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满江红·汉水东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友人升职词人去送别,词中希望友人作为名将的后代能像祖先一样建功立业,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全词表达了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汉坛”,汉高祖刘邦曾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这两句言朋友官职地位之重,言外之意,朋友处此重位,定能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这两句承上,前句用东汉马援之典。后句化用枚乘《七发》中“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语句,是说贪恋女色,必当自残生命。词人认为男儿应当立誓以马革裹尸死在沙场而还,至于那些沉溺酒色自戕生命之行再也休提,以此激励友人要以杀敌报国为务,勿沉溺于男女私情而堕了青云之志。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台月。——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以此劝诫友人:不要忘记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满江红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
腰间剑,聊弹铗;樽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楼月 。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这是作者任湖北军事行政长官时写下的赠别之作。从词中的描写看,是为送别一位前往当时的西部抗金前线——汉中地区的王姓朋友而作。这首词,风格刚雄豪放,特别能见出稼轩本人的壮声英概,可称是英雄之词、豪士之词。
词一上来,就以滚滚东流的汉水起兴,希望借它洗净被敌人污染的北方失地,起笔慷慨。接下来,颂扬王姓朋友家族史上一位堪称“飞将军”的前辈的出色军事才能,说他打击固若金城中的敌人,就像是迅雷过耳一样快捷而威猛。而他在自己的帐幕中研讨用兵方略,也直击要害,谈锋犀利无比,是位有勇有谋的虎将。这样的虎将,显然也是南宋这个国土被分裂、敌人难扫除的时代所呼唤的。此处,“金城”和“玉帐”“雷过耳”和“冰生颊”,都是对得极工整的难对、巧对。而它们在表达上并不板滞而显得特别流畅,这就显示出作者对于语言的高超驾驭本领。上片最后,归结到当下的朋友身上,期望他此去边防前线,继承其祖先的英业,为抗金大业做出大贡献。这是对朋友的有力鞭策和鼓舞。
下片正面写送别之情,其中既含有作者自己不能到前线破敌的苦闷,也包含着对朋友的殷切劝勉之意。起头两句借用战国冯谖不得意时弹铗作歌的典故,表明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到前线杀敌,而只能被限制在地方官位置上的牢骚失意。这样的失意之情,与眼前被拜将、出拥“汉中旌节”的王姓朋友一对比,就显得更为难以忍受。不过,“马革”二句则复转为高昂,显示出了他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和真正情意。在句法上,“马革裹尸”和“蛾眉伐性”本是古代成语,却被用来作工整无疵的对仗,显示出稼轩对于事典的运用、对于语言的意会,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至末句,才归结到别离的意思上来。他点出他们一起相游过的楚地名胜风物,希望朋友别忘了在湖北聚首时所建立的真正友情。
这首词在笔法上直中见奇,笔墨酣畅而又对仗工整,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在章法上,以两片末句为两片归穴,而前此则恣放横出,直而不平,写尽英雄怀抱和英雄慷慨之气,传达出爱国者期望报国的热血心肠。这使全词格调高昂、境界高朗,读后令人精神鼓舞。




安·德·康杰米尔

安基奥赫·德米特里耶维奇·康杰米尔(Антиох Дмитриевич Кантемир,1708年9月10日出生,1744年3月31日去世)是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讽刺诗人,同时也是翻译家和外交家。
诗人出生于摩尔多瓦王公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政治家,曾经领导过摩尔多瓦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解放斗争(1710—1713)。战争失利后举家投奔彼得一世,成为其亲密战友。诗人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1730年曾参与一些进步贵族反对限制君权的宫廷斗争。斗争虽然胜利,但是他并没有得到重用,相反从1731年起长期派驻国外,1738年先在英国,后来是在法国,直到去世。
早在学习期间,康杰米尔便开始翻译古罗马以及意大利、法国的文学作品,后来还曾写过一些不成功的爱情诗。他真正具有成就的创作,是他在1729—1739年间在俄罗斯以及在法国所创作的九首讽刺诗。这些讽刺诗都具有双重标题,一个指明诗的主题,另一个则指明诗歌的针对对象或者对话者。其中重要的当数第一首《告理智(致诽谤学术者)》、第二首《费拉列特和叶甫盖尼(论堕落贵族的妒忌和傲慢)》和第七首《致尼基塔·尤里耶维奇·特鲁别茨科伊大公(论教育)》。
康杰米尔的讽刺诗继承了古罗马的尤文纳斯、贺拉斯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布瓦洛等人的传统,在颂扬知识、理性和美德的同时,揭露和批判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愚昧、自私、贪婪和虚伪等恶习。在承认人的天性一成不变的同时,又主张用美德教育来克制人的情欲,以求得对社会风气的改变。在《告理智》中,他一方面揭露保守势力对科学的攻击,但也同时写出了启蒙者的“智慧的痛苦”。在第二首中通过两人的对话,揭示出真正的高贵不是来自血统,而是美德。而《论教育》则是从正面提出了美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过,他的讽刺诗虽然有现实生活基础,但是又并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正如他在第四首中所说:“我用诗嘲笑有恶习的人,而内心却在为他们哭泣。”康杰米尔的讽刺诗使用的是改良后的音节诗形式,诗歌语言努力接近生活语体,内容活泼,运用了许多成语、谚语,以求作品能更广泛地被人接受。
除了讽刺诗,他还写过颂扬彼得一世的颂诗——《彼得颂》(未完成,1730)和诗论《哈里东·马肯金给友人论俄罗斯诗歌写作的一封信》(1744年死后发表,其中的人名是作者本名字母打乱后的重新组合)以及许多翻译作品。


加·罗·杰尔查文

加甫里拉·罗曼诺维奇·杰尔查文(Гаврила Романович Державин,1743年7月3日出生,1816年7月8日去世)是18世纪俄罗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时代的风云变迁,是俄罗斯诗歌从发展初期到迈向辉煌的承先启后者。
他出生于一个不富裕的具有鞑靼血统的古老贵族家庭,早年曾在喀山中学学习。1762年参军,曾经参与平定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在以后的岁月中,他的仕途生涯几经沉浮,最高时担任过女皇的内阁秘书以及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司法部长,但也曾因为为官公正得罪过许多权贵,因为作品的批判锋芒而被君主疏远。1783年他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颂诗《费丽察》使他声名大振,深得女皇欢心,由此获得“费丽察的歌手”的美誉。
在他担任高官期间,他的家成为首都文人墨客经常聚集的场所。1803年退休后,他曾主持具有保守倾向的文学团体——俄罗斯语文爱好者座谈会。晚年的杰尔查文冬夏分别居住在彼得堡和自己的兹万卡庄园。
杰尔查文是在特列季亚科夫斯基、罗蒙诺索夫和苏马罗科夫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1779年,他与里沃夫等诗人接近,接触到了卢梭、哥德尔等人的哲学思想,这是他诗歌发展道路的一个转折。在《密谢尔斯基大公之死》(1779)中,他明显把个人情感因素带入诗歌创作,在对人生苦短、逝者如斯的感怀中,把颂诗与哀歌传统结合在一起。
《费丽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这首诗,他借助了叶卡捷琳娜女皇写给孙子的童话:被俘的基辅王子赫洛尔,在费丽察公主(意思是“幸福”)帮助下,由她的儿子拉苏多克(意思是“理性”)指引,寻找无刺的玫瑰(意思是“美德”)。杰尔查文一方面把费丽察比作女皇,把她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予以歌颂,同时,他对女皇的歌颂又是与对其周围的权臣恶行、包括自己的不良行为的讽刺和批判结合在一起的,这些讽刺不是针对抽象的人性、人的品质,而是针对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诗歌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亦庄亦谐,颂扬与愤怒、批判与调侃相结合。这都是对古典主义颂诗传统的突破,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
杰尔查文的批判精神更为突出地体现在他根据《圣经·诗篇》第81篇改写的《致君王与法官们》(1780),他在诗中揭露了世间君王和权贵们的恶行,并且呼吁最高的君王——上帝来到人间,恢复公正,“成为大地唯一的君主”。这首诗虽然依托《圣经》,但是人们不难看出其锋芒指向,难怪女皇看后,说它是“雅各宾党人的诗歌”。
给杰尔查文带来广泛国际声望的作品,是他的《上帝》(1784)一诗。该诗一发表便被译为英、法、德等西方语言以及日语。这首诗充满火热激情和宏伟气势,渗透着泛神论的“宇宙观”。作者一方面感叹人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但是同时当人认识到世界的统一,他就成为所有世界、世间万物的纽带和精华,其精神比肉体更长久,“我的肉体化作灰烬,/我的理智驾驭雷电,/我是王——我是奴隶/我是蛆虫——我是上帝!”
杰尔查文晚期的诗歌中有不少杰出的抒情诗,如隐喻显赫一时的波将金公爵一生的风景诗《瀑布》(1794),哀悼妻子的抒情诗《燕子》(1792),特别是他的《致叶甫盖尼(兹万卡的生活)》(1807)等农村题材的作品,对以往的所谓“阿纳克瑞翁体”诗歌以及田园诗的传统作了大胆创新,他破除了传统的虚拟化情调,描写许多世俗生活场景和情感。
杰尔查文的创作,在传统的古典主义面临危机的形势下,有意通过主题、体裁和诗歌语言、格律、韵律的变化,开辟新的诗歌发展道路。在他的作品中,现实因素和个人因素逐渐得到强化。虽然在他身上,“巴洛克”风格、传统古典主义以及前浪漫主义诸多成分并没有总是和谐统一起来,但是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的俄罗斯诗人,这诗人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忠实回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忠实的反响”  。




推荐阅读:

刘因诗词集⑴

刘因诗词集⑵

乐府雅词⑴

乐府雅词⑵

乐府雅词⑶

张翥词集

张翥诗全集⑴

张翥诗全集⑵

杨公远诗全集

刘克庄词集

张炎词全集

王沂孙词全集

卢祖皋词集

曹冠词全集

蒋捷词全集

石孝友词集

陈允平词集

苏辙诗赋集⑴

苏辙诗赋集⑵

苏辙诗赋集⑶

苏辙诗赋集⑷

苏辙诗赋集⑸

王阳明辞赋集

袁崇焕遗诗

袁宏道诗集

刘琏诗全集

高启《姑苏杂咏》

王子声诗集

朱彝尊词集⑴

朱彝尊词集⑵

王阳明诗集⑴

王阳明诗集⑵

刘基诗全集⑴

刘基诗全集⑵

刘基诗全集⑶

顾炎武诗集⑴

顾炎武诗集⑵

厉鹗诗词集

袁枚诗选集

杨慎词集

陈子龙诗词集

杨万里诗词集⑴

杨万里诗词集⑵

杨万里诗词集⑶

杨万里诗词集⑷

杨万里诗词集⑸

杨万里诗词集⑹

朱孝臧词集⑴

朱孝臧词集⑵


把酒对花情不浅 花前敢避金杯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