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弃疾诗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偶题
逢花眼倦开,见酒手频推。不恨吾年老,恨他将病来。


其九
中堂与曲室,闻汝啼哭声。汝父与汝母,何处可坐行?

其十一
足音答答来,多在雪楼下。尚忆附爷耳,指问壁间画。

其十三
昨宵北窗下,不敢高声语。悲深意颠倒,尚疑惊着汝。

和傅岩叟《梅花》二首
其二
灵均恨不与同时,欲把幽香赠一枝。堪入《离骚》文字否?当年何事未相知?

江山庆云桥

其一
草梢出水已无多,村路弥漫奈雨何。水底有桥桥有月,只今平地起风波。

其二
断崖老树相撑拄,白水绿畦相灌输。焉得溪南一丘壑,放船画作归来图?

游武夷,作棹歌呈朱晦翁十首(选五)

其一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其三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其四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其七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其九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鹤鸣亭独饮
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那边来。

和任师见寄之韵

其一
老来功业已蹉跎,买得生涯复不多。十顷芰荷三径菊,醉乡容我住无何。

其二
昨梦春风花满枝,是花到眼是新诗。如今梦断春无迹,不记题诗付与谁。

偶题

其一
人生忧患始于名,且喜无闻过此生。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其二
闲花浪蕊不知名,又是一番春草生。病起小园无一事,杖藜看得绿阴成。

偶作
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君看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

送剑与傅岩叟
镆铘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送别湖南部曲
青山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题鸣鹤亭

其一
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凑,封侯原自曲如钩。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其三
林下萧然一颓翁,斜阳扶杖对西风。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辛弃疾简明年谱

[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庚申(1140)] 1岁
○五月十一日,稼轩生于山东历城。
○父辛文郁早卒,自幼随祖父辛赞。
○辛赞因累于族众,未随宋室南渡,后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次年十一月,宋金“绍兴和议”成,宋向金称臣。十二月,岳飞遇害。
○稼轩少受业于亳州(今安徽亳县)刘瞻(字喦老,号樱宁居士),与党怀英同学。
[宋绍兴二十三年金海陵王贞元元年癸酉(1153)] 14岁
○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
○稼轩领乡举。次年遂有首次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 丁丑(1157)] 18岁
○礼部赴试,始有二次燕山之行。稼轩自谓“大父臣赞尝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美芹十论》)。辛赞的去世,当在稼轩十八岁至二十一岁间。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大定元年辛巳(1161)] 22岁
○夏,金主完颜亮迁京开封。九月,大举南侵。
○稼轩聚众二千,归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劝说耿京归宋,以图大计。
○僧人义端窃印叛逃,稼轩追杀之。
○十月,金辽阳留守完颜雍发动政变,自立为帝,改元大定。
○十一月,采石矶一役,完颜亮死于内部兵乱,金军败撤。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壬午(1162)] 23岁
○正月,领命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叛将张安国杀耿降金。稼轩约王世隆等率五十骑生擒张安国,献俘建康。
○改任江阴(今江苏江阴市)签判,由是宦居南方。
○夏,孝宗赵昚继位,起用主战名将张浚,准备北伐。
[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1163)] 24岁
○在江阴签判任上。
○夏,张浚兵败符离,罢枢密使。
○七月,汤思退为相,主和议。
[隆兴二年甲申(1164)] 25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
○宋金“隆兴和议”成,宋向金称侄。
[孝宗乾道元年乙酉(1165)] 26岁
○改任广德军通判。
○后至乾道三年,任满去职。
[孝宗乾道四年戊子(1168)] 29岁
○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
○与史正志(致道)、叶衡(梦锡)结识。时史知建康兼行宫留守,叶为淮西军马钱粮总领,治所在建康。
[乾道六年庚寅(1170)] 31岁
○召对延和殿,论及南北形势、攻守之计。
○迁司农寺主簿,向执政虞允文上《九议》,力陈恢复要略。
○是年又有《阻江为险须借两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
[乾道八年壬辰(1172)] 33岁
○春,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未几,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建“奠枕楼”。秋,友人周孚(信道)来会,作《奠枕楼记》。
[孝宗淳熙元年甲午(1174)] 35岁
○春,辟为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时叶衡知建康兼江东安抚使,稼轩再官建康,当出自叶的引荐。
○叶衡召赴临安,六月任参知政事,十一月迁右丞相兼枢密使。
[淳熙二年乙未(1175)] 36岁
○春夏之交,叶衡荐以慷慨有大略,调临安任仓部郎官。召对,上《论行用会子疏》。六月,改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督捕”茶商军。
○九月,叶衡罢相。
○闰九月,稼轩平茶商军,加秘阁修撰。
[淳熙三年丙申(1176)] 37岁
○秋冬之际,由江西提点刑狱改调京西转运判官,任所在湖北襄阳。
[淳熙四年丁酉(1177)] 38岁
○春,由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兼湖北安抚使。严治盗之法,奸盗屏迹。
○冬,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抚使。
[淳熙五年戊戌(1178)] 39岁
○正月,陈亮(同甫)至临安,三上书力请废和抗战,未果而归。
○暮春,召赴临安,任大理寺少卿。与陈亮结识,相互引为知己。
○夏秋之交,出为湖北转运副使。
[淳熙六年己亥(1179)] 40岁
○春三月,由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上《论盗贼札子》。
○秋,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湖南安抚使。
[淳熙七年庚子(1180)] 41岁
○在湖南安抚使任上,兴修水利,赈济饥民,整顿乡社。更创置湖南飞虎军,为江上诸军之冠。
○冬,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淳熙八年辛丑(1181)] 42岁
○江西安抚使任上,举办荒政,卓有成效。及秋,朝廷嘉奖,转奉议郎。
○十一月,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台臣王蔺劾其帅湖南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罢新任。
○是年,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新居落成。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
[淳熙九年壬寅(1182)] 43岁
○罢居上饶带湖宅第。
○是年范开(廓之)始来受学。
[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 49岁
○仍家居上饶。
○正月,门人范开编刊《稼轩词甲集》成。
○邸报讹传稼轩以病挂冠,因赋《沁园春》词,以明视听。
○友人陈亮来访(朱熹爽约未至),同游鹅湖,共酌瓢泉,议时论政,长歌相答。留十日,乃去。
[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 52岁
○仍家居上饶。
○冬有诏命,起为福建提点刑狱。
[绍熙三年壬子(1192] 53岁
○春,离家赴闽任。
○九月,福建安抚使林羪卒,稼轩兼摄帅事。厉于吏治,并上《论经界钞盐札子》。
○冬,应诏赴临安。
[绍熙四年癸丑(1193)] 54岁
○赴临安途中,访朱熹(晦庵)于建阳,晤陈亮于浙东。
○抵京,光宗召对,奏论加强荆襄上流之军防。迁太府少卿。
○秋,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是年,陈亮举进士,光宗亲擢第一。
[绍熙五年甲寅(1194)] 55岁
○福建安抚使任上,置“备安库”,积五十万贯。更拟秋后建万人军旅,保境安民。
○六月,赵汝愚等拥立赵扩(是为宁宗),尊光宗赵惇为太上皇。
○七月,谏官黄艾劾稼轩“残酷贪饕,奸赃狼藉”,遂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九月,又降充秘阁修撰。
○再至铅山期思卜筑,作《沁园春》词。
○八月,以赵汝愚为右丞相。十一月,特迁外戚韩侂胄为枢密都承旨。
○是年陈亮卒。
[宁宗庆元元年乙卯(1195)] 56岁
○二度罢居上饶。
○二月,赵汝愚罢相,出知福州。十一月贬永州。
○十月,稼轩又遭劾,免去秘阁修撰。
○是年铅山期思新居落成。
[庆元二年丙辰(1196)] 57岁
○带湖雪楼被焚;举家徙居铅山瓢泉。
○赵汝愚卒于衡州。韩侂胄加开封府仪同三司,兴“伪学党禁”(亦称“庆元党禁”)。网括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为“逆党”,以朱熹为“伪学之魁”。
○九月,稼轩以言者论其“赃污恣横,惟嗜杀戮,累遭白简,恬不少悛”,罢宫观。至此,稼轩所有名衔,尽削一空。
[庆元四年戊午(1198)] 59岁
○家居铅山瓢泉。
○朝命复集英殿修撰,再主管武夷山冲佑观。稼轩有《鹧鸪天》词,题曰“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吴绍古(子似)任铅山尉,与稼轩酬唱颇富。
[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 63岁
○仍家居铅山。
○二月,弛“伪学党禁”。
○十二月,韩侂胄由太傅而进太师,封平原王。起用士大夫之好言恢复者,谋北伐。
[嘉泰三年癸亥(1203)] 64岁
○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六月到任,疏奏州县害农六事。创建“秋风亭”。
○招刘过(改之)来会。与八十高龄老诗人陆游结识,引为忘年交。
○十二月,召赴行在。陆游有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赠行。
[嘉泰四年甲子(1204)] 65岁
○正月,宁宗召见。力主战,言金国必乱必亡。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三月,差知镇江府。积极备战,遣谍侦察敌情,复拟招沿江士丁,建万人军旅。
○五月,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
○是年,稼轩跋高宗《亲征草书》,抒高宗、孝宗二世不振之慨。
[宁宗开禧元年(1205)] 66岁
○在镇江守任。
○三月,以荐人不当,降两官使用。
○六月,改知隆兴府。七月初,未至新任,臣僚劾其“好色贪财,淫刑聚敛”。遂罢职,与宫观。秋,返铅山家居。
○七月,韩侂胄进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上。
[开禧二年丙寅(1206)] 67岁
○家居铅山。
○春,朝命差知绍兴府,兼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
○四月,追论秦桧主和误国罪,削爵改谥。
○五月,韩侂胄请伐金诏下,然多败绩。
○十二月,进稼轩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并诏令赴京奏事。
[开禧三年丁卯(1207)] 68岁
○京师奏对,任命兵部侍郎,力请辞免,遂罢。
○继之叙复朝请大夫、朝议大夫。
○归居铅山,八月染疾。
○九月,除枢密院都承旨,令速赴行在奏事。未受命,上奏乞致仕。
○九月十日卒,特赠四官,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十一月,史弥远杀韩侂胄,并于十二月知枢密院事。
[宁宗嘉定元年戊辰(1208)]
○稼轩卒后一年。
○三月,复秦桧王爵赐谥。给事中倪思劾稼轩迎合开边,请追削爵秩,夺从官恤典。
○九月,宋金“开禧和议”成。
[恭帝德祐元年乙亥(1275)]
○稼轩卒后六十八年。
○史馆校勘谢枋得请于朝,追赠少师,谥忠敏。



推荐阅读:

李白诗110首

李峤《评诗格》

唐宋名贤诗话

张祥龄《词论》

陈绎曾《诗谱》

郭麟《词品》

沈谦《填词杂说》

吴师道《吴礼部词话》

俞彦《爰园词话》

近体乐府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彭孙《金粟词话》

韦居安:梅间诗话⑴

韦居安:梅间诗话⑵

黄大舆《梅苑》

蒋抱玄:民权素诗话⑴

蒋抱玄:民权素诗话⑵

沈祥龙《论词随笔》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⑴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⑵

曾慥《高斋诗话》

黄彻《巩溪诗话》

吴宓:空轩诗话⑴

吴宓:空轩诗话⑵

张德瀛《词徵》

赵彦端《介庵词》

袁枚:随园诗话⑴

袁枚:随园诗话⑵

袁枚:随园诗话⑶

袁枚:随园诗话⑷

袁枚:随园诗话⑸

袁枚:随园诗话⑹

袁枚:随园诗话⑺

袁枚:随园诗话⑻

夏敬观《学山诗话》

王力《诗词格律》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赵翼:瓯北诗话⑴

赵翼:瓯北诗话⑵

赵翼:瓯北诗话⑶

葛立方《归愚词》

李渔《窥词管见》

陆辅之《词旨》

苏轼《东坡词》

尤袤:全唐诗话⑴

尤袤:全唐诗话⑵

王骥德:曲律⑴

王骥德:曲律⑵

陆机《文赋》

吴乔:围炉诗话⑴

吴乔:围炉诗话⑵

吴乔:围炉诗话⑶

沈其光:瓶粟斋诗话⑴

沈其光:瓶粟斋诗话⑵

贺裳《皱水轩词筌》

黄庭坚:山谷词⑴

黄庭坚:山谷词⑵

沈德潜:古诗源⑴

沈德潜:古诗源⑵

沈德潜:古诗源⑶

连横:台湾诗乘⑴

连横:台湾诗乘⑵

连横:台湾诗乘⑶

虞世南:全唐词⑴

虞世南:全唐词⑵

虞世南:全唐词⑶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王世懋《艺圃撷余》

髙正臣《髙氏三宴诗集》

周密《浩然斋词话》

由云龙:定庵诗话⑴

由云龙:定庵诗话⑵


仗剑行千里 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