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青年Wonderers

其他

既是保护动物,也是治愈彼此:当公益成为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能听到万物生灵治愈人类的暖心小故事。“小猫、小狗拯救全世界”的感叹似乎常常被年轻人们挂在嘴边。不仅是家养小动物们,许多野生动物也正在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集。不断有人目击野猪、貉、野生鸟类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同时,许多野生动物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着极高的人气,比如,大熊猫花花、卡皮巴拉河豚.....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从事动物保护公益项目的公益人及志愿者,聊了聊他们所目击的公益现场。在过去几年,青年志一直在关注“工作”的话题。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某些行业领域,仍有许多充满能量的年轻人们在工作中能持续地获得满足与快乐,“公益”行业中就不乏这样的年轻人。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当“公益”成为一种工作时,无论是以全职还是兼职的面貌出现,它是怎样的?这份工作会带来怎样的得失?从事公益的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如果对公益感兴趣,我们应该从何出发?在这期播客中,嘉宾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们的困惑。本期播客是欧莱雅中国与小宇宙App合作推出的四档播客合集「青年图鉴——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的第三期。关于「欧莱雅中国」: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八仙饭店:独立音乐是受众和创作者的双向选择

Riff(重复段)。整个词曲的气质,比较符合我们乐队平时喜欢的那种感觉。我对《单身旅记》这首歌的理解是,它是带着疑惑来出发的,所以我的改编版本一开始会有一段悬疑色彩、矛盾色彩的合成器加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乐夏3正热播,我们距离原生的乐队文化却越来越远

乐夏从第一季“呈现乐队、学习聆听小众音乐”的姿态,到第三季“大家太不容易了,寻找抚慰人心的音乐”,我们意识到,综艺从来不会是乐队本位的,甚至也不是乐迷本位的,只能是综艺观众本位的。这期播客尝试走出综艺的范畴,聊一聊从音乐人和从业者角度所看到的独立音乐场景。真正培植或影响着乐队和乐迷的土壤,是live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冰冷的失业率数据背后,环环相扣的难题

80%,比如清华、复旦,但实际的数字比这个还要更高,因为很多学生虽然工作了,但只是签了三方,后面还是要准备二战三战,所以出现了“考研下行”的趋势,就是学生会选择考一个不如自己本科学校的研究生学校。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逃离北上广”之后,他们为何选择“回笼漂”?

青年节策划「落脚」过去一年有关青年的最热话题,从最难就业季到最低生育率,从迁徙与离散到孔乙己的长衫……青年节策划「落脚」,关注与青年最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怎样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追求中落脚,在什么地方落脚,在何种生计中落脚。策划详情见文末海报。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作为女儿,我曾经恐惧成为母亲|母亲节特辑

在今年的母亲节,我们选择聊一聊「母女关系」这个话题。作为女儿,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初入社会,我们也到了可以选择成为母亲的年纪。与此同时,在这个年纪,我们的母亲也开始逐渐退休、衰老、进入更年期。在这个阶段,关于「母女关系」的思考开始与青春期有了不同。这几年,「母职」成为了一个时常在大众讨论中出现的词汇,也有更多的人也开始从女性主义的框架下去审视自己的母亲。无论,我们的母亲是传统的、还是开明的,当被置入这些框架时,她无论是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作为一位「女性」似乎都是“不完美”的。当面临着婚姻、生子、择业的选择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跟母亲以及原生家庭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当聊起生死观、金钱观和生活理念时,我们和母亲的隔阂似乎也变得愈来愈深。但同时,作为女儿,我们又与母亲共享着女性身份所共有的经历,面临着不同阶段女性会面对的共同困境。「母亲」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深地在影响我们,而母亲的命运也与女儿的命运更微妙地缠绕在一起。所以,我们想尝试重新从女儿的角度去理解「母亲」的角色,理解她们作为「女性」存在的部分,理解女儿和妈妈之间的权力关系,理解母女关系中的紧张与煎熬是如何持续存在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学会如何去接纳一个不在“完美”框架中的母亲,就像接纳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一样。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许子东:鲁迅书写的“长衫”早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又复现?

青年节策划「落脚」又到青年节,回顾过去一年有关青年的最热话题,从最难就业季到最低生育率,从迁徙与离散到孔乙己的长衫……我们决定谈谈与当下青年最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如何“落脚”。我们在怎样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追求中落脚,在什么地方落脚,在何种生计中落脚。
2023年5月4日
其他

编辑部聊天:问题出现我就开始发疯

马上是五月,今年的青年节有点让我们“头疼”。与前两年相比,如今好像生活正在回到如常的轨道上,但只见那些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锋利,像越挣扎就陷得越深的泥潭一样,难以脱逃。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黑暗荣耀》之外,现实中的校园霸凌亲历者经历了什么?

在前不久,《黑暗荣耀2》的更新又引发了一系列有关校园霸凌的讨论。在这部电视剧里,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女主化身复仇者,再次出现在了霸凌者面前。“黑化”后的女主让很多观众都大呼过瘾。作为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一员,片中女主被选择成为欺凌对象的经历,以及霸凌中带头者、簇拥者、旁观者的行为、反应都让离开校园一段时间的我们仍然感到十分熟悉与后怕。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女性在创作中成为“助理”,是奉献还是爱的陷阱?

包括我自己也会对她投射一些期待,比如我说你也是有创作才华的,就会给她搞一些画笔。后来我意识到,我这个行为也是在把它当成我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是真的在希望她去探索。对她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倦怠、抑郁、自我剥削…韩炳哲能治好我们的现代病吗|有点东西

从四年前出版的《倦怠社会》中文版开始,韩炳哲在中文世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媒体频繁引用他的书籍,躺平、过劳、“丧”,当代青年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以及人在社媒时代的孤独与迷失,种种现象似乎都能在他的思想中找到对应的诊断。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气候变化也和性别有关吗?|看见女性造浪者

气候变化和性别也有关系吗?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所带来的冲击,女性是更为脆弱的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会不会进一步加剧原本就存在的不平等?女性在气候行动中可以贡献怎样的视角和能力?哪些女性在气候行动中已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上是我们在本期播客探讨的话题。这期播客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李彬彬和Nina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选择变少了,我们还要坚持“成为自己”吗?

过去三年,不论是正在学校读书的还是初步进入职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我们的选择变少了。“考个好学校就能找个好工作,就能过上令自己满意的生活”,这个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所灌输的信条,也开始遭到质疑和摒弃。
2023年3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女性因为拥有弱者的经验,迸发强烈的生命力量

2020年春天,安小庆在一种普遍性的动荡和悲观氛围里,开始思索如果有一天不做记者这个职业了,是否还有未完成的但会感到特别遗憾的选题。她打开手机备忘录、电脑文档、或是随身的手记画出了几个题目,其中一个就是《半边天》和刘小样。次年的五月,《平原上的娜拉》一文发出后,震动了无数普通人的心。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我更害怕远方消失 | 鄂温克草原行纪

就是鄂温克人,她知道我要抵达海拉尔后,热情地邀请我走访鄂温克自治旗的牧区和林区。这是一篇和您想象的鄂温克之旅不太一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驯鹿,不是敖鲁古雅,而是我与鄂温克旗乡民的交往。没有朋友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除了愤怒、难过,公益是追问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能为女性、母亲,尤其是有着独自抚养孩子事实的职业女性提供怎样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便是《妈妈的愿望——独抚母亲圆梦计划》公益项目的起源。作为一名全职的公益人,zebra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与过去和解,才意味着成长吗?|有点东西

在心理学泛滥的当下,人们习惯性地用「童年」,去解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或者是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这些由弗洛伊德创造的概念,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用语,足见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而在社会学的视角中,弗洛伊德将人类历史进行“精神分析”式的解读,提出较悲观的看法,即文明不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在个体层面上,弗洛伊德主张人需要成熟起来。儿童虽然是人的一个实质特征,而人不能永远是儿童,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成熟的发展方向,他期待现代人能在这个意义上变得更为成熟。在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从胃到大脑:一颗三角饭团的人体历险

赵思家,「血清素」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作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3059453/answer/890597421[4]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我比昨天更自由了」,一个表达者的自嘲与自省

跟我说,我们都无法确定,是不是比昨天更自由,但起码演出的这两个钟,是自由的。《我比昨天更自由了》MV导演:洪四蹄,王昊楠主演:姜思达舞蹈:金晓霖编辑|阳少剪辑|unico排版|希希设计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今天不想做人啦 | 编辑部推荐

有时候,看见电线杆上排列成线性的麻雀,或者是在灌木丛间逃窜的黄鼠狼,我常常想象在它们眼中,是如何看见与理解这座城市的呢?在夜晚,它们会不会抬头望望天上,会不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昨夜的月亮还挂在一棵树的树梢里,但今天它便化成了蓝色玻璃上的一块倒影,到了明天,它又将瘫倒在一片废墟之中?在人类的世界里游荡了太久的我,总会感到疲惫。偶尔,也想换上一双动物的双眼,去看一看那个没有神灵,没有造物主,没有绝对主宰者的世界。或许,那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一般简单与无趣,当人为的规则与秩序被祛除之后,自然的复杂与奇幻才会从中完全显现出来。本期的推荐,我们分享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书籍、游戏与影片,希望在你漫长的人类的生活里,有一个小小的时间段可以去做一只小猫、一只小狗或者……管他呢,随便你。01游戏《鹅作剧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当男孩坦荡地坐在女更衣室里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许多男孩进入女更衣室的新闻,而我在今夏学游泳的时候,也切身体会了男孩坦荡地穿梭于女更衣室里的情境。在那里,不只有我,还有比我年纪小的妹妹,管理员阿姨,男孩的妈妈,无人照顾的小女孩和她在女更衣室外的父亲。为什么男孩总会出现在女更衣室?为什么总是妈妈带着男孩来游泳,而不是爸爸?为什么女孩能自觉不进入男更衣室,反之男孩不能?......我在女更衣室里留下的一系列困惑,也从未得到过解释和回应。01在女更衣室里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六月处理完毕业的事情后,我非常迅速地进入了无所事事的失业状态。失业在家的这段日子,为消磨时间,我随便找了家游泳馆报了一个自由泳班,每天下午三点十分,准时出现在烈日下泳池上。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雷磊×青年志:一起讲述以“妈妈”命名的故事

|书写母亲为了让妈妈们的脆弱被接纳,我们有话要说*参与活动即表示您同意将音频内容授权给青年志和艺术家雷磊,供后续传播内容使用。About
2022年10月3日
其他

对谈 Patagonia:环保的最小实践,就是保护自己玩儿的地方

Yvon,其实可以通过改变做生意的方式来创造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再后来就到了很多人熟知的抓绒衣的事情。最开始,攀岩的人都是穿着毛衣,但到了高海拔毛衣沾上水之后就会变得很重,增加攀岩者的负荷。后来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不是会吐答案的智能机器

近日,《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一文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巧合的是,在近期出版的新书《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中,上野千鹤子在谈及女权领域的站队问题时,巧妙地对文章作者的发问作出了回答:“女性主义不是什么智能机器,只要把问题塞进去,它就会把答案吐出来”。《始于极限》是铃木凉美与上野千鹤子的书信往来。内容源自铃木凉美在女性主义领域中的探索所遇到的困惑,以母女、工作、恋爱与性、婚姻、自由等为题,与上野千鹤子进行了对话。“极限“一词也颇有意思,铃木凉美解释到“极限”也意味着“边界”。它关于社会环境的极限,也关于个人的极限。除了“女性主义有什么用?”的问题以外,人们在触及女性主义领域时,会遭遇种种困惑,诸如我们能以受害者自居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对女性主义的污名与割席?我们对男性感到绝望了该怎么办?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从这本新书出发,结合更多资料,梳理了这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门卫与住户:空间距离接近,社会距离遥远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来自门卫的“灵魂三问”。他们出现在小区、写字楼和商场的大门,身穿统一的制服,好像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站/坐在那儿,例行问一些问题,然后无所事事地玩着手机。然而,我们并不了解一个门卫的一天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这种不了解来自于过分“熟悉”后的忽视,相反,门卫对住户的了解往往远超他们的想象。在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室」出品的新书《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中,作者彼得·比尔曼敏锐地发现并总结了这一张力:门卫和住户的空间距离如此接近,但社会距离又如此遥远。彼得·比尔曼和学生们分组去纽约曼哈顿的高层住宅进行观察、访谈和记录,将纽约高档公寓门卫日常凝结成这本书:他们如何以看不见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住户的生活习惯?在公寓和街道之间大厅的斡旋需要哪些知识?找工作的“潜规则”等等。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这本书的导读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钧鹏老师,一起探讨以上这些问题。在因疫情防控而紧张的今天,如何重新发现身边的问题,理解附近的人。或许也是这期节目能够给予的一点启发。*本期节目为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得了HPV我才知道:除了疫苗,还有检查和手术

检查是为了确认宫颈是否产生病变。这两项检查在妇科门诊处便能够完成,医生会从阴道处取下一些样本送去化验,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拿到结果。拿到化验单时,我才知道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当我的游戏陪玩选择做个“成年人”

三年前,我同时认识了小吕和未眠,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小吕来自一个三线小城,是个在准备考研的普通大学生,普通到在人群中放眼望去,也无法一眼认出;而未眠则来自王者峡谷,在超过一亿的王者荣耀玩家中,未眠是少数的十个佼佼者之一。我和他们的相识,以游戏为媒介,让我同时接受了来自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冲击。这是一段我和他们的故事。01小吕今年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本该拥有的生活,是不需要被庆祝和感恩的

此地此刻,关注、理解并发声的意义是什么?你可能还想看看《从社会到餐桌:对“吃饭”释怀为什么这么难?》《爷爷的葬礼上:燃烧的香,燃烧的人》《从舌尖到大脑:食物的抚慰、想象与记忆》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从社会到餐桌:对“吃饭”释怀为什么这么难?

不吃晚饭、少吃主食、多吃蛋白……这一套身材管理的饮食模版是否也是你曾选择过的路径?对于现代人来说,进食的主要需求不再指向果腹,相比获取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我们更希望控制过多的能量摄入,避免脂肪在我们的小腹堆积成一圈圈赘肉。一个冰淇淋甜筒,一顿火锅,一份炸鸡啤酒,都可能成为“罪恶之源”,在获得美味的快乐和快乐退却后的负罪之间,我们循环往复地徘徊。我们在“吃”这件事上的焦虑程度,让人不禁怀疑“吃还是不吃”是否已经超越“生存还是毁灭”,成为当今最重大的哲学命题?面对食物的复杂情绪,在社会文化对“美”的规训和家庭、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演变成一种精神失调——进食障碍,进食障碍者可能面临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暴食障碍,还有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并且经常会伴随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我们曾在纪录片中呈现过三位女性与食物之间的角力)。ta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爷爷的葬礼上:燃烧的香,燃烧的人

今夏,我跟着爸爸参与了爷爷的葬礼。作为小孩,在白事前后只能是一个旁观者。我看见了爸爸竭尽隐忍的悲伤,目睹了姑姑是如何被一纸禁令被封在灵堂之外,还有在入棺时才出现的奶奶身上所浮现出的复杂的情绪。整场仪式,我,我的爸爸、表妹、姑姑、奶奶,各有各的忧心。01七月下旬,我们这个十八线城市依然很热,外面几乎每天都是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从舌尖到大脑:食物的抚慰、想象与记忆

吃东西的时候,你都在想些什么?吃饭,作为占据我们日常生活多数时间的事物之一,既可以算是一件小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吃饭的第一步是从思考「今天吃什么?」开始,从夹起食物、细嗅香味,到送至嘴边、咀嚼入肚,这一整个过程并不算短暂。在吃的过程中,每个人面对食物的所思所想也不尽相同:热爱美味的食客将来源于味觉的震慑,当做生活与灵魂的养分;怀念家乡的年轻人将捧起的那碗咸骨粥,视作乡土滋味的一部分;向往健康的都市打工人,期待下班后的一顿好饭,既满足饱腹之欲,又解决营养需求……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发布两则与饮食相关的内容:在纪录片「Take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阻隔之外,森林里还有呼应与回响

苏娅是自然写作者。十年前定居大理,她开始尝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鸟、植物、云和风,这是令她乐此不疲的游戏;后来,她停下来,记住这些自然之物的名字,名字连着名字,带她走进博物学的世界。她和来自日本的农人一起种稻,写了一本书。之后,她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是自然写作。在这期播客,Lisa
2022年9月9日
其他

吃了吗您?——来自街头的吃饭观察实录

“吃了吗您?”这句话常常被当作经典的寒暄开场白,它可能只是一句随口提起的关切,不一定具备特别的意思。但问句的背后是一种长久流传的习惯思维,即“按时吃饭”是生活中重要的事儿。若得到肯定的回答,往往就意味着“我挺好的”。相比需要为“能吃上饭”忧虑的年代,今天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已经不同于前。“好好吃饭”在不规律的学习和工作节奏下变得愈发困难,在心仪的食物面前,对健康、身材管理的考量又总让“快乐吸入”变成“三思而后吃”。上周,我们发布了三位女性关于饮食焦虑的故事。前阵子,我们还去到不同城市的街头,问了问路人“吃了吗”这个问题:大家如何安排自己的每一餐?对待卡路里是什么态度?“吃”让大家焦虑吗?又希望如何面对这种复杂情绪?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回答。*王饱饱与青年志联合发布「吃了吗您」一份来自街头的回答*在回答中,我们发现“一日三餐”的模式常常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被调整,早餐往往是在紧凑的工作节奏和睡眠时间中被首先舍弃的。有人想通过控制饮食减肥,也有人想要增肥、增肌,大家渴望美食,也经受着面对热量的负罪。一位正在参加集训的舞蹈生告诉我们,如果体重超过某个数值,便可能被惩罚。她虽然很爱吃,想要在和朋友出来玩的时候尽情享受美食,但是又会因此焦虑自卑。有的朋友尝试断食、节食,看到体重没有下降而变得更加焦虑;也有朋友经历过使用健康
2022年9月5日
其他

在二十岁,做那个活在「社会时钟」之外的人

毫无疑问,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安全”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高价值。上期播客《一次生活里的小小反叛,使得你成为你自己》评论区有读者留言到,“一次辗转各地的远途旅行竟然是对当下生活的最大反叛。”令人不免苦笑,那些寻常之事竟也成为值得惊讶的行动。也有人在评论区提问,“如何区分勇气、鲁莽与固执?”似乎正因经历这一切的年纪,谁也不能未卜先知地给现状下判断,因而时刻需要怀揣着这种犹疑与不安,反复质问自己,反复确认自己走在“想要”的路上,自己的行动是勇敢而不是过度与任性。本期播客,我们和两位同样年轻的朋友聊了聊她们的勇气。一位是去年6月有过一次专访的
2022年9月2日
其他

坂元裕二:爱情剧并不肤浅,它隐匿着生活的真相

“我觉得没必要所有人都拥有上进心,又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有钱人,不是所有人之间都存在竞争,每个人都会有正好适合自己的地方。”“告白是小孩子做的,成年人请直接用勾引,勾引的第一步,抛弃人性,基本上来说,是三种套路: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罐头是在
2022年9月1日
其他

“不能再吃了,可是,我好想吃……”:三个关于饮食焦虑的故事

如果举出当代女性最大的焦虑,身材必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女性为了更美、更瘦,常常要控制饮食,尝试各种减肥方法。但是,食物又是人类能量的来源,幸福的来源。于是这种天人交战每天都在上演。吃,还是不吃?如何解决?以下是三位女性关于饮食焦虑的故事。*王饱饱与青年志联合发布「Take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夏天要过去了,但气候危机不会|编辑部推荐

可能没有哪年夏天相比今年,让我们对“气候危机”这四个字更富有体感。过去,它是新闻、教科书上的老生常谈,总是因为宏大或者遥远为人视而不见;但在今年,它成了在上海居高不下的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生活里的小小反叛,生命中真正的自由

近年来考公考研人数再创新高,流量明星纷纷涌入体制内,青年群体主动接受“相亲局”,社交媒体上开始崇尚“局里局气”“厅里厅气”,这些转向都反映出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上岸”成为高频词,考研上岸,出国上岸,求职上岸,好像整代人在日复一日的捶打之下都丧失了叛逆的气质,全部想要挤上安全而温暖的岸边,谁也不愿待在冰冷的现实水域里。我们都失去勇气了吗?为什么要在当下重提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和过去我们不断再探讨的勇气又有什么不同?在和袁长庚老师的播客中,他谈到人需要被浪费和被投入,需要烧过一遍以后,才能够对自己有所确信。让自己去燃烧、去浪费,也是让自己脱离保护膜的勇气。所以在问题青年的本期围炉里,我们邀请到一些青年朋友来分享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朴赞郁才不是“女性主义”导演

由朴赞郁执导、汤唯主演的《分手的决心》,或许是近来最具话题性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光环、朴赞郁那极具辨识度的视听语言,也因为汤唯本人银幕内外的吸引力。此前,不少评论将重点放在了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而本文的作者则从《分手的决心》中,观察到了一种常见于东亚文艺片里,男性导演书写女性寻找主体的惯性路径。这种惯性塑造了人们对于文艺片女性形象和感情模式的认知,也让人在重新回顾朴赞郁导演的作品时,得以厘清一点,尽管他曾在采访中声称自己是一名“女性主义”导演,但他是真的关切女性的处境?还是女性的边缘性与受压迫程度,恰好符合他的叙事与美学需要?此外,作为观者,在对于女性主体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又该如何去期待更具进步性的性别叙事?(本文涉及剧透)01老套的欲望主体在戛纳的首映礼上,朴赞郁对现场观众说:“感谢大家前来观看这部冗长、乏味又老套的电影。”尽管这句话是自谦,但在看完《分手的决心》后,我的确感觉到了他所说的“老套”,不是指故事本身,而是一种常见于东亚文艺片中,男性导演书写女性寻找主体的惯性路径。在这一模式下,女性的主体,必须要通过欲望的引导和身体的指认(通常都是指向某个男性)才得以寻觅,而最后她既奔向了自由,也走向了毁灭。《分手的决心》沿用了黑色电影(film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最大的贫困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

许多人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隐喻着人们对现实步步紧逼的残酷是真实可感的。“下一个裁员的会是我吗?”“我究竟要存多少钱,才能够感到安全?”“我凭什么要过这样不堪的生活?”“我不想在这生活了,还可以跑到哪里去?”贫穷并不是一个如此遥远的话题,就如当下,人人与窘迫的情境仅有一线之隔。曾经作为记者的作家王梆,在
2022年8月20日
其他

最难就业季,看见年轻人的切肤之痛

氪什么的。他形容自己就是他会说自己是一个边缘人,所以他要上网看看其他的边缘人在做什么。就是这些好奇心和探索构成了他现在的很多认识。我上高中以前是非常乖巧按部就班的学生。我们中考体育要考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女性ADHD:40年,与“淘气的小男孩”共享一个诊断

ADHD,全名很长,更通俗地,很多人叫它“多动症”。我,自封新时代独立女性,疑似有多动症。这是短视频平台骗流量的新手段吗?多动症难道不是只有小学班上最捣蛋的男生才会得?如果我真有多动症,又怎么会直到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研究女性议题,不需要“毕业优秀论文”的称号

“你的话都是表达自己的判断,但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表达你的判断都很危险,好吗?”“你有数据支撑也不行,你表达这些观点,给自己惹麻烦。”“这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的文章,你不要写中国的女性主义。”
2022年8月5日
其他

无名姐妹:女性身体争夺史

近年以来,越来越多与女性身体有关的讨论正在发生。才过去不久的唐山打人事件与“阿里员工被侵害案”一审判决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广泛存在于职场与社会中的针对女性的性骚扰,甚至是性侵害等性别暴力,从“房间里的大象”成为了大众视野之下的讨论核心。2020
2022年8月2日
其他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 有点东西

WTO、奥运会以及世博会等标志性事件,似乎也将越来越稳定和开放的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未来。当时间向前,世界悄然变化。贸易战、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一系列危机事件,戳破了在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比惨的二舅式苦难,不问根由的二舅式善良 | 清醒蹦迪

编者按一段标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网络上被量级观看。评论区有不少人评价二舅的人生“有一种悲苦的浪漫”,或是认为二舅这个人物“像个战神,击倒了所有生活带给他的不幸”。也有一些人将二舅的故事与余华写作的《活着》类比,认为两者带来的力量与治愈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陈迪在这篇文章中,回应了为何在今天我们依然会为二舅式苦难而感动的不妥之处。B站在宣传文案中将《二舅》称为视频版《活着》。然而,《活着》的作者余华也并非是以“比惨”的角度在构建农村人福贵的故事,而是隐隐道出了推动苦难背后的那双看不见的手。对二舅的苦难进行升华,以“我”更健全从而应该过上更为饱满人生的方式进行自我治愈,很难不让人去认为,这是在对苦难本身进行简化,将苦难者裹挟在了正能量的叙事中。苦难叙事并不都是人血馒头。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大呼感动的二舅式“善良”仍然是“姿态上顺从隐忍,情绪上无恨无怨,智性上不问根由”。陈迪指出,与“忍受”相对的“发声”、“捍卫”与“抗争”,才是这个时代应被人肯定的“苦难”与“善良”。我并没有不喜欢“二舅”,我很喜欢“二舅”。除去一些我认为因果关系成疑的上价值台词以外,我完全同意《二舅》是个非常好的故事。但是我仍然失望,我的失望并非针对《二舅》本身,而是针对如今这个仍然只愿为《二舅》式苦难故事感动的公共观念整体水位。在五六十年前的一两代人,都是不同程度上的“二舅”:遭遇历史,承担命运,接受困苦,挣扎活着。是,很朴素、很动人,跟我们看《活着》的时候非常相似——用《活着》来类比《二舅》不是我说的,是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当一个普通冰雪运动员选择退役

名可以得到编制转正。成绩优秀的杨帆就这样在成年后获得了工作的保障,但是奇怪的是,这样的考核只存在了一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运动员的编制就是普通考生的公务员铁饭碗,能够拿到的还是少数人。根据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看不了,兜着走!我们要去abC书展啦!

这里有一些编辑部精心挑选的书籍,你可以用自己手头上的书换走其中任意一本!欢迎大家“有备而来”,兜走自己想看的书!悄悄路透一些可能会出现在现场的书,最后又有哪些书会流动到我们手中呢?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是枝裕和对人类的温柔期待,已无力回应撕裂与隔绝的当下

在中国,是枝裕和恐怕是最具有大众知名度的日本艺术电影导演,其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电影《小偷家族》曾在上映之后收获了近一亿元人民币票房,创下了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近年来,是枝裕和将创作重心放在海外,陆续拍摄了法语电影《真相》与韩语电影《掮客》,后者还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为韩国影星宋康昊赢得了“影帝”的殊荣,展现出是枝裕和不俗的国际影响力。但随着《掮客》在韩国流媒体平台上线,该片的口碑却一路走低,截至到目前,在中国内地的网站豆瓣,该片的分数仅为
2022年7月23日
其他

来大理的疫情难民:暂时的逃离与漫长的不确定

每天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出去。她打电话询问楼管,楼管就让她去询问医护,她询问医护,医护说自己也不清楚。在打了好多通电话,周折了好几番之后,才有一位负责人回答了一个模糊的时间。对于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