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卫兵大串联--轰轰烈烈的文革式旅游

苏杭日记 2021-02-16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特殊风景

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文化大革命推向社会,

始发于红卫兵大串连。

大串连也称大串联,

意思差不多。

1966年8月18日,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之前,

就有学生之间的串连。

这种串连规模很小,

而且大部分,

由“反对工作组”的受难者组成,

这种串连,不是常说的串联。

通常说的是大串联是8·18之后,

红卫兵和学生响应号召,

进行的全国性串联。

这次大串联,

参与人数之多、范围之广,

可称“空前绝后”。




最早大串连的苗头,始于8·18后,全国大批学生涌向北京取经及破四旧开始之后,北京有零星红卫兵奔赴各大城市,传授破四旧经验。





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




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50万红卫兵和师生大会上,就有“全国各地的同学到北京来交流经验,北京同学也到各地去串连,是很好的事情”的说法。


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


9月1日,周恩来接见首都红卫兵代表时,已提到首都红卫兵到外地串联存在的问题,提出红卫兵到外地串连,要有组织、有纪律、要讲究政策。




01

大串联式旅游的发起


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各地红卫兵串连乘车免费,生活补助由国家开支。也就是说,大串连的交通、吃饭、住宿统统不要钱。有这等好事,于是大、中学生,还有些小学生,本已停课,没有了作业、考试,全身轻松,一门心思加入大串连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去了。



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为此,各地纷纷建立红卫兵接待站,管吃、管住、管交通,一阵大乱,不堪重负,以后只得提倡步行串连,上海就有“二十名小将步行四十六天历程三千里到毛泽东身边(北京)”其实参加步行串连的人数很少。



“文化大革命”就要有人“冲锋陷阵”,先把中学生和大学生“串联”起来,通过“旅游”的方式组织一支“先头部队”,以此来冲击“资产阶级发动路线”,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办法,比起动用工农兵来“成本”更低。



大约六七月间,全国已出现“串联”师生。外地来京者大多是到首都北京取“文革造反经”和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师生。


北航大学生带领的“红小兵长征队”


北京赴外地者大多是去各地煽风点火帮助“破四旧”的师生,有红卫兵、“红外围”和一般学生,以大中学生为主,也有个别小学生跟着哥哥姐姐走的。



1966年8月20日起,上海就有红卫兵来沪串连。到九月,就如潮水般地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开始的五十多天,就涌入了近38万人。最多的一天来了一万三、四千人。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册学生四千余人,一度住进串连者七千余人。



北方十月下旬已入冬。有朋友北京串连后,想到哈尔滨,看北国风光。尽管在北京凭证件借到军大衣,火车到达哈尔滨,下车没出站,又回到车上。实在太冷,集体向南方迁移。



毛泽东主席分别于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8次会见了红卫兵,受会见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青年师生大约1300多万人。



资料记载:有段时期,北京每天接到串连者万余人。在上海,地处南北要冲,气候也较温和,成了串连中转站,有的还准备扎根上海,设立联络站。



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具和吃饭住宿全部都是不要钱的,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很特殊的一道风景。



大串联红卫兵介绍信和免费车票



大串联免费餐卷



串联借款催收通知书



02

奔赴各地参观学习


接下来就是说走就走的旅游,南下北上开赴广阔的天地体验生活。



1966年,北京农业大学、北京轻工业学院的两支长征队行进在山谷中,奔向革命圣地延安。



贵州清镇半农半读师范在娄山关宣誓。



红卫兵长征到北京,现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红卫兵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毛主席青年时期的革命事迹。



1966年,来自外地的红卫兵小将向井冈山的革命老人学习打草鞋。



红卫兵小将们正和张思德同志的家妈妈一起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的九名女红卫兵组成的“女红军长征队”在长征途中,来到了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同志的家里拜访刘妈妈。



来自内蒙古的一支红卫兵长征队在延安街头载歌载舞,热情歌颂毛主席。



外地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拍下这张有意义的照片,永远记住在毛主席身边的幸福时刻。



辽宁省黑山高中毛泽东思想长征宣传队为贫下中农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节目。



吉林省交通学校红卫兵向着北京前进



外地革命师生到北京进行革命串联。



来自西安的红卫兵长征队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朗读毛主席语录。



红卫兵们在白求恩纪念碑前宣誓。



红卫兵小将高唱毛主席语录歌,进入韶山。



来自新疆的长征小将正在向六盘山挺进。



蚌埠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长征宣传队的革命小将和“毛泽东号”机车包车组的工人一起合影。



红卫兵们在当年毛主席带领瑞金县沙洲坝人民挖的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



1966年,北京半工半读学校的红卫兵在去外地进行革命串联前,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



太原工学院十三名革命小将徒步进京串联,他们从太原出发,经过十四天的行军,于11月8日到达天安门广场。



来自毛主席的母校——湖南长沙第一师范长征队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前集体学习毛主席语录。



红卫兵小将们在当年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前,学习《为人民服务》。



红卫兵在长征途中,在田间向公社社员做宣传。



江苏常州的红卫兵在王杰烈士墓前合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往外地进行徒步串联的“长征红卫兵”出发前的情景。



红卫兵在毛主席率领的练兵场旧址演兵习武。



红卫兵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延安。



长征队天安门留影。



整装待发的红卫兵长征队。



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前合影留念。



楚雄一中师生在“长征”途中的大渡河铁索桥上。



泸定桥留影



金沙江



遵义会议会址合影



“毛主席故乡全无敌长征队”的娘子军们步行去韶山,经遵义循红军长征路去延安串联。



农村孩子也参加到了“长征”大串联。



长沙,红卫兵和群众举行大游行。



红卫兵到了哪里,哪里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就火热起来。



红卫兵在步行去韶山的路上帮助社员一起抢收晚稻。



听老农忆苦



在重庆红岩留影



03

疯狂式旅游的类型


在这些红卫兵大串连人群中,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天真革命型。二、定向革命型。三、接受教育型。四、煽风点火型。五、到此一游型。


此五型中,前面是小头,后面是大头。




1.天真革命型即串连的始祖老红卫兵。他们认同中国到了“变色”关头。“我们不干谁干!”于是凭借“老子革命儿好汉”的先天优势,人们不知这些串连者什么来头,只知是“天兵天将”。




他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牛鬼蛇神和当权派尝到串连的苦头。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大,实是拉大旗作虎皮,使老革命们遇到了新问题。待大方向逐渐明确后,尽管他们立下了头功,因偏离方向不是一点点,就成了“什么东西”,退出串连,回家保自家去了。


登上井冈山西北面的黄洋界的红卫兵朗读《毛主席语录》



2.定向革命型即造反派红卫兵。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混蛋”,又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左派”。于是在先知先觉的鼓动下,“就革命、就反抗、就干社会主义。”他们目标明确,干劲十足,串连中十分忙碌。


“长征”串联旅游的授旗仪式


冲冲杀杀中,成了大气候。但气候成了,使命也就完成了。很自然,古今中外,没有领导者,会喜欢头有反骨的人物。于是“回炉”又锻炼去了。他们是串连的主流。




3.接受教育型即上述二型的中间型。他们既无“先天优势”,也无“后天失调”。他们大串连,只为一片忠心,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接受教育。于是,他们沿着中国革命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到韶山、到瑞金、到井冈山、到延安。



尽管风餐露宿,如能得到一套完整的革命圣地纪念章,会很满足,珍惜地珍藏至今。他们认认真真地写出了“毛主席五次来安源”、“参观毛旧居陈列室资料摘录”。他们认认真真记录了“串连日记”以寻找中国革命的真谛。这些资料都实事求是,很少有意违背事实。他们是大串连中的精英。


故宫被改成“血泪宫”



4.煽风点火型即志大才疏型。他们有一、二型的志气,却又无一、二型的底气。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发现许多“阶级斗争新动向”,于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散发些“倡议、建议、呼吁、通令”之类传单,口气很大、中气不足。



如“交换毛主席像章、在毛主席像面前贴大字报、没有到处挂语录牌、要确立串连节、红卫兵要互查证件,旧毛主席像要交新华书店、男子骑车带女子、要别人在家里破四旧闹革命”等等。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把散发这些种不痛不痒的传单,作为他们煽风点火、串连的痕迹,事后一走了之。




5.到此一游型即免费旅游型。这些人是串连大军中的大头。一般先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游完了知道的故都胜迹,再到清华、北大抄几张大字报,算是完成了串连。但在北京,有首都红卫兵纠察队管着,有时会下驱逐令:“革命的欢迎,不革命的请回”。



毕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不是串连者可舞天野地所在,于是结伴散向各地进行后补串连。北方的串连者向南方,南方的反其道行之。当时普通话尚未象现时普及,各省风土人情都不同,到了外省就象到了外国,大开了眼界,煞是有趣。



每晚各地红卫兵接待站,吃饱喝足后,自然形成串连信息交流中心:那里好玩、那里景点多、那里吃得惯、那里人客气…一番商量,权衡利弊,于是就向下站出发。不少串连者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天寒地冻中跑回家中,象个流浪汉,一身虱子。他们是大串连的最大受益者。



04

儿戏般的结束


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周游全国,文革初期的“大串联”改革开放以前唯一的一次“旅游高潮”。



大串联是特殊时代难得的一次“消费机会”,多数学生外出是因为机会难得,他们想用“革命的名义”出去逛逛。



毛泽东原计划学生停课三个月,专门搞文化大革命。不想这些青少年,一放出去,就收不住笼头。因大串连,全国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损失无法估量。



于是1966年11月中旬,中央决定,从21日起到明年春暖花开前,一律停止串连,说是为来年串连作好准备。



12月1日,又补充通知:12月21日起交通工具不再免费。断了大串连的经济支持。1967年2月3日再度通知强调:全国步行长途串连也停止。其实也无几人在冰天雪地中串连,只是借口串连不回校。



大串联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开支,还浪费了学子们的学习光阴。



3月19日,春暖花开前,来了正式决定:停止全国大串连,取消原定春暖进行再进行大串连计划。春游的梦想破灭,学生只得回校上课闹革命,分批军训。



大串连这才正式结束了。可以看出,发动大串连只需一个口号,要结束大串连有多难。



之后,学校来了工宣队、军宣队。再之后,“下乡上山”、“四个面向”、接受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就开始了。



这些经过大串连锻炼的学生,少了学业,多了阅历。改革开放后,有少数干出了大事业。还有不少,纳入“4050”队伍。



大串连,于是在历史中留下滑稽又苦涩的一页。






就这么结束了--1966年的,也是中国红卫兵运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壮举,就这么消失了--盼望已久,期待已久,历尽艰辛换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神圣时刻。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大家都在看头条


《周迅模特油画》和她的九儿
昔日延安十大美女的最后结局,令后人唏嘘不已。
北方和南方的真正差别在这,超级形象了!
中国画卷
《红楼梦》中最精妙的一处性描写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20位文革风云人物今安在?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无锡太湖船菜16道,有故事的佳肴最是美味。
神奇的布达拉宫里面长啥样?
江南十八道汤品
住在上海的日本妹子唤醒城市记忆 | 百年前的杭州长啥样?
被完好保存下来的中国珍贵古建筑(修正版)
爱在金陵的深秋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远的故事(10)
江南这几颗银杏树,看着看着就想结婚。
上海本帮招牌菜
钱塘江大潮:10段大片让你一次看过够
腔调韵味十足的越剧10大唱段
一到秋天,无锡就美成金匮。
老上海的蜗居年代
新中国最顶级的饭局
异国风情:印度的那些奇葩事儿
魔都土豪面16碗,你吃过几碗?江南水乡委婉动听的戏曲弄堂的消逝江南十条特色风情街民国好声音:上海滩七大歌姬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徽杭的故事:一条古道往东行,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美国人40年前拍摄的彩照里,藏着最真实的徽州原貌。
最江南的28碗面
20世纪,上海的100个瞬间。
上海宋家花园,百年老宅半世传奇。江南馄饨江南民歌小曲28首
从上海到香港:十个人的同框,十个人的传奇。很漂亮很漂亮的100个地方江南养生之音30曲




  时光


活生  


壹玖叁伍

排版 / 喜喜

图片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