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房故事 | 她买了三套房,活成广州版“苏明玉”

李莉 抱朴财经 2022-05-16

昨日买房故事推出后,收到了很多读者反馈,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个经典的真实案例,继续讲述广州女性买房的故事。以下是李莉的自述。

34岁之后,我在被安排相亲之时,不再像之前一样刻意低调回避自己的财务状况。男方不问,我就不说,对方问起,我也大大方方坦诚自己有3套房子,而且全部在滨江东这种好地段。

如果他继续追问还欠多少房贷,每月供楼是不是压力很大,我也会老实告诉对方,3套房子的所有按揭贷款、欠款,已经全部还清,我一点债务都没有,全是正资产。

我喜欢在这种时候,去观察男方的表情,不论之前隐藏得多深、装功多好的,这时候都会破功,把相对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有单纯好奇的,有异常惊喜的,有深沉算计的,有因为之前的话被打脸羞愧尴尬的,还有妒忌愤恨纠结的。

不论是哪一种,倒都有共同的疑问:我这种月入几千元、父母不给一分钱的人,是怎么在广州买了3套房的。


一套房是父母逼着买的

第一套房:坐标广州滨江东(二手房),面积75平方米
房价:总价32万,首付7万,按揭1800/月
购入日期:2003年4月


第一套房坐标滨江东

我来自河南一个并不富裕的地级市,这个小城在河南的17个地级市里面,GDP排行通常在第10名之后,父母都在清水衙门做公务员,日子只能说是还过得去吧。

姐姐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在期盼中诞生,意义不同,毕业后直接进了老爸的单位;弟弟不但是最小的孩子,而且是妈妈赌上性命生下来的延续香火的儿子,自然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与一身;而我作为“多余的女儿”,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middle child,简言之就是最容易被忽视那个。 

(我出生后不到一年时间,妈妈就又怀上了弟弟,间隔太短,而且这时候妈妈也不年轻了,所以说是赌上性命生我弟弟,生完之后身体损伤很大,一直腰腿疼。我生于1979年下半年,弟弟出生在1981年上半年,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还不太严格。)

我非常清楚,家里一部分人脉资源已经给了早几年就毕业参加工作的姐姐,剩下的所有资源和财富都是要给弟弟的,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十分自觉地跑北上广自己打拼去了。

那是2001年,找工作还不算很难,我运气又好,马上就进了一家报社做夜班编辑,转正后月入大概4500元,在当时并不算少,毕竟当时广州核心区域的房价也才几千一平方。

我当时还没考虑买房子,但却想读个硕士,所以从第一天起就拼命存钱攒学费,当时的口号是“我每个月1000块钱也能过得很好。”——我跟人合租毛坯房,每月分摊的房租带水电物管费不到200块钱。

夜班编辑,起床就是中午了,城中村里吃个3块钱的炒粉,然后2元公交坐去单位,晚饭不花钱,单位发一个盒饭,下班时候,单位给深夜班的人安排了班车,挨个送回家,路费也省了。除掉日用品,我当时每个月都能攒下至少3000元,甚至3500元,年底还多发一个月工资,当然也全部存银行了。

工作一年多之后,硕士还没读成,父母先催着我买房了。原因是他们来广州之后发现我“住的不是人住的地方”,他们来了都没地方住,太丢人了。我自己也有点动心,因为我计算了一下当时的租售比,竟然高达8%-10%,这对我来说诱惑太大,比我认为投资回报已经十分好的5年期国债收益还高。

父母否决了我买个一房一厅的方案,指出必须是电梯两房,必须让他们来广州有地方住,环境要好,价格还得便宜,因为他们是不会出钱的,要我自己负担得起那种。

这种逼死人的要求导致我从天河到越秀,从海珠到番禺,满广州跑着看楼,前后看了一年多时间,研究了上百套二手房,总算在距离单位不远的滨江东某小区敲定一套75平方的电梯两房,总价32万。这个价格现在说出来连房地产中介都不相信,4000多一平方的滨江东电梯房,你逗我吗?

很多人忘记了当时的房地产走势,广州楼价在1999年还高一些,到了2000年开始走下坡路,一路降到了2003年。当时滨江东这一片,二线江景的电梯房全部都是三四千一平方。一线江景的,例如珠江广场,才6000多一平方,著名的“绿帽子”海珠半岛花园,因为户型设计太差,作为一线江景豪宅都卖不上价格,甚至有十几套尾盘打包出售价格只有3000多一平方。

再丢个杀手锏出来吧:2002年开盘的东山雅筑,拥有东风东小学学位的豪宅,6000多一平方!就这都不大好卖,我同事当时买的楼花,价格低到了5500多一平方。这就是当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到处悬挂着“零首付”“1万入住”的条幅,吸引人购买;政府政策更是大力鼓励买房,营业税免征、契税减半,首付仅两成,房贷利率还比基准利率下浮30%。

我是2003年4月买的房子,非典时期,房价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当时是绝对的买方市场,现在二手房交易很流行的“实收价”,当时是不存在的,都是买卖双方各付各税、各付各费。我这次交易,因为卖家做生意急用钱,甚至连我那一份税、费都出了。我当时已经攒下来7.4万元,7万付了首付,1300元付了按揭费,2700元付了装修师傅的人工费用。

这套二手房的基础还不错,前任业主其实才收楼两年,我透支了两张信用卡花两万多块钱买齐了家私家电,也是焕然一新。每月信用卡还款2000多一点,再加上房贷1000元(按揭是每月1800多元,有个同事租了我新房次卧,月租800元,所以我负担的房贷就只有1000元了),这跟我之前每月定期储蓄金额一样,因此丝毫没有感觉到被房贷压得喘不过起来。反倒是住宿条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一年之后,我透支信用卡的钱还完了,手头更宽松了,每月除了1000的房贷,我还能存下2000元来。日子就这么舒舒服服一路奔小康。我2007年还跳槽了,月薪过万,每个月都能存个六七千。


楼市猛涨前买了第二套房

第二套房:坐标广州滨江东(二手房),面积36平方米
房价:总价30.5万,首付13万,按揭700/月
购入日期:2009年12月

从2003年到2007年,广州房价一路上涨,2007年涨势吓人。但在此期间我没有继续买房的打算,觉得电梯两房已经够住了,反倒是把存的钱投到了资本市场。大家还记得那一轮大牛市吗?大盘从998点涨到了6124点,我进进出出的,把手里的存款翻了一倍多。

这个成绩在当时真不算什么,你就是对股票、基金一窍不通的,买华夏大盘精选搁在那里不动,都比我这个收益高。我只是很幸运地在股市掉头朝下之前跑了出来,收益落袋为安。

时间进入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5大投行倒了3家,中国也受到冲击,股市已经没法看了,广州楼市也开始下跌,核心区域还算坚挺,番禺、花都等都掉头朝下,但跌幅并不算大。

这个时候,为了应对危机,各个国家都在增发货币,中国到底增发了多少,当时众说纷纭。

到了2009年,一看官方数据,2008年中国广义货币增长率17.78%,还不算太吓人,但2009年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了,货币增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动产价格上涨,这一年的6月份,上海汤臣一品以单价10万名震大江南北,创造了当时的中国豪宅之最。

到了2009年8月份,以前一起跑线的记者纷纷表示:“赶紧购置不动产去,这形势不对。”于是我开始积极看楼,在我看楼的两三个月里,广州的房价已经开始涨起来了。当时顾及实用性,于是在同一小区选了个36平方的一房一厅,楼梯9楼,总价30.5万。我的打算是,到时候父母来了,去住那套电梯两房,我则自己住这套楼梯一房单位,这样既方便互相照应,又避免了我上夜班打扰到他们。

这个时候,虽然广州楼市已经复苏,但各种优惠政策还没变,依然是营业税免征、契税减半、房贷利率7折,但银行说我已经有一套房子在供,这套必须首付4成。2009年12月又传出消息,营业税优惠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不敢再磨蹭,连公积金贷款都不做了,直接走最快的商业贷,赶在元旦之前5天递件。

这个时候我手里的存款再加上从股票和基金赚的钱,已经有32.7万,拿出4成首付毫无压力,最终是首付13万,贷款17.5万,每月按揭还款还不到700元。


“限购令”前买了第三套房

第三套房:坐标广州滨江东(二手房),面积36平方米
房价:总价42万,全款一次性付清
购入日期:2010年10月

在我忙着买第二套房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小我3岁的惠州女孩小张,参观过我家之后,表示她也想买房子了。我根据她的存款情况,在下渡路替她选了一套大院管理马赛克楼,42平方的一房一厅,楼梯9楼,总价31万。可惜小张在申请房贷的时候遇到点问题,没能赶在2010年元旦之前递件,被征了营业税,但即使这样,这房子她也买得非常满意。

她手里有15万存款,首付10万,剩下支付了中介费、税费和简单的装修以及购置家私家电后,竟然还有剩。至于月供,申请了公积金还款之后,每个月她只需要再补600元就够了,比她之前每月支出的房租还低,完全不存在她曾担忧的“房贷严重影响生活品质”这个问题。

小张的购房经历成了一个样板,她的朋友过来参观过之后,纷纷表示,虽然马赛克外墙看着旧旧的,但房间里面是很漂亮的北欧风格公寓啊,楼下生活配套齐全,去江边也就10分钟路程,真的十几万就可以做到吗?于是都找我来帮忙看楼。但我此时已经顾不上她们了。

2010年的广州楼市高歌猛进,2009年,M2增长率28.42%!楼市不涨疯了才怪!股市已经不能进了,钱存银行纯粹负利率,只能换成不动产了。于是我做了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在身背两套房房贷的情况下,购买第三套房子。

我看着房地产中介玻璃门上的标价两周变一次,根本就不敢耽误时间,在现有小区周边迅速圈定了两套房子。全部是一房一厅的小户型,一套是楼梯4楼,41方,47万;另外一套是我现在同一小区9楼的房子,36平方,42万。从我买第二套算起到此时,只不过9个多月时间,同样的房子,从30.5万涨到了42万,涨幅高达37.7%,楼市疯狂可见一斑。

这两套房子相比,怎么看都是4楼那套更划算,它单价更低、楼层更低、地段更好。但我却凑不出钱来。 

我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手里还有15.2万,申请提取了过去几年的公积金,一共7.3万元,合计22.5万,本来做首付是够了,但银行拒绝了我的贷款请求。银行说我已经有两套房子在还贷,因此拒绝放贷。

这个时候,我只剩一条路可走,就是一次性付款。但我手头只有22.5万,不论是42万那套还是47万那套,都差太远。于是我只能舍弃掉4楼那套条件更好的房子,把它推荐给一位想买二套房的女同事小柳。

小柳是武汉人,家境不错,她自己攒的钱和父母资助了一部分,立即一次性付款买了下来。这次交易很多买家在抢,但只有小柳能够一次性付款。可是其他买家并不甘心,在签约门口起哄。签约落定后,小柳笑着调侃:“我连房子都没看清楚就买下来了。”一个月后,手续办完时,中介说这套房现在有人愿出价65万了。

这套4楼的一房一厅既然推荐给了别人,我的目标就只剩9楼那套一房一厅。22.5万距离42万,还差19.5万元。于是,我拿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去找好友小苗借钱。

小苗是陕西榆林姑娘,大学专业很好,当时是私人通讯公司的经理,2007年时候已经月薪3万了。小苗是个精致时尚的女孩,高挑漂亮有品位,会享受生活,早早就买了车,奉行“租房不买房”的理论,对我不断攒钱买房的行为嗤之以鼻。

我跟她强调,这套一房一厅我势在必得,打算向她借20万,两年内还清,按年化6%付息。我说虽然我现在已经有两套房子在供,但其实一点压力都没有,而且一定能在两年内攒出20万还清欠款。

我的所谓整套方案,其实就是算了一笔账:

第一套房,按揭20年,月供1800多元,刨除次卧租金800元,其实月供仅1000多点。

第二套房,当时简单装修好之后,就立即租出去了,月租1500元。这套房子也是按揭20年,月供600多元,月租不但抵了月供,还能盈余800元。

第三套房,若是她能借我20万的话,我就可以一次性付款购买。这套房子被前任业主当做自住房,装修得很漂亮,家私家电齐全,马上就可以租出去,月租可达1800元。

这样一算,三套房子,我每个月不但不需要支出一分钱,还能每月入账大约1600元。

而的工资也在逐渐增加,到2010年,如果加上公积金的话,每个月拿到手的大概有1.5万左右,加上租金收入就有1.66万,每个月至少可以存1.2万元,两年内能存28万多呢,足够还她欠款了。

小苗认真听我算完,当即拍板答应借款20万,并且否决了我“拿第一套房子做二押”的提议,说信得过我,反正有银行转账记录呢。

于是,我最终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买下了第三套房子,除掉房款之后,手里还剩5000元,又从当月工资里挪出一万多,刚好够税费和中介费。

这次交易,递件后的第5天,我才知道自己撞了什么大运。2010年10月15日上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正式公布广州“限购令”。我只要再晚几天递件,就失去购买第三套房的资格了。


我成了一个“传说”

牛转熊前套现离场,限购令前突击买房。
13个月还完20万元欠款和利息,又过一年多还完全部房贷。
从此“专业”帮朋友看房。

于是我成了一个“传说”:牛转熊前套现离场,限购令前突击买房。朋友、同事纷纷猜测我是不是有内幕消息,来找我咨询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我只是根据几年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规律:绝大部分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

2011年广州楼价狂飙的时候,一批批原本淡定得不行的人都急了,其中就包括曾经借给我钱的小苗,她竟然提出来要在广州买房子,让我帮忙找个笋盘。为了感激她借钱救急,我积极搜寻一房一厅的笋盘,最终还真圈定了一处。地段、配套、楼层、朝向、结构都很不错,49.9平方总价58万。

可是当我兴冲冲地带着小苗过去实地看楼的时候,她才进屋不到10秒钟就赶紧退出来了,说不要了不要了。原来是因为这房子基本没什么装修,墙壁等看上去黑漆漆的,给她的第一印象太差劲了。后面我再怎么介绍这房子的好处她都听不进去了。只好作罢。我继续为她筛选新的笋盘,但她又看了两处后,说“好烦呐,不看了不看了,不买了“。

没能帮到小苗,我感觉有点沮丧,于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努力挣工资、尽快还钱的奋斗中去。事情基本按照我预想的那样进行,第三套房子果然放盘两天就租出去了,月租1800元,房贷利率虽然被调高,但每月还款金额只涨了一点点,两套房子加起来才涨了一百多元。

也是赶巧了,那两年单位人手不够,我每个月都几乎只休息1天,工作量大得吓人。对于我们这种”计件工“来说,也意味着考核工资会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忙碌的工作也让我没时间跑出去消费。两种因素一结合,我每个月的存款额超过了预期。于是,不到两年时间,我在借款的第13个月已经彻底还清了欠小苗的20万元和一万多元利息。

至此,我只欠银行的钱了,两份月供加一起不到2700元,而第二、三套房的房租开始上涨。这时候,买房的红利开始显现,我开始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追钱不容易,钱追钱容易”。再也没有刻意加班、省钱的我开始给外面讲课,于是每个月的存款额都有2万左右。不知不觉地,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我攒出来了37万多元,把第一套、第二套房全部提前还款了。那一刻,感觉彻底放松,无债一身轻。

放松下来的我,被更多的同事、朋友拉着去做买房参谋,2013年是个奇特的年份,北、上、深的房子还在猛涨,广州则趋缓,买卖双方开始较劲,不那么急着成交了。

但越秀区的学位房不在此列,我上面提到过的一次性付款47万买房的小柳,这时候要为逐渐大了的孩子准备学位房了。这几年,她老公做生意赚了些钱,但她家已经有两套房,限购了。我以为小柳会卖掉之前47万购买的那套一房一厅(当时已经涨到110万左右),空出名额来去买学位房,结果还是低估了“九头鸟”的彪悍程度。他们夫妻直接办理了离婚,一下多出两套名额。

小柳拉着我直奔越秀省级学位房而去,这时候她其实已经把我那点选盘的经验都学会了,不怎么需要我的指点,快准狠地迅速淘到一套带省级学位的一房一厅,又是一次性付款拿下,这套总价130万,看来过去几年小柳夫妇没少赚钱。再说人家还有武汉的父母可帮衬,这个羡慕不来。

时间进入2014年,北、上、深在涨,广州房价则按兵不动,这其实是换房的好时机,可以卖了旧房子从容买新房,不用担心一出一进中间房价又飙升一大截。

可是,就像之前说过的那样,大部分人是买涨不买跌的,房价狂飙的时候他们急吼吼去买房,房价不涨了,他们又不买了,打算看看再说

这个时候,以前带过的一个实习生小陆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在深圳买房,怕被中介坑了,让我帮着参谋一下。小陆是阳江人,在深圳做了销售,谈了个同样做销售的男朋友,到2014年年中,小陆攒下了8万块钱,她男朋友攒下了30多万,两人打算买房结婚。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在关外买个两房,我听了之后觉得不妥,还不如在好地段买个一房一厅算了。我又把总结出来的理论强调一遍,投资房就是:旺地、小户型、学位房!

根据这个标准,他们最后选定了罗湖一套30平方的大一房单位,总价92万,带省级学位。首付28万,他们手里的接近40万存款,付完首付、税费、中介费等之后,还能留一点做应急资金。这么小的房子当然不能拿来自住,买来后就租出去了,月租3400元,加上两人公积金,还能再剩下一定,他们补点钱,在公司附近租个两房单位,解决自住问题。

同样是在2014年,上面提到的15万搞掂一套北欧风格小公寓的惠州女孩小张,谈了个在北京工作的男朋友,准备上北京。离开广州前,小张把她的房子拜托给我,让我帮着出租打理。去了北京一年后,她打电话跟我说,她想买房了。

但是北京的房子这时候已经是天价了,小张的男朋友家里负担重,这些年根本没有攒下钱来,拿不出钱来凑首付。小张说那我来出首付,只写我名字好了,她男朋友气得跑回老出租屋去跟朋友一起住了。

小张最后决定把广州那个房子卖了凑首付。那套房可以卖八九十万,还了欠银行的尾款,还有差不多70万,能在天通苑买一个一房一厅,70万付完首付和税费、中介费,还能再剩一些。

而当她男朋友得知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小张一人能解决房子问题,他就不生气了,又回归了二人世界。

2015年,广州的楼市依然不温不火,小张的房子不太好卖,幸亏地段不错、还带租约(月租2200),最终以88万实收价成交了。小张在为了自己在天通苑的婚房奋斗,我则在广州给她忙着收尾的工作。


女性朋友们的买房故事

小柳:卖掉两套小的换套大四居室,净赚369万。
小苗:只租房不买房,最终回了老家。
小陆:卖掉深圳小房,套现200余万准备买大房。

在我们都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刷屏了。我过后去查,发现这是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在2015年9月12日发布的文章,批评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文章一出,跟风指责者众。

2016年刚过完春节,“按兵不动”三年的广州楼市,一下子就爆发了,甚至呈现出报复性上涨的势头,价格一月几变看得人心惊肉跳,北上深的房子,那涨势是一直没停过。被李嘉诚抛掉的不动产,这时候又增值了不知道多少个亿,于是嘲笑的声音纷纷冒了出来:“后悔了吧,叫你撤。你现在想回来也买不回来了。”

我却感觉有些不安,房子这种涨法太吓人了。而李嘉诚多精明的人呀,会做出严重误判吗?

彪悍的“九头鸟”小柳则没我这么多想法,人家打算再倒腾一次,给全家的居住条件升级。小柳夫妇卖掉了他们2005年在天平架购置的电梯小三房和2010年一次性付款抢下的那套海珠区一房一厅。两套房子一共涨了369万,这还不考虑他们一套住了11年、一套收了6年租金,真真正正实现了躺赢。卖掉两套房子一共得款458万,他们看中的漂亮四房两厅单位总价600万,付5成首付,剩下的钱用来缴税、付中介费、好好搞次装修,也算宽裕。

小柳忙着装修新房的时候,我却被强烈的不安感压得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不太明智的选择:2016年8月份,我把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卖掉了。其实在要签约的当晚,我已经有点后悔了,但这个时候反价,会被人认为是无信之人。因此我只是略犹豫了一下,还是签约了。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确卖早了,这房子之后又涨了150万左右。但我没有顿足捶胸,后悔不迭,反而有一种落袋为安的定心感。这笔钱也没什么好的投资途径,被我又拿去炒股了,每年收益还行,跟我的工资收入基本持平了,相当于又多了个人挣工资。

我自己则在隔壁小区租了套100多方的电梯3房单位,住起来更加宽敞舒适,现在让我搬回两房单位反而不可能了。至于租金支出,我的第二、三套房都在正常出租,月租金每月一共5400元,恰好抵掉了我租这套房子的费用。工资收入足够吃穿用度,连每年去欧洲旅游都够了。

我正沉浸在自己的小日子里之时,那个曾在紧急时刻借给我20万的好友小苗,突然告诉我她要离开广州回榆林生活了。我真是大吃一惊,不知道她好好的为何会做出这种决定。

其实,小苗已经辞职三年多了,她三年前生了场病,病愈后一直休养,养好了就一直在家待着。她的生活其实非常诗意,她前面十几年的积蓄,就是放货币基金每月也有几千元收益,除掉2500元房租,剩下的规划好点,生活费够了,都不用动到本金。

但这种生活却被2016年的房价疯狂上涨冲击了。她租的那套房子,是单位房改房,位置不错,小两房,被她收拾得很温馨舒适,房东很多年都没有涨过租金,也没赶过人。这也是小苗一直奉行租房不买房的重要原因。可是2013年广州地铁6号线开通,这房子恰恰就在地铁口上。进入2016年,这房子涨疯了,来问的中介越来越多,房东心动了,他先跟小苗说要涨租,后来又要收回房子,准备放卖了。

在我看来这也不算什么事儿,再找一套合适的房子租就是了,反正找房子我在行。但是小苗这次特别固执,坚决不留在广州了,要回榆林去和家人团聚,她说她攒的钱在广州得精打细算着花,回去之后,那边生活成本很低,人又熟悉,一点压力都没有了。我和她的看法恰好相反,我说你出来十几年了,再回去真未必会适应,再说了,榆林那边是熟人社会,七姑八姨的难免关心你三十好几不结婚也不出去工作,可没广州这么清净。

但她还是在2016年年底,打包好所有东西,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广州,返回榆林老家。

回去之后,亲人的变脸,比她想象的更快一些,父母一直在张罗着给她安排相亲,她不堪其扰想搬出去住,她妈直接跪在门口左右开弓扇自己耳光,说36岁的老姑娘了还不嫁人,没脸活了。以前疼她的大哥也教训她说,不知道哪儿学来的坏毛病,整天游手好闲不工作,拖累父母丢人现眼。

小苗觉得很委屈,她说我就算住在家里也没花过他们一分钱、白喝他们一口水,给了生活费的,要出去自己住,父母为什么死活不放。

我劝她回来广州,我负责解决房子问题。小苗说这根本不是房子的问题,我说这的确不全是房子的问题,但房子真的能解决问题,我就是个参照系。我比你还大两岁呢不也没结婚,以前没觉得房子有这种功能,这两年才发现房子帮我挡了不少事儿……

我知道我这么啰嗦很烦人,甚至有嘚瑟炫耀之嫌,但其实我说的是实话:

小张和男友在天通苑的房子里结婚了,现在她已经是个幸福的准妈妈了,她知道自己老公对于住在女方房子里耿耿于怀,但这个男人又懒又识时务,自己不想费心去打理住房之类的俗务,就算有不满也不会抱怨;

小柳是这些人中最能倒腾房子也过得最舒服的,前后买过4套房子,现在自己一家三口住一套舒服的南向大四房,那套带省级学位的一房一厅租金已经涨到了4500一个月了,再加上夫妻俩的公积金,差不多抵了现在这套四房单位的月供了,买这套600万房子的钱,绝大部分是早年买的那两套房子自己升值赚回来的,不算多费事;

曾经的实习生小陆,最近倒是有了新动向,她说他们夫妻俩判断着深圳楼市可能会冲高回落,在去年找了个时机以260万的价格把罗湖那套大一房单位卖掉了,现在这套房子果然回落到230万了,他们算是高位套现,净落了200万多,现在拿着钱去换购两房单位,真的可以安家了。

李莉的故事让人感慨良多,不是每一个女孩都能活成苏明玉,但同样可以靠自己打拼、不依附于人而活出一片天地。对于她们而言,买房不仅仅是有了一处栖身之所,还可以向世人证明单身独居生活很美好,给自己的未来多一份保障和底气,用更平等的姿态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编后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往期推荐
01

买房故事 | 那些女人都是怎么买到房的


02

广州不行因为有太多城中村?这个低级黑把我气笑了

03

万科的危与机,也与你我有关


这里有一款没有广告、不收集贩卖用户信息的APP——蓝象安全云值得你了解一下。支持照片上传,300G容量,世界领先的安全保护措施,密钥式保护,由一群智商140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研发,免费三个月。欢迎在苹果商店里搜索“蓝象安全云”或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


把数据控制权还给用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