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 •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唐•韦应物

《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公历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为夏季开始,其后白昼渐短。古人认为这时阳气至极,阳气始至。有诗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说的是到了夏至时节,白昼渐渐拉长,此时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夏至节气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已经出现。

《夏小正》五月“时有养日”,即白昼最长的夏至日;十月“时有养夜”,即黑夜最长冬至日。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没有异议。

“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

古人将夏至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 • 春官 • 神仕》说:“以夏日至致以示物魅。”即在夏至那天,召致地示物魅来祭祀他们,认为如此便可以清除国中的疫瘟、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死亡等等。此俗也见于汉朝的制度,《史记 • 封禅书》说:“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之。”汉以后历朝多有实行夏至祭地典礼的。

夏至时正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东汉《四民月令》:“夏至之日 ,荐麦鱼于祖祢。厥明祀冢。前期一日 ,馔具、齐、扫、涤,如荐韭、卵。”《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节这一天,取菊花研成粉末,用来防止小麦虫害。

明清方志反映出民间在夏至举行秋报、食麦、祭祖活动。如嘉靖河北《威县志》:“夏至,村落各率长幼以祭,名曰麦秋报。”感谢天赐丰收。万历安徽《滁阳志》:“至日食小麦、豌豆、郁李、戴野大麦一日,具疏食祀天神,人家多不荤。”弘治江苏《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正德《姑苏志》讲苏州“夏至作角黍,食李以解注夏疾。”

民间谚语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自古以来,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

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

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

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

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

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

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夏至诗文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夏至

宋·范成大

其一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其二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其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景祐夏至皇地祗二首

宋·佚名

其一

赫矣淳耀,俶载帝基。

一牙以定,万国来们。

寅恭洁祀,博厚皇祗。

威灵攸在,福禄如茨。

其二

丕命惟皇,万物咸睹。

卜年迈周,崇功冠禹。

有烨炎精,大昌圣祚。

酌鬯祈年,永锡繁祜。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延伸阅读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们的节日·端午┃“五色新丝缠角粽” 天台人过端午

传统民俗:“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之立夏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