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连接商业,协力社区治理

林欣蓝 高和畅 2023-03-14



今年的城市更新论坛于4月15、16日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本次论坛特设社区深运营分会场,其中《社区更新的商业治理和商业连接公益》的圆桌会讨论环节作为压轴,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对话。






以行业研究为驱动,专注为社区商业运营商提供金融和发展服务的高和畅CEO郑萍女士作为该环节的主持人,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参与圆桌讨论的各位嘉宾:成都市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的明星书记——杨书记;从陆家嘴街道起步,致力于社区治理的善行文化CEO钱政东先生;聚集了一群主流运营官,做了很多街区小商业的比褐商业创始人陈志勇先生;以及做过大商场也做过小菜场,上海烟火型商业的代表十二街的联合创始人蒋平女士。





社区商业的广泛定义

此次讨论会上,郑萍女士对社区商业提出了更广泛的定义:我们共同的认知社区商业不是一个行业,它其实是一个场景。社区商业是把多个细分内容组合在一起的场景,用社区生活服务或者社区服务来形容更为准确。

 

随后,郑萍女士与现场的观众分享了两个有趣的数据:上海目前8000万方商场店铺总量中,2万方以上的购物中心不到2000万方,6000万方的面积其实是分散的、小的街区商业和社区商业;第二个数据来自于高和畅团队的街头调研,调研发现社区商业里有两个80%。第一个80%是80%的商户是夫妻店,第二个80%是80%的夫妻店不到30平米



今天所用的“社区商业”一词,是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也是这个行业很难发展的原因。针对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商业运营商如何更有效的连接与协同,现场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基层组织嫁接商业助力社区


杨书记站在社区基层组织的角度,提出基层组织需要做好的三件事:1. 夯实党的基层执政根基;2. 筑劳基层治理的根基;3. 提升群众美好生活的品质。作为基层组织,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助力社区通过与商业嫁接激发社区活力

 


关于各方需要如何进行协同这一问题,杨书记表示应该先要把协同的要素找出来,比如组织要素、资源要素、人才要素等,再判断这些要素需要什么机制,去协调各方有序有效的为民众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基层组织可以作为枢纽,协调各方的利益平衡点;社会组织可以基于公益的视角,可以更好的为各方赋能,提供技术支持;运营商可以通过商业提能升级,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生态。

 

同时,还要让社区被看见,要让所有人都看见社区,看见我们所在的商业街区,让大家都看到社区内的商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还是可以提供安全、人气和社会资本的地方

 

其实政府也好,商业也好,公益机构也好,基层组织也好,包括全体的民众也好,其实可以做到五位一体,共同思考如何让生活美起来,日子好起来,秩序建起来,规则用起来。


成都玉林东路社区一介·巷子里与白胡子咖啡馆




公益连接商业实现可持续


钱政东先生表示社会组织在其中的功能就是通过公益连接商业,为商业做公益整合,在帮助辖区内特殊人群、满足政府基本诉求的同时,叠加年轻群体的消费内容,以提高经济效益。公益的背后一定是商业,没有商业,公益一定是不可持续的。他还举了浦东门房革命的例子,将三口一视界:社区服务的端口、文明示范的窗口、安全守护的关口的理念带进社区,将小区底商功能放大,去实现公益的可持续。





社区商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方协同


从商业运营商的角度,陈志勇先生认为,协同其实是连接和可持续的问题,当前连接已经有政府、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在做,但是可持续多数是单向的可持续,不是自发的或原动力的可持续。

 


在说协同之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社区商业到底是什么。社区商业其实分为两个词,一个是社区,一个是商业,首先是社区,然后才是商业。所以在社区商业里面最重要的是社区,它有属地性,天然决定了它不可能绝对复制,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链接、去协同,才有可能把社区商业做成有社区属性的商业。

 

另外一个词是商业。社区商业本身不只是生意这件事情,不管是在商业中心,还是在小区门口,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在做生意,但是这个生意的本质是给大家提供生活服务,它其实是一个配套,不是一个纯生意行为,解决的是大家对空间或内容或产品的需求,它需要跟其他很多地方产生链接。

 

在做社区商业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考虑老百姓的基本需求,然后是街道或社区对这个地方的规划,物业公司的需求,这就需要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协同。未来,社区商业要做的事情将会是帮助社区里的人,在社区商业里找到不同的角色,他们一方面做着生意,一方面也在这里生活,另一方面他还参与了社区的管理。这也是社区商业和社区组织的协同。


上海More Than Eat

蒋平女士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三种形式的协同:政府层面的协同、社区层面的协同、运营层面的协同

 


上海的老旧小区经常面临产权分散在国企和个体手中,只有统一收回后才能进行统一经营,这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引领;做商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餐饮排烟排风等工程问题,需要通过社区或街道的协同,让百姓参与方案讨论并给予理解;根据多年的招商运营经验,蒋平女士发现社区商业的经营者有70%来自于社区,一方面运营方赋能经营者,让其可以实现持续经营,另一方面需要商户协同让社区实现共建共治。各方的力量都不容忽视且不可或缺,因此必须协同起来,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12街



连接、治理、赋能


与现场的三方嘉宾做了探讨后,郑萍女士总结出三个关键词:连接、治理、赋能

 

一、 连接。基层组织其实是连接街道、百姓,以及整个社区中各个机构的关键环节。社会组织其实连接着街道及基层组织等各个关键环节。此外,运营商常常是我们在街铺和街区里被忽略但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角色,他们连接着小商铺,同时也连接着消费者。

 

二、 治理。基层组织与社会组织角度的治理更偏向于社区治理,如安全治理、商业运作的规范化治理等;而运营商角度的治理则更偏向于商业治理,如业态治理(升级)等,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共同推动人们的美好生活。

 

三、 赋能。各方既是赋能方又需要被赋能,同时彼此之间因为各个细分、专业领域不同,需要取长补短,需要吸取更多细分知识。



郑萍女士用了一组数据作为结尾,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其实非常相似,但两个城市的网购率却天差地别。2019年底全国的网购率大约为24%,北京的网购率达到了29-30%,而上海的网购率甚至不到15%,因为上海有6000多万方的社区商业面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商业的消费份额大约占到社会零售品总额的60%,相信在中国这个数据会更大。

 

上海的运营商已经开始尝试对商户进行赋能与孵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特色创意的商业出现在社区中。虽然社区商业的发展较为缓慢,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前方的希望在逐渐发亮。



(欢迎阅读、转发、留言、点在看。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转载规则,并联系小畅[ID:Gohichang]获得授权。版权归高和畅所有。)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小资管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