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神秘酒店 | 镀金年代的纽约华尔道夫

酒店精品 酒店精品Hotelelitemag 2023-08-06


《HV.酒店视界》短视频节目

由酒店精品传媒采集编辑


每一季,是不同的主题

每一集,是不同的酒店


遥远,却在眼前

生活,值得期盼


每一个期待的目标

《酒店精品》为您全程定制


无论想去哪里

请直接留言私信给我们就好



Travel



第二季


(2)

镀金年代的纽约华尔道夫



若要为美国的镀金年代选出一座代表性酒店,这座酒店非纽约华尔道夫莫属。


镀金年代(Gilded Age),原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首部小说的名字,后被用来形容美国历史上财富突飞猛进的一段特殊时期,时间上大概是从1870年到1900年,介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到美西战争胜利之间。


1893年开业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几乎有着象征镀金年代的一切:狂飙突进的摩天大楼、争奇斗艳的豪门恩怨、日新月异的时尚风貌、欣欣向荣的都市文化......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而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始于“豪门内斗”,风光近四十载后,于1929年拆除并将原址让位给帝国大厦的兴建,全新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随即于1931年迁址重生,赢得“总统酒店”美誉并辉煌至今,如此曲折的经历也是举世罕见。


如要讲述现在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就得先从它的镀金时代老楼讲起;如要讲述那座老楼,就得先讲一讲它背后的人—— 纽约阿斯特家族(Astor family)的故事。



阿斯特家族往事


阿斯特家族在美国的发迹始于第一代杰出人物,老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1763 –1848)。


老阿斯特

John Jacob Astor


老阿斯特出身于德国沃尔多夫(Walldorf)一个屠夫家庭,先是在1779年16岁时远赴伦敦投亲戚,随后于1784年初移民美国讨生活。刚到纽约,他听说皮草生意赚钱,当即决定以此为业,向印第安人买海狸皮,再运到伦敦以10倍价格卖出,终成一代皮草大亨。接下来他又从中国远洋贸易中赚取暴利,一度向广州走私鸦片。


美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皮草生意


1830年代末,老阿斯特看着移民潮水般涌入纽约,1825年开通的伊利运河将五大湖与纽约港连通,认准纽约将成为世界大都会,于是倾尽全部资本买进曼哈顿土地,到他于1848年逝世时,已为家族留下2000万美金遗产,为美国首富。从没有哪个家族像阿斯特家族这样“拥有”纽约 —— 从数千幢大楼收租的 “纽约地主”。


到了纽约阿斯特家族的第四代,两位男性继承人分别是威廉·华尔道夫·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1848 - 1919)和阿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 1864-1912),前者是后者的堂哥。这对富可敌国的兄弟,就是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缔造者。


威廉·华尔道夫·阿斯特

William Waldorf Astor


两兄弟性格迥异,威廉·华尔道夫天性严谨,持有法律学位,一心从政为家族谋取更大荣耀,虽然竞选美国国会议员失败,至少也当过纽约州议员,还出任过美国驻意大利外交大使。


阿斯特四世

John Jacob Astor IV


相比之下,阿斯特四世就显得“不务正业”了,他哈佛大学肄业,常年外国旅行,写过科幻小说《奇异世界之旅》(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发明过自行车闸和振动粉碎机,什么新鲜就尝试什么。


威廉·华尔道夫对阿斯特四世颇有成见,两家人并排住在纽约第五大道,互为邻居却并不亲密,接下来更发生一件事,让两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887年,在威廉·华尔道夫的母亲去世后,阿斯特四世的母亲卡洛琳认为自己是家族资历最长的女人了,便以“阿斯特夫人” (Mrs. Astor)自居。这就把威廉·华尔道夫惹恼了,在他看来,自己母亲去世后,“阿斯特夫人”的称号便应落到自己妻子的头上,而非卡洛琳。怎奈自己妻子太年轻,根本争不过。


阿斯特夫人和她的400人派对大厅


这位卡洛琳就是公认的阿斯特夫人,她手握一份400人精英名单,组织顶级奢华派对,只有上了她的名单,参加了她的派对,才算真正的贵族(Old Money),靠铁路发迹的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再有钱,只要不入她的法眼,只能算暴发户(New Money)。


威廉·华尔道夫一气之下,竟然在1890年父亲去世后,于1891年举家搬往英国,将自家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大宅拆成平地,势要盖一座摩天大楼,将阿斯特夫人置于阴影之下。


这座摩天大楼便是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诞生纪


威廉·华尔道夫对阿斯特夫人一家的竞争之心有多深,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就有多壮观。


1893年开业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1893年3月13日开业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The Waldorf)是一座高69米,拥有13层楼、450间客房的庞然大物,在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哈登伯赫(Henry Janeway Hardenbergh)的操刀下呈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酒店自1890年开始建造,不仅让阿斯特夫人一家听了多年工地噪音,建成后还真就将她家完全罩在大楼阴影下,气得阿斯特夫人说:“隔壁小酒馆,沾了我家光!”(There's a glorified tavern next door)


怄气之余,威廉·华尔道夫也想显示,自己才是阿斯特家族的真传,他之所以将酒店以自己的名字华尔道夫命名,就是在向公众提醒这一点。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路易十四风格卧室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餐厅

贵宾如云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八角厅


威廉·华尔道夫与美国酒店人乔治·波特(George Boldt)合作,将酒店委托给这位资深专业人士管理,结果证明乔治·波特不仅是经营酒店的天才,就连波特的妻子也在推动酒店成为女性社交场所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酒店开业当天,乔治·波特即通过为教会儿童医院举办慈善音乐会赚足人气,而酒店开业第一年的收入竟达到了惊人的450万美元。


眼见被堂哥欺负到家门口了,才华横溢的阿斯特四世又怎会示弱?


他先是劝母亲即阿斯特夫人搬家,远离是非之地。


然后他把自家大宅也拆了,在原址上也建了一座大酒店,同样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哈登伯赫操刀,同样的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楼高17层,比华尔道夫酒店还高了四层,为母亲争一口气。这座酒店于1897年11月1日开业,阿斯特四世将其命名为阿斯托利亚酒店(The Astoria)。


与华尔道夫酒店(左)并立的纽约阿斯托利亚酒店(右)

纽约阿斯托利亚酒店豪华套房

纽约阿斯托利亚酒店大宴会厅的剧院布置


阿斯托利亚是俄勒冈州的一处毛皮集散地,也是阿斯特家族的财富发源地。这两兄弟给酒店起名,一个用自己的名字,一个用家族背景,似乎已能说明二人性格的不同之处。


这两座肩并肩的兄弟酒店是阿斯特家族内斗的产物,如果继续闹下去,无疑将沦为全纽约的笑话。为家族名誉计,又有乔治·波特从中说和,两家酒店很快便合并成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Waldorf-Astoria),并通过一条300米长的走廊联通,全世界最大的豪华酒店就这样诞生了。


合并后的纽约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


这便是拥有1300间客房、40间公共场所、可举办1500人晚宴的超大宴会厅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赞道:“金灿灿的让人目眩,我极少能瞥见人类极乐,这里是之一。”美国杂志《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则评价:“纽约的风尚标,游客的圣地......这里是纽约社会的首选聚集地......”


1909年,为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埃尔伯特·亨利·加里( Elbert Henry Gary) 举办的宴会


阿斯特家族两大超级富豪斗富的结果,使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达到了当时奢华酒店的最高水准,成为纽约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闪亮名片。


李鸿章坐车离开老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十九世纪末,清朝大臣李鸿章访问美国即下榻于此,他在酒店里吃自带皮蛋,给酒店员工发赏钱和礼物不计其数,退房当天还向酒店的每一位女客人赠送一桶玫瑰花,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一言一行无不成为纽约当时的热议话题。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不仅招待全球顶级人物,也是纽约新兴富裕市民阶层热衷消费的场所。


孔雀径


就拿那条300米长的连廊来说,长廊里满铺琥珀色大理石,两边装饰镀金镜面,摆有供客人放松身心的豪华沙发椅,预计每天都有超过30000名客人走过长廊,女人们尤其喜欢身着盛装边走边欣赏镜中的自己,于是纽约市民形象地将这条长廊称为“孔雀廊”(Peacock Alley)。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是阿斯特家族的杰作,但两兄弟仍渐行渐远。威廉·华尔道夫自1891年移居英国,1899年改入英国国籍,从此淡出美国历史,阿斯特家族也分成美国和英国两支。据说,他有生之年只去过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一次。


阿斯特四世在随后的人生中将因两件事被铭记:他于1904年9月4日一手缔造了杰出的纽约瑞吉酒店(St. Regis New York);他于1912年4月15日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中丧生,践行了“让女人先上救生船”的骑士精神,成为船难中丧生的最富有的人。


1912年,美国参议院委员会就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举行听证会



华丽重生


时间来到被称为爵士时代的1920年代,纽约摩天楼越来越密,奢华酒店越来越多,设施老旧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生意开始走下坡,再加上纽约上层社交圈向北转移,阿斯特家族最终在1928年将酒店作价1400万 - 1600万美元售出。所有权辗转由帝国公司(Empire State Inc.)购得,这是一个由众多富豪组建的地产投资公司。


1929年5月3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关停,不久即被拆除,原址让位给帝国大厦的兴建,这座镀金时代的传奇老楼就这样走完了近40载的历程,背后的阿斯特家族也已完美离场。至此,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故事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迎来一场华丽重生。


 迁址重生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照片摄于1932年

新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施工期间的“空中午宴”


1931年10月1日,全新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在东49街和东50街之间的公园大道盛大揭幕,拥有47层楼和惊人的2200间客房,191米的高度将在未来32年里保持世界最高酒店记录。


当时的美国已进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时代,但包括纽约中央铁路(New York Central Railroad)在内的众多投资方在酒店筹建过程中都顶住了压力没有临阵退缩,难怪时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在酒店开业当天通过白宫电台激动地说:“新华尔道夫酒店开业是纽约的大事。它承载着我们热情好客的伟大传统......向整个国家展示了勇气和信心。”


胡佛总统在任期结束后便长住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到1964年离世。另一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是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忠实拥簇,他人生的最后三年,1967-1969,都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中度过。实际上,自胡佛总统以后的历任美国总统全部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住过,为酒店无可争议地赢得“总统酒店”美誉。


(左)胡佛总统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塔楼套房;(右)1945 年,艾森豪威尔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举行了关于盟军在欧洲取得胜利的新闻发布会

约翰·肯尼迪总统为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捐赠的私人椅子

罗纳德·里根总统为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捐赠的私人家具


新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是一座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杰作,由建筑师事务所舒尔茨和韦弗(Schultze and Weaver)设计完成。建筑中央两座修长的塔楼内含100间尊贵套房,其中三分之一被长租为私人公寓,在第50街拥有单独的私密入口。这两座塔楼被称作华尔道夫塔楼,专为纪念老华尔道夫酒店的双子楼,与1931年5月31日建成的帝国大厦想看两不厌,共同构成纽约崭新地标。


装饰艺术(Art Deco)的精神:美与功能同等重要


除了用双塔致敬老双子楼外,新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在很多方面都是对镀金年代前身的完美延续,其传承一探便知,例如:


一进酒店大堂,便可见一座八面玲珑的报时钟立于中央,仿佛金色灯塔般闪耀。这座古董钟由伦敦巧匠制作,原是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的英国展品,被阿斯特四世一眼相中重金买下,后作为老华尔道夫酒店的大堂核心而广为人知。这座金钟将继续为新酒店增添光彩,直到今天。钟的顶部还镶嵌着一座熠熠生辉的金色自由女神像,那是法国政府在1902年送给纽约阿斯特家族的礼物。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堂金钟,阿斯特四世的遗赠


再看酒店的晚宴、舞会和庆典,就像镀金年代的老酒店时一样迷人,真有当年阿斯特夫人盛大派对的风采。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将持续作为纽约最迷人的社交及社会活动场所享誉全球,不仅吸引玛丽莲·梦露、格蕾丝·凯丽等好莱坞标志性影星留下倩影,也将成为美国重大政治、慈善、商业活动的中心。美国作家沃德·莫雷豪斯三世(Ward Morehouse III)直呼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堪比“伟大的国家机构”,是“国民集体意识深处的活象征”。


195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华尔道夫酒店讲话

玛丽莲·梦露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套房露台

新婚的格蕾丝·凯利和摩纳哥摩雷尼尔王子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跳舞


最后再看酒店的餐饮内容,就会发现老熟人 —— 瑞士裔美国餐饮大师奥斯卡·奇尔基(Oscar Tschirky, 1866-1950),他被誉为“华尔道夫的奥斯卡”,贡献了华尔道夫沙拉(Waldorf salad)、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千岛酱(Thousand Island dressing)等至今广受欢迎的独创美食。奇尔基为老华尔道夫酒店的成功立下过汗马功劳,并将继续为新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发光发热,直到1943年光荣退休。


“华尔道夫的奥斯卡”(左)与厨师团队

华尔道夫沙拉

班尼迪克蛋


老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孔雀径—— 那条见证镀金年代纽约繁华的长廊,已消失于历史长河,而新纽约华尔道夫的招牌餐厅之一即以孔雀径为名,直到今天,全世界任何一家华尔道夫品牌酒店都会有自己的孔雀径。



花落希尔顿


1932年,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重生开业不满一年,正处在破产边缘的康拉德·希尔顿(Conrad Hilton, 1887-1979)从一本杂志上剪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照片,在上面写下:“全世界最好的酒店”(The Greatest of them All),然后他郑重地将这张照片压在办公桌面的玻璃底下激励自己:“既然它是最好的,希尔顿就应该拥有它。”


康拉德·希尔顿与他的皇冠明珠 ——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49年,康拉德·希尔顿争得了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经营权,1977年,希尔顿酒店集团终于斥资3500万美元将纽约华尔道夫彻底买下,这时康拉德·希尔顿已经 90岁高龄,距离“剪报立志”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相信这位传奇酒店人在2年后离世时,心里一定是了无遗憾的。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花落希尔顿后,即成为希尔顿品牌的皇冠明珠,引领集团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品质,就像安装了一架动力十足的引擎。2006年,为应对千禧年后全球酒店业激烈的品牌竞争,希尔顿酒店集团即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为旗舰,推出了自己的顶级奢华品牌 —— 华尔道夫酒店及度假村(Waldorf Astoria Hotels & Resorts),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功在全球开出超过30家之多,风格既现代又浸润历史韵味。


希尔顿顶级奢华品牌 —— 华尔道夫酒店及度假村


像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这样的百年传奇酒店全世界也没有多少,因其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还将变得越来越稀缺。这样的优质资产自然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青睐,2014年,中国安邦保险集团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创下了世界单体酒店成交价纪录。在让出所有权之后,希尔顿酒店集团仍将在未来100年内继续作为管理方经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2017年3月1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开始闭店重装;2018年2月,酒店业主中国安邦保险集团被国家证监会接管,随后董事长因罪获刑,酒店进退尚待抉择。可以肯定的是,这家百年老店因此又增新的故事。


组图:重装前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总统套房、“生命之轮”手工马赛克地砖拼贴画、La Chine中餐厅、大宴会厅、星光泳池、银色走廊


人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就像1931年10月1日那次迁址重生一样,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将再次迎来华丽的转身,继续在未来书写自己的传奇。


专业人员正在修缮大堂金钟自由女神像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往期精彩

四段爱恨情仇 一座巴黎丽兹

永远的希尔顿传奇

传奇酒店人:谁是安缦创始人?



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