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楼市已超跌,两个见底信号

文琳资讯 2024-04-11
来源:暴财经pro(ID:icaijing123)整理
安信证券高善文博士在2024年度投资策略会上,“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演讲又刷屏。
高博主要围绕当下大家最关心的楼市,在5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关于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存在的泡沫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
毫不夸张地说,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讨论和判断,决定了我们对明年经济和市场最关键的判断。
该演讲接近100分钟,暴哥将其精华部分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1

第一个结论,我们的楼市已经明显超调了
高博认为,当下我们观察楼市,常用销售面积这个指标,其实存在2大缺陷:

首先,在农村和小城市修建一平米住宅,与在北京和上海修建一平米的住宅,其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同。

其次,两者杠杆的使用有所不同。在北京和上海购买住房,很难设想完全用现金付清,但在小城市和农村,杠杆的使用不够广泛,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的看清当下楼市的现状以及与国际市场对比,这里替换使用另一个指标:

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以经济总量为分母,将经济中房地产市场或住宅市场的投资作为分子计算。

首先从东北的数据来推演一个结论:
无论是从人口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住宅销售面积的绝对水平的变化来看,东北地区房地产和城市化的高峰早已经结束,市场已经萎缩、人口外迁的的幅度也稳定在1%左右。
对东北全境而言,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面积在2016年以后基本稳定,这时东北地区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以后基本稳定在7%左右,
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时,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应该在7%左右。
日本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并成为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市场的长期调整,以及人口总体老龄化和总人口规模下降的背景下,日本房地产投资的长期中轴占GDP维持在6.5%的水平,
这个数据,与在中国东北地区观察到的水平相当接近。
城市化早已经结束且高度发达的美国,在2005年美国经济泡沫化之前,房地产投资的占比接近8%。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调整,2014年以后,美国房地产投资的占比大约在7%。

综合这三个数据,再考虑到我们城镇化和居民人均收入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7%是我们未来长期房地产投资占比中枢的下端,而长期合理中枢应该是8%
实际上,到202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会跌破6%,甚至会跌到5.5%、5.7%左右的水平。

由此可见,我们的楼市已经明显的超调了。
第二个结论:常住人口越少,房子销售越多
目前,我们大量的中小城市总体上也在维持人口流入的局面,但流入速度显著更慢,大概只有1%左右。在这样一个人口依然保持流动的背景下,大城市人流多,住宅销售面积却不增长,反而小城市人口流入少,住宅销售面积在快速增长。
换言之,小城市的人口流出越多,房子卖得越好。常住人口越少,房子销售越多。

原因是2014年以后,人口加速向大城市流入,大城市房价加速上涨,大量大城市的购房需求被推挤到中小城市。

小城市人口流出越多,表明越多的人去大城市打工,在大城市打工的钱回流到中小城市,支持了中小城市的繁荣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

第三个结论:中国楼市快速泡沫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土地供应的骤然收紧。
从价格层面来观察,2016年至2021年,大多数城市房价都经历了快速和猛烈的上涨,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痛苦,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房价存在严重的泡沫。
如果我们将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与其他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化相比较,会出现两个差别:
第一,房价暴涨的同时,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占比没有上升;
第二,大家通常认为泡沫最严重的是大城市,但实际上2016年后,大城市的住宅销售面积并没有绝对的上升,稳定在7亿平米的水平。
价格上涨,意味着楼市处于持续扩张的周期,但政府提供的可开发的土地供应显著收紧,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推动了房价大幅上升,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痛苦。

由于价格大幅上升,许多潜在需求被消灭,买不起使得许多需求从大城市被驱赶到小城市。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这个泡沫不伴随市场房地产供应过剩和投资过剩,因为它是建立在土地供应严格收紧的基础上。

因此,中国在2014、2015年前后,土地供应经历骤然收紧,这一收紧驱动随后价格的大幅上升,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剧烈变化。

而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简单归纳为泡沫化,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从兜里要拿出更多钱买房子的痛苦感受。这种感受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尽快采取措施控制房价。
第四个结论:大城市的疫情疤痕影响更大。
疫情前大城市的人口流入显著快于小城市,但是疫情以来,大城市人口流入的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小城市。

疫情前大城市的经济增速比全国的高0.8%,比小城市至少高1个点。但是从2020年到现在,大城市的经济增速与小城市基本相同甚至略低。
从零售端来看,大城市也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并且今年以来相对于小城市的恢复显著更慢。

疫情以来,大城市的失业率更高,今年(大城市失业率)与全国水平的差距比疫情那几年还要更大。

所以,从经济增长、零售、失业、人口流动等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对于小城市,大城市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创伤更大。并且从今年以来,大城市的经济活动更艰难,甚至比疫情期间还要艰难。
疫情的疤痕,对微观经济主体,从地方政府、企业到住户都形成了巨大的损害。就业机会也受到巨大影响,大家对前景预期悲观。在休养生息的过程中,由于资产负债表的巨大损害,他们不敢消费,不敢冒险持有风险资产。

而房地产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风险资产,对许多人来讲买房需要背负多年的贷款。这就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我循环。

疫情的疤痕是关键原因,而并非简单的泡沫破灭。即使在没有泡沫的条件下,疫情的冲击也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剧烈调整。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东北地区2020年没有泡沫,也经历了剧烈调整。
第五个结论:上市房企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在改善,但筹资性现金流大幅失血
2021年以来,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总体的经营性现金流,相对以前的合理水平总体上是正常的,并且有所改善。
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性现金流,相较于以前的正常水平,也是大幅改善的。
在过去几年市场销售骤然转冷的条件下,从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来看,整个行业的应对还是可以的,问题出在筹资性现金流。

自2021年以来,整个行业的筹资性现金流始终是巨额的负值——行业在经历超过三年时间的大幅度失血。失血的情况有多严重?

如果正常水平为正,那么2021年的流出相当于正常水平的-200%,2022年是-170%,2023年是-120%。

现金长期连续巨额流出,是行业出现危机最重要的原因。而且这个流出是系统性、行业性的,并非单个企业的。

再观察股票市场的情况。以2021年7月份为起点,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流动性危机、债权人挤提、筹资性现金流大幅巨额持续流出等问题,这些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是房地产行业的大头,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既与房地产行业经营模式的内在脆弱性有关,也与其他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这样的行业挤提会放大和加速房地产危机蔓延。

最近一段时间,流动性压力也开始波及一部分国有企业。
房地产行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流动性危机,经历了债权人的挤提,经历了筹资性现金流大幅巨额持续的流出,而且这个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是房地产行业的大头,在民营企业内部它是没有区分的,这个带来了行业非常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当然与房地产行业经营模式的一些内在脆弱性有关系,也与其他的一些包括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的环境也有关系,但是这样一个行业性的挤提,毫无疑问会大大的放大和加速房地产危机的蔓延。

2

什么时候楼市才会真正见底,主要观察两个变化:
见底的条件之一是流动性危机必须被阻断,其表现之一至少是房地产行业的筹资性现金流能够停止失血。

在理想条件下,部分头部房企能在正常的市场化条件下恢复筹资,筹资性现金流能够恢复正常,这是流动性危机被阻断的最可靠标志,当然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也是同步的指标。
但是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随着措施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有力度,在未来筹资性现金流会如何改善,节奏会怎么样,会在什么时候改善,是明年5月份改善还是明年10月份改善?
不确定!
二是,疫情的疤痕效应消退。

由于疫情导致大家的资产负债表收缩,房地产的调整又受到二次伤害。但是这个疤痕效应需要逐步消退,人们需要逐步建立和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对风险资产持有的意愿,重新恢复消费的意愿。

不过,三季度以来,疤痕效应本身的影响已经开始消退,当然不排除未来可能还会有反复。

但是,在房地产市场被控制住的条件下,疤痕效应的消退和恢复是可以维持的。市场已经严重超调,只是我们不知道底在哪里。

两个条件总结起来就是,要么国家加大对房企的融资力度,給房企输血,要么提高居民对未来的信心,开始投资房产。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刚刚,国务院印发!这个一线城市,迎重大利好

  2. 信息量巨大!刚刚,国务院重磅发布!新加坡大消息,机票搜索量暴增90%

  3. 突发!刀郎宣布停更,名下公司全部注销

  4.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发布!

  5. 王健林为何卖卖卖?

  6. “安徽省南京市”!广东法院把南京“判”给安徽?官方通报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11月文章汇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LED驱动电源行业专题研究:LED照明的“心脏”

  2. 变压器行业专题报告:风光后市场,开启长周期增长

  3. 复合集流体行业研究:产业化进程加速,全面量产即将开启

  4. 液压传动行业专题研究:液压传动,机械大力士

  5. PCB行业分析:高速PCB产业链解析

  6. 洁净室行业专题报告:重视下游需求高景气,紧抓行业扩容新机遇

  7. 2023年丝杆导轨行业深度报告:丝杠导轨研究报告

  8. 2023中国流程挖掘行业研究报告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稻盛和夫:人的成长,始于三次觉醒

  2. 考研降,考公升,传递了什么信号?

  3. 未开票收入报税被罚!税务局明确!申报表中“未开票收入”,都要按这个来!

  4. 健康码“卷土重来”?假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