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深大,我为什么没奖学金?

新新报NewTimes 2021-12-22



原文标题:

“推免生独大”现象值得探讨

——论“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选的公平性



2014-2015学年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申报工作日前结束,一个突出现象是,推免生所占的比例过高。对于这种推免生与统考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及其背后隐含的奖学金评选公平性问题值得探讨。


深大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全面收费背景下为鼓励学生专心学习、不为经济压力所困而实施的奖励政策,此类奖学金更看重入学前的综合学业表现;另一类更看重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业表现,主要考察研究生所发表的科研成果。就第一类奖学金而言,推免生肯定占有优势。


不过,在目前优质生源争抢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种用较多奖金吸引优秀生源、向推免生倾斜的做法并不鲜见,也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推免生独大之势还是值得我们反思。试想,随着推免生比重越来越大,那么,第一类奖学金是否会越来越背离其促进学业的初衷?更何况第一类奖学金一经评定就三年不变,成了事实上的“铁饭碗”,而“铁饭碗”容易培养惰性,存在不易激发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弊病,既是人性使然,也早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实践所证明。


其次,“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是按学生上一学年必修课期末成绩按学分加权再平均的办法来计算,而深大在研究生必修课《基础英语》的成绩计算上存在对推免生明显的偏袒。


具体来说,必修课《基础英语》在学期初就有一个免修资格考试,参加这一考试的同学,其成绩由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和进校后所进行的口试成绩构成,前者占70%,后者占30%。而推免生由于没有参加入学考试,所以其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就按照当年度统考生中英语科目最高分来计算。比如,深大今年统考生英语最高成绩是97分,那么,所有学院推免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都计为97分。


更重要的是,免修资格考试成绩就作为《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期末成绩。所以,推免生在今年这门课的期末成绩普遍在90分上下,而不少学院的统考生在这门课的期末成绩大都徘徊在七、八十分之间。而且这一期末成绩以五个学分加权进总学分,这相对于一般专业课两个学分的标准实在过高。这样一种制度安排的直接结果就是,推免生往往在《基础英语》这一门课上就能与统考生拉开10分以上的平均分差距。


通俗一点来说,推免生们光一门《基础英语》的成绩就几乎决定了他们在奖学金评选中胜券在握、高枕无忧,这也是推免生在“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中形成独大之势的主要原因所在。但这种以最高的统考生英语入学成绩来作为所有推免生《基础英语》成绩构成的计算方法既失之简单,更有失公允。


我们固然应该重视推免生,但也应该同样重视统考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而且,推免生再优秀的记录也只是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而奖学金的评选肯定应该以当下的表现为准才是。何况推免生的优秀记录已经在录取的时候用了,那么在进了深大后,大家就都应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被评价。


而且,这种对推免生的偏向未必就是对推免生的重视,因为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推免生是不应该惧怕公平竞争、而极有可能是不在乎这种制度性偏向的,是有信心在奖学金评选中胜出的。从这个角度讲,偏向推免生最终实际上只是保护了那些在进校后逐渐失却上进心与竞争力的推免生们,保护了他们的惰性,保护了他们逐渐失却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此看来,这种偏向与奖学金的目的真可谓南辕北辙。而且这种南辕北辙的偏向性保护一使用就是三年,就是整个研究生时期,其害未必小。


总之,我们的确应该重视研究生评奖中的制度性设计问题,因为我们都清楚,奖学金的意义绝不是几个钱而能尽的,它本质上体现了我们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价值导向。




在你看来,奖学金的评定是否公平?

在学校里你有没有遇到过不公平的待遇?

欢迎给我们留言





版式编辑:陈晓田

本文刊登于第59期新新报,为本报社论

本文包括封面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直接关系




点击链接,查看新新报近期热门文章:


《脸谱丨阿姨的炒粉,桂庙的记忆》


《焦点丨聚焦深大学生代课乱象》


《新新报丨南区铁门,要安全还是要便捷》



— 学生立场 时代潮流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