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文·百廿特辑丨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

编者按


今天的这期特辑,小编以“勿忘初心”为主题,节选了几段中文系往届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与诸君一同回望初心。


廿


01

2017年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致辞——杨铸

(节选)

此刻,对于各位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大学生活的起点。大学生活会涂染着青春的色彩,会点缀着激情的浪漫,会高悬着理想的风帆。


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大学生活还需要勤奋,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需要秉持对精神的崇敬,对文化的渴求,对学术的忠诚……衷心希望各位能将中文系倡导了多年的“守正创新”精神,化为每个人自身的人生实践。


“守正”就是要坚定地秉持数代学人呕心沥血为北大、为中文系确立的优秀传统。人品要正,行为要正,治学要正。面对各种干扰与诱惑,要能分辨,要有定力。“创新”则是要与时俱进,锐意前行,置身时代的前沿,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新的思考,进行新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实现新的创造,不断将优秀传统推进到新的境界。


“守正”与“创新”是一体的。“守正”以“创新”为目的。“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故步自封。“守正”乃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创新”则以“守正”为前提。“创新”不是追风头,不是赶时髦。“创新”的精髓在于对祖国、对人民、对科学、对真理的挚爱!

 

02

2016年开学典礼在校生代表发言——

2013级本科生刘东

(节选)

我们到底该如何想象大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一个人真的有无数种可能么?松树长不成柏树,莲花变不成兰花。一个人的培养历程不会因为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而暂停,也不会因为大学获得“自由”后重启。


当我们很多人把大学想象成为一个突变的节点、去寄予无限希望的时候,这其中又隐含了我们多少甜蜜的想象?这当然并不否认北大作为“精神原乡”的意义,只是想强调要将大学放回到一个我们人生中应有的阶段里,去思考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


毋庸置疑的,这是全中国最好的一片土壤。我的师姐李轶男在她的文章中写到:“有太多人都在争抢那片最好的土壤,却不甚在意去努力让自己变成一颗配得上这片土壤的种子。”一个人会在这个园子里做很多事情,然而这些事情本身都不能帮你了解到:我究竟是谁。知道“我是谁”,这是“种子”的事情,不是“土壤”的义务。我们探寻自我的道路不因大学而开始,也不因大学而获得。


始终很庆幸自己在中文系的一点在于:我所学的内容,对于“我是谁”这个话题而言,并不是毫无意义。这个院系与这个院系的很多人,都在锲而不舍地讲述着一个叫做“君子不器”的故事。邵公谈的典雅而飘逸,戴爷讲的沉重而高扬,这或许是在这个“位置论”的时代,叙述出来的一种学中文的人独有的“坚持”。

 

03

2015年毕业典礼系友代表致辞——

徐则臣:不忘初心,一意孤行

(节选 )

我希望在大家抛帽的那种纯粹、欢乐的状态中,重温我当年离开北大时的坚定的心境。那个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面对这个世界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确信,给我一根没那么长的杠杆,我也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这种确信,不是因为我有多少才华和能力,而是因为,我有所信、有所执。对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信和执,是对文学的信和执,是对艺术、思想、美和担当的信和执,也是对一种纯粹的、干净的生活的信和执。我的信和执如此纯粹、饱满和无辜,我以为它们坚不可摧,无往而不利;我以为即将进入的那个浑浊的、复杂的传说中的世界,也会像红海看见了摩西带领的以色列人一样,自动地敞开一条道路。


听到这个源于圣经的比喻,大家就明白,这个世界远比红海的波涛要诡谲和凶险。它不会一巴掌把你拍死,但会以各种书本上学不到的古怪的逻辑和障碍来缠绕你、混淆你、搅拌你、阻挡你;它以各种旁逸斜出的知识和光怪陆离的经验来诱导你和篡改你,它所使用的思维和逻辑,不是未名湖的,不是五院的,也不是李兆基人文学苑的,它自成体系,让你误以为那才是根正苗红的生存智慧,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赖以高歌猛进的真理;它时刻在向你高蹈的信与执挑衅,直到你像温水里的青蛙,被一寸寸篡改直至臣服和认同。然后,某一天,你从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抬起头,可能会发现,你的百炼钢早化成了绕指柔。你变了,即使你只是一个与书、与文字、与思想和艺术打交道的读书人。


非常抱歉,作为师兄,我没办法以过来人的经验教给大家如何战胜这个世界,因为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我也每天都面临着被篡改的危险。我完全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强大。你慢慢就学会了折衷、妥协和沉默,慢慢就习惯了绕着圈子走,慢慢就被磨圆了棱角,慢慢就会发觉,你手持“北大牌”知识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经常要恍惚和分裂,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有时候,你在镜子里都能看见自己那张捉襟见肘的脸。


不是我一个人这般纠结和撕扯。有一天我和大学同学聚,每个人都牢骚满腹,原来我们在经历同一种处境。我们都发现我们正离某个美好的东西越来越远,那个东西说堂皇点是理想,说得个人点,就是毕业时的初心,就是我们当年抛帽时所持有的纯粹、饱满的信与执。——我们浑身充满的那些使不完的力气去哪里了?


所以,十年来我不停地往北大跑。毕业后搬了好几次家,都在围着北大转圈,我要确保步行十五分钟能到北大。每一个毕业季,我都会出现某个抛帽的现场,远远地看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往天上抛送他们的学位帽。我需要通过这样的场景来确证我们的初心,提醒自己持守住内心的方寸。

 

04

2017年毕业典礼系友代表致辞——

刘阳:所谓梦想,即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节选)

我正在上演的作品《我,堂吉诃德》里有这样一段独白:“当这个世界本身已经足够荒唐,那到底什么才能算是疯狂?也许太过现实就是疯狂,放弃梦想也许是疯狂。寻找着珍宝,可周围却只有垃圾。太过清醒也许正是疯狂,但是最疯狂的,莫过于接受现实,而不去想这个世界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所谓梦想,大概就是我们眼中,这个世界应该的样子吧。我全心希望大家在毕业之后,还能够像在北大学习的时候一样,继续去强大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至于被迫失去自己的声音,让我们不至于被迫隐匿自己的形象,我们能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凭藉追求梦想这样的行动本身,让我们身边的世界变得更加公正,更加宽容,更加美好。

 

05

2016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致辞——张鸣

(节选)

这里,有必要和大家重温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黄庭坚的一段话,以此和大家共勉:“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俗与不俗,关键在于大节,“临大节而不可夺”,这才是真正的不俗。我曾经说,今天看来,黄庭坚这个要求有点高,我给他改一下,“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势利,势利便不可医”。如何能做到不“势利”?那就要对金钱、权势、地位、利益的诱惑保持警惕,坚守人格的尊严,不断通过“为己之学”提升自身的人格境界。


黄庭坚还有一首诗说:“松柏生涧壑,坐阅草木秋。金石在波中,仰看万物流。”这几句诗的比兴,意味深长,常青的松柏和秋天枯萎的草木对比,惊涛骇浪中稳固不动的金石,和随波逐流的万物对比。在沧海横流的时代,如何选择,黄庭坚的这几句诗,发人深省。


其实,如何选择,黄庭坚的老师苏轼早就给过答案。《前赤壁赋》中有一段话,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朗诵一遍:“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你看,这个问题,还有比苏轼说得更好的吗?只有一个脱离了“势利场阈”的人,才能说出这么精彩的话。


这又说到苏轼了。当年苏轼贬谪岭南,他的朋友佛印和尚托人给他捎去一封信,希望他钩断“功名富贵”之念,“寻取自家本来面目”,做一个“有血性的汉子”,要“脚下承当,努力向前。”虽然不大清楚这些话对晚年的苏轼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我们都知道苏轼凭着过人的坚毅、豁达和自信,战胜人生旅途中的重重险阻,努力向前,成就了一个光明伟大的人格。因此,我谨以这些话与同学们共勉。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在践履“为己之学”的路上,做一个“有血性的汉子”,脚下承当,努力向前。

 

06

2017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致辞——

陈晓明:知天下,也知其不可而为之

(节选)

在你们毕业之际,要开始另一阶段的人生时,我想和你们交流一点想法。就说三句话吧。


其一,“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语出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这里是有点轻视读书人,但诸位肯定不是一般读书人,当然不甘为俗士。“识时务”并非是指看清眼前的、周围环境里的权力形势,利益格局;“识时务”是要看得懂潮流,看得清天下大格局。如今天下大势,风起云涌,政治、科技、文化、宗教、种族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中,不管我们把它表述为“命运共同体”,或者是“文明的冲突”,或者是地缘政治,或者是后冷战格局,北大中文人对天下要有一种认识,有一种情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清醒认识。尤其是当今中国,按一些学者讲,也是处于千年之变局中。


今天的时代也是风起云涌,狄更斯在《双城记》这部小说的开头曾经描述了他所处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读了四年甚至更多年的北大中文系,大家对这段话一定是耳熟能详。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火车头带领人类社会走进工业化的伟大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总是丰富、复杂乃至混乱的。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把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时代称之为“动乱时代”的开始。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也是毋庸置疑的。以“这是……什么什么的时代”来描述今天中国所处的时代,也同样可以列出一大串的排比句。


不管我们怎么描述,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危机、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这一点是必须认识到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今天的中国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也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去奋斗,为创建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去奋斗,为人民的幸福去奋斗。我们要认清天下形势,认清时代潮流,不是为个人算计,而是为国家、为人民更好的奋斗,也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找到准确的方向。


看看,我一说又说到大道理上去了,现在要往小里说。


其二,“知其不可而为之”。看上去这句话与前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有矛盾处,既然识时务,何以还会,何以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呢?识时务是识天下大势,识潮流趋势,但并不等于要追赶潮流,要跟着潮流跑。尤其是“识时务”并非自以为看清形势,可以精心算计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钱理群老师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北大不乏聪明人,不乏算盘很精的人。“识时务”是为着看清历史的方向而坚持信念,而在当今时代,要有自己的真实的理想理念并非易事,可能是要有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想去这句话在座的诸君一点都不陌生,语出《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看守晨门的人是一个隐士高人,他对孔子心有戚戚焉。但读来其实更像是讽刺,钱穆《论语新解》就认为晨门是在讥讽孔子。守门者对孔子并不以为然:“不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坚持去做的人吗?” 这样的人在2000多年前就被认为是不切实际,自讨苦吃。在今天这个时代,“识时务”的人还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吗?显然,俊杰不会,似乎只有笨伯会,在这种情形下,孔子仿佛是愚笨的。不过,我要在这里解构一下《襄阳记》关于“俗士”的说法,今天的时代是俊杰如云,人才辈出,在座的多半都是俊杰。我以为,做俊杰固然可贵,但也不要都做俊杰,时刻都是俊杰。也要做做“俗士”,做一个平常人,做一个普通人,做好自己。不从众,不入流,不合伙。这或许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就像孔子,“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很不合时宜。就像后世的尼采说的那样,做个“不合时宜的人”。


确实,我也是有感于当今时代自以为“识时务”的俊杰太多,会算计的人不难见到。说得大点,谁能透彻看到未来呢?谁能为未来以及更恒久的价值而坚持呢?谁来为国家做那些难做的事呢?北大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做“引领未来的人”。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引领未来”简单理解为“识时务”,“引领未来”也并非仅仅是顺应潮流,恰恰是洞悉潮流,超越潮流,才能真正引领未来。


 “知其不可而为之”,在今天就是要坚持理想和信念去做事,因为真正“识时务”而目光高远,从当下看到未来,就不必计较眼下,而是回到自己的生命本身,回到自己心中的信念,去做难做的事。不管是做论文,还是面对事业的进取,是识时务,顺应潮流,还是为学术理想,或是为人生信念,这是很不一样的生存方式,也显现出不同的生命意义。我也知道今天坚持理想信念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讨好,更不讨巧,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心中能点一盏明灯,能照见你们前面的道路,甚至有勇气独自远行。因此,我在这里说,要有一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今天,我们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解还是常常做了功利化的解释,例如,在说到马云时,我们总会说他当年的奋斗是如何“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他开辟出自己的道路,在别人不能理解他的孤独和坚持时,他始终不放弃。如此理解,扎格伯格也是,乔布斯也是,几乎今天所有成功的互联网英雄都是。但是,我还是不想以最后的成功来倒推“知其不可”,“知其不可”并不是在对未来的功利等待中去做事情,而是本着初心本心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努力。


身为北大中文人,要有一种“知其不可”的见识,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路径。钱穆解释《宪问》篇说:“孔子下学上达,下学,即行道。上达,斯知命矣。”说得耐人寻味。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说得大一点,是听从自己的使命做事;说得低调一点,是按自己的本性做人。所有这一切,无关乎功利,无关乎算计,甚至无关乎成功。以至于雅克·德里达对此有极其富有哲学意味的表达,就是做不可能的事情。他说,在今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做不可能之事。


如此,“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一种知难而上的品格,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积极精神,还有一种甘于寂寞的平常心。


其三,“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再次与前一句话构成矛盾。“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认定信念,坚持不移地做自己的事情。而“退一步”则是要见机而行,适可而止,这二种态度如何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如何能同时作为一种人生准则呢?相信多元论的我并不认为事物的唯一性和绝对性是不可破除的;同时,也相信那些矛盾性的事物是可以形成一种关系,可以重建一种关系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人生价值信念的追求与坚持,“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对具体的生活境况而采取的选择。正是因为坚持人生的信念,做自己要做的事情;目光看向远方,眼下一些困难和挫折就不可斤斤计较。大家很快就要走出校门或进一步深造,面临更丰富也更复杂的生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排名落后、找工作、谈对象、涨工资、评职称、朋友误会、情人反目、领导冷落、亲人别离、遭遇暗算、面对险境……所有这些,都要拿得起放得下。多年前我在课堂上就和同学们讲这句话的道理,你们有位很优秀的师姐曾经和我说起过,她说我在课堂上讲的一番话让她心里的压力放下不少。我说你们曾经优秀辉煌过,人生有过一次辉煌其实就够了,就对得起自己的生命,随后就是尽着自己的努力,成功与否,不争一日之长短,不必太在意,“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座的诸君都是人中俊杰,人生得意与成功理所当然,但也可能会遇到诸多复杂的情况,也会有不如意的情况出现。我倒是想起王朔的小说《顽主》里的一个场景:马青兴冲冲地走到了前面,对行人晃着拳头叫唤着:“谁他妈敢惹我!谁他妈敢惹我!”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敢惹你。”马青愣了一下,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这当然是王朔式的幽默,甚至有点机会主义或犬儒主义,但退一步也不失为一种明智。古语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倒是希望你们年纪轻轻,虽然血气方刚;对于生活、生存,另有一种通达,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量。我鼓励你们有英雄主义气概,但不希望你们做无谓的牺牲;我期望你们坚持自己的道路,但不希望为纠纷及失落而消耗精神意志。


总之,不管是“识时务”之智者,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愚者,或者是“退一步”的弱者,都可以是我们每个人展示出的不同的生活面,处于不同的时刻所采取的行动或做出的选择。第一个是对社会,第二个是对自己,第三个是对他人。说到底,我今天的话只有一个意思:心中要有信念,永远保持正直,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丨杨铸:教师代表致辞

【中文·开学典礼】刘东:在校本科生代表发言

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 | 陈晓明:知天下,也知其不可而为之

中文·毕业季丨徐则臣:不忘初心,一意孤行——在中文系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 | 刘阳:所谓梦想,即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中文·毕业季丨张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上期回顾:忆昔丨从一个世纪以前开始讲起

整编:中文系微信平台 张萌

编辑:中文系微信平台 王婧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