那日子好到能让你北上广的同学羡慕。一毕业家里就给买个二十万的车,从家到单位三百米,依旧要开车去上班。一结婚两家凑套房,如果对象跟你一个单位,父母也是体制内,那日子好得不得了。这也是为啥很多人当上公务员之后月薪三千(当然不可能是三千,但是也不会太高),给人的感觉却觉得过得特别好。这个时候想一下,有没有可能是人家的爹已经在体制内默默服务了几十年呢?人家是有家底的。可能又有小伙伴奇怪了,至于吗?就算父辈在体制内,收入又能有多高?你忽略了积累的力量,咱们不说别的,很多两口子教师,退休后一个月工资都一万五了,老人们花不了多少钱,两家都给补贴点,自己再赚一些,说不定真不比你在一线城市月薪两万少。那可是小地方的月薪两万,和一线城市的两万,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不多说了,大家都懂。那我为啥在第二个阶层里加了个“中型买卖人”呢?因为小地方还有一种人,比如确实开了个“旺铺”,比如人流量比较大的饭店,比如服务小城市贵妇的美容店,他是能赚到的,凭本事一个月两三万,这种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将来啥样,说不定过五六年倒闭了。当然了,这种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商铺只能维持个温饱。所以大家尊重这些人,但是远远不如医师公,因为只有医师公才能跨越牛熊旱涝保收,真正的老有所养,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剩下的就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月薪三千”,这些人占据了县市小地方的80%甚至90%以上,但是你一般不关注他们。小地方还有个东西叫“聚会”
2月23日 上午 8:30
其他

真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忍不住想聊聊接下来的形势,春节断断续续写了五六天,是我写作周期最长的一篇。话题好像又不太讨好,所以写作以来第一次不想阅读量太大,干脆,开个付费吧,这也是我自从开号以来第一次收费。象征性定价五块,还可以转发一个亲戚朋友。五块钱,买一送一,买不了吃亏了吧。2022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那里边的哥们背了近三万贷款,裁员后卖房全家回成都了。节前他来北京办事,随便聊了几句。他说自己2022年被辞退,后来看也不是啥坏事,因为他的房子品质非常非常差。好在他被辞退然后卖房的时候房价还没开始跌,2023年开始的房价下跌,跌得最惨的就是他那样的破房子,北京出现大量的抛盘,一年时间直接跌去了大概20%左右。比较搞笑的是,他在很长时间里都耿耿于怀为啥他们部门最先被裁,到了去年年底慢慢踏实了,并且有点小庆幸。因为等到其他人被裁,也重演了卖房退场回老家的戏码,只是这些人的房子出售就非常非常难了,有些不愿意卖,一直拖到现在,房价已经打了个大折。现在大家都在纠结,一方面觉得房子不至于卖不掉,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心里发慌。此外他这两年也没闲着,疫情期间就花了十几万购买新能源、半导体基金,一开始赚了点,后来一直赔。一边赔一边加仓,一直加到了三十多万,赔了五六万。去年下半年媳妇看不下去了,强硬不讲理把他的基金给卖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股市反向暴涨,才意识到如果当时不抛,可能奔着十几万去了。他跟我感慨,说年近四十,彻底服气了自己的废物本质,前半辈子只干了三件明白事,高考超常发挥考了个好大学,毕业后脑子一热去北京赶上了互联网爆发的机遇攒了点小钱,以及碰上了自己的老婆,其他事基本干啥啥不成。甚至买房也太算好投资,因为后知后觉,2016年之后房价涨起来之后才买,还了几年款,后来一看,尽还利息了,要不是卖得早,说不定还不如把首付放银行存定期。其他的干啥啥不成,到现在也不知道新能源和半导体怎么就跌成了那样,以及互联网企业怎么一夜之间成了那样。后来一打听,发现当初大厂同事们,竟然差不多,除了几个同事买了中概互联,一开始爆赚,后来一边跌一边补仓,快补破产了。他现在在成都的一家国企上班,工资只有之前的一个零头。顺便晚上给朋友公司的一群人培训JAVA,因为没签约,也不算第二职业,月底朋友微信把钱转给他。为啥说他的事呢,因为现在想起来,发生在2022年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大家想想是不是。当时就是市场不太行,各个互联网公司收入降低,导致大厂产生了阵阵凉意,然后他们“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裁员,查了下,“寒气论”是2022年8月23号任正非说的。而2023年,有点像一波不太景气的反弹,第一季度放开后,包括我自己在内,觉得应该能好一些,不少人去开店,整体反弹了一下,随后就是一大波开店之后的倒闭潮,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问题不那么简单。然后大厂开始接连不断地裁员,这些人背着高贷,被裁之后发现太过高估未来的预期收入了,选择卖掉房子,于是一线也产生大量的挂牌。被裁这些人进了人才市场,主动降低了自己的预期,HR刷简历的时候,开始后悔之前招的那群人给高了。于是又发生了接连不断的降薪裁员换岗,用低价员工把高价的替换掉,想尽办法也要把成本给降下去。不仅如此,很多国企之前是大厂的养老院,也就是很多码农在大厂卷不动,就找个国企待着,早几年进去的工资很高。这两年这些国企收入下降,也天天盯着这些人的工资,觉得给高了,这群老码农也都慌得不行,目测如果环境不好转,迟早降薪。说码农行业,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通过读者反馈,其他行业也都差不多。大家纷纷改变了预期,有人本来准备买房也不买了,甚至省吃俭用地存钱。这种预期扩散出去,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螺旋下降。首先是新房卖不动了,然后消费也不行。还有一个问题可能被忽略了,就是公募基金。之前大家愿意把钱拿出去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预期未来会赚到更多的钱,这种情况下才能承担更高的风险。当预期减弱之后,大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明显变弱了,稍微有点亏损就受不了,尤其有媳妇的情况下,大概率就得赎回。大家想想啊,你赎回,基金经理就得卖股票,持续卖可不是对股市形成了持续抛压?年底徐雷发了一段话,“如果还认为我们陷入的是经济周期的下行周期,那就真的错得太可怕了。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时代的开启,周期和时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质。”让我想了很久,“周期”的意思是还能回去以前的状态,“时代的落幕”,那就是永远回不去了。经济会不会变好,我觉得将来应该能好起来。但是能不能回到以前的高速增长状态,目测不可能了。这一点上,徐雷是对的,确实回不去了。原因很多吧,疫情冲击,俄乌战争,少子化,逆全球化,债务危机等等,这共同组成了一曲“旧时代”的挽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的社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多了很多暮气沉沉,几年前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在尝试教大家赚钱。现在都在教大家攒钱,“中产返贫”、“攒钱”之类的话题也成了热门话题。我们知道,一个话题成了流量密码,本质是因为它是被高度认可和达成共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共鸣。而这种共识又是自我加强的,大家都不买房,房价就得持续下跌,财政就有点紧张;普通人存钱,消费不振;富人存钱投资变少,社会岗位紧缩,普通人工作也不好找了。这些又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循环。
2月20日 上午 8:30
其他

车匪路霸,走私倒卖,武装押运的那个疯狂年代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前段时间无意中提了一句货车的事,有小伙伴让我多聊聊,尤其90年代的魔幻往事。货车这东西我太熟了,因为我们老家那边有煤矿,从小身边的人跑出去基本都干这个。很多人想到煤矿就想到“煤老板”,觉得有矿的地方大家都很富,其实矿主赚多少钱都不会给大家分,再说那些矿主很多是江浙的。不过煤矿确实催生出来两个行业,下煤窑和跑大车,让大家生活有个保障。下煤窑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全国各地的人都往我们那里跑,都想下煤窑,万一出了事,事先都有口头约定,拿钱平事,家人们过来也不吵不闹,拿钱走人,如果尸体找不到,就加钱。矿上为了稳定其他矿友的人心,给钱这事也不含糊。当然了,现在已经非常非常规范了,跟我小时候完全不是一码事。不过平时看到最多的,还是连绵不绝的大货车。我专门查了下,直到现在,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公路货车,从小型卡车到21米半挂大货。它们承担了全国陆地运输的70%。火车主要是拉一些大宗,比如煤炭化肥什么的,其他的主要靠货车。据统计,全国有超过3000万货车司机,加上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还有这些人的父母妻儿。行业的直接影响人数,可能有全国人口的10%。对他们的关注其实很少,所以我今天就聊聊他们。特别是行业早期的发展历程。本文意识流,想到哪聊到哪。1
2月5日 上午 10:43
社会

台湾人到底在想啥,不担心挨揍吗?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这两天收到大量消息让我聊聊台湾,最起码的一件事,他们这样闹来闹去,就不怕武器的批判吗?关于台湾人心态的问题,两年前写过一篇,这两天我又找台湾小伙伴确认了下,修正了一些这两年的变化,给大家发出来。台湾人对于现在的状态,整体非常佛系,由三个状态组成:首先,和平统一几乎没有任何民意,无论是群众,还是政治团体,“和平统一”这事几乎没有任何认可度。而且极少数认同“和平统一”的那些人,说的跟大陆的“统一”也不是一码事,他们说的是“联合政府”,显然不可能嘛。其次,台湾人认为最近这些年不大可能武统,他们为啥这么想,一会儿解释。最后,如果发生武统,他们也不会反抗。咱们一个一个说。为啥台湾那边的人不接受“和平统一”呢,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没有任何动机。现在有些话不能放在明面上说,不过事实就是台湾省、新加坡、香港地区,都是楔入到西方体系里的亚洲地区,他们在那个圈里混得风生水起。为啥台湾人的芯片产业那么发达,跟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多年深耕有关,不过首先是美国点头了,如果没有美国同意,压根不可能。而且就算台湾重新回到大陆怀抱,如果美国不同意,台积电甚至开不了工,它那一堆设备毕竟不是电视,不是通上电就能用。更类似一个电表,需要跟总部验证通过才能用。这也没啥办法,台积电等一众企业,本质是长在大棚里的一棵漂亮的花,离了那个大棚一个礼拜都活不下去,美国和西方技术和知识体系就是那个大棚。这也是为啥台积电有时候被称为“镇国神山”,很多台湾知识分子认为,只要台积电在芯片领域的地位一骑绝尘,大陆就不会对台湾轻易动武,刚才也说了,台积电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厂,如果武统,可能它也开不了工了,如果台积电崩了,影响面可就大了。其他领域也都差不多,比如台湾的名校比较多,也是因为它自己处在西方体系里,打分排名的时候受的歧视比较少。排名靠前这个事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有啥意义,其实很关键。大家把哪怕国内的大公司招聘简章拿出来,就知道QS排名是招聘的关键因素,很多高薪岗位指明要C9和QS前50大学的毕业生。在台湾上个好大学,就能随便去各国的好公司谋个好岗位,包括大陆这边,这两年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非常多,他们在这边整体待遇还不错,有的直接在北京上海安家了。尤其芯片和面板行业,吸收了很多台湾和韩国人,这也是为啥我能接触到台湾人。而台湾上好大学的难度,大概相当于北京学生考好大学的难度,此外他们申请欧美留学也比咱们这边容易得多。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他们所谓的“执政党”,绿党他们,如果统一了,他们的地位一下子跌了一大截,都不知道他们往哪搁,所以无论如何也没道理对统一这事太积极。台湾这些年的年轻人被绿党教育得很成功,对“和平统一”这事几乎没有认同感。大家注意下,台湾的“蓝党”,也就是国民党他们,支持者里年轻人非常非常少。“绿党”支持者年轻人就很多了,这也能看出来台湾的未来动向。那问题来了,他们为啥觉得大陆不会发动统一战争呢?台大有个说法,说是台海爆发决战,有两个触发因素:1、美国或者台湾踩到了中国政府的底线上,比如“独立公投”什么的,中国政府没法接受,战争就会爆发。2、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降低到7%以下,到时候可能随时找个理由就去攻台。也就是说,一旦战争爆发了,中国遭到西方的全面制裁,如果只有7%的生产和经济受影响,这种情况下,统一战争随时会爆发。他们认为现在的依赖度是30%以上,所以战争爆发可能性不大。这个依赖度我不知道咋算的,不过他们认为,中国现在无论是能源还是原料,都依赖海外进口,中高端产业又严重依赖西方的工具和专利。甚至新能源所需的锂电池,锂矿也主要是从澳大利亚进口。我专门查了下,2023年我们的锂矿对外依存度是80%左右,石油70%左右的对外依存度。此外生产出来的近一半工业品要卖到海外。而且锂的主要产地是南美,智利和阿根廷,最终还是被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控制,他们还控制着铁矿和铜矿,所以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依存度降不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台海爆发战争,受到制裁后,会发生连带的停产停工,到时候会产生大面积的失业,而失业进一步会引发社会骚乱和不稳定,这一点无论如何中国政府也是不能接受的。中国是世界工厂,这一点既是重要的筹码,也是一种负担,因为工厂依赖上游能源、原料和知识输入,也依赖销售和出口等下游输出,缺一块就会停工。所以台湾人认为最近这些年“开战”这个开关不会随意被按下。可是“承担经济痛苦”这种事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决策去打朝鲜战争痛不痛苦?当然更痛,可还是做了艰难的选择。可见“开关不会随意按下”并不代表“永远不会按”,台湾人也知道有些底线不能碰,于是不去碰,在底线附近疯狂晃荡,就是不会迈过去,一边蹦跶一边大喊“你打我啊”。只要不触发武统,他们就可以一直混下去,直到哪天中国经济彻底摆脱了对西方的依赖,不再担心制裁,或者说制裁造成的痛苦那么强烈,那个时候统一随时可能梧桐。所以台湾现在绝大部分人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叫“不想统,不敢独”,一直在那个中间地带晃悠。对于迟早到来的统一战争,台湾大部分人其实也早就想好了。这个出乎我的意料。如果要是不武统,那就一直维持现在的状态,原因上文也说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台湾的法统,尽管中间变过几次色,但是确实是从大清传下来的,清帝逊位,把法统传给了袁世凯的中华民国,中间经历北伐,国旗颜色样式都变了,但是那个法统并没有改变,十年前他们刚过完百年纪念,所以如果真统一,非常难办,因为“中华民国”这个招牌没地方搁。不过关于法统,老年人比较在意,年轻人已经无所谓了,也是因为绿党这些年刻意淡化。我在海外碰上过不知道多少台湾年轻人,一次都没听说他们提“中华民国”,问就是“台湾人”。有一个选择是像当初东德全国公投解散国家后加入西德,彻底抛弃“中华民国”这个壳,可是现在这个选项概率比较低。除非,除非台湾穷得要死,类似墨西哥的几个州很梦想公投加入美国,可是美国不要他们。台湾变穷这事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现在还凑合,毕竟人口不多,却有一些挺硬的产业。对于武统,他们台湾人也很中立,是的,你没看错,是中立。那种感觉就好像解放军百万雄师马上渡大江,大江对岸的国军兄弟们准备誓死抵抗为党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当然不是了,这又不是民族之战,所有人打仗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快结束战争赶紧回家过日子。我军这边的战士老家刚分了地,准备打完回去好好种地过日子,国军那边觉得反正战争在半年内也结束了,保住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才是正经事。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国军面对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他们可能有决死抵抗的决心吗?显然不可能有,渡江战役一爆发,国军全线崩溃,我军一直担心的江阴炮台,几乎一炮没放,没必要,结果已经注定的情况下,没必要再绕远路了。如果爆发台海战争,那台湾人的心态和当初解放战争后期国军的心态差不多,没多少人会为了一场结果已经确定的战争去做送死,不值当。台湾的小伙伴说,如果真打起来,战争几天后就会结束,个体的任何选择都没意义,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到战争结束继续过日子。这也是为啥2022年,我军军演封锁了台湾之后,台湾人表现出一种诡异的中立态度,就好像不是针对他们似的,赵少康在脸书发的:演习开始前,许多跨国公司让员工放假,甚至开始撤离员工,台湾却没一家公司放假。公司不放假,但请假的倒是不少,不是避弹,而是请假去观弹。据报道,军演日,南部海钓船被全部租光,游艇也都全部出海,因为太多人要搭船出海看解放军的军舰,他们说1996年没有拍到,这次一定要拍到。更关键的是,大部分台湾人对政权更替这事非常无感。当初清朝和日本打了起来,台湾莫名其妙地被割给了日本,随后爆发的台湾保卫战中,最勇敢的台湾人已经把血流干了。后来李敖说,台湾人普遍没种,因为当初不愿意跪下的台湾人被日本人用机枪给扫了,现在的台湾人,都是“跪民”的后代。随后半个世纪的“皇国教育”,大部分台湾人在心智上觉得自己更像日本人,有日本名字,学日语,效仿日本生活习惯,甚至很多台湾人被编为山地部队,去东南亚为日本人参加战争。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台湾人上一秒还在痛哭日本彻底完了,下一秒就反应过来自己是战胜国啊。然后国军来了,大家站在路边夹道欢迎,谁能想到,国军表现得比日本人还渣,不仅掏空台湾去打内战,还对他们搞屠杀。1949年国府败退大陆,此后的20年,简直暗无天日,物资严重不足,说错一句话就会被宪兵带走投入“绿洲山庄”(有时候也叫“绿岛”),这是台湾最大的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李敖,柏杨,吕秀莲都在这里学习改造过。经历了这么多破事,台湾早已不在乎政权更迭了,他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能维持现状,就尽量维持。维持不了,就等着风浪过后重新过日子,跟着谁过不是个过?如果不能在台湾待着,就去澳大利亚和美国。几年前,我的小伙伴就说,他们根本没准备抵抗,整体感受就是战争爆发一小时之后,撑死三个小时,金门肯定没了,战争爆发当天,澎湖列岛也没了,没了澎湖列岛,台湾根本无险可守,还打啥打?而且台湾人内心深处根本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一个八千公里以外的、跟自己没啥实际瓜葛的地区和中国开战,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随后的制裁对中国有点威慑。只是威慑这东西战前才有意义,一旦战争爆发,那就成了累赘,因为战争结束后,台湾也是中国这个主体的一部分,自己也进了制裁名单。台湾之前还有个段子,说上午还在那里喊:美国快制裁大陆啊,它要打我们了;下午统一了,又开始喊美国不要再制裁我们了。就是这么的纠结。大部分台湾人相信,战争爆发后,台湾主岛不会遭到一发炮弹的轰炸,战争就结束了,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台湾人,会为了一场说不上来有啥意义的战争去流血打仗,他们甚至都不为“投降”难为情,投降日本是投降,投降自己人算投诚。他们觉得那个开关一旦按下,统一就是迟早的事,就这样吧。现在台湾人现在只有一个条件,模仿香港那种,可以服从中央,但对现有的秩序不要做大改变,到时候来个“港澳台通行证”,他们猜测政府应该能接受,那就完事了,根本不用打,本来就是一家人。我猜测,上文赵少康说的那些台湾的反常识操作,基本上依旧是基于“一发炮弹都不会落在台湾岛”和“港澳台通行证”这个基础上。说到这里,这事也差不多说清楚了,这篇文章我是把这些年碰到的多个台湾小伙伴的说法汇集在一起的,写完后又给他们看了下,他们也说没啥问题,基本就是这么想的。尾声:我从不怀疑的一点是,大陆和台湾迟早统一。而且就在最近这些年,就连台湾主流知识层也认为,我党如果是一个放任民粹的党,早就把台湾拿下了,反而党更多地顾忌的是“政治遗产”,有点像在一个家里,有啥矛盾尽量协商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诉诸武力。就好像家人之间吵架是常有的事,但是拿着菜刀追着砍就比较少见了。相比于武力解决问题,通过政治协商反而是一个更加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选择,我党本着对历史和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原则,一直在压制民粹,争取和平解决,只是台湾明显越走越远。到最后,可能我们也没啥选择。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此外大家有兴趣关注下我的视频号:
1月16日 上午 8:38
其他

留给他们卡脖子的时间不多了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2019年贸易战发动之后,我当时提了一句话,我说“困难问题的本质都是悬赏令”。如果市场运行正常的话,咱们庞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会给出高价悬赏,到时候顶级人才和团队就会去做,慢慢迟早会搞出来。回过头来看着几年,很多事情其实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我觉得最值得唠的,就是人工智能芯片和国产数据库。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降临了,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的AI芯片,可是这种芯片一直都控制在游戏显卡厂家英伟达和AMD那里。众所周知,他们两家也被限制对华销售了,那没招了,只好自己搞了。国内这两年热火朝天,比较热的有华为的昇腾芯片,以前由台积电代工,不过2019年之后台积电就不能代工了,但是一直都在生产芯片,明显是已经解决了。此外还有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及中兴旗下的中兴微电子都有了自己的先进制程AI芯片,他们主要是台积电在代工。如今国产AI芯片的性能尽管打不过英伟达这种传统巨头,不过总算迭代了起来,英文里有个词,take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困住人的不止算法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前些天有小伙伴发视频给我,说是在某一线城市市中心的桥洞下面有很多人长时间睡帐篷里面。B站上也有很多,大家有兴趣去搜一下。我说这是疫情期间的新闻吧。那时外卖员不能跨区工作,不然要隔离,所以就买帐篷住。但是看视频时间就是现在,都开始降温了,怎么还有这样的。稍微一了解,发现也不那么难以理解。在大城市中心工作,租房太贵通勤太远,这么干也正常。经过了一番了解,发现这里就有个行业“内幕”,外卖员以自己所在定位接单,必须在这个区域内,才可以接到附近的单子。要想接单子多费用高,自然要在商圈密集的地方。而且外卖员有不同定位,有的专门做长途单子,有的总是同时接好几个短途,有的喜欢做宵夜。现在干外卖的越来越多,单价单量下降很快。只能延迟工作时间,特别是夜里单子竞争少,而且常有长途高价单子,可能干几票大的,就相当于白天跑一天,毛病是比较冷,天黑危险系数稍微高一些。但是这种地方,房租也贵得很,大多超出了外卖员的承受力。如果每天来回通勤,就没有休息时间了。干脆就买个帐篷,等于24小时蹲点在市中心,有的外卖员躺在帐篷还刷刷单,要是有好的起来再送一波。但我印象里快递员的情况不一样,虽然同样辛苦,但是怎么也是有一个工作时间。正好经常聊的一个小伙伴做了很多年快递,跟他了解了下情况,跟大家说说。1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命运到底存在吗?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讲个挺有意思的事,大家不要放心上,单纯分享。本文没有广告,咱们头条除了拼多多几乎不带广告,带植入的我都不开打赏。我如果有空发文,那IP显示在北京,助理发就在山东。上周末很久不联系的小伙伴突然找我,然后想起来上次见面已经是疫情前了,他跟我一起进公司,写了两年代码不干了,因为觉得自己毫无灵性,不是那块料。我当时还在公司,说见不了,正在加班。他说早就想到了,已经在公司东门等着了。在公司附近饭店吃一顿饭,只占一个小时叙叙旧,不会耽误,反正我也该到吃午饭了。好吧,被堵在公司了,我说行,你等着。出去一看,明白了,他开着一辆大览胜,大概猜测,不是想拉我干什么项目,就是单纯想跟我分(装)享(逼)下奋斗历程。考虑到没钱加盟项目,顿时坦然了。后来吃了一顿饭,发现竟然挺有意思。原来这些年他在软件行业混不下去之后,回老家小城市开民宿,一开始赔钱,后来几乎不赚钱,再后来终于盈利了,疫情来了,整体干了个寂寞。不过开民宿期间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跟各种人吹牛逼,一开始吹牛逼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直到后来碰上了一个大师。大师云游四方,每到一个地方就直播,直播内容基本是紫薇八字什么的。然后是线下见网友,绝大部分网友都是一眼穷,这个他也理解,穷算命、富烧香,一把年纪还在惦记自己命势的,能有钱有了鬼了。不过凡事都有二八定律,少数过来的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一般这时候就会叫好茶,他亲自端过去看看聊啥,基本是些“卦象”,“命势”什么的,然后坐包间外边玩手机,顺便听里面聊啥,后来大师走了,这事也就忘了。再后来疫情开始了,民宿没人了,他开始寻思干点啥?然后突然想起来搞直播,一开始直播间没几个人,后来也没几个。有天胡侃到了兴头上,不知道怎么一堆玄学理论脱口而出,什么“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什么“风即是气,气积成运”,什么“人这一辈子有三次大运,一次十年,碰上了飞黄腾达,踩不到一事无成”,“介入别人的因,就得承担别人的果,放下助人情节,享受缺德人生”,直播间里一群人都听晕了,很快有人表示想线下见面,当面请教,突然间,他发现自己俨然成了那个大师。为了防止露怯,果断拒绝,不过赶紧上网下单了几本书。此后一边学一边直播聊。后来直播间依旧不温不火,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希望线下请教,并且表示绝对不会让他白跑。然后就有了第一次线下见面会,当天赚了五百块。然后命运的齿轮就转了起来,这两年已经成了他们那一带的半仙,谁能想到985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竟然干了这种事。这时候我已经很感兴趣了,赶紧问了下几个关心的问题。首先他自己相信这东西不?他说当然相信,一套话你说的次数多了,听的次数最多的也是你自己,而且为了让自己说出去的话更有说服力,天天找证据,慢慢就闭环了。而且命理这东西,纯伪科学,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的东西,信就有。而且更关键的是,年龄到位了,人一旦到了三十来岁快四十,尤其不上班的人,就没有不迷信的。那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我问他你真的能给别人算准?比较意外的是,他说能算准个锤子。不过他有个神奇的理论。他说你知道一个人叫第谷不?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人是谁,还以为他说的是以前的熟人。他说第谷是个天文学家,一辈子拿着天文望远镜记录星图,如果没有他,开普勒就没有精细的数据,也就推导不出来“开普勒三大定律”。不过搞笑的是,第谷自己拿着这些极度准确的数据却推导出来一坨翔,还是个“地心说”的拥护者,结论和思路完全是错的,到死也没啥正经成果。我正准备问他你聊这个干啥,他接着说。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个水平不咋高的第谷,相信有“命势”的存在,也看过不少人,但是资质实在太差,学到的理论又都是垃圾,可能一辈子领悟出来的东西也只是一坨翔。那我就更好奇了,你觉得你理解的可能是错的,那怎么给人算命呢?他回过神来说,哦,上班嘛。顶级码农能写出来顶级算法,垃圾码农也能写出来“屎山”。我水平不咋地,不过上班够用了。然后跟我说了一些“工作技巧”。首先是“下卦”,也就是你用三个铜钱摇三次(忘了,也可能是9次),就出了64卦中的一个卦象,每个卦象都有个卦辞,那玩意清清楚楚,他给解释下就行了。比如“乾”卦的初九爻,卦辞是“潜龙勿用”,意思是暂时不要行动,可能效果不太好。这两年这个卦象非常常见。如果某个卦象实在是太恶劣,太差,如果告诉对方即将倒大霉,那双方肯定不欢而散。这时候就得玩点技巧,说你父母是不是身体不太好?奇怪的是每次对方都会长吁一口气,卑劣的人性。当然了,如果这个水平是赚不到钱的,最关键的是拆八字。基本上就跟做侦探似的,比如对面的人牙齿整齐,气色很好,腰板挺直,这种人一般从小家境很好,反过来那就不咋地。家境不行父母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打拼,这些年条件有所改善,最近比较坎坷,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命,想错都难。看上去像领导的人,让他把握住自己的贵人。对,直接跳过“有没有贵人”,没贵人他爬不上来。看起来小职员的人,让他们好好抓教育,孩子将来很不错。一看就不像能发财的人,说他将来会有点小钱(又没说这个小钱到底有多小)。所有人都会“老来富贵”,没人会反对这个,毕竟没人会觉得自己老了是个穷B。总之很多时候像极了宗教,宗教让人踏实,并不是能告诉你一种确定性,而是给人一些精神关怀,让人能从中获得一些慰藉。而且一神教两千年,乱七八糟的反动会道门年头更长,是因为这些东西很科学吗?不是,单纯的就是慰藉。你让信徒们放下心中的疑惑,生活少一些内耗和纠结,大家就会支持你。我有点奇怪,你这样能赚到钱?他说能赚到个锤子钱,每次百八十块,下辈子都赚不到。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待一些明显的大人物,这种人就告诉他,他老婆是他的福星和贵人,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再说他是结婚后才富的,几乎百试不爽。而且富得很快,两三年就富了。这些想错都难,有钱人发财都特别快,只有上班族才慢慢熬。反正套路非常多,得多练习多观察多倾听。能看出来,这个行业有点像魔术师,世界上没有魔术,所有的魔术都是“手速、道具和视觉盲区”的组合,再深层次讲,都是魔术师长年累月练习的结果。等对方相信了你,会问某件事能不能成。如果这事已经在做了,那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能成。我吓一跳,我说万一他成不了,你不就显眼了?他说你看你不懂了。你知道为啥那些富人特别迷信上香吗?是因为每次上香之后,愿望都能实现?当然不是了,他去求某件事的时候,那件事往往已经在做了,并且多尝试几次,基本会成。所以“强人拜佛,越拜越强”,每次拜佛都是对自己信心的一次夯实。信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且他已经开始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问你,你说可能成不了,不是找事吗?他只希望从你这里要唯一的答案,给他就是了。就算这次没成,他也不会觉得你算错了,他会反思自己什么地方错了,是不是去了趟医院或者局子,那些地方太冲,下次不去了,总之会觉得“本来应该成的”。等再试几次,成了之后,会跟自己说之前的大仙果然没说错。此外他还有个话术,特别有意思。他说每个人都跟天上的一个小行星似的,有自己的轨道。但是呢,你有轨道不一定就能完整走完。知道土星为啥有个环不?因为土星太大了,别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本来在自己的轨道上悠闲地溜达,一不小心闯入了土星的引力范围,就被它给撕了个粉碎,然后碎片绕着土星转。每个人都很容易被运势更强的人影响,成了别人的一部分。一提这事,几乎所有人都会若有所思,好像确实是这样。我说土星环还能这么解释?他说你想想,朴素真理在哪都适用,你就说你的人生轨迹有没有被另一个人彻底影响了?我想了想好像确实是。我更纳闷了,这样他们就会掏钱?他说不不不,千万不能要钱,一毛钱都不要。你不收钱,对方就会更加深信不疑,因为你从这次会面里啥也没得到,没必要讨好他,动机是很单纯的。接下来就等着吧,可能很快,也可能是一两年之后,等他成事了,大概率会给你一大笔钱感谢,而且会把周围的人介绍过来。下次过来问,就没必要免单了,因为信任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你不收钱,人家会觉得欠你人情。头几年来的人都将信将疑,沟通很费劲。这些年来的人已经非常相信他了,他说啥是啥,算命工作开展非常容易。当然了,佛渡有缘人,碰上那种一看就不好说话的,找个理由推掉,不要跟说不在一起的人多说一句话。我说你就是这么赚钱的?他说不是,这几年认识很多人,知道这些人都是干啥的,然后给他们互相搭桥,平时帮他们互相问问,那些人平时谈成事多多少少会给他感谢费。这些年赚的钱绝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直接卧槽,原来藏了这么深。每个地方都有几个大仙,成功的大仙基本是成功学专家,安慰大师,创伤分析师,慢慢这些人周围会聚集一群人,他也会成为路由器。正如北京朝阳区有三千仁波切一样,每个仁波切都有几个有钱信众(仁波切就是藏传佛教的上师)。聊了一下午,重新思考了不少事,后续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吧。大家看完本文,也能看出来我并没有宣扬封建迷信的意思,大家今后也可以警惕下这些话术。文章发出来之前跟他沟通过了,他说没问题,因为跟我说的这些今后不用了,删掉了几个还在用的。总结下三个感触很深的东西:1、成事的人都极度自信,觉得自己命中注定会成事,这种自信在不断成事、被大仙鼓励、上庙烧香过程中逐步强化,慢慢变成了性格的一部分。他们往往不接受失败,做不成就再试,多试几次一般都能成。2、他确实相信每个人命中有三次机会碰上过自己的贵人,有三次机会搭上大运,然后几年内就会翻身,永远要相信这一点,善待周围的人。这个信不信大家看自己吧。3、他说每次都跟人灌一碗鸡汤,他自己也喝了很多年:雍和宫的第一重殿上挂了块牌子,上边写着“心明妙现”。永远不要在心里盘算那些消极的东西,保持心里清亮,才可能撞大运。大概就这意思吧,我描述的不如他好。全文完,不放评论出来了,避免评论区变成大型封建迷信现场。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全文完,不放评论出来了,避免评论区变成大型封建迷信现场。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此外大家有兴趣关注下我的视频号: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以色列要完蛋了吗?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这两天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又打起来了,本文尽量不带情绪,尽量客观吧。我看不少人说这是一次珍珠港,而且中东国家很可能联合起来,一起灭了以色列。说真的,基本没戏。首先是实力差距太大了,尽管很多小伙伴不愿意听,不过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在中东本来就没人能比得上。而哈马斯作为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武装组织,他们的运营经费主要是中东兄弟们的支援,本身差距就大到离谱。而且这种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也是不断缩水的,历史上埃及、叙利亚、约旦都做过金主,现在只剩下伊朗了。至于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这事,越来越渺茫。现在的中东,都不是咱们的民国,更类似明末南明抵抗军,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家曾经有过心劲把以色列赶出去,不过打了几次都一塌糊涂,慢慢大家也不想打了。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大家也发现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实在太拉胯,背刺比合作多。现在中东那些国家维持武装力量,也都不是防大国入侵,而是防着自己的兄弟。尤其是最近几十年中东各国形成了稳定的政权结构,很多还是“家天下”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可能是一个或者几个家族轮流坐庄。这些人慢慢产生了一种家大业大投鼠忌器的感觉,各自清洗了国内的“斗争派”,开始安稳过日子。有些没能成功清洗,那些保持初心的人就变成了极端组织或者恐怖分子。想过日子,那就得跟以色列处好关系,于是中东国家基本都和以色列正常交往,这些年整体格局越来越稳定,哈马斯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少。最明显的就是那个约旦,曾经这个国家“反以”极度冲动,不仅出动军队去打以色列,还私下里支持了很多年的“巴解”。后来觉得没啥意思,觉得空耗资源也搞不定以色列,于是和以色列彻底和解,如今过上了岁月静好的日子。约旦在中东算穷的,但是那个国家整体非常友善,去了的人基本都说好,很难想象曾经也算武德充沛。这次以色列和哈马斯打起来,到底谁对谁错,非常难说。往往是这样的,比如这次是哈马斯先动手,但是在这之前,以色列打死了几个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动手的原因是巴勒斯坦先动手,然后往后捯,慢慢就追溯到了犹太人跑到巴勒斯坦的地盘上建国。可是犹太人振振有词,说两千多年前那地方就是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人说两千年前我们不在这里?一般来讲,以色列建国的真正法律依据,是联合国的181号决议,美苏两大国做了保,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建国,以色列占57%,巴勒斯坦43%,所以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合法性一般认为没啥问题。不过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人拒绝了联合国的协议,巴勒斯坦没建国,准备武力解决。随后在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小伙伴一起打上门,只是没打过。后来又组织了几次,越打越没谱,阿拉伯兄弟们心劲散了,后来尽管不断有人试图把大家联合起来再揍以色列,不过已经没人当回事了。而且很多人对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关系比较迷糊,觉得以色列既然是美国的干儿子,那一定和俄罗斯不对付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苏联的支持,联合国的181号决议都通过不了,根本没法建国,美苏都是以色列的爹,英国是以色列的妈。而且建国后苏联又输送了大量武器,大家看纪录片就能发现,早期那些以色列军人大量装备了苏联武器。可以说,没有苏联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以色列。主要原因是二战刚结束那会儿,美国不是苏联头号敌人,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曾经的世界头号霸主英国,于是苏联就要支持美国的马仔折腾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苏联犹太人太多了,早期列宁的小伙伴恨不得一大半是犹太人,比如“先知”托洛茨基,还有克格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都是犹太人。这也是为啥有人说苏联是犹太人的借尸还魂,至少希特勒是这么认为的。这种种族链接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俄罗斯上层依旧一大堆犹太人,俄罗斯最富有的那堆人几乎都是犹太人,俄罗斯富豪经常移民到以色列后,继续做俄罗斯生意。很魔幻的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总统是犹太人,以色列反而不大愿意支援乌克兰(当然口头上依旧是支持的),跟俄罗斯走的倒很近。跟中文网不一样,俄罗斯的宣传机器很少拿泽连斯基的犹太身份说事,因为俄罗斯自己上层一堆犹太人,重点还是攻击乌克兰的纳粹化问题。反倒是泽连斯基经常说,自己一个犹太人,自己的爷爷服役于苏联红军近卫步兵师,兄弟四个在卫国战争中死了仨,纳粹在乌克兰逮到犹太人就送集中营,自己怎么就成纳粹了。冷战期间以色列和苏联不咋地,因为苏联支持的是埃及叙利亚他们几个,自然跟以色列不对付。解体后又好上了。比如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整个西方谴责,以色列竟然中立,这个时候中立啥意思谁都知道。而且在那里暗戳戳地支持俄罗斯,暗示克里米亚本来就该给俄罗斯,不然别想和平,把美国人惹得很不高兴。俄罗斯对以色列也非常上头,在2011年,普大公开说,以色列几乎是一个讲俄语的国家,超过一半国民会俄语,还说讲俄语的以色列人都是他的俄罗斯同胞。因为以色列的犹太人,来源主要是德国和东欧,会讲俄语的确实多。更离谱的是,现在以色列的那个总理内塔尼亚胡,跟普大、莫迪这仨简直能组个乐队,观念非常接近非常保守,信仰强权,信仰暴力,都以铁腕著称。印度跟周围国家关系不太好,吞了锡金,俄罗斯和周围的也不太好,还试图去吞乌东。正好以色列也是这样,围着一圈世仇,很多土地也是从别人那里抢的。而内塔尼亚胡出身以色列国防军特种部队指挥官,做了十几年的政府首脑,一直都是以色列内部的铁杆鹰派人物,对巴勒斯坦的态度美国看了都摇头,美国那边普遍反映这人比莫迪都难打交道。前段时间俄乌战争爆发,印度声援俄罗斯,这次事情发生后,印度又在声援以色列,这仨真可以组个男团。自从以色列建国后,巴勒斯坦人的地盘是越来越小,现在只剩下两块了。下边这张图全网传,其实中间有一段时间基本被以色列全占了,后来又吐出来一些。一般来讲,现在全世界主流舆论,这里主要说的是西方舆论,很少有人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做的事,包括美国那边的民主党绝大部分政客。那些政客肯定不敢反犹,但明面上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做法的非常少,因为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还有民主党坚定的簇拥,美国的左派和圣母们,还有以左派为主的大学,谁支持以色列谁就不是人。要知道,美国大学里很多犹太教授,他们也看不惯以色列这些年的很多事。尤其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隔离政策,把那地方变成了个关着两百多万人的露天监狱,这事一直遭到整个主流舆论界的反对,包括很多以色列士兵枪杀巴勒斯坦平民的新闻,也是美国媒体给爆出来的,尽管美国新闻媒体大亨也是犹太资本为主。也正是因为国际舆论对以色列形成巨大的压力,以色列这些年做事规矩了很多。比如在军中派驻了法律顾问,每次空袭某座建筑,都要给楼里的平民打个电话,通知他们赶紧撤离,空袭效果自然就得打折扣。不管这是不是作秀吧,很明显国际舆论对他们还是有压力的,不然不知道搞成啥样了。当然了,主流舆论不支持以色列,也不支持哈马斯这种组织,因为哈马斯做事太极端了,经常攻击平民,被西方列为了恐怖组织。比如这次,数千的火箭弹砸到了居民区,还炸了一个音乐会,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也不对,还有一个伊朗支持。一般来讲战争中针对平民的做法无论如何也要遭到谴责,这不是立场问题,是人和禽兽的问题。咱们既要谴责日本曾经搞的大屠杀,也要谴责以色列对加沙难民的暴行,还要谴责哈马斯针对平民的攻击。所以说现在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主流舆论界有个政治正确,类似村上春树说的,鸡蛋和石头碰一下,知识分子肯定支持鸡蛋。巴以冲突问题,谁都能看出来谁是鸡蛋。这些年以色列承受了来自全世界舆论的巨大压力。我理解这也是为啥这次全球媒体,把那张女兵被捕的照片刷的到处都是(也有说法是德国游客,那事就更大了)。其实也是个很清楚的逼问:你们不是要支持鸡蛋吗?到底谁是鸡蛋?说实话,哈马斯对女兵的这个操作,确实是个大败笔。很多人分不清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输了战场上很难赢。包括之前“黑九月”在慕尼黑运动会搞屠杀,都是政治上的完败。再怎么同情你的人,也不可能对这事熟视无睹。当然了,慕尼黑惨案之后,以色列成立了一个暗杀小队,到处追杀“黑九月”的人,在欧洲制造了数起谋杀案,也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但是欧美左派这些人有“批判的武器”,不代表他们有“武器的批判”。谁有“武器的批判”呢?特朗普为代表的右派,因为以色列杵在中东,符合美国的海外利益,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下去。这也符合很多人理解的“只看利益不看对错”。也正是因为有美苏的支持,叠加犹太人确实很能闹腾,以色列刚建国那会儿是最虚弱的时候,中东的几个兄弟都打不过以色列。如今整个中东没有一个国家能硬刚得过,更别说那些零碎的没有经济基础的反抗组织了。这又符合很多人说的“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的说法。此外“经贸是战争的避孕药”,不是说吃了避孕药就100%不怀孕,而是说确实可以降低概率。随着以色列和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增多,大家平时谈生意一起按摩逛夜店,见面三分情,更不想因为巴勒斯坦惹以色列了。毕竟大家又没和巴勒斯坦人做过买卖,甚至都没见过那边的人。再往深了想,如果北溪管道没被炸,估计德国现在依旧在俄乌问题上保持绥靖政策。所以很多人想象的中东国家围攻以色列,大概率是一厢情愿,可能会有那种民间组织去搞事,国家层面很难很难了。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巴勒斯坦人每一次反抗的结果,都让自己的领土越来越小,也挺憋屈。不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实力相差实在是离谱,平时能恶心一下以色列,但是整体于事无补。巴勒斯坦反抗组织内部也越来越疲惫,发生了几次分裂。比如阿拉法特时代的“巴解”上层,在和哈马斯内战失败后,很多就在英国法国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包括阿拉法特的遗孀。如今的哈马斯比“巴解”激进的多,做事风格就是恐怖主义,不断发动针对平民的袭击。不过在中东搞恐怖这事,最早起了这个坏头的却是犹太人。他们当时就是不断对英国人发动恐怖主义袭击,逼着英国人同意以色列建国,是的,他们的国家就是这么来的。不单针对英国人,也针对巴勒斯坦人,逼着大量的巴勒斯坦人离开老家,那块地被犹太人占了。也正是因为阿拉伯兄弟们实在是打不过以色列,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巴解组织头目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统拉宾曾经形成过一个和平协议,双方准备今后不打了,以色列把巴勒斯坦国土上的犹太人都撤出去,修建了隔离墙。拉宾后来被自己人给刺杀了,阿拉法特的队伍被更激进的哈马斯取代了。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双方交火不断,每次都死伤不少平民,仇恨进一步加深,那地方已经彻底成了烂摊子。接下来会发生啥?大概率也发生不了啥。因为整个巴勒斯坦已经成了几座难民营,老百姓极度贫困,经济极度依赖以色列。对,很多人不知道,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一定程度上是以色列给养着,尤其水电,70%左右是以色列提供。由于全世界普遍同情巴勒斯坦,也有不少人给他们捐款,这也是为啥特朗普今天说是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断了加沙地带的汇款渠道。这就有点缺德了,可能会让哈马斯很痛苦,但是对那里的老百姓雪上加霜。巴勒斯坦的老百姓住在残垣断瓦中间,也没啥正经军队。要是以色列真想打,也不是打不下来,其实以色列一度几乎完全占领过现在巴勒斯坦的控制区。可是你打下难民营干啥?你还得负责里边人的生活,后来以色列甩包袱撤了,估计这次也不会去占领。就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哈马斯的领导人之一已经被以色列军队定点清除了,为了一个人,炸了一栋楼。不过影响不大,哈马斯的下层就藏在这些难民营里边,高层一般待在海外,每次行动都有一两个回到加沙指挥,属于消耗品,死几个头目影响不了啥。如果以色列军队强行打进加沙地带,步兵挨个踢门搜查,应该也能搞定,不过那就演变成巷战了,伤亡低不了。问题是最后也解决不了问题,哈马斯是一个“宗教+民族主义+仇恨”衍生出来的东西。他们痛恨以色列占了自己的领土,而且在跟以色列冲突过程中,死了大量的平民,仇恨也就起来了,叠加那地方失业率高的离谱,大家都是文盲,没事干,又有仇恨,于是踊跃参加哈马斯去做人肉炸弹。也就是说现在这种土壤是一直存在的,谁也改变不了这种土壤,就算把巴勒斯坦的几百万人挨个筛选一次,过段时间哈马斯又出来了。而且战争规模不可能太大,哈马斯一直藏在老百姓当中,如果以色列武力清剿,势必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到时候媒体上一报道,以色列又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也不可能太离谱。不过以内塔尼亚胡的性格,这事也没法轻易过去,得交出十倍以上的人命,这也是以色列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也饱受国际社会批评,不过然并卵,他们并不在乎,反正倒霉的都是老百姓。最后大概率和2009年那次差不多,当时也是哈马斯用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以色列军队冲到加沙地带一顿打,死了一千多巴勒斯坦人,伤了四千多,在加沙那地方,受伤可能还不如直接死了。然后消停了一段时间,这不十来年过去了,又来了一波。估计就是把已经找到的据点一顿火力输出,差不多了就算了,毕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等哈马斯再攒几年火箭弹,估计再来一波。尾声:说实话,挺看不上很多人天天大惊小怪,动不动就“格局改变”,“惊天逆转”,或者“世界大战”,世界是有惯性的,短期内没啥事能迅速的改变格局。更没必要扯什么世界大战,哈马斯和他的兄弟们,规模实在是太小了,那地方每隔几年就要来这么一波。我知道很多人希望哈马斯能把以色列给弄死,不过现实点,几乎没可能,他俩就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且以色列明确有核弹。而且刚看了下,中东那些国家也不太想惹以色列,说白了,其他小伙伴越来越想过日子,不想再闹腾了。我这几年经常和各国的人开会时候打交道,发现全世界和咱们对现在的世界感官完全不一样。咱们觉得这几十年有种“换了人间”的感觉,但是其他国家的人却不这么想。前几天还跟一个来北京开会的马来华人技术专家唠嗑,他说这几十年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根本没啥变化,曾经的发达国家如今依旧是发达国家,曾经的穷国依旧是穷国,曾经的战乱地区现在还在打,唯一的变化就是这几十年崛起了中国。原来世界没变,只是我们变了。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短视频刷多了确实会影响大脑结构为什么教培必须死?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短视频刷多了确实会影响大脑结构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假期去了趟上海,在机场随便买了本书,也就是那本《掌控习惯》,本来没指望啥,没想到有些内容还挺受用。里边讲的很多东西之前我也有点体会,经作者一说更加清楚了。今天再跟大家聊聊。先说下那个书名,英文名字叫《atomic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年轻人选城市就是二次投胎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上篇没聊过瘾,再聊一篇选择城市这事,或者说哪些城市能有希望。选城市是每个人回避不了的问题,就算你已经三四十了,这辈子已经那样了,可你孩子将来还得选,对吧。而且选择城市,对于人来说,基本属于二次投胎,对于自己还没出生的孩子,决定了他人生的起点。这一点我感受特别深,我外公他们那代人兄弟多得离谱,这些兄弟起步都差不多,都在村里。不过后来出现了巨大的分化,因为他的两个兄弟去当兵,随后都留在了城市里,还不是啥大城市,也不是啥好工作,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基本成了两个世界。本文主要针对的依旧是刚毕业、没背景、没资源的年轻人,有背景的不需要其他人管也能过得很好,不再年轻的人也就那样了。选城市这事有意义的依旧针对年轻人。咱们可以总结城市三大原则:1、过去一两百年繁荣的城市,未来一两百年大概率持续繁荣;2、全世界70%的经济集中在沿海100公里以内,这个比例在工业革命之后一直维持稳定,可预测的未来继续;3、城市普通老百姓的富有程度,往往和聚集程度强相关,进一步讲,跟民营企业规模正相关。第一点很好理解,往往发达地区,肯定有啥别人没有的特质。就好像你身边某个人很有钱,他肯定是具备了什么奇怪且稀缺的特质,这个特质大概率将来还能持续下去。网上的返贫的例子很多,现实里却非常少,不信大家想想自己周围有钱的人,是不是挺稳定?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地理位置,是不是挨着大海?是不是挨着大河?是不是地势平坦扩展空间大?这些对城市未来都是决定性的。沿海城市在这方面有绝对性的优势,咱们经常说铁路会一定程度上取代水运的优势,其实他俩依旧没法比,只能说是“部分取代”。最基本的第一性原理,水路是流体摩擦力,比陆运的干摩擦力小太多,干摩擦不仅需要更多的能量损耗,还需要不断维护。也就是说,水路损耗很小,摩擦对交通工具和道路破坏很小,只需要维护码头就行了,陆运基本上得一直维护。这也是为啥一千年前咱们国家的大城市都在北方和中部,后来东部沿海崛起,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以及长江流域的大城市越来越走强,他们天生占着天然优势,尤其在商业文明降临之后。“人口聚集就能富”这个说法比较奇怪,不过整体没啥问题。哪怕在印度尼日利亚孟加拉这些地方,农民进城之后钻进贫民窟,收入依旧比他们在村里至少高50%。咱们国家城市化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个特点,进城收入就能增加,这也是为啥村里没有年轻人了,大家会用脚投票。这也就理解了为啥咱们国家很多省份在搞“强省会”,最明显的是四川、河南、武汉他们几个,就是要坚定地把人口弄到大城市,只要进了城随便找点事,农民的收入就能稳步提高40%以上。村里农民少了,剩下的农民可以承包大片大片的地,然后买机械设备,搞现代农业,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之前几百人的工作量。农民少了之后,农民的收入反而上升了,产量可能也更高了。所以也不用担心没人种地的事。我知道说到这里,又有人开始念经似地重复什么“战争时期,沿海地区不就不安全了嘛,blablabla”。挺纳闷,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网上突然冒出一群妄想症,不管聊啥都扯战争去,成天吓得要死担心战争打起来,也不知道这群人平时咋过日子。我很好奇他们是不是这时候就应该躲山里去,很多地方还有废弃的“大三线”项目遗址,跟地下城似的,建议那些觉得战争随时爆发的人躲进去,毕竟那地方保险些。这也是为啥我经常说,年轻人不要让奇怪的想法进脑子,进去之后很容易对后续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别人都在考大学、选城市、奋斗过日子的时候,你天天在那里觉得马上要打仗,奋斗啥?时间长了成了个loser又觉得是社会亏欠自己。这不是我瞎说,我这些年碰上不少正常年轻人经过不断吸收歪理邪说最后变成了个精神病,生活和财务一塌糊涂。接受点正常的想法,对未来至关重要。其实大家也注意到了,一个人的发展,往往是和城市的商业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如果商业不发达,那个地方很容易变成一个存量世界,那里的人最好的出路,这种社会最讲究的就是分配,谁能分配到更多,主要看你到权力核心的位置。我老家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其他闲杂人等,分得明明白白。当然了,不是说商业城市没这些问题,商业城市往往是两套秩序并行,既有权力秩序,又有商业秩序。普通人没有血统没背景,往往可以在商业秩序里拼一下。不要着急争辩,好好思考下我说得对不对,事关你或者你孩子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路线。很多人每次谈到“繁荣”,特别喜欢强调“国家政策”,觉得某些地方发达,是因为国家扶持,自己这边不行,是因为国家没使劲。其实有点太过高估政策的力量了。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层面,都呈现出一个特点,牛逼的城市就跟学霸似的,只要没人拖它后腿,他就能学得很好。反倒是一些学渣,在一段时间里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照,各种补课,成绩好了一些,等这些关照没了,或者换个环境又回原形了。有些地区也是一样的,特殊时期大量的资本砸下去,短暂高光,等到恢复正常,立刻又回到之前的状态了。其实大家应该有个基本觉悟,如果某个地方一直在“振兴”,效果却一直不太好,很可能那地方就不是那块料。就好像有些人父母给报了无数个班,学习却越来越差,不如提前考虑下干点别的,人群里80%的人就是不合适读书,干不明白的事,逼他也没用。所以很多时候,城市的繁荣靠的是自己的禀赋,通过这些禀赋吸收厉害的人,厉害的人创造财富,更多的人跟进,其他的都指望不上。再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很多人觉得,深圳繁荣是因为它是特区,政策层面放得很开。很多小伙伴不知道的是,国家其实划了五个特区,其他几个你们估计都不知道是谁,因为发展的也就那样。大家也别查了,一开始划了四个,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后来又加了一个海南。都是沿海,但是发展的差距依旧很大,因为深圳就在广州的外延,继承了广州的千年繁荣,其他那几个一直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今天的话题,还不是讲这个,主要想讲江西,咱们解剖下这个省,就能看懂很多事。如今提起江西,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没啥反应,实在是想不出来那地方有啥特别的。其实历史上的江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逼的不得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两个传统富裕地区,是广东的珠三角,还有太湖周围的长三角。其实在唐朝往后一直到晚清,跟现在的格局又不太一样。在那几百年里,现在广州那一带,主要搞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海上海外贸易主要靠广州,所以那地方非常富。古代的江南跟现在不太一样,那时候的“江南”比较大,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安徽,还有江西。这些地方比较温暖湿润,农作物能种三季,几次“南渡”之后,南方人口变多,粮食产量就飚了上来。从唐朝开始就崛起成为了我国的大粮仓,富足之后开始经商读书,所以很快商业和科举方面也强的不得了。后来建立在北方的首都从唐朝开始就粮食不够吃,一直通过大运河从江南输送物资。唐朝的首都不是在西安嘛,中后期朝廷经常去洛阳待着,因为南方的粮食送西安损耗太大,粮食不够吃,朝廷在洛阳生活质量能明显提升。后来北宋干脆建都在了汴梁,这个城市没啥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挨着运河,可以方便吃到南方的物资。这些南方送过来的物资,其中一部分是从广东那边过来的,大家打开地图就能看到,古代广东的物资不能直接通过海运送到北京,要先通过珠江,进入赣江,然后送到杭州那一带,再沿着大运河北上。于是江西莫名其妙变成了南北大枢纽,从广东的物资通过江西去北方,北方的贸易品路过江西南下去广州出海。一开始江西做的是转口贸易,后来江西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古代贸易工业,比如大名鼎鼎的景德镇,就在江西。当时就跟现在似的,农民们不种地,进城去搞手工业,赚到钱买粮食。而且商业刺激了另一个重要贸易品,也就是茶叶。大家记得白居易的“前日浮梁买茶去”,诗里的“浮梁”现在还在,是个县城,也在江西,古代就是茶叶产地。在商业刺激下,那地方的老百姓全去种茶去了,粮食主要靠购买,过得也非常富有。景德镇生产那么多瓷器,浮梁产那么多茶,当然不是他们自己用,一部分送到北方消费,剩下的送去广东,成了贸易瓷和贸易茶,出海去了阿拉伯和欧洲。江西能种地,又是贸易节点,自己又有自己的贸易品,一度非常富裕也正常吧。这种富裕不仅表现在财富上,还表现在科举上,以明清为例,福建,南直隶,浙江,江西,这几个贡献了80%的状元。与此同时,山西陕西在科举方面却乏善可陈。这也是我一直说的,其实古代科举没大家想象的那样公平,一部分是“萌荫”,也就是爹当官,给儿子找个差事,慢慢也成官员了。剩下的基本出身大小地主。而且地主也不是都一样,南方一直以来比北方稳定富裕的多,所以南方读书比北方强太多。那为啥后来江西不行了呢?成也商道,败也商道。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太平洋航线开启,上海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于1843年被迫对外开放。1853年起,上海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要知道,广州可是千年大港,十年就被上海给超了,大家想想上海这速度有多可怕。而且学术界一致认为,清朝能在太平天国之后又苟延残喘半个世纪,主要是靠新出现的海关收入死扛着。上海崛起了,长江航道随之越来越重要,长江沿岸城市也随之崛起,现在的武汉和重庆他俩就占了便宜。某种意义上讲,武汉算半个沿海城市,重庆算1/3个,因为万吨级巨轮也可以开进武汉,3000吨级的可以开入重庆。而黄河由于流量太小,枯水期跑个舢板都费劲。随之影响了整个南方的贸易格局。最明显的,江浙的贸易品不再需要通过江西送到广东,直接从上海出海了。此外海外贸易品也不再需要送到广州,然后通过江西送江南,再通过大运河送北方。外国人跟中国做买卖,东西直接送到了上海,然后从上海直接进内河送北方了。也就是说,途经江西的这条贸易路线彻底崩了。大量的商人和贸易公司都搬到了上海,江西的商业规模倒退了90%以上。很多传统商业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名不见经传,比如在清朝非常著名的樟树和吴城,都是锦绣繁华之地,贸易路线改道之后,很快衰落的不成样了。此外还有个次要因素,以前一直当主要因素,那就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后来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反复角逐,把南京、杭州、苏州还有江西一带打了个稀烂。太平军每到一处,就要到处征粮,被裹挟的流民跟着太平军到处转战,把周边搞得一塌糊涂。清廷更过分,往往攻陷一座太平军占领的城池,动辄纵容士兵屠城,所以江南腹地,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几年下来几乎成了废墟。那些富户为了躲避战火,于是大规模涌入上海,上海有外国军队把守,太平军一度想进攻上海,不过后来没成行。江南富户进一步确认上海很安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反而有更多富户迁入,慢慢那地方成了苏浙资本的大本营。咱们熟知的徽商,以前在杭州混,后来也去了上海。不过主要还是商道的变迁,这是决定性的。大家注意下,如果商道不变,那些被战争毁掉的城市很快就能发展起来,比如杭州和苏州,它俩在太平天国运动里实在是太惨了。但是战争结束后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当然了,由于这些地方的富户都跑去了上海躲避,他们再也没法达到以前的地步了,今后江南地区最强的一直都是上海。也正是因为上海太过先进,擅长工人运动的我党起家也是上海。尾声:连续聊了两篇城市,今后有了新想法还要继续聊,这个号一直对城市的发展非常痴迷。也希望年轻人做选择的时候,要客观务实,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类似为了躲避战争跑西部去了。不是说西部不好,是说你这个理由很离谱,再过一些年自己都觉得自己当初为啥那么沙雕。还有些人就是单纯讨厌东部,讨厌上海什么的,这个也很搞笑,他们甚至都没去过上海。通过本文,大家也能看出来,商道对城市的发展是决定性的,这个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这也是为啥上海和深圳在改开之后迅速就发展那么快,不出意外今后会更离谱。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大城市里的人并不会变少,恰好相反,大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大,代价是我老家小镇会大规模消亡,然后传递到县城。大概率的事,今后出了大城市就跟欧美一样空旷。所以年轻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如果没啥背景又热血沸腾,选城市就是二次投胎。如果又虚又无所谓,只想躺着,那选择就多了去了,比如你可以去天津嘛,所有超级城市里公认最躺的。想改变就得不怕竞争,想相对公平地竞争就得去大城市,沿海和沿长江的大城市,去冒险去承受压力,对于普通且想上进的人来说,可能也没别的路可走。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小镇做题家没选择站在历史的前夜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小镇做题家没选择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有小伙伴问我为啥发文的IP在北京和山东之间飘,主要也是因为发文时间一般都在上午,可是公司上午一般都在开会,所以只能让助理帮忙发,他在山东,大家就看到IP飘来飘去。头条被禁言了,一周,下周三就出来,大家不用担心。至于禁言原因,我也没弄明白。上篇文章讲房价,很多小伙伴问刚毕业没背景的小镇做题家怎么办,是不是只有一条去大城市的路?很残酷地讲,基本是这样。这个世界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终点可能确实是别人的起点。别不服,大家有兴趣了解下一线城市那些国际学校的小孩们日常开支情况,相信我,90%的人奋斗一生也达不到。90%太保守了,95%吧。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问题还不是追赶那些金勺们,最关键的任务是回收教育成本,让自己和父母过上相对健康富足那么一丢丢的生活,这时候,去大城市卷就成了唯一选择。有小伙伴说,去考个小地方公务员不香吗?不太懂你们那边的具体情况,反正我周围一般来讲,他们刚去体制那帮人每年都需要父母给补贴,体制内刚开始那点钱真不太够花,以至于不少人发出感慨,家境不好别进体制。那些人过了十来年慢慢日子就明显超过周围人了,可以补贴父母了。父母情况不太好的小伙伴,挺过这十年还是挺难的。所以我从来都劝大家,没背景的普通人,去大城市,去房价最高的大城市,那里的人工资不高撑不住那么高的房价。你说将来买不起怎么办?买不起再回小地方呗,又没啥损失,耽误你在小地方淘金了?所以说:首先要去大城市;其次要去自下而上的大城市。去大城市没必要多说,“繁荣是聚集的函数”,“创新和突破也是聚集的函数”。只有一大堆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协作,思想跟病毒似的在人群里不断碰撞不断变异,时间长了总能搞出点啥来。繁荣和创新好像跟大部分人没啥关系。不过一般新东西出现之后,会迅速窜起来,把相关的那些人都带到一个不属于他们的高度。太多人牛逼之后回头看,发现自己其实当时在人群里并不显眼,不知道怎么就起来了,可能是摊上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可能是学了一项新技术,也可能结识一个很牛逼的人,整个过程中巧合大于努力,所以慢慢越来越相信“命”什么的。这也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话,从前往后看都是努力,从后往前看都是运气。运气是碰出来的,小地方就那么几个人,几家公司,想碰都费劲。但是城市和城市又不一样。有些城市是“自上而下”的。这种城市核心特点就是这个城市里整个社会消费中坚,全在体制内,或者是公务员,或者是企事业单位,剩下的人伺候这些人,比如提供饭店、装修什么的。或者说,每个城市都是一个炉子,它是需要输入能量的,观察它的能量源,就能知道这个城市是朝着哪个方向的。“自上而下”的城市通过别的省财政转移给它,然后一级一级分下去。比如我的老家,我就不说是哪了,反正是山西的一个小地方,它就是典型的自上而下。那地方没有任何产业,每年的收入主要就是转移支付后变成公务员的工资,然后公务员消费带动其他人的收入,这些年大兴土木也富了一些人。大家发现了吧,这类经济是很依赖从上往下灌水的。这样的城市,在过去很多年里社会阶层变化非常小,主要也是没啥可变的,大家最好的出路就是进体制,挤破脑袋进,所有的技能都用在了钻营和人际交往上。而且在这种体系里,人其实是被固化的,你有创意有想法,这不是优势,可能反而是劣势,这种地方所有事都有很固定的章程,你只要按着章程办就可以了。而且岗位也不咋变动,属于绝对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里,大家没有秘密,就得更加规规矩矩。当然了,我不是在反对你进体制,其实绝大部分人很适合体制却进不去。不过咱们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进不去或者没进去的。那啥是“自下而上”的城市呢?城市的收入源头是无数大小企业做买卖赚钱,然后交税给政府,政府还能给中央上交,这就是自下而上。这种城市一般共同特点是民营经济特别活跃,而且总共也没几个。如果再直接点,基本都集中在两个三角,也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天下财富出东南嘛。那几个地方通过商贸崛起,从唐朝开始就是富裕地区,当然了,上海以前没啥存在感,深圳以前也几乎不存在,但是他们所在的那片区域,已经富裕了上千年。此外八百年漕运,一直都是从杭州那一带向北方转移物资,可见那地方一直都很富。一般凡事都有惯性,一般历史上富裕地区往往能持续富裕下去,穷地方也会持续穷下去。除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是商道的起伏,比如敦煌、大运河沿线城市、江西,都是商道变换的受害者。这也告诉我们一件事,年轻人想机会多,去商道节点上待着。大家注意一下,富裕地区往往是环境跟观念的相互进化,长三角和珠三角那地方适合商贸,因为它们是陆地和海运的接口嘛,导致那地方的人天生对商业敏感,一旦对外贸易兴起,利用地理优势很容易变得非常富,富了之后对商业会更敏感,然后进入了一种稳定的正反馈。这些地方对商业、平等、交易什么的都很敏感,并且作为常识和基础知识灌输给了下一代,这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大家不做自媒体感觉不到,太多人的思想水平依旧处于大清,问题是他们自己是感觉不到的,还把垃圾观念传给下一代,这才是令人绝望的锁死,下一代得赶紧去大城市把那些垃圾洗掉。这也是为啥历史上那地方富裕地区多次在战乱中被砸了个粉碎,等到重建之后又是富庶繁华之地。最近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一度把苏杭那一带彻底夷为了平地。战争结束后,江浙财富很多搬回了湖南,得到了那么多财富,湖南整体变化不大。但是180年过去了,江浙那一带又发展了起来。这也是我想说的另一件事,网上经常有人说,西方发达是掠夺了美洲大陆,所以才能过日子。这个说法倒也不能说全错,但是也不能说全对。西方做的事,有点像是一个人出去外边打劫了别人,有了本钱,然后用这些钱去做买卖,没本钱肯定是一切免谈。后来越做越大,商业革命推动了产业革命,才有了工业革命。不能弄反了,商业必须得是先行的,中国也是加入世贸后,搞市场经济和外贸,外贸推动了产业的大爆发。单纯打劫是不行的,历史上打劫最厉害的是蒙古人,你看他们搞出来了啥,而且他们打劫到的钱也没了。如今北方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北方的头部城市只剩下了北京。我在北京待了十几年了,尽管北京是个极度不近人情的地方,不过有一说一,这地方真的不错,除了户口太难,孩子教育太难,很难留下,其他地方其实很不错。哪怕你一点技能都没,在这地方也能拿到老家好几倍的工资。你说房子很贵啊,其实北京的房子是严格分级的,不管你是哪一级,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有上亿的独栋,两三千的大平层,卖给煤老板和上市公司老总。还有一千来万的改善住宅,卖给生二胎的精英白领。还有天通苑三百万就可以上车的上车盘,卖给普通刚需。最后北京周围有各种犄角旮旯,有那种合租房,二十块钱一个铺位。北京有大量的基层工人,每天坐着五菱宏光到处奔波,赚到钱给老家邮寄回去,晚上就去城中村待着。不过按理说北方第一大经济体,应该是天津,面朝大海背靠平原,还有九条河,天生富贵的造型。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河流量太小,加起来连长江的零头都比不上,天津也就做不了上海。不过地理位置依旧比北京强太多。事实上北京不做首都那些年,北方第一大城确实是天津。北京古代就一直养活不了自己,需要通过运河给自己输血,而运河的起点,就是苏杭那一带。所以北京一直没有“外溢”功能,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是江南的外溢。长期看来,我对北方城市里最看好的(北京之外),是天津和青岛。他俩像啥呢,像俩膀大腰圆一看就是那种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大佬,可如今天天在营地的烧火做饭做厨子,这不搞笑嘛。不过发展时间依旧太短,慢慢大家都会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历史定位。毕竟大城市的兴衰周期都是以百年记。所以咱们经常说“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整体不太一样。北京一直跟那两个三角的逻辑不太一样,那俩是开放型的,北京是自闭型的,自上而下的,需要不断输入能量,从八百多年前被蒙古人选做首都开始,绝大部分时候没法养活自己,需要江南通过运河输血。此外它由于天生不是个建立大城市的地方,是的,所有大城市都有穿城而过的大河。唯独北京没有,导致现在水资源也是个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它对外来的人不太友好,90%混京城的人在北京待了十来年后还是撤了。其他几个相对来说落户定居容易得多。不出意外,将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会越来越大,因为人口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累赘,他们也愿意吸收人力。那些区域的城市会连成一片,人口可能会继续向那边聚集。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这样下去,两个三角会不会把全国给吸干了。也不用担心,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那些地方,很多人是不愿意去的,今后也只有最热血最激情的年轻人会勇闯大城市,那些超级城市也跟古代的边疆似的,挥洒血汗建功立业的地方,注定是少数人的游戏,绝大部分人想想都有点虚。此外大家去长三角,肯定是因为待在小地方啥也干不了,还不如去一线试试,说不定将来能把一线的商业模式带回老家。事实上我国过去这些年也是这么个发展历程,经济一直在从两个三角沿着内河和公路网向内地辐射,本质也是资金和知识从一线通过人口潮汐在向内陆辐射。而且内地城市想解决人才外流,应该想的是怎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怎么让年轻人觉得待在你这里比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强,而不是天天担心人口外流却什么都不做。尾声:文末总结下吧:如果在老家没背景没实力,那就应该去闯大城市,去商道城市待着,那里流量大,碰撞多。而且既然闯,就别保守,直接去北上广深,经历最猛烈的炮火洗礼。大不了不行再回去,没啥的,这些城市每年都会迎接潮水一样涌来的年轻人,还有潮水一样褪去的中年人。大家把青春献祭给大城市,大城市才能永远年轻,作为回报,会把一部分人拉上去。相对来说,南方比北方好混一些,也不是南方,其实是沿海,海洋就是天然商道。而且去那些城市容易留下来,北京是最难留下的,这个不夸张。最后说几句关于信心的事,今年的环境你们都懂。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情况你只要不瞎投资不欠债,整体影响没那么大。当你唯一的资本就是你自己的时间,事情反而好办了,毕竟这种情况下很难赔钱。不出意外,今后这种情况也会周期性地经历。从复杂系统层面,本身也避免不了。上升波段肯定会酝酿风险,直到风险积累到没法回避,开始爆发,然后趋势掉头向下。向下也不是完全没好处,起码能让人思考之前什么事做对了,什么事做错了,修正错误,达成新共识,经济慢慢又开始进入了升浪。比如对商业的重要性,太多国人依旧没有达成共识,这些东西都属于“门槛知识”,跨不过去这道门,这辈子都只能在门外待着。所以说别纠结别内耗,越是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反而越应该坦然,从此以后,哪个方向都是向上。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站在历史的前夜“30块工资线”是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2023年9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站在历史的前夜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聊聊房地产新政的事。1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30块工资线”是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昨天看到一篇爆款文章,某大学讲师年近半百,依旧深入一线去送外卖,根据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还是非常佩服的,毕竟像他这样的人很少了,也能推断出来为啥他一直是个讲师了,实诚人,太实诚在哪都很难混上去。有感而发,展开说说他文章里提到的几件事。1
2023年9月5日
其他

他杀了自己的导师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让我非常难受,一个美国留学生枪杀了自己的导师,准备写一篇。看了下那个小伙的经历,不知道为啥,可能是太过典型的小镇做题家,竟然有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他叫齐太磊,1990年生于河南,高考地狱,第一次高考603分,报考天津大学没被录取,复读了一年,这次624考入了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多说几句这个物理系。很多东西在圈里和圈外看差距极大,比如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比如物理数学等纯理论科学。在外人看来,这些专业都比较高大上,但是就业一直不太好,如果你提几句普通人不要随便报考,就有人在那里扯什么“大家都不去做,国家怎么办”。其实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国家的事,真不需要绝大部分普通人去关心,前端科技是标准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顶级大脑,不存在什么“人多力量大”,几个顶级天才顶的上无数个普通大脑,有几个顶级聪明人去搞就行了,其他人管好自己别在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别扯什么“天才需要人数基座”,都过了高考了,是不是天才你心里没点数?所以说吧,普通人一定要思考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如果要去搞科研,一定问问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对于那些急需要大学毕业后赚钱补贴家用的,就得更加谨慎。物理数学什么的,也一样,很多人有个错觉,觉得学了这些专业,将来改啥专业都可以,这种想法也比较奇葩,你如果本来就没想读这个,为啥要去呢?就是因为这俩专业高大上能满足一下你装逼的冲动?而且很多人高中数学物理学的不错,以为到了大学也不错,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些纯理科是需要天赋的,尤其想将来做这一行。更有离谱的,父母啥也不懂,说是孩子心算特别厉害,应该去读数学系,拜托,你那是算数,不是数学,根本两码事,应该去做账房,不过现实里很多糊涂蛋的决策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更有甚者,很多没啥文化的家长决策依据是那个专业名是不是高大上,很多人选了核物理,航天等专业,不是说他们深入了解觉得这些专业很适合孩子,而是觉得这些专业太酷了。咱们不是说这些专业不好,非常好,而是说这些专业周期太长,毕业之后收入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也是长期冷板凳。普通家庭的孩子读这个将来非常麻烦,这些年目睹了太多人毕业多年后改行,航天院也有句话,“来生投胎江浙沪,那时再做航天人”。我知道有些人又想杠啥,还是那句话,家底足,你可以随便折腾。家底差,全家人指望你这根独苗,赚钱应该是你最先考虑的事,然后再考虑别的。航天院有大佬早年换岗后发了财,一直在给航天事业捐款。天赋正常的人在普通本科的物理数学专业可以混,毕业去做个中学老师什么的。稍微好一些的985里神仙满天飞,你不行就是不行,没点天赋真的会垫底挂科,信心也受到巨大打击。到了大二,绝大部分天坑专业和数学物理专业的学生,可能就需要考虑再搞个别的专业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这些年物理数学毕业的,基本上会分成这么几拨:最优秀最有天赋的出国,读个海外名校,注意是名校,绝大部分水货不读也罢,毕业之后进大学。很多人有个误会,觉得这个时候回国内大学应该很容易吧,恰好相反,这些年回国搞个好岗位非常难,国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有点满,没那么多位置可以让你去,想去名校经常需要“三清团+藤校经历”的配置。而且去了也不一定能有铁饭碗,在搞那个“非升即走”,有点像咱们私企的KPI考核,年末看你绩效达成了没,没达成就滚蛋。现在大家懂了新闻里有好多名校博士去江浙沪富裕地区的街道办了吧,大学教职高大上,但是不一定能去得上,去了也不一定能留下,留下也得过些年没啥资源的苦日子。街道办公务员尽管听着不那么上档次,可是属于“稳稳的小确幸”,收入高(江浙沪的经常能达到内地两三倍收入),工作稳(铁饭碗),博士们去那些岗位太正常了。还剩下一拨,没啥天赋的但一直读下去的,读完博士可能会去当老师,去差一些的专科或者好一些的中学,搞个教师编,或者去考公务员。其他的转专业。这次这个小伙伴很显然意识到了问题,发现本专业不太好就业,有点纠结,大学辅修了经济管理。这又是一个信息差,除非你家有公司让你管,否则就没有哪个公司说缺个领导,回去招聘网站高薪招聘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自己公司做高管,现实里的公司管理和学校教的完全两码事,毕竟编教材和教书的那些人又没真干过管理岗。现在大公司一般都是“猛将起于卒伍,宰相发于州郡”,自己的干部自己培养,从技术团队里往上提,而且搞梯队,发现你不行立刻让你手底下的人把你顶替了,高管很多是财务出身,根本不招聘。小公司更简单,做管理的一般是掌门自己家里的亲戚。随后这个小伙伴本科读了五年,因为修双学历,第四年拿下了经管学位,第五年拿下了物理本科学位。毕业后没读硕博,直接去了一个材料研究所,这又是个天坑。物理和材料确实有一些关联,不过材料行业想做出来成就,一般得是博士,他本科就去了,说实话有点难。在那个材料研究所干了两年,估计是看出来没啥意思,于是又去了南方某科技大学做科研助理,这个大学说实话我之前没听说过,查了下,既不是211也不是985,又是个科研民工的职位,收入非常低,好处是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发点论文。在这个岗位上做了近两年,相当于说本科毕业四年后,可能是意识到以自己的学历在材料这个行业根本没法混出头,于是开始考虑提升下学历。于是在2019年申请去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攻读硕士,两年后也就是2021年拿到了材料学硕士。然后在22年1月申请了北卡的博士,这个时候已经32了,我们知道,一般正常的博一是24到25岁,他比其他同学大了七八岁,而且他这个年龄等读完博都37往上了。我不知道他这个时候心态是怎么样的,反正设身处地思考下,压力应该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他自己的家境并不是特别好。一个三十来岁家境不好的人,还在读博,读完都快四十了。而且通过我们上文铺垫,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如今的博士已经是严重过剩,除了少数顶级天才,其他人几乎不存在你读完就能一步升天,肉眼可见不会有收入的大幅提升。说一下这个读博,读博和读硕完全是两码事,读博是很难很难的,尤其硬科学领域,完全有可能你读了四年,最后发现你搞得东西方向都错了,那就得重新选题,这还不考虑导师打压的情况。当然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那个SCI论文,真能要了很多人的命。而且还有个麻烦事,就是你弄的那玩意,到底能不能行,谁也不知道,你导师自己都不太清楚,只能是给你个方向上的指导。所以有些博士读个七八年,最后把头发都读白了,每年都有跳楼的新闻,大家有兴趣去搜一下。我当初的同学很多读博去了,我要不是找到了工资很高的工作,估计也把博士读完了。有那么两三年,跟那伙人吃饭简直就是诉苦大会,比我在大厂996惨的多,毕竟我就算被公司赶出来,也不存在之前经历清零的情况,他们却天天担心一夜清零的事,都表示早知道这么难就不读了。你可能问,是不是读完了会好很多?也没有,因为行业是跟风口相关的,出来太晚可能岗位没了,就得去三本教书了。去研究所的收入和人际关系也让人崩溃。齐太磊的推文我过了一下,感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可能是有一些做科研的天赋的,但是不高。更关键的是,人年龄一大,心就开始不在状态了,齐太磊就完全不在状态,至少没法全身心投入。这也正常,我之前接触过三十来岁去读博的。也就是毕业多年后混的一塌糊涂,觉得自己唯一擅长的事就是读书,想回去读书增加一下学历提升点议价,可是读了博之后又陷入了更深的内耗。因为发现自己专业在自己毕业后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博士招的特别多,博士生毕业后发展路线非常非常的窄,一般只能去高校,问题是高校这些年非常难留校,博士太多竞争太激烈岗位有太少。如果想去私营部门,年龄又有点太大,事实上不管去哪年龄都有点大。多说一句,绝大部分公司是没有研发部门的,他们不会为高学历人才开高价,甚至因为年龄问题,都不会招聘。大家知道张益唐吧,这些年华人里最耀眼的数学天才应该就是他和陶哲轩,张益唐因为博士论文和导师起了冲突,论文被压了七年才通过。由于年龄太大而且没有推荐信,一直找不到工作,在美国刷了几年盘子。于是大龄博士每天看着小自己好多的“同学”认真做科研,觉得他们真幸福,年纪轻轻可以心无旁骛,自己真倒霉,越想越觉得这个博士到底有没有必要,花四五年在这上边到底值不值。他现在博士也没读完,前段时间见面喝酒,他说他高考后就一直走下坡路,几乎做的所有决策都是错的,唯一正确的事,就是没结婚。感觉齐太磊这个阶段肯定是压力爆棚的,而且弄不好有种“厌世感”。这不是瞎说,大家去问问那些理工科博士,他们是不是都有个灰暗阶段,觉得如果有个按钮按下去这个世界会毁灭,他们会996地不停摁下去?而且读博还有个问题就是导师。如果你或者你孩子读博,碰到一个导师跟高中老师似的那样对你或者你孩子,那你应该去庙里烧高香。90%的导师不是坏,他们跟博士的关系更类似你领导跟你的关系,处在那个位置上,屁股决定脑袋,在乎产出在乎自己的利益,对下边的人就会特别苛刻,让你每天非常痛苦。想象你领导啥样,你就知道博导们啥样。还有一部分就是单纯能力差,学术能力差,处理手底下这几个人的关系也差,偏袒严重,还有说话难听,这些都会导致博士们本来就脆弱的内心走向崩溃。这个案例当中,咱们没法知道导师到底咋样,但是100%的,这个哥们觉得导师对他很不好,情绪崩溃下开枪把导师给杀了。其实美国的读博体系一般来讲走不到这一步,因为他们那边读博就跟上班似的,你如果觉得导师是个沙雕,可以换一个,而且一般都会成功。只能说,齐太磊最大的麻烦就在于年龄,他耽误不起了,产生一种幻灭感,可能觉得反正自己这辈子也完了,不然干不出杀人这种万劫不复的操作。尾声:前段时间也聊了,这些年对社会冲击最大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学历的不断贬值。以前的高速发展叠加人才的供不应求,导致了大家观念里觉得教育是最关键的翻身因素,肯定是教育层次越高,将来出路越好。这么想倒也没啥问题,可是期望太高就有问题了。对博士什么的,有些人期待实在是太高,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读了才发现自己原来不适合,可是时间已经花了,中途退出又太丢人,进退失据。未来的趋势也很明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博的成本绝对高过收益。这个并不是中国的问题,国外也一样,比如美国那边。大家记得之前跟周立波杠的那个斯坦福博士吧,他自己说自己在大学一年收入20万人民币,纽约还有不少博士在开出租车,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岗位容纳研究型人才。同理硕士也一样,这些年贬值的超厉害,只是大家使劲卷,很多并不需要硕士的岗位也要求硕士。太多人直到读了博士之后,才意识到原来前景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陷入了深深的内耗。此外很多人还有个严重错觉,简直错的没谱了,以为科研就是静下心来只做科研就行了,其实根本不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是类官僚的层级体系,那里边的人情世故拉帮结派比咱们绝大部分人的环境复杂的多的多。本文不知道为啥,感觉写成了一篇博士劝退,有点纠结发不发,不过发出来也没事,绝大部分申请博士的人都硕士了,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在干啥再下决定。网上很多人在渲染寒门逆袭失败的事,我倒觉得不至于,他的家庭出身确实影响了很多决策,比如2010年上大学,当时国内互联网和量化金融那么好,学个编程人生就会大不一样。不过也谈不上代表性,毕竟这类极端案例依旧太少。而且他已经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只是可能改变的程度没预期那么大。总之,保持好心态吧,放到长期看,绝大部分趟不过去的事,可能都不是啥事。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笨功夫是普通人最后的依靠折磨我们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恐惧
2023年9月2日
其他

折磨我们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恐惧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这段时间有不少零碎的想法,汇总了一下。1、游戏里经常有句话,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对于绝大部分没啥背景的人来说,不管愿不愿意,这就是一生的写照。只是有些人比较勇,走得远,捡得多,当然也可能因为走太远掉坑里。绝大部分人往出走了几步之后就再也不走了。《行尸走肉》里有句话,“一切所需要的都在路上”,选择困难的时候,就选择那个不想选的选项,相信一边走一边捡,总能扛过去。走不远的主要原因,一般是恐惧。赛内卡说,折磨我们的,不是事实,而是恐惧。这句话在眼下尤为重要。2、高手和重复有关,最顶级的高手是大量的重复和天赋的混合,太多人觉得自己不擅长某件事,主要是因为他可能从来没把那件事认认真真做十遍以上。高手往往不但重复的次数多,而且在重复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快感。了解梅西C罗他们,就知道他们的生活就是极致的重复,把生命聚焦到了一个点上。如果我们拿出来他们的专注做某件事,达成他们的成就当然非常难,不过大概率也能成为行业大神,除非你们行业没有神,比如你开出租车,就很难成神。每次重复过程中不断引入微小的变化,形成厚厚的积累,哪天突然间就可以发出致命一击。这一脚,至少需要十年的功力: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聊到特斯拉单踏板模式,作者说无论如何不要完全使用单踏板模式(特斯拉有刹车板,而且也可以两个一起用),一定要不断地用刹车。关键的时候那救命的极限一脚,可能需要平时踩一万次才能练成不经大脑的肌肉记忆,让你在0.1秒内做出生死攸关的决责。菜鸟和高手的差别可能远远不止天赋,而是天赋没人家高,重复次数也没人家多。3、如果充满了自我鄙视改不掉,也不用太在意,天生自我鄙视既是枷锁也是翅膀,我认识的不少顶级高手都这样,天生充满了对自己的不满意,这可能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痛苦之源。4、大部分消极、一事无成、干啥都提不起兴趣的人,一般有个隐藏技能,碰到他自己的那个“命中注定”的领域,往往会爆发出恐怖的战斗力和专注力,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你的那个“职业”,你可能就成了一半。大刘在《三体》里利用了这个设定,云天明就是个一事无成的loser,他的技能点全点在了一个地球上用不到的点。有人说大刘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体会很深。5、年轻最大的优点就是脑残,对世界有着肤浅的理解,觉得凡事没那么难,脑袋一热就去做,边做边捡垃圾,用很多年过渡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多年以后回头看,发现当年真是又勇又二,竟然搞定了这么大的事,如果一开始知道需要这么久、费这么大劲,估计都不难下手。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知道太多,知道那些新的路线到底有多难,往往不免限于保守。所以一个行业一旦被老人把持,基本完蛋了,再也别想有突破,任何新的尝试都会被叫停。大刘对此也有深刻理解,他的意思是,都枪毙了吧,留着干啥。章北海在手枪里压入陨石弹,啪啪啪,把老航天全给射杀了。6、工具影响大脑。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平时写字用键盘和手机,这么一个微小的差距,时间长了,你对码字和记录的理解天壤之别。用手机写两百字超级麻烦,但是用键盘随便一个人三分钟就能搞定,这是为啥长期用手机的人不愿意写文章,甚至懒得去搜索,因为手机打字太慢,屏幕太小,没法快速浏览。更复杂的问题就需要更复杂工具,那些复杂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重塑人对世界的理解。很多问题你搞不定,并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可能只是没接触过相关工具。以前我们总说“学门手艺”,现在越来越多地说“学个软件”,CAD,PR,MAYA等等,哪怕掌握一堆Excel公式,都能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新的理解。7、行为都是激励出来的。每个“好学生”,基本都曾经有个好老师对TA各种照顾各种夸,让TA体会到了学习的正反馈。慢慢学习好起来之后,夸得人越来越多,学习更好了。当然了,还有内生激励,可能不需要别人夸也有动力。比如《骑马与砍杀》那个游戏里,骑着马砍人有一定难度,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角度,砍到人之后会有种惊人的快感,以至于我坚持砍了一年,每天都砍会儿。可见“内生快感”往往需要一定的“难度”或者“随机性”。8、很多天才有自闭症,这个病并不会导致天才,但却可以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做某件事,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有效果。而且很多痛苦来源于太过在意对他人看法,产生内耗。如果说这个时代有啥明显的好处,就是对自闭症患者极度友好,完全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钻进自己的小世界里,集中注意力干点自己的事,说不定也能取得很高的成就。9、穷尽一生,一事无成是常态,更是这个世界上99%的人真实写照。人的爆发,大部分时候跟运气强相关,以前觉得应该是70%的相关性,现在觉得应该90%以上。摊上了好时机,碰上好领导,入了某个上升期的行业,都是决定性的。此外最关键的“卵巢彩票”,摊了个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一大半,毕竟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妨碍他们教给孩子的都是没法操作的玄学。甚至一念之间的抉择可能影响你一生。我碰上的感触很深的一件事,一个读者跟我说,当初他父母在让他去当厨师和读大学之间非常纠结。后来果断选择了当厨师,如今他做厨子开饭店一个月能赚十万(疫情前,现在不知道咋样了),幸亏没去读大学,因为当时想去大学读生物。我一直也没理解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决策回路,才会做这样逆天的选择,不过显然是个正确的选择。此外绝大部分情况下,运气往往发生在你极度擅长的领域,所以选择专精某件事永远没错。10、一般来讲,人最后都会得到想要的,因为真正的目标,会跟个灯塔似的不断矫正你的行为。目标感强的人,不管做啥事,都会望一眼自己的灯塔,如果方向不对就不干了。这个意义上讲,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想要的,生命里没有灯塔,只有各种无规则散步的礁石。很多人说自己喜欢钱为啥没钱?其实他喜欢的不是钱,而是消费。真正爱钱的人会把所有的时间拿去换钱,而且生活中所有决策都会用“赚钱”这个筛子过一遍,不利于总目标的事不做,不利于总目标的话不说,这种人很难受穷。其他事情上也一样,有人爱知识,有人爱游戏,有人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把妹,到最后生活中肯定不会缺这些东西。还是那个问题,专注,重复、迭代。11、知识分为“表内”和“表外”,这个“表”是啥意思?因为对应的是“表面”。书本和学校学到的,基本都是用来塑造“基础公民”的基础知识,目标是“下限”,让你不至于做人渣。想脱颖而出还得有别的,比如怎么和更高阶层的人打交道,怎么让别人信服你,怎样让别人捞你,还有低俗却有效的“高效让富婆爱上我”,嗯,这些不是开玩笑。这个没法细说,因为我搞技术出身,一直也不太懂,只是这些年目睹有些人确实懂,而且他们那些我学不会。有个干工程的读者跟我说,他跑了八年工地,后来才明白能赚钱的地方在酒桌上,还好不算晚。他还说,中国所有的生意都是在酒席上定下来,真正的知识都在酒桌上。说这些不是建议大家去钻营,而是说有时候混不好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太善良太单纯,不屑于去懂那些龌龊东西。当然了,善良的人总有个错觉,觉得自己变坏就能发财,其实不一定。有些赚钱手段并不光彩,但是不代表不光彩就能赚钱,还需要特定技巧,需要有人带,除非悟性惊人能自己领悟。12、一致性就是反转的标志。所有人都觉得股市要上6000点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房地产最靠谱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某件事100%的时候,很可能就要发生大转机。同理,我从十几年前开始上网,目睹过网络舆论的几次大反转,整体趋势就是:所有人似乎达成共识的时候,这种共识反而最不稳定。同理经济一片热闹非凡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顶点,所有人都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反而即将触底反弹。13、相信就是力量,“重复的相信”会不断修正行为,行为会再次强化信念,人就是信念的集合,碰上新问题选择回避还是面对,碰上挑战选择迎难而上还是试都不试,看着是观念,其实是以往行为的集合。从今天起,尽量积极,尽量自信。时间长了才能发现,积极和自信本身都是能力,需要费劲去获取和维持。------------------------------------文末说一件别的事,昨天拼多多公布了二季度的财报,得益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刺激消费需求,实现了总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拼多多百亿补贴也一直继续真金白银的进行补贴,走着“消费者需要什么,就补贴什么”的高质量补贴道路,专挑我们日常需要的、还有平时觉得贵的大牌下手加补,把衣食住行所需商品的好价都打下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更优惠的价格。今天就在做百亿补贴金秋加补消费节活动,开学季电脑、国产海鲜、大牌白酒、实用家电等全线加补,都在活动会场里热卖中:↓↓↓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笨功夫是普通人最后的依靠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有感而发,一口气写成的。这段时间不是在封闭开发嘛,正在做一个完全全新领域的项目,一般来讲,我早就不干码农了,不需要去了解具体的技术实现。不过跟我对接的那边那人他属于标准“技术纳粹”,平时不咋爱说话,一聊技术就停不下来,如果不懂那玩意,几乎没法跟他说话。做过这类项目的小伙伴都知道,得跟对方处好关系,不然可能会被卡验收。没办法,我只好找了本五六百页的那个领域的书,慢慢开始看,一边看一边搜,顺便找人问,这不一个月了,书已经看了一大半,前几天跟那个领导吃饭的时候,已经聊的很顺畅了,那边的领导心情也很好。这又让我想起来多年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分享,如果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英语学习方法,比如什么“多说”,还有“英语环境”什么的,你实在是做不到,那就别做了,使劲背单词,一个单词重复两百遍,硬背,不要搞什么“三天学会一万词汇量”,不要搞“学会了词根快速记住两万词汇”,都是瞎搞,静下心来,死磕到底,一个一个背。很多人英语学得一塌糊涂,绝大部分都是想走捷径,让他背单词,他就上网查,搞各种幺蛾子学习技巧,最后技巧没掌握,能力也没上去。一般来讲,单词背到6000左右,高中的阅读基本上都能读懂了,背到一万以上,考研英语文章除了那些“长难句”也能看懂了,就是这么神奇。不要指望捷径,该花的时间一分钟都不会少,一万词汇对于脑子正常的人来说,可能就是需要大几百个小时,怎么背那是你的事,投入不足,结果不会配合你忽悠,永远也不开窍。我这些年有个体会,“开窍”的本质就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就有了新理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后在“超大积累”的基础上又来了一个大爆发,直接把其他人彻底甩开了。“超大积累”这事是个负担,也是个门槛,更是个壁垒。你想过这个门槛是很难的,别人一样难,过不去都白费,想过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死磕,什么“认知”什么“思维高度”都没用,就是得老老实实下硬功夫。就得硬磕,克服前期的焦虑,克服中间的痛苦,克服后期的迷茫,不断投时间,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投入的时间原来已经这么多,这时候,你发现不再像以前那么迷茫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痛苦了,你已经跨过了那个门槛,进入了一个壁垒,别人很难追上了。同样的,编程这事也是这个道理,几年前一个读者跟我说,他想学编程,是应该先看数据结构,还是先看操作系统原理?我说你先写出来一万行可运行的代码再说,从最简单的开始,一点一点写,最早的程序可能只有三四行,到后来可能有几百上千行。一万行代码是个“入门门槛”,跨不过去,这辈子都别想入门,别误会,这里说的“入门”相当于学英语刚学完前一千词汇。在这之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都是浪费时间。这些年有个感觉,你找到一件正经事,想去认真做,发现好难,这个时候就该问自己:1、这事到底值不值得做;2、对自己是不是至关重要。如果答案都是“是”,那就再仔细思考下,你觉得某个东西“难”,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迷茫,甚至有点绝望,基本上是两个原因导致的:1、选错教材了,你拿得太难了,不适合你;2、投入时间不足。这个世界上最硬的道理,就是“投入不足,产出就足不了”,所以说,选一本好的教材,然后就别到处找什么学习方法了,安安静静地投入时间,投入足了,自然会有效果。不过那个“一万小时定律”也离谱,扯那玩意会对身心产生巨大压力,还不如不提。一般来讲几百个小时认真投入就能明显见效。为啥说不要到处找学习方法呢?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loser,他们啥也不懂,搞笑的是他们还挺喜欢到处指导别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方法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时间投入不够,啥方法都是扯淡。你先有个底子,才能区分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明显是扯淡。比如我十几年前想学写代码,那时候到处找经验,一堆人推荐让学一本叫《算法导论》,还说什么“必看”。后来我慢慢知道了一件事,这本书实在是太难了,而是属于高级进阶,根本不适合新人,哪怕几年后我写代码一年能赚几十万的时候,依旧对这本不太感冒,从没看完过五分之一。推荐这本书给新人的,不能说全部,可以说99%的人全是菜B,他自己也没看过,只听别人说那本书不错,你听了菜逼的话,你能好?所以说,一定要从简单地开始,慢慢熬,跨过那几道坎,慢慢就开悟了。而且这条路没啥办法,只能是你自己去走,就好像婴儿想成长,只能是自己蹒跚学步,一边摔一边成长一样,别人一步都替你走不了,英语里有个词,叫“take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莫斯科不相信特赦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厨子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其实在两个月前的文章《俄罗斯的闹剧远没有完》里我已经写了:“我们知道,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极度看重权威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权威就没法统治俄罗斯。昨天这种极度损害权威的行为,不杀你全家,就起不到警示周围人的效果,领导的权力必然也受影响,今后不听话的越来越多。”“以俄国人的习惯,厨子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没啥原因,他的存在就是对领导的嘲讽。而且俄罗斯人是那种从不记仇的民族,因为他们从来都现世现报。”这不现世现报来了,而且领了全家桶套餐,整个瓦格纳上层被一锅端,整整齐齐。当时一堆人在那里讨论什么“会不会是普大和厨子在唱双簧”,我说但凡上过几天班,就知道内部矛盾公开化对组织合法性伤害极大,脑子正常的一般干不出来这事。当然了,当时还有更离谱的说法,说是瓦格纳要转移视线,利用政变做幌子,先去白俄罗斯,然后趁着乌克兰在那里看热闹,瓦格纳直捣基辅,一盘很牛逼的大棋,现在看来也挺搞笑。怎么可能嘛,先把国家形象踩在地上一顿搓,然后又用轻步兵在间谍卫星监视下去打早已要塞化的基辅,得有多想不开。至于有人说这次有没有可能是美国干的,说真的,有点抬举美国了。尽管俄罗斯表现比较拉胯,可坠机地点在莫斯科附近,美国能在莫斯科附近随便炸掉俄罗斯上层的飞机,这也太离谱了。如果真这样,俄罗斯高层今后都别坐飞机了,太危险。有些人比较过分的是,一边觉得美国是个纸老虎,一边又觉得美国无所不能。不过要说的是,上次的“进军莫斯科”,并不是伤害了普大一个人,它伤害了整个俄罗斯统治阶层,不仅仅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公开化,而且让上层颜面无光。“公开化”这东西有点像皇帝新衣,如果某个老百姓觉得皇帝没穿衣服没啥事,但是一旦他知道别人也是这样想的,别人也知道其他人跟自己想的一样,这就是公开化,这就是另一件事了。我们中国老百姓都知道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内部怎么能有“雇佣兵”这种私兵嘛,可俄罗斯却有,不仅有,而且是规模还不小。其实普大让自己的心腹厨子去搞这么大一支私兵,并不是不知道这玩意的危害,只是没办法。他需要一部分亲密战友来制衡另一部分亲密战友。防止哪天有人跟当初叶利钦似的炮打议会大厦,有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就能躲过一劫。这也是沙俄历史上的一贯传统,正规军之外,一般沙皇还会保持一股私兵。苏联时期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关系一直不太好,也都是故意安排的,国防部和总参故意放两个山头的人,避免他们沆瀣一气。现在俄罗斯的国防部和参谋部好像终于不闹了,该普大担心了,也就有了瓦格纳。这也是为啥之前厨子日常在骂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那俩人,嫌国防部不给瓦格纳重武器,嫌那俩人耽误事,有次竟然还夸乌克兰的进攻态势特别好,如果能打死格拉西莫夫就更好了,因为格拉西莫夫就在那次进攻区域附近,如果能打死总参谋长,俄军有救了。你说那俩人为啥一直能忍他?还不是因为他是普大的心腹,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那俩人的团伙不舒服,所以大家也就忍着他。但是忍着不代表不能使绊子,比如炮弹送得慢一些,你能把我咋样?而且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上次“进军莫斯科”,厨子打的旗号是啥,当时的旗号就是清理绍伊古。厨子说俄罗斯国防部试图欺骗公众和总统,并且编造了一个故事,声称来自乌克兰方面的侵略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听听,这都啥话,能说吗?多说一句,网上有人说厨子毕竟是厨子,造反这种事,要不不干,要不干彻底。其实从后来白俄罗斯老卢的说法来看,厨子也没办法,因为俄罗斯首都卫戍部队已经完成了集结,又配有重武器,几支别的部队也从各地去莫斯科勤王护驾。老卢的原话是“(瓦格纳)会像虫子一样被碾碎”,后来厨子冷静下来之后让步了,可能也是担心手底下的几万兄弟真变成莫斯科郊区的炮灰。而且那天上午普京已经给瓦格纳定性是“推翻沙皇的三月革命”,这种情况,以俄罗斯一直以来的习惯,肯定是死磕到底的。不过后来可能也是担心在首都城下打一场内战实在是太难看,在白俄老卢的撺掇下特赦了厨子,那事暂时告一段落。不过事已至此,不管搞掉搞不掉绍伊古,厨子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因为它让神流血了,神一旦流血,人民就会质疑自己的信仰。为了给老百姓的信仰充值,就得把刺伤神的人放上祭坛。厨子也是无奈,他自然可以跑白俄,或者非洲,但是家小还在莫斯科,整个瓦格纳的高层家人全在莫斯科。这反让他们造的,简直搞笑。所以前段时间厨子并没有闲着,到处溜达,躲也没意义,因为家人弄不出去。咱们可以合理推测,6月24日之后,普大周围的那群人就一直围着普大让处理厨子。普大也很纠结,处理吧,已经特赦了,而且厨子确实是自己人。不处理吧,难以服众,而且自己的声望严重受损,得想办法充值。可能最后表露了“你们看着办”,也可能没表态,默认了,然后就有了如今的事。我倾向于觉得,如今发生的斩首行动应该不是普京自己的态度,但却是他的统治集团的共识,共识就是一定要把这个不团结因素给搞掉,给那些潜在的不安定分子“send
2023年8月25日
经济

印了那么多钱,哪去了?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今年可能最魔幻的事,就是官方公布的M2节节攀升,可是整体大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而且大家都觉得钱没到自己兜里,这就让人难免有点纠结,那些钱到哪去了?或者说,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1、政府为啥要放这么多水出来?2、放出来的水哪去了?3、接下来怎么办?1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每年退休两千万老人,医疗不改革不行了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按理说我完全聊不了这个话题,因为没在医院混过。不过去年就有个在医院的小伙伴一直想聊这事,他对医院的毛病有一些了解。今天这篇文章要是去年聊,估计大家都觉得这里边说得太夸张,这段时间目睹了那些医疗巨贪,估计也就容易接受了。文章内容基本是他提供的,然后我改了成了这个号平日的风格。必须得跟大家说一句,哪怕我在软件行业混了这么多年,也不敢说自己懂这个行业,他自己也说他是管中窥豹,有些是亲身经历还有些也是听周围的人说的,大家如果有别的什么想补充的,欢迎评论区补充。1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为啥法家没有好下场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之前讲商鞅的时候,也就是这篇《商鞅那一套,才是真正的辟邪剑谱》,不少人拿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那套跟我扯,都懒得跟他们辩。那套书我差不多2006年时候看过,一算已经十七年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惊呆了,觉得写得也太好了吧,然后在此后的时间里,发现那套书跟二月河的清朝三部曲似的,甚至真实性还不如二月河,一分真九分假,小说嘛,认真你就输了。而且作者显然没弄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商鞅他们法家说的“法”,跟咱们现在的法律根本不是一码事。咱们现在的“法”,更类似一种“约定”,既然是约定,就不能单方面制定,也就是立法的时候得有个道理,大家都能接受,或者说大部分人能接受,才能形成法律,然后立法者和大家一起受法的制约。尽管有不足,但是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你做了什么事,比如酒驾得刑拘,嫖娼要拘留十日,杀人得判无期或者死刑,立法的时候尽管没找你商量,但是你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B站有罗翔的视频,大家看了就知道那些法律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每条看着不太理解的法条背后都有复杂的逻辑,从道德和道理上都能说得过去。但是法家那一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做的事,就比较缺德了,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让统治者一家子“万世一系”,他们更多的像是一个“监狱设计师”,所谓的“牢笼天下”嘛。设计一套秩序,或者一套程序,让整个社会都围绕一个人转,那个人就是封建君主,也是系统唯一的管理员。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君主的利益,别人的利益能压就压。比如秦法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让你把自己的剩余财富和体力都交出来,去打仗,去修长城,或者给皇上修宫殿陵墓。如果这事跟你商量,你能同意?你又不是“抖M”。比较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现实里唯唯诺诺,被领导或者位高权重的人反复蹂躏打压,饱尝不公平待遇。但是在网络上,却对这种制度设计非常上头,你要是说一句这类制度不太好,他们跟你拼了,有时候不太理解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如果还不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法家大佬们的终极任务,就是专门想办法逼你干你不喜欢干的事,来满足君王的欲望。毕竟你喜欢干的事不需要人来逼,既然专门得有人逼你,肯定你不想干。现代法律更多的是确立“群己界限”,你有权利做你想做的事,但是前提是不能伤害到别人。你不能做危害他人的事,别人也不能做危害你的事,法律对你既是约束,又是保护。而法家的“法”,只保护君主一个人,剩下的人全是他的私有财产。咱们继续以商鞅为例,商鞅的时代是没法大幅扩大增量的,毕竟靠天吃饭,产出就那些。所以商鞅做的事,就是“盘活存量”,把民间老百姓的财富和精力最大限度地抽取出来投入对外战争,让百姓自己带着粮食去打仗,抢夺更多的土地和老百姓。而且商鞅意识到,一定要让老百姓足够穷,根本没时间和钱财去玩乐什么的,这样才能最大化战斗力。所以商鞅不断强调让老百姓处在“存活线”和“温饱线”附近的重要性,他们穷,才有出去抢的动力,而且只要足够穷,就不那么怕死,贫穷才是战斗力。更关键的是,商鞅很在意思想上的绝对匮乏,老百姓啥也别想,老百姓有任何思想都是对商君工作的否定。国家的富强必须建立在百姓的愚昧与贫穷之上,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理论。抢来了土地和老百姓,让他们和老秦人一起过苦日子,他们不想过甚至想跑路怎么办?商鞅早就想到了。为了防止大家跑了,又设计了极其残酷的保甲制和连坐制。商鞅自己对“连坐制”是非常看重的,他的变法第一条就是连坐制,这样老百姓才能被他管得死死的。这套制度如此成功,后来干到一人之下的商君自己都跑不掉,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后来商鞅听说新皇帝对自己有意见,第一反应是赶紧跑路,而不是走司法程序证明自己清白,说明啥?说明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设计的这套体系下,自己到底是不是清白的根本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皇帝要杀他全家,他全家已经是死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跑路。不过他低估了跑路的难度,很快抓回去被撕了,连带着全家被杀个干净。这样的恶法,你说老百姓能同意?肯定不同意,不过也没啥办法,又不跟你商量,你甚至都不能评价。有个著名的案例嘛,商鞅变法一出来,很多人反对,商鞅把他们都杀了。过了几年,有些人觉得这新法还不错,去跟商鞅说,商鞅把他们流放了。你说这不神经病嘛,当然不是了,法家最忌讳的就是下边的人说三道四。如果你今天能赞美我,明天肯定就能批评我,得从根子上治了你们瞎逼逼这个臭毛病。以后让你们干啥就干啥,敢乱说,轻则流放重则杀头,下次瞎扯淡的时候小心点。而且关键是老百姓就不该琢磨这事,不是说这事不该琢磨,而是大家就不该动脑子。到后来,秦国老百姓的生活跟监狱已经没啥明显差别,一言一行都遭到周围人的监督。不过后来大家慢慢适应了,啥也不想,啥也不说,只干三件事,生孩子,种地,打仗,商君给大家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职业和发展路线,哪怕偏移一点,都算商君工作不到位。这里边唯一被人津津乐道的,估计就是对贵族的打压,平民多了个上升通道。必须承认,法家有“任人唯能”的习惯,但是从动机层面讲,他们也是在治君主们的心病。君主有啥病呢?君主们最讨厌的,就是世家大族。这些人不好搞,势大根深,要分皇上的权,皇上就想把他们都挖了,然后换上没啥根基的平民阶层。而且新上位的阶层也不能太安稳,那又成门阀了,又会威胁皇权自己,最好是流动起来。这也是贯穿我国古代千年的一个大主题。不过后来执行层面还是有问题,秦国的军功制从根本上讲普通人逆袭的概率本来就是负的,而且为了防止爵位泛滥,就得增加大量的刑法,老百姓动辄得咎,这样才能抵消他们砍人获得的爵位。秦朝的高级将领们基本都出自那些传统将门,几乎没有从基层上来的,也上不来。后来的整个科举时代,真正底层穷人能通过科举上去的也没几个,因为古代的读书成本非常非常高,和现代去国际学校差不多,本来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支撑的。中国没了氏族,却多了门阀,门阀现在还在,这两天饶毅又在举报,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咱们继续说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上去了,可是你能说大家心里也满意?肯定不满意嘛。而且最近几年有个猜想,说为啥后来陈胜吴广打到秦国腹地,秦王朝把修秦陵的苦工组织起来挽回了一局。苦工组织起来立刻能打仗?门槛就这么低?很可能那就是亲灭六国之后的秦军,一部分去南方继续打仗,一部分去北方守长城,剩下的去秦陵做苦工了。这也是为啥刘邦来了,跟大家约法三章,老嬴家的基本盘关中立刻就不再抵抗,专心跟着刘邦混。中间刘邦一度去做“汉中王”,也就是去四川和陕西中间的那个小盆地汉中待着。不过刘邦毕竟不是个消停人,很快就从陈仓道跑回了陕西,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从此以后陕西人铁了心跟着刘邦。因为刘邦的“约法”,更类似我上文说的“约定”,并不是统治者单方面定的规矩,而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规则,大家不觉得受了压迫。所以关中老秦人欢欣鼓舞喜迎刘邦,并且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混,后来刘邦在跟项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萧何却一直从关中征兵征粮送往前线,确保刘邦不下赌桌。楚汉战争中老秦人承受了巨大代价,但是依旧支持刘邦。懂了这个道理,就懂了法家那套东西,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伤害所有人,除了君主自己。最后法家的人变得人见人恨,只有君主一个人喜欢他们。有点像公司领导的马屁精,天天给领导打小报告,并且给领导出主意怎么搞自己的同事。哪天领导发现大家都讨厌自己,希望提高一些自己的声望,可能就把马屁精给开了平息众怒,声称坏事都是这人干的,领导被他蒙蔽了,然后偷摸再找一个。历史上的法家代表人物也都是这个下场,只是我国古代的“高端局”是没有退出机制的,没有辞职一说,动不动身死族灭。商君他们也一样,等到君主死了,或者压不住大家了,君主就会把法家人物扔出去让大家发泄心中怨气,结果自然是死的要多惨有多惨,动不动全家被杀光,连孩子都不放过。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伤亡是他们内部倾轧,比如李斯对韩非,两个人都是杰出的整人专家,韩非有本书,叫《韩非子》,也是一本“君主整人秘籍”,秦始皇第一次看到就惊呆了,表示死前一定要见见这个人。很多人知道《韩非子》,却不知道里边在聊啥,其实low得很,举个例子,比如韩非认为,以前的人好糊弄,随便忽悠几句就去流血流汗,现在的老百姓太刁了,整天盘算自己的利益,不好好给国君去打仗。那怎么办呢?得改造,比如杀掉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游侠)、工商之民(商人和拥有各种技艺的人)和患御者(不想打仗的)。鼓励那些听话又不反抗的人,没啥脑子最好没啥道德的人(远仁义,去智能),时间长了就好统治了。不过韩非生错时代了,他出来混的时候,天下都快统一了,而且秦国已经有了李斯这样一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提供的产品只有君主会买,所以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又都是心狠手黑的人物,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怎么都得死一个。后来韩非败下阵来,被李斯给杀了。咱们完全可以合理推测,如果韩非出任宰相,以韩非的手段,李斯的结果不会比后来全家被杀好太多。后来的“请君入瓮”,也是这个逻辑,武则天的两个酷吏就是典型的“为一人得罪天下人”的法家人物,他们先是互相残杀,剩下的那个也被武则天给处死了,做了背锅侠。所以如果单纯任用法家,国家可能会强大,但是皇权急剧膨胀,最终膨胀到大家受不了,会逐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没了基层的支持,国家看着强大,其实不堪一击。刘邦的孤军从武关偷摸进了关中平原,整个三秦立刻就怂了。大家想想,那可是“赳赳老秦”,老秦人全民皆兵,打了几百年的仗,至于怂成这样吗?说白了,大家不想跟着赢家混了,跟后来邓艾顺着阴平道打到了成都,成都本地人焦周劝了几句,刘禅立刻就投了,本质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焦周口才好,而是刘禅从焦周口里,知道了蜀中老百姓不再支持继续打下去了。于是到了汉朝,刘家目睹了秦朝的迅速崩溃,刘家当然也想万世一系,也想一直坐天下,可是他们知道法家那一套太惨烈。刘家意识到汉朝急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或者制度,不能单纯用鞭子,而是从大家内心深处来说服大家接受皇权,来给皇权维护合法性。找来找去,找到了儒家。儒家向皇权承诺,我来忽悠大家相信你们刘家是天命所归,让你们家获得合法性。啥是“合法性”,就是“同意”,就是老百姓同意某一家子一直统治大家。儒家觉得统治者得顺应“天理”,这样大家才能同意被统治。这里的“天理”,其实就是“自然法”,高于秦律,也高于现在的法律。类似《我不是药神》里的那个主角,他走私药品被抓后法院给放了,没被判刑。你说他违法没?他肯定是违反了刑法,得去踩缝纫机。但是他的行为并没有违反人伦道德基础上的自然法,大家心里有杆秤,他就被放了。类似的案例其实很多,从秦法到现在的法律,其实就是不断向自然法的靠拢。为啥要有法官呢,就是因为法律条文再详细,有些问题依旧得根据现实进行微调。这个层面上讲,儒家比法家高明了好几个段位,他们发现了这个世间存在着“公理”,皇权想长久地混下去,就得按照公理来,不能听法家的施虐狂使劲折腾老百姓,皇权克制着点,统治也能长久些。而且儒家早期的人物人更加像个人,法家的那群基本都是一群反社会。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好,你也对他好。谁要是惹你,你就弄死他。孟子也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那个字读“仇”)。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皇上也一样,虐待老百姓,老百姓就把皇上掀翻算了。孟子还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皇权在人民的海洋面前屁都不是。后来这段话得罪了朱元璋,明朝官方标准刊行读物里,把这两句给删了,并且把孟子也给赶出了孔庙。当然了,老朱可以一口气砍掉一千个孟子,可在人心里的影响力跟孟子比起来连个锤子也不是,反对声太大,后来又把孟子给请回去了。多说一句,原教旨儒家也就是孔孟那些东西,现在去看也没啥问题,先贤思想的光辉穿越两千多年依旧熠熠生辉。儒家后来长歪了,变成了棵歪脖子树,跟法家相互吸收,不断自我阉割,变得面目全非,主要任务就是忽悠老百姓接受三六九等。孔子要是知道他的徒子徒孙变成那副鸟样,这个身高两米卧推150公斤的山东肌肉男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以德服人”。而且儒家赋予了皇权合法性的同时,还藏了个后招,上天眷顾你,也可以眷顾别人,你怎么保证持续获得这种眷顾?也就是说,这种眷顾并不是无条件的,你得表现得像个人,得收敛点,不然随时会被上天抛弃,然后换上别人。儒家给皇权带来了合法性,也套上了枷锁。儒家的东西保障了君主的权力,也给君主规定了行动范围。这也是为啥说古代是“外儒内法”。两千年里,皇权一直在想办法把所有权力弄到自己这里来,所以天然亲近法家,就好像领导身边都有个马屁精和整人狂帮他做事一样。可是这种操作弄不好会把国家搞崩溃,得让老百姓支持自己,这就是儒家做的事,儒家间接让皇权不那么疯。不过法家和儒家共同的毛病是保守,儒家保守就不多说了。法家本来不保守,可是君主最怕的事,就是权力被威胁。如何确保不被威胁呢?关键就是“固化”,让社会不要发生任何变化,超级稳定,大家去看看老朱干的事就知道了。法家作为皇权的马屁精和施虐狂,他们也对这事极其执着。问题是,稳定有助于发展,超级稳定会扼杀所有的创新和可能性,创新本身就是在失控和不确定性中产生的,这两样恰好是法家极力要消灭的。所以网上有人说,三体里智子锁死文明不算啥,法家和儒家合作,搞出来的超稳定封建王朝才是真锁死。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尾声:我知道今天这个话题会让很多人不爽,因为太多人是商鞅的粉丝,尽管他们可能对商鞅的了解仅仅是通过胡编乱造的电视剧。最搞笑的是,生活中越饱受欺凌的人,越喜欢商鞅,可能他们觉得自己经历的那些苦,并没有什么错,哪天有机会去折磨别人,那一切都值了。有点像朱元璋做的事,他在元末饱受压迫,等到上位,老朱家却成了社会的寄生虫。他们家的人只吃喝不事生产,到了明末,社会最重要的一项负担,就是养着他们百万朱家人,这群人其实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婆罗门。与此同时,边疆的军户,也就是世代当兵的那群人,变得跟奴隶也没啥差别。我知道又有人说张居正不出身军户吗?小了,格局小了,印度贱民里也出过宰相一级官员,奥斯曼奴隶兵也出过好几个“帕夏”,也就是宰相那个角色,这些例子能说明印度贱民和奥斯曼奴隶地位高?你得看大多数人的境遇,而不是极个别人是否逆袭。其实大家哪怕去看一下《觉醒年代》,就能发现,近代以来我们所有革命者的目标,其实就是在破除法家遗毒。法家是要把天下变成一个监狱,而革命者要的是解放;法家要让皇权以下都做奴隶,对皇权唯唯诺诺,革命者要的是平等和没有压迫;法家要让全天下满足一个人的欲望,而革命者正是要把权力还给人民。这格局,高下立见。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商鞅那一套,才是真正的辟邪剑谱随便聊几句房地产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随便聊几句房地产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本来想发篇长文,不过没写完,就聊下地产吧。这个话题也是相对敏感,我找不敏感的说。这些年也看了不少城市发展方面的书,给大家聊聊。1、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走过一段“城市化推动的房地产大爆发”,这个阶段里,老百姓都疯狂追逐房地产,并且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那玩意永远涨。不过世界上没有永远涨的东西,事物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慢慢地,房地产开始分化。其中一部分变成彻底的投资品,谁都买不起,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地产长期会继续升值,不过没啥用,知道也买不起。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品长期涨,并不代表短期不会跌,跟美股似的,长牛趋势比较稳定,但是短期可能有30%的跌幅也正常。大家知道吧,美股那个指数里的股票一直都是变来变去的,相当于一直在选班里的尖子生。中国国内的可投资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北京为例,前些年谁会觉得亦庄那个破地方有前途?这些年那边豪宅林立,都跑六环去了,二百多平的房子单价能到十来万,跟国贸附近差不多,你们敢信?通州前些年暴走了一波,这几年就是个大坑。剩下的房子彻底变成工业品,就跟手机和汽车似的,到手就贬值,用得年头越长越贬值。但是大家依旧会购买,因为人都希望美好生活,会追求好商品,但是这些商品再好也会不断贬值。一旦失去了投资属性,也就没人屯那玩意了。2、“房住不炒”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因为绝大部分城市已经丧失了炒作的可能性,现在在小城市握着好几套房的人,依旧让当地人羡慕,但是长期看来并没有多少价值。太多城市房价已经不可能起飞,今后的路径是大概率这样的:房价过顶之后,很多有多套房的人开始懊悔,并且下定决心下次房价稍微抬头,就把手里的房子卖掉套现。所以每次出现利好,都会出现一堆抛盘,房价不但不上涨,反而继续跌。随后更多的人加入抛盘,开始不在乎收益了,只希望把手里多余的房子套现即可。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出现了天量二手抛盘,前些年房地产狂奔时代大家疯狂囤房,现在想高位出货。今后可能慢慢不再提“房住不炒”了,因为没意义了,没啥可炒的了。一线的你炒不动,而且流动性极差,也就是说你投资一套你很看好的房子,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钱,动辄一两千万往上,而且等到需要卖的时候,却发现可能需要半年才能卖掉,因为买得起这种房子的人太少了,有这么多钱的人又不一定能看上你的房子,需要慢慢等有缘人。很多投资客,本来投资这类资产赚到了,但是由于着急用钱,需要紧急卖掉房子,大幅打折,最后投资了个寂寞,还不如存银行赚得多。一线往下的,你敢囤房说不定就砸手里,给你个胆子你去炒。有点像前些年不少人在炒出租车牌照,这两年你再去炒试试。其实炒房者,更类似“趋势交易者”,一旦趋势没了,他们也不玩了。而且房价这东西,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跟股价没啥差别,涨的时候会远远超过自己应该的价格,跌的时候也会远远跌穿底价,需要很多年才能修复。3、至于你说是不是可以低价在一线买?那想多了,今后一线,二线,三线完全不是一个逻辑。一线玩的是一种惨烈的“淘汰赛”,每年吸引全国最优秀的那部分人入场,然后十年后把他们都赶走,只留下最聪明最有能力或者运气最好的那几个,由他们给托着房价。当然了,一线的房产现在也不是“大家都一样”。有些盘是上车盘,里边的住户只要有钱了就会搬走,这些地方的房价一般不咋样。有些盘属于“终极盘”,真正的有钱人都会购入,而且购入之后,除非万不得已,可能永远都不出手,这类盘子会非常非常贵,因为卖家少,买家又都是有钱人,会把房价推到难以理解的高度。二线玩的是一种“虹吸游戏”,比如郑州这一波操作,不一定能救得了郑州,但是确实对于驻马店那里想去郑州的人来说可能是个机会。当然了,也不一定,可能那些人还是决定再等等,看看郑州出了政策后,是不是抛盘更多了,如果出了救市政策二手房价反而在下降,那着啥急?但是长时段的趋势是确定的,今后河南还会有大量的人涌向郑州。其他省也一样,今后大概率是“一省一城”,一城兴而百城衰。我以前高估了一线对其他城市的虹吸,因为一线只是留下来最优秀的那部分,还有大量在一线混不下去或者没有户口的会撤回二线,把一线的经验也带回二线,间接实现了方法论和经验的扩散。这些年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在一线城市卷不下去,撤回二线后没有可做的事去做生意,反而风生水起。那些留在一线的,房子户口倒是有了,不过一般只是个高薪上班族,在35岁之后逐步落了下风。对于很多人来说,郑州那地方不咋样,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郑州、太原、合肥这类在网上公认的大农村依旧是很多人的人生最高追求。比如我们老家的“豪门”娶嫁,一般都会商量去太原买房。类似西安成都这种城市,辐射范围更加大,整个西南有钱人都会考虑去四川搞一套,整个西北的有钱人都会考虑去西安买一套。三线往下,今后就是个被吸的命运,不过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也不是坏事,比如这两天B站有个UP主,在黑龙江伊春10万块买了个房,还带着两亩菜地。伊春要是跟江浙沪似的,怎么可能这么便宜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国家为啥不派军警过去把缅北的人救回来?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这个话题已经想写很久了,不过我又没去那边搞过诈骗,很多事也不太明白。不过后来有云南的民警跟我说他太懂了,有啥问题可以问他,这段时间解惑很多,现在可以聊了。1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年纪轻轻就入狱是一种什么体验?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以前一个常联系的小伙伴,他初中毕业就进厂打螺丝,这些年换过十几个工作,二十多岁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来年,在很多方面的社会经验比我强太多,以前经常跟他聊。这次才有事想问他,才想起来后来给他发过几次消息都没回,再一看已经几个月,以为是他又换手机号了。不过还是又发了一次问他咋样了,没想到这次回了,说是刚从看守所出来。详细问了下咋回事,觉得这事还挺有意思,征得他同意,决定写一篇,大家也都看看,说不定身边的人就在这样的坑附近。咱们就叫他小张吧。事情是这样的,有段时间他实在是太缺钱(当然了,他一直缺钱),然后在网上看到一个广告,说是只要他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一个公司,然后去银行开个公户,啥也不用干,只需要协助下人家的公司办点完全合法的业务,人家就给他两万块。上边还写得有鼻子有眼,说是主要为了合法避税,不用担心违法问题。小张说其实当时也纠结会不会摊上事,想到这些年干的蠢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太缺钱,然后不走寻常路走到了坑里。太多次被人骗,其实也都是因为自己太穷又太容易被诱惑。觉得这事不太保险,有点想放弃,可是又一咬牙,就把电话拨了过去。跟那边聊了几句,问他信用记录怎么样,他很惭愧地说,之前撸小贷把征信搞坏了。本来以为对方不要征信差的人,没想到那边竟然很利索地说没问题,给他发了个地址和联系人电话。到了那个地址,找到联系人,那人带他去银行开户,很快就把业务办了起来。他想要钱,人家先给了五千,拿走了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然后把他安排到一个酒店里住下,并且还有个小哥跟他一起住,有什么需要的,跟那个小哥说就行,说好过几天就付剩下的钱。过了两周,跟他说是没啥事了,让他该干啥干啥,很快就把剩下的一万五打给他。不过没等到那一万五,却等来了警察的敲门。到了派出所之后,小张全程懵逼,听着公安在对自己讲什么“你的公户走款几十万”,他都惊呆了,明明这段时间自己一直在酒店,怎么就出了这么大的事?警察叔叔给他解释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有个“刷单群”,专门招那些辞职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这些人尽管不上班,可是却有强烈的赚钱动机。一般会先去买保险,然后卖茶叶,最后干刷单。“刷单”说的是有些商户想把产品做起来,靠大家真正下单的自然流量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先购买一群“人肉机器人”下单。这些人下单后,群主再把钱退回来,比如你花了一块钱买了个东西,那边并不会真发货,群主给你转了一块五,你就赚了五毛。大家一直刷,直到平台算法误以为这个商品很叫座,算法开始主动推,这时候就算是刷单成功了。一般刷一单只能赚几毛到一两块,尽管不是特别正派,但是也不犯法,事实上这事现在做的人依旧很多。然后刷单群里就会有人开始发一些截图,说自己干了几票大的,刷了三百的单,一次赚了一百。这时候就有人很好奇,想参与下,然后被拉到了一个小群。在小群里,大家不断秀刷单1000赚两百,刷单2000赚500的截图,就有一部分人受不了,也开始接这种大单。刚开始是能赚到钱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玩得越来越大,开始单次刷一万,赚一千这种。而且结算开始变慢,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刷完立刻就能见到现钱,可是慢慢的只能三天一取现,由于每次都能取成功,大家也不担心。直到后来账户上已经攒了十几万取不出来,平台那边要求再充值五万就可以取,这时候有人就疯了,充了五万取不出来,然后继续充,花了几十万,把全家积蓄都花了,依旧取不出来。这时候才觉得可能有问题,赶紧去报警。警察查看了QQ群,发现里边的人的信息都是假的,唯一真实的信息,就是转账记录里那个银行账号。顺着这个银行账户一查,就找到了我这个小伙伴。然后再查了下他最近的快递地址和外卖地址(这些都是实名制,警察能查到),就找到了他,把他带了回去录口供。顺便告诉哪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注册了公司账户给别人用,并且拿了报酬,在咱们国家都是重罪,要判刑的。在派出所临时关押室的长凳上,小张睡不着,正好旁边有个哥们也跟他一样在那里坐着,后半夜聊了下,竟然发现是跟他一样的倒霉蛋。不过这个哥们事比他的大,他的公款账户被拿去洗钱,洗了大几百万,目测十年起步,那哥们才21岁,还是个00后。口供录了两三次,警方给小张看了刑拘证,说他已经被刑事拘留,要把他送去看守所。多说一句,很多人分不清看守所、拘留所、监狱,以为都一样的,其实完全不是一码事。嫖娼什么的治安案件,确认拘留十天后,会被送去拘留所。刑事拘留在看守所,在法院宣判之前,你得一直在看守所待着(案情不严重的可以保释),比如吴亦凡已经在那里待了两年了。宣判之后,会被送去监狱,在监狱踩缝纫机干活攒积分,经常说表现好能减刑,一个主要考量就是工作完成情况,当然你不能有任何违规违纪。这三个当中,看守所环境是最差的。录完口供,被警察带着去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被送进了看守所。在那里,全是一帮有才华的人,有几个人跟吴亦凡似的,案子拖了很久,在里边一直待着,每天没啥事干,就讨论案情,慢慢阅人无数见多识广,成了刑法专家。他一进去,大家就围上来问他你犯了什么事进来?他简单说了下,立刻就有人说“我跟你一样,不过比你金额大”,还有人说你去问问老严,他是刑法专家,大概能估出来你的刑期是多少。原来老严因为一个大案已经在看守所待了三年多,对三年抗疫的了解仅限于管教的只言片语,老严好奇心强记性好,就跟欧美的律师似的,你说出来你的案情,他就能在这些年碰到的人里翻出对应案例,然后告诉你会被判几年,以及哪种情况下会被减刑等等。在这些人的协助下,他迅速就弄明白了到底咋回事。原来有人可能要搞诈骗,比如要卖什么理财产品,得忽悠那些被骗的人把钱打到一个账户,然后骗子赶紧把钱取出来跑路。被骗的人迟早会意识到有问题,去报警,警方肯定第一时间会锁定那个收钱账户,然后找到那个账户是谁开的,这人很快就会被抓起来。所以那些犯罪分子这些年学精了,他们才不会用自己的身份证开户,而是花两万块去找人开。这时候就盯上了那些年轻的,警惕性比较差,又缺钱的人。大学生、工厂里的工人等等,都是容易受诱惑上当受骗的。而且这些人普遍年轻,这也是为啥一大批“零零后”因为这事进了监狱。看守所里的狱友问他,是不是“招聘”他的时候问他征信怎么样?他说对啊,并且表示很纳闷,为啥自己征信差,反而能“应聘”成功?其他人哈哈大笑,说这不明摆着嘛,征信差的人才真缺钱,而且撸小贷把征信搞坏这事,本来就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有过这类经历的人,往往敢于来票大的。这种人胆子大,又敢拿不义之财。更关键的是,不在乎征信的人往往也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当骡子实在是太适合了。其他几个同行都表示自己的征信也都坏了。“骡子”说的就是那些被骗开户、收了身份证、再把他们弄到酒店看起来的人。这些专门用来收钱的账户,可能意思是这些人和骡子一样,给别人驼东西吧。等有人报警,警方只能找到那头骡子。这里就有个问题,为啥要把他带到酒店看起来呢?之前确实发生过不好的事,那时候骗子警惕性不强,被骗的人刚把钱打到骡子的账户,那个账户就被骡子冻结了。骗子到处找户主,死活找不到。所以后来骗子学精了,要把这小张这样的户主看住,收了他身份证。当然了,警方也不是抓了这个倒霉蛋就完事了,也会向上抓,于是在看守所里,我的这个小伙伴认识了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比如专门到处骗人的骗子公司,也就是刚才忽悠刷单群的人去刷大单的那些人。在我的这个小伙伴的监室里,就有一个长沙的狱友,他们公司就是一个诈骗公司,正在上班的时候被警方突袭,全公司60多人全被抓了进去。这些人有的知道自己是诈骗公司,有的根本不知道。还有那些找诈骗公司洗钱的人,比如赌场老板什么的,也在看守所。还有其他的,比如在酒店看着那些骡子的人,还有银行协助办卡的,都在里边,不过这些人罪比较轻,判不了多久。一个看守所屋里十几个人,70%左右都是诈骗链上的,侧面也说明,这两年诈骗这事非常猖獗。不过受益最大的那批,往往抓不到,因为这些人都是些老手,都在国外。当然了,还有更黑的操作,说实话接下来要说的这事我不太理解,说出来只是想告诫大家不要去搞。一些人开的公司账户并不是用来搞诈骗,而是用来“背债”。比如小张的一个狱友,他四十来岁一无所有,唯一的优点是征信还在。于是通过中介包装,成立了一个公司,有流水有资产,然后别的公司把几百万的债务转到了他的公司,给了他一百来万(当然不是直接划到他账下,那样直接被没收了)。然后征信就黑了,从此不能坐飞机高铁,因为这两样是要身份证的,其他的都可以让别人代交,比如不能住高级酒店,这个难不住,直接找个人替自己注册就行了,不能高消费比如买辆车,注册在别人名下就可以了。这人被以“拒执罪”刑拘了十五天,放出去的比小张都早。还有一种,找中介,把自己包装好,有车有房有流水,然后去疯狂撸各种贷款,可能短时间撸出来几百万,其中一半给中介,剩下的留给自己。这种人一辈子基本上也完了,身上背着好几个诉讼,征信彻底黑了。不过好像不用坐牢。尾声:我的这个小伙伴说他自己大概率要被判了,他能被保释,主要也是过了关押期限(一般是37天),现在证据还没搜集全,上游还没抓到(估计也抓不到),就让他保释了,过段时间会让他回去坐牢。他一开始觉得自己很冤,当然现在依旧觉得冤,只是不觉得自己真无辜了。觉得冤是因为开了个公户赚了五千就被判了三年到十年,实在是不值。不过不像之前那样冤了。主要也是在看守所,狱友们对他悉心开导,他意识到自己被抓确实是活该,毕竟刚开始也忐忑过纠结过,后来还是鬼迷心窍,头也不回跳进了坑。而且以自己的性格,跳这个坑也是迟早的。而且在看守所碰到了一个诈骗公司的老板,那人振振有词,说他这些年骗的人,绝大部分都在打钱之前被警察警告过可能有诈骗嫌疑,但是那些人听了吗?没有,该干啥干啥,该被骗依旧被骗。这就叫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种人被骗是迟早的。这话极其反动,不过生活中这种人确实很多,看着是被别人骗了,其实90%的责任在自己。所以说关键还是不要随便贪便宜,我的小伙伴和那个刷单的人,都因为自己的贪婪被人给坑了。尤其这两年整体赚钱比较难,大家赚钱动机强烈,可是机会少,这时候更容易被骗子骗。反正控制住欲望,碰上什么事,心里忐忑觉得这么好的事应该轮不上自己的时候,那大概率是未来的你在向如今的你求助,别去做就行了。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30块一小时”工资线背后的惨烈现实
2023年8月2日
其他

“30块一小时”工资线背后的惨烈现实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打螺丝”和“搬砖”成了遍布网络世界的梗,代表一些重复劳动,收入不高,没有多少上升空间的工作。之所以这么有共鸣,主要也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干的都是这样的工作,不想干,却没得选。其实搬砖这个工作在现实世界挺少见,哪怕在工地上,都用不了几个人做这事,绝大部分都是扎钢筋打灰的。不过程序员、老师、公务员都以此半解嘲的描述自己的工作。打螺丝就具体多了,特指一类工作,相应还有说法叫“进厂”,指那种在工厂里的计件或计时工作。这就比较常见了,保守估计都有一两亿人在做这事。在互联网上,这种工作的口碑很不怎么样,充满了“不断重复”“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压抑人性”“干久了脑子就生锈了”这种描述,和坐牢踩缝纫机比,优点就是给工资和允许外出。多说一句坐牢,昨天看到吴亦凡在看守所待了近两年,很多小伙伴分不清看守所和监狱,其实差别大了去了。一般没被判刑的人在看守所,而且得是刑拘,嫖娼等行政拘留是在拘留所。看守所不用上班,但是环境比较恶劣。等判刑后被送去监狱服刑,监狱条件好很多,但是得上班,也就是大家说的“踩缝纫机”。我国早年纺织业起家,监狱也从事这类业务,这些年也干别的。之前也给大家讲过,我国几亿工厂工人的工资大概就是一小时三十块不到,如果冲到26,就会有大量的人从快递等行业回到工厂,迅速把工资给压下去。如果太低,又会把人从工厂赶到快递等行业,把那里的劳动单价都给带低。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厂里打螺丝背后的事,大家可以分享给那些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更直接的是让那些孩子去做一个月学生工,保证重新做人。1前在头条聊工厂的时候,有几个做劳务和在工厂打螺丝的小伙伴加我,断断续续跟他们聊了几个月,平日里也关注他们的朋友圈,慢慢对“进厂”这事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写成了这篇,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那些进厂的人,他们的经历都差不多:出身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农村或者小城,因为各种原因比较早地离开校园。在中专或高中混了几年,就和大家一起离开家乡,加入了打工人群体。经济不发达地区,年轻人出路基本只有四条:最有资源的进入体制或者接手家里生意,比如周公子他们,周公子就是个野生三本毕业生,按理说工作不会比进厂好太多。有能力和条件的上大学离开进入大城市,比如小镇做题家们;差一点的家里想法子学门技术傍身,厨子、挖掘机、修理工或者Tony老师;啥都没有就只能推个箱子出门打工,这也是绝大部分人被迫唯一的选择。即使出来打工,也分三六九等。有亲戚可以投奔的就有很多便利,便利程度以亲戚实力和亲缘判断。有个读者小伙伴五年前出来打工,他亲舅舅在一家车企做装配部副主任。于是进厂在打包车间干了半年,然后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每天工作就是检查食堂,采买食材质量和数量有没有问题,卫生条件是否达标等等,工作轻松,收入也可以。他就属于厂里被人羡慕的“婆罗门”。有的就要差一些,一个小伙伴中专毕业进厂,后来提桶跑路离开工厂,跟着别人做装修,干了半年各种原因散伙。没地方去,他又去了劳务市场,又一次开始了进厂生涯。绝大部分“厂仔”的命运就是这样,进厂一段时间受不了去干别的,干别的干不好,混不下去再回厂里。不过想进厂,如果没有亲戚什么的,绝大部分人第一个需要打交道的,就是劳务中介。2就好像大学生毕业租房迟早都得被骗一次,进厂的打工人,除非有可靠的人带,都要被劳务中介骗一次到几次。但是大家都无法摆脱中介。因为人员流动性大,企业自己招聘不但效率低成本还会很高。有个做管理的读者小伙伴介绍,他们大企业用工量波动大,全厂几万人每月进出三两千是常态,有时单子来了一下就要招上千人。这么多人从市场招来弄到厂里,要不少人一起忙活。平时不可能一直养一堆人专门招聘,临时拉来又不可能,只好让中介去找。至于小企业用工少还不稳定,要用人根本不来市场,直接由相熟的中介送过来。中介除了在市场招人送去厂子,还有一大任务是签合同,也就是劳务派遣。很多打工人交身份证上车进厂干活,对于签合同这个环节并不在意。等到发钱的时候也只注意数字不要弄错了。细心的会发现很多时候合同的用工单位都不是这个厂子,而是某家劳务公司,工资也是这家公司转过来的。这种公司大多和中介是一伙人,负责工人除了干活之外各种手续。多说一句“交身份证”。很多工人去了工厂后发现实在是受不了,就会动摇跑路,搞的工厂就会找中介的麻烦。于是中介招聘的时候,就会让工人把身份证上交了,干够两个月再还给他,避免中间意志不坚定跑路。这也衍生出来很多问题,比如你把身份证交给了中介公司,你可能就被人随意折腾了,有时候你在苏州找工作,被中介连哄带骗千里转运送去武汉进厂。你也没招,因为身份证不在你手里,你想跑连个火车票都买不到。当然了,这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少很多了,不过也没杜绝。这种用工方式就是这些年流行的“劳务派遣”,某团外卖他们也是这种模式,巨大无比的快递外卖群体,都不是那几个公司的员工。中介办一家手续齐全的劳务公司,和企业签立合同,负责企业的大量基层员工招聘、培训、工作、工资发放、辞退离职还有劳动仲裁。算是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座隔离墙。对于很多工厂来说,虽然你在我这干活,在我这吃饭,在我这住宿,被我管理。但是,其实你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事不要找我,该找谁自己看合同。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企业账面一线员工数量会很少,基本只有技术人员和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生产部门车间主任级别以下全是劳务派遣。这样一来,整个企业人均产值会非常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也非常高。一家人力密集型的电子厂,从账面看甚至会带有高科技的影子。最关键的还是省钱,大企业的管理要求很高,走劳务派遣可以规避很多福利待遇,比如不用管五险一金的事。而且企业生产难免出现事故,工人一旦受伤,要求工伤认定赔偿。电子厂肯定是不管的,让工人去找劳务公司,这种公司大多就是个空壳,实在不行直接倒闭。劳务派遣这么多好处,以至于很多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也就是著名的“日结”。很多工人也喜欢这种模式,比较自由,发工资也快。“五险一金”这事在基层劳动人民那里还是挺奢侈的存在。你说你不想找中介,可在人才市场和各种网上平台,中介基本已经垄断了招工渠道。或者是一个大牌子,或者是贴在各种地方的招工启事,或者是网上的信息。写着“普工6000-12000”这类信息,不用怀疑,后面那个数是逗你玩的。前面那个数才是你每天两班倒一周休息一天的劳动所得。打工人和中介最容易爆发问题的地方,就是钱。或者是工资被各种原因扣了,或者是中介收了钱介绍不到合适工作。有的黑心中介故意拖时间,一般只要拖到工人找到工作,没有那么多功夫来和中介墨迹,这就算是稳了。3都说打螺丝没啥技术含量,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所谓打螺丝,指流水线上反复做某个工序,每天一个动作重复成千上万次。这些工作的特点是都很简单,但是因为流水线速度非常快,这个动作给工人的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必须集中精力准确的一次搞定,并不容易。除了速度之外,工作的质量也很重要。所以质检部门也是厂子的重点。按照一个小伙伴在一家大型手机代工厂的经历,先检查外观有没有划痕破损。每台机子还要测试下能不能正常开机,能开机就放行,不能开机就当做残次品放到一个盘子里。有专门收盘子的,十盘也就是一百个为一批,要送去复检。找到问题所在,如何修理,同时确认哪个工序、哪个人出了问题,迅速优化,或优化工序,或优化那个人。厂子优化工人,注意的不是培训,监督和各种制度,主要靠各种基层管理者。至于怎么管是没人教的,全是“老猫梁上睡,一辈传一辈”,严格要求不许做任何和工作无关的事,一旦发现或者呵斥或者辱骂,扣钱、不许加班、威胁开除等等。按照已经是车间副主任的一个读者说法,他以前从来没有管过人,自己做小工的时候被领导当面骂过半死,心里特别不爽。等当了小组长,自己的文化水平哪里知道怎么管理?一开始觉得骂人不对,想着自己好好说话,通过激励劝导大家工作。但是他当上小组长第一天就失败了,工人们本来对他这个新领导就不太放在眼里。他说话太软,大家更不在乎。于是组里说话的就多了,动作也明显散漫。工人工作态度在领导眼里一目了然。于是他被路过的拉长(流水线英文叫line,广东那边传过来的叫法,管一条线的小领导为“拉长”)当着一群人一顿臭骂,然后扣了他一天的组长补贴。他也怒了,然后找茬骂了四个人,扣了他们的钱,大家状态明显好了起来。等到他要高升了,提拔了一个组员做小组长,传授新人管理“小窍门”,一定要骂人,一定要凶,不然没人鸟你。之前还有个案例,某海归富二代准备接手厂子,先负责人力管理部门。他对基层干部靠骂人罚钱管理很不满,太粗暴不文明,不像个现代企业。要应用自己学习的“西方先进管理学”,出台了很多制度规范管理。然后不到一周,整个厂的管理成了个大笑话,很多基层小组长不骂人不会管理了,厂子里乱作一团,富二代被他爹在干部会上骂得狗血淋头。第二天制度全都取消,但是保留了一条:罚款要有单据写明时间地点情况说明,还要工人签字确认,并且一式两份保留存档。因为这样如果工人离职的时候,万一告厂子克扣工资,有单据就有了证据。接触的几个小伙伴都说,这些年情况其实好多了。以前大的工厂还会雇用当地地痞流氓做“保安”,殴打工人都是正常操作。之前富土康“七连跳”大家知道吧,具体原因到现在也众说纷纭,不过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报道工人们意见非常大的就是保安随意用棍子打人,而且打得非常凶。这些年不咋打人了,不过骂人依旧很常见。说到底,打螺丝和开车差不多,正常智力的人,练练问题都不大。干多好不敢说,跟上大家的进度,保持一定良品率还是可以的。除了流水线,质检搬运打包测试这些,形式不同其实差不多。工作要求不高,但是制度严格,一天10小时以上不断地重复劳动,几乎不能分神,每周休息一天。一切的目的,就如歌词里说的“我拿青春换了三两三,换来了灶台上的一日三餐”。至于20块一小时对于青春是不是一种贱卖,就不做判断了,主要也是大部分人没啥选择。4既然这么苦了,进厂到底能赚多少呢?进厂工作的收入,计算上比较麻烦。因为所谓的“八小时工作制”和“每周五天”法律规定,不能公开违反。因此不论是计时还是计件,基本工资都要压得比较低,同时还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工厂一般都是压着最低线给工资,多给100算是尊重当地标准。招聘时候的收入是按照大量加班计算出来的。每天10小时到12小时,人休息机器不休息,也就是白班夜班两班倒。八小时内收入就是基本工资,平时加班按照时薪1.5倍,节假日按照两倍。如果订单多,厂里希望工人多加班,会给加班超过某个限度的多发钱。按照行业内共识,厂里的基本工资只够活命,挣钱都靠加班。所以前不久比亚迪工人因为单子不够,加班时间少了,很多人离职就是这个原因。而且厂里对工人们的一个惩罚措施,也是不让工人加班,如果经常不让加,基本上他很快就得离职了,因为赚不到啥钱。据我了解,打工时薪区别还是比较大。大企业的长期固定员工比较高,大约22-25不等。给钱算钱很规范,基本不会拖欠。不过对员工有要求,比如特斯拉工厂工资要高不少,不过也不是谁都能进,需要高中及以上学历。所以大家都知道本科生在考验,其实中专生也在考大专,或者专升本,不然他们是进不了特斯拉这种厂的。小一些的企业就低一些,所谓“20块一小时”就是这种。据很多小伙伴说,已经好几年保持这个价格,甚至还在降低。今年就业环境不好,很多企业都开18甚至16的时薪。还有个规律,说一般九月份工资能高一些。因为每年寒暑假学生们就会去工厂赚钱,他们要得少,把工资给打了下去。等到九月份他们回去上课,再加上一部分农民要回去秋收,劳动力市场一下子少了一堆人,剩下的工人工资立竿见影就上去了。于是不少人搞“反季”,工资低的时候他回老家待着,等工资高了再出来。至于一些临时工,时薪可能更低,比如12块时薪的夜间快递分拣。前些日子爆出中专生被学校派去打螺丝,算是实习工,每小时9元。还有12小时快递分拣只给100元的离谱价格。说了低的,自然也有高的。有时候企业得到大笔订单,而且单子利润高时间急。企业需要立刻大上产能,这时就拿钱开路。一方面给中介,工人干满一个月中介就可以拿到不菲的数目。一方面是给工人,时薪增加,加班多有奖金,良品率高有奖金,有机会提拔小组长等等。还有住宿吃饭减免等等。疫情时期,很多企业外贸订单暴涨,而打工人却大量不足。有企业出到35到40的时薪,用专车从工人家乡直接把人拉到厂里,一路不下车,进厂全封闭管理。如果干满一个月还有两三千元的奖励,加班达到一个设定的高时长另外有补贴。吃饭住宿全部免费,吃得比平时还好不少。只算工作时间的话,每天10—12小时,和996白领差不多。劣势是工作的时候没法摸鱼,也没法随便带薪上卫生间,一直做着重复的事情,更加的辛苦。工厂的环境比起办公室舒适性也差了很多,他们有个深恶痛绝的东西,就是“防尘服”,穿了不透气非常热,但是很多工厂必须穿。此外很多工作使用的物料对身体还有危害,比如那个以高薪著称的电焊工。优势也有,名义上加班确实是给加班费的,还会有补贴。因为住宿近通勤压力要小的多,生活花费也可以压低一些。只要是打工人聚集的地方,不管以前多么荒凉偏僻,附近不久都会有片地方变成商业区。标准城乡接合部画风,乱七八糟,但应有尽有,啥都便宜,满足工人各种需求。主打的也是一个性价比。画风大概是这样的:最多的是饮食店面,为管理层服务的高档海鲜酒楼,到为没找到工作的人提供“挂逼”食物的小摊,还有永不缺席的“沙县大饭店”。食物口味的数量按照工人籍贯比例分布,广东的猪脚饭,苏州昆山的“挂壁面”和鸡腿饭,都是厂里打工人招牌硬菜。网吧很关键,是工人们最重要的娱乐设施,空闲时间来个啤酒,要几个卤味熟食,去网吧看电影玩游戏,五十块钱欢乐一整夜。多说一句那个“挂壁面”,现在也快成了网络熟语了,“挂壁”说的是混得很差、穷得叮当响那群人,他们吃的面,自然也是非常非常便宜,往往五六块钱左右一碗,啥也没,连点葱花都不放。有个读者小伙伴家在一个城市新区,原本是一大片农地,突然就都被征收。他们那个村不知为啥保留了下来。几年间方圆十里都盖满了工厂,三家比较大的和一大批给他们做配套的小厂,最多时工人估计有十几万。他家就是卖“挂壁面”的,由于每天来吃的人特别多,生意竟然很不错,后来也卖鸡腿和卤蛋。他们村火了之后,盖了无数违建的握手楼,或者给小厂做宿舍,或者给服务人员租住,或者干脆就开了配套小厂。原先的两横一竖三条街成了商业区,天黑后不但商铺都爆满,人行道也摆满,四车道的马路直接占一半。这里甚至给人一种,几十年前国企家属区的感觉。巨大的工厂边上,简陋而又画风一致的多层楼房。随着工厂的节奏,交班时刻满街都是人,过一两小时后街上安静得如同废土。消费围绕发薪日前后起起落落,快到发薪的日子是低潮期,工人们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很多老板要面临熟客的大量欠账,可能一天下来最后收入是负的。但这如同礼花发射前的安静和黑暗,发薪日一到,整条街如同烈火烹油一样消费暴涨。5每个我接触的人,对进厂打螺丝这事都怀有深深的痛恨,尤其有过这类经历的。首先不得不承认,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进厂难度和要求低了很多。如今大家不想进厂,曾几何时,进厂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直到上世纪末,非重体力的工厂招工,都几乎只要年轻女性,手脚灵活心细容易管理不添麻烦。就像《山海情》里面,招的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女孩,这还是对口帮扶政策下。正常情况遥远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想输送到沿海工厂非常困难。那时男性想打工,不是工地就是矿山,工厂招的也是力工。而且必须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很难有人要。即使这样,打工被拖欠工资都非常普遍。干一年一分钱拿不到还被打,这种事多得人耳朵长出茧子。直到进入21世纪后好几年,国家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每年春节前搞专项整治。要求先结清工人工资,剩的钱才能给老板。当然也因为经济发展用工量大,天量人口居然也开始不足,“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老板说得没那么有底气了。至于工作生活条件,这么多年来也进步了很多。这些年绝大部分厂里宿舍都装了空调,而且不再是大通铺。在过去很多年里,厂里的宿舍都跟看守所似的,一个大通铺,住十几个人,没有空调,夏天四十多度,想想那场面就酸爽。每个人对打螺丝都很痛恨,因为这个工作对人太折磨。可是又没办法,因为没啥路可走。太多人的生活就是先进厂,实在是痛恨那里,中间提桶跑路,可是跑了之后在其他地方实在是太难混,不少人最后又回到了厂里,因为进厂的标准实在是很低。而且大部分人受工友撺掇,一起撸小贷把征信也给搞黄了,干啥都费劲。大家不要觉得这不是个事,据读者小伙伴说,他的厂友90%征信都坏了,不知道是不是常态。所以说吧,尽量读书,如果实在是不想读,就利用假期近一段时间厂,体会一下。如果实在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学点手艺,哪怕学个按摩呢,或者通下水道,总之不要变成没有任何手艺傍身的人,那样可能很难突破一个小时三十块的上限。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一文说清楚新四军到底怎么回事那次惨烈的突围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一文说清楚新四军到底怎么回事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上篇《那次惨烈的突围》发出去之后反响非常好,可能也是大家经常听说一些东西,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到底咋回事,仔细写出来又觉得挺有意思。有小伙伴说为啥博主突然开始讲战史了,其实这个号最早就是讲这些起家的。这段时间封闭开发,几乎不接触外边的新闻,于是就想再聊聊这些咱们耳熟能详、却不太了解的东西。今天再给大家说一个中国人几乎都听过,了解的人却很少的词,也就是“新四军”,看完这支部队的发展历程,大家就能体会到什么叫“编故事都不敢这么编”。1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那次惨烈的突围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一直想写“中原突围”,也算是填了一个留下很久的坑。1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普通人如何才能“改命”?

年代,他就顶着巨大的风险开了一家小饭店,随后就步入了开挂一样的人生。因为在那个年代开小饭店实在是太赚钱了,他快速地攒下了初始资金,后来基本干什么成什么,一直持续到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人工智能是“玩”出来的?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今天想谈一个特宅男的话题——显卡与人工智能。你看这两天,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简称“WAIC”)在上海举办。在这届会议上,马斯克开场,AMD的苏姿丰以及一众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等大佬们在讨论人工智能问题时,总是提到一个词——算力,算力的背后就是显卡。作为重要的硬件基础,可以说,显卡关乎整个人工智能的前景和未来。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显卡这么一个宅男们玩游戏的东西,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竟然成了人工智能的关键。如今各大厂商想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第一件事就是屯显卡。最近有个消息,说《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预计最快将会在本月要求美国芯片公司停止向中国客户售卖AI芯片。显卡的GPU本质上也是一种芯片,也就是说,四舍五入一下,从今年下半年起,我们可能会面临一场显卡危机。也许你不知道,对于未来科技发展而言,显卡确实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甚至有人说,未来战场上的决胜关键,也跟显卡强相关,多少让人有点觉得魔幻。为了可读性,文章里就不区分“显卡”,“GPU”,“GPGPU”这些概念了,都统一用“显卡”来表述。最早肯定是没有显卡的,当然也没有电子游戏。后来1961年第一款电子游戏在麻省理工问世后,谁也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玩游戏。最早对游戏痴迷的,恰好是早期的计算机大佬们。比如大家知道Unix操作系统吧,这玩意最早就是超级大神理查德开发出来玩那个星际大战游戏的,后来成了美国军方、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操作系统。还有马斯克,12岁就通过编程创作了一款小游戏,现在一把年纪了依旧是《艾尔登法环》和《赛博朋克2077》铁杆粉丝。不过最早的游戏并不是运行在显卡上,一开始还没显卡,当时的图像还比较简单,根本用不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游戏规模越来越大,画面越来越精细,而且开始3D化,对CPU要求越来越高,恰好CPU对图形处理并不擅长。于是有不少人意识到,应该专门搞一个硬件来做这事,提升效率和体验,应该会有人买。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很快就成立了几十家公司,显卡的江湖进入了群雄并起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年轻人在圣何塞的一个偏僻快餐店里下决心大干一场,于是成立了一家小公司,这个公司小到根本当时没人注意到,后来却名声大噪,如今已经超过了万亿美元市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英伟达。英伟达并不是一出现就独领风骚,而是艰难地求生存,辗转于当时的超级企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图形处理芯片。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努力开发出游戏玩家们愿意花高价购买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所以也没啥复杂的商战,纯粹就是不断雇佣顶级人才,开发性能更强的显卡,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从现在来看,英伟达的成功应了任正非那句话,“做对了市场需要他们做的事”,也就是不断研发宅男们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大家知道,男性消费能力不如狗,但是在显卡和游戏方面,男性硬是撑起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板块。如果说英伟达有啥决定性的正确策略,那就是黄仁勋在一段时间的迷茫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把英伟达和微软深度绑定在了一起。大家不知道有印象没,咱们小时候玩游戏,好像有一堆专门的游戏机,什么步步高,蓝白机,后来的掌机,还有雅达利的街机等等。但是好像是从大学开始,玩游戏基本都在电脑上,而且主要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上。苹果的电脑玩游戏实在是没法看,至于linux什么的,主要是用于办公开发部署服务器,也就是大家平时基本上看不到linux,但每天几乎不可能躲得开linux,大家用手机打开app,那些app去请求数据的服务器基本都是linux的。没有和微软的深度合作,英伟达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的万亿规模,因为微软的用户基数太大了。这么大的用户基数,提供了足够的购买力,才让英伟达能够卖出去足够的产品,赚到钱之后投入下一轮研发,巩固自己的地位。话又说回,如果没有英伟达,微软的操作系统受众不会这么广,因为微软在办公方面效率确实没法跟Macbook比。以至于我们这些资深宅男的基本配置都是平时上班用Mac,编译代码用计算云,回家玩游戏用装了微软操作系统和英伟达显卡的台式机,在很多人那里,微软的操作系统就是用来玩游戏的。也就是说,英特尔,微软,英伟达他们仨相互成就,打出了一个大满贯。一般的流程是,新的显卡被研发出来之后,大家买回去,装上想玩的游戏玩两年,然后游戏厂商在新硬件上搞开发,越开发越放飞自我,市面上就出现了当前显卡实在是带不动的游戏。广大宅男们就开始按捺不住,不断催老黄赶紧出性能更高的显卡。性能高一般价格也更贵,但是宅男们愿意出钱,于是老黄也敢从投资人那里借钱搞研发,反正研发出来也有人买,到时候就可以回收投资。也正是因为宅男们一直愿意花钱支持,让英伟达有更多的资金研发更强的显卡,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持续了二十多年,前后烧掉了几千亿资金,淘汰了无数同行,有了如今的规模,现在也没停下来的意思。如今的显卡江湖基本只剩下了英伟达和AMD,而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英伟达基本一家独大。游戏画面也经过几十年的迭代,早期是这样的:变成了如今的这样:那问题来了,玩游戏的显卡,怎么和人工智能扯上关系了?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多年前我们老师给大家讲显卡和CPU的差别时提到的。1979年,伊朗示威游行群众冲入美国大使馆,把66名大使馆员工作为人质抓了起来。一核对人数,发现少了几个,但是所有人的资料都被美国人放入了碎纸机,变成了几麻袋火柴棍那么宽的细纸条。伊朗人也不含糊,用了上千小学生,对纸条进行逐条比对,最终竟然还原了原始数据,开创了暴力解密的新篇章。这事后来被拍进了那个电影《逃离德黑兰》。说到这里,其实就很清楚了,CPU和显卡到底啥差别呢?CPU类似一个大学高材生,可以给实验室组装一台非常复杂的进口设备并且调试好,但是你让他去算一麻袋的加减乘除他还有优势吗?显然没有,这时候就不如一群刚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小学生,就跟刚才提到的伊朗人玩拼图似的,靠的就是蛮力加持,大家一拥而上,每人分走几份,然后一顿算,很快就算出来了。自从人工智能出现后,如今的显卡给人的感觉上天遁地无所不能,但是现实是,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里边塞了一堆小学生,可以进行超大规模的并行运算。我给大家稍微解释下,大家立刻就能懂显卡到底在算啥,大家玩游戏的过程,本质就是显卡在那里给你不断地画画,比如大家熟知的“帧率”,100帧,其实就是显卡一秒钟给你画了一百幅画,一幅跟着一幅,你就觉得视频非常流畅。但是我们这里说的这个“画图”,并不是真的用一张画布在画,而是进行一堆繁琐但不复杂的图形运算。而图形运算,基本都是一些矩阵的运算。估计大家看到“矩阵运算”又懵逼了。我给大家随便找了个图,长下边这样的:这玩意就是“线性代数”,一般理工科大一就开始学,学过的小伙伴眼里,这玩意就是个小学运算,看起来复杂,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堆加法和乘法,非常繁琐。但是这种运算非常常见,比如大家平时用的GPS,其实也是这么个矩阵运算。大家一定听过我国制造第一个原子弹时候,哈工大一堆大学生去帮忙敲算盘的事吧?我以前大学有教授参加过那些项目,说白了其实就是徒手解微积分,先把微分方程转换成这种矩阵,接下来就是繁琐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算盘的优势就出来了。也就是说,显卡的主要优势就是塞了一堆小学生,非常擅长乘法和加法,并且经过几十年的迭代,玩家们用钱投票,显卡不断进化,“并行蛮力”越来越恐怖,不过一开始大家并没有理解到它除了玩游戏还有别的作用,直到有人开始用它挖矿。挖矿,也就是挖比特币或者以太坊那些加密货币,本质都是计算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加密算法,显卡天然适合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操作,于是英伟达也搭上了这列快车,在疫情期间股价暴走。不过让英伟达管理层自己都没想到,他们的显卡还可以干别的。大概在2011年,已经干到游戏界扛把子的英伟达管理层突然听说了一个让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原来麻省理工学院当时正在进行最早期的人工智能训练,研究者们想让计算机快速识别一只猫的图片。怎么识别呢?只能是让机器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处理,这涉及大量的重复繁琐运算,一开始麻省理工的研究者们用CPU来处理,效果极差,刚才说了嘛,CPU有点像个很牛博士生,可以做非常复杂的事,但是一次只能干一件事,面对海一样的加减乘除,有点“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算起来巨慢无比。后来开始使用GPU,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显卡,显卡就跟伊朗人指挥着一群小学生玩拼图似的,也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并行计算”,天然适合“简单量大”的操作。也就是说,图形显示,人工智能,解密算法,本质上讲都是“蛮力操作”。现在大家知道为啥显卡同时能用于航天,天气预报,能源勘探等领域了吧,因为这些领域都涉及超级大规模的矩阵运算,只要涉及超大规模的蛮力运算,那就是显卡的天下。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说未来战场也是显卡的天下,尤其空战,人的反应能有多快?那些塞了显卡的智能武器反应又有多快,迅速采集信息迅速运算做出规避或者引爆操作,想想都觉得瘆人。所以如今英伟达还有个重要业务,就是“数据中心”,搞个超大机房,给别人提供算力,顺便收费。也正是因为英伟达显卡在游戏、数据中心还有人工智能方面的大规模应用,市场前景被看好,如今英伟达也成了万亿俱乐部里的一员。是的,尽管游戏在大众心目中仍然留存着有点不务正业的印象,但人工智能的运用与进化却和游戏息息相关,甚至第一个颠覆人类关于人工智能的认知的产物,就是通过“围棋对战”的形式诞生。而今时今日,人工智能显卡是训练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今年WAIC上,也看到有研究机构发布游戏和人工智能报告,分别从理论研究、显卡等硬件迭代、应用场景三个层面分析它们互帮互助的共生发展关系。厦门大学还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部门,筹备成立“游戏人工智能高校联合研究中心”。挺好的。可能有小伙伴说,这事对我们有啥帮助呢?中国能快速搞出来吗?小了,格局小了。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市场需求往往就孕育着无限可能性。如果好好培养,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我们肯定是能占据重要位置的。这可能也是为啥马斯克在WAIC开幕式上深情表白“相信未来中国将拥有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的原因。尾声:从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们也能看出来:消费市场才是硬科学的培养皿,消费市场的本质,就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毕竟大家工作赚钱,攒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使用更智能化的工具,主要是这些东西能给自己带来欢乐或者解决麻烦。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科技进步最原始的动力。而且我们也能看出来,很多时候伟大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做PS那帮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能做出来啥,做光刻机的ASML自己也搞不出来台积电那样的工艺。黄仁勋也没想到自己的游戏卡有一天竟然成了人工智能的基石。当然了,聊的是游戏和显卡,游戏和人工智能,现实里远远不止游戏,太多领域都是这样,你没法预知它将来会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再过一些年,哪个枝头的一个果子掉地上,会砸出来一个新的产业。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2023年7月8日
其他

“躺尸开关”是个啥?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有种说法,认为男性进化出来一个“废物开关”。说的是在古代,其实男人一般十七八岁就生了孩子,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生下一代,也意味着孩子这时候彻底成年了,35岁左右的男性做了爷爷。我们知道,人是被基因驱动的,它不在乎你能不能繁衍,现在既然后代有了,基因也就不知道下一步干啥了,放飞自我去了,目的没了,所以35岁以后的男性就是一副躯壳在世界上漂。这也是为啥还有个假说,叫“祖母假说”,说的是老年女性去照顾孙子外孙的群体,繁衍下去的概率更高。祖父哪去了?有可能死了,男性平均寿命确实短一些,也可能是躺尸去了。也就是说,自然进化保存了大龄女性的勤劳基因,因为这样能提升种群的生存概率,男性年龄大了打猎也不行,照顾孩子又不擅长,于是基因层面彻底放弃治疗了。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男性的所有“勇敢”,“激情”什么的,都是雄性激素决定的,也是基因为了求偶、自身延续的一些设定。等到过了育龄,过量雄性激素对男性是有害的,于是为了多活几年,激素水平骤降,导致男人们普遍在35岁之后激情和进取心彻底消失了。不讨论个例,大家注意下那些老年人,经常能发现一个问题,老太太是很激情的,又是跳广场舞,又是照顾孙子外孙。男性就少了很多,确实有一部分人不在了,但是主要是男性越往后,是一种越来越“躺”的状态,啥也不想干,啥也不想说,经常开着电视一躺就是一天。那种愿意照顾小孩,精神矍铄的老头是非常少的。以前很多人说女性比男性寿命长,这也是为啥广场舞团伙里,往往只有一两个老头。其实不是,男性寿命确实没有女性长,但是也不至于六十来岁就没了。主要是不愿意动,可能在公园某个角落跟雕像似的坐在那里看象棋,或者在家里躺着看电视。也就是说,35岁可能不只是现代的一个分水岭,一直以来都是。只是古代无所谓,现代这个年龄正好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还等着自己照顾,多少有点愁人。我以前很早就聊过35岁问题,只是当时没注意到一个问题,当时说了很多,比如拖家带口,事多分心,但那时候年轻,还没意识到这个“躺尸开关”,这不这两年我也过了那个时间点,突然理解了。跟身边的人一聊,发现大家普遍这样,整体效果就是精力明显下降,激情减半,“建功立业”或者“大干一场”的冲动越来越低,而且对痛苦很敏感,不像以前那么钝了。更麻烦的是,一部分人睡眠越来越长,另一部分人睡眠越来越少,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成天好像睡不够。我自己也特别明显,一直以来好像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熬夜通宵一晚上第二天根本没感觉。记得有一年我在意大利出差,那边跟这边有时差,我那时候对微博又非常上心,晚上在微博和大家吵架,白天上班,一个礼拜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竟然没啥事,有些读者都说博主你这成天在线,是不是根本不睡觉?可别暴毙了。如今只是想起那时候的状态,就有点虚,感觉熬不动。其实那时候根本没觉得熬,就是正常过日子。这里说的并不是所有人,不过大部分绝对是这个状态。更加痛苦的是,如果你收入不咋高,到了四十来岁,精力不济,对痛苦又敏感,老人家庭孩子,样样都需要你操心,如果赚的钱多还好,钱少简直了。理解了这些,我这些年越来越理解为啥公司要裁掉35以上的。不是说这事是对的,而是说站在盈利性组织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换谁都会把这群人换掉,哪怕经验丰富也要换,那些积累不深的,就更要换了。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哪怕国内大厂那些拿着巨高高薪的人,绝大部分也是螺丝钉,低薪那帮人就更是了。事实上“大厂”这个词,本身意思就是看着好像是高科技,其实是一群高学历的人在里边打螺丝。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可替代,其实公司随时可以把你干掉,然后提拔几个激情澎湃的年轻人顶替你的职位。你可能纳闷,就那么容易被顶替吗?公司有个“人才梯队建设”的说法,也就是你平时就得带几个徒弟,你的绩效和徒弟是挂钩的,你不好好教试试?而且大家知道,领导其实主要的工作就是“成本”和“风险”,风险里就有“人才断代风险”和“预算不足”,所以平时会刻意调整,让一项工作好几个人都会,这样如果其中一个螺丝不中用,随时把他换掉。在职场里,还有个很麻烦的事,如果你的工资很低,那你基本就是个可以随时更换的螺丝。如果收入很高,这说明你创造的价值要多很多,可替代性很差,企业没法随便找个人替代掉你。这个意义上讲,收入高的人要安全得多。但是现实里却不是这样,你收入越高,企业对你预期越高,总觉得你的贡献配不上你的收入,你得兢兢业业,不然可能就会被性价比更高的替换掉。所以电视里的职场高薪精英往往衣冠楚楚衣着光鲜,现实里的精英人士往往灰头土脸,永远一副刚通宵赶方案的倒霉样。而且大部分公司都不是“培养”,而是筛选。我上文说了,大部分人过了35岁后,体内的躺尸开关就开了(有些人十几岁就开了)。越来越烦躁,对工作激情越来越差,干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错了,还搞啥精进,要啥自行车?这几年的管理学认为这人基本上废了,不如找个用着更顺手的。多说几句这个“筛选”,这些年有个感触越来越深,“一代版本一代神”,这些神主要是筛选出来的,其次才是重点培养。大家都知道鸡娃的事吧,一般鸡娃都是小学鸡,越往后越没啥可鸡的,因为到了初高中开始,孩子的内驱力和天赋开始起作用,家长们费尽心机在小学积累的那些优势迅速就被清了零。初中学习好的,高中往往不一定。高中学得好,考个好大学,大学又来一波清零。毕业之后,大家会发现大学优势又被清零了,毕业几年后大家混得咋样,基本和大学里成绩没啥关系。在30岁左右,还有一波清零。我观察了下,这可能是绝大部分“废物”们最后的机会。毕业十年左右,在职场上混得咋样,基本已经确定了。绝大部分人都面临一个转型,继续上班还是开始自己的产业。这时候往往那些在职场混得不咋样的人可能会被逼着去被迫创业,一部分人会成功,绝大部分人最后还是得继续找个班上。大家观察下,毕业十几年后,大学里那些最成功的,基本都是在这部分人当中。按部就班的可能会混得不错,但是基本不可能混到大富大贵。而那些大富大贵的,基本都是被职场逼出去的,极少有在职场里混得特别好,然后选择毅然决然出去创业的。职场里也是一样的,以我待的大厂为例,都会对35岁以上的员工格外注意,如果发现他们的“躺尸开关”被激活了,一般会选择跟他们聊几次,如果聊了没啥用,可能就过段选择打个很差的绩效赶走。听着很残酷,而且也不道德,不过确实是这么干的。中国比较靠前的那些公司,工资是很高的,但是他们对员工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如果你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迟早会被赶出去,组织对你的要求是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甚至超越组织的预期。这不是针对谁,基本是一视同仁的,比如狗东和狸猫最近不都炒掉了自己的CEO了嘛,达不成预期就得让位。某种意义上讲,这几个头部公司这么做倒也没啥问题,因为给的钱多嘛,但是这种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扩散到了全社会,大部分公司并没有给员工那么多钱,却也是那么要求员工的。可能主要也是人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也就是说,在每个阶段,极少部分人构成了头部,绝大部分人没法免俗,今天说的中年变得越来越提不起劲这事,如果没发生在你身上,那恭喜你,绝对的少数。如果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提不起劲,就像把这一辈子混过去,那也正常,毕竟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这么折腾下来,大家会发现整个世界都针对中年人,体内的躺尸开关被打开,越来越虚,越来越没激情,身上重担又越来越重。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觉得是个退而求其次的过程。最好的状态当然是建功立业,有足够有钱,对于生活有一定的选择自由,这自然是绝大部分人没法做到的。那就尽量选择有些激情地干到退休,赚不赚钱倒是次要的,毕竟如果既不赚钱,又上班如上坟,痛苦加倍。如果实在是不可避免地再降一格,那就是把身体保养好,能锻炼就锻炼起来,实在不能锻炼不动,那就少吃点,瘦下来,尽量少去医院,不花钱就是赚。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中国为啥会给越南输电选专业掉了坑怎么办?
2023年7月6日
其他

中国为啥会给越南输电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国内很多人谈起越南,总有种“别有用心”,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想表达自己的偏见。一部分人喜欢说证越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进而论证“国内药丸”,咱们今天的文章就会讲到,越南和中国不但不是零和博弈,更类似一种共生关系。另一部分人只要逮到机会就会说越南正在崩溃,因为他们的眼里,越南崩了,那就证明除了中国,没人能实现工业化,这显然也不是现实。大家看看越南这经济规模,肯定不是一个农业国能取得的成就嘛:其实客观地讲,越南有点像一个脑子不错,还算努力,又有大哥提拔指点的寒门子弟。这些年确实走出来了一条路,至于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远,那个谁都说不准,不过大概率地,脱离自己之前阶层是问题不大了。可能会像一个标准京沪码农一样,一顿狂飙之后,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迎接自己的35岁难题。那为啥说越南是个条件不错的小伙呢?主要是那几个港口,越南有比如著名的海防港和胡志明港,海防离他们首都河内不远,大概相当于北京和天津的关系。胡志明类似咱们的上海,处在越南南部,也是个大河入海的城市。还有中部有个岘港(那个字读“现”),类似咱们的青岛。港口在后发国家那里属于没法回避的决定性关键问题。也不复杂,一般后发国家发展,前期都得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低端产业。这些低端产业利润薄到了极点,如果想赚钱,那成本就得压到极限,比如便宜的交通,便宜的人力。这也是为啥后发现代国家的起点基本都是“天然良港”+“廉价劳动力”,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这些城邦也不例外,刚开始都得依赖港口和廉价劳动力搞点低端制造,然后向上攀爬。这同时也决定了咱们的低端产能只能向越南这种国家转移,没法向咱们的西部转移。而且越南离中国最大的工业区珠三角实在是太近了,只有不到一千公里海路。一千公里看着挺远,从运费层面讲,越南到广东的距离比广西到广东的距离都短,越南北方的海防可以无缝对接广州港。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想发展需要政治稳定。不能动不动出现动乱,或者跟非洲那些国家似的,先皇刚跟跨国公司谈好投资协议,人家刚开工,过几天上来一个新皇,直接全给推翻了,把人家的跨国企业投资全给没收了。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投资,经济也就没救了。大家千万别说起那些跨国公司就“昂撒”,我们如今也是跨国资本的一部分。越南前期一直在打仗,先跟法国打,后来跟美国,然后是柬埔寨,最后是我们。90年代和中国和解后开始发展经济,前期尽管被军备拖得很惨,不过好处是政局非常稳定。政局稳定是搞经济前期必备的条件。其实西方国家喜欢打“民主人权”的旗帜来折腾发展中国家,从他们现实的操作来看,他们真正在意的只有“稳定”。只要能稳定,什么伊朗巴列维王朝,沙特封建社会,新加坡泰国这样的威权社会,都可以跟他们合作。但是一国一旦出现不稳定的征兆,不仅西方的资金,连咱们的资金都会蜂拥往外跑,然后几十年不会再去投资。现在的问题是,全世界符合“有港口”、“廉价劳动力”,“政治稳定”这三个条件的地区越来越少,所以越南的经济被外界看好也是正常的。越南能发展起来,关键的红利大概分成这么几波:最大的一波,可以称为“中国人口红利退散后的越南红利”,中国这边随着工人数量减少,大家对工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很多企业在中国一个小时八九块钱就招不到人了,那些企业只好出走越南。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那些在中国招不到工人的企业,都得被迫出走。这些出走的企业,能去的地方不多,要不去越南,要不去印度,去墨西哥和东欧有点不切实际。这么比下来,越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中国的环保风暴,也就是大量环评不合格的企业被关停,他们不会真的停产不干了,而是转到了越南。一般污染高的企业,附加值都不高,还有“外部性”。比如你在河边搞了个高污染的工厂,你赚钱了,可一条河沿岸的所有人都受了影响。大家可能患病率变高,可能需要加装净化系统,总之整体成本变高了,甚至盖过你的工厂收益。局部是赚钱的,整体收益是负的。这也是为啥国家这些年不太想要这些企业了。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贸易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咱们是最大的工业国,根本避不开美国。恰好越南跟美国这些年关系不错,跟美国的关税非常低,很多企业想卖给美国东西,都得到东南亚贴牌。此外大家最近听说了吧,咱们国家的光伏企业要被欧洲制裁了,到时候又得到越南生产出口欧洲。最后也跟俄乌战争有关,战争以前欧洲能源依赖俄罗斯,觉得战争无论如何也打不起来,打起来之后又手忙脚乱到处找能源。那事之后,那些跨国公司也经历了一波“放弃幻想,迎接最坏情况”的思维转变,开始刻意分散布局。其实从这两年苹果的操作也能看出来,苹果甚至要把25%产能转到印度去。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跨国公司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违背经济规律的事,但是俄乌战争之后大家的思路都变了,把“安全”放在了“利润”前边。战争爆发后这两年,印度的国际环境变化很大,以前大家分析印度,总说“在那里建工厂不划算”,如今跨国公司考虑最多的已经不是划算了。从上边这几个转移原因也能看出来,除了“环评”,其他的都没啥办法,只能是让他们转移。现在在越南投资的跨国资本里,排第一的韩国,主要是三星,三星在越南的地位,类似富士康在河南的地位。三星一个公司一度占了越南25%的出口量。排第二的是新加坡,接下来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还有一堆英联邦的小国。可能有小伙伴说中资占比并不高啊。上文说了,很多中国企业跑到越南是为了躲避美国的,怎么可能继续以中资名义嘛,这种一般会去香港走一圈,或者干脆保险点去新加坡和英联邦的小国包装一下。越南那边的小伙伴们说几乎看到的绝大部分新加坡企业,都是中国这边的。也正是这些年工业转移得太快了,越南那边的基础设施根本跟不上,越南的南方和北方打交道很少,因为路太烂,电厂这种东西就更跟不上了。而且越南没有中国内蒙古山西这样的煤炭基地。越南预计在接下来十几年都稳定不了电力,查了下国内,差不多是2013年左右才出现过剩,之前电力一直不太够。那为啥我国要给越南供电呢?其实中国对越南不只是供电,越南除了人和地啥都没,啥都得进口,从上游的原材料,到工业组件,再到生产设备,只能从咱们这里买。越南和中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竞争关系,而是一条链上的不同生态位。有点像韩国和日本在芯片领域的位置,日本生产原料,韩国做芯片。一个更反直觉的事,越南那边的工厂因为停电不开工,肯定会影响到咱们这边的工厂。因为越南工厂的原料和半成品是从中国这边采购的,如果他们停电停工,就会降低预期产能,到时候也就不压货了,咱们这边很多工厂也跟着停了。这个意义上讲,贸易网让中越变成了一个整体,救他们就是救咱们自己。而且上文也说了,那几个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制造业流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扶持越南,其实就是避免制造业流向印度。韩国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打算,所以大力扶持越南。此外中国关于电力有更大的企图,显然并不只是想发电供国内用,我们的目的,明显是要做新时代的能源国,持续对外输出能源,就跟中东国家那样。大家这段时间关注下沙特就能发现,沙特在新能源相关技术上投资非常狠。大家都很清楚,化石能源时代眼瞅正在走向没落,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时代正在降临,沙特正在给自己找后路。我国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也有幅员辽阔适合风电和太阳能的大西北,如果发展好了,很明显今后西北就靠新能源也能振兴起来。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保持出口,就会对其他国家形成压制,有点像微软一直搞免费倾销,中国这边的操作系统就几乎发展不起来一样。咱们给他们输电,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压制他们本地发展电力的机会。如果自己发出来的电费用比我们成熟的电价都要高,后续修建电厂压力会非常大,因为工厂可能优先使用我们的电,导致他们的电厂无利可图。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力以后可能不只出口越南,可能会出口所有周边国家。很多小伙伴对世界贸易的理解还停留在“不要给其他国家搞建设的层面”,其实现在全世界所有技术里,除了生物和高端芯片,其他所有领域普遍没有太高门槛,最高的门槛就是成本。比如一座桥梁,中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搞定,发达国家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但是极少有真搞不定的。中国占据了全世界30%左右的恐怖产能,可是并不是100%,还有70%在外边,很难说有多少产业我们不给搞,他们就没法搞下去。中国最大的优势依旧是成本。更关键的问题是,制造业是“需求驱动”的,也就是说看着好像制造能力超级强,可是越强的制造能力越迫切需要订单。那些工厂和企业真正的生命线都是订单,一旦长时间缺订单,可能很快就扛不下去倒闭了。懂了这个,就懂了为啥我国还在帮印度和越南这些国家搞基础设施。就算你不给他们弄,他们也会找别人搞定,还不如我们把这些订单接了,毕竟那些土木老哥们,如果长期没订单,没活干,企业也就扛不下去了。但是换一种思路,如果我们的低价电力和产能持续输出,那些国家自己的可能很难发展起来,慢慢就开始依赖中国了,我们也能给自己的产能找条出路。尾声:不得不说的是,越南确实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从中国向海外转移的这股浪潮,还有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大量贸易品需要到东南亚贴牌的需求,越南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我们这边也得调整思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长期守住低端制造业。那玩意利润太薄了,每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低端制造业上机器人不划算,招人又招不到,最后只能向低收入地区转移。如今越南的那些产业,最早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后来又到了日韩,随后又转移到了中国,如今又再向越南转移。没啥办法,经济规律使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产业上游攀登,并且向高端制造的方向转移,除此之外可能也没别的办法。至于越南取代中国,根本没谱的事,越南的发展极限是很难超过广东的,它和广东各方面的禀赋有点像,但是又不可能像广东那样有近乎无限的腹地。毕竟广东不仅仅是广东自己,它有山西内蒙给它提供能源,有全国给它提供人才,类似腾讯那样的超级企业用户也不止广东,已经辐射到了全国。这些条件越南都不可能有,所以越南的上限很难达到广东,至于取代中国就更没谱了。而且前文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30%,越南占比多少呢?0.24%,可以说少的没谱了。越南对中国几乎没啥威胁,甚至可以说,中国外部问题并不大,真正的问题还是内部,比如发展内需,提升老百姓的消费力,解决“后房地产时代”的财政难题,这些都比越南麻烦得多,也重要得多。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往期阅读:选专业掉了坑怎么办?俄罗斯的闹剧远没有完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选专业掉了坑怎么办?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文章是前几天写成的,本来准备昨天发这篇,不过昨天临时写了一篇,就推到今天了。一般这个号每周都是两篇,周二和周五。最近有感而发的比较多,恰好发现大家也爱看,就多写一些。总有一些小伙伴,说类似“博主你变了”“为啥不聊xxx”什么的,主要是吧,我写作主要靠状态驱动,想法来了写起来特别顺,如果刻意想写啥,写出来的根本没法看。有时候特别奇怪一些人,我写得他好像都不满意,可是他每次都坚持看完,然后坚持找点毛病,再写一大坨跟我抬杠,我觉得他挺累,让他取关他也不干,理解不了。1
2023年6月26日
国际政治

俄罗斯的闹剧远没有完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假期一直上班,今天有一上午调休,起了个大早一气呵成写一篇,大家随便看看。不做事后诸葛,现在这个结局我也没想到,因为太不俄罗斯了。这次的危机结束得有点像儿戏,但我觉得这是应该没完。1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为啥印度那么坑,中国企业还在往里边挤?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小米被印度罚了48亿这事大家知道吧?咱们聊下这事。小米的问题,其实就是整个中国产业的问题。首先大家肯定纳闷,小米有病吗?跑印度去干啥去了,印度啥揍性你能不知道?就那信用值得投资?没办法,企业需要增量,增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中国市场如今几乎已经饱和了,毕竟手机这玩意,该有的都有了。如今没啥新功能,大家不会像以前那样每年换。而且手机越来越抗用,很多人的手机都是老婆买了之后把旧手机给老公,老公的给老人。中国市场的增量越来越小了。此外中国市场整体规模非常大,却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主要也是因为咱们的购买力实在是不太行。查了下,蔡昉在前段时间的演讲《人口增长变化趋势及中国经济发展影响》里说,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为17.9%,居民消费支出仅占12.8%。也就是说全世界每年购买的东西,中国只占了12.8%,外边还有87%。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只在中国发展,可能会成为大公司,但是绝对成不了世界级的超级公司。这也解释了为啥三星几乎退出了中国,但是销量还那么牛逼。如果中国企业一直缩在咱们本土不出去,那外边整个蛋糕都让给别人了。小米他们想保持扩张只能出海去抢海外市场,这个意义上说,小米做的确实没啥问题。现在全世界能拿得出手的主要市场,基本也就是美国、欧洲、日韩,印度等等。印度总是给人感觉比较沙雕,不过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很快,国际上把印度当做下一个中国。到底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还是比较难说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印度能买得起手机和汽车等“高端产品”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印度人跟咱们不一样,他们敢消费。有点钱中国人可能存起来应急,比如看病什么的。印度人不这么看待问题,他们觉得钱这东西就是用来消费的,倾向于有多少花多少,如果没钱了,却有了病,印度人也不担心,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传承了六千年的“印医”,既然可以救祖宗,那就可以救自己,没必要去看巨贵的西医,不慌。所以大家看印度好像跟咱们没法比,但是消费却很活跃。而且关键是他们又穷又有经济增速(大部分穷国都没啥增速),低情商说“穷地儿”,高情商说“发展空间极大”,每年都多出来一块蛋糕可以分。这也是为啥跨国巨头都盯上了这一块。既然盯上了,就得提前进入布局,因为消费是有惯性的,如果韩国企业进了印度,把印度市场占了,其他人再进就难了。于是各个厂家都在提前布局,事实上现在印度最大的手机商,依旧是三星。可能还有一个大家想不到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混得还不错,就是联想手机。嗯,上次我跟公司年轻人聊起来这事,他们挺震惊,联想还有手机?确实有。但是印度有个毛病。之前的文章里给大家说过,莫迪做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类似咱们省长)的时候,来中国仔细考察过,学走了咱们很多经验。比如你想在印度卖手机卖车,你必须去印度建厂,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不然不让你去。这也为啥小米去建了厂,比亚迪也去建了厂。其实就是咱们的“市场换技术”。所以印度对世界各国来说很纠结,大家讨厌它说一套做一套,还有那魔幻的法律。可是确实又抵抗不了它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这也是为啥大家能看到好像印度日常修理那些垮公司,但是大家好像都在往里冲。说起印度法律,咱们一般说他们“灵活多变”,其实关键还不是这个,而是他们不管干啥都把道德大旗摆在第一位,总摆出一副“别搞讼棍那一套,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干啥”。比如之前那个仿制药,制药巨头们一直在搞他们,但是印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向他们撒尿。说什么“手里有药,别人快死了,不救是人吗”,“你们不做人已经很多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人命面前你跟我聊法律?”,制药巨头们顿时落了下风,觉得自己确实不是人,气势也没了。甚至联合国都站出来支持印度,指责制药巨头们太贪婪没人性。如果看到这里,你发现你有点支持印度的看法,也正常,毕竟道德标准全世界都差不多,而且属于天然政治正确,举起来就没人敢冲。反正印度就是那种“你跟他谈法律,他跟你谈道德”,你说他是明抢,他说你不做人抢你怎么了?如果抢人渣是一种错,我愿意一错再错。反正印度药干啥事,它们不是摆事实讲道理,先讨论“你为啥是个人渣”,大家注意下,已经跳过了“你到底是不是人渣”。讨论清楚后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对付小米也是这招,咬着说小米偷税漏税,跨国资本在印度吸血,还想把利润不交税转出印度。正好印度人对跨国公司印象很差,一听偷税漏税就气不打一处来,纷纷表示应该往死里罚,罚轻了十四亿印度人民不同意。前段时间本来最高法已经把小米的钱给解冻了,看样子是要还给小米,最近不知道哪抽风又开始抢了。不过写这篇并不是为了说这事,而是说,中国所有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比如在汽车领域这个问题更严重了。看上图就能看出来,国内这几年有个感觉,比亚迪在狂飙,丰田已经半只脚跨入了棺材,但是拿到全球市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传统巨头依旧占着巨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啥比亚迪那么着急出海,因为国内多少有点零和博弈。比亚迪现在的扩张,是吃掉了不少国企合资车的地盘,如今中国汽车销量整体是萎缩的,电车每卖出去一辆,可能油车就得少卖1.5辆。如果长春一汽被挤垮了,东北真去工业化了。所以想做大必须得出海,去抢那87%的市场份额,问题是出海就面临一系列麻烦。比如印度这种不讲理的,弄不好就直接下场打劫。现在大家知道为啥欧美市场那么重要了吧,欧美尽管有时候也很过分,但是一般是讲道理的,大家可以问问做外贸的,他们最愿意做买卖的依旧是欧美。其他很多国家就更没谱了,连政局都不稳定。而且美国和欧洲在中国是有很多企业的,属于相互绑定,他们想制裁中国企业,多多少少得讲个道理,毕竟我们可以对等制裁。印度这种最难搞,因为咱们国内几乎没啥印度企业,你想找他们麻烦都找不到人。甚至咱们熟知的印度神油其实是个香港货,除了名字里的“印度”,跟印度几乎没啥关系。所以美国现在推动的脱钩,最麻烦的也在这里。脱钩直接的结果就是,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和企业越来越少,到时候就会肆无忌惮地折腾中国企业。到时候对美出口的那些企业,并不会真的不做买卖了,而是把一部分企业搬到越南墨西哥去,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去那些地方组装,贴上标,再卖给美国。看着好像美国搞了个寂寞,但是大家想想,那些越南和墨西哥企业的就业机会本来都是咱们的,现在转他们那边去了,势必造成咱们这边就业压力变大。前段时间有个读者小伙伴在越南办厂子,跟我留言说越南这事,他说越南取代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就好像广西说是要取代中国整个制造业一样搞笑。但是不出意外,越南确实会越来越繁荣,因为中国对美贸易的中转站就是越南,中美脱钩越厉害,越南越不可或缺。今后几乎所有贸易公司都得在越南建厂重新贴标。更关键的是,越南属于比较安全的地方,已经很多年没有收割华人财富了。这时候大家再看欧洲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尽管我们的键政大V门经常针对欧洲,说什么“欧洲完了”,“欧洲被美国吸干了”,天天不盼着欧洲好。事实上在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欧洲都是中国最坚定最重要的贸易对象。而且由于德法在中国有大量的企业,现在还在追加,中国企业可以放心去欧洲投资,对欧洲搞出口,欧洲大概率不会像美国那样往死里搞咱们的企业。其实大家注意下,华为在欧洲的销量非常大,2019年的时候竟然占了欧洲市场的26%,超过了苹果,快超三星了,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果注定没法卖到美国,那必须卖到欧洲去,不然永远被困在本土了。但是咱们说欧盟不会往死里搞咱们的企业,不代表不会搞,毕竟大家都是合作竞争关系,成年人的世界,没啥温情脉脉。大家观念里,欧洲和美国好像走得很近的样子,其实这些年没少折腾美国企业。比如就在前段时间,脸书的母公司被欧洲监管机构罚了13亿美元巨款。微软之前也被罚了7.3亿美元。当然了,美国也不是善茬,2015年抓住大众排放做假的机会,罚了大众147亿美元,搞得那年大众不但没赚到钱,全年净利润负了40亿欧元,得亏大众皮糙肉厚,不然直接给罚死了。多说一句,大家经常听说中国这几年出口电动车越来越多,主要还是特斯拉和那个上汽的名爵,咱们熟知的那几个国产新能源品牌还在努力爬坡。估计后续不可避免要到全世界建厂。多说一句那个名爵,说不定有小伙伴都没在路上见过这车,但是欧洲到处都是。因为它以前是个英国车,后来被上汽拿下了,现在它在中国和欧洲人眼里都是自家的。继续本文话题,大家听说了吧,印度要求中国在印度企业必须用印度高管。这个大概率也避免不了,因为这也是学了咱们的经验。大家可以看看,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区头目都是华人。美国人有个优势,可以派香蕉人过来,我们就比较尴尬,毕竟没咋听说“长着印度模样的华人”,只能是雇他们本地人,字节在海外雇的是那个新加坡人,新加坡跟名爵似的,中国觉得它是华人的地盘,西方觉得它和西方是一伙的。后续这也是趋势,在哪建厂,高管就在那里找。如果说有没有好处,也不是没有,毕竟当地人最懂当地,很多潜规则,确实只能是他们自己懂,而且只能他们是他们自己去操办一些跟当地政府的事宜。我之前就目睹过,中东的有些大佬不跟非穆斯林打交道,觉得不信真主的人靠不住。很早以前就有人说,在印度如果什么事闹到法庭上,其实是管理层的失职,有点像如今某个公司的舆情在网上炸了,那就是这个公司的公关事先没做好工作,不能说太细,你们仔细体会下。至于你说小米这次这么惨了,会不会从印度撤了厂子?大概率不会,因为尽管这次被罚了这么多,可它在印度依旧有大量硬资产,而且好不容易在海外打下那么大的摊子,怎么可能撤掉嘛。印度也是瞄着它的七寸打,没把利润榨光,只要榨不光,就会继续干下去。这也是没办法,出海的路再难,也得走下去,中国企业今后都得过这道窄门,不然永远都做不大。尾声:有种感觉,中国加入世贸已经三十年,中国制造横扫整个世界,如今才是真正要出海了。我们以前生产的多,但是都是些没有品牌的东西,那你就别想赚高溢价,咱们也只能在产业链下游干点体力活。如今真正的品牌要出海了。但是从印度这事就能看出来,别想一帆风顺,需要政府去处好跟那些国家的关系,需要企业灵活处理当地事务,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不过最好的办法,可能依旧是互利和相互绑定。说到这里,也能看出来,尽管全球化在退潮,但是合作和开放依旧对我们非常关键,和平地做生意,接纳别人来我们这里,我们也去别人那里。只要平等竞争,我们的产业就会越来越大。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文末带条广告,赶个618活动的末班车,之前没有买过我这本书的朋友,现在下单5折。在这本书里,我结合了自己近年来的成长心得,包括周边人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一些对大家有帮助的想法,让你在这个时刻变化的世界当中,提升认知,破除一些低效努力的痛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变”中求“进”。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跳转购买↓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聊聊裁员的事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文章是一口气写成的,比较意识流,想到啥说啥。先说一句,后台天天有小伙伴问我微博上某个号是不是我的小号,微博上我已经没有号在更新了,现在那几十个高仿都是假的。1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169的巧克力,清仓只要69(不是临期)

不是临期!不是临期!不是临期!供应商手里有批法国进口的大牌巧克力(真可可含量高达70%,可不是代可可脂),分别是9月、11月分两批入关的。本来圣诞节、情人节都是巧克力最畅销的时间,但是好巧不巧,圣诞赶上放开,大家不愿意出门过节,情人节虽然卖出去一部分,但也剩了不少库存。所以现在只能趁保质期还有一年多,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抗老面霜中的爱马仕,淡纹紧致,30天内不满意不要钱!

7.[5]一般溶液的粒径都是微米级,ACS包裹后检测出来的粒径如报告所示是37nm,1微米=1000纳米。文末福利分享植卡美产品的使用感受/走心留言抽2名互动留言包邮送出旅行套装一份👇点击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