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诗2首

Kapusciński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Ryszard Kapusciński,1932-2007)著名作家,诗人。生于波兰东部小城平斯克近郊一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遭受二战磨难。1951年考入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后转入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青年旗帜》杂志社工作,同年派往印度。1957年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开始了他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足迹遍及六十多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同时作为作家,获四十六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国》(1993)、《太阳的影子》(1998)、《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2004)。




◎选择 


远远离开

在沉默的盖子后砰地把门关上

或者重新

开始新的努力

自绞索解放咽喉

去战斗去呼吸

说出一个词

讲一个完整的句子

匆匆

开口

在他们再次给你戴上口衔之前


我知道你在等待

凝神静气地听着

你把耳朵贴近一堵装聋的墙壁 




◎头戴荆冠的耶稣像 


一切构成我们

力量的事物

也都构成我们的虚弱

一切都在内部

负载了与之相反的火印

仿佛烙在犯人手臂上的数字

仿佛被缝在被驱逐出境者衣服上的字母


无可逃避


即便我们以特定的步伐行进

头颅高昂

数字和字母也在警告:

这是一个身披狼皮者制造的牺牲品

一个历史的品牌

头戴荆冠的耶稣像


李 以 亮 / 译




诗歌是一种“言说”,在对诗歌有所了解后,人们感到诗歌是一种颇为独特、甚至有些无用的言说方式。说的方法和说的内容,这两方面使人们产生了上述看法。说的方法,指的是诗中鲜明的节奏、频繁地用韵、象征化的语言等,它看起来古怪、让人困惑。至于诗歌的内容,它既不包含一个吸引人的、充满悬念的故事,也不传递有用的信息。总之,诗歌看起来总是不自然的、无关旨要的。 
在迢远莫测的远古时代,诗歌就伴随人类而产生。自此,诗歌以种种不同的形式在它所经历的社会历史中存在着。想到这些,我们会产生质疑,诗歌只是“好像”有点矫揉造作、无所事事。甚至,经过认真的考量,我们会由衷地认为诗歌是源于人们精神深处的一种冲动,它同样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让我们先来谈谈诗歌的言说方法。也许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强烈的节奏感。节奏是一种可察觉的模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重复。它可能是视觉的,如灯光的闪烁和海浪的涨落。这种重复模式,除了时间的也可能是空间的,就像我们会就一个场景或者一幅绘画作品,去讨论其中的节奏感。在诗中,我们通常关注声音节奏,即韵律。声响中最具节奏感的,莫过于滴答的钟表和打拍器。但我们通常也对四周更富生命力的节奏保持着敏感性,如夏夜昆虫的鸣叫声,脉搏的起伏声,一个人说话的语调。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节奏,它发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方面面:季节的更迭,月亮的阴晴圆缺,潮水的涨落和候鸟的迁徙。人类生命本身也是一个富含节奏的小天地:心脏的跳动,呼气和吸气,作息起居,新陈代谢等。 
节奏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活动准则,它深入地参与到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之中。在用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爱恋、憎恶、痛苦、欢乐或悲哀时,我们总会趋向于运用某种节奏模式;语言在刚产生时,就内含了节奏因素。这并不是说,诗歌仅仅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说节奏在诗歌中的唯一功能是表达情感。而是说,情感表达是一首诗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节奏又先在地、自然地存在于诗歌,因而,节奏常常作为象征来表达诗歌与生命情感经验的紧密联系。 
对韵律的使用,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和节奏一样,韵律根植于语言的发生,当我们留意婴儿在摇篮中咿呀学语的快乐时,我们尤其承认这一点。这种“啦哩”之声,给婴儿带来极大的满足,让他们感到快乐。这时,尽管是无意识的,他们已经在从事语言学习这项宏伟、严肃的事业了。待年龄稍长,他们逐渐对绕口令、没有深意的顺口溜感兴趣。重复着“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彼得·派珀撮得一配克泡椒),他们感受到饶舌音带来的乐趣。

言语结构或言语形式这个概念,指向诗歌“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为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我们才有了“三十天,是九月”这样的顺口溜。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常把自身的需要编织进一个形式中。在史前时代,部落神话、历史传说、神秘的咒语和宗教仪式等都被转化到言语形式中,从而能够代代相传。从这个角度看,形式具有储存并传达信息的实用功能。同时,我们要知道,形式把实用信息的传达同节拍、押韵、头韵等形式因素融合在一起。毫无疑问,各种艺术形式最初都负载着实用功能。但同时,在实用的和诗意的这两种功能的融合中,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人类是一种热衷于发明形式的动物,节奏、韵律和其它一些语言因素是我们的自然需要,我们必须借助于创造新形式来缓解和满足这种冲动。人们通过形式把握世界,人们在自身创造的复杂形式中感知世界。 
节奏、韵律,还有隐喻,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尤其是隐喻,使语言有了一种形象的、转义用法。但追求语言实用性的人认为,诗中出现的隐喻经常显得不自然、牵强附会,它们仅仅是修饰性的,显得多余。这种隐喻观以一种曾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语言理论为依据。这种理论认为,语言起源和发展于词语与事物之间直接、干脆的对等和对应。这种声音只能表示“熊”,而另一种声音则只能表示“火”,这种实用性、对应性的语言观认为语言的隐喻功能是语言的病变和退化。 



推荐阅读:

哈菲兹诗6首赏析

格吕菲乌斯诗4首赏析

胡腾《一曲新歌》

胡什哈尔·哈塔克《雄鹰第一次刚冲出窝巢》

哲利尔《昨天拉米斯带着一个坏消息》

波莉·克拉克诗3首

博尔赫斯诗5首

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扎卡诗2首

鲁达基诗4首赏析

瓦尔特诗4首赏析

阿塔希叶《善与恶在习惯与欲望中间连为一体》

哲米勒《布赛娜!你占有了一颗忠贞的心》

马杰农《有人对我说》

沃尔肯施泰因《我心在极度快乐中年轻》

赛莉玛·茜尔诗4首

尼约丽·米里奥斯凯特诗7首

内扎米诗5首赏析

萨迪诗3首赏析

艾德温·摩根诗11首

博尔赫斯《IN MEMORIAM A.R.》

戴夫·史密斯诗4首

琳达·格蕾格诗5首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雅努什·苏伯尔诗9首

阿米亥诗27首

杰玛·戈尔加诗9首

瑾·瓦伦丁诗2首

亥每·沙丙士诗5首

迈克尔·朗利诗6首

帕斯卡·葩蒂诗8首

沙比尔·巴努海《are you the river oram i》

约翰·古什洛夫斯基诗5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17首

唐纳德·霍尔诗30首

帕斯卡·葩蒂诗2首

乔伊·哈尔乔诗2首

莎朗·奥兹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9首

约翰·海恩斯诗2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诗7首

佩索阿诗22首

托尼·巴恩斯通诗10首

唐纳德·霍尔诗歌8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3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5首

布罗茨基《静物》

扎加耶夫斯基诗3首

马克因·森德茨基诗7首

谢默斯·希尼诗29首

帕韦泽诗4首

尼娜·凯瑟诗3首

罗伯特·明希尼克诗4首

简·肯尼恩诗17首

海蒂·格雷寇诗2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3首

H.M.恩岑斯贝格尔诗4首

范妮·豪诗8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7首

乔治·欧康奈尔诗9首

唐纳德·霍尔诗5首

谢默斯·希尼诗7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音乐疗法》

朱丽亚·哈特维格诗7首

帕韦塞诗8首

马婷·拜勒恩《蜘蛛桥梦》

帕韦泽诗9首

谢默斯·希尼诗4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诗4首

罗伯特·戴纳诗3首

露易丝·格吕克诗5首

欧文·莱顿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6首

艾赛尔·雅恩丝玛诗5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哈特·克兰诗8首

耶麦《诗人与鸟》

伊利亚·卡明斯基诗2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4首

谢默斯·希尼诗4首赏析

托马斯·温茨洛瓦诗5首

德里克·旺诗5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尼尔斯·哈夫诗14首

卢齐安·布拉加诗6首

玛丽.蓝朗诗歌5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4首

伊曼·梅瑟尔诗9首

英格·克里斯滕森诗2首


一切构成我们 力量的事物也都构成我们的虚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