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二湘结缘的十年,时间的脉络,命运的手|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二湘近照


时间的脉络,命运的手


文/唐简


时光从2015年前行至今,一个事实就是我累积阅读了作家二湘所有的小说作品,长篇,中篇,短篇,无一遗漏。


现在来回想,这是一件惊人的事。从小到大,家人及亲戚一直叫我“天问”,后来我用的笔名也是“天问”,用了一年左右。假如2014年有先知告诉我,我将在2015年结识楚歌(那时二湘的笔名),并同她深度结缘,我想我是不会怀疑的。至少从“天问”同“楚歌”二名的关联来看(两个名字都同屈原的作品有关),我没有理由不信。于是时间铺就轨迹,事情发生了:2015年二三月间我在“忆乡坊”公众号(现在叫“二湘的十一维空间”)读到楚歌的一篇散文,我惊讶于这个名字,更惊讶于作者文章的格局。随后我的第一篇文章随笔《海明威和金瓶梅》被“忆乡坊”录用,跟二湘及其他几位编辑加了微信。从此以文会友,一路走来,不断见证了二湘强大的写作能力。 


从头至尾,一切顺理成章,再合理不过。每一件发生的事情之后,总有一条时间铺就的轨迹,或者反过来,一条条时间轨迹导向每个时间节点必然的结局,就如同《心的形状》小说集中每个人物的故事一般。在二湘笔下,时间是有脉络的,具有质感与厚度,千丝万缕,纵横交错,映射出每个角色命运的细腻纹理。作为作者,二湘秉持对人物的关怀,在时间的河岸上观看、徘徊和反思。读二湘的小说,与其说读故事,不如说读人物的命运,读复杂的人性,跟随作者一同探索爱、困境、死亡和孤独。



九篇小说,涉及美国华人的家庭关系、友情、职场、婚姻和爱情,每篇结构、叙事都有不同和创新,篇篇皆结构精巧,呈现丰厚,写作力强大。


《母亲节的礼物》,故事开始于瑗琦和她17岁女儿珍妮之间的紧张关系,珍妮的怀孕引发了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矛盾和对立。情节发展中,瑗琦与珍妮的父亲辛鸣以及马凌之间的复杂过去浮出水面。这一部分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和人物动机。珍妮的孕育决策、领养计划以及瑗琦的担忧和干预都构成了故事情节的核心部分。当瑗琦向珍妮揭示了她与马凌、辛鸣之间的过去关系,并提出自己和男友领养孩子的建议,母女之间增进了了解。两人关系的最终转变和深化,瑗琦也颇有一番内心思考,以及对外界态度的变化。


小说通过丰富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情节设计和意义深刻的主题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情感深化和人性洞察的结尾。“珍妮眼睛发亮,她用的是英文,Look at this beautiful planet。瑗琦心想,planet,这个词好,星球,宇宙,眼前的一切都放置到了一个更辽阔,更深远,更恒久的大宇宙的背景里,比起来,人心是多么渺小,多么莫测,多么善变。瑗琦不由看了看珍妮那已经圆滚得像一个小星球一般的肚子,那里正在孕育着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里又一个小小的生命,那是神灵赐给每一个母亲最奇妙的礼物。”


《双棱镜里的夏天》关乎生活、友谊和人性的深刻内涵。小说叙事和情感层次丰富,是一幅感人至深的人生画卷,读来泪目。小说反应了“我”和小米从青涩的少女时期到如今中年的人生变迁、吸引与排斥交错的人生轨迹。两个人如同是双棱镜实验产生的两个虚光点,这两个虚光点原本就是来自同一个光源,两者“互相照耀,互相伤害,造就了自己,成全了对方,也侵蚀着对方,蚕噬着自己。两者“一直是如此地相似,如此地不可分辨,彼此吸引,彼此排斥,不断地靠近,又不断地躲闪。”浸润着饱满的情感,“我”的记忆被照耀,“我”和小米从时光深处走来,两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以及微妙、复杂的情感纠葛与点点滴滴流淌在字里行间,当多年后“我”去看望小米,双棱镜折射的光再次照耀了“我”与小米命运的连结,而对文学的共同喜爱让两人的心靠得更近,“我”看见“我们来时的路和我们未来的路”,“在路的尽头,一棵法国梧桐的树荫下,两个老妇人在夏日的一树荫凉和吉光片羽里相对而坐,静寂无言。


在《心的形状》的开头,那盆绿色多肉植物叶子丰盈,“每一片形状都像一颗心,团在一起,又成了一颗硕大的心。阳光照在上面,每一片叶子都变得通透,甚至能看到细细的脉络。”似乎一开始便预示了施一白的“不幸”。施一白跟着妻子出国后所学所从事的同他喜爱的文学毫不相干。他在家不被重视,在职场不得意,他的不能干与妻子的能干形成巨大反差,与妻子分居后,他迷上了女儿的同学劳拉,“她像一束光,穿透黑暗,击中了他。他浑身发热发涨,然而那歌声又让他无端地伤感。”他给那盆多肉植物取名“洛丽塔”,它像极了她。他跟谁都不搭,跟他搭调的是一条叫做旺达的小鱼(他唯一的朋友)。


他在家听伤感的老歌,歌中唱道“他也许会出方块,他也许会出黑桃”,“命运之神手里拿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张牌?”籍着女儿的关系,他偶尔会见到劳拉,时不时在脸书上和劳拉聊天。他们聊音乐和斯汀的歌,聊电影,最终她鼓励他在失业时振作,他安慰她内心的痛苦,他对她既迷恋,又怀有怜惜与父亲一般的情感。最后欧亨瑞风格的结局,洛丽塔一瓣一瓣心形的叶片摔落一地,他只轻轻说了声“旺达”,眼角不觉有些湿。整个故事犹如华人版的《洛丽塔》,斯汀的歌的穿插,《洛丽塔》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引入,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说的呈现,主人公也许不被每个读者接受,但他的孤独以及对劳拉的迷恋与渴望却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符合人性,不容忽视。他那一声在人生至暗时刻轻轻的“旺达”道尽了他的内心,可说是妙笔,神来之笔。



《一个人的公共汽车》,“一个人”,关乎孤独的人生,一个人孤独前行。一个看似跟“我”关系不算好的朋友静文将她同“我”、“我”的丈夫老周、她的丈夫老梁连在一起。四个人之间的人生交集皆因为她,她的人生亦同多人交集。她病重时及临终前让“我”去医院看她。她透露了她内心的痛苦,提供给“我”她博客账号的密码,鼓励“我”去探索。“我”的生活照旧,“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她的博客账号,一篇篇读她的文字。“我”一面回忆往事,对照她文字里的内容,“我”似乎发现了她的秘密,我感到心惊,老梁知道吗?老周又同她是什么关系?后来,“我”提到她时老周异样地沉默,“我”去参加她的追思会返家后发现老周短暂“消失”,老梁说她喜欢郁金香,而老周说她喜欢白玫瑰,等等,令“我”困惑,不得要领。最后老梁来见“我”,倾吐隐情、悲伤与失落,“我”与老梁的关系这时显出端倪。静文与“我”,与老梁、老周,老周与“我”,“我”与老梁,各有情与爱,每个人内心皆孤独,也许人生就是情与爱的重复与死亡。困惑也好,明白也好,意义不大,只有当时间翻出底牌的时候方知就里。


《大海星辰》讲述了柳溪和田坚经历校园恋情走入婚姻,在婚姻里渐行渐远的故事。她对他的爱深沉、复杂,扎根于他有些像她父亲的外表、她对失去爱的恐惧,以及她“大海星辰”的浪漫。她在那个夏天抬起头,“看到阳光透过银杏树扇状的叶子闪闪烁烁,宛如满天星辰,微风起时,那投射在地上的光和影便游离荡漾起来,像是大海上的波光,此起彼伏。她惊诧于这瞬间的风和影,似乎那里隐藏着无与言说的隐秘和力道,能把大海星辰如此逼真地同时呈现。”他亦有不堪的童年,原因是脾气暴躁的父亲。两个人皆有心理隐痛,由此而来的内心挣扎超出了他们的掌控,形成摧毁爱情的内因,两个人的关系一开始便沿着这条轨道行进,无可避免地坠入丑陋与不堪。痛苦导致了当她回想那个夏天时,她想不起来她看见“大海星辰”的那天有没有下雨,“似乎那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记忆的盲点”。最后,她记忆的盲点突然变得清晰,“她确切地记了起来,七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她回到宿舍后不久,雨,便下了起来。天气预报是准的,她想,准的,就像他们的过往,准确地预知了他们的现在。”他们站在那,“面朝着一整片的森林,他们没有看对方,却都如此深澈地感知到彼此的呼吸。”


《看不见的网》如其名,成和田一家三口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一系列巧合,他会照旧在国内打理他的公司,他太太王静和儿子天宇会照旧在美国过富足的生活。先是天宇的朋友吸毒过量死在他家,继而朋友的父亲丹尼尔将他们拖入官司。正当他们又是求神拜佛又是算命,被高昂的律师费、种种情形和法律事务折磨得濒临崩溃的时候,丹尼尔由于涉嫌吸毒嫖娼被解职调查,对方因此撤诉。至此,看似和田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他的结局却依然攥在命运之手,具体如何留待读者去读,去唏嘘。一切充满偶然性和戏剧性,却合乎逻辑。在细节、情节上,作者也很注重,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王静在一边也没睡着,和田不忍心,问“要吗?”。这样的处理很真实,人物因此显得真实、丰满。



《费城实验》故事既简单,也不简单。吴望多年前在火车上邂逅柳月,暗生情愫,后来,一个在费城,一个在北京,两人通过邮件交流,之后联系中断。此去经年,双方俱已成家生子,通过柳月的科幻小说《费城实验》,吴望重新与她取得联系。两个人约好了见面,可他最终未在纽黑文下火车见她。他女儿一句微信短信“我爱你”,她儿子不凑巧发烧,“时间的隧道上突然生出了两个不一样的节点”,改变了他们的轨迹,“他们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命运之途。一切似乎都在瞬间被改写,命运的或然性吗?”小说的结构与叙事尤为精巧,在几次时空的跳转中,吴望自我意识失衡,借助这个点,两个人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风城天珠》讲述“我”因为工作面试需前往风城芝加哥,邀丈夫陈斌一同顺便看看睿红和林大维。陈斌是要去见一位他心仪的女人。“我”和睿红,两个情敌相见,各怀心思,在肚里各自做文章。“我”观察到了睿红与林大维夫妻关系似乎出了问题,可是与睿红互相不说破,就像大学时代一样,暗中耍心眼儿。两对夫妇大学毕业多年后重聚,并未体验多少欢愉的氛围。当“我”点破陈斌的心思,他也点破“我”的心思,并指出“我”与睿红是假朋友。十年后,“我”才从睿红口里得知“我”去芝加哥的前几月她和林大维便离了婚。“我”不禁有点怀念林大维的笑,不可捉摸和迷人,有些像他们女儿脖子上戴的珍宝天眼天珠。天眼天珠可以造假。友情、夫妻关系、珍宝,当放进时光中检验,似乎不过玩味而已,不可太当真。故事看似简单,但意味深长,令人久久回味。


《距离》,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玉沁和云飞,玉沁和陈林。玉沁和陈林是大学同学,结婚后育有一女。某日,一男人在电话中敲诈玉沁十万美元,否则将陈林出轨的事公布到网上。陈林出轨的对象是文怡(文怡怀孕了)。同陈林离婚后,玉沁小时候的邻居云飞进入了她生活,两人婚后生了个儿子。几年后,玉沁向文怡提出要求,要去看望她和陈林的女儿,毕竟两个女孩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应该见见。但这次见面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人算不如天算,一环扣一环,前因导致后果。 


时隔几年,再读这九篇小说,我依然喜欢。这九篇小说,每一篇都有严谨的谋篇布局,时间的脉络像一张无形的网,织入其中,展示给读者命运的节点在哪里,揭示出命运幽微而复杂的层面,使一个个小说人物命运的细腻纹理跃然纸上。不仅如此,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家本人有超常的intuitive,有超强的洞悉力。通过二湘的小说,我作为读者,仿佛站在时间的河岸上,审视着命运的起伏,而每个小说人物的命运线条,宛如一首优美的交响乐章,由时间编织而成,使得整个故事丰富而生动。


时间,在科学领域的不可逆性,与个体选择与行动的关键作用相互交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的相对性,正是这种相对性使得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做出的决定,以及与他人的交集,引发各自独特而纷繁复杂的命运轨迹,从而对其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塑造其命运起了关键作用,“我们的行动决定了我们是谁。”似乎命运的节点不可逃,但与此同时,既然看到了命运的节点,那么也许命运的节点通过不同的选择亦可逃。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命运之舞中,也许人皆有“不可逃”之命,二湘的小说无疑展示了命运之旅的多样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旅途中找寻着那个能够逃脱的节点在哪里,而这或许正是二湘小说的独特意义与独特之美。


唐简近照


二湘写在后面:认识唐简已经十年了,这之间的故事可以写一个长文。从最初的文友,到一起在忆乡坊编辑部共事,到后来的梦患者写作小群,我们的友情在时间和文学的浸润中,愈发深厚,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唐简的文笔极好,而且为人真诚大气,是特别纯净的一个人。我的小说她基本都是第一读者,每次她都会给出特别坦诚到位的意见,是非常难得的知己。这么多年,我和她都还在写,而且未来也会写下去,这样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一个视频和AI的时代,笃定地知道我们会在日渐式微的文学道路上一起往前,一起探梦,也是颇不寻常了。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作者简介唐简,居纽约,工作之余码字,小说作品散见于《山花》《红豆》《西湖》《香港文学》《鸭绿江》《青年作家》《海外文摘》《台港文学》等。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更多书籍进入二湘空间书店

更多往期精粹


二湘:我是个没有多少信心的人,深谢每一个陌生人的肯定和鼓励
好多“上海女教师”冒出来了贾玲,下一部作品别这么拼命了 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谁不渴望公平正义?
上海女教师性骚扰男学生,师生恋须禁止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