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裕琼:一个让学生“捉虫”的老师

郎朗 新新报NewTimes 2021-12-22

编者按


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她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右肩因为长期背着扩音器,稍稍抬高了一点。


距笔者上一次见到周裕琼老师已经过了一年。她的头发留长了,走路还是那么快,匆匆的脚步裹挟着碎花长裙,所到之处,似乎都沾染了星星点点的小花——如同她讲的课一样,余音绕梁。




“我喜欢看科幻!”

“哎呀!好像不小心暴露了什么……”


《传播学理论》的课堂上,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这位自称“喜欢看科幻小说”的,不是别人,正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周裕琼。


风格化的课堂、对职业的热爱、独特的教育理念,让这位传播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采访中,她多次提到自己的“3C教育理念”,即:curiosity (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creativity(创造力)。


捉虫、科幻、博士后


“周老师:我终于抓到虫了……”


“哈哈,恭喜!”


“这是我给大家的福利,”周老师打趣道,“我是‘别字先生’,常写错别字,需要大家帮忙指正。”新的章节开始之前,周老师都会提前一天把课件传到Blackboard上。每个新课件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错别字,谁能及早发现这些“虫子”,并告诉周老师,就能获得一次为期末考试成绩加一分的奖励——当然,这些错别字是老师故意留下的。“这样,大家就会在课前提前去看课件,达到预习的效果。”她笑着解释这个课程环节的意义。



图为Blackboard上周老师的通知(点击大图看详情)


“老师讲课太嗨了!”L说,“甚至有点自嗨,她太热情了。”讲课时,周老师脸上永远挂着笑,神采飞扬。周老师讲课很快,要想上好一节课,学生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走神,等再回神的时候就会错过很多内容。


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她都会给学生写一封“欢迎辞”,和他们签署一份为期十八周的学习协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她绞尽脑汁地给欢迎辞取标题,比如《在想你的365个夜里!》《我们与传播学理论的私人恩怨》《这个学期,给自己的“媒商”充值》等等。



图为周老师发到Blackboard上的新学期欢迎词(点击大图看详情)


有的学生评价,认为她的课是最像高中课堂的,课上内容多,节奏紧凑。“如果真有人这样评价,那我觉得我的课堂是失败的。”她认真地说。


在她看来,所谓的大学教育,是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说。在采访中,她多次提到自己的“3C教育理念”,即:curiosity (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creativity(创造力)。“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她一再强调。


如果你认为她的风格就是轻松幽默,那就错了。“她很严厉,不允许迟到,迟到了不准进教室,要在外面,等下课的时候才能进教室,”周玥脸微微一红,“有一次我迟到,本应该站在门外,可我实在不忍心错过她的课,就悄悄溜进去了。”


课上,她偶尔也会“开开小差”,给同学们推荐各种各样的书籍,分享好看的剧集。她总能知道学生们在关注什么,并能参与其中,和学生打成一片。



图为周老师朋友圈截图


“我其实很喜欢看科幻小说的。”她笑嘻嘻地说。在《三体》火起来之前好几年,周老师就给一届一届学生推荐过这本科幻神作,并说这里面有很多“宇宙传播学”的天才设想。


“哇——”学生们暗暗惊呼。


“国产剧至少要看《琅琊榜》这种级别的,像《花千骨》那样的我才不看呢!”她继续说。


周老师8岁的女儿是“博士后”。女儿是她课上的常客,陪着很多学生学习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理论,“我是博士,我的女儿是博士的后代,所以叫做‘博士后’嘛!”为了让枯燥的理论不那么无聊,周老师会结合大量的生活案例或者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讲解理论,女儿也“难以幸免”,常常被拿来举例子。在她的课上,那些理论甚至有些动人,“周老师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周玥评价说。


图为班群里周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各种有趣的内容,帮助大家的课程学习


热情、走心、过硬的教学质量,让她的教学测评几乎年年都排名全院第一。


成为教师是我的梦想


在“教师世家”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教师对于周裕琼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使命和从小到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变过,我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她说。


自2005年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毕业加盟深大,她十载耕耘,送走了十茬毕业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开口就紧张的‘青椒’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图为周老师指导的2015届新媒体专业毕业生

他们的毕业设计项目——第五区新青年计划之“云回收系统”获得第一名


作为传播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周老师不仅用心教学,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周老师指导的“挑战杯”项目几乎年年都在学校获奖,2009年还有一个项目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通过“名师进校园”活动,周老师还走出深大,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她看来,科研和教学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周老师先后主持了两项教研教改项目,发表了一篇教研论文,并申报成功首批品牌通识课和专业核心课。她认为,除了教学研究,学术研究同样可以和教学互相促进。


图为周老师学术著作


在科研方面,周老师发表了2篇SSCI英文论文和众多中文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优秀奖并出版专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和深圳市一等奖。她还经常把自己在科研上的最新发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很多学生在周老师的影响下走上了继续深造之路,在海内外知名学府读研。


“做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是我的‘宿命’、更是我的‘荣幸’。”她说。



本文刊登于第60期新新报

原文标题:周裕琼:幸为人师,乐为人师

文字记者:郎朗

版式编辑:高婉均 郎朗

受访者供图




点击链接,查看新新报近期热门文章:


《13日,深大人在巴黎》


《在深大,我为什么没有奖学金?》


《新新报丨南区铁门,要安全还是要便捷》



— 学生立场 时代潮流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