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费罗诗4首

Longfellow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Wadsworth·Longfellow,1807年2月27日-1882年3月24日),美国诗人、翻译家。出生于美国波特兰,在波士顿坎布里奇逝世。在他辞世之际,全世界的人都视他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他在英格兰的声誉与丁尼生并驾齐驱。人们将他的半身像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在美国作家中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朗费罗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拉近了美国文化萌芽与历史悠久的欧洲文化之间的距离。他翻译的德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他的诗歌特有的直率和真诚,吸引了众多的美国读者。
当批评界盛行严格的现实主义的时期,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朗费罗的缺点。他被称为“平庸的诗人”。但他恰有这样的天赋——平凡中散发光彩,音乐点缀着平凡。其诗歌的质朴和单纯虽使他深受儿童及一些成年人喜爱,但也常被说成是陈腐和平庸。然而,朗费罗依然以一个有着纯粹、亲切、温文尔雅风格的多才多艺的抒情诗人而获得了不朽的声誉。他的学术成就也令人钦敬。朗费罗对抒情诗这种诗歌形式的出色运用及他对十四行诗的精通使他广受赞誉。

1839年朗费罗出版了两本书。《许珀里翁》,这是一部散文体传奇文学,反映了他旅居德国时的生活。《夜吟》,是他的第一部诗集。在他的诗集《歌谣及其他》(1841年)中,有一些广为人们所引用的诗篇,如《乡下铁匠》、《金星号遇难》、《向更高处攀登》以及《铠甲骷髅》等。1842年,朗费罗又一次出国,在返程途中他写了《奴役篇》。尽管朗费罗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但他写的反对奴隶制度的诗歌却不像约翰·格林立夫·惠蒂埃那样激烈。1843年,朗费罗与弗朗西斯·阿普尔顿结婚,新娘的父亲将克雷吉公寓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他们。婚后他们育有六个孩子。朗费罗的诗歌《孩子们的时刻》中曾描写过他的女儿们,她们在诗中被称为“严肃的爱丽斯”、“爱笑的阿里格勒”和“金发的伊迪丝”。
《伊凡吉林》(1847年)是朗费罗的三部重要的叙事诗中的第一部,其他的两部分别为《海华沙之歌》(1855年)及《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1858年)。霍桑为朗费罗提供了《伊凡吉林》一诗的雏形,他给朗费罗讲述了阿卡迪亚人被迫在新婚之时与情人分别的故事。
普利茅斯殖民地是《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诗中故事的发生地。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但整个故事却是虚构的。布拉夫·迈尔斯·斯坦迪什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却不擅长于向姑娘求爱。于是他让自己的好朋友约翰·奥尔登代他去向普里西拉·玛伦求婚。约翰·奥尔登的心里也在暗恋着普里西拉·玛伦,所以当姑娘问他:“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求婚呢?”,约翰·奥尔登慌乱不安。
在写作这三部叙事诗的同时,朗费罗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如:诗集《海边与炉边》(1850年),其中《航船的建造》一首最引人瞩目。《金色的传说》(1851年),取材于德国古典故事,是一部戏剧性的诗歌。《卡文那》(Kavanagh)(1849年),与《许珀里翁》一样,是一部有自传色彩的长篇故事。



人生颂

——年青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告诉我:

 “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灵魂睡着了,就等于死了,

 事物的真相与外表不同。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

 它的归宿决不是荒坟;

“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

 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

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

 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


智艺无穷,时光飞逝;

这颗心,纵然勇敢坚强,

也只如鼙鼓,闷声敲动着,

 一下又一下,向坟地送丧。


世界是一片辽阔的战场,

 人生是到处扎寨安营;

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

 做一个威武善战的英雄!


别指望将来,不管它多可爱!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掩埋!

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

 心中有赤心,头上有真宰!


伟人的生平启示我们:

 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


也许我们有一个兄弟

 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

遇险沉了船,绝望的时刻,

 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

 对任何命运要敢于担戴;

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

 要善于劳动,善于等待。




夜的赞歌


我听见夜的垂曳的轻裳

拂过她的大理石厅堂!  

我看见她的貂黑的衣裾

缀饰着天国宫墙的荧光!


从那强大的魅力,我察觉 

她的丰姿从上空俯临; 

夜的端凝,沉静的丰姿,

婉如我的恋人的倩影。 


我听到欢愉的、哀怨的歌声。




乡下铁匠


一棵栗子树延伸宽广,

 乡下铁匠铺靠在树旁;

铁匠是个有力气的汉子,

 一双大手又粗又强壮;

胳臂上鼓鼓囊囊的肌肉

 结实得就象铁打的一样。


他拳曲的头发又黑又长,

 脸色象树皮一样焦黄;

额上淌的是老实人的汗水,

 凭力气干活,取得报偿;

他扬眉睁眼望着全世界,

 因为他不欠任何人的帐。


星期连星期,早上到晚上,

 听得见他那鸣奏的风箱;

听得见他抡起沉重的大锤,

 节奏分明,缓慢的敲响,

象教堂司事把晚钟敲动,

 当夕阳渐渐沉向西方。


每天,孩子们放学回家,

 从敞开的门口向屋里张望;

他们爱看那红红的炉火,

 爱听那鸣鸣吼叫的风箱,

补捉那爆出的火花点点,

 象打谷场上飞迸的谷糠。


一到星期天,他就上教堂,

 坐在他的孩子们中央;

他听牧师讲道和祈祷,

 也听村里唱诗班合唱,

听出了他的女儿的嗓音,

 使他止不住心花怒放。


他听来,这嗓音就象他母亲

 歌唱在光明圣洁的天堂!

他不禁又一次把她怀想:

 不知墓穴里她睡得怎样?

他用又粗又硬的大手

 把一滴泪水抹出了眼眶。


辛苦劳作——快乐——悲伤,

 一步步走在人生的路上;

每天早上有活计开始,

 每天晚上有活计收场;

有的起了头,有的干完了,

 给他挣来了一夜的酣畅。


谢谢你了,我可敬的朋友!

 谢谢你的教益和榜样!

我们的命运也得要锤炼,

 要经受人生的炉火风箱;

在叮当震响的铁砧展上锤出

 火花四射的事业和思想。


杨 德 豫 / 译




箭与歌


我把一只箭射得很高,

它落到了哪里我不知道;

因为它的速度太快,

我的眼睛追不上它。


我唱起一支歌儿在空气中荡飘,

它落到了哪里我不知道;

因为谁的眼力会有那么强,

能追上歌儿的飞翔?


好久好久以后,我看见

在一棵橡树上嵌着那只完好的箭;

我也发现了那个歌子,

它完整地留在一个朋友的心里。


王 晋 华 / 译


推荐阅读:

弗罗斯特诗55首

宫泽贤治诗6首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痖弦《山神》

李大钊《山中即景》

金克木《年华》

李煜诗词全集

杜甫诗全集③

艾略特诗9首

叶芝诗6首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裴多菲《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勃洛克《十二个》

艾赫泰勒《他通宵达旦地畅饮美酒》

杜甫诗全集①

杜甫诗全集②

李商隐诗全集

拉金诗16首

简·克莱蒙特诗5首

席慕容《青春》

殷夫《别了,哥哥》

古苍梧《二十五岁见雪》

洛夫《与李贺共饮》

公刘《上海夜歌》

布莱希特诗11首

金芝河诗15首

鲁米诗15首

路易斯·格吕克诗15首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华兹华斯《露西》

莱奥帕尔迪《致意大利》

惠特曼诗32首

里索斯诗24首

骆一禾《灿烂平息》

翟永明《在古代》

欧阳江河《草莓》

彭燕郊《读信》

艾青《礁石》

昌耀《日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