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纳兰性德词-爱情篇⑴

梦江南
 
昏鸦①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②,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③己成灰。
 
纳兰小词轻灵凄婉,特别是他的表达爱情的词篇,才情横溢,隽秀空灵,深挚感人。这首《梦江南》便是如此。词中所抒写的是相思的凄苦之情、幽独悠怨,至为伤感。全篇皆以景物映衬,结句意有双关,既是实景的描画,又喻有心如死灰之旨。
 
①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②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梅花。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胆瓶,长须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③心字:即心字香。明杨慎《词品·心字香》:“范石湖《骏莺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菩萨蛮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①。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②。香尽雨阑珊③,薄衾寒不寒。
 
此篇从闺阁中女子角度描写,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上片前二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后二句写红楼独处,借唱《石州》益而抒离情之苦。下片回写夜来之孤独寂寞,以双燕烘衬,更突出了孤苦凄清之离情别恨。
 
①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李商隐《代赠》:“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②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霍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
 
③雨阑珊:雨将尽。宋贺铸《小重山》:“歌断酒阑珊,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新寒中酒①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②。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③。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此篇写春日与伊人别后的苦苦相思。上片前二句写此时相思的情景,接二句转写分别之时的情景。下片前二句再写此时无聊情绪,后二句又转写分别时的景象。小词翻转跳宕,屈曲有致,其相思之苦情表现得至为深细。
 
①中酒:醉酒。
 
②青衫句:谓由于伤心而落泪,致使眼泪沾湿了衣裳。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③弹指句: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①。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②。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③。
 
通篇用白描的写法,但愁人苦夜长,相思不已,无处不伤心的苦况、氛围却刻画得尽致淋漓。
 
①长更:长夜,南唐李煌《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②蟾蜍句:谓月亮已过了上弦,渐渐地圆了。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
 
③玉琴:琴之美称。
 
 
 
催花未歇花奴鼓①,酒醒己见残红舞②。不忍覆余觞③,临风泪数行。粉香④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这首词由离筵写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实,花开旋落,好景不常,盛筵将散,离别在即的情景,表达了伤春伤别的惆怅。过片承上片之情景再加点染,进一步刻画今日空自对月的寂寞凄清。结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实处,写月下的痴情思念,无法排解的愁苦幽伤。
 
①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李琎善羯鼓。玄宗特钟爱之,曾说:“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见《羯鼓录》)又,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拆。元马祖常有“催花羯鼓变新声”(见《宫词》)之句。这里是说筵席之上击鼓为乐,以助酒兴。羯鼓,一种乐器,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两头俱击。据说此乐器出自匈奴。
 
②残红舞:谓花落。
 
③余觞:杯中所剩残酒。
 
④粉香:代指爱妻(或谓情有所钟之女子)。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③,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通过白描写景,使景中情,情中景,相融相偕。此中之景都是从闺阁里望中所见,都是伤情人眼中的凄迷生悲的景象。可谓“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
 
①湘帘:用湘妃竹制的帘子。
 
②玉楼:指华丽之楼阁。宋辛弃疾《苏武慢·雪》:“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③鸳瓦:即鸳鸯瓦。唐李商隐《当句有对》:“秦楼鸳瓦汉宫盘。“指瓦之成双成对者。”
 
 
 
隔花才歇廉纤雨①,一声弹指浑无语②。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③,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④,透寒金缕鞋⑤。
 
这首词写春雨刚刚停止,一闺中女子、炙(或谓妻子)在闺房庭院中伤春伤离意绪萌生:,不胜伤感的情景、笔势灵动、一句:一景,由室外写到室内,又由室内写到室外,犹如几个镜头的切换。而这景中又无不透露出幽怨伤感,其突出的特色是词从对面写来,不说自己在思念,而是假想她在思念我。这便更为深细地表达出白己的思念。
 
①廉纤雨:绵绵细雨。
 
②一声句:意谓弹指一算离别已久,竟辜负了美好的春光,遂孤寂无聊,实在无语可述。弹指,指极短暂的时间。参见《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注③。
 
③小屏句:此系描绘眺远之景,谓远山仿佛是小小的屏风。亦可解作小屏风上绘有远山之画图。
 
④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后为石阶之美称。
 
⑤金缕鞋:绣织有金丝的鞋子。南唐李煜《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乌丝画作回纹纸①,香煤暗蚀藏头字。筝雁十三双②,输他作一行。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此篇写春暮时节闺人怀远的孤寂情景。上片借物托比,化用王彦乱等人诗句,写其孤独寂寞,无聊无绪。下片折转,先写分别时的情景,再转到写此时此际。低徊婉曲,结处含悠
 
然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①乌丝二句::乌丝,即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纸。唐李肇《唐国史补》:“宋毫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宋袁文《瓮偏闲评》卷六:“黄素细密,上下乌丝织成栏。其间用墨朱界行,此正所谓乌丝栏也。”回文,原指回文诗,此处代指意含相思之句的诗。参见《菩萨蛮·回文》注①。香煤,即香烟,焚香所生的烟。宋张先《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金猊夜暖,罗衣暗混香煤。”暗蚀,谓香烟渐渐散去。明王彦乱(次回)有“袖香暗蚀字依微”之句。藏头字,指藏头书信。宋吕渭老《水龙吟·寄竹西》:“锦字藏头,织成机上,一时分付。”
 
②筝雁二句:筝雁,筝柱,柱行斜列如雁阵。《隋志·乐志下》谓筝为十三弦之拨弦乐器,故云。输他,犹言让他(它)。二句言十三根弦的筝柱前后排列,形成了齐整的一行,意谓就让它静静地排列为一行,无心去弹拨了。
 
 
 
阑风伏雨催寒食①,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②,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③,央及流莺唤。半晌④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这词里描绘了寒食节时候,一女子刚刚病起,乍喜乍悲的情态。起二句先绘寒食节候之景,风雨不止,一夜之间樱花零落。这是全篇抒情的环境、背景,以下便是描绘她在这景象下的一系列的行动。一是按节令而薰绣衣,一是打扮自己。但“半晌”和“自嫌”却透露了自伤的心情。这是摹其细节去刻画她的心理。小词可谓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①阑风二句:阑风伏雨,即阑风长雨,本指夏秋之交的风雨,后泛指风雨不止。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②刚与二句:意谓刚刚病愈,便起而薰衣。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③画眉二句:意谓病愈又逢寒食节将至,遂烦请女伴帮忙梳妆打扮,而此时小黄莺也偏偏在窗外啼啭。央及,请求、恳求。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④半响二句:谓许久才打汗妆奁,可是对镜杯看自己娇弱的面容时,又对自己不满了。半响,许久、好久。自嫌,自己对自已不满。
 
 
 
晶帘①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②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③,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从词意看,这首词是写征人在外而思念妻子的伤离之作。上片起二句说月夜之下又思念起妻子,不胜伤感。接二句转进一层说夜已深沉,自身在外,无人关心冷暖,好不凄凉。下片承前意脉,先说西风阵阵,络纬声声,不但难以入眠,且更令人添愁增恨。最后说此际与去年秋日相同,可我为何这样伤情动感,眼泪欲流呢!钱仲联《清词三百首》云:“短幅而语多曲折,能透过一层写。”的是。
 
①晶帘:即水精帘,质地精细、色泽莹澈的帘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②云鬓香雾:谓其乌黑的头发若云,其香气如雾气之袭人。这里代指闺中之人。
 
③络纬: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崔豹《古今注·鱼虫》:“莎鸡,一名络纬,一名蟋蟀,谓其鸣如纺纬也。”李贺《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鴂①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圆②照鬓丝。
 
此月夜怀人之作,凄惋缠绵之至。三鼓之时酒醒梦回,显然是伤痛之怀难耐,彻夜无眠,而此刻偏又传来杜鹃的悲啼之声,伤情益增,离愁倍添,于是清泪涟涟。而此情此怨又无处可说,.当头之明月犹在,但却与别时不同,它现在只是照映着孤独一人了。词情伤感彻骨,沁人心脾,
 
①啼鴂(qué):杜鹃鸟啼鸣。相传此鸟为蜀主望帝魂化,春末夏初时啼叫,其声惹人生悲。
 
②团圆:指明亮的圆月。
 
 
昭君怨
 
深禁①好春谁惜,薄暮瑶阶②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③。
 
这首小词委婉缠绵,深挚动人。其作法别致,“全从对面写来”,即作诸借“宫禁”中一女子的形象抒写其相思相恋的苦情。如此作法不止婉曲含蓄,且能得到更为深透的艺术效果。长期以来有人根据纳兰这类词章而推断,以为他在婚外另有钟情的女子,由于她被纳入宫中而使纳兰终生引以为恨,故而在他的词中每有隐情的流露,但近人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后记》中认为此篇或为身世之感的屈曲表达,他说:“其末两句,最足注意,所谓‘锁朱门’何地也?‘梦承恩夕何事也?除宫.闱以外,更何有承恩之事!……‘又是梨花欲谢’一句,已置身题内,且有所指,非为咏宫怨明矣。入宫之事,本诸相传,无确实证据,近读其词,特拈而书之,以见作者身世之感受,惜其时其人未得所详。”显然这又是一种说法。
 
①深禁:深深的宫内。禁,帝王之宫殿。
 
②瑶阶:指宫中的阶砌。参见《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注④。
 
③承恩:谓被君王宠幸。
 
 
临江仙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①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春天到来犷,而分别是在去秋薄暮,长别既久,今又相思顿起,故于起句劈头就“长记”别时的情景。继之又叙别后天涯孤旅之景和凄迷之情。过片接前意脉,再伸欲归不得,连秋去春归的小燕子都不如的恨憾。最后宕出一笔,描绘想象中与伊人春光共度的悄景,化虚为实,极其浪漫,这就使小词更富深情远致了。
 
①画船:装饰华丽,绘有彩画之游船。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夜雨芭蕉,声声传情,由此触动了离愁。他一面觉得“心欲碎”,一面又勾起“忆当初,的情怀。于是下接以再看看她往日寄来的书笺的行动,用这一细小的情节,便活脱脱地勾画出其相思的深切凄绝。过片承前之意脉,但不说泪眼模糊,却说“缃帙乱”,“一半模糊”。可见重看时间之长和想念之切。再下句则又点冷雨孤灯,更衬出此时的孤单寂寞。最后反诘收束,其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低徊要眇,至为感人。
 
①鸳鸯二句:意谓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她当时书写还不很熟练的情景。鸳鸯小字,指相思相爱的文字。生疏,犹荒疏、不熟练。
 
②缃帙:浅黄色的书套,亦泛指书籍。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①。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唐风向阻②,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③。
 
此篇写与情人相约又未能践约的且喜且怨的情怀。上片说曾是相约黄昏后,然而迟迟未能成行。下片说不能如约“原是瞿唐风向阻”,这里所谓瞿唐风向阻,是借喻人间别有难言的风险,显然非单指自然的险阻。此处借典示之,意含深婉,情韵深长。既未能践约,则一面是恨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了。其结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长了。
 
①严城句:严城,戒备森严之城池。南朝梁何逊《临行公车》:“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玉壶,此指漏壶。
 
②原是句:瞿唐,即瞿唐峡。长江三峡之首。西起四川省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峡口有夔门和湖泽滟滪堆。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唐五月谁敢过?”间阻,即阻隔。
 
③护花铃:护花之铃挡,其作用略同于田野中的稻草人。《开元遗事》:“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以惊之。”
 
 
虞美人
 
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怕听啼鴂出帘迟,挨到年年今日两相思。凄凉满地红心草,此恨谁知道。待将幽忆寄新词,分付芭蕉风定月斜时。
 
这首调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怀念某意中人的。词极空美,极凄惋。上片又说到了“年年今日两相思时候,所以,宁愿幽居独处、不忍步出帘外。下片说相思不绝,遗恨绵长,然而,如此凄绝哀痛的情怀无人知晓;孤单寂寞,如何排遣呢?只有挨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赋新词自慰了。词之境界衰婉幽怨,情致绵密。
 
①玉虎句:玉虎,井上的辘轳。金牛,井栏上有雕饰之井,多指宫廷园林之井。
 
②啼鴂:杜鹃鸟啼鸣。参见《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注①
 
③红心草:草名。喻美人之遗恨。相传唐王炎,梦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箫击鼓,言葬西施。吴王悲悼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谈应教作了《西施挽歌》,有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详见《全唐诗·梦》)之句。
 
④分付:托付,寄意之意。宋毛滂《惜分飞》:“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春情只到梨花薄①,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落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②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③。为伊判作④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⑤。
 
这首词以春到梨花,又风吹花落之兴象写对伊人(或其妻子,或其恋人)的刻骨相思。上片侧重写景,结处点出相思,清丽灵动。下片写追忆之怀。前二句承上片意脉勾画当日之密意浓情。结句则化实为虚,写想象中的情景,意蕴悠然,颇具浪漫特色。
 
①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楚辞·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茞兮,搴长沙之宿莽。”洪祖兴补注:“薄,丛薄也。”《淮南子·真训》:“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高诱注:“聚木曰丛,深草曰薄。”又,玩词意此中亦含花瓣渐薄一而致零落之意二与《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之气借花人共残春薄,意同。
 
②银笺:素白之笺纸。
 
③同心苣(qù):织有相连锁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古人以之作为爱情的信物。前蜀牛峤《菩萨蛮》:“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
 
④判作:甘愿作。
 
⑤真真:美人之代称。此处借指所思之情人或妻子。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宋范成大《戏题赵从善两画轴》:“情知别有真真在,试与千呼万唤看。”
 
 
 
曲闲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①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②。忆来何事最销魂③,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这首词是为谁而作,不明。但从词意上看,大约是写某一旧情人的,故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发端二句显然是从李后主“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菩萨蛮》)之句化出,极生动传神。结处又专摹其罗裙,借物映人,含婉之至。一词之首尾都是实写,写她的情态状貌,中间数句皆作情语,如此有情有景,又有尽而不尽之意,通体灵活隽美,确是绝妙好词。
 
①不胜清怨:谓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
 
②山枕句: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以木、瓷制成,两端突起,形如山,故名。檀痕,浅红色、浅猪色之痕迹。此指红粉之泪痕。涴(Wò):浸渍、染上。这句说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③忆来二句:谓最令人销魂的是,回忆起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折枝,中国花卉画画法之一,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①一回亲。归鸿②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③欹侧看斜阳。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最后二句的自宽自慰之语,很有“悉多翻自笑”的妙趣,使词情更其深婉透过。
 
【注释】.
 
①僝僽(chónzhàu):烦恼、愁苦。
 
②归鸿二句:香笺,散发有香气的信笺。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③红蕤:红蕤枕。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猎绣花枕。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②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③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词中多次提到“回廊”,其必有所实指,但又难以确知,惟其必是与一段恋倩有关,这是确定无疑的。本篇中“回廊一寸相思地”再次写到了这令诗人伤心断肠的地方,而且
 
从结句来看,那段恋情的逝去己十年之久,岁月忽忽,然而往事肋厉。此中况味使诗人依然难以忘怀,可见他的情痴,亦一可见这段爱情的创痛实在太深太重了。
 
①银床二句: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淅沥:象声词,形容风雨落叶等声音。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鞋之木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秋蛩,蟋蟀。此二句是说秋风秋雨摧残了井边的梧桐。好那美丽的身影和蟋蟀声音也不在了。
 
②采香二句:采香,据范成大《吴郡志》云:吴王夫差于香山种香,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之。本篇谓采香系喻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连钱,连钱马,又名连钱骢。即毛皮色有深浅,花纹、形状似相连的铜钱。翠翘,女子的首饰,指翡翠翘头。
 
③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此处借指与所爱之人曾有过恋情的地方。
 
 
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①。闲阶②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⑧,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秋夜信步闲庭,露湿苍竹,竹影婆娑,遂触景伤逝,怀念起妻子来了。词为前景后情的常法,即由眼前实景写到回忆中的情景。结句用一细节描写,使小词顿生妙趣,意含悠长,情韵远致了。
 
①琅玕(gin):形容青翠之竹。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草之苍翠。”
 
②闲阶:空荡寂寞之台阶。
 
③红笺二句:意谓信笺仍在,那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又回忆起当初曾在凉夜的灯下一同呵手书写的情景来了。向璧,唐李白《草书歌》:“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而不停地书写。此处是谓曾笔不停挥地在信笺上书写。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①。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萧,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这首词虽迷离恍惚,但层次分明。词是写怀念所爱之人的痴情的。由于他对伊人相思近痴了,所以上片就从这痴情入幻的感受写起,先写室外情景,他觉得仿佛在落花时节,病酒之后的黄昏与她相遇了。此中情景都是想象之语,而以实笔出之。下片则是转回到室内的描写。他孤单单地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而此时正月照那红豆蔻,于是又联想到曾与她同处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还依稀如旧么?这反诘的收束,将其如痴如幻的情怀表达得更为深诱,更为动人了。
 
①枕函二句:谓枕头仁还留有舍香;花径里尚存春意。漏,有漏泄春光之意。杜甫《腊日》:“侵脸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②铲池:无端地、平白地:。铲,通“刬”。
 
③逗:引发、触动。即逗引出感情来。
 
④红豆蔻:宋范成大《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胜花从生……一穗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曰比连理云。”
 
 
醉桃源
 
斜风细雨正霏霏①。画帘拖地垂。屏山几曲篆香微。闲亭②柳絮飞。新绿密,乱红稀。乳莺残日啼。余寒欲透缕金衣③。落花郎未归。
 
小词清新雅致,一句一景,而无景不关情。唯于结处点醒题旨,表达了伤春伤别的愁情。纳兰初学花间体,颇得其神髓,观此篇确有“花间”的味道
 
①霏霏:形容风雨正盛。
 
②闲亭:寂静的小亭。
 
③缕金衣:即金缕衣。缕金,绣以金丝为饰。后蜀顾复《荷叶杯》:“夜久歌声怨咽,残月。菊冷露微微,看看湿透缕金衣。”
 
 
转应曲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玉壶红泪①相偎,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②重借。
 
词虽短制而能深婉,语浅而能意远,自是精妙之作。本篇即有这一特色。
 
①玉壶红泪:谓美人之眼泪。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谷)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嘘啼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贺铸《虞美人》:“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又,亦可作红烛垂泪之意,语出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句说美人流着眼泪与我相依相偎。
 
②清辉:指月光。
 
 
鹊桥仙
七夕①
 
乞巧②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③,忆素手为予缝绽。莲粉飘红④,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⑤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此篇约作于爱妻亡故之后,词中表达了楼空人去,物是人非的伤感,又进而生发出梦幻般的奇想。亦实亦虚、饶有浪慢特色。
 
【建释】
 
①七夕:农厉七舟七日之夜、俗称七夕。《荆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平织女集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缕彩,穿七孔针,或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瓜上,则以符应。”又,《东京华梦录·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阵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歹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故七夕是为古代一大节日,此日除乞巧外,民间还有曝晾经书,弄化生(用蜡作的婴儿),即乞子,同时亦有乞富、乞寿等风俗。
 
②乞巧三句:意谓适逢七夕佳节,但却孤独寂寞,令人反生愁绪。影娥池:池名。《三辅黄图》谓:汉武帝于望鹄台西建俯月台,台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唐上官仪《咏雪应诏》:“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③丁宁二句:丁宁,同叮咛。罗衣,软而轻的丝制衣服。此二句,谓叮咛不要曝晒那旧罗衣,因为_那是她曾为我缝制过的,见到它更会引起我深重的愁怀。
 
④莲粉三句:谓俯看荷塘上莲花飘零,菱丝遮掩了碧波,而仰望长空又只有明星灿烂。
 
莲粉,即莲花。菱丝,菱蔓。翳,遮掩之意。
 
⑤钿合:金饰之盒。盒,古作“合”字。古代女子以此为定情之信物。陈鸿《长恨歌传》谓:“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李贺《春怀引》:“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
 
 
 
梦来双倚,醒时独拥,窗外一眉新月。寻思常自悔分明①,无奈却、照人清切。一宵灯下,连朝镜里,瘦尽十年花骨②。前期总约上元时⑧,怕难认、飘零人物。
 
本篇像是悼亡之作,又像是写给分别十年之久的某一恋人的。词中既有哀婉的怀思,也有身世之感的隐怨。所谓“飘零人物”,显然是有感慨的。
 
①寻思二句:谓当初在月色分明的时候与你共度的情景,细想来常自悔恨未能珍惜。怎奈如今又逢这照人清切的明月。清切,清晰真切。
 
②花骨:形容人的容貌优美俏丽。此处是说容颜消瘦衰老。
 
③前期二句:意谓从前我们总是在上元时节相约,而今如果再相见,怕是我这飘零之人会使你难以认得了。前期,指以前的约定。宋孙光宪《定风波》:“年来年去负前期,应是秦云兼楚雨。”上元,阴历正月十五日。飘零人物,谓失意之人。
 
 
 
倦收缃帙①,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②,销折得、狂名多少。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③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④唱了。
 
此篇描绘了与所爱之人(妻子或某一情人)如胶如漆的密意浓情和这段恩爱情缘失去后的痛苦、失落、迷惘的心情。上片忆旧,清丽欢快。下片抚今,优伤抑郁。上下片对比出之。不过词中“销折得、狂名多少,透露了消息,即作者将身世之感托以艳情。其意含骚雅,颇有风人之旨。但单把它看作情词亦无不可。
 
①缃帙:浅黄色书套。这里代指书卷、书籍。
 
②便容句:容,作者自指,即容若之意。生受,享受。博山香,谓博山炉所焚之香。
 
⑧不成:语助词,表示反诘。
 
④荒鸡:指三更以前啼叫的鸡。古人以为其鸣为恶声,主不祥。这里则是说彻夜不眠,漏壶滴尽,天将亮了。参见《菩萨蛮》(荒鸡再咽天晓)注①。
 
 
青衫湿遍
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①,剪刀声、犹在银釭②。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③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④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⑤。怕幽泉⑥、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⑦,再休耽、怨粉愁香⑧。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纳兰性德前妻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纳兰与卢氏夫妻伉俪情笃,故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确标出悼亡,有的虽未明标悼亡的字样,但却明显地是为亡妻而作。这些词在纳兰的三百多首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他的词中最为生动感人的佳作。这首词,从“半月前头扶病”句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作于卢氏亡故的半月后。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这泪下。周之琦《怀梦词》中有和此调者,题曰:“道光乙丑余有骑省之戚,偶效纳兰容若为此,虽非宋贤遗谱,其音节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调为纳兰之自度曲。
 
①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
 
②银釭:银灯。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釭。
 
③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陈无己诗话》:“广陵亦有戏马台下路号玉钩斜。”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
 
④判:同“拚”。此处甘愿之意。周邦彦《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⑤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
 
⑥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⑦将息:保重、调养之意。
 
⑧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①,绿窗红泪②,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③,痴数春星④。
 
纳兰标有“悼亡”字样的词共七首,其中《青衫湿遍》(见前)一首作干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中,这一首作于何年不一洋。词中所抒发的仍是对亡妻深切怀念的痴情。上片起句便说自己的无限伤心,无人与共,凄清孤独,自爱妻亡故后,终日以泪洗面。过片沉痛地怨诉辜负了往日的多情。值得注意的是结穴处宕起一笔,用虚拟之景收束,极精采,极浪漫,可谓宕出远神,耐人寻昧。这一结尾与唐人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宋人贺铸《小梅花》:“一夜梅花忽开疑是君。”周邦彦《过秦楼》:“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①从教分付:意思是一切都听任其安排。张元干《念奴娇》:“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②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参见《转应曲》(明月)注①。
 
③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世说新语》谓王羲之见杜宏治,叹曰:“面如凝脂,目如点漆,此真神仙中人。”这里之““漆灯”语出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风飐(zhǎn),风吹之意。五代词人喜用此语。毛文锡《临江仙》:“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
 
④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
 
 
百字令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①挑残,炉烟爇②尽,无语空凝咽③。一天凉露,芳魂④此夜偷接。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⑤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⑥亲结。尚暖檀痕⑦,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此篇虽语浅率露,但真挚感人。上片写幽会,似是与某意中人“此夜偷接”,又可能是痴情怀念亡妻而生的幻觉,读来扑朔迷离。下片写“人去楼空”后的孤独寂寞。
 
①灯灺(xiè}:灯烛。亦作“炧”。
 
②爇(ruò):燃烧。
 
③凝咽:形容悲泣幽咽之声。
 
④芳魂:谓美人之魂魄。此处指某意中人或指亡妻。
 
⑥犹埽句:谓柳枝遮掩了窗间的月色。
 
⑥无分二句:意谓你我没有缘分,不能同居共处,真悔恨当初那样的亲昵。无分,没有机缘。宋黄庭坚《江城子·忆别》:“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暗香,幽香。兰襟,本指芬芳之衣襟,又比喻为知己之交,心心相连,此处指与情人的浓密情意。
 
⑦檀痕:带有香粉的泪痕。参见《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注②。
 
 
沁园春
代悼亡
 
梦冷蘅芜①,却望姗姗②,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③,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鸾胶纵续琵琶④,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⑤委尘沙。最忆相看⑥,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令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柔情绵渺,哀惋深致,凄清伤感,令人荡气回肠。上片从似梦非梦的幻觉写起,用汉武帝命方士招魂之典,将思念亡妻至痴的深情和盘托出。接下“兰膏”四句一转,说她的遗物尚存,而人已仙去。其物是人非的失落使其伤感加深加浓了。又“影弱”三句再转写幻觉,并假想与亡妻不是永诀而是暂离。结处顺承,说这梦幻般的感受是离别后乍归来时的情景。下片前三句说纵然是续娶了后妻,但总也比不上亡妻,如此反衬之笔更深一层地表达出对亡妻的刻骨思念。接下“但无端”四句是转写自己此时的心情与痴愿。“最忆”三句再转,写追忆旧事,只用了亡妻生前的生活小事,但却凄惋动人。最后以“今已矣”三句作结,从幻觉中,从痴情妄想中,从追忆中回到现实中来,伤逝伤感尽在其中了。此篇可以说是诗人用血泪融铸的一首感人至为深切的作品。
 
①衡芜:香名。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犹著衣枕,历月不歇。”
 
②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③怅兰膏四句:兰膏,一种润发的香油。渍粉,残存的香粉。犀合,犀角制成的奁合。金泥,金屑,用以饰物。此处云用金屑粉饰之工艺品。蹙绣,蹙金,用金线绣花而皱缩成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蝉纱,即蝉翼纱,像蝉翼一样薄的轻纱。此四句是写亡妇闺房里的遗物。睹物思人,遂怅然心伤。
 
④鸾胶二句:意谓纵然续娶了后妻,但总是觉得比不上前妻。鸾胶,喻续娶后妻之意。《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风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后以之喻续娶后妻。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自言为九嶷山中得道之女子罗郁。据南朝梁陶弘景《真浩·运象》载,晋穆帝时,罗郁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此处代指亡妻。
 
⑥判:甘愿、甘心。
 
⑥最忆三句:意谓最令人伤神追忆的是她读错了字的娇柔之声,和那剪去灯蕊,赌气拨茶的娇柔之态。泼茶,煮茶。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叙了她与赵明诚的一段美满的生活,即以较记诵诗文来决定饮茶先后。亡妻既已读错,遂撤娇泼茶。参见《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注④。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①,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稿闲时,并吹红雨②;雕闲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③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④。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⑤,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⑧。真无奈,倩声声邻苗⑦,谱出回肠。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是以记梦的形式所写的悼亡之作,历来为人称赏。其徘侧缠绵、声声血泪,全可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词相媲美。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①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②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
 
③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
 
④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⑤绸缪:指夫妻之恩爱。
 
⑥减尽句:《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此处是作者自喻,说自己往日的风流神采早已消损殆尽了。宋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⑦邻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稳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适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多以此典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如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这里是说一声声幽怨哀感、回肠荡气的笛声,更使人怅惘难耐。
 
 
东风齐著力
 
电急流光①,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萧②。柱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③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④,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⑤,风雨飘飘。
 
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用血泪滴洒而成的,其伤感之苦情,灼人心脾。上片开端三句笼罩全篇,点明抒凄绝伤感的悲悼之旨。接下去“勉为”二句转说无论怎样自作宽解也“总无聊”。又接以“欲谱”二句再转说离恨积深积久已无法消解。结穴三句化情思为景物,说凄切的萧声传出了那“一天愁绪”,更使人伤感了。过篇承上片意脉而又开启下片追忆之情景。“旧欢”以下四句是追忆,而所追忆的都是梦里往日欢会的景象,这便加倍地表达出情伤彻骨,同时也为结穴三句作了衬垫。故结处写眼前凄清之景以“凄凉煞”三字总括。这收束极厚重,既与开端照应,又宕出远韵高致,其无穷无尽的悲悼之凄情,尽在不言之中了。
 
①电急流光:谓时间过得太快,犹如电闪流急。
 
②琼箫:玉箫。
 
③雁齿:原比喻排列整齐之物,后多用于比喻桥的台阶。宋张先《破阵乐·钱塘》:“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
 
④最是二句:谓最是宜人的是元宵佳节的时候,梳成美丽的发髻,饮着那暖人的葡萄美酒。烧灯时候,即元宵时节。
 
⑤五枝青玉:指所燃之灯。《西京杂记》谓:咸阳宫有青玉玉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①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②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③。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作年未详。词序云:“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可知十月初五日是为其亡妻卢氏之生日。自然这又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以寄哀思。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上片写室内,写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致使通宵不眠,清泪偷弹。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
 
①疏帘:编织稀疏的竹制的窗帘。
 
②忽傍句:犀奁,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翠翘,古代女子之首饰,即翡翠翘头。此处代指亡妻生前之遗物。
 
③画桥:饰有彩绘的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①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②。别语忒分明③,午夜鹣鹣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⑤。泣尽风檐夜雨铃⑥。
 
这是写在亡妇画像上的一首悼词。严迪昌《清词史》云:“‘卿自早醒侬自梦’也即对‘人间无味’是否醒悟的表述。词人设想爱妻‘早醒’(逝去)也就早离尘海、弃去无味之人间,自己却仍梦着独处其间,了无生趣。怨苦、怨怼转生出离世超尘的幻念,是古代文人通常谋求心态平衡、自我解脱的药剂。”这里的评说对理解此词是很有帮助的,它说明了作者不但对爱妻有着刻骨铭心的怀念,同时也说明了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苦衷,即他虽躬逢“盛世”,但却有老大的不愉快,幽独孤愤使他“更更”苦熬,凄然不欢。因此,读此词全可透过一层去理解纳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凭仗句:丹青,指亡妇的画像。省(xing)识,记忆起、忆起。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②一片句:唐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又,金·元好问题《家山归梦图》诗:“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此处用其成句。
 
③别语句:谓分别时的言语太清晰分明了。忒(te),方言,太、特。
 
④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⑤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⑤泣尽句:《碧鸡漫志》谓唐明皇“幸蜀,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
 
 
 
烟缓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①,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醉石尤②。别自有人桃叶渡③,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④。
 
此篇写离愁别恨。《瑶华集》有副题《孤舟》。从词意看,或人在舟中,或人见孤舟而起兴云。上片追忆往日分携红豆之情景;下片写别后的幽情怨恨。其结句“一种烟波各自愁”道出自家之愁非同一般,似有更深的隐忧。意含深婉,耐人寻味。
 
①红豆子:即相思树所结之子。果实成荚,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鲜红或半红半黑。古人以此作为爱情或相思的象征。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传说古代石氏女嫁尤郎,尤为商远行,石氏阻之,不从。尤经久不归,石氏思而致病亡,终前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故后人以之喻阻船之风。《玉台新咏》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丁督护歌》之一:“督护征初时,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
 
③别自二句:意谓与你分别之后,定然还有人在这里乘小船作别。桃叶渡,渡口名。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④一种句:谓同样的烟波渡口,同样的分别,但各人却有着各自的离愁了。
 
 
 
飞絮晚悠飏①,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②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唼④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是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分飞,池水映照着画梁摹。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犹如一幅特写的画面。接下去再刻画其情态,透露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而后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意。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又翻迸入深,使少女怀春的形象鲜活灵动,美妙传神。
 
①风絮二句:谓傍晚时候,柳絮飘飞,落日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悠飏,飘飞。画梁,饰有彩画的屋梁。
 
②晴丝:指虫类所吐的丝,或指在空中飘荡的游丝。
 
③残红:败落的花瓣。
 
④共唼句:谓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着、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苹。唼(zà),吮吸。
 
 
捣衣①
 
鸳瓦②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支枕③怯空房,且拭清砧④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捣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目,所写都不离征夫怨妇的内容。本首词也是如此,词从怨妇的角度写来,写她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
 
①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②鸳瓦:即鸳鸯瓦。参见《菩萨蛮》(春风吹散湘帘雨)注③。
 
③支枕句: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④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踏莎行
 
春水鸭头①,春衫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②。百花时节好逢迎.③,可怜人掩屏山睡。密语移灯④,闲情枕臂。从教⑤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⑥,映窗书破人人字。
 
春天到了,水绿衫红,柳絮斜倚,百花盛开,正是情人幽会的好时节。但她却掩起屏风孤眠不起。这上片既描绘了春景宜人,又于结处点出“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春景与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就透露了“可怜人”的独自忧伤。过片承上片结句,追忆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接以“从教”之语,揭明今日孤眠不起之由,最后二句转写“春鸿不解”之情景,一笔宕出,从烦怨的心理上再加深加细地铺写相思的苦情。词前景后情,转折生趣,层层入深,很有感发的魅力。
 
①春水二句:此言春水泛出了鸭头绿色,身上的春衫鲜红的犹如鹦哥的红嘴。
 
②烟丝句:谓看那袅袅的烟丝被春风吹得歪歪斜斜,那么娇弱无力。
 
③百花二句:谓在这百花盛开的时候,正是应该情人相会,可他却偏偏掩起了屏风独自沉睡。屏山,屏风。
 
④密语二句:谓将灯烛移近,想着那些秘密的话语,头枕着手臂,握着闲愁的苦味。密语,秘密的、悄悄的话语。
 
⑤从教:任凭、听凭。
 
⑥春鸿二句:谓大雁不知避讳此时的相思,偏偏从窗外飞过,却不成“人”字的阵行。春鸿,春天的大雁。书破,本指书写错乱,此处喻指雁行不成“人”字形。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①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②。韵拈风絮③,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④,又担阁镜囊重绣。
 
秋夜月下怀念妻子之作。上片前二句写月下之景,烘托出怀思念远的氛围。景情俱见。后二句先景后情,点出愁人的形象。下片写追怀所思之人,并追悔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辜负,其不胜痛惜之情溢于言外。通篇前景后情,低回深婉。
 
①塞鸿:即塞雁。参见《清平乐》(塞鸿去矣)注①。
 
②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③韵拈三句:风絮,《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以?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此典喻女子才华出众,文思敏捷。金石,指《金石录》一书。此书由宋赵明诚撰,但其妻李清照亦参与撰写,方使之成立。这里三句是借用谢道韫、李清照两位历史上的才女比附自己之妻子,说她是与自己意气相投,志趣相合的才女,绝非那爱慕浮华之人。
 
④从前二句: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一说此诗为王建作)担阁,耽误。宋王安石《千秋岁》:“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镜囊,盛镜子或其他梳妆用具的袋子。此二句为痛悔过去之语,谓有负于妻子之才气和往日那美好的时光。
 
 
踏莎美人
清明
 
拾翠①归退,踏青期近。香笺小叠邻姬讯②。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鬓斜亸③、宝钗横。浅黛④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⑥。
 
清明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纵有邻家女伴相邀,但奈何疏墉倦怠,本就愁绪满怀,故不愿再去沾惹新恨了。而此情谁又知道呢,惟有那清晓窗外的流莺明了。全篇幽思含婉,清丽轻灵,表达出百无聊赖的阑珊意绪。
 
①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作首饰,后多指女子游春。这里代指拾翠之人。
 
②香笺句:香笺,即信笺,因其出自邻家少女之手,散发着香气,故云。临姬,邻人家的女子。讯,通“信”。
 
③绿鬟斜亸:绿鬟,指乌黑发亮的头发。斜亸(duo),斜斜地下垂着。宋周邦彦《浣溪沙慢》:“灯尽酒醒时,晓窗明,钗横鬓亸。”
 
④浅黛:指女子的眉毛。
 
⑤也觉句:个侬,犹这人或那人。生,用于形容词词尾,无意。
 
 
红窗月
 
燕归花谢,早因循①、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②。鸟丝阑纸娇红篆③,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④,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③。
 
这首词写离情,大约是写给某一恋人的。上片写此时情景,点出本题,即风景如旧而人却分飞,不无伤离之哀叹。下片忆旧,追忆当时相亲相恋的往事。词取今昔对比之法。起而意在笔先,结则意留言外,确为佳构。
 
①因循:本为道家语,意谓顺应自然。此处则含有不得不顺应自然之义。
 
②三生:佛家语,谓前生、今生、来生。
 
③乌丝二句:意谓在丝绢上写就鲜红的篆文,好像那天上清晰的明星一般。乌丝阑纸,指书写作画用的丝绢。参见《菩萨蛮》(乌丝画作回文纸)注①。娇红,鲜艳的红色。历历,清晰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春星,星斗。参见《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注④。
 
④道休孤二句:意谓说道不要辜负你我的密约,这绢丝上的深盟即可为凭。孤,辜负、对不住之义。唐贾岛《喜雍陶至》:“且莫孤此兴,勿论穷与通。”鉴取,察知了解。取,助词,表示动作之进行。深盟,指男女对天发誓,永结同心的盟约。
 
⑤银屏:镶有银饰的屏风。
 
 
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①,帘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丝残篆②,旧薰笼。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风,那更夜深清露,湿愁红③。
 
此篇写离恨。情景浑融交织,凄惋哀怨。从“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二句来看,这词大约是为曾与之相恋的女子而作。但全从对方落笔,写她苦苦相思的情态。
 
①翠袖二句:凝寒,严寒。唐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帘衣,即帘幕。唐陆龟蒙《寄远》:“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二句谓入夜,帘幕里空空寂寂,他不在身旁,不免单寒凄冷。
 
②惹得句:惹得,惹为招引、牵扯等义,此处系缭绕之义。残篆,指点燃的篆字形的香将要燃尽。
 
③愁红:即惨绿愁红,指残花败叶。宋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天仙子
 
梦里藻芜青一剪①,玉郎②经岁音书远。暗钟③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④。好风又落桃花片。
 
此篇以闺人口吻表达了孤寂哀伤之情怀,是为伤春伤别之作。自然简淡,明白如话,又意蕴悠长。
 
①梦里句:蘼芜,一种香草。此句意为梦中所见到的是一片青青齐整的蘼芜。古诗词里用蘼芜一词多与夫妻分离或闺怨有关。《玉台新咏·古诗》之一:“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又,南朝齐谢眺《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②玉郎:古代对男子之美称,或为女子对丈夫,或对情人之爱称。五代前蜀牛峤《菩萨蛮》:“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后蜀鹿虔扆《临江仙》:“一自玉郎游冶去,莲凋月惨仪形。”
 
③暗钟:即夜晚之钟声、
 
④轻罗扇:质地极薄的丝织品所制之扇,为女子夏日所用。诗词中常以此隐喻女子之孤寂。
 
 
 
好在软绡红泪积①,漏痕斜罥菱丝碧。古钗封寄玉关秋②,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昭代词选》副题作《古意》。玩词义确有拟古意味。但尽管浅叙白描,浑朴古拙,却不失情真意密。
 
①好在二句:软绡,柔软轻薄的丝织物,即轻纱。此处指轻柔精致的衣物。漏痕,与下句之“古钗”均指草书。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法书苑》谓:颜鲁公与怀素同学草书于邬兵曹。或问曰,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始得低昂回翔之状,兵曹有之乎?”怀素以古钗脚对,颜鲁公曰:“何如屋漏痕?”斜罥(juan),斜挂着。菱丝,菱蔓。二句意思是说泪水洒湿了衣衫,草字行行,犹如斜挂着的菱蔓。
 
②玉关:玉门关。古代以玉门关代指遥远的征戍之地。唐李白《王昭君》之一:“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回。”
 
 
 
月落城乌①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②,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此篇表达了相思孤寂的情怀。小词空灵自然,全用白描,景情俱到,篇末点旨。
 
①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②薄霜句:谓清晨庭院里一层薄霜,凉意袭人,夏衣已不胜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无多愁,渐觉生衣不著身。”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①。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②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知约③,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④。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⑤。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铿⑥、剩月零风⑦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五月三十日,是为卢氏故去三周年忌日。一般词论者认为,自卢氏亡故以后,纳兰词风为之一变,而这首便是表明其变化的代表作。严迪昌《清词史》说:“此词纯是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时隔三载,存亡各方,但纳兰痛苦难泯。结篇处尤为伤心动魄,为‘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也难有可能而惊悚。顾贞观曾评纳兰词‘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榆园本《纳兰词》),当指这一类。”的确,此篇哀感顽艳,凄惋缠绵。词中虚实相间,层层入深,真切自然,全从肺腑流出,绝无刻意雕琢,极质朴又极感人。
 
①葬花灭气:农历五月下旬,正是落花时节,故称。这里“葬花”二字意有双关,既是实写眼前时令,也是暗喻卢氏之亡亦如花之调谢。
 
②夜台:坟墓。李白《哭善酿纪叟》:“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③钗钿约:钗钿系女人之饰物,即“金钗”、“钿合”。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擎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里借指夫妻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犹黄泉、九泉,指坟墓里。双鱼,书信。《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双鱼”“双鲤”代指书信。
 
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湘灵,湘水之神,传说为虞舜之妃,溺湘水而亡,成为水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命海若舞冯夷。”后于诗词中常用以代指鼓瑟弹琴,或表示伤悼女子亡故,或为吟咏湘江风物等。如贺铸《雁后归》:“湘弦弹未半,凄怨不堪听。”纳兰此词的意思是不忍再弹那哀怨凄惋的琴弦。
 
⑥缘铿:谓夫妻间的缘分太少。
 
⑦剩月零风:比喻美好的光景、美好的情缘不长久。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①。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②,无那③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④。唱罢秋坟愁未歇⑤,春丛认取双栖蝶⑥。
 
这首与以下三首《蝶恋花》均为悼亡之作,作年不详。谭献《箧中词》说此篇“势纵语咽,凄淡无聊。”所言肯綮。纳兰是极重情义之人,对亡妻无时无刻不在刻骨思念,无时无刻不沉在痛苦的迫忆中,故悼亡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他曾在《沁园春》(瞬息浮生)等多首悼亡之词中深情地表达了他的绵绵不尽的悲痛凄楚,其词序说亡妻曾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本篇上片即缘此而来,说假若亡妻真如天上皎洁的圆月,那么我便不怕月中的寒冷,为你夜夜送去温暖。如此情痴,如此奇想,足见纳兰心系亡灵,须臾不忘。钱仲联《清词三百首》评此四首词云:“秋坟鬼唱,化蝶双栖,斑骓无寻,梦成今古,暗香飘尽,惜花人去等,都是死别之词。缠绵徘恻,哀怨凄厉,诚如杨芳灿所云‘思幽近鬼’(《饮水词序》)者。”
 
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玦(jue),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意思是不怕严寒而为你送去温暖。卿,“你”的爱称。
 
③无那:无奈,无可如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纵使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此处用梁山伯、祝英台死后化蝶之典事。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惆怅玉颜成闲阻①。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②,斑骓一系无寻处。
 
①惆怅句:谓使人痛苦惆怅的是你那美丽的容颜再也见不到了。闲阻,犹间阻,阻隔之意。此处引申为无由相见。
 
②断带二句:意谓割断的衣带上还留有请求你写的诗句,可你却早别我远去了。断带,割断了的衣带。这里暗用李商隐《柳枝词序》所叙故事。序云:商隐从弟李让山遇洛中里女子柳枝,诵商隐《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
 
 
 
又到绿杨曾折处①。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②。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③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④,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①又到句:意谓又行至过去与爱妻折柳赠别的地方,引起了心中无限的惆怅。
 
②不语二句:意思是说骑在马背上,沉思着往事,默默无言,任它踏着清秋的道路缓缓前行。
 
③萧关:占代通往西北边地的冲要之地,在今宁夏固原一带。此处指边关。
 
④只恨二句:意谓只恨这无情的西风,将梦一般的往事吹得无影无踪了。
 
 
 
萧瑟兰成①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②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阳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③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①兰成:北周庚信之小字。唐陆龟蒙《小名录》:“庚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此处为作者借指自己。
 
②阁泪:含着眼泪。宋无名氏《鹧鸪天·离别》:“蹲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③生生:谓世世代代。
 
 
 
露下庭柯①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②,樱桃暗解丁香结。笑卷轻衫鱼子缬③。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夏夜,诗人与所爱女子共度的情景。上片前三句描画夏夜之景色、氛围,后二句刻画了相并说恩情的往事。下片承前,记叙和描画她在朦胧月下的美好的音容笑貌。上下浑成,笔调轻捷欢快,结二句则陡然转折,前扬后抑,前述之欢乐愈甚,则后来之悲痛愈烈,故言“相思绝”。
 
①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②并著二句:意谓二人挨肩,无言相并,心中的愁绪暗自消解。香肩,散发着香气的肩背。樱桃,喻女子之唇,此处代指恋人。结难解。丁香结,本指丁香花蕾,后以之喻愁绪郁。
 
③鱼子撷:一种绢织之物。唐段成式《嘲飞卿》:“醉袂几侵鱼子撷,飘缨长罥凤皇钗。”
 
 
寻芳草
萧寺①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②。薄嗔佯笑③道,若不是恁④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③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⑧。
 
这是一首记梦之作,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怨离之情。上片写梦境,以问句开端,又接以梦中情景的描写,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和她那娇嗔佯笑的动人形象。过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所望这欢会能到“晓钟敲破”之时,却忽而梦断,令人不胜怅惘。结穴处以空对孤灯之景绾住,扑朔迷离,耐人寻味。黄天骥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说:此篇有类柳永词的风格,“但在轻倩的格调后面隐藏着变徵之音,使旖旎温馨归于惨淡。这一点,又大大不同于柳永。”
 
①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
 
②吟和:吟诗唱和。
 
③薄嗔:佯笑:假意嗔怒、故作嗔怪。
 
④恁:如此。
 
⑤准拟:准备、打算。郭应祥《减字木兰花》:“缓歌一曲,野鹜纷纷都退缩。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⑥琉璃火:此指琉璃灯,即用角质透明的灯罩遮罩之灯火。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蒋捷《女冠子·元夕》:“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秋千索
 
锦炜初卷蝉云①绕,却待要、起来还早。不成薄睡②倚香篝③,一缕缕残烟袅。绿阴满地红阑悄。更添与、催归啼鸟。可怜春去又经时④,只莫被人知了。
 
伤春之作词中常见的题材。本篇即是借闺中女子形象抒写这种春感的。词清丽而空灵,上片写室内清景,疏慵无绪,香篝烟袅,已是愁情满怀。下片写室外,绿肥红瘦,春事悄歇,又加鸟儿啼叫,更衬托出恬寂,也更使愁人加倍地伤感。
 
①蝉云:谓蝉鬓形的发式像乌云一样地盘绕着。此为女子睡起时头发己松散的形貌。
 
②不成薄睡:即连微睡也不成。薄,微微、略微。
 
③香篝:即熏笼。参见《忆桃源慢》(斜倚熏笼)注①。
 
④经时:许久、历久。唐权德舆《玉台体》之九:“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药阑携手销魂侣①,争不记看承人处②。除向东风诉此情,奈③竟日春无语。悠扬④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⑥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⑥。
 
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所怀之人不详,有人以为系纳兰于室外之情有所钟者,然无确考。我们只将其作为一首爱情词看待。词之上片侧重写孤寂之情。前二句写对往日欢会的追忆,接下二句又述今日之孤独伤感。下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这里说柳絮、梨花依然如昔,但伊人却踪影难觅,遂不胜惆怅。结句用“多了廉纤雨”收束,更平添了含婉幽伤的情韵。又,本首与下一首《秋千索》,《瑶华集》、《词雅》皆作《拨香灰》,谓为纳兰自度曲。
 
①药阑句: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栏槛(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赵长卿《长相思》:“药阑东,药阑西,记得当时素手时。”唐李匡又《资暇集》卷上:“今园庭中药栏,栏即药,药即栏,犹言围援,非花药之栏也。有不悟者,以为藤架蔬圃,堪作切对,是不知其由,乖之矣。”故药栏是指一物。玩此词之意,似指花栏为妥。销魂,又作“消魂”,本义为魂魄离开了躯体,后用以形容令人感触极深的心情意绪,或表示极度的欢情、或表示极度的伤情。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年曾与心爱的人携手园亭中药栏之畔。
 
②争不记句:争不记,怎不记。看承,特别迎待之意。此句是说,怎能不记得当时特意相迎相会之情景呢!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又,昊淑姬《祝英台近》:“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沉水,尽是旧看承人处。”
 
③奈:无奈、怎奈。
 
④悠扬:飘扬。
 
⑤百五韶光:此谓清明前后的美好的春光。百五,寒食节,即清明前二日,因去上年冬至恰好一百零五天,故称(亦有称“百六”者)。周邦彦《锁窗寒》:“嬉游处,正店舍
 
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⑥廉纤雨:细微之雨、毛毛细雨。岳坷《满江红》:“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游丝①断续东风弱,浑无语半垂帘幕。茜袖谁招曲槛边②,弄一缕秋千索。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这首词又点到了“梨花”,大约纳兰与所怀之人与梨花相关。或曾在梨花之旁有过欢聚,或伊人名姓与梨花有关,或她独爱梨花,或她有若梨花之洁白,等等。由于词写的迷离扑朔,朦胧要眇,故难以确知。这首小词又是抚今忆昔,见到月照梨花的景象而触绪情伤,怀念起“惜花人”来了。
 
①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布吐的丝,飘荡在空中。古诗词中常以之表示春天将残。
 
②茜袖二句:意谓曲槛边那红色裙袖招招的女子,正戏玩着秋千。茜袖,绛红色的衣袖,借指女子。弄,戏弄、游戏。索,绳索,指秋千之绳索。
 
 
茶瓶儿
 
杨花移径①樱桃落,绿阴下、晴波②燕掠,好景成担阁③。秋千背倚,风态④宛如昨。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⑤风恶。多少芳笺⑥约,青鸾⑦去也,谁与劝孤酌?
 
此篇写离愁别怨。上片写景,前三句实写眼前之景,后二句虚写,写想象之景。“好景成担阁”点出伤离的意绪。下片亦景亦情,“可惜”之语承上片“成担阁”而来,又启开下片所抒孤独自伤之情。最后之反诘更显伤感郁勃,孤独难耐了。
 
①糁(san)径:洒落于小路上。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②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③担阁:犹耽误。
 
④风态:风姿意态。
 
⑤纸鸢:纸札的鸢子,代指风筝。
 
⑥芳笺:散发着芳香的信笺。
 
⑦青鸾:本为传说中西王母身边之传递信息的神鸟,此处代指女子。宋柳水《木兰花》:“坐中少年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好事近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①,拥透帘残月。争教清泪不成冰②?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此篇所抒大约是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凄厉孤单,深婉衰怨之至。
 
①刚剩二句:意谓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刚刚多出了一半(即独自孤眠),而晓寒难耐,便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剩,与“盛”音意相通。《词综》卷十李甲《过秦楼》:“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漫狂游。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此“盛”犹“剩”字,多频之义。秋衾,语见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②争教二句:意谓怎教清泪不长流呢?(泪流而至结成冰,可见泪流之长之多了)最好是把离别之事不放在心上。
 
 
 
何路向家园,历历①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②。料应重发隔年花③,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在诗人心中,爱情的位置是不同一般的,他往往把与妻子的别离、相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故他在长年的护从、入值的生涯中,总是为离愁别恨所困扰。本篇则又是一回的分别,诗人身在“残山剩水”的旅途之上,他又生发了痛苦的相思。值得注意的是他生逢“盛世”,但心头眼底的山山水水却是“残山剩水”。个中隐情是令人玩味的。纳兰主张词不但要抒写性灵,且当寓风人之旨,由此篇亦可见出。
 
①历历:零落貌。
 
②麦秋天气:谓农历四五月麦熟时节。
 
③隔年花:去年之花。




推荐阅读:

宋玉辞赋集

齐己诗全集

李璟诗词集

李珣词集

司空图诗集

卢纶诗全集

于濆诗全集

元稹诗全集㈠

元稹诗全集㈡

晏殊词集《珠玉词》

范仲淹诗词全集

杨亿诗词集

张先诗词集

晏几道词集

苏洵诗集

毛滂词集

王安石诗词全集㈠

王安石诗词全集㈡

王安石诗词全集㈢

周邦彦词集

朱敦儒词全集

朱淑真诗词集

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断肠诗集》

赵长卿词全集

陆游词集

叶梦得词集

张孝祥词集

张元干词集

岳飞《岳武穆遗文》

岳飞诗词选

李清照词集

蔡伸词全集

米芾诗词集

陆游诗全集⑴

陆游诗全集⑵

陆游诗全集⑶

陆游诗全集⑷

陆游诗全集⑸

陆游诗全集⑹

陆游诗全集⑺

陆游诗全集⑻

陆游诗全集⑼

陆游诗全集⑽

陆游诗全集⑾

陆游诗全集⑿

黄庭坚词集

李之仪词集

胡铨诗词集

晁元礼词集

谢逸诗词集

王之道词集

范成大词集

陈亮词全集

贺铸词全集

刘过词选集

史达祖词集

周密词全集

辛弃疾词全集⑴

辛弃疾词全集⑵

元好问词集

张镃词全集

晁补之词集

刘过诗选集

吴文英词集

刘辰翁词全集

文天祥诗词集⑴

文天祥诗词集⑵

王之道诗集⑴

王之道诗集⑵


江湖青桂暮 关塞白榆秋 明月无南北 泠然万里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