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神秘酒店 | 一座酒店,竟是一部国家史

酒店精品 酒店精品Hotelelitemag 2023-08-06


《HV.酒店视界》短视频节目

由酒店精品传媒采集编辑


每一季,是不同的主题

每一集,是不同的酒店


遥远,却在眼前

生活,值得期盼


每一个期待的目标

《酒店精品》为您全程定制


无论想去哪里

请直接留言私信给我们就好



Travel


第二季


(4)

一座酒店,竟是一部国家史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Raffles Singapore





很早以前,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有一块被称为新加坡(Singapore)的环海渔岛,汇集了来自马来半岛、中华大陆、中亚和欧洲的一批批渔民、小商人、流浪汉和冒险家们,他们到这里落脚安家,生活创业,追逐梦想。


由于气候温润风光秀丽,且地处马六甲海峡之口,早在200年前,这里已成为连接欧亚海上通商的必经之地。


新加坡河,1880年代


1887年12月1日,来自伊朗的亚美尼亚裔四兄弟“萨基兄弟”(Sarkies Brothers),租用离海边不远的一组平房,在这里开出了一间仅有10个客房的小酒店。 


这个酒店,就是今年已134岁的大名鼎鼎的新加坡莱佛士酒店,Raffles Singapore。


而莱佛士,既是这座同名酒店的精神象征,更是新加坡最早的创建者。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谁是莱佛士爵士


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 - 1826),英国远东殖民地政治家,新加坡的缔造者。


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

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


1781年7月,在加勒比海岛国牙买加的莫兰特港口,一艘停泊岸边的英国货船里,小莱佛士出生了。这个船长的儿子家境虽不宽裕,节衣缩食的父母还是把他送到伦敦一个寄宿学校里,学一些外语和地理课程,也学了如何记账。但刚14岁时,他就只好辍学谋生,进入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当了个负责抄写和跑腿的小店员,凭着勤奋机灵,这小孩很快被上司看上。


英国东印度公司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表面上是个大型贸易公司,其实是当时英国向世界扩张殖民地统治的一只重要的魔掌,南亚和东南亚很多英属殖民地都少不了东印度公司的影子,马来半岛更不例外。


可能是命里注定,莱佛士必然要和这遥远的东方结缘,最终难解难分。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双桅帆船


1804年,23岁的莱佛士与比他大十岁的一位寡妇结婚。第二年,就被派往马来半岛的槟城,那时被英国殖民者称为威尔士王子岛。


已在公司历练整整十年的莱佛士,能干,聪明,人缘好,热衷与马来亚人交流,钻研他们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这种对当地文化的重视,没有第二个英国人能做到,赢得印度总督赞赏。莱佛士很快就当上了槟城新州长的助理秘书。亚洲殖民地的一切,使莱佛士眼界大开,也决定了他与这片土地二十年的漫长命运。


1811年,英国远征军登陆马来群岛的爪哇岛,与荷兰、法国军队激战并占领该岛,随后又攻占原属荷兰的更大的苏门答腊岛。30岁的莱佛士就地入伍担任作战参谋,表现十分杰出,这一仗打完立即被任命为爪哇代理总督,很快又被提升为苏门答腊总督。


年轻的莱佛士很有远见,作为殖民地最高长官,他着力改善与当地人的关系,保护甚至鼓励发掘文化古迹,尤以婆罗浮屠的重新发现最为出名,深得人心。多年后,他凭借这段往事撰写了一部《爪哇史》,轰动英国学术界。


摄于1982年的“婆罗浮屠“,该名字最早出现在莱佛士爵士的《爪哇史》中


但英国与荷兰在远东的竞争仍在继续,为了摧毁荷兰在马来群岛各地的商业垄断据点,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寻找新贸易港口,莱佛士盯上了马六甲海峡里面的那个小岛:新加坡。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率领武装船队在这块岛屿的南端登陆,当天即宣布,英国东印度公司已从当地苏丹(原住民首领)获得该岛治权,此时,莱佛士38岁。


19世纪初未经开发的新加坡


事实上,莱佛士获得治权之初并不顺利。一是并未得到当地苏丹许可,但莱佛士发现这个苏丹是 “次子夺嫡”,于是他立即推翻了这个苏丹,支持流亡中的大儿子当了个傀儡。二是荷兰人不愿认输,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马来总督挑拨莱佛士有个人野心,总督居然让莱佛士立即退出。但最终英国政府接受了莱佛士的力争,认为此举对英国远东殖民地整体有利,于是放手让他大干。可莱佛士与自己的老东家东印度公司从此结下了梁子。


这个总人口只有1000人的小渔岛,其实是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的深水良港,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在莱佛士治下,港口里每天挤满了大小船只,人口到1821年已激增至5000人,新移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络绎不绝。


接下来的事情印证了莱佛士的战略眼光。


19世纪中期英属殖民地新加坡


1823年1月,这位新加坡首任的总督正式宣告,新加坡为“自由贸易港”,完全免税,任何生意都可以做,任何货物都可以在这里交易。小岛向全世界敞开了经济崛起的大门。


这一笔,记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


1825年,新加坡人口突破一万大关,贸易额竟然达到2200万美元。这个成绩,已超越马来半岛最大港口槟城贸易额的两倍半。


这位年轻的莱佛士爵士,让这个海岛告别沉寂,仿佛坐上火箭一般,开启了蹿升为东南亚第一港口的近代史。


更为新加坡人津津乐道的,是莱佛士善于调和各族裔关系,当时新加坡以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为主,还有欧洲人和其他人种,莱佛士的城市规划让各族裔分社区居住,各宗教共存,井井有条,基本奠定了新加坡文化多元、宗教自由的社会格局。


莱佛士的早期新加坡规划方案


莱佛士对新加坡的贡献还包括极力抵制奴隶贸易,热衷教育并于1823年创办了新加坡最早的学校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以及创建博物馆、图书馆、香料园......


莱佛士书院

莱佛士图书馆及博物馆


莱佛士在新加坡声誉崇高,但个人生活却极具悲情。


他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与第二任妻子生下五个孩子,由于航途劳顿和热带疫病,其中四个在1821年至1823年的三年间先后夭折,最大的没活过4岁,最小的没活过2个月,给莱佛士的精神造成致命创伤。


心灰意冷的莱佛士夫妇决定带上全部财产返回英国。


1824年2月登上一艘“名望号(Fame)”远洋船,这个船名与“火焰(Flame)” 仅一个字母之差,似乎预示着不详。当晚,名望号起航后突然失火,奇怪的大火把船完全烧毁沉入海底。莱佛士夫妇虽大难不死,但他带上船的毕生积蓄、多年收藏和日记笔记全都化为乌有。


莱佛士回到英国后,老东家立即公开与他翻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老板们拒不承认莱佛士在新加坡的成绩,拒不发放船难抚恤金,在1826年4月给莱佛士回信中还指控莱佛士滥用公款并要求他赔偿22000英镑。


1826年7月5日,发现自己患上脑瘤的莱佛士坐在自家楼梯上离世,刚刚45岁的他早已积劳成疾,下葬时连一块墓碑都没有。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把贪婪和妒忌做到极致。


新加坡莱佛士爵士雕像


今天,只有6000公里外的新加坡,人们从未忘记莱佛士为这块土地的贡献,建立了博物馆,称他为“新加坡之父”。



从“蒲罗中”到新加坡


有关新加坡最早的汉字文献记载,出自公元243年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康泰受命南下回国后所著的《吴时外国传》,将新加坡称作“蒲罗中”,来自马来语Pulau Ujong的对音,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


一千多年以后,十四世纪的中国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称新加坡为“淡马锡”,是从爪哇语Temasek谐音而来,意为“海城”。


十四世纪末,统治整个马来群岛的三佛齐王国Samboja kingdom的王子在新加坡一带狩猎,居然遇到狮子,以为吉兆,于是以梵文“Singhapura”(狮子之城)为这块属地命名,马来语为Singapura,英语定为Singapore,以后随着华人定居者越来越多,便有了汉语译名“新加坡”。


鱼尾狮,新加坡国家地标


淡马锡和狮城,至今还是新加坡标志性的国家文化符号。


这个小小的岛,自古被马来群岛风情,汉民族习俗和远道而来的荷兰海盗、英法殖民文化先后浸透,历经几百年文明杂糅、宗教混融,社会蜕变,最终形成多元文化完美的共生共存,练就小国大智,包容不争的品格。



莱佛士酒店诞生

与生俱来的基因


莱佛士酒店,是新加坡的孩子,被与生俱来的新加坡文化基因养大成人。


1887年12月1日,来自伊朗的亚美尼亚裔四兄弟“萨基兄弟”(Sarkies Brothers),租用离海边不远的一组平房,在这里开出了一间仅有10个客房的小酒店。 


1887年12月1日,新加坡莱佛士酒店开业

萨基兄弟中的老大马丁端坐,老四阿沙克站在他的右侧;照片最左侧是酒店总经理,最右侧是酒店会计


酒店规模不大,定位却不低。新加坡作为衔接欧亚的自由港发展迅速,萨基兄弟之前就在东南亚各地闯荡,以租房经营小旅馆为生,已经颇有经验,他们想赚的,是欧洲富裕商人的钱。实现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给酒店取个能快速叫响的好名字。


四兄弟一商量,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名字:莱佛士Raffles。这个创建了新加坡的英国爵士后来反被英国贵族们修理,命运多舛,悲凉早逝,但在新加坡却备受尊敬,如果把酒店命名为新加坡莱佛士酒店Raffles Singapore,无疑是最棒的选择。他们深知,致敬新加坡的原始缔造者必是人心所向。


莱佛士,立竿见影地成为吸引所有高阶层客人的金字招牌。这位去世刚50年的爵士不仅无数倍放大了酒店的名声,也为酒店追求的精致食宿和服务水准完美代言。


很快,这个响亮的名字带动着莱佛士小酒店大步前行,因运而生的市场需求和新老客人的热捧明确着酒店发展的方向,也注定了酒店未来难以平静的命运。


约翰斯顿码头,新加坡,19世纪末


人们内心的共识是,这个以莱佛士为名的酒店,就代表着新加坡。


1887年开业的莱佛士酒店,赶上了新加坡英属殖民时期的黄金年代,随着东南亚橡胶产业崛起,新加坡跃升为全球橡胶分拣出口中心。莱佛士酒店的生意,已远超创始人萨基兄弟最初的预想。


1890年,酒店开业不满3年,踌躇满志的萨基兄弟就大手笔新添两栋翼楼和22套崭新套房。1892年,开设印度风味餐厅Tiffin room,掀起一股周末吃咖喱菜的新加坡时尚;1894年,又一座新的L“型”棕榈翼楼落成,再添30间套房,至此,莱佛士酒店的标志“棕榈园”终于围合成型。1896年,新加坡首家桌球酒吧Bar & Billiard Room 开张。真是两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棕榈翼楼

桌球酒吧(左前)


1899年,酒店开业12年后,一栋典雅的三层纯白新主楼惊艳问世,呈现晚期维多利亚文艺复兴风格,取代了最初的平房,成为新加坡地标。


莱佛士酒店是新加坡第一家以电力驱动的酒店,电灯、吊扇和呼叫铃全部由酒店发电机供电。在那个年代,电灯让莱佛士酒店成为一道亮丽的夜景,在新加坡的月色中点亮令人激动的光芒。


1899年新主楼图纸

1899年新主楼,呈现晚期维多利亚文艺复兴风格


酒店还聘请远道而来的法国大厨制作高级法餐,满足富商和官员们的追求,可容纳500人的华丽宴会厅从此夜夜笙歌。


1904年,名为“勿拉士巴沙”(Bras basah)的新楼建成,被媒体报道为“东方苏黎世最伟大的建筑”;1920年再添“东方最迷人”的舞厅。灯火通明的晚宴、化妆舞会、乐队表演,桌球比赛......多彩的社交活动令客人疯狂,也令这块远东殖民地小岛更加充满诱惑。


1920年的“东方最迷人”舞厅

1925年的圣诞化妆舞会

舞厅管弦乐队现场狂欢


二十世纪初的莱佛士酒店风光无限,既是新加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缩影,也见证了众多传奇名人留在远东的印记。


可想而知,不少英国著名作家来到亚洲体验生活,都曾多次入住莱佛士酒店,包括《黑暗之心》的作者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丛林故事》的作者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人性的枷锁》的作者毛姆(Somerset Maugham)。三度入住莱佛士酒店的毛姆还留下一句名言“莱佛士酒店就是东方所有奇异的化身”(Raffles Hotel stands for all the fables of the Exotic East)。


在莱佛士酒店花园享受阳光的毛姆(右)


同为英属殖民地的印度人在新加坡的经商起步很早,其中不乏头脑灵活快速致富的一批,自然也成了莱佛士酒店的忠诚客人。对此,萨基兄弟灵机一动,干脆把印度贵族最喜欢的锡克教卫兵搬到酒店来,摇身一变化身酒店门卫。


锡克教门卫身穿军官制服,肩披流苏,腰系宝带,头顶洁白无瑕的包头巾。



这个创举,让高大威猛的美髯公变身酒店门前的迎宾官,让客人对神秘东方的联想变成现实体验,一下就成了莱佛士品牌的形象标志,更是顶级服务水准的象征。


一百年前来,莱佛士酒店的锡克教门卫也真不是摆设,曾经和一头试图闯进酒店的野猪较量,让野猪知难而退,还曾勇敢地赶走了一条潜入花园的大蟒蛇;1997年拍摄的著名影片《天堂之路》(Paradise Road),这些美髯公也出镜不少。至今,莱佛士酒店开创的锡克教门卫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1902年,酒店桌球酒吧,一只老虎成为传说


1902年的某天深夜,一只马戏团的老虎在月色下潜逃,一头钻进了莱佛士酒店的花园,先在泳池游了会泳,然后在桌球酒吧里躺平,酣然大睡。发现老虎的酒店员工被惊吓得不轻,好在酒店老板沉着冷静,决定既不报警也不能惊动睡梦中的客人,紧急请来一位神枪手好友。这位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的校长在和老虎的对峙中稳稳地连开三枪。它安息了,也成为新加坡历史上被射杀的最后一只老虎。


当然还有那款世界酒单中少不了的鸡尾酒“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这款蜚声国际的新加坡国民饮品,就是由莱佛士酒店的华裔调酒师严崇文(Ngiam Tong Boon)在1915年发明的。


严崇文(中),调酒师行业里的“状元郎”


一百年的新加坡,当时的礼仪规定女士不能在公共场合饮酒,只能喝茶和果汁,酒店里常见绅士们享受鸡尾酒。不幸的是,这份快乐与女士无关。聪明的严崇文灵机一动,为何不发明一款“看起来像果汁的鸡尾酒”呢?


于是他用杜松子酒,添加菠萝汁、莱姆汁、库拉索和廊酒Bénédictine,巧妙地用石榴汁和樱桃利口酒调出鲜艳的粉红色。


1970年代长吧,吧台长度超过12米


“新加坡司令”诞生了,色如玫瑰,口感香甜,专为女士而调,从莱佛士酒店迅速风靡全城。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不介意女士喝这款“酒”,那个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定从此松动,一款鸡尾酒,竟然撬动了时代的进步。


新加坡司令鸡尾酒(Singapore Sling)


但酒店创始人萨基兄弟的故事,在世界经济大萧条(1929-1933)时期结束。1931年,随着老四阿沙克(Arshak)最后去世,萨基四兄弟都已不在人世,随着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酒店立即没了客人,员工没了工作,供电停了,维修停了,连酒店大楼出手转让也无可能。新加坡莱佛士酒店只好宣告破产,成为当时海峡殖民地的最大破产案。


一群莱佛士酒店的老朋友出面,帮助萨基兄弟的后人一起将酒店财务问题理清。1933年,成立了新的莱佛士酒店有限公司(Raffles Hotel Ltd.),保护酒店本体有惊无险地撑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而其它很多酒店都永久关闭了。



二战阴云

两个命运大反转的酒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加坡迎来了历史上真正的黑暗时期。1942年2月1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英属新加坡,8万英军被俘,新加坡被更名为“昭南岛”,意为“昭和年间所得南岛”。


1942年,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


最后的时刻,大批英国军官和家属聚在莱佛士酒店不愿离去,当日军闯进酒店时,他们还在喝着威士忌,跳着最后一只华尔兹舞,齐唱“英格兰永在我心”(There Will Always Be An England),随后全体被俘。


莱佛士酒店被改名为“昭南旅馆”(Syonan Ryokan),主入口改向朝东。为了维持营业,日方保留了酒店当地员工继续工作,但大家全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员工们将酒店的贵重银器餐具悄悄埋在棕榈园地底,甚至还埋藏了一辆银制切肉手推车。


短短三年后,日本战败投降。1945年8月22日那天,莱佛士酒店里再次聚集了300多名日本军人,他们喝空了店里的所有清酒,用沮丧和绝望接受了失败的现实。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莱佛士酒店见证了这次大反转的“酒会”,在随之而来的英国军队面前,这些日本军官有的被俘沦为战犯受审,有的提前用手榴弹把自己炸成了碎片。


1945年,新加坡,日军向英军投降


1945年9月,酒店终于以莱佛士之名重新开业,员工们激动地将银器从地下挖出来,庆祝劫后余生,重见天日。


同一座莱佛士酒店,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酒会,仅仅时隔三年,战争双方的命运被彻底翻转,历史按自己的脚步向前,酒店成为这种特殊场合绝无仅有的见证者。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餐厅,冷眼旁观历史的裁判



国家名片,历久弥新


二战结束后,世界步入和平发展时代,大量殖民地迎来民族觉醒和国家独立的热潮。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从此彻底脱离英国统治,并最终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当代新加坡


上世纪70-90年代,新加坡经济腾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莱佛士酒店活力再现,经营蒸蒸日上,成为各国皇室政要,名流富豪到访美丽岛国的首选,更成为新加坡国际形象的一张美丽耀眼的名片。


作为全世界仅存极少的跨越两个世纪的顶级豪华酒店之一,莱佛士酒店是亚洲酒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钻石,她伴随和见证了一个国家从无到有的诞生成长全过程,她经历了从开埠到殖民地,从破产到再生,从黄金年代到战争苦难的漫长磨砺和考验,如今,她虽已134岁高龄,却历久弥新,越发优美动人。


历久弥新的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1987年,时值莱佛士酒店100年诞辰,被新加坡政府宣布为国际级古迹。这个荣誉,仅此一家。


2007年酒店120年诞辰,李光耀出席剪彩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于1989年和2017年两度斥巨资重装,既与时俱进,巩固世界奢华酒店地位,更悉心维护传统,升华历史价值。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仍是那个百年熟知的画面,只是更加富贵,更加精致,更加优雅,更加现代了。


1989年翻新期间,专家正在修复柱顶叶子图案

套房与走廊,呈现莱佛士特色的热带殖民风格

花园露天泳池,打造清幽度假胜地

从上至下: 印度餐厅Tiffin Room、法餐厅La Dame de Pic 、中餐厅藝,尽显高雅

精致的莱佛士下午茶,辅以自制烤饼、蛋糕、时令佳肴


莱佛士爵士,萨基兄弟可能都不曾想到,他们之前在这块土地上的奋斗,竟然给后人留下这么好的酒店,这么多的故事,这么难以磨灭的记忆。


果然,从一座莱佛士酒店,看一部新加坡历史。



END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往期精彩

四段爱恨情仇 一座巴黎丽兹

镀金年代的纽约华尔道夫

500年古堡恩仇记



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