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闻一多《也许》

闻一多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匆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深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由于找到了诗的构思的突破,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此“睡”字而来。所以,这一“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上而下,一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在第一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了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了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了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这都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但这一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阳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照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那年头,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这是十分困难的,而诗人却处理得很好。其中除了第二节的语气显得比较坚决之外,其它三节几乎都用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催眠的儿歌一般,让爱女悄悄地睡去。



闻一多《也许》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推荐阅读: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郑振铎《我是少年》

白桦《情思》

朱自清《小舱中的现代》

公木《我爱》

陈梦家《一朵野花》

痖弦《山神》

李大钊《山中即景》

金克木《年华》

殷夫《别了,哥哥》

古苍梧《二十五岁见雪》

公刘《上海夜歌》

骆一禾《灿烂平息》

彭燕郊《读信》

刘湛秋《中国的土地》

郭小川《乡村大道》

邵洵美《季候》

王尔碑《南河》

辛笛《再见,蓝马店》

杜运燮《井》

杨唤《二十四岁》

鲁迅《人与时》

胡风《为祖国而歌》

周梦蝶《菩提树下》

周梦蝶《十月》

食指《相信未来》

胡适《鸽子》

施蛰存《银鱼》

刘大白《邮吻》

朱湘《雨景》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