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梦蝶《燃灯人》

周梦蝶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诗歌之美本身是不能讲的。这首诗是一个佛教的宗教抒情诗,他运用了很多《旧约·诗篇》的文学韵味,也有很多鸠摩罗什译佛经的语言。其实人类最好的文学都是跟宗教有关系的,因为宗教能激发出人内心最秘密的那个层面。不管是哪一个宗教,都有能力给信徒带来很神秘的很强烈的很深刻的宗教体验,一个人一生中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是很可惜的。这种体验不能用结构性语言来表达(结构性语言就是正常的语言,有明确意思的,比如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那种语言),所以会有诗,诗就是非结构性语言。这个区分是金克木先生提出的。非结构性语言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只能感受,不能解释。(参看黄碧云《小说语言的隐秘》)所以文学起源于此。
走在我底发上。燃灯人
宛如芰荷走在清圆的水面上
浩瀚的喜悦激跃且静默我
面对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我窥见背上的天溅着眼泪
这是第一段。你在欣赏这样的诗的时候,麻烦你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佛教徒。你信不信是一回事,现在先假装是信的,试试看能不能从这首诗里领悟一种不能说的神秘感觉。我的解释就是一个手指头,指到月亮上,你看到月亮了,就不要看手指了。
第一段用典故。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之前的佛。因为佛法是非常难得的,非常珍贵的。宇宙之间有亿万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出现了最珍贵的佛法,而且需要“我”来承上启下,帮助之后亿万众生得解脱,你有没有一种时间、空间很宏伟的感觉?当时释迦牟尼(我)是很平凡的,但是燃灯佛预言他很多很多年以后会成佛。这个时候,在六道轮回里的我,被这个预言,从茫茫的黑暗中被照亮了。路的前面有淤泥,我就全身扑下来在淤泥上,让佛从我的背上,我的头发上踩过去。因为我不能让佛踩到脏的,佛是全宇宙最尊贵的。现在你把这些过程回想一下,然后出声念读一下上面这一段。闭上眼睛,想象你躺在肮脏的淤泥上,佛从你的背上踩过去。然后再读。

底,是民国的的字。用古字,都是营造古雅神秘的感觉。燃灯人,因为佛法的真谛不能用言语表达,一定要用一个人的体悟点亮另一个人,像灯灯相传,永不断灭。燃灯人就是开启了这个世界上的人解脱的可能,这不是很伟大的吗?第二句用典,周邦彦: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不知道也不影响。第三句激跃、静默都是使我静默,这是文言的语法,硬套在白话里,都是诗歌的秘密手法。第四句有香味,其实是心理作用,第五句,我是趴着的,看不见天,但又能窥见,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剧烈的心理的投射。这种心理是什么样的,不能用一个词来说,因为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说,周梦蝶只要说这个词就行了,不用写五句,所以这种感觉你要自己去找。但是我要说,中国诗的感情不管强弱,都是向内的矢量,欧美的诗,感情大多向外走。你看这首诗,他的感情很剧烈,静默到要沸腾了,但是一层一层往里走,越挖越深,把我自我的内心往里挖了八万四千层,一开始很压抑,到后面突然洞开,这个都是很神秘的,你要自己去感觉。周梦蝶的诗,外国人很难理解,但是你如果能感受到这么深的东西,有一种很神秘的,绝于言说的体会,你这一生没白活。

曾为半偈而日食一麦一麻
曾为全偈而将肝脑弃舍
在苦行林中,任鸟雀在我发间筑巢
任枯叶打肩,霜风洗耳
灭尽还苏时,坐边扑满沉沉的劫灰
隐约有一道暖流幽幽地
流过我底渴待。燃灯人,当你手摩我顶
静似奔雷,一只蝴蝶正为我
预言一个石头也会开花的世纪
这是第二段。前面两句涉及注解。因果经云:「尔时善慧童子见地浊湿,即脱鹿皮衣,散发匍匐,待佛行过。」又云:「过去帝释化为罗剎,为释迦说半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请为说全偈。渠言:『我以人为食,尔能以身食我,当为汝说。』释迦许之。渠乃复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迦闻竟,即攀高树,自投于地。」。注解不是很难的古文,应该很好懂,四句偈的意思是说:“世间所有东西都在不停变化,没有稳定不动的,生生灭灭,依靠这些不能得到究竟的幸福。要把生和灭都去掉,抵达寂灭的境界,才是永恒的快乐。”其他你哪句不懂,我帮你翻译。因为众生在轮回中受苦难已经亿亿年,无穷无尽的年,但是知道了佛法就找到了解脱的门,不用再受苦,别的众生也不用再受苦,所以佛为了真理,甘心整个人摔到稀巴烂,甘心付出撕心裂肺的疼痛。第三四五句,是说佛(我)为了找到使人解脱的真理,为了领悟那个不能表达的东西,把整个人拒绝凡俗的一切暂时的喜乐,完全投入宗教修炼,经历了几亿年,打坐入定,出定,也就是从内心的深沉神秘境界修炼完成出来,回到世界上,已经几亿年过去,灰把人都快埋起来了。这个时候,我终于豁然开朗,解脱以后的宇宙真实真相从内心的最深层次显现出来,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月亮。美丽女子的面容,从心底浮现出来。那个不能说出来的东西,我也感觉到了,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几亿年!
然后时间闪回到燃灯佛摸我的顶,预言我未来会成佛,整个时间上下贯通,这种语言间的调度的确是周梦蝶在一种很深的禅定境界中显现出来的,因为靠人的脑神经,这种句子出不来。他在这个几亿年之间全部接起来,此时此刻和很久很久以前的,几亿年以前的,闪回。他的情感是平静之下波涛汹涌,整个表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底下是很强的,很剧烈的东西。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我感觉到,刷一声,整个宇宙,流动的星辰,在我面前一下子展开来。他的意象运用,鸟雀,暖流,蝴蝶,都是秘密的秘密,八万四千层的加密,但与周梦蝶内心接通的刹那,八万四千层全部解开来,直接坐在明星咖啡馆,周梦蝶的对面对。
石头开花是说佛说法的时候,这个道理太伟大,整个宇宙都震撼了,所以天上下花雨,地上石头点头。天花乱坠,顽石点头。周梦蝶合起来叫石头也会开花,这个是一种把语言全部糊起来,就像梦里面跟人说话一样,所有的语词都糊在一起。这种语言就像一条彩虹河。
当石头开花时,燃灯人
我将感念此日,感念你
我是如此孤露、怯羞而又一无所有
除了这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这长发。叩答你底弘慈
曾经我是腼腆的手持五朵莲花的童子
这个部分的照应大家都看得见,我就不讲了。但是重点是这一段的音韵回环往复,辗转曲折,直指本心,一唱三叹。你可以通过朗读来感觉。重点是一个词:欲言又止。第二三句间,第五六句间,这两个端点是很神秘的,很秘密的。全人类的诗,写到这个境界的很少。不是说炼字什么的俗气话,我是说第二三句间,第五六句间,你和我之间的停顿,弘慈和曾经之间的停顿,是一种回收一下再出去,这个我真的尽力去说了,但是还是很难说出来。这两个停顿间,1、语言的发音上,2、语言的意思上,这是两个平行的层面,其他还有,有八万四千个层次,好像把整个宇宙当成了一个量子计算机,算到这么精确的境界,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我跟你说,我再转世三四辈子可能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停顿。为什么?在这两个断点,好像有一束光从诗的缝隙里面,很尖锐的射出来。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拜佛心理。就是说,这个佛像很大很大,人很小很小,人在那里拜,那种渺小个体完全臣服于巨大秩序的感觉。你去体会一下。就是说,我作为一个个体,完全消融掉,那种愉悦感。就像雷锋说的,一个人像一滴水,只有到大海里才不会蒸发掉,才能永恒。





周梦蝶《燃灯人》


走在我底发上。燃灯人

宛如芰荷走在清圆的水面上

浩瀚的喜悦激跃且静默我

面对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我窥见背上的天溅着眼泪


曾为半偈而日食一麦一

曾为全偈而将肝脑弃舍

在苦行林中,任鸟雀在我发间筑巢

任枯叶打肩,霜风洗耳

灭尽还苏时,坐边扑满沉沉的劫灰


隐约有一道暖流幽幽地

流过我底渴待。燃灯人,当你手摩我顶

静似奔雷,一只蝴蝶正为我

预言一个石头也会开花的世纪


当石头开花时,燃灯人

我将感念此日,感念你

我是如此孤露、怯羞而又一无所有

除了这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这长发。叩答你底弘慈

曾经我是腼腆的手持五莲花的童子



推荐阅读:

周梦蝶诗选

周梦蝶《菩提树下》

周梦蝶《十月》

翟永明《黑房间》

翟永明《女人》

翟永明《静安庄》

翟永明《十四首素歌》

翟永明《在古代》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远和近》

顾城《一代人》

顾城《回归》

顾城《眨眼》

席慕容《莲的心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青春》

成仿吾《序诗》

臧克家《有的人》

臧克家《难民》

臧克家《三代》

臧克家《壮士心》

臧克家《罪恶的黑手》

臧克家《生命的零度》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答客问》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闻一多《祈祷》

闻一多《荒村》

闻一多《一句话》

闻一多《也许》

闻一多《忆菊》

闻一多《收回》

闻一多《死水》

闻一多《洗衣歌》

闻一多《心跳》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太阳》

艾青《礁石》

艾青《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给乌兰诺娃》

艾青《煤的对话》

艾青《盼望》

艾青《时代》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透明的夜》

艾青《鱼化石》

艾青《手推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