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机接口原来长这样?!元宇宙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wuhu小精灵 wuhu动画人空间 2024-04-20

wuhu专题

文|山茶茶


元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科幻爱好者的回答可能是一致的:脑机接口。


《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科幻作品其实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当你登入游戏,再也不用遵循死板的预设动作,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当你触摸草地,你会感受到草叶轻飘飘拂过你的手掌心,微风伴着清新的泥土香味扑面而来,温暖的阳光笼罩你的全身。


再进一步,脑机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游戏中。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表明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与虚拟的自己对话。


如果这项技术更加成熟,也许未来某天,人类即便肉体死亡,思维却能被永远保存在云端,实现“数字永生”?


这听起来确实挺科幻的,对吧?


但事实上,已经有一群人在致力于将“科幻”变成“科学”。



01

马斯克:人类首例脑机接口手术


1月30日,马斯克在旗下社交平台X上宣布,其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首次将芯片植入到了人类大脑之中,目前恢复良好。


马斯克还介绍道,Neuralink的首个产品名叫“心灵感应”(Telepathy)。


“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现拥有100多名员工。


官网介绍,Neuralink正在开发一种“完全植入、无线、高通道数的脑机接口”,目标是使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治愈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以及帮助恢复失明患者视力等。


而所谓脑机接口,就是在人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一条用于信息交换的连接通路。


当大脑内的电子植入物收集到大脑发出的信号,就可以将它们转换成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


该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猴子和猪身上检测其设备。


到了2021年,Neuralink放出了一段视频:一只猴子在玩心灵感应视频游戏,并要到了葡萄零食,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但人们想做的绝不仅是移动鼠标这么简单,而是刺激的枪战或者脑洞大开的创造。


而想要达到这个程度,一个必须跨越的门槛就是“解码速度”。


单位时间内能解析出的脑信号越多,就能越精密地控制电脑。


图为脑机接口设备的案例,其大小与硬币相当,具有连接到大脑的“线”。


2019年以来,马斯克曾多次表示Neuralink将开始脑机接口的人体时间,但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安全风险为由拒绝。


直到2023年5月25日,才获得批准,正式启动首次脑植入物的人体临床研究。


2023年9月19日,Neuralink开始公开招募,表示首次人体实验的对象标准为40岁以下因渐冻症而四肢瘫痪的人。


在2024年Neuralink最新的进展中,马斯克表示,手术十分成功,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很有希望。


这表明Neuralink的设备正在检测大脑内部单个神经元的信号,或许可以实现解码更高质量的大脑信号。


脑机接口植入设备演示


去年,Neuralink曾表示2024年将进行11例手术,而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22000。目前,还有数千人正在排队等候接受植入手术。


有分析称,通常情况下,首次人体实验会招募5-10人,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


如果进展顺利,Neuralink可以开始所谓的“可行性研究”。


不过,威斯康星大学神经工程研究所联席主任Kip Ludwig也表示,商业化的脑机接口上市仍需时日,乐观估计也要10年左右。


02

G胖:脑机接口将远超肉体外设


事实证明,富有野心的企业家们不谋而合。


Valve游戏公司创始人、Steam老板Gabe Newell(以下简称“G胖”),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对脑机接口很感兴趣。


右:G胖


2021年时,他们就已经与开源脑机接口平台Open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合作 ,正在共同开发脑机接口软件开源项目。


G胖希望用脑机接口技术读取玩家的脑电波,实现不用手脚,摆脱手柄等外部设备,仅靠“思维”就可以随意控制角色或物体的操作。


G胖同样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将是“沉浸游戏”的未来,并且“在2022年,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开发者,你的实验室里没有脑机接口头盔,那么你就是在犯蠢。”


OPENBCI的CEO Conor Russomanno 曾展示了Galea原型,这是一种能够附接到AR和VR头显,并通过生物传感器来监测实时数据流的全新硬件。


在他的构想中,BCI技术可以解读玩家的情绪,游戏可以据此来同步调整难度,以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比如系统意识到玩家正在感到无聊,那么它就会稍微提升难度。


而BCI也能被用于将信息“写入”玩家大脑,让玩家感到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同的个体。


并且通过编辑视觉刺激,玩家还可以感受到更高的保真度和沉浸感。


Valve公司首席实验心理学家Mike Ambinder戴着OpenBCI Ultracortex BCI Array玩游戏


未来,脑机接口将带来远超人耳或人眼能提供的沉浸感,而“现实世界将不再是我们用来衡量最佳视觉保真度的标准,相比人脑中的体验,现实世界将变得单调、苍白且模糊。”


G胖认为,早期的脑机技术也许会被应用在“改善睡眠”上,患者可以在APP上选择自己希望的“快速眼动期”时段,然后这个信息就会被“写入”他们的大脑。


但由于脑机技术会刺激玩家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考虑其潜在风险,V社不会在短期内推出BCI头戴式设备,而未来消费者是否愿意采用这一技术也将基于其个人意愿来决定。


03

米哈游:打造十亿人的虚拟世界


国内方面,同样早有企业开始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布局。


2021年3月4日,米哈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等研究课题,共同建立了“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



而研究初期,研究方向是运用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抑郁症。


关于这项技术,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曾表示,此前他们已经有过第一代技术的探索:


将电极芯片植入人脑,用电极芯片直连神经环路,通过电刺激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但在第一代技术中,调控治疗的结果只能由病人自己反馈给大夫。



不过在与米哈游合作的脑机项目中,电极芯片会增加神经信号记录功能,可以实时传递信号并反映在计算机上。


这样病人的任何变化都将被直观地监测到。


虽然目前看来,临床试验方向与元宇宙差得有点远,但米哈游早已在各方面积极布局。


早在2018年,此时米哈游刚刚实现盈利不久,就组建了“逆熵工作室”,专门负责虚拟形象“鹿鸣”和脑机接口项目。


2021年初,米哈游原CEO蔡浩宇在一场公开分享活动中表示,希望在2030年,打造出全球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2022年2月,米哈游推出新品牌HoYoverse,官方称其旨在通过各类娱乐服务为全球玩家创造和传递沉浸式虚拟世界体验。


同月,米哈游投资了主要从事商业化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能量奇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对此,米哈游总裁刘伟表示:“可控核聚变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技术……能量奇点是我们看到国内首家探索这个方向的创业公司,他们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


聚变能源商业化一旦实现,所带来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我们试图想象,一个能源充裕程度是目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未来世界将是什么样子,而且这些能源是完全清洁和安全的。这是聚变能源的潜力,我们拭目以待。”


2022年5月,米哈游又跟投了一家民营火箭科技公司,商业航天公司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据介绍,该轮融资将用于“引力-1号”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首飞,同时加快推进百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


2024年1月11日,其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而截至2023年6月,米哈游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方式,拥有了70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涉及AI大模型、XR芯片研发、运载火箭研发、智能社交、游戏开发、脑机接口等多个领域。








除上述几家企业,还有很多团队正在研发脑机接口技术,有的公司也已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


但虽然脑机接口技术让人们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其距离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即便撇开技术问题不谈,包括安全性、伦理、隐私、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衡量。


人类,仍走在叩响元宇宙大门的路上。




END


公众号改版,如果没有星标✨可能之后会看不到我们的文章


添加wuhu小精灵5号微信(wuhudonghua5)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蝉联动画界最高奖项!《蜘蛛侠:纵横宇宙》横扫安妮奖7大奖项!!


 行业震动!OpenAI首个视频生成模型震惊世界后还有这些问题...


《寄生兽》由Netflix联手《釜山行》导演翻拍韩版,质疑声却比噱头大?

2024年全球最赚钱的124个IP,米哈游原神首度上榜!


中国3D海狸火爆外网,成为外国网友的“精神导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