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的力量,永远大于完美

李天时 院长请回答 2023-10-12
摄影 | Evie S
01
 
秋风见凉,温酒小酌。
 
和朋友W漫谈人生,关于理想之火,关于生活趣味。
 
推杯换盏间,谈及如今的状态,W在言语之间稍显疲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锐气见底,怯懦有余。”过去的十年,他经历了一个从意气风发、不知收敛,到日渐麻木、后劲不足的过程。
 
“这好像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杯中酒还未饮尽,W已醉上心头。
 
困住W的是一个生活的死循环:不甘心泯然众人,渴望挣脱生活的囚笼,又一次次在现实中发现自己的普通,对生活虽有向往,但又沉溺于平凡,偶尔厌倦琐事缠身,想要改变,又不敢迈出关键一步。
 
一副“未努力,先认输”的模样。
 
W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这句话并非褒奖。
 
我认识他20年,在过往的成长中,他是一个无法容忍“过失”的人,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甚至认为通向成功的路应当是笔直的,应该充满鲜花、掌声和注目礼。
 
W性格中最大的缺陷,是不由自主地陷入“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永远在关注一个杯子里空着的另一半,对失误的极度苛刻、对自我世界的极强控制欲、对外界批评的极具防御性、对一件事极其且只关注结果......
 
“永远关注失败,无法享受当下的快乐,始终追逐下一次晋升、下一次奖励、下一个里程碑。当我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会立刻担心下一个目标,猜测如果在下一个目标上跌倒会怎样。”W说。
 
这也是他性格缺陷中最为严重的地方,“我性格中强势的一部分无法弥补内心的脆弱和胆怯。”W说:“我畏惧失败、担心犯错。”
 
“面对一件事,我首先关心的永远是怎样避免跌倒,甚至会因为害怕而避开挑战,远离一切有失败风险的事情。一旦真正失败,也就是当我直面自己的不完美以及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时,我会彻底崩溃。”
 
我从来不知道,尚属年轻的他已经开始饮食失调、焦虑、中度抑郁、熬夜变成家常便饭、早上醒来十分萎靡,对一切都毫无动力。
 
酒桌上一时语塞,一片哑然。
 
02
 
只能重复叮嘱他遵医嘱,该吃的药一粒不少、该吃的饭一顿不落、该跑的步一次不少,除此之外,我和W分享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阿尔伯特·哈伯德说的:“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
 
把那些刻在你脑子里的“应该”、“不得不”、“必须”、“必将”、“一定”拿出去,人生没有那么多绝对化的教条。
 
人生的本来面目变幻莫测,所有的意料之外,都是常态。
 
既不危险,也不致命,更无需如临大敌。
 
顺其自然、即兴发挥,既来则应、过后不留。
 
最重要的阳光、充实与真正的快乐。
 
第二句话是亨利·戴维·梭罗说的:“那些缺点挖掘者,即使在天堂里也一样可以找到缺陷。”
 
对于有价值的事情而言,可以分对错、好坏,甚至论失败或成功,但是绝对不能以“非黑即白”作为衡量万事万物的唯一标准。
 
一旦被这种极端思维控制,精神会高度紧张,会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误差视作人生彻底的失败,让本就不松弛的心更加焦灼。
 
如果一个标点符号写错,都能构成你的世界末日,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第三句话是阿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的:“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能是地狱,也可能是天堂。”
 
世界在不同人的眼中,有截然相反的模样。
 
“这个世界除了你这种人,还有另外一种人,跟你很像,又完全不同。”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同他讲了一个发生在两年前的,关于Z的故事,我讲得很慢,他听得沉默。
 
“你知道你和Z之间有什么不同吗?”我问。
 
W愣了一瞬,然后摇了摇头“不知道。”
 
“你这种人叫完美主义者,而Z是一个最优主义者。”我解释道。
 
03
 
记忆里,第一次对Z说的话印象深刻是那句“真实的力量,永远大于完美的力量。”
 
Z是一个追望纯粹真实的人,敢于触摸真正的生活。无论是让他清醒的痛楚,还是让他绝地求生的意志,生活给予的一切,他都照单全收。
 
他从来不会不择手段,只为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情绪与理性之间,Z永远能够找到那个平衡点。
 
我不否认,Z对人生有自己的野心勃勃,也有达成目标强烈而炽热的期望。
 
但这种强烈和炽热并非冲动,Z不会简单地把“过程”看做一条直线,他清晰地了解通向成功的那条路,是一个完全不规则的螺旋。
 
“每个人都会跌倒、犯错误、走进死胡同,无数次回头,无数次重头再来。”我说,“两年前的那一次人生重大事故,如果放在你身上一定毁天灭地。你对一件事情作出反应,是基于情绪。”
 
但是Z不同,他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作出判断,而他的依据,是事实和理智。
 
关注点滴的进步和成长,在挫折中反思并逆流而上。
 
永远处变不惊,永远从容不迫。这种处变能力非亲历不可知。
 
对于失败,Z会给自己时间去消化,找到原因,然后继续尝试,直到找到一条更加迂回的路线,抵达此行最终的目的地;
 
对于结局,Z很重视,但他同样珍视通往终点的那段旅程,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他在全程都能够保持清醒;
 
对于缺点,Z知道这是一个错误横生、伤痕累累的世界,他善于在黑暗中寻见一丝生机,把一颗酸涩的柠檬,做成一杯杯甘甜可口的柠檬水。
 
因为指引Z的,不是一张死板的地图,而是一个会动的指南针。
 
“Z应该成为你,甚至更多人的榜样。”我说。
 
Z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好像所有的光明的词汇,都与他有关。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清风拂面的温柔、刻进生命的坚强......
 
关于Z的故事仍在继续,其余种种,留待后书。

END

     ☆ 加星标  不失联 ☆     

一点儿悄悄话 | whisper

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

李天时:《遇见大连》到底遇见了什么?(院长开讲004)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哭着道歉不如笑着抽奖:努力未必有回报,李佳琦成为“出气筒”(院长开讲003)

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为什么没力气起床?生命力警告!(院长开讲0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