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词人·林逋

  林逋(967-1029),字君复,钱塘人。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身未娶,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后人称林处士。有《和靖先生诗集》,存词4首。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林逋在文学史上,首先是以隐士诗人而著称的,他写诗不喜保存,随写随抛,并不希冀留名于后世,临终前自书一诗云:“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评者认为比之王禹偁的 

谢表:“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报。”一句,品格更见高迈。但王禹偁为宋室之臣子,林逋做人间之隐士,志向与要求均自不同,也不必一概而论。林逋的诗集是后人收集而得,一共300多首 ,而填词在当时犹视为小道,存留更少,《全宋词》仅见4首,其中一首还是那篇著名的《山园小梅》,当作《瑞鹧鸪》这个词牌来传唱,按严格要求,他的词作只应该算作3首。

  

  其实说到林逋,《山园小梅》一首无论是诗是词,都必然无法回避不提的,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推为咏梅绝唱,后人甚至评为:“暗香和月入佳句,压 

尽千古无诗才。”林逋这一联并非原创,而是本于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但原作分咏两物,仅是写景而无意境,林逋只改动了两个字,却是神韵特出,有点铁 

成金的妙处。另外在意境上,也偶有人讥议,如王居卿就曾在酒席间对苏东坡议论:“林和靖梅花诗里‘疏影’、‘暗香’一联,作为咏杏花、咏桃李的诗也可以呀!”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 

,没有直接争辩,只是说:“当然是可以,就怕杏花李花不敢承当!”满座大笑,估计王居卿当时也只有讪讪无语。而《带经堂诗话》里对诸如此类的议论就毫不客气的驳回去:“《陈辅之 

诗话》里说和靖的梅花诗描写近似于写野蔷薇,这种说法连诗人的意境都没有深入的理解:‘疏影横斜水清浅’,野蔷薇能有这样的潇洒标致?”

  不管后世怎么评论,林逋的梅花诗,确实做到了后无来者的地步,这“疏影”、“暗香”二语,也成为梅花的专用形容词,移去形容别的花都不可。南宋姜夔的自创调词,名为《疏影》 

《暗香》,一看就知道是咏梅词,张炎想改咏荷花,便将词牌名改成《红情》、《绿意》,不便照样沿袭旧名。对于梅花来说,虽然“自从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甚至被公然认作 

妻室,但能有这样风雅高洁的赏识者,总比只解嫁东风的桃杏要欣悦得多了!千古惟有梅花能当此咏,也惟有林和靖能当此花,不然的话,随便换一个人再学他称“梅妻”试试?即便无人嘲 

笑,只怕自己也会醯锰笕弧?/P>

  

  林逋终身未娶,当然也没有子孙,这一点人人皆知,可是又偏偏有人自认是他的后代,明代诗人陈嗣初曾经接待一个自称是林逋十世孙的人,并不说什么,只是拿出《宋史·林逋传》来 让他读,读到“和靖终身不娶,无子。”这一句的时候,来客不禁默然。陈嗣初大笑,赠了一首七绝给他:“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自是闲花草,不是孤山梅树枝。”嘲讽 

得可谓尖酸。

  

  但现代人也有对林逋的传说提出质疑的,理由便是他所作的这首小词《长相思》:“都说林和靖终身不娶,方有‘梅妻鹤子’之说,我却终有疑惑:那个终身只爱草木禽羽的人,果然能 

写出《长相思》来吗?……想来,处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泪的,也是有爱情的。梅可爱,鹤可爱,但终究是人最可爱。……在我,却是希望隐士有后的。绝人情爱的隐士,终不如增人情爱的隐士 更可信呢……”写这一段话的,是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士,也许出于女性的心理,更希望理想中的人物更带有儿女柔情吧。我则以为不然,为什么林逋“梅妻鹤子”,便是“终身只爱草 

木禽羽”,无情于人,便是“绝人情爱”?林逋并没有提倡不婚主义远离家人,我们看他的诗集,对自己的侄儿也爱护关怀,他的不婚,他的寄托情怀于梅鹤之间,为什么就一定要视作乖僻 

不近人情?读他的小词,可以见出他对人间的情爱怀有一份宽容体贴之心,他个人的不婚,也许只不过是没有遇着自己的那杯茶而已,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林逋并非隐居而抛弃婚姻,因为做隐士只需要“不宦”,并不需要“不婚”,与林逋同时代的隐士杨朴,就有妻子,在他被召到朝廷之际,还能写诗调侃之:“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 

送老头皮。”如此诙谐别致的送行诗,视帝皇召见的“恩宠”为“捉将官里去”的灾祸,使得宋真宗也无奈而失笑,只有将杨朴放还回山。突发其想,如果林逋也遇见这样可爱的陪伴自己隐 

居的妻子,是否还会坚持抱着他的独身主义?按:似乎近些时争执林逋究竟有后代与否的文章也不少,亦有人执家谱称为林逋后代,其实也没什么可疑,因为据当时记载,林逋身后有亲属为 之“立后”,依古代人重视香火传承的观念,被立为林逋之子嗣的人(多半是他的侄辈),自然也可以名正言顺的称为林逋后人了,只是从血缘上来看并非他的直系后代而已。



推荐阅读:

[唐]皇甫冉《二皇甫集》

[唐]韦庄诗全集

[清]彭孫遹《延露词》

[清][清]沈谦《东江词》

[元]马需庵词12首

[元]牧常晁词22首

[清]沈岸登《黑蝶斋词》

[清]张令仪《蠹窗诗馀》

[清]钱谦益《投笔集》

[清]冯舒《诗纪匡谬》

[金]刘仲尹词11首

[元]卢挚词22首

[北宋][北宋]杨亿《西昆酬唱集》

[南宋]柴望《柴氏四隐集》

长篇二十韵宋诗集87首

飞花令-中秋

[元]刘因词35首

[金]刘志渊词56首

[清]宋徵舆《海闾倡和香词》

[清]徐石麒《坦庵词》

[清]周之琦《退庵词》

飞花令:秋

[金]刘处玄词65首

[元]刘敏中词149首

[清][清]陈锐《袌碧斋词》

宋代红梅诗词150首

[清]谭吉璁《鸳鸯湖棹歌》

[南宋]高观国《竹屋痴语》

[元]凌云翰词28首

[元]刘秉忠词81首

[清]陈步墀《绣诗楼词集》

[明]乔应甲《半九亭集》

[清]严绳孙《秋水词》

[北宋]李弥逊《筠溪乐府》

[清]周星誉《东鸥草堂词》

[元]梁寅词39首

文镜秘府论·天卷

文镜秘府论·地卷

文镜秘府论·东卷

[明]叶小鸾《返生香》

[元]李孝光词22首

[元]李真人词20首

[北宋][北宋]张先《安陆集》

[清]厉志《白华山人诗说》

[唐]白居易七言八句律诗299首

[清]尤侗《百末词》

[元]李俊明词69首

[元]李齐贤词53首

[明]梁小玉诗录

[元]姬翼词163首

[清]郑兰蓀《莲因室词》

[清][清]黄仲则《两当轩集》

[元]李道纯词59首

[清]李雯《蓼斋词》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赋》

[唐]王勃《王子安集·辞赋》


久擅龙门质 孤竦峄阳名 齐娥初发弄 赵女正调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