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台人讲故事┃张文郁故事之“神灯”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张文郁,字从周,号太素。茅园(今莪园)村人。

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工部主事。五年,因在建皇记、中极、太殿子殿有功,升工部左侍郎。辞职还乡后,曾倾家产,犒赏明将方国安军,使全城百姓免受兵难。

在天台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传说。

张文郁小时候就特别聪明,父母受到老乞丐送乌纱帽的启发,心想,我家世代贫穷,也许发迹就发在这个儿子身上,因此,不管家里多少困难,也熬筋苦胆让他读书。

那时候,莪园村没有学馆,只有旁边的下园徐村有先生。

父母就把他送到下园徐读书,张文郁每天早出晚归。

每日归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开始时,父母看他年纪小,不放心,要去接他。

后来,他对父母说:“你们不用接,我每日回家,都不害怕,还想旁边有人送我,还有盏灯在前面照着。”

听他这样说,村里人说,张文郁一定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有神明护送。

所以,他父母也放了心,不去接送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

有一天放学以后,天已经快黑了,他走到半路一个路廊,迎面碰见一个相貌凶恶的男人,拦住他:“喂,学生,停住。

张文郁说:“你要做啥?”

那人说:“我有一个字写不来,不知你识勿识得?”

张文郁说:“不管什么字,我都识得,你问什么字?”

那人说:“妻子的妻字咋写?”

张文郁用指头在他手心里写了一遍,问:“你记牢了吗?”

那个人说“记牢了,劳驾你。”

张文郁走出路廊,天越来越黑。

以前这个时候,那盏神灯早出现了,可是今日不知为什么没有了。

从下园徐到莪园的路两边都是树蓬,黑沉沉,阴凄凄的,猫头鹰也“呼吁吁、呼吁吁”叫起来,叫的张文郁头皮长长动……

他想起,人们说过这树蓬有狗头熊,怕得汗毛竖起来,拼命往家里逃……好不容易逃到家里。

望身上一看,衣裤都被树枝挂破了,手臂划出了血,脚也碰肿了。

父母看到他这副摸样,又心疼又奇怪:“文郁,今日怎么这副样子呢?”

他说:“爸、娘,奇怪,以前夜夜前面有灯笼,旁边蛮热闹,一点也不害怕。今日为啥灯没有了,两边黑沉沉。”

他父亲听了心想,听别人讲,人要是做了什么缺德的事,神灵发怒,也不来护佑了,就问他:“你今日做了什么对不住人的事?”

他说:“没有啊?”

“你仔细想想看。”

“我放学回家,在路廊碰到一个男人,他问我妻子的妻字怎么写,我告诉了他。”

他父亲听了,明白了一大半。

第二天,他父亲和张文郁找到那男人,一打听,那人问了字,是去写卖契,准备卖妻子的。

可见,一个人即使无意中做了缺德事,也要遭到神明的责罚。

他父亲再一打听,那男人是因为家穷,出去赌博又赌输了,没钱还赌债,才准备卖妻。

父亲告诉张文郁,家中还有多年积蓄下来的二千钱,赶快取来,送给那个男人,让他再也不要卖妻子。

张文郁飞快地跑回家,拿来了钱。

那男人感动地跪在地上,千恩万谢说:“好心人,我今后斫指头做记,再也不去赌博,也不去卖妻子。你们的大恩,我日后一定要还。”

从此,那盏神灯又像以前一样,每天照着张文郁。

配图与文字无关


张文郁(1578年—1656年)

字从周,号太素,天台莪园(后居城关)人,明万历十六年中举人,任安徽太和县教谕。天启二年中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因监修皇极殿、中极殿、太极殿有功,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目前北京故宫内三座大殿的雄伟木结构建筑和其它建筑体,是国保文物,供世人参观。

崇祯元年辞归故里,以诗文自娱,著有《度予亭集》。其子张元声、孙张亨梧俱擅诗文,入清后均高隐不仕,世称“张氏三逸”,故居中的“三逸阁”为其三人读书作诗之用,其民族气节至今为当地人传颂。

摄影:孙建辉天台记忆│“毁家纾难保全乡里”之工部侍郎张文郁(上)
天台记忆│“毁家纾难保全乡里”之工部侍郎张文郁(下)
【城·记】张文郁故居·度予亭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怒涂官名册”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黄龙盘楼”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天台城开八门”
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庞矮打国舅”
记忆里┃天台古城的格局与韵味记忆里┃天台县建置沿革
记忆里┃天台的风俗溯源与“重伦理,尚礼仪”的儒家礼制
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五秃诗”
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做跌倒诗”
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县官守门”
天台人讲故事┃范理故事之“官不扰民”
天台人讲故事┃庞泮故事之“县官守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