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店新美学 | 旧工业建筑的蜕变新生

酒店精品 酒店精品Hotelelitemag 2023-08-06


▲视频


一百年前,现代工业化的大潮开始席卷世界。除了课堂和舞台,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工厂”。


工业厂房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工业国家蔓延增长,其基本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竟然千篇一律,高度标准而类同。


无论炼钢厂,枪炮厂,农机厂,还是制糖厂,厂房的风格大体无异:混凝土、水泥、红砖、钢构、钢轨、原木和玻璃......


工业建筑,作为时代色彩极其浓厚的美学风格,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世界上一个个不平静的角落里诞生。


然而,随着上世纪后期全球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落后的工业生产模式被历史抛弃,停产的工厂随之大量荒废,“工业建筑”成了怀旧的代名词。


二十一世纪初叶,人们在飞速向现代时尚审美转型时,开始发现这些破败的旧厂房不仅有一种“凄美”的气质,而且空间宽大,粗犷有力,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大有用途。


于是,“后现代工业风”被人提到美学语境中,各种各样的旧工业建筑开始被有心人一一认领,社会也在好奇地期待着。


“解放”旧工业建筑的方法有两种,要么彻底拆除,重新规划;要么保留原样,改造利用。


显然易见,就地改造利用,变旧为新,不仅延续了旧工业建筑的生命周期,而且赋予它全新的功能和价值,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各国政府对此都十分支持。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酒店已经初露头角,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作品陆续登上全球时尚媒体的版面。那些风化的木头,裸露的砖墙,孤寂威严的混凝土桁架,还有锈蚀斑斑的钢板...... 终于等来了工业风美学的青睐,变身为现代怀旧的超现实场景,绝好地迎合了当代人的猎奇心理。


我们暂且介绍三家,来自遥远的欧洲和非洲,完全不同的百年老工厂身世,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重建和设计策略。


篇幅所限,本期仅为图文简介,后续将请酒店精品传媒创始人王奕先生在《王奕讲酒店讲设计》专题视频节目中做详细解析。



1


开业时间:2020年

客房数量:310间

酒店位置:Ul.Kl.Janickiego,Żnin,Polska 波兰

参考价格:1000 RMB / 间夜

建筑设计:Bulak Projekt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大约250公里处,有一座仅有一万四千人口的小城市,名叫日宁Żnin。这座工业小城因为一座叫库考尼亚的老糖厂(波兰文Cukrownia)而诞生,也因此闻名。


十八世纪,欧洲大陆靠海运获得进口甘蔗糖还很困难,于是一位普鲁士化学家发明了甜菜制糖,直到欧洲工业革命后,还是普鲁士地盘的日宁,就建起了这座欧洲最早的机械制糖工厂。1894年10月15日,日宁糖厂用甜菜生产出了第一批糖。


日宁糖厂始建于1894年


日宁糖厂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在普鲁士(后来的德国)人和波兰人中几次倒手,坚守110年与命运博弈,承载了当地几代人的悲欢人生,却终于在2004年彻底“退役”,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厂区。


2015年,一家波兰SA地产公司收购了已成废墟的糖厂遗址,开始慢慢清理。2017年,业主正式委托波兰BP建筑设计事务所,将老糖厂改造成了颇具规模的网红酒店和文化艺术娱乐综合体,工程干了整整三年,到2020年竣工。


日宁糖厂酒店占地35公顷,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座主体厂房,化身为310间客房,以及餐厅、酒吧、精酿啤酒作坊、SPA馆和桑拿馆、室内泳池、水上乐园、保龄球馆、健身房、儿童乐园、电影院和会议室,设施无所不包。


酒店旁边的一座大湖曾是老糖厂的水源,现在是给酒店配套的水上运动基地和风景休闲场地,已颇有名气。


旧工业建筑化身现代艺术酒店,首要之举是对年代久远的工业建筑结构进行计算、加固,对墙体屋顶等构件进行保护性整理;其次则是保留和利用旧厂房和旧工业设备,使其成为现代酒店中的实用功能和美学观赏元素;第三当然是在厂区中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分配各项酒店功能…… 这是一项复杂的设计挑战。


从裸露的混凝土和红色的砖墙,到锈迹斑驳的钢构和纵横交错的高架天桥和管道,所有残旧,都是沧桑岁月的再现,更是怀旧工业风美学的核心元素。很多当代人,对残旧和怀旧相加的美感魅力是无法抗拒的,这可能就是日宁糖厂终于成功的密码。


精心修缮的主厂房红砖建筑外观

老砖墙下,沙发与旧机械并置

客房过道外可见生锈钢梁

原厂房赋予酒店恢弘空间

餐厅最适合客人感受糖厂历史氛围

餐桌旁的机械,绝佳的“装置艺术”

红砖酒吧

28.5米长的不锈钢筒滑梯,集结工业与娱乐精神

红色金属楼梯为老楼注入现代活力

室内泳池的方糖造型照明致敬糖厂历史

 钢构、水泥板和裸露墙砖成为卧室装饰

旧配电箱化身立柜

红色迷你吧与绿色旧配电箱展开对话

阁楼套房与浴室,旧与新的鲜明对比



2


开业时间:2017年

客房数量:28间

酒店位置:Cape Town Central,South Africa 南非

参考价格:1000USD / 间夜

建筑设计:Thomas Heatherwick(英国)


2017年,南非开普敦粮仓酒店的开业据称是非洲酒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因为从来没有人敢想过,这个巨大的,早就要炸掉的废弃混凝土大怪物还能变成现代美术馆和五星级酒店!


这是100年前,在开普敦港口建起的一座巨大的筒仓式转运粮库。南非作为非洲粮食出口大国,1921年就开建这个众人瞩目的混凝土大家伙,完全不顾海港城市的美丽风景线。


开普敦粮仓建成于1924年


裙楼高30米主楼高57米的大方盒子,42个5米直径30米高的巨型圆筒粮仓紧紧挤在一起,每个筒仓可储粮约500吨,每天收进吐出忙个不停,非洲南大陆的出口粮食就是从此出海,销往世界。


1995年,随着现代粮储技术的应用,这座开普敦百年老仓终于运走了最后一批粮食,从此筒仓清空,也人去楼空。到2001年正式宣布废弃,政府对是否炸掉始终犹豫不决。


能废物利用当然最好,而且要用就要用的高大上。


2011年,南非皇家投资酒店集团Royal Portfolio创始人菲尔·拜登和丽兹·拜登夫妇终于出手,开启了宏大的改建工程。担纲建筑设计的是英国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


南非酒店集团Royal Portfolio创始人

菲尔·拜登和丽兹·拜登

Phil and Liz Biden

英国建筑师

托马斯·赫斯维克

Thomas Heatherwick

1970年生于伦敦


老粮仓建筑被分成两个部分,下半部42座桶仓被改造成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上半部分的原粮仓工作塔楼( Elevator Tower),被改造成拥有五层28间超豪华客房的五星级艺术酒店。


建筑师托马斯为粮仓酒店赋予了令人惊艳的独创标志性外观 —104块湛蓝多棱立体观景大窗,每块窗户的造价高达5万美元,既点亮了开普敦的天际线,又为每间客房打开了360度的视野。


同时,他最大的贡献,是把挤满筒仓的混凝土结构切削出一个巨大的室内空间,结构依在,却已神奇般变身为一座艺术博物馆和一个酒店的足够空间。


如果说,是建筑师造就了粮仓酒店华彩的骨架,那么内部奢华全部出于酒店业主的丽兹·拜登夫人。Liz Biden女士不仅擅长室内设计,还是位艺术收藏家,她为粮仓酒店贡献了300多件非洲原创当代艺术品。


这座没被炸掉又完美华丽转身的Silo Hotel粮仓酒店,摇身一变,从开普敦最受诟病的工业遗址尴尬,到今天南非城市建设的一张骄傲的名片,其中的决心和智慧令人刮目相看。


粮仓改造项目启动于2011年,筒仓部分改造为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顶部工作塔楼被改造为酒店

这是博物馆的中庭,建筑师将筒仓大胆切割,创造出大教堂般的雄伟效果

粮仓酒店外观,以蓝色玻璃窗为标志特征

 104块湛蓝多棱立体观景大窗,每块造价5万美元

楼顶露台和泳池,尽享开普敦美景

酒店一层入口与老机械并置

酒店一楼(左)与六楼大堂(右)迎宾柜台

餐厅 Granary Café

酒吧 The Willaston

豪华套房卧室

豪华套房浴室

阁楼套房书房

在粮仓酒店,艺术品是客房的灵魂



3


开业时间:2019年

客房数量:35间

酒店位置:Kourouta Beach,Peloponnese, Greece希腊

参考价格:2500 RMB / 间夜

酒店业主:Nikos Karaflos

建筑和室内设计:k-studio


希腊在1830年赢得独立战争后一直以葡萄干为主要出口产品,直到19世纪末因海外市场萎缩爆发“葡萄干危机”,转而将库存的大量葡萄进行酿酒,但和所有传统酿酒工艺有所不同。


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美丽的西海岸,就有一座建于1920年代的葡萄酿酒厂,紧邻大海是为了方便船舶直接从酒罐中装载葡萄酒。


历史尽管总是会抛弃陈旧的东西,但又总会被后人敬仰。


这座荒废二十多年但保存较好的海滨工厂遗址,终于在2003年被当地一家人全部买下,这个叫卡拉佛罗斯的家族决心在此建出一家酒店,酒店名字就取自希腊神话中50位海洋女神之一:蒂塞米娜。


堆料场的两座储料罐是改造设计重点

废弃酿酒厂的斑驳岁月痕迹,蕴藏着原始美感,再生材质重新用于酒店


全面改造工程在场地搁置13年后开工。2016年,希腊本土建筑设计公司k-studio的主旨十分鲜明,尊重建筑的历史,保留它的原型纯粹和原始美感,让过去走进现在。


老酒厂的空间可塑性很强,主体建筑包括两排平房,每排平房又由两排四方形混凝土酒罐构成,每排10个酒罐。这40个酒罐的尺寸都是5米X6米,正好改出了35个客房和套房。


酒店中心场地中间是堆料场,两座巨大的葡萄储料罐被精心保留下来,成为酒店的标志和特色活动空间,储料罐内外以水景池区隔,一刚一柔,形成强烈的审美对比,现在已是时装模特拍照的热选地。


这是一个复刻就工业场景最为纯粹的设计作品,甚至有十分清晰的“侘寂”的影子。一种勇敢而执着的精神,造就了这个刚刚开业就被世界媒体关注的独特酒店。


储料罐成为酒店的标志和特色空间

储料罐内景

 储料罐外观

两侧平房原为混凝土酒罐,正好改造成客房,水上的石板路取材“酒罐客房”房门开口的墙壁切片

庭院景观客房露台

打通酒罐,通向大海

海景客房距离沙滩仅几步之遥

海景客房的玻璃倒映着大海

海景客房露台

海景客房的尽头加盖海景酒吧

 由泵房改造的餐厅

住在酒罐里,斑驳的混凝土壁成为床头天然装饰

抛光水磨石和细纹玻璃与混凝土相得益彰

从废弃酒厂原始结构中挖掘的再生材质


业主尼库斯·卡拉佛罗斯先生和我们联系了,我们希望在后续的栏目中能够更深入地加以介绍。毕竟,每一家有情怀有创意的酒店,不管在哪,都是我们的朋友。



END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往期精彩

云雾山中......一个环保老人的“疯狂”酒店

清迈拉雅文化遗产酒店

塔希提,“教父”的心灵归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